七年级下册语文16 短文两篇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1. 原文及注释。

- 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 注释:- 逐走:竞跑,赛跑。

-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 河、渭:黄河和渭水。

- 大泽:大湖。

传说其大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 邓林:桃林。

2. 主题思想。

- 这篇短文通过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 艺术特色。

- 想象奇特。

夸父能与太阳赛跑,在口渴时能饮尽黄河、渭水甚至想北饮大泽,他的手杖还能化为桃林,这些想象都充满了奇幻色彩。

- 语言简洁。

文章用简短的篇幅就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如“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没有过多的修饰,却生动地塑造了夸父的形象。

4. 重点字词积累。

- 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例如“夸父与日逐走”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1. 原文及注释。

- 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 注释:- 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 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 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2. 主题思想。

- 文章通过讲述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故事,解释了天地日月星辰的运行和江河地势的形成等自然现象,反映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探索、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3. 艺术特色。

- 情节夸张。

共工愤怒之下能将支撑天的柱子撞折,系挂地的绳子撞断,这种情节极度夸张,展现了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

- 富有想象力。

它用神话的方式解释了天地的倾斜、日月星辰的移动以及江河的流向等自然现象,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与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注释译文赏析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作者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注释1、甚:很,十分。

2、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3、之:的。

4、可爱:值得怜爱。

5、者:花。

6、甚:很,非常。

7、蕃:多。

8、自:自从。

9、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0、独:只,仅仅。

11、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2、出:长出。

13、淤(yū)泥:污泥。

14、染:沾染(污秽)。

15、濯(zhuó):洗涤。

16、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7、妖:美丽而不端庄。

18、通:贯通;通透。

19、直:挺立的样子。

20、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21、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22、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23、益:更加。

24、清:清芬。

25、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26、亭亭:挺直的样子。

27、植:竖立。

28、可:只能。

29、亵玩:靠近赏玩。

30、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七年级语文下册 16.短文两篇·《陋室铭》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 16.短文两篇·《陋室铭》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总结归纳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一是自然环境清幽 ——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二是交往人物不俗 ——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是生活情趣高雅 ——事
小组研讨
1.作者说“斯是陋室”,但文末又引用 孔子的“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陋 室是否真的简陋?小组长带领组员交流 讨论,达成共识。 2.概括文章主旨并从修辞和表现手法上 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主旨的。
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房 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 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 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谈笑的都是 是渊博的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用泥金书写的 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 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 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 简陋的呢?
白丁: 平民,指没有功 名的人。
句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 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 无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素琴:弹琴。调,调 弄。素琴,不 加装饰的琴。
金经: 指佛经。
句译:可以在陋室里挑弄 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 指弦乐器。
竹: 指管乐器。
案牍:指官府文书。
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 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 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 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 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 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 《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 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检测主题
译读文本 梳理重点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第16课 短文两篇(第02课时)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第16课 短文两篇(第02课时)

知识1.理解下面词语的含义。

(1)一词多义①之无丝竹之.乱耳()②何陋之.有()(2)词类活用①有仙则名.()②无丝竹之乱.耳()③无案牍之劳.形()④苔痕上.阶绿()2.理解通假字的含义。

(1)一词多义鲜:①陶后鲜有闻()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外:①中通外直()②遂与外人间隔()出: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不复出焉()远:①香远益清()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词类活用①不蔓.不枝.()②香远.益清()参考答案2重点1.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

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于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

文章先用山水起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

2.《陋室铭》第一层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又用了哪些修辞?起何作用?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第一层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虚衬实。

以“仙”“龙”暗喻品德高尚的君子,同时又是事物的类比。

将“陋室”比作“不高”之“山”、“不深”之“水”,暗示因为3“吾”之“德馨”,使“陋室”具有了“名”和“灵”。

“陋室”紧扣题目,“德馨”则统领全篇,点明全文主旨。

3.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

②作者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

③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很多。

以此感叹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

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正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以及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

部编版七下语文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下语文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课件

作者名片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
(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 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 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 “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 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 《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背景链接
结构梳理
点明题旨 山水喻室
仙龙喻德
陋室不陋
陋 室 铭
居室环境
具体描述 交往人物
日常生活
乐在其中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总结全文 诸葛庐 何陋之有
子云亭
爱莲说
文体知识
“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 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少。
应当。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原因。
第二部分(2):评述三种花,揭示三种花的比喻义,并 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感叹。
1.怎样理解文章中多次出现的“独”字?
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 不蔓不枝( 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 香远益清( 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显得清芬)
◆文言句式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 “濯”的后面省略介词“于”)
洗。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初一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堂笔记整理

初一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堂笔记整理

初一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堂笔记整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作者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你是否赞赏?
安贫乐道;赞赏
10.文中的散句是哪一个?
孔子云:“何陋之有”?
11.列举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陋室不陋的例子。

杜甫草堂钱钟书的书斋
12.本文描写陋室环境清净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这样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品质有极大影响。

14.本文作者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正直、善良、上进的朋友;因为这样的朋友对我们的成长有益。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5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5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彰显主题。
本文借“陋室”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和志趣。本文以“有 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也具有“名”和“灵” 的性质,自然引出本文的主旨句“惟吾德馨”。接下来作者 分别从居室的环境、主人的交往情况及日常生活,鲜明地展 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生活风貌,足以看出“惟吾德馨”, 又足以表明“陋室”不陋。最后作者又用诸葛庐、子云亭类 比“陋室”,再次展现“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 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古:大,渊博。
今:样子,形状。 今:鸿雁,书信。
(2)一词多义
无案牍之劳形(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
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3)词类活用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容词用作动词,灵验) ③惟吾德馨(名词用作形容词,能散步很远的香气, 这里指德行美好) ④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 扰乱) ⑤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 劳累)
3.“鸿儒”可换成“群儒”吗?“金 经”可换为“五经”吗?
“鸿儒”不可换成“群儒”,因“群儒”无大 之义,显得太多了。“金经”也不可换为“五经”, 因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上找 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感情的折射。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居住环境优雅
(4)特殊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宾语“何陋”前置到动
词“有”之前,正常语序为“有何陋”)
2.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 龙(居住)就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 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 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 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 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 使身体劳累。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1)蕃(
)
(2)濯(
)
(3)蔓(
)
(4)益(
)
(5)植(
)
(6)鲜(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取: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 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名之不可(
)
(2)莫能肖也(
)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 释是(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3)往来无白丁(
)
(4)无案牍之劳形(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
)
(7)宜乎众矣 (
)
(8)亭亭净植 (
)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16 短文两篇1.找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案牍(dú) B .德馨(xīng)C .调素琴(tiáo)()(2)A.淤泥(yū) B .甚蕃(pān)C .西蜀(shǔ)() (3)A.苔痕(tāi) B .鸿儒(rú)C .亵玩(xiè)()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 .何陋之有B .无案牍之劳形C .以我酌油知之D .水陆草木之花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晋陶渊明独爱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4.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A.应当B.适宜C.当然(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A.新鲜B.少C.鲜艳(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A.否则B.却C.那么,就(4)无丝竹之.乱耳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可以..调素琴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B.可以用来C.能凭借(6)濯清涟而不妖.A.美丽而不庄重B.妖气C.装束奇异(7)同.予者何人A.赞成B.同意C.和……一样(8)亭亭净植.A.植物B.栽种C.树立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古义:今义:(3)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5)宜.乎众矣古义:今义:8.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本篇课文内容是《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言短文。

“陋室”意思就是简陋的屋子。

“铭”是记载的意思,在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即作者给陋室作的铭。

“爱莲”即喜爱莲花。

“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言论。

“爱莲说”就是说一说对莲花的喜爱。

二、作者简介和背诵提示《陋室铭》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此篇需背诵。

《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此篇需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主题概述《陋室铭》: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爱莲说》:本文通过将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的风气与自己独爱莲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委婉地批评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表达了作者保持自己正直操守的情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散布得远的香气。

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

3.亭亭净植古义:树立;今义:植物,种植。

4.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二)一词多义1.濯清涟而不妖(清澈)香远益清(清芬)2.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远处)(三)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名词作动词,神异)3.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蔓延到)4.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5.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6.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藤蔓)7.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茎)8.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四)重要虚词1.之①无丝竹之乱耳(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②无案牍之劳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③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④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⑥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2.而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连词,表转折,却)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连词,表转折,却)(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斯是陋室。

七年级下语文《短文两篇》译文

七年级下语文《短文两篇》译文

《短文两篇》译文班级姓名学号黄鹤楼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图经云:“费祎(yī)登仙,尝驾黄鹤返憩(qì)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lóng zōng,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

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于园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子。

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

葆生的叔父在瓜州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

堂屋前面有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

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象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

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狮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教部编版语⽂七年级下册第⼗六课《短⽂两篇》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教部编版语⽂七年级下册第⼗六课《短⽂两篇》同步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字词书写1.根据拼⾳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

鸿rú(____)陋室铭.(____)yū泥(____)不màn不枝(____)xiè玩(____)濯.清涟(____)隐yì(____)鲜.有闻(____)⼆、其他2.解释下⾯字词中加点字的含义。

斯.是陋室(____)鸿.儒(____)⽆案牍之劳形.(____)可爱者甚蕃.(____)出淤泥⽽不染.(____)濯.清涟(____)不妖.(____)鲜.有闻(____)亭亭净植.(____)亵.玩(____)3.⽂学常识填空。

(1)刘禹锡,字________,河南洛阳⼈,唐代诗⼈、________家、________家。

⽩居易称之为“_______”。

著有《_______》《⽵枝词》《_______》等。

刘禹锡诗⽂俱佳,涉猎题材⼴泛,与柳宗元并称“______”,与韦应物、⽩居易合称“_______”,并与⽩居易合称“________”。

(2)周敦颐,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家。

字________,号濂溪,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

晚年在庐⼭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________”。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影响。

著有《________》《________》《通书》。

4.写出加点词的古今义。

(1)惟吾德馨.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2)⽆丝⽵..之乱⽿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3)⽆案牍之劳形.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5.指出句中“之”字的⽤法。

(1)孔⼦云:“何陋之有?”(______)(2)⽔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______)(3)⽆案牍之劳形(______)(4)⽆丝⽵之乱⽿(______)(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______)(6)莲之爱,同予者何⼈(______)6.翻译下列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加线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著名,出名)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 下面对《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B.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C.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D.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陋室铭》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陋室铭》《爱莲说》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陋室铭》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爱莲说》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5.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即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的愿望和决心。

B.刘禹锡诸葛亮和扬雄,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住在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草堂中的杜甫,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同类。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象征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美名远扬。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

16、短文两篇——《爱莲说》一、文体知识及其作者情况。

1、“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2、本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人称濂溪先生,宋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

他是中国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代表作是《爱莲说》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

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

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赜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

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

张(木加武字)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大起,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

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

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

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6课《短文两篇》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6课《短文两篇》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短文两篇》课时练一、文言文基础达标阅读《陋室铭》,完成1-5题。

(15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选文的作者是代。

(2分)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③谈笑有鸿儒()④)无丝竹之乱耳()3.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 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4.翻译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5.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2分)二、课内外比较阅读(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 谈笑有鸿儒鸿儒②人不堪其忧不堪7.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8、[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分)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三、《爱莲说》精彩课内阅读、(17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屋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表达了屋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 乐道的情趣。
结构梳理
点明题旨 山水喻室
仙龙喻德
陋室不陋
陋 室 铭
清幽的环境
具体描述 博学的有人 乐在其中 安贫乐道
高雅的生活
高洁傲岸
总结全文 诸葛庐 何陋之有
子云亭
爱莲说
作者名片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
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 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 上颂扬了“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自 居之意,说明有德的人居住,则陋室不陋,这是以“惟吾德 馨”否定“陋室”之“陋”,把“惟吾德馨”的颂扬推向极 致。本文借“陋室”抒发了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 立意贯穿全篇,层层铺垫,主题十分突出。
2.反向立意,不落俗套。
文章一开始便运用反向立意的手法,只字不写“陋室” 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极力表现 “陋室”不“陋”。把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居室 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以“惟吾德馨”说明“陋室” 不“陋”。从“斯是陋室”归结到“何陋之有”,对“陋室” 的“陋”字做了彻底否定。这种新奇别致的写法,是文章构 思的精妙之处。
《爱莲说》
1.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作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自况,也 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 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的概 括,突出地表明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立本的道德 信念。
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用古代名贤之 室类比自己的陋室,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 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 特点?
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 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6.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何陋之有”与“惟吾德馨”一句 遥相呼应,画龙点睛,以孔子的话论 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从 而表现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而且紧 扣题目,以反问作结,铿锵有力,发 人深省,突出了“惟吾德馨”这一中 心。
淤泥( yū ) 蔓( màn ) 颐( yí )
濯(zhuó) 亵玩( xiè ) 鲜有闻(xiǎn)
课文解读
爱莲说
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洗。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过分艳丽。
沾染(污秽)。 水波。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背景链接
《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 朝权贵,失败后被降职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和州刺 史。按当时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但是, 和州策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 难,半年之间,让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由原先的三间屋 缩小到一间半,一家老小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 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
白丁。
平民,指没有 功名的人。
博学的人。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调弄,这里 指弹(琴)。
使……受到扰乱。 使……劳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形体、 躯体。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说。 宾语前置的标志。
1.文章开头写“山”“水”与“陋室”有什么关系?
用“山”“水”的成名和 灵验引出“陋室”不陋的原因 在于“德馨”。“仙”“龙” 暗喻品德高尚的人,既是形象 的比喻,又是类比的写作手法。
3.作者为什么在第2段再次写菊、牡丹?
作者用菊正衬,用牡丹来反衬,从中表明自己不慕 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 的主旨。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 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反问。表面上感叹爱莲者 少,实际感叹与自己一样不慕 名利、洁身自好者太少了。
结构梳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是全文的主旨句,“陋室”二字扣题,“德馨” 一词统领全篇。
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陋室?这几个方面突出了陋室 怎样的特点?
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谈笑有白丁。 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陋室特征:雅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为什么要这样写?
(2)两篇文章都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 绘。《陋室铭》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情趣等方 面由表及里地刻画“陋室”主人的情操;《爱莲说》则从莲 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角度来赞美君子的品格。
(3)在思想内容上,两篇文章都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 质。《陋室铭》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 的道德情操;《爱莲说》表现了作者在污浊的世间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6 短文两篇
R·七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 这些客观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松、竹、梅,如 高山、名川、清风、明月。也可以是一所简陋的房屋, 还可以是一株出自淤泥的莲花。
陋室铭
作者名片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
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和柳宗元交谊 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 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的诗作有 《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 南春》《浪淘沙》等。
文体知识
“铭”的文体特点
铭,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沿着器物之铭发展下来 的述功纪行的文字,有时用于警戒勉励;一类是埋于地 下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也就是墓志铭。这两类内容不 同,形制有异,但语言的特色却是一样的:押韵、简约、 开阔、优美。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 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 词、句标注出来。
文体知识
“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 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 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 句标注出来。
◆字词学习
甚蕃( fán ) 清涟(lián) 噫( yī ) 隐逸( yì )
靠近玩弄。亵, 亲近而不庄重。
不可亵玩焉。
竖立。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
认为。
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 斗艳。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指品德高尚 的人。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少。
应当。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度描写 莲花的形象和品格,说明自己爱莲的原因。
2.巧用衬托手法。
本文先后用菊花、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 己喜爱的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了莲的品格高于百 花;第三次衬托,以菊花正衬,以牡丹反衬,突出了莲的 美好形象。
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就你所喜欢的花仿写《爱莲说》,以“爱______说” 为题,300字左右,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所托之志。 3.完成相应练习。
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 不蔓不枝( 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 香远益清( 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显得清芬)
◆文言句式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 “濯”的后面省略介词“于”)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读xiān,鲜艳 )
香远益清( 动词,远播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形容词做状语,从远处 )
◆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词做动词,出名,有名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词做动词,显出灵异 ) 惟吾德馨( 名词做形容词,德行美好 ) 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
生长环境
爱 莲
莲 体态香气 君子→托物言志
清高风度
不慕名利
说 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洁身自好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文言小结
◆古今异义
谈笑有鸿儒( 古义:大 今义:鸿雁 )
惟吾德馨( 古义:德行美好 今义:芳香 )
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形体、躯体 今义:形状 )
亭亭净植( 古义:立 今义:栽种 )
第二部分(2):评述三种花,揭示三种花的比喻义,并 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感叹。
1.怎样理解文章中多次出现的“独”字?
一个“独”字,表现出作者绝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2.作者眼中的“莲”具有哪些君子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 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 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象征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名远扬,高洁独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的志洁行廉。
◆字词学习
德馨( xīn ) 苔痕( tái ) 鸿儒( rú ) 案牍( dú ) 调素琴(tiáo) 西蜀( shǔ )
课文解读
陋室铭
就。
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一词多义
斯是陋室( 判断动词,是 )

当是时( 代词,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