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惊风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惊风ppt

小儿惊风ppt

(2)气营两燔
证候 ——起病急骤,高热,烦渴,谵妄,神志昏
迷,反复惊厥,项强呕吐,肌肤发斑,舌质红绛, 舌苔黄燥,脉弦数或细弦而数。
辨证 ——
本证多见于春温,常发于冬末春初, 2~4 月为高峰,呈流行或散发。亦见于其它温热疾 病极期,热扰营血,气血两燔。辨证以高热神昏、 惊厥项强、肌肤发斑、舌质红绛为要点。
1.感受风邪
证候 ——发热,头痛,咳嗽,流涕,咽 红,两目上视,四肢抽搐,神志不清,舌 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 ——
本证多见于感冒夹惊或其它热 性病的初期。常在体温突然升高、热势较重 时发生。平素体质壮实、有积滞内热表现及 有家族史的患儿易患本证。辨证应以在惊风 的同时有发热、流涕、咽红、舌红等风热外 感征象为重点。
小儿惊风
概述
1 、定义:
§惊风又称“惊厥”,俗称“抽风”,是儿童 时期常见的一种以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证候。
惊和风有一定区别:惊指惊惕、悸动不安。 风指抽搐而言。二者常同时出现。
概述
2 、发病情况:
本证因温热病发生者最多,发病年 龄多为 5 岁以下的小儿, 7 岁以上则逐渐 减少。本病任何季节都可发生。
辨病思路
1、高热惊厥:
多全身性惊 厥发作,伴有意识丧失。其特点惊厥持续时 间短暂,一般一次发热中惊厥只发作一次。 神经系统和脑电图正常。
辨病思路
2、CNS感染及其毒素引起的惊厥:
4岁以下的患儿CNS感染发生惊厥的比例大,约占 45%,乙脑、流脑多有明显的季节性,且流脑皮肤 伴发出血性皮疹,化脓性脑炎、脑膜炎、病毒性脑 炎,无明显季节性。
高热持续,反复抽搐、昏迷 _____ 里热。
辨证论治
3、辨外风、内风
外风邪在肌表,清透宣解即愈,若见高 热惊厥,为一过性,热退惊风可止。

惊风的科普知识PPT

惊风的科普知识PPT

为什么会发生惊风?
遗传因素
有些儿童由于家族遗传有惊风病史,发生惊风的 风险更高。
家族中有惊风史的儿童,需特别关注其体温变化 。
为什么会发生惊风? 环境因素
环境中的感染因素,如流感等,可能诱发惊风。
在流行季节,儿童感染的风险增加,需加强预防 。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严重症状
若儿童出现持续抽搐、意识丧失或呼吸困难,需 立即就医。
谢谢观看
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更严重的疾病相关。
何时需要就医?
频繁发作
如果儿童在短时间内多次发生惊风,也应及时就 医。
频繁发作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何时需要就医?
体温异常
如儿童体温超过39°C且伴随抽搐,应尽快带孩 子去医院。
高热是引发惊风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何预防惊风?
如何预防惊风? 控制体温
及时为孩子退烧,保持适当的体温。
使用物理降温和适当的退烧药物可以有效控制体 温。
如何预防惊风? 定期体检
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 问题。
特别是在流感季节,及时接种疫苗。
如何预防惊风? 家长教育
提高家长对惊风的认识,了解其症状和处理方法 。
家长的正确应对可以降低儿童惊Βιβλιοθήκη 的风险。如何处理惊风发作?
如何处理惊风发作?
常见的诱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以及发热 性疾病等。
什么是惊风?
种类
惊风可以分为简单惊风和复杂惊风。
简单惊风通常在短时间内发生,复杂惊风则可能 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症状。
为什么会发生惊风?
为什么会发生惊风? 神经系统的反应
高热时,儿童的神经系统对温度变化产生过度反 应,导致抽搐。

中医儿科学课件-惊风

中医儿科学课件-惊风
2.可有接觸傳染病人或飲食不潔的病史。
3.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患兒,腦脊液檢查有異常改變,神經系統檢查 出現病理性反射。
4.細菌感染性疾病,血常規檢查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常增高。
5.必要時可作大便常規及大便細菌培養、血培養、攝胸片、腦脊液 等有關檢查。
【辨證論治】
一.急驚風四證
1、熱證:有表熱、裏熱。昏迷、抽搐為一過性,熱退後抽搐 自止為表熱;高熱持續,反復抽搐、昏迷為裏熱。
證候:起病急驟,高熱煩躁,口渴欲飲,神昏驚厥,舌苔 黃糙,舌質深紅或絳,脈數有力。
治法:清氣涼營,息風開竅。
方藥:清瘟敗毒飲加減。常用藥:連翹、石膏、黃連、黃 芩、梔子、知母清氣透熱,生地、水牛角、赤芍、玄參、丹 皮清營涼血,羚羊角、石決明、鉤藤熄風平肝。
3.邪陷心肝
證候:高熱煩躁,手足躁動,反復抽搐,項背強直,四肢拘 急,口眼相引,神識昏迷,舌質紅絳,脈弦滑。
【慢驚風】
慢驚風多因脾胃虛弱或脾腎陽虛,而致脾虛肝亢或虛極生 風;或因急驚風後祛邪未盡,損傷肝腎陰津,虛風內動。
慢驚風來勢緩慢,以抽搐無力,時作時止,反復難愈,常 伴昏迷、癱瘓為特徵。
病位常在肝、脾、腎,病性以虛為主,也可見虛中夾實證。 本證常見於慢性腹瀉、礦物元素缺乏症,缺血缺氧性腦病、 腦炎後遺症、代謝性疾病、中毒等。
2.辨臟腑 僅有形神疲憊,面色萎黃,肢體抽搐,大便稀 溏,四肢不溫,為病在肝脾;若面色蒼白,囟門低陷,四肢 厥冷,手足蠕動,大便清稀、舌淡、脈細無力,為病在肝脾 腎。
二、治療原則
慢驚風的治療,以補虛治本為主。土虛木旺,治以健 脾平肝;脾腎陽虛,治以溫補脾腎;陰虛風動,治以育 陰潛陽。治療過程中,可結合活血通絡,化痰行瘀之法。
顱內感染性疾病常見有腦膜炎、腦膿腫、腦炎、腦寄 生蟲病等;

中医儿科课件:小儿惊风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论治

中医儿科课件:小儿惊风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论治

平热型小儿惊风的辨证和中药治疗
辨证要点
平素肢体疼痛、发热惊悸等症状。
药物推荐
黄芪、熟地、枸杞、牛膝等益气扶正、养血安 神的药物。
外感邪气侵袭型小儿惊风的辨证要点 和中药治疗
辨证要点
病程发展较急,因感受外邪而突然发生,口渴、嗜睡、汗出等数小时以内可死亡。
药物推荐
黄芩、石膏、甘草、道草根等解毒祛邪药物。
风热为主型小儿惊风辨证要点和中药治 疗
去热平肝汤
有清热平肝、安神益智作用。
白虎汤
清热解毒、利尿除湿。
小儿安宫牛黄丸
清热解毒、安神止惊。
风寒为主型小儿惊风的辨证要点和中药 治疗
1 辨证要点
2 药物推荐
表现为宿食积累、消化功能减退、腹胀腹 痛等。
人参、苓芡、白术等化湿健脾药物以及板 蓝根、防风等祛风祛寒药物。
神志不清
表现为意识模糊或昏迷,常与惊厥同时发生。
发病原因
多与先天不足、外邪入侵、环境变化不适等 因素有关。
辨证论治小儿惊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
证候分析
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证候进行分析。
2
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点刺疗法、推拿按摩,以及营养和饮食调理等传统中医方法。
3
药物配伍
针对不同症状、不同类型的小儿惊风,中医有针对性的药物组合以及配合用药的 方法。
中医儿科课件:小儿惊风 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论治
婴儿和幼儿时期,惊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深入了解和掌握小儿惊风的 临床表现及辨证论治对于中医儿科医师至关重要。
小儿惊风症状表现及发病原因
惊厥
突然发生,呈强直-阵挛性抽搐,伴有意识丧 失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高热

最新06第六节--惊--风BPPT课件

最新06第六节--惊--风BPPT课件

[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4)湿热疫毒:高热抽搐;神志昏迷,谵语,腹痛 呕吐,大便粘腻、脓血;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 清热化湿,解毒熄风。 方药: 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加减。
常用黄连、黄柏、栀子、黄芩清热泻火解毒; 白头翁、秦皮、马齿苋清肠化湿; 羚羊角粉、钩藤熄风止痉。 本证出现内闭外脱,面白神倦,气促肢厥,脉微欲 绝者,用参附龙牡救逆汤灌服或参附注射液静滴,回 阳固脱。
常用生石膏、知母、连翘、黄连、黄芩清气解热;
赤芍、玄参、生地、水牛角、丹皮清营保津;
羚羊角粉、钩藤、僵蚕熄风止惊。
[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3)邪陷心肝:起病急骤,高热不退;烦躁谵语,神
志昏迷,反复抽搐,两目上视,口渴多饮;舌红苔黄, 脉数有力。 治法: 清心开窍,平肝熄风。 方药: 羚角钩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减。 常用羚羊角粉、钩藤、僵蚕、菊花平肝熄风; 石菖蒲、川贝母、广郁金、龙骨、胆南星豁痰清心; 栀子、黄芩清热解毒。
06第六节--惊--风B
[概述]
一、定义: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重病证,临 床以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惊风是一个证候, 可发生在许多疾病之中。
二、发病情况: 1、季节:一年四季均可见到。 2、年龄:1~5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概述]
二、发病情况: 3、特点: ①古代四大要证之一; ②病情:惊风发病,起病暴急,病势凶猛,病情危重。 ③证候:抽搐表现,称之为惊风八候。
外风邪在肌表,清透宣解即愈,如高热惊厥,为一过 性证候,热退惊风可止;
内风病在心肝,热、痰、风三证俱全,反复抽搐,神 志不清,病情严重。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⑷ 辨外感惊风,区别时令、季节与原发疾病:
春季以春温为主,症见高热,抽风,昏迷,呕吐,发斑; 夏季以暑热为主,暑必夹湿,暑喜归心,高热,昏迷为主, 常是热、痰、风三证俱全; 夏季高热、抽风、昏迷,下痢脓血,湿热疫毒,内陷厥阴。 ⑸ 辨轻症、重症: 抽风发作次数少(仅1次),持续时间短(5分钟内),发作后无 神志障碍者为轻症; 发作次数多(2次以上),抽搐时间较长,发作后神志不清者 为重症。 高热持续不退,抽风反复发作,应寻找原发病,早期治疗, 控制发作,否则可危及生命。

中医理论小儿推拿教学培训课件之惊风

中医理论小儿推拿教学培训课件之惊风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小 儿推拿通过调节阴阳平衡,使五 行相生相克,达到治疗惊风的目 的。
02
推拿手法中的轻柔、缓和的动作 ,可以调和阴阳,平衡五行,使 患儿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
推拿与脏腑经络
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 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达到治疗惊风 的效果。
刺激穴位可以调和气血,使患儿的脏 腑功能恢复正常,缓解惊风的症状。
效果分析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儿的高热和抽搐症状明显缓解,神志逐渐恢复。继续治疗两周后,患儿痊愈出院 。
经验总结与展望
经验总结
中医理论的小儿推拿在惊风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按摩和穴位刺激,能够调和气血、安神定惊,快速缓解 症状。同时,结合中药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展望
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小儿推拿在惊风等儿科疾病的治疗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应进一步深 入研究小儿推拿的机理和疗效,加强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提高治疗水平,为更多的患儿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选 择。
症状
持续高热,四肢抽搐,神志不清。
病史
无特殊既往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 史。
治疗过程及效果分析
治疗过程
采用中医理论的小儿推拿手法,配合中药治疗。首先进行开天门、推坎宫等头部按摩,以醒神开窍; 接着推拿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等经络,调和气血;最后进行捏脊、按揉百会等穴位,以安神定 惊。同时,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给予适当的中药汤剂治疗。
摩法
用手掌或指腹在体表做环形或 直线摩擦,具有温通经络、行 气活血的作用。
捏法
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的指腹将 皮肤捏起,然后轻轻提起,具 有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痛的
作用。
推拿穴位及作用
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具有镇惊安神、调理 气机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小儿惊风、 夜啼等。

惊风健康教育PPT课件

惊风健康教育PPT课件

惊风的后续管理
家长支持
家长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共同应对孩子的健 康问题。
建立支持小组可以增强家长的信心和能力。
谢谢观看
如果惊风持续超过5分钟,应立即就医。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惊风的后续管理
惊风的后续管理
医生随访
在惊风发作后,及时带孩子复诊以评估健康状况 。
医生会根据孩子的表现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
惊风的后续管理
心理支持
为孩子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因惊风带来 的恐惧感。
咨询专业心理医生可以提供额外帮助。
惊风的症状包括全身抽搐、意识丧失和自动运动 等。
患者可能会体验到短暂的呼吸暂停和肌肉痉挛。
什么是惊风?
类型
惊风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简单型持续时间短且 不会复发,而复杂型则相反。
复杂型惊风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医学评估。
为什么会发生惊风?
为什么会发生惊风?
发热原因
儿童在发热时,体温迅速上升可能会导致神 经系统的不稳定,进而引发惊风。
惊风健康教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惊风? 2. 为什么会发
什么是惊风?
什么是惊风?
定义
惊风是一种由高热引起的癫痫发作,通常发生在 6个月到5岁的儿童中。
惊风通常是由发热性疾病引起,如感冒、肺炎等 。
什么是惊风?
症状
控制发热
及时使用退烧药物来控制儿童的体温,避免体温 过高。
常用的退烧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
如何预防惊风?
定期体检
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 健康问题。
早期发现和处理感染可以减少惊风的发生。
如何预防惊风?
家长教育

惊---风PPT课件

惊---风PPT课件

.
39
急惊风—西医治疗
五、预防惊厥复发
❖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止惊后,须 使用维生素D及钙剂。
❖ 高热惊厥以后再发热时,尽快用退热剂, 必要时用抗惊厥药。
❖ 癫痫按发作类型规律口服抗癫痫药物 2~4年,再逐渐减量和停药。
.
40
急惊风—预防
❖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疾病。
❖ 避免时邪感染,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 质食物;避免跌仆惊骇。
.
25
急惊风—辨证论治
三、分型论治 2.气营两燔(乙脑)
证候特点 高热昏迷7、8、9
证候 多见于盛夏之季,起病较急,壮热多汗,头痛 项 强,恶心呕吐,烦躁嗜睡,抽搐,舌红苔黄,脉 弦数。重者高热不退,反复抽搐,神志昏迷,舌红 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达气关。
治法 清气凉营,熄风开窍。
方药 清瘟败毒饮加减。常用药:生石膏、知母、连 翘、黄连、栀子、黄芩、赤芍、玄参、生地、水牛 角、丹皮、羚羊角粉、钩藤、僵蚕。
若夏季高热、抽风、昏迷,伴下痢脓血,则为湿热疫 毒,内陷厥阴(疫毒痢-中毒性痢疾)。
.
21
急惊风—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5、辨轻重:抽风发作次数较少(仅1次),持续 时间较短(5分钟以内),发作后无神志障碍者 为轻症;
若发作次数较多(2次以上),或抽搐时间较长, 发作后神志不清者为重症。
若高热持续,抽风反复发作,应积极查明原发病, 尽快尽早治疗,控制发作,否则危及生命
.
37
急惊风—西医治疗
三、对症治疗 1.降温 物理降温、退热剂。 2.脱水降颅压 甘露醇、速尿,肾上
腺皮质激素。
.
38
急惊风—西医治疗
四、病因治疗 尽快找出病因,采取相应治疗

中医-针灸治疗-儿科病症 PPT课件

中医-针灸治疗-儿科病症 PPT课件

临床常见的十大原因



1、常独自一人让孩子先吃,不与家人一起进 食,没有饮食气氛。 2、孩子进食时,父母或他人过分紧张地注视 看,造成小儿紧张。 3、用种种许诺诱惑或小儿进食时用玩具逗小 儿,降低了进食兴趣。 4、孩子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边吃边看电视 或画册,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影响消化功能。 5、孩子拒食时,家长强迫其进食,造成孩子 没有正常的饥饿感,不能引起食欲。
二、临床表现


长期食欲不振,食欲下降甚至拒食,形体偏瘦, 面色少华,但精神尚好。病程日久则形体瘦弱, 体重减轻,精神疲惫,抗病能力差。 辨证分型: 脾胃虚弱:大便多不成形或夹有不消化食物 脾胃不和:面色少华 胃阴不足:口干,多饮,烦热不安,便干
肝旺脾虚:好动多啼,性躁易怒
三、治疗方法




三、治疗方法




(一)基本治疗 治则:温补肾阳、补益肺脾 、清热利湿、调 理膀胱。以膀胱的俞、募穴为主。虚补实泻。 处方:中极、膀胱俞、三阴交 方义: 加减:肾气不足:关元、肾俞;肺脾气虚:肺 俞、脾俞、足三里;下焦湿热:曲骨、阴陵泉。 操作:肾俞、关元温针灸或隔附子饼灸。
三、治疗方法
临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多动与多动症的快速鉴别法 (一)注意力是否集中: 多动症儿童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 间地集中注意力,包括看电视、电影、连环画。 正常多动儿童能全神贯注于某一件事,而且讨 厌别人的干涉。 (二)活动是否有目的性: 多动症儿童的行动常没有明确目的,表 现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一点小事就喊叫 哭闹;脾气暴燥,做事易冲动而不顾后果。而 正常多动的儿童做事有目的性,有计划性,有 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故乱吵闹。

惊风(中医课件)

惊风(中医课件)
加减:抽搐不已加羚羊角、钩藤、石决明
三、证治分类
3.邪陷心肝 证候特点:温热病过程中,起病急骤,
迅速见到发热、神昏、抽搐,谵语。
治法:清心开窍,平肝息风 方药: 羚角钩藤汤加减
加减:呕吐甚加竹茹、柿蒂降逆止呕; 神昏不醒、痰涎壅盛者加天竹黄、胆南 星、郁金、石菖蒲以化痰开窍。
三、证治分类
治法:镇惊安神,平肝息风
方药:琥珀抱龙丸加减
加减:风痰入络加茯苓、石菖蒲、远志、 龙齿;抽搐频者加全蝎、地龙、天麻熄 风解痉。
其他治疗
1.中药传统制剂 回春丹:用于风热动风证 安宫牛黄丸:用于邪陷心肝证(昏迷狂躁高热
抽搐者)。 牛黄镇惊丸:用于惊恐惊风证 羚羊角:用于急惊风各证,频繁发作,病情重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辨脏腑、辨阴阳 治疗原则: ➢ 以补虚治本为主 ➢ 虚寒—温中健脾,温阳逐寒 ➢ 虚热—育阴潜阳,柔肝息风
急、慢惊风的区别联系
分证论治
脾虚肝旺 ➢ 症状:脾阳虚+主证 ➢ 治法:益气健脾,柔肝止痉—缓肝理脾
汤加减。
分证论治
脾肾阳衰(慢脾风) ➢ 症状:阳气衰竭+主证 ➢ 治法:温补脾肾,回阳救逆—固真汤合
单纯性高热惊厥:
1.常见于6个月至4岁小儿; 2.惊厥大多发生于急骤高热开始后12小 时内; 3.发作为全身性,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极少超过l0分钟,同一疾病过程中惊厥 极少发生2次以上; 3.发作后无神经系统异常; 4.热退2周后脑电图正常,预后良好。
复杂性高热惊厥:
1.发作年龄不定,可在6个月前或6岁以后; 2.数次发作后低热甚至无热也可致惊厥; 3.发作呈局部性,持续15分钟以上,24小时
概述
1.定义: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重病症

惊风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惊风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冷静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反应。
惊风发作时的应对措施 保护安全
将儿童移至安全区域,避免受伤。
不要将物体放入儿童口中,以免窒息。
惊风发作时的应对措施 寻求医疗帮助
如惊风持续超过5分钟,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后续护理和观察
后续护理和观察
观察症状
在惊风发作后,持续观察儿童的意识状态和体温 变化。
记录发作的详细情况,便于后续就医。
后续护理和观察
定期复查
建议定期带儿童进行健康检查,评估潜在风险。
特别是有惊风病史的儿童,需要更频繁的检查。
后续护理和观察
心理疏导
对经历惊风的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克服恐 惧。
家长和教师的支持非常重要,营造安全感。
谢谢观看
为什么要预防惊风?
保护健康
惊风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长期 影响。
预防措施有助于保护儿童的整体健康和发展 。
为什么要预防惊风? 降低医疗费用
通过有效预防,可以减少因惊风导致的医院 就诊和治疗费用。
这对于家庭和社会都是一种经济上的节约。
如何预防惊风?
如何预防惊风?
监测体温
定期测量儿童的体温,及时发现高热情况。
惊风预防和措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惊风? 2. 为什么要预防惊风? 3. 如何预防惊风? 4. 惊风发作时的应对措施 5. 后续护理和观察
什么是惊风?
什么是惊风?
定义
惊风是一种由高热引起的抽搐,通常见于儿童。
它是由于急性脑部疾病或热性疾病引起的,需及 时处理。
什么是惊风?
症状
惊风的主要症状包括抽搐、意识丧失和全身肌肉 僵硬。

中医儿科学惊风PPT幻灯片

中医儿科学惊风PPT幻灯片
4
二、发病情况 1.1~5岁儿童发病率高,具有年龄越小,发病率越
高 的 特 点 。 5岁以上儿童发病较少,若有发病,需更加 注意检查原发疾病。
2.急惊风多由感染性疾病引起;慢惊风多由肺感 染性疾病所致,或发生于各种脑炎、脑膜炎、毒性 脑病等的恢复期。
3.惊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5
本病西医学称小儿惊厥。 其中伴有发热者,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 颅内感染性疾病常见有脑膜炎、脑脓肿、脑炎、脑寄 生虫病等; 颅外感染性疾病常见有高热惊厥、各种严重感染(如 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败血症等)。
2
凡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
—主要病机是痰、热、惊、风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即“四证” —主要病位在心肝两经
凡病久中虚,属阴属虚者,统称慢惊风。
慢惊风中若出现纯阴无阳的危重证候,称为慢脾风。
3
惊风的证候特点,可归纳为四证八候。 四证者,指痰、热、惊、风,见于急惊风。 八候者,即搐、搦、颤、掣、反、引、窜、视。 在急惊、慢惊都可出现,表示惊风正在发作。但惊风 发作时,不一定八候全部出现。
暑多夹湿,湿蕴热蒸,化为痰浊,蒙蔽心包,痰动 则风生;
若感受疫疠之邪,则起病急骤,化热化火,逆传心 包,火极动风。
10
2. 内蕴湿热: 饮食不洁,误食污秽或毒物,湿热疫毒蕴结肠 腑,内陷心肝,扰乱神明,而致痢下臭秽,高热昏厥,抽风不 止,甚至肢冷脉伏,口鼻气凉,皮肤花斑。
3.暴受惊恐:小儿元气未充,神气怯弱,若乍见异物,偶闻怪 声,或不慎跌仆,暴受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致使心失 守舍,神无所依,轻者神志不宁,惊惕不安,重者心神失主, 痰涎上壅,引动肝风,发为惊厥。
有疏风、熄风的类别,镇惊有清心定惊,养心平惊的
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4
二、治疗原则
以清热、豁痰、镇惊、熄风为治疗原则。痰盛者必 须豁痰,惊盛者必须镇惊,风盛者必须熄风,然热盛者 皆必先清热。由于痰有痰火和痰浊的区别;热有表里的 不同;风有外风、内风的差异;惊证既可出现惊跳、嚎 叫的实证,亦可出现恐惧、惊惕的虚证。因此,豁痰有 芳香开窍,清火化痰,涤痰通腑的区分;清热有解肌透 表,清气泄热,清营凉血的不同;治风有疏风、熄风的 类别,镇惊有清心定惊,养心平惊的差异。
3、风证:有外风、内风。外风邪在肌表,如高热惊厥,为一 过性证候,热退惊风可止;内风病位在心肝,热、痰、风三证俱 全,反复抽搐,神志不清,病情严重。
.
13
4、惊证:小儿神气怯弱元气未充,不耐意外刺激,若目触异 物,耳闻巨声,或不慎跌仆,暴受惊恐,使神明受扰,肝风内动, 出现惊叶晾跳,抽搐神昏。
六淫所致的外风,春季以春温为主,兼加火热证,症见高热, 抽风,昏迷,发斑;夏季以暑热为主,暑必夹湿,暑喜归心,症 以高热,昏迷为主,兼见抽风,常热、痰、风三证俱全;如夏季 高热、抽风、昏迷,伴下痢脓血,则为湿热疫毒,内陷厥阴。
.
4
二、发病情况
1.1~5岁儿童发病率高,具有年龄越小,发病率越 高的特点。5岁以上儿童发病较少,若有发病,需更加 注意检查原发疾病。
2.急惊风多由感染性疾病引起;慢惊风多由肺感染 性疾病所致,或发生于各种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 等的恢复期。
3.惊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
5
本病西医学称小儿惊厥。
临证要详细询问病史,细致体格检查,并作相应实 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
7
【急惊风】
急惊风多见于外感热病,常由外感时邪、内蕴湿热、 暴受惊恐而引发。临床以高热、抽搐,神昏为主要表 现。来势急骤,因急性原发病而发,又随其疾病消退 而止,病位在心、肝。急惊风较多见于各种颅外、颅 内感染性疾病。
.
8
【病因病机】
急惊风多见于外感热病,常由外感时邪、内蕴湿热、暴受 惊恐而引发。
1.外感时邪:时邪包括六淫之邪和疫疠之气。 小儿肌肤薄弱,卫外不固,若冬春之季,寒温不调,气候骤 变,感受风寒风热之邪,邪袭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易于传变,郁 而化热,热极生风;
.
9
小儿元气薄弱,真阴不足,易受暑邪,化火最速, 传变急骤,内陷厥阴,引动肝风;
证候:起病急骤,高热烦躁,口渴欲饮,神昏惊厥,舌苔 黄糙,舌质深红或绛,脉数有力。
治法:清气凉营,息风开窍。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常用药:连翘、石膏、黄连、黄 芩、栀子、知母清气透热,生地、水牛角、赤芍、玄参、丹 皮清营凉血,羚羊角、石决明、钩藤熄风平肝。.17Fra bibliotek 3.邪陷心肝
证候:高热烦躁,手足躁动,反复抽搐,项背强直,四肢拘 急,口眼相引,神识昏迷,舌质红绛,脉弦滑。
治法:清心开窍,平肝熄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常用药:羚羊角、钩藤、僵蚕、菊 花平肝熄风,石菖蒲、川贝母、广郁金、龙骨豁痰清心,竹茹、 黄连清化痰热。同时,另服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
第中
十 九

单 元

惊 风
科 学
.
1
【概述】
一、概念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重病证,临床以抽搐、昏迷为主 要症状。惊风一个症状,可以出现在许多疾病中。又称“惊 厥”,俗名“抽风”。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危急病证,且变化迅速,可以给小儿带 来严重损害,故自古被列为儿科四大证之一。如《东医宝 鉴·小儿》说:“小儿疾之最危者,无越惊风之证”。《幼科释 谜·惊风》也说:“小儿之病,最重惟惊”。
.
11
【临床诊断】
1.突然发病,出现高热、神昏、惊厥、喉间痰鸣、两眼上翻、凝视, 或斜视,可持续几秒至数分钟。严重者可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而 危及生命。
2.可有接触传染病人或饮食不洁的病史。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检查有异常改变,神经系统检查 出现病理性反射。
4.细菌感染性疾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常增高。
暑多夹湿,湿蕴热蒸,化为痰浊,蒙蔽心包,痰动 则风生;
若感受疫疠之邪,则起病急骤,化热化火,逆传心 包,火极动风。
.
10
2. 内蕴湿热: 饮食不洁,误食污秽或毒物,湿热疫毒蕴结肠 腑,内陷心肝,扰乱神明,而致痢下臭秽,高热昏厥,抽风不 止,甚至肢冷脉伏,口鼻气凉,皮肤花斑。
3.暴受惊恐:小儿元气未充,神气怯弱,若乍见异物,偶闻怪 声,或不慎跌仆,暴受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致使心失 守舍,神无所依,轻者神志不宁,惊惕不安,重者心神失主, 痰涎上壅,引动肝风,发为惊厥。
5.必要时可作大便常规及大便细菌培养、血培养、摄胸片、脑脊液 等有关检查。
.
12
【辨证论治】
一.急惊风四证
1、热证:有表热、里热。昏迷、抽搐为一过性,热退后抽搐 自止为表热;高热持续,反复抽搐、昏迷为里热。
2、痰证:有痰热、痰火、痰浊。神志昏迷,高热痰鸣,为痰 热上蒙清窍;谵言妄语,狂躁不宁,为痰火上扰清空;深度昏迷, 嗜睡不动,为痰浊内陷心包,蒙蔽心窍。
.
15
三、证治分类
1.风热动风
证候:发热骤起,头痛身痛,咳嗽流涕,烦躁不宁,四肢拘 急,目睛上视,牙关紧闭,舌红苔白,脉浮数或弦数。
治法:疏风清热,熄风止痉。
方药:银翘散加减。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薄菏疏风清热, 防风、蝉蜕、菊花祛风解痉,僵蚕、钩藤熄风定惊。另加服小 儿回春丹以清热定惊。
.
16
2.气营两燔
其中伴有发热者,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
颅内感染性疾病常见有脑膜炎、脑脓肿、脑炎、脑寄 生虫病等;
颅外感染性疾病常见有高热惊厥、各种严重感染(如 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败血症等)。
.
6
不伴有发热者,多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常见的 癫痫外,还有水及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药物中毒、 食物中毒、遗传代谢性疾病、脑外伤、脑瘤等。
.
2
凡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
—主要病机是痰、热、惊、风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即“四证” —主要病位在心肝两经
凡病久中虚,属阴属虚者,统称慢惊风。
慢惊风中若出现纯阴无阳的危重证候,称为慢脾风。
.
3
惊风的证候特点,可归纳为四证八候。
四证者,指痰、热、惊、风,见于急惊风。
八候者,即搐、搦、颤、掣、反、引、窜、视。 在急惊、慢惊都可出现,表示惊风正在发作。但惊风 发作时,不一定八候全部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