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练、含义丰富的固定词组。
你知道成语,但是你知道一些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吗?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1:口蜜腹剑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
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
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
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
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
对唐玄宗,他有一套馅媚奉承的本领。
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嫔妃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
例如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
可惜皇上还不知道。
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将他疏远了。
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是很符合实际的.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2:破釜沉舟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1. 班门弄斧东汉时期,梁鸿是当时著名的木匠,他非常擅长制作木器。
有一天,他来到孔融家中,孔融请他展示一下他的手艺,于是梁鸿在孔融的家中制作了一枝箭。
孔融看完后,自信的拿出一把雕刻好的斧子,说:“公看这斧子,能不能与箭相比?”梁鸿看了一眼,对孔融说:“这把斧子很好,但是它不够锋利,已经快被使用得磨钝了。
”孔融听了这话,大为惭愧。
后来,人们用“班门弄斧”来形容无意义的自夸,或者在本领不如别人的地方自大,自不量力的谈论别人的工作或技能。
2. 画龙点睛三国时期,曹操欲要杀害诸葛亮,但是前来劝阻的草庐中的黄老师,用一把羽扇在地上画了一只龙,然后点了一下龙的眼睛,龙就转头望向草庐外,曹操看了龙的眼睛后,觉得非常神奇,忘了杀诸葛亮。
后来,人们用“画龙点睛”来形容在作品中别出心裁地加入一些点睛之笔,能够起到画龙效果的一种技巧。
3. 胸有成竹唐代末年,有一个名叫张旭的文学家,他神情自若地走到对面的小溪边,然后拈花一笑,开始耐心地等待。
不一会儿,一只大雁飞了过来,但它并没有落下,而是紧紧悬停在张旭的头顶上方。
张旭毫不慌张地从腰间抽出长笛吹奏起来,那只大雁竟然被吸引住落在了张旭肩头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有一种叫做“胸有成竹”的自信,能够让我们更加自在、从容,获得自己期待的结果。
4. 见缝插针这个成语起源于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子囊曾经向鲁国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旦无人可以回答,鲁国便必须认为楚国的军事实力高于自己,因此子囊让鲁人先回答他一个问题。
子囊将假面饰物中的珍珠串成了链子,然后问鲁国人请问如何将这串珍珠插进一块布里没有缝隙的洞里面。
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谁知道,一个名叫乡会的奴隶却说,他能够将白色的珍珠推入黑色的布中,然后乡会便插入布里,证明自己的答案正确。
后来,人们用“见缝插针”来形容在困境中能够安然度过的一种能力,就如同把针插在一条布中一样。
5.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来源于一则古中国寓言,要说的是鲲、鹏、凤、龟以及一只毒蛇一同比赛画蛇。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在历史长河中,历时故事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诸多启发,只有深刻理解,才能体会到历史故事的现实意义,并从中有所收获.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一)【成语典故】:哀感顽艳【成语拼音】:āi ɡǎn wán yàn【英文翻译】:to touch the wise and move the dull as well.【成语解释】: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
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成语出处】:三国·魏·繁休伯《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嘶,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近义词】:哀恸顽艳【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作品哀怨、感伤。
【成语造句】:这封信却是骈四骈六的,足有三千多字,写得异常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一回)这个人写文章既哀婉,又古朴,真是哀感顽艳啊!【成语典故】:哀告宾服【成语拼音】:āi ɡào bīn fú【成语解释】:宾服: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依服、服从。
后泛指归顺、服从。
指哀求饶恕,愿意服从。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见他慌悚踌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宾服。
”【近义词】:跪地求饶【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表示服从。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二)【成语典故】:阿谀谄媚【成语拼音】:ē yú chǎn mèi【成语解释】: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诌媚:巴结,奉承。
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裴晋公义还原配》:“只是这帮阿谀谄媚的,要博相国欢喜,自然重价购买。
经典的历史成语故事五篇_5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经典的历史成语故事五篇_5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经典的历史成语故事五篇,供⼤家参考。
历史成语故事1【成语】:别⽆长物【拼⾳】: bié wú cháng wù【解释】:长物:多余的东西。
除⼀⾝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活俭朴。
现形容贫穷。
【成语故事】:别⽆长物这则成语的长物是指多余的物品。
表⽰除此外别⽆他物。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王恭传》,恭⽈:吾平⽣⽆长物。
东晋时有个读书⼈,名叫王恭。
他⽣活俭朴,不图享受,⼈们都说他将来定能做⼀个有⽤的⼈。
有⼀年,王恭随⽗亲从会稽来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去看望他,两⼈在⼀张⽵席上促膝谈⼼。
谈着谈着,王忱忽然觉得⾝下的席⼦⾮常光滑,感到很舒服。
他⼼想王恭从盛产⽵⼦的会稽来,⼀定带了不少这样的⽵席,就称赞了⼀番这张⽵席,并希望王恭能送他⼀张⽵席。
王恭听了,毫不犹豫地将⾝下这张⽵席赠送给王忱。
王忱千恩万谢地⾛了。
其实,王恭只有这张⽵席。
送掉后,他就改⽤了草席。
王忱知道这情况后,⼗分惊讶,觉得过意不去,就去找王忝表⽰歉意。
王恭笑笑说:您不太了解我,我王恭平⽣没有什么多余的物品。
历史成语故事2【成语】:别有天地【拼⾳】: bié yǒu tiān dì【解释】:天地:境界。
⽐喻另有⼀番境界。
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胜。
【成语故事】:“别有天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另有⼀种境界。
也形容风景引⼈⼊胜。
这个成语来源于《李太⽩全集.⼭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笑⽽不答⼼⾃闲。
桃花流⽔杳然去,别有天地⾮⼈间。
李⽩,字太⽩,⾃号背莲居⼠,是我国唐代最伟⼤的诗⼈之⼀。
他的祖籍是陇西成纪(今⽢肃天⽔附近),先世因罪迁居西域,出⽣在碎叶(今独联体境内),在绵州(今四川绵阳)的青莲乡长⼤。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典故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典故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一)【成语典故】:哀兵必胜【成语拼音】:āi bīnɡ bì shènɡ【成语解释】: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
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成语出处】:《老子》:“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反义词】:骄兵必败【成语英译】:an army burning with righteous indignation is bound to win.【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用作褒义。
【成语造句】:不,~!不要乐,要哀,何小姐能弹《易水吟》的谱子吗?(《啼笑因缘续集》一0回)【近义词】:师直为壮【成语典故】:哀感天地【成语拼音】:āiɡǎntiāndì【成语解释】: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哀感:1.谓悲伤感动他人。
2.悲伤的感情。
天地:1.天和地。
指自然界或社会。
2.犹天下。
3.指天地神灵。
4.犹境界﹐境地。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一卷:“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极度悲伤。
【成语造句】:小名心爱的狗死了,哀感天地。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二)【成语典故】:阿猫阿狗【成语拼音】:ā māo ā ɡǒu【成语解释】:指任何不值得重视的人。
【成语出处】:鲁迅《我的第一个师父》:“这和名孩子为阿猫阿狗,完全是一样的意思。
”【近义词】:阿狗阿猫【成语英译】:the cat and the dog【成语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造句】:这个职位~都可以担任。
【成语典故】:哀哀父母【成语拼音】:āi āi fù mǔ【成语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历史就是⼴义的故事。
其实在⼈类早期,缺乏⽂字的时代,本民族的历史多以史诗的形式⽤⼝头代代相传,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接下来随着⼩编⼀起来看看吧!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炙⼿可热】故事的主⼈公: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与李⽩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常深远,被后⼈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杨贵妃(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姿质丰艳,善歌舞,通⾳律,为唐代宫廷⾳乐家、舞蹈家。
其⾳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美⼥之⼀。
杨钊,唐中期权⾂,奸⾂。
专权误国,排挤忠良,起⽤奸佞,败坏朝纲。
杨贵妃同曾祖兄,张易之之甥。
【炙⼿可热】是什么意思?⼿摸上去感到热得烫⼈。
⽐喻权势⼤,⽓焰盛,使⼈不敢接近。
【炙⼿可热】出⾃哪⾥?唐·杜甫《丽⼈⾏》:“炙⼿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炙⼿可热】词语辨析:【炙⼿可热读⾳】:zhì shǒu kě rè【炙⼿可热的近义词】:烜赫⼀时、望⽽⽣畏、敬⽽远之【炙⼿可热的反义词】:平易近⼈、和蔼可亲【炙⼿可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炙⼿可热】如何造句:1.吸引猎婚族在⽇本也已成为⼀个炙⼿可热的⾏当,这与近年来⽇本不婚族⼤增的趋势密切相关。
2.这是个炙⼿可热的⼈物,攀附他的⼈不知有多少。
3.随着电⼦商务的蓬勃发展,域名的商业价值炙⼿可热,成为众多商家关注的焦点和诱发域名纠纷的重要因素。
4.美联社纽约电现在轮到中国成了⽓候问题炙⼿可热的焦点了。
5.专业知识加上流利的英语,⾜以让你成为社会上炙⼿可热的⼈才!6.在⾯对炙⼿可热的⾦州勇⼠时,湖⼈集体发威,轻松拿下⽐赛。
7.分析师们说,投资者对炙⼿可热的新兴市场股的狂热近来也有所降温,部分原因在于远离风险。
8.爱滋病护理是常今炙⼿可热的议题,亦是发展中的⼀门专业。
历史故事四字成语
历史故事四字成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字成语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精辟的四个字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和历史内涵,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益良多。
而其中,许多四字成语都来源于历史上的真实故事,这不仅让这些成语更加具有生动性,也让人们更能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历史故事相关的四字成语,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其中的奥妙吧。
第一个四字成语是“焚琴煮鹤”。
这个成语源自于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文学家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楚怀王的宠臣,但是他的忠贞与刚直却引起了其他大臣的忌恨,最终被栽赃陷害,被怀王贬谪。
在离开楚国之际,屈原焚毁了自己的琴,煮了一只鹤以为己食,以表达自己的忠贞之心。
这个故事后来就被人们总结成了“焚琴煮鹤”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表明自己态度或忠诚不做作。
另一个四字成语是“闭月羞花”。
这个成语又源自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故事。
相传西汉时期,有一位美丽绝伦的女子,名为貂蝉。
貂蝉容貌秀美,举止高雅,被誉为“闭月羞花”。
她的美貌让无数英雄俊杰神魂颠倒,甚至导致了著名的“貂蝉传”故事。
后人便以“闭月羞花”这个成语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绝伦,超凡脱俗。
第三个四字成语是“草船借箭”。
这个成语源自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兵法计谋。
当时,曹操派遣军队攻打蜀汉,而蜀汉用箭较少,诸葛亮便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他派遣士兵划着草船,前去曹军阵地借箭,借箭之名实则是为了增加蜀军的弓箭数量。
诸葛亮借箭成功后,大大加强了蜀汉的军事实力。
因此,“草船借箭”成语就用来形容智取他人之物以己之用的手段。
最后一个四字成语是“华而不实”。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形容那些外表光鲜但实际上空洞无物的东西或人。
在历史故事中,有很多人物因为华而不实最终走上了败坏的道路。
这个成语也提醒着我们,不要只追求表面的华丽,要注重内在的实质和功夫。
以上介绍的四个历史故事四字成语,都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些著名故事或者典故。
通过这些成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历史的传奇故事,更能够领悟其中的哲理和道理。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画龙点睛画龙点睛的典故出自《庄子·外物》。
“晋景公问政于管仲,管仲对曰:‘臣之所以能者,以吾狂也。
狂者,天下之达道者也;故凡达人之所为,皆是一狂字。
’景公曰:‘何谓狂也?’管仲曰:‘手不释卷,口不能言,形容枯槁,几至于死者,谓之狂。
夫至人之达道也,犹且如是,而况其不达者邪?’”据此,可知“画龙点睛”的意思就是为完整的作品点缀上某样精彩,让整个作品更为完美。
2. 马到成功“马到成功”的典故出自股市术语。
其出处为古代传说中,刘备闻曹操攻荆州,甚为担忧,赵云乘马千里来投奔,救下熙熙攘攘的人民。
赵云文武全才,空前绝后,以至被称为“赵子龙”。
历史上,赵云曾于战争中指挥士兵、打败强敌,成为一个战斗天才。
因此,“马到成功”一词通常用于形容能够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达到事半功倍的境地。
3. 水落石出“水落石出”的成语来源于古代一个故事,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蒙恬率领大军攻打匈奴,行军时遭遇暴雨,天空浓云密布,营帐内外水深齐膝。
蒙恬唯有下令修筑大坝、并改变治水方向。
水流被引到坝前,随着水位的下降,暴露在外的石头和石块与“淤泥一体”的沙石渐渐分离出来。
自此,这个成语便被用来形容万事开头难,随着情况的展开一切变得清晰明了,轮廓清晰。
4. 画饼充饥“画饼充饥”的成语出自《列子·汤问》:“汤问曰:‘巫医、栾涂、佗躬,使民以术数服气,鲍叔牙、太公望、乐毅、夫差,以武力服民’。
列子曰:‘然。
有画地为牢,带河为疆者,谁为之先?夫画地为牢,带河为疆者,只是画之者称为有而已。
画牛而不成,以笔杀人,于国利,徒为虚说。
’”从这个典故中可知,“画饼充饥”是指用虚假的承诺安慰疲惫的人。
5. 掩耳盗铃“掩耳盗铃”的典故出自《庄子·外篇》。
其中描述了一位聪明的盗贼,决定偷一只大铃铛。
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潜到一个村庄,找到了一家人家的大门,由于大铃铛很大,他无法取下。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用他的外衣包住大铃铛,然后用夹在耳朵里的双手来捂住耳朵,把自己耳朵瞎掉,然后大声地喊叫,想骗人们以为是警察来了。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画蛇添足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个画家受人委托画了一幅生动的蛇。
画完后,他觉得自己的画虽然精美绝伦,但还是不够完美。
于是,他自作聪明地在蛇的四条腿上画上了四只鸟爪。
结果,这幅画变成了一只怪物,失去了原来的美感和神韵。
寓意:不该做过多无益之事,否则只会雪上加霜,画蛇添足。
2. 杞人忧天故事:古时候,有个杞国人总是忧心忡忡,日夜担心着天空会倒下来。
有一天,他去了邻国,发现那里天空依旧高悬,于是他深受启发,终于理解了“杞人忧天”的故事寓意。
寓意:不要过分担忧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免影响内心平静与工作效率。
3. 一石二鸟故事:有个人想要猎杀一对鸟儿,于是他想了一个聪明的主意,将一块石头扔到树上,结果鸟儿因受惊而飞了起来,不幸被他抓住。
这个人得到了两只鸟儿,实现了一石二鸟的目标。
寓意:善于想象和创造,运用一些聪明的技巧,即可达成目的。
4. 掩耳盗铃故事:据传,古希腊有个人名叫修昔底德,他在大街上偷了一个铃铛,但不想别人听到自己的行踪,便手捂耳朵。
结果,人们看到他盗铃的举动,嘲笑他为掩耳盗铃。
寓意:逃避现实,掩盖真相是不可行的。
5. 三顾茅庐故事:古时候,刘备三番请诸葛亮入川草庐,最后才拜他为军师,取得了几次胜利。
此事也因此流传至今。
寓意:只要经过三思而后行,最终可以得到成功。
尤其是在选择人才上,要经过细心推敲和多次考量,而不是随意决定。
6. 守株待兔故事:秦朝时期,有个农夫在一棵树下打盹,他梦到有一只肥美的兔子撞死在了一根树桩上,因此他决定将这个树桩周围清理干净,每天坐在这里等待兔子的到来。
可是兔子并没有来,农夫成了笑柄。
寓意:不要依靠侥幸心理,而要认真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7. 画龙点睛故事:据说,中国著名诗人苏轼曾在为一幅龙画作书法点题时:“兽状虽倚仗风云,不意龙威出泥尘”。
由此可见,点睛之笔可以让画作更加形象生动。
寓意:微小的一笔可以影响整个作品,说明要细心、谨慎且专注于细节。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典故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吴市吹箫)故事的主人公: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以封于申,也称申胥。
(吴市吹箫)是什么意思?吴:古国名。
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
比喻在街头行乞。
(吴市吹箫)出自哪里?西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吴市吹箫)词语辨析:(吴市吹箫读音):wú shì chuī xiāo(吴市吹箫的近义词):吴市之箫(吴市吹箫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吴市吹箫)如何造句:1、解放前,我一度流落异乡,囊空如洗,举目无亲,只好吴市吹箫,靠讨饭过日子。
2、楚狂接舆,优孟衣冠,成都卖卜,吴市吹箫,万丈红尘中,他们的身影若隐若现,成为传奇。
(吴市吹箫)典故:春秋时,楚平王听信谗言chányán,将太子建的师傅伍奢shē及其长子伍尚杀死,又派人去抓逃亡的伍奢的次子伍员即伍子胥,并在各关口接着伍员的画像,以便捉拿归案。
在离昭关不远的地方,伍子胥xū遇到了一个名叫东皋公的老人。
他非常同情伍子肯的不幸遭遇,便让伍子胥在他家住下,等待时机,设法混出昭关。
几天后。
东皋gāo公找了一个容貌与伍子胥差不多的人,让他穿上伍子胥的服装出关。
过关口时,故意装得慌慌张张,结果被守关将士抓住。
关口士兵以为伍子胥已经抓住,放松了警惕。
就在这时候,伍于胥扛着一只装载行李的大口袋,在东皋公的掩护下,混出了昭关。
等守将发觉抓错了人,伍子胥早已走得无影无踪了。
到吴国的都城时,他已没有吃的东西。
于是他披发赤膊,装成要饭的,在吴都热闹的街市上,鼓起腹吹萧xiāo唱曲,以引起人们对他的注意。
他悲哀地唱道:“呜,呜,呜天大的冤屈无处诉。
宋国、郑国一路跑;孤苦伶订谁帮助?杀父大仇不能报,哪有脸面做大夫?到如今吹萧要饭泪纷纷,定要吹出有心人。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出处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出处历史故事主要反映了历史上所发生过的事情,对学生学习成语很有大的帮助!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一)超群绝伦关羽,字云长,是刘备的重要将领。
刘备当平原国相后,关羽和张飞分头率领他的队伍。
他们三人同睡一张床,情如兄弟;在大庭广众之下,关羽和张飞总是侍立在刘备身旁。
刘备跟随刘表后,关羽跟着依附。
后来,刘备率部南下,准备渡过长江。
另外派关羽率领几百战船,与他在江陵会合。
曹操急追刘备,到达当阳(地名,位于兮湖北省中部),刘备向东北直奔,正好遇上关羽的船队。
不久,孙权派军兵帮助刘备抗击曹操,曹操率军退去。
刘备南下收复了东南四个郡,于是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守长江北岸。
后来,关羽听说马超前来归降刘备,因他过去不认识马超,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人品和才能可以同谁相比。
诸葛亮对关羽了解,知道他护短,不服气居于别人之下,便写信回答说:"马超文武双全,勇猛过人,是一代豪杰,如汉初大将鲸市、彭城一类人物,可与张飞并驾齐驱。
但是,不能与你这个超出众人、独一无二的美髯公相比。
"这个故事史料记载如下:"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这便是成语"超群绝伦"的由来。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二)1:买椟还珠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能畅销起来,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2:孟母三迁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
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解释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解释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语是一种特殊语言现象,是指一种经过长期使用,形成固定词序和固定义的词组,具有一定修辞和文化内涵的语言符号。
成语的使用与想象,能够表达深刻的意蕴和文化传承。
成语存在多种来源,其中一种是来源于历史故事。
这些成语的来源通常是古代名人的言行故事或事件,由此演化而来。
这些成语虽然源于历史,但在当前的社会中依然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几个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的含义和背景故事。
一、落花流水“落花流水”一词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当时,曹操在长坂坡追赶关羽,使用了三路夹攻的策略。
由于诸葛亮早已预料到了这一点,预先安排了关羽的后路。
最终,关羽的部队战败,从头到尾地失败。
这个故事中的“落花流水”指的是关羽周围的落花,由于他的快速行动和力量,落花像流水一样被拍下来。
因此,“落花流水”意味着惊险并且神鬼莫测的场景。
二、没完没了“没完没了”这个成语源于《左传》中的故事。
当时,齐桓公问怎样才能取得一场胜利,荀子回答说,无论如何不能因为顺从而放弃战斗。
齐桓公问道:那么这需要多长时间呢?荀子答道:没有结束时间。
这表示一件事情如果没有一个结束的点,就会变得永远无法完成。
三、东山再起“东山再起”这个成语源于历史上的一件事情。
在唐朝初年间,尹德娥因同情百姓而被贵族切斩,但是她的因德用之者多,很快又被复职。
这个故事说明即使是身败名裂,只要一直坚持并且不断努力,就能够重新崛起。
四、红颜薄命“红颜薄命”这个成语源自于唐代的两个女子的故事。
她们分别是玉真公主和阳贵妃。
玉真公主因为被赞美过度,导致了自己的早逝。
而阳贵妃则在三十岁的时候就被杀害了。
这个成语意味着美貌与悲剧的绝妙组合。
五、借花献佛“借花献佛”这个成语源自于唐代的一则故事。
当时,李白拜访了唐太宗,但是他没有贡献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所以他便捡起了地上的花,用茶水洗净后送给了唐太宗。
这是一种借助别人礼物之名,表达自己感谢之意的行为。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你对以下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了解多少呢?人物博报编辑倾情奉献,以飨读者。
1.一鼓作气【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
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
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
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
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
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
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画饼充饥这个成语出自东汉时期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叫做顾恺之的画家,他访问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看到那里的人们吃不饱饭。
于是他用一个板块画了一幅美丽的饼画,然后拿给当地的人看,并告诉他们可以吃这个画出来的饼,等他们饿得极其难受的时候。
人们刚开始并不相信,但是当他们实在等不下去时,就一起砸开了那幅画,发现里面竟然填满了好吃的食物。
2. 杀鸡儆猴这个成语来源于一则明朝的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鲁迅的地主。
他的家里有一只很厉害的鸡,它会打毒蛇。
有一天,鲁迅的仆人在饲养它的时候不小心错杀了一只鸡,鲁迅就把这个仆人公开处罚。
这个故事传开后,就演变成了“杀鸡儆猴”的寓言,用来警示人们不要想着捉弄别人。
3.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故事出自《韩非子》,讲的是狐狸冒充老虎的故事。
一只狐狸看到了一只老虎的食物,于是它就开始冒充老虎,以配合自己抢食。
其他动物因为害怕老虎,就被狐狸骗过去了。
但是当一只老虎出现后,狐狸就变得很怯懦,然后就被揭穿了。
4. 大开眼界这个成语来源于明代小说《西游记》。
故事讲的是孙悟空和牛魔王比斗的情景。
在比斗的时候,孙悟空和牛魔王施展了许多厉害的招式,吓得旁观的人们瞪大了眼睛。
这个故事被套用到其他场合中,意味着人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意想不到的事情。
5.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则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专门偷铃铛的小偷。
他偷到了一串铃铛后,为了不让别人听到声音,就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但是当别人指出他这样做毫无意义时,他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的干扰没有任何用处。
6. 塞翁失马这个成语来源于一则古老的寓言故事。
一位老人的马蹦蹦跳跳地跑走了,他的邻居们都表示同情。
但是很快,这匹马却跑回来了,并且带回了一头美丽的骏马。
这时,邻居们都表示祝贺。
但是当老人试图骑这匹骏马时,他摔断了腿。
邻居们都又表示同情,但是很快来了一场战争,因为老人的儿子没有参军,所以老人和儿子都没有被连累。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故事一般由几大要素组成: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演绎。
任何一部历史都不可能缺失这些东西,历史本身就是一连串的事件组成,每个事件决不能离这些要素而去.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二卵弃干城】故事的主人公:苟变,战国时期卫国名将。
开始卫侯并不重用他,因为他在地方上做小吏时曾吃过人家两个鸡蛋。
【二卵弃干城】是什么意思?卵:鸡蛋;干城:捍卫者。
比喻因人有小的过失而忽略他的大节。
【二卵弃干城】出自哪里?《孔丛子·居卫》载:子思向卫君荐苟变为将,卫君亦知变为将材,但因他在一次征赋时食人二鸡子,故不予任用。
【二卵弃干城】词语辨析:【二卵弃干城读音】:èr luǎn qì gān chéng【二卵弃干城用法】:紧缩式;作宾语、定语;用于用人【二卵弃干城】如何造句:1、“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2、绝大多数人才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求全责备,就会“以二卵弃干城之将”,“以寸朽弃连抱之材”,最终一无所得。
【二卵弃干城】典故:战国时期,子思向卫君举荐苟变为将。
卫君也晓得苟变是个将才,但因为他在一次征赋时曾经吃过百姓的两个鸡蛋,所以没有任用他。
子思说用人应该“用其所长,弃其所短”,不能因为吃过别人的两个鸡蛋而放弃大将之才。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二)【釜中游鱼】故事的主人公:张婴,东汉广陵郡(长江北岸重要都市和军事重镇,今扬州)人。
生卒年不详。
张纲,字文纪(108—143年),东汉犍为郡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人。
张纲是汉留侯张良的后代(七世孙),父亲叫张皓,爷爷叫张胤。
他还是蜀汉将军张翼的曾祖父。
【釜中游鱼】是什么意思?在锅里游着的鱼。
比喻处在绝境中的人。
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
【釜中游鱼】出自哪里?《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蒸发殆尽这个成语出现在《战国策》中,故事讲述一个叫芈月的美女,从齐国嫁给了秦国,为了成全国家大业,芈月忍辱偷听到宴会上的机密,拿回去给秦国。
后来她发现自己被秦始皇使用,然后被抛弃,最后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摧残,精神崩溃,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蒸发殆尽这个成语,就是形容一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者彻底消失,不再存在。
2.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的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讲述了一个名叫孟子良的少年与他邻居家的女孩居然是青梅竹马,男孩子时不时地拿着自己盗来的果子去交换女孩子家里的青梅,女孩子其实早已相中了孟子良,但一直不敢表白,最终,孟子良得知了这个情况,便向她坦诚了自己的心迹,从此开始了恋爱的生活。
所以青梅竹马是形容儿时有感情的小时候朋友、或者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人。
3. 匹夫之勇在《战国策》中,有一个故事叫做“犇牛之间”,背景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和楚国发生战争,楚军攻打齐境,围困了一个名叫庄蹻的齐国将军;庄蹻就调动近侍和士兵,齐骑趁楚军平日不备,尽量寻求外援,最后就和一位皮肤粗糙却非常勇猛的老年农夫一起夺取了被楚军圍攻的玺石,适时的诱取了楚军以兵车为条件退兵。
而这位老年农夫用自己的勇猛和机智,帮助庄蹻打赢了这场胜利,所以,匹夫之勇这个成语,就是形容一个平凡的人,却充满勇气和智慧,挑战无知人的勇气。
4. 走马观花古时候,有一位名叫张旭的文学家,常常去看梅花;有一天,他去看梅花,却因为风雨交加,得不到真正的了解,只能跑上马来,走马观花,这种方法得到了快感,并且开始慢慢流行,意思是匆忙一瞥风景,没有真正的了解生活的艰辛。
5. 东施效颦东施是南朝时期的一个著名美女,擅长满足一切需求,助长人们的贪欲;因为她的容貌,许多人都来求婚,她却对由陈笑而心仪而不去,于是所有的人都知道了陈笑,并学着自己打扮起来,张扬一些自己的本来面貌,这就是东施效颦。
6. 心直嘴快这个成语来自《红楼梦》中的黛玉。
讲述了黛玉在清明节的时候,眼睛痛得厉害,因此在一旁坐了很久。
历史故事成语有哪些
历史故事成语有哪些历史故事成语是指那些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成语。
文化积淀深重的中国,历史故事不胜枚举,而这一些历史故事也在人们口耳相传、被历代书法家、诗人、文人所传颂。
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与历史故事相关的成语。
1. 调虎离山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战国策》里的凯旋篇,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做猎户,他想要捕捉山里的虎,但是苦无办法。
后来一名农夫告诉他用鸡鸭等动物放在山下,诱使虎下山吃掉这些动物。
然后他把这个计谋告诉赵国的将军,将军按照猎户的计谋,用金银财宝诱惑秦国的将军,将秦军从城卒的麻烦中解脱出来,这个计策被称为“调虎离山”。
2. 一举两得这个成语典故源于一名清朝官员。
据故事讲,这名官员在担任龙泉县知县期间,发现土地极为肥沃,但是百姓的生活却异常清贫,于是他决定在这里建造庇护所,让贫困的百姓居住并自给自足。
这样一来,既能给这些人带来生活需要,又能让当地经济蒸蒸日上,因此被赞为“一举两得”。
3. 草木皆兵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东汉时期的刘备和曹操。
据故事讲,当时刘备征讨曹操,出门时突然一阵风吹来,他看见草木倒伏,以为曹操出兵了,于是忙找士兵抵御。
而其实风吹草倒,只是自然现象,却惊动了刘备的士兵,因此用草木皆兵表示多虑和惊慌。
4.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庄子》的《天下篇》。
一只狐狸借助一只猛虎的声名,威胁到其他动物,得意洋洋,却在遇见真实的猛虎时狼狈不堪,丢了性命。
在这个典故中,狐狸遵照猛虎的形象,借威力欺负其他动物,因此“狐假虎威”成为了形容借助他人威势欺人的行为。
5. 因噎废食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东汉时期的熊渠。
熊渠有一次吃鱼,因骨卡了喉咙,咬了很久没有咬断。
当他再去咬的时候,却因为心里想着之前的卡骨经验,引发心理惧怕而整顿停止了进食。
这个典故告诉了我们在成就一个目标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困难或挫折,不能半途而废。
6. 惊弓之鸟惊弓之鸟是指经常受到惊吓,一旦受到惊吓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行,毫无定性。
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一只守夜的鹰。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画蛇添足故事:夏朝时期,有一位聪明人在画蛇时觉得不够完美,于是画上了一只脚,结果却让画变得荒谬不堪,从而成为了“画蛇添足”的典故。
参考内容:形容多此一举,无意义的努力,详见百度百科。
2. 兔死狗烹故事:春秋时期,一位富家子弟将兔子放在狗笼里,结果导致兔子死亡,而富家子弟则将死兔子烹煮给狗吃,从而成为了“兔死狗烹”的典故。
参考内容:指无情无义的行为,详见百度百科。
3. 亡羊补牢故事:一位农夫发现自己的一只羊走失了,他没有采取措施,导致后来连带发生了多次羊被丧失的事件。
最终,农夫意识到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他开始采取行动,防止再次出现羊被丧失的问题,从而产生了“亡羊补牢”的寓言。
参考内容:指在事情发生之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出现同类事件,详见百度百科。
4. 杀鸡取卵故事:有一个人养着一只奇特的鸡,这只鸡产下了金蛋。
但是,这个人很贪心,一直没有等待金蛋足够多了再去杀鸡取卵。
最终,他的贪念毁了自己,因为他把鸡杀了之后,发现鸡的内脏里一颗金蛋都没有,从而成为了“杀鸡取卵”的典故。
参考内容:指因贪心而破坏自己利益的行为,详见百度百科。
5. 青蛙背水一战故事:晋国战国末期,晋文公率领大军攻打鲁国,鲁国大将陈公的军队被晋军追至泗水一线,此时他以自己为首激励士气,向上天祷告,在旁边的青蛙听到后,被其所感染,青蛙却没有那样的能力,只有发扬自己的力量。
于是,他们纷纷背水向晋军进攻,最终战胜了晋军,从而成为了“青蛙背水一战”的寓言。
参考内容:指勇敢无畏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迎难而上的行为,详见百度百科。
6. 背水一战故事:公元208年,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找到了机会,他率兵穿渡长江,决意发生最后背水一战,最终刘备祭旗交战,将曹操打败,从而产生了“背水一战”的典故。
参考内容:指在走投无路之际,采取最后一搏的行为,详见百度百科。
7. 乌鸦反哺故事:有一只乌鸦拿到了一块肉,而天气非常炎热,乌鸦于是在阴凉的树枝上停留,发现下面有好几只小乌鸦正在等着它叫。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鸣锣开道鸣锣开道的成语起源于战争时期,晋国的军队因为需要横渡一条小溪时,干脆造桥相互开车过去,这时一个兵曾建议在水边鸣锣开道,让百姓知道有军队经过,以免惊扰到普通百姓,从此以后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2. 半途而废这个成语典故源于《庄子·外篇》中,讲述了两只乌龟赛跑,其中一只乌龟跑了一半便停了下来,最终输掉了比赛,因而诞生了“半途而废”这个成语。
3. 走马观花这个典故源于《东周列国志·齐世家》中的故事,齐宣王曾经养了一匹漂亮的战马,有一天他跟随手下的将领环游四方,到了一处名胜,宣王只是匆匆一瞥而已,从此以后风行走马观花之说。
4. 马不停蹄马不停蹄这个典故的故事源于古代刘邦的一场战役,他的骑兵虽然身处千里之外,但是却在夜里以马不停蹄的方式往战场赶去,这样的速度相当快,因而形成了相应的这个成语。
5. 杯水车薪这个成语的典故有两个来源,一是《尚书大传》中的“废书崇玉,实杯水车薪之戚也”,另一个则是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使用之案例。
二人皆出处来源,各自使用之,逐渐成为后世的成语。
6. 画龙点睛画龙点睛的典故源于《庄子·南华经》之中,有一次庄周看到有一个小孩在玩耍,画了一条龙,但是画龙缺少某种气息,这时一位慧眼识珠的人从旁边走过,点了一下瞳孔,一下龙便立刻栩栩如生。
7. 过河拆桥过河拆桥的故事源自刘禹锡的《陋室铭》,东晋时期江西因为战乱而变得破败不堪,社会动荡不安。
他曾经参加了自然科学的高考,毕业资格和前景都被削去,但把过程变得完整却是很重要的事情。
8.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叫杨修的人说:“兵书五十有余,其事去矣,或云“见机则作”,或云“有调则应”,此实博闻强记,未必先智。
”9. 拔苗助长拔苗助长典故的由来是出自《战国策·赵策十三》。
赵王名国因叛亡被困,再三求援秦国,秦昭王听说赵王援军不足,手中的援军不断增加,赵王见后差点伤心而亡,这便是拔苗助长之意。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5则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5则读中国历史故事有什么好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闻雷失箸】故事的主人公: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闻雷失箸】是什么意思?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闻雷失箸】出自哪里?《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先主方食,失匕箸。
”【闻雷失箸】词语辨析:【闻雷失箸读音】:wén léi shī zhù【闻雷失箸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闻雷失箸】如何造句:1、这孩子很聪明,闻雷失箸,反应比同龄儿童快十倍。
2、老僧人看了看金夕,又意味深长的看了看闻雷失箸的谷古。
3、其表演之成功,真使“青梅煮酒论英雄”中“闻雷失箸”的大耳贼刘备自叹弗如也。
4、曹操煮酒论英雄时,他假托闻雷失箸,以掩饰自己的失态,竟然瞒过了一代奸雄曹操。
【闻雷失箸】典故:东汉末年,豪强并起,北方涿县的刘备也趁乱拉起了队伍。
由于徐州牧陶谦等人的推荐,刘备于公元196年(建安元年)领兵驻扎徐州、下邳一带。
但不久就被吕布、袁术打败,只好去投奔曹操。
曹操知道刘备是一个有胆识的人,即给他以很高的礼遇。
但是,刘备却一直胸怀异志。
当时,汉献帝刘协由于不满曹操专权,将机密诏令藏在衣带中,要车骑将军董承组织力量诛灭曹操。
刘备也是董承联系的对象之一。
正当董承等人密谋策划的时候,有一天曹操来到了刘备的住处。
两人一边喝酒一边闲谈。
曹操突然问刘备:“你说当今天下谁可以称得上英雄?”刘备故意说:“我看袁绍可以算得上英雄了。
”曹操摇摇头,说:“我说,当今天下,只有你我二人可以称得上英雄!袁绍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刘备最怕的就是曹操知道自己的心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炙手可热)故事的主人公: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杨贵妃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
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杨钊,唐中期权臣,奸臣。
专权误国,排挤忠良,起用奸佞,败坏朝纲。
杨贵妃同曾祖兄,张易之之甥。
(炙手可热)是什么意思?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炙手可热)出自哪里?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炙手可热)词语辨析:(炙手可热读音):zhì shǒu kě rè(炙手可热的近义词):烜赫一时、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炙手可热的反义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炙手可热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炙手可热)如何造句:1.吸引猎婚族在日本也已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行当,这与近年来日本不婚族大增的趋势密切相关。
2.这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攀附他的人不知有多少。
3.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域名的商业价值炙手可热,成为众多商家关注的焦点和诱发域名纠纷的重要因素。
4.美联社纽约电现在轮到中国成了气候问题炙手可热的焦点了。
5.专业知识加上流利的英语,足以让你成为社会上炙手可热的人才!6.在面对炙手可热的金州勇士时,湖人集体发威,轻松拿下比赛。
7.分析师们说,投资者对炙手可热的新兴市场股的狂热近来也有所降温,部分原因在于远离风险。
8.爱滋病护理是常今炙手可热的议题,亦是发展中的一门专业。
9.范斯克是国际间炙手可热的指挥家,经常出任世界各个最顶尖乐团的客席指挥。
10.我将会成为百老汇炙手可热的新星,在大卫的新戏里。
(炙手可热)典故: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后来任用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腐败。
公元745年,他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
杨贵妃有个堂兄叫杨钊。
由于杨贵妃得宠,杨钊也平步青云,做了御史,唐玄宗还赐名“国忠”。
不久,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杨国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给杨国忠处理。
一时之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他们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以致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
可当时,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
公元753年3月3日,杨贵妃等人到曲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
诗人杜甫对杨家兄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著名的《丽人行》一诗,大胆揭露和深刻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便是诗中的二句。
这二句诗的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势焰大的人,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你千万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生气。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二(无出其右)故事的主人公:孟舒,高祖拜为云中守。
因匈奴犯边,士卒战死数百,坐罪免官。
文帝立,官。
田叔,赵国陉城人,他的祖先是齐国田氏的后代。
(无出其右)是什么意思?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
没有能超过他的。
(无出其右)出自哪里?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
”(无出其右)词语辨析:(无出其右读音):wú chū qí yòu(无出其右的近义词):天下第一(无出其右用法):复句式;作定语、谓语(无出其右)如何造句:1、看此片会发觉周星驰在香港喜剧界的影响力真的无出其右。
2、他的棋艺高超,这一带无出其右者。
3、他要人人都说他的小说好,是无出其右的最上作品。
4、民国以来,张大千执画坛牛耳,成就之大,无出其右。
5、他的心算能力既快速又准确,全校师生无出其右。
6、两年前就已经达到筑基境六层,不仅天资卓越,也十分勤奋,风头一时无出其右。
7、楚国从君王士大夫到平民百姓,对凤凰的热爱与崇敬,达到了无出其右的程度。
8、黄言说的话很有道理,有能力把自己隐藏的如此完美的组织,势力之大,确实无出其右。
9、纪春身上立时寒热两极,骤寒骤热之间煎熬万分,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无出其右。
10、杨锦英自诩天赋才情,整个清风城无出其右,年轻一辈领军人物,别人仰望不可及的天才。
(无出其右)典故:汉高祖刘邦刚建立汉朝的时候,还有许多异姓的诸侯王。
有一次,刘邦带兵前往代地镇压陈稀的反叛。
途经赵国,赵王张敖深恐刘邦怪罪于他,便下令做了许多美味佳肴,亲自端着盘子,送给刘邦吃。
谁知刘邦故意大摆皇帝的威风,岔开两腿,大模大样地坐着。
不但不回礼,而且开口就骂张敖招待不周。
赵国的宰相赵午等见刘邦如此寻衅,羞辱赵王,气愤异常。
回宫后,他们竭力劝说赵王反叛刘邦,赵王执意不允,并把手指咬出血来,要大臣们不要再提。
大臣们见赵王不答应,便决定瞒着赵王去暗杀刘邦。
谁知事情泄露,刘邦大怒,下令逮捕赵王及其近臣。
赵午等都自杀了,只有赵王和大臣贯高被捉去,并要把他俩押解到都城长安。
许多忠于赵王的旧臣都想护送赵王去长安。
刘邦知道了,立即下令,如有人胆敢跟随就灭他三族。
田叔、孟舒等十几个臣子就剃掉头发,身穿红色衣服,用铁圈柬住头颈,伪装成赵王家奴,一起去了长安。
到了长安,刘邦亲自审讯贯高,要他说出赵王谋反经过。
贯高把赵王如何不肯谋反,还阻止臣子们谋反的经过详细他说了一遍。
刘邦这才相信赵王确实没有谋反,但仍借口说赵王没有教育好臣子,把他降做宜平侯。
赵王向刘邦谢恩,并请刘邦宽恕随他而宋的田叔、孟舒等大臣。
刘邦一听有如此忠心的大臣,便召见了他们。
通过谈话,刘邦对他们的才学过人,有勇有谋,忠心耿耿,品德高尚有了真正的了解,他感慨地说:“哨:现在汉朝的臣子没有一个能超过他们的。
”心里一高兴,有意重用他们。
于是有的做了郡的长官,有的做了诸侯的相国,田叔被委以重任,做了汉中守。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三(鸥鸟忘机)是什么意思?沤鸟,即海鸥;机:巧诈或权变之心;忘机:道家语,意思是忘却了计较、巧诈之心,自甘恬谈,与世无争。
像鸥鸟一样,日与白沙云天相伴,完全忘掉心计。
后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鸥鸟忘机)出自哪里?战国.列子《列子.黄帝.好鸥鸟者》: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鸥鸟忘机)词语辨析:(鸥鸟忘机读音):ōu niǎo wàng jī。
(鸥鸟忘机的反义词):鸥鸟不下、鸥鹭忘机。
(鸥鸟忘机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中性成语;用于书面语。
(鸥鸟忘机)如何造句:1、交朋友应该实心诚意,经常想要算计人家只能让人家远离你,要知道即便是鸥鸟忘机的时侯也会有警觉。
2、都说事不过三,再善良的人也经不住三番五次的使心机,鸥鸟忘机的故事相信大家人都会记得。
(鸥鸟忘机)典故:在遥远的海岸边上,有一个人非常喜欢海鸥,每一天的早上他很早就要到海边来,在海边跟海鸥一起玩耍。
海鸥总是会组成队伍飞来飞去,多的时侯数量甚至有上百只之多。
他的父亲知道他的这个爱好以后便跟他说道:你每天都要跟海鸥一起玩,它们也很喜欢跟你玩,不如你找个机会捉几只海鸥来我也想跟它们玩玩。
当他第二天像平时一样到海边的时侯,他心里只想着捉上几只海鸥,但是这时侯海鸥们都只是在高高空中飞旋,没有一只会肯落下来跟他一起玩了。
人能忘机,鸟即不疑;人机一动,鸟即远离,这首琴曲规劝人们要心地善良,不要存有害人之心。
它也说明作者不满于社会的黑暗现象,但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四(灌夫骂座)故事的主人公:灌夫,西汉著名将领。
(灌夫骂座)是什么意思?指灌夫酒后骂人泄愤,形容为人刚直敢言。
(灌夫骂座)出自哪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遂怒,劾灌夫骂座不敬,系居室。
(灌夫骂座)词语辨析:(灌夫骂座读音):guàn fū mà zuò。
(灌夫骂座的近义词):灌夫骂坐。
(灌夫骂座的反义词):见多识广。
(灌夫骂座用法):作宾语、定语。
(灌夫骂座)典故:公元前131年,安武侯田蚡娶燕王的女儿,失势的魏其侯窦婴与将军灌夫奉王太后的命令前去祝贺。
灌夫给他们敬酒,田蚡及他的手下不理不睬,灌夫大骂他们,田蚡抓了灌夫全家。
王太后出面杀了灌夫,窦婴也被流言蜚语所杀。
(灌夫骂座)文言文:夏,丞相取燕王女为夫人,有太后诏列侯宗室皆往贺。
魏其侯过灌夫,欲与俱。
夫谢曰:“夫数以酒失得过丞相,丞相今者又与夫有郄。
”魏其曰:“事已解。
”疆与俱。
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坐皆避席。
已而,魏其侯为寿,独故人避席耳,余半膝席。
灌夫不悦,起行酒至武安。
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
”夫怒,因嘻笑曰:“将军贵人也。
”属之时,武安不肯行酒。
次至临汝侯,临汝侯方与程不识耳语,又不避席。
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呫嗫耳语!”武安谓灌夫曰:“程、李俱东西宫卫尉,今众辱程将军,仲孺独不为李将军面乎?”灌夫曰:“今日斩头陷胸,何知程李乎?”乃起更衣。
稍稍去,魏其侯去麾。
灌夫出,武安遂怒曰:“此吾骄灌夫罪!”乃令骑留灌夫。
灌夫欲出不得,籍福起,为谢,案灌夫项,令谢。
夫愈怒,不肯谢。
武安乃麾骑缚夫,置传舍。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五(抛砖引玉)故事的主人公:赵嘏,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约公元835年前后在世。
代表作品有《江楼感旧》、《长安秋望》。
(抛砖引玉)是什么意思?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抛砖引玉)出自哪里?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抛砖引玉)词语辨析:(抛砖引玉读音):pāo zhuān yǐn yù(抛砖引玉的近义词):举一反三、引玉之砖(抛砖引玉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抛砖引玉)如何造句:1、我的这些话不过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发言的兴趣,请各位把自己的高论都谈谈吧。
2、我的提议只是抛砖引玉,更周详的办法还请大家一起来深入讨论。
3、这个排名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并非终结定论。
4、本文就民事公益诉讼作了初步探讨,望起抛砖引玉之效果。
5、本文针对住宅小区绿化景观设计提出一些观点,旨在抛砖引玉。
6、我的见解只是一孔之见,希望引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7、座谈会引言人抛砖引玉的说辞很巧妙,使得在座各位纷纷发表高见。
8、如此抛砖引玉,能激发与鼓励更多人加入写作队伍。
9、以小致大,谓之抛砖引玉;不知所贵,谓之买椟还珠。
(抛砖引玉)典故:唐朝时有一个叫赵嘏gǔ的人,他的诗写的很好。
曾因为一句“长笛一声人倚楼”得到一个“赵倚楼”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