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芬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王月芬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王月芬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论紫砂壶“金猪纳福”的文化意境

王月芬

(宜兴214221)

摘要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载体,集诗词、绘画、雕塑、陶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海纳百川、相互融合,在不断的传承发展中展现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享誉世界。紫砂壶艺精彩纷呈,综合艺术性和文化性,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本文以紫砂作品“金猪纳福”为例,浅谈其形象美与文化美的内在统一。

关键词紫砂壶;金猪纳福;形象美;吉祥文化

十二生肖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族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长期的历史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每个生肖都被人们赋予不同的文化含义,象征着某种性格特质和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对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影响巨大。紫砂壶海纳百川、与时俱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载体,紫砂壶“金猪纳福”(见图1)以十二生肖中的猪为创作题材,融入生肖猪特有的文化内涵,丰富了作品的文化意境。

1形神兼备的造型

纵观紫砂壶“金猪纳福”,此壶身筒呈稍扁的圆器,饱满敦厚,重心下移,鼓腹外凸,契合圆器“圆、稳、匀、正”的造型规则,流畅凝练的线条勾勒壶身,弧度柔和且圆润,充分展现线条艺术的变化美和曲线美,给人以圆融平和之感;壶盖为嵌盖,与壶口严丝合缝、通转流畅,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壶流与壶身暗接,从身筒自然胥出,根部浑厚可爱、自然转承,流口短直,整体给人以憨态可掬之感,形似憨厚的猪鼻;壶把与壶流相辅相成,圈把呈现出微微上扬的弧度,端把处自然翘起一可爱的小飞,宛如小猪卷翘的尾巴,平添几分活泼灵动之感,同时小飞造型又融入传统如意元素,云纹线条舒卷有致、自然尔雅,既给人以观赏价值,增加了作品的欣赏性,又借如意传达了吉祥文化的内涵,彰显作品的主旨。此外,壶身接近壶把处装饰以内凹的螺旋状线条,线条灵动舒卷,造型宛若打着卷儿的猪尾巴,与壶把相呼应,生动可爱,为作品锦上添花;壶钮采用捏塑的花器装饰技巧,以小猪为原型,模拟小猪的形态特点设计制作而成,只见肥头大耳的小猪蜷缩着四肢匍匐于盖面,双眼微闭、嘴巴微张,又细又短的尾巴打着卷儿,呈现出悠闲懒散、憨态可掬的模样,让人心生亲近之感。

同时,整个壶身疏密有致地分布着金色的小圈和小点,以及金色的“福”字,平添了几分富贵吉祥之感,洋溢着喜气,美好的意境呼之欲出。

中国当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一文中指出:“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绘画有气韵,就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无论画画还是制壶,艺术是相通的,一把真正的好壶必定流动着独一无二的气韵,具有独特的生命力,与人的情感和精神相生相息,具有极大的精神价值。紫砂壶“金猪纳福”通过形神兼备的造型,展现出富贵吉祥、美好平和的意境,气韵呼之欲出。

2丰富的内涵意蕴

文化性是紫砂壶的重要特性,紫砂壶造型艺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富含民族文化的意象为创作题材,可以说文化是作品的灵魂所在。作品以圆润饱满的壶身表现出生肖猪丰满的体型,契合了中国人以圆为美的文化特征,圆在中国人的心中是圆满、和谐、吉祥的象征,加深了作品与吉祥文化的联系。猪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猪肥头大耳,其形象憨厚可爱,深受人们喜爱。在民间,猪肥头大耳的形象特征被人们视为“吉相”,如刘备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就被人们认为是大贵之相。我国古代的大哲学家老子,因为他的耳朵长得特别大而被称为“李耳”,这些人在历史上都有显著的成就,更加深了此形象与吉祥文化的联系。此外,猪还是财富的特征,其肥头大耳的形象像一个硕大的元宝,因而人们常常把猪当作招财吉祥物;每逢新年,中国人有贴春联的习俗,其横批往往采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们将猪列为六畜之首,因为它的产能高,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猪常用鼻子拱地求食而不乞求其他的恩赐,因此,猪又象征着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总而言之,生肖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财富好运、吉星高照的象征。此壶以猪的形象为造型来源,其形象饱满敦厚,有吸纳财富和好运的象征,此外,壶身又以描金点缀,更彰显了富贵之气,壶身的“福”字点明了主旨,将中国传统福文化与生肖猪相结合,相辅相成,毫无矫饰之感,凸显了福文化的主旨。福字贯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中国人的一种伟大信仰和不懈追求,是几千年中华文明最朴实的根基,早已渗透到中国人生活和精神的方方面面,无形中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具有深刻的人生意义。

3结语

紫砂壶艺是历代紫砂艺术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得以诞生并发展的,无数制壶艺人经过坚持不懈的求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逐渐发展出精彩纷呈的造型艺术体系,使其兼具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将紫砂壶推动到新的艺术层次。紫砂壶“金猪纳福”在传统简约的造型基础上,融合了现代审美,展现出形与神、意与象、气与韵、理与法的结合之美,体现出作品独一无二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徐翠华.中国传统绘画文化元素在笔者油画创作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0(3):71.

[2]乔东义,陈振路.宗白华中国画学思想诠要[J].美术观察,2012(6):101-10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