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昆山中学江南水乡文化建设方案

江苏昆山中学江南水乡文化建设方案
江苏昆山中学江南水乡文化建设方案

以水乡文化为抓手推进课程建设

以课程基地为载体传扬水乡文化

——江苏省昆山中学江南水乡文化课程基地建设方案

江苏省昆山中学

二○一二年六月

江苏省昆山中学创办于1946年,1960年被列入省重点普通中学行列,1980年被确定为首批办好的省重点中学,2000年被确认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转评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009年顺利通过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复审。

学校坐落在玉峰山南麓,占地面积83876平方米,建筑面积50929平方米,绿化面积36258平方米。校园教学区红墙与绿树掩映,幽静清新;活动区操场有玉峰山作背衬,开阔灵动;生活区公寓与花廊错落,疏密有致。行走其间,一派诗情画意。

学校秉承“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自主的发展”的办学宗旨和“弘扬爱国主义,提升人文素养,强化科学意识,造就优秀人才”的育人目标,坚持以“求知、务实、勤奋、进取”为校风,形成了“严谨求精”的教风和“勤奋求实”的学风。学校以“规范行为—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为德育工作思路,以省级立项课题研究为群众性教育研究活动载体,以强化文化建设为动力,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学校办学品位和教学绩效持续提升。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积极开拓、锐意进取、善于创新,形成

了以下三个办学优势:以特色德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教育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以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学校先后荣获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平安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江苏省模范教职工之家等集体荣誉。

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规划未来的指导思想,群策群力,励精图治,力争成为经济发达、外企云集地区“现代化高、示范性强、质量突出、特色鲜明”的优质特色高中。

这一切,为我校申报“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坚信,成为“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必将进一步推动我校的内涵发展和科学发展。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将江南水乡文化课程基地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地方文化建设融为一体,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将江南水乡文化导入学校精神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环境文化以及文化活动之中,以水乡文化为抓手推进课程建设,以课程基地为载体传扬水乡文化,进一步丰厚学校文化内涵,提高学

校文化品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不断促进学校和师生的优质特色发展,做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做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同时积极参与昆山的文化建设,为江南水乡文化的传承、弘扬和昆山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江南水乡文化传承课程基地建设中,我们将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人本性原则:坚持一切为了师生员工的理念,既发挥师生员工在课程基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又发挥课程基地对师生员工个人发展的推动作用。先进性原则:坚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向和目标,用先进文化武装师生、感染师生、引领师生、塑造师生;实践性原则:努力形成先进的学校课程文化以及课程化、教材化的江南水乡文化建设成果,让师生员工在建设、发展、享用江南水乡文化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整体性原则:坚持从全员、全面、全程的角度构建课程基地,做到统筹兼顾、持之以恒;特色性原则:坚持从学校的历史、现实和发展需要出发,建设有昆中特色的江南水乡文化课程基地,不断创新课程基地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课程基地建设的内容和形式。

二、建设目标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师生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课程改革,强化课程建设,深化素质教育;推动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品位、创建学校品牌;经过数年的建设和

积累,使学校成为江南水乡文化研究和传扬的重要基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具体目标包括构建新型课堂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开发特色课程资源,实现学科整合优化;活态传扬水乡文化,培养学生实践智慧;构建教师发展平台,推动教师幸福成长。

三、项目基础

1.学校基础

(1)硬件设施

一是建成“江南水乡文化角”。为传承以“中国第一水乡”——古镇周庄为代表的江南水乡文化,探索建设具有水乡文化特色校园的途径,学校重建“校史展览馆”时,在尊重原有建筑格局和风格的基础上,建成了以“校史展览馆”为主体的“江南水乡文化角”。“文化角”白墙黑瓦、亭廊相连、绿水环绕,以风格各异的门、墙“隔景”和“障景”,并衬之以反映水乡文化的书籍、绘画作品。

二是建设“水乡文化展览室”。为引领师生更深入地体会水乡文化,学校在校史展览馆中单独辟出“水乡文化展览室”,收集、展览了能反映江南水乡文化特色,尤其是一些指向于人文的、历史的、艺术的展品,如相关文物复制品、图片、江南水乡文化主题音像、书籍等。“江南水乡文化角”和“水乡文化展览室”长期向本校师生开放,为全体师生直观体验水乡文化,并在其浸润下感悟水乡文化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平台;还经常接待周边学校的师生,初步起到了传承、传播江南水乡文化的作用。

(2)研究基础

其一,研究队伍实力雄厚。该项目主要涉及语文、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团队主要成员共23人,其中,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名,江苏省特级教师1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次,苏州市名教师5人次,苏州市学科带头人8人次,昆山市级学科、学术带头人18人次,中学高级教师19人,8人荣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5人获得昆山市政府人才津贴,4人被评为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本课程基地的领衔人为历史学科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姜红珍和地理学科江苏省特级教师陈炳飞。在他们所带领的团队中,有长期研究江南水乡历史文化的专家型教师,有在省级以上刊物中发表论文近百篇的学者型教师,有将源于水乡的昆曲艺术课上到北京的实践型名师,有不断以文学形式阐释江南水乡文化的作家型教师。在我校已开设的相关校本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中,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的王清、陈益、庄春地、杨瑞庆、叶凤、王晓阳、王广成、黄金萍等专家长期担任特聘教师。课程建设和研究的团队师资力量雄厚,合作意识强烈,研发能力突出,为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二,研究形式丰富有效。一是课题研究渗透。学校承担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和“十一五”规划课程的研究并顺利结题,这两项课题中校园环境美和课堂教学美的研究,都涉及到水乡文化美的元素。二是学生社团活动。省级文学社团——“江

花”文学社经常以江南水乡文化为主题,组织采风、写作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断有文章在中学生刊物上发表;昆曲、美术等兴趣小组经常围绕水乡文化主题,外出写生、交流,并在学校每年一次的艺术节上,举办水乡主题书画展、昆曲演唱会等活动。三是学术团队建设。为加强水乡文化研究,学校抓住昆山市教育局设立“姜红珍名师工作室”和“陈炳飞名师工作室”的契机,成立了“昆山水乡文化研究工作室”,工作室正参与和指导学校“水乡文化展览馆”的建设,逐步开展江南水乡文化历史传承、江南水乡文化地域特点及形成背景的研究。这些都为课程基地的建设和运作鉴定了坚实的基础。

(3)校本课程

学校结合课题研究的成果,围绕水乡文化主题,开发了《昆山礼赞》、《昆山文物楹联集萃》、《三贤诗文选读》、《琼花》、昆山民族民间文化集萃《文艺卷》、《昆中植物志》等校本课程。这些课程既有成熟的文本教材,又在师资队伍和课时安排上给予充分的保障,有些课程还被兄弟学校所借鉴。目前,学校正在开发融合昆山历史、地理、政治、艺术的系列校本课程。这些校本课程以专题形式,整合不同学科资源,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又能很好地传承珍贵的江南水乡文化。

2.社会资源

(1)地域环境资源

昆山地处河网密度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

市,是江南水乡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如同镶嵌在上海与苏州之间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发源于此,以“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为代表的水乡古镇,特色鲜明。众多以江南水乡文化为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良好,使我校拥有原生态的学习和研究场景与素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课程基地研发资源。尤为重要的是,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昆山文化永恒的背景,这些无形的文化已广泛渗入当地人的生产和生活中。同时,我校已开展的水乡文化研究和校本课程开设,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2)周边研究设施

江南水乡文化建设和研究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文化昆山”建设过程中,昆山市专门设立了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下称“中心”),目前,我校已与其达成了共建意向。“中心”将深度参与学校课程基地的建设,“中心”拥有的资源全面向学校开放,实现过程互动,成果共享,项目共建。此外,周庄古镇、顾炎武故居、昆仑堂美术馆、锦溪水乡文化博物馆等昆山众多文化场所和设施已成为我校相关文化课程的实践基地。这些都为课程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经验借鉴和创新基础。

(3)专家指导团队

学校聘请该领域研究专家,分别成立课程基地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要成员为:

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明清江南是其主

要研究领域和中心课题之一,江苏昆山人

胡晓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江南文学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

孙绍振: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学课程研究和开发专家,江苏省昆山中学校友

庄春地:同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

学术委员会主要成员为:

王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昆山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陈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学术总监

杨瑞庆: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昆曲研究室主任

陆建中:昆山市政协副秘书长、昆山市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

叶凤: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

王晓阳: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昆曲研究室副主任

四、建设内容

1.系列建设校本课程

以富有水乡特色的典型城市昆山的文化资源为背景,按江南文化主要构成要素,研发《昆山水乡文化》系列校本教材,构建

多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平台,拟开发的校本教材包括:《昆山先贤思想录》、《昆山水乡英烈传》、《吟咏江南》、《昆曲赏习》、《昆山水乡民俗与物产》、《昆山水乡古镇和民居》、《昆山水乡民间技艺》、《水乡文化与昆山现代化》、《昆山水环境》。

校本教材研发和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既会全力争取专家的支持,努力做到科学、规范和有效;又会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查阅资料、摄影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又积极参与文本课程的编制,真正关注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智慧和创新能力。

2.整体构建物化资源

结合校本教材的编写,建设能反映江南文化核心元素的校内景观、模型、展厅、专用教室和校外各类基地,创设紧扣课程主题,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情境,进而变抽象的文化教育为直观的文化研究,使师生能在直观、真实的场景中形成直观体验,产生实践愿望,在传统文化的长期浸润和熏陶下,深入领会水乡文化内涵,形成“现代水乡人”的特质,自觉传承和传播水乡文化。建设水乡文化主题广场

在校园建设过程中积极渗透水乡文化元素,并重点打造水乡文化主题广场,建设“水乡校园”,使校园蕴含丰富的水乡文化元素,成为江南水乡的缩影。

(2)扩建水乡文化展览厅

在原有“水乡文化展览室”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展览的内容,以实物、史书典籍、书画作品、视听材料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整理收集水乡建筑艺术、诗书画、住宅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民风文化、昆曲艺术等内容。

(3)建设水乡文化课程专用教室

结合校本课程教学的需要,建设专用教室。其中包括该课程教学和实践必备的实物、视听设备等器材;并从便于学生实践、交流和合作学习的角度出发,安排座位、物品的位置。

(4)研发水乡文化景观模型

在深入研究昆山水乡文化的基础上,提炼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水乡文化元素,研制能反映水乡典型特征的水乡文化景观模型,再现水乡文化情景,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体验。

(5)拓展水乡文化研究、实践基地

与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昆山水乡古镇锦溪、千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昆山文化博览园等合作,建立多种多样的水乡文化研究实践基地,将学生从校园“小水乡”带进校外“大水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全面搭建发展平台

通过组织团队、建设网站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借助课程基地的建设,丰富师生自主实践、研究和发展的平台。

(1)建立江南水乡文化研究室

接受昆山市文化研究中心的辐射,在学校原有水乡文化研究室基础上,建立江南水乡文化研究站,下设与校本课程相一致的九个研究分室。研究室负责课程基地的学术研究,组织校本课程的开发,编辑出版《我们的水乡》月报等内容,以培育高层次水乡文化研究人才和研究成果,使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中心。

(2)建设江南水乡文化主题网站

该网站包括课程基地的基本信息、课程研究开发指导和研究成果交流等内容,通过课程学习和研究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师生可利用基于校园网的课程基地研究网络管理系统,选择研究项目、研究时间,搜索参考资料,提出研究难题,寻求帮助,发布研究成果,交流学习和研究心得等等,便于互动学习,为水乡文化研究和课程开发实施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

(3)建立水乡文化志愿者团队。

以主动研究、学习、实践、传承和传播水乡文化为共同愿景,建立水乡文化志愿者团队。“水乡文化志愿者”,是指出于奉献、友爱、互助和社会责任,自愿利用业余时间及自身技能、资源,协助学校或昆山文化部门和公益性文化场所,无偿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教师和学生。我们将找准水乡文化志愿者服务切入点,整合文化服务自愿,优化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创新组织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打造水乡文化志愿者特色品牌。

(4)组织江南水乡文化系列活动

除常年开放的江南水乡文化展览厅、常年开设的相关校本课程外,学校将在每一学年组织江南水乡文化展示系列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反映江南水乡文化特色的一台文艺演出,以水乡生产和生活为对象的征文、摄影、绘画、书法、演讲等比赛,组织师生制作、展示水乡服饰、美食等,组织师生外出观摩和学习与江南水乡文化有关的景观、设施、成果和活动等;组织师生开展田野调查,分别设计、使用昆山市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表。

五、建设措施

1.机构健全、专家引领

学校高度重视课程基地申报工作,在第一时间成立了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

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长:徐晓林校长

副组长:金伟明副校长、姜红珍副书记、胡福林副校长(具体负责人)

学术领衔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姜红珍,省特级教师陈炳飞

核心成员:徐晓林、金伟明、姜红珍、胡福林、秦春勇、洪敏、陈炳飞、何培中、邹开凤、张永辉、浦全福、陆文斌、朱小英、施惠林、杨安俊、尹华、贾永林、戚增寒、邓解芳、郑建停、冷亦泳以及相关学科教研组组长。

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及其所属的江南水乡文化研究室负责课程基地的建设和组织实施,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保障基地建设顺利进行,负责阶段成果总结和成果推广。

分别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家范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江南文学文献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胡晓明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孙绍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昆山市文广新局副局长王清,昆山著名的文化学者陈益、杨瑞庆、庄春地、陆建中、叶凤、王晓阳、王广成、黄金萍等。

2.精心组织、科学论证

组织学习、宣传发动。利用校长办公会、行政会、全校教职工大会及教研组会议,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省厅文件精神,领会课程基地的本质特征,为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广泛研讨、科学论证。学校先后召开行政研讨会、教研组研讨会、骨干教师研讨会等,认真研究学校的历史、现状、目标和需求,广泛征求意见,达成共识。校长及有关人员还向华东师范大学、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专家咨询、请教,获得了他们的大力支持。

确定项目、认真申报。经学校校长办公会议最后讨论,确定我校申报省级课程基地的项目——江南水乡文化课程基地。由校长、分管副校长以及相关处室人员组成课程基地申报工作小组,认真做好各项申报工作。

3.完善制度、规范激励

制定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包括课程开发和实施制度、活动组织制度、物化资源建设和运作制度、人员学习培训制度、专家评聘制度、人员评价和奖励制度、财务制度等,一方面明确每一位成员的岗位职责,规范课程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在按学期进行考核评价改进的基础上,对有创造性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并加大宣传力度。

4.社会支持、经费确保

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得到了昆山市政府和昆山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肯定,他们将为未来的课程基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用于添置设备、聘请专家、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活动组织、成果推广和发表等各方面的费用。

我们认真编制了“项目支出预算表”,以使投入的资金得到最有效的使用,产生最大化的效益。(见下表)

单位:万元

5.项目引领、任务驱动

我们将建立项目组组长负责制,以项目引领发展,按照各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在项目负责人的统筹协调下有序开展各项目的建设。共同研究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在专家指导下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解决,确保各项目的实施与推进。具体分工如下:

江苏省昆山中学江南水乡文化课程基地建设相关制度——徐晓林(昆山市名校长)、胡福林

校园水乡文化主题广场——徐晓林(昆山市名校长)、陆文

斌;

水乡文化展览厅建设——金伟明(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洪敏、浦全福;

水乡文化景观模型——陈炳飞(江苏省特级教师)、郑建停;

水乡文化专用教室——胡福林(苏州市名教师)、秦春勇;

江南水乡文化研究室——姜红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陈炳飞、洪敏;

水乡文化研究、实践基地——姜红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邹开凤;

《我们的水乡》编辑——洪敏(苏州市名教师)、何培中;

江南水乡文化课程基地专题网站——何培中(苏州市名教师)、张永辉、贾永林;

江南水乡文化志愿者团队——洪敏(苏州市名教师)、杨安俊、尹华;

江南水乡文化展示观摩活动——金伟明(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浦全福、邓解芳;

《昆山水乡文化》系列校本教材和课程的责任人徐晓林、姜红珍、胡福林。具体负责人:《昆山先贤思想录》(责任人:戚增寒),《昆山水乡英烈传》(责任人:姜红珍),《吟咏江南》(责任人:朱小英),《昆曲赏习》(责任人:邓解芳),《昆山水乡民俗与物产》(责任人:何培中),《昆山水乡古镇和民居》(责任人:陈炳飞),《水乡文化与昆山现代化》(责任人:洪敏),《昆山水

乡民间技艺》(责任人:冷亦泳),《昆山水环境》(责任人:胡福林、施惠林)。

6.周密计划、有序推进

结合学校实际,课程基地建设时序进度拟按以下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为组织申报阶段,时间为2012年5月至8月。成立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聘请专家顾问,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充分认识课程基地建设的意义、目标、任务和内容,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按规定要求积极组织申报,准备现场答辩等。

第二阶段为组织建设阶段,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根据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优化环境布置,建设江南水乡文化展览厅、文化广场、专用教室、编辑《我们的水乡》、制作专题网站,组织师资培训和志愿者团队,开展江南水乡文化研究,编写校本教材,配齐资源要素,为启动课程基地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阶段为运作改进阶段,时间从2013年9月开始,正式开始江南水乡文化课程基地的运作——开设课程、举办活动、组织研究、提供服务等,并在运作过程中不断改进。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精神风貌和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加快学校内涵发展,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结合本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以“四风”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立足职业教育实际,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创建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又能培育专业技能人才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总体要求 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学生,以科学的精神鼓舞学生, 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 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 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 以现代的理念武装学生,以创新的思维启迪学生。

三、目标任务 坚持远期规划和适度建设的原则,以“秉承传统文明,为生存和发展奠基”为主题,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从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入手,促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各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文明新风,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创造环境美、名人佳作锻造艺术美、人际和谐打造文明美”的思路,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校园精神,积淀校园文化,实现“六高两发展”(即:在校园建设上,要有高规格;在设施设备上,要有高标准;在学校管理上,要有高目标;在队伍建设上,要有高素质;在课堂教学上,要有高效率;在教育教学上,要有高质量。“两发展”是指教师德才学识的综合发展,学生德智体美、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和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进而达到高水平办学。 四、重点工作 1. 以校风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校风是校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为核心,通过狠抓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形成勤政、敬业、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狠抓师德师风教育,形成严谨、精业、求实的教风;通过狠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形成浓厚、乐业、进取的学风。要结合学校实际,扎实开

2020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

2020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 校园文化具有文化传承、价值导向、人格塑造及文化激励等综合性育人功能。下面是有20xx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欢迎参阅。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对于推进我校改革与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办学品位、提高办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根据 ___、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___》(教社政[20xx]16号)的要求,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党的“xx大”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精神文化建设

为核心,以先进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优良的环境文化为载体,传承“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精神,坚持“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的办学理念,塑造民大精神,提高学校品位,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思路,创建校园文化精品,强化道德养成功能,提高学校文化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传承优秀大学文化,加强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建设有民族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成为激励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热情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同时对社会起到示范作用。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充分挖掘学校办学 ___优秀精神品质。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树立 ___世界

中小学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工作工作计划

中小学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工作工作计划 网络已成为当代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如何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创建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新形势下加强与改进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一、加强规划、培养队伍,把握网络文化育人的主导权 校园网络是弘扬校园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是师生思想交流与信息沟通的重要平台。如果先进的、主流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这块阵地,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去填充。加强网络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建设,培养和锻炼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队伍,把握网络思想文化育人的主导权,是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要实现这一目标。 二、完善制度、依法管理,建立网络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完善的制度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科学的管理是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抓住这两个关键问题,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三、联系实际、开展教育,增强网络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认识来源于实践,联系实际开展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而且也容易增强网络教育的吸引力、

感染力。校园网络因具有生动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快捷性,而凸显特殊的育人功能。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 四、以人为本、贴近学生,提高网络文化育人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中小学生的发展愿望和多样化的需求,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增强其感染力的内在要求。校园网络的发展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坚持“以引导广大同学成人成才,服务广大同学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在内容形式方面要紧密联系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吸引中小学生;另一方面,在网站的定位与内涵建设上,要以培养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为核心,注重把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中小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着力提升网络文化育人的针对性。 五、突出特色、强化内涵,提升网络文化育人的思想性 校园网络文化的特色,是指校园网络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网站的办网风格、独到的育人理念以及在人才培养方式、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特色。校园网络的内涵建设是围绕学校育人的本质属性而进行的平台建设和能力建设,

初中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初中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品牌,它是一所学校长期历史积淀和文化的产物,也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是学校凝聚的源泉。下面就让小编来为你推荐初中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初中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培养有思想的人”的办学目标为方向,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彰显现代教育特色,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构建科学性、规范性、特色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校园文化体系,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基本原则 1、思想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校园文化阵地。

2、规范性原则:校园必须做到语言文字规范、无错别字和病句出现;全体师生必须使用普通话;校园内不得存在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规律的言行。 3、人本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把熏陶人、教育人、培养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主方向,充分考虑中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4、教育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教育人,因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凸显激励功能,彰显育人内涵,能给全体师生带来激情和上进心,能让师生从中学到知识,获得效益,受到积极健康的熏陶和感染。 5、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创意工程,学校必须本着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原则。要统筹考虑校园内不同区域、不同功能室、不同活动场所的育人功能,设计对应的文化内容和展现方式,在整体布局上做到格局与建筑相宜、语意与区域功能相宜、装饰与环境相宜,图案与文字相宜、历史与现实相宜、动态与静态相宜以及美感与育人相宜。 6、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学校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时代发展的主题。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方案 设计思路: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展现世界文化、中国文化、家乡文化和学校文化,涵盖天文、地理、科技、历史、人文等等方面。让学生进入校园,处处都能学到知识,处处都能受到文化的熏陶。 1、中国文化(北教学楼北侧):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2、我从这里走向世界(宣传栏北面从东到西):世界地图(醒目标注:山东.邹城);各国的国旗及简介;世界100个名人(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等)简介。 3、我爱我的家乡(山东文化、邹城文化)宣传栏南面:山东、邹城简介、资源、历史名人等等。 4、我爱我的学校(南教学楼东墙):校史,学校荣誉、大事记、校风、校训、校歌、校徽等。 5、我爱我的祖国(停车场东校墙上):(1)锦绣中华: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之最、世界之最等等,让学生足不出校即可了解锦绣中华,(2)五十六个民族:人口、分布、服饰、民俗等等,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6、书香校园系列(厕所墙壁):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三字经”和“弟子规”都是一千二百字左右,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在这两个经典里面都可以体现出来。增加这一部分内容后,可以增加书香校园的氛围,传统文化底蕴更加厚重。 7、名人伴我成长(北教学楼楼道):中国名人,古往今来的政治、历史、军事、科学等等领域的名人介绍。 8、我的格言、我的作品(南教学楼楼道):学生个人的格言、书画作品展示,作品上有学生的照片、介绍,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9、教师介绍(每一个办公室门口):教师姓名、所教学科、座右铭等,方便学生、家长寻找,对教师也是一个展示。 10、科普系列(科技楼楼道):各种先进科技介绍 11、天文、历史系列(综合楼东墙、平房西墙): 综合楼东墙:(1)太阳系八大行星图(右下:银河系结构示意图),(2)全天88星座图。 平房西墙:(3)生物进化史,(4)中国历史朝代简表(了解人类的起源,了解历史) 宇宙是浩渺无边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60亿人居住在地球上。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给学生奠定一个空间、时间的概念。 12、学校管理文化(综合楼楼道)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模板(完整版)

方案编号:YT-FS-2393-59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模 板(完整版) Develop Detailed Rules Based On Expected Needs And Issues. And Make A Written Plan For The Links To Be Carried Out T 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模板(完整 版) 备注:该方案书文本主要根据预期的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步骤。并对将要进行的环节进行书面的计划,以对每个步骤详细分析,确保方案的顺利执行。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校园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构建具有百小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营造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愿景目标: 1、凝炼学校精神文化。传承和创新校园文化十大系列,突出环境教育功能,凸现人文氛围,丰富精神生活,提高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让他们体验学习的愉悦,感受成长的快乐。培育学生“自主管理做主人,自主教育做新人,自主学习做能人,自主锻炼做强人”,

为每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2、创建校本教研文化。形成浓厚的教科研风气,使教科研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在教研中寻找工作的乐趣,在科研中获取生命的价值,从而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自主发展。 3、全面深入创立“新型课程、新型课堂、新型班级、新型校园”办学模式,逐步形成“四新”文化,“xx”后期,成为省市知名的“四新”品牌学校。 三、整体规划: (一)一个精神引领: 积极营造团队精神文化,以“校园精神三句话”和“百花形象十六字”,凝聚人心,鼓舞士气。 校园精神三句话: 第一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争当(创新人才) 第二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敢说(我能行) 第三句:从小立志兴中华(长大建功走天下)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素养教育方案实施方案

xxxx小学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素养教 育实施方案 网络走进校园,孕育而生了校园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逐渐深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其建设必然成为中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网络文化将逐渐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我校的网络文化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以便更好的服务学校、服务教学、服务学生;并在建设的工作过程中丰富内容,打造品牌、树立形象,形成张中网络文化的特色。 一、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为媒介,以文化为内核,在网络开放的虚拟空间中自由实现多元文化信息。多样艺术形式的创造、获取、传播、交流与融合,并影响和改变现实社会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在校园这一土地上相结合,孕育而生了校园文化中的另一力量——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延伸和拓展。 二、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素养教育 创造一个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学校网络文化环境,这不仅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更是学校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1.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提倡绿色上网,建设绿色网吧 网络素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更应积极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在加强基础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增加网络素养教育。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让学生懂得在互联网这个知识宝库中到底能做些什么,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利用网络来帮助自己的学习,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等问题。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2.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队伍建设 教师是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面对开放的网络和思想活跃的青少年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学识水平。社会阅历和正确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支持鼓励教师采取继续教育。自我学习。专题培训等有效方式,加强道德。学识。能力修养,不断完善教师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品格能力。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确保教师具有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校园网络文化的能力。要注重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意识和教育理念,培养教师使用计算机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意识,使他们既精通学科教学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进行教育改革。要搞好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还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主动培养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思想状况和上网规律的网络思想政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完整版)

方案编号:YT-FS-5032-30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完整版) Develop Detailed Rules Based On Expected Needs And Issues. And Make A Written Plan For The Links To Be Carried Out T 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完整版) 备注:该方案书文本主要根据预期的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步骤。并对将要进行的环节进行书面的计划,以对每个步骤详细分析,确保方案的顺利执行。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内容提要]为创建特色学校,提高办学品位,丰 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和落实教育 部《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构建和实施思路以及保 障机制。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方案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文件精 神,根据《福州三十七中三年规划》,创建特色学校, 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 谐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整合时代校园文化精华,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 充实师生校园生活内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推进

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 1、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发展背景: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各种文明成果均以文化来传递、延续。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它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校园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将产生巨大的能量,成为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强劲动力。 2、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发展背景: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其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愉悦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健

校园文化建设策划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策划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发展需要。是进一步提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需要。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根据《东宝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 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以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强化“三风”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工作要点 1、结合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实际,突出师德、校风、学风、班

级特色,按照学校要求,实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达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棵树木能育人”的目标。 2、坚持全员参与,突出主体性和实效性,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创新意识强烈、身心愉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大桥人精神。 3、强化校园文化管理。全校师生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共同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 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 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活跃学校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及名歌、名曲、校歌。 悬挂名人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教风和学风,即教书育人理念。 充分利用校园网,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及特色。 三、主要内容 校园静态文化建设。 1、抓好黑板报及橱窗宣传阵地,每月至少更新一次。 2、抓好学校每一块墙壁,把墙壁当作宣传阵地。让每一块墙说话,力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成为教育学生的活的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标准范本

方案编号:LX-FS-A93768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标准范本 The Objectives, Policies, T ask Allocation, Steps T o Be T aken And Other Factors Needed T o Complete The Established Action Guideline Are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生活中把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既定行动方针所需要的其他因素全部按计划制定成文本,并付诸实施。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以下总体方案,以开创、谱写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教育方针和上级有关精神要求,着力体现“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健康人格的显著特征,是推动人不断进取的动力系统和心理支撑”这一根本规律,在“扬起自信的

风帆”教育理念引领下,构建并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具有浓厚育人氛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二、总体目标 校园文化体系建设要以培养优良校风、学风为目标,努力将“尊师、爱生、文明、守纪”的校风和“勤奋、踏实、认真”的学风铸就成校园精神,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形象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工作,通过多彩的校园文化阵地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提高的文明育人的环境。 三、工作原则 1、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2、坚持抓特色、创品牌,突出不同区域、不同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红土闽院“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方案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红土闽院”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建设方案 根据《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培育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省“易班”试点建设推广工作实际,为推进我校“易班”校本化建设,引导大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组织参与网络文化创新实践活动,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工作团队管理和运行水平,提升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立足我校自身“红色”文化建设实际,特开展“红土闽院”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建设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 网络文化建设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将结合自身实际,培育具有校园特色的“红土闽院”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实现对现有学生工作团队的规范化建设,促进线上线下融通、协调发展;整合现有教育教学资源,重点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使网络新媒体逐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1.打造德育工作新媒体。积极适应基于互联网广泛使用背景下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大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化水平,打造富有时代感、亲和力和影响力的德育工作新平台。 2.凝练校园文化特色。依托“红土闽院”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平台,以闽西红土地精神为主线,凝练“红专兼备、理实交融,自强奋进,争创一流”校园文化特色,完善闽院红土在线学习平台、红土校风建设专题网两大网页平台,在校内外广泛开展特色网络主题活动,网络课题研究、网络产品研发和网络技术服务,充实网络校园文化内涵,破解网络文化建设难题,形成品牌社团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阵地,突出培养学生“坚定信念、坚韧不拔、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传统红色精神,着力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促进学生实现“立德”“立身”“立行”“立业”四位一体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草案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草案)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文件精神,创建特色学校,提高文化品位,丰富办学内涵,提升人文素质,滋养学生心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整合校园文化精华,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实校园生活内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其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愉悦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 2.学院前身为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一所具有九十多年历史和优良办学传统的高等医学院校。1914年由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协会联合创建,是我国创办较早的一所西医高等学校。90多年来,先后更名为湘雅医科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医学院和湖南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秉承“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院训院风,造就了张孝骞、汤飞凡、谢少文、李振翩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医学专家,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校民主型的制度文化、智能型的知识文化、素质型的心理文化、情感型的审美文化、开拓型的观念文化。 具体说来就是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创设良好的自然环境,形成学校的特有的物质文化;通过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实施 (一)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是指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校园的环境文化必须处处洋溢浓厚的育人氛围。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旷神怡,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行为更文明,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人们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审美观点来设计校园,这种“人化”了的校园物质文化反映了人们的种种思想观念;同时,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是指在知识、人才比较集中的学校群体中所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校园精神风貌和文化气氛,它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及个性特征的集中体现。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是人类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它既是一个教养环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环境。它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社会观念、政治原则与价值规范体现在自己的传统结构中,通过课堂中传授、机制的规范、校风、教风、学风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形成了教育性、规范性、多样性、超前性、辐射性等特点,从而对整个社会文化起到引领和导航的作用,为社会孕育出新的思想观点、理论学说和精神食粮,为社会提供新的文化规范和输送大批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思想、校园学风以及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的历史积淀和制度规范、人财物管理等内容,但其最主要内容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它是一种潜在心理力量,一种在学校中普遍认可,接受和推崇的风尚、习惯、准则,它一方面以制度规范形式,依存于校风;另一方面,又以价值观念形式存在于个人身上,体现在学校全体成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上,可以振奋人的情绪,激励人的意志,调节人的心理,规范人的行为,发挥着社会规范和风气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是一种融爱国、科学、伦理、民主为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文

化新模式。一所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包含了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发展会有力的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我院建校历史不长,但自2002年提出“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来,一直有意识的强调要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这是实施教育创新的有力保障;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胡锦涛同志《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周济部长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以及示范校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青年学子的人文修养的必经之路。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大学是高等科学文化的殿堂。校园文化是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过营造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每个成员潜移默化地在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上产生认同,形成凝聚力。为进一步推动学院良好育人环境的形成,尤其是对我院这样一个办学历史不长、新建校园不久的学校来说,必须全力进行校园文化再造,使之逐渐成为人文荟萃之地。基于此,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为,以复兴人文精神,人文化成为旨归,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自然美,凸现人文美,让师生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做到有领导、有规划,有思路,力争实现五个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继承与创新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具象与抽象的结合。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大学为百年树人之地,大学校园须为百年大计。校园文化建设要高起点、

网络文化建设体系的实施方案

探沂中心小学 网络文化建设体系的实施方案网络的信息化特征催生小学生的现代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小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杨中芳教授认为,除非法黄色和暴力网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网络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比负面的要多。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同时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网络的特殊性和网络发展的不完善性,我们在看到电脑网络对小学生有利一面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并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加强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任务。 一、充分认识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消除一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小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个别网吧经营者更是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包庇、纵容、支持他们登陆色情、暴力网站,使他们沉迷于网上不能自拔。一些中学生也因此入不敷出,直至走上偷盗、抢劫、强奸、杀人的犯罪道路。因此教育学生正确上网势在必行。 一、小学生自身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上网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东西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在上网之前,最好能拟个小计划,把要做的事情先写下来,一件一件的去做。小学生要在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下,在感性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 方案

平安堡中学校园文化综述 一、封面设计 二、领导关怀、及单位交流、办学特色、校园风采展示、各种活动会议(封面背后或第一页彩页)。 1、县领导 2、局领导 三、校长寄语(领导寄语或题词) 三、标志文化(校徽,雕塑,校训) 理念文化篇 学校文化管理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工作,并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管理的水平,经过各方面的文化建设措施的实施,逐步把学校建设成为园林式书香文化校园,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现代化、高质量”、“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初级教育示范中学。 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学校经过一系列文化管理建设措施,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经过精神和心理方面的人性化管理来熏陶人们的行为倾向,使学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形成更为亲密和谐的关系,使学校更加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学校工作富有活力,师生富有成就感。

文化管理是对科学管理思想的拓展和超越,将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渗透其中,创立学校精神、文化价值、学校道德与学校形象并使之成为师生、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和底蕴。文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学校管理方式,引导我们以现代文化精神为指导,正确处理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关系,在追求文化创造的过程中实现管理的目标。学校文化管理能够使办事的条件和程序明确,做到有章可循,防止工作中的随意性、功利性,促进学校文化和发展的连续性,使常规工作细致化、科学化、规范化。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学校文化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全过程中,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学校文化,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突出体现在四个层面,其一陶冶功能:学校文化起着一种文化传递的作用,使人经过对文化价值的摄取,陶冶人格和灵魂,以充实生命的内涵;其二社会化功能:学校文化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与缩影,它以特有的精神活动和文化氛围,使生活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有意无意地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模塑,达到社会化的目的;其三潜力开发功能: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层次求知欲和需要,学校文化发挥着扩大学生知识面,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生情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社会交往的功能;其四导向功能: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兼收并蓄的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湘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一、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朝着政治化、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 总体目标: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使我校形成“竞争、合作、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争取校园设施出精品、文化活动出成果、制度建设有特色,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一)环境建设 目标:把学校建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恬静雅致、自然优美的校园。工作任务:①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校园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小品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

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②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由卫生保洁员兼职绿化人员,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绿篱进行修剪、养护。 2、工作学习环境: 目标:为师生员工创设一个整洁舒适、竞争合作、文明向上、创新进取、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工作学习环境。工作任务:①对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或升级。②规范室内物品放置,强化室内外卫生要求,按照“分块整顿,综合治理”的原则,规范劳动时段,清除卫生死角,做到窗明几净,空气清新,保持各公共场所整洁,使室内外物品放置整齐,学习办公用品摆放有序,张扬人文精神,浓郁学术气息,营造“祥和、快乐、健康、幸福”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③开展“绿色教室”、“绿色办公室、“图书角”等评选活动。④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活动。 3、人文景观建设: 目标:加强人本文化建设,体现“协调和谐、美观大方、有效育人”的原则。工作任务:①适当设置人文景观。②在学校设置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名言灯箱语录牌和匾牌。③修缮、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布告栏等。 (二)校风校纪: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关于黄科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它集中地体现着学校的品格,是办好大学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黄冈科技职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符合基本要求的,但本人觉得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基本原则还不很具体,没有一个完整的、看得见的校园文化系统。导致学校的老师、学生的思想上没有一个定位(也许是我来学院的时间不长,不知道),这样就没有一个整体的目标,学校的特色,知名度,吸引力就难以体现出来。 大家知道,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校园的物质建设,二是精神建设,三是制度建设。黄冈科技职院虽说做了,但我觉得不系统,没有一个完整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还没有一个能击败同类院校的特色。故此,学院的影响力还不很强。从客观因素上,黄科有三大优势是别的院校不可比的,一是校园在市中心,二是民办院校(民办院校在国外比公办还要吃香,我们无需回避,应该加大民办学院的优势宣传力度),三是学院教与学、

食与寝都很集中,好管理。因此,黄科完全有可能打造出一个校园文化品牌来。 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基本原则暂且不论。在此本人参阅大量的资料后,结合黄冈科技职院实际,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谈点粗浅的建议,仅供参考。 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文化建设体系。黄冈科技职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只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修正、补充、落实(并要不了多少资金,只要人心齐),是完全可以成为湖北的一个品牌的,归纳起来讲就是构建黄科校园“七星文化”(这种提法可以商榷)。即素质文化、校园文化、形象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特色文化、就业文化。 第一,素质文化。主要指学校领导及教师文化(特别是中层干部)。学校领导的能力和素质, 引领、导向教职工的能力和素质, 教职工的能力和素质, 引领、导向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由校长的创业精神、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师群体的专业,从而强化素质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领导力。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定位,研究确立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办学理念,包括办学宗旨、发展战略及其目标等,进一步统一认识,凝聚力量,为学校的发展供精神力量。

校园网络文化节活动方案

选择网络, 从心开始—“联通杯”焦作师专首届校园网络文化节 活 动 方 案 教育科学学院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首届校园网络文化节 二、活动主题: 网络,让校园更精彩 三、活动标语: 引导网络学习 打造网络精品 传播网络技术 宏扬网络文化 四、活动组织委员会 组委会主任:贾绪云、杜安利 组委会委员:魏源慧、谢佳奇、何昆霓、贾彦彬、张宁、洪号召 组委会干事:教育科学学院学生会成员及各班班委 执行负责人:黄明月、展艳萍、介丽媛、杜亚博、李露、温家蕾 委会办公室:焦作师专实验楼401#房间 活动专题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803558778.html, 活动官方微博:https://www.360docs.net/doc/803558778.html, 五、活动内容 根据学校安排计划我院将进行一下的活动安排: “E起发”短信设计大赛

1).活动宣传及作品征集阶段:10月29日—11月5日 2).作品展示及网络投票阶段:11月7日—11月13日 3).每班自50条短信起,多则不限。 2、作品要求 1).主题紧扣“手机一卡通、3G沃派”知识宣传和倡导广大群众参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求内容积极健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风格积极向上,并富有创新意识。 2).作品可以采用文字短信。文字短信作品要求字数控制在67字或135个字母以内(含标点符号)。 3、作品提交 全院师生均可以参赛,参赛作品提交截至日期为11月5日。作品提交可选择如下方式: 1).登录“覃怀秉烛”校园文化网,点击短信作品提交; 2).将短信用联通手机发送至焦作师专一卡通短信平台;短信发送方式:编辑“tscx空格短信内容”发送至106559600038(不收信息费),如编辑 “tscx 校园手机一卡通,生活学习离不了”发送至106559600038。 3).要向学院提交短信的文字内容(保留一份底稿,上交一份打印稿)。 4、奖项设置

初中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设计

义合中学校园文化建设 实施方案

二零一四年八月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打造学校校园文化精神品牌的需要,更是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需要。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和绥德县教育局《绥德县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 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的丰富活动,拓展校园文化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以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义合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

能力为具体目标,以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与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相结合为思路,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和谐优美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校园文化建设总体目标 1.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以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目标,并以此铸就义合中学的“和衷共济、自强不息”精神。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师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提高的育人环境,培养科学的人文精神,形成和谐共进的学校神韵,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新型人才,使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心理品格、审美修养、艺术情趣得到全面提升,成为既具有健康个性又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2.促进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以创新校园文化价值理念为引力,真正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物质的硬件文化和精神的软件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学校品牌,使学校科学和谐发展,达到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高层境界,成为绥德教育的形象代言人。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环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全校师生为主体,以环境、制度、活动为载体,以精神面貌、行为规范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