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淮安传统民俗文化(校本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1、掸 尘 2、贴门神 3、贴春联 4、端午节 5、挂年画 6、贴窗花 7、放鞭炮 8、隔年陈 9、闹新春
1、掸

[dǎn]
又称“扫尘”、“除尘”、“扫年”、 “除残”等。掸除旧岁灰尘,迎接新年的 到来,俗称“干干净净过新年”。掸尘的 时候大多数是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的前一天。 是日,每户人家要把房子内外彻底打扫, 家具衣物亦洗涤一新,以示去旧迎新。旧 时,民间掸尘要翻皇历,选择黄道吉日。 建国后此俗仍然保留了下来。
贴春联
贴春联
贴春联
贴春联
贴 春 联
贴春联
4、端午节
淮安人称端午节又叫“五月节”、“五月端”。这 里“端”的读音是“东dōng”。淮安端午节的民俗主要 是:(1)淮安人称端午节又叫娃娃节,也就是儿童节, 端午节家家替小孩子做新衣服,新鞋子,不分男女,都 是绣花老虎鞋。(2)端午节以后,天气开始炎热,各 种疾病容易发生,过去迷信,就认为是鬼怪出来害人了, 从五月初一开始,家家门前插艾、桃树头、菖蒲 (Chāng pú )。家家客厅挂判官,也就是钟馗像。 以后人们虽然不迷信了还是挂,主要图个吉庆。(3) 吃粽子、划龙船,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 过去在划龙船以后,还进行水上表演,端午节这天,在 淮阴大闸口,一些水上高手,踩着水站在河中央,岸上、 闸上挤满了人,有人把银元、手镯抛入河中,水手一个 猛子下去,就把东西捞上来了,岸上掌声不绝。(4) 喝雄黄酒。(5)端午节淮安人以前必吃的菜有红蔊 (hàn)菜,水粉条,烧黄鱼,烧黄鳝。
高一年级
探究淮安传统民俗文化
校本课程
课程研究的背景
很多传统民俗文化在今天“水土不服”, 曾经的浪漫变成历史,仪式变成负担,这 可能与社会转型、生活形态变化有关,而 其背后的隐忧则是传统民俗文化遭到冷落。 当众多传统民俗文化的身影在现代生活里 逐渐模糊,当我们的后代仅能凭历史资料 的只字片言才能触摸到传统民俗文化的盛 况,那才是一种真正的悲哀。 作为淮安人,我们每位同学都应该了 解关于这个城市的历史,了解淮安的传统 民俗文化,都有责任和义务将淮安传统民 俗文化文化发扬光大。
贴窗花
贴窗花
贴窗花
贴窗花
贴窗花
贴窗花
贴窗花
7、放鞭炮
鞭炮,古时称“爆竹”,亦称“编爆”。 相传古代爆竹与腊月三十晚挨门挨户吃人的 怪兽“年”有关。据说“年”与其它野兽一 样,怕火、怕爆竹声、怕红颜色。除夕“庭 燎”,不仅有红色的火,同时又有爆竹之声, 这样能驱赶“年”和其它鬼怪及野兽。鞭炮 一般都用红纸裹扎,燃放后,红纸片铺满地 面,谓之“满地红”,皆取辞旧迎新、吉祥 如意之意。清代将大爆竹称为“震天雷”。 到了近代,爆竹经过人们的不断加工、改进, 其品种、样式越来越多,色彩越来越复杂。 除传统的单响、双响、百子炮外,又有母子 雷、射天雷和各种烟花等新品种,为节日的 喜庆增添了气氛和光彩。
9、闹新春
老奶奶、小丑等人物形象,做着各种惊险 滑稽动作,非常好看。赶毛驴,是扎一个 驴身子,中间有个洞,一个年青女子钻在 里面,下面用布把腿遮住,旁边再做两条 假腿,女子戴着墨镜,打着阳伞,小媳妇 骑着毛驴回娘家的模样,一个男子赶驴, 两个人一路上打情骂俏,很有意思。耍歪 歪精是两个人,一个女子背着两个布做的 歪歪壳子,一个男子扮成渔民,要取珍珠, 两个人表演各种戏耍挣扎的动作,也很好 看。现在有些老年人,结合健身锻炼,表 演腰鼓、扇子,群众也喜欢看。反正正月 没事,大家闹着玩,没有什么讲究。
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1.让学生充分了解有关淮安传统民俗文化的知识; 2.了解淮安传统民俗文化的由来、传说、习俗等。 3.增强学生作为淮安人的自豪感; 4.使学生对淮安传统民俗文化形成正确的看法; 5.从传统民俗中汲取营养,使学生获得“真、善、 美”的形象体验; 6.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8、隔年陈
隔年陈——馒头
隔年陈——汤圆
隔年陈——汤圆
隔年陈——汤圆
隔年陈——包子
隔年陈——饺子
隔年陈——饺子
隔年陈——饺子
隔年陈——饺子
隔年陈——饺子
隔年陈——饺子
隔年陈——饺子
隔年陈——炒年糕
隔年陈——年糕鱼
隔年陈——炒米花
隔年陈——炒米花
9、闹新春
正月里闹新春,群众用喜闻乐见的文艺形 式,走街串巷表演,自娱自乐。常见的形式有舞 龙,耍狮子,撑旱船,踩高跷,赶毛驴,耍歪歪 精。舞龙、耍狮子的玩法和其他地方一样,没有 什么区别。一般要单位集体组织,要购置服装, 要有专门人训练。撑旱船是用纸扎一个花船,一 个姑娘在花船里面把花船背在身上,两个姑娘手 拿竹竿在两旁装做撑船,后面还有一个姑娘掌舵, 再后面还有一个瞎老头子,一个聋老奶奶,前面 有一个假的老爷,是丑角,共七个人表演,还有 几个人敲锣鼓家伙。表演时,一是四个姑娘唱小 调,二是表演小船乘风破浪各种惊险动作。踩高 跷一队常有十几个人,打扮成唐僧、孙悟空、猪 八戒、沙僧、许仙、白娘子、小青、老头子、
闹新春——撑旱船
闹 新 春 淮安
花跷扑蝶
闹新春——赶毛驴
淮安十番锣鼓
淮安十番锣鼓
淮安十番锣鼓
淮剧
淮剧
淮剧
淮剧
下课
放鞭炮
放鞭炮
Leabharlann Baidu 放鞭炮
放鞭炮
放鞭炮
隔年陈即隔年食品,民间有在除夕或除夕前几 日,将春节期间所需的一切熟食制作好,储备起来, 留作春节后数日食用的习俗。春节期间,不用生粮、 生肉做饭菜,新年吃旧年饭,故称作“隔年陈”。 隔年陈包括过年前制作的各种面点,如馒头、汤圆、 包子、饺子、年糕和炒米花及隔年饭菜等。春节期 间吃食这些食品,都有一定的寓意。如汤圆寓意团 团圆圆。淮安称过年的饺子叫“万万顺”,一切都 顺利,非常吉利。正月初一、初五、十五三天早上 都要吃汤圆和万万顺。每次都不能吃完,要剩下一 些,盛起来收好,叫入库。年糕,则取糕的谐音 “高”。新年吃糕,寓意“步步登高”、“年年高 升”。现今,除夕、春节吃汤圆和饺子之俗仍很盛 行,有些人家将钱币包在汤圆和饺子内,谁吃了包 钱币的汤圆或饺子,谁在新的一年里一定“吉祥好 运”。
端午节
端午节
端午节
端午节
5、挂年画
自古以来,淮安民间过年就有挂(贴) 年画的习俗。年画则为过年时装点居室环 境的一种绘画,为民间艺术品。在年画中, 以门画起源最早,为古代门神画演变而来。 传统的木刻水印年画,线条单纯,色彩鲜 明,画面热闹,题材从门神、钟馗等封建 色彩的内容,逐步发展为五谷丰登、春牛、 婴儿、风景、花鸟等吉祥、迎新的内容。 近代年画艺术又有很大发展,从艺术种类 上增加了摄影年画;从内容上,也由原来 的戏文故事、仕女娃娃、风景花卉、天女 散花、麻姑献寿、麒麟送子、天官赐福等 传统画面,发展为内容丰富、题材新颖、 有一定教育意义和欣赏价值的新年画。
贴门神
贴门神
贴门神
贴门神
3、贴春联
春联又叫对联、楹联和门联等。在贴春 联中,人们为迎富、祈福,常常张贴有关 “福”与“富”的对联、横额,比如:“福 星高照”、“招财进宝”、“发家致富”等 等。由于“福”字内涵广泛、吉祥,人们往 往在自己的庭院照壁、堂屋正中、桌椅门窗、 乃至家前屋后的树杆上,贴上斗方的“福” 字,以求喜庆吉利、富贵幸福。在贴春联、 福字的同时,有的还在粮囤、粮食上贴“黄 金万两”的连体字,预示来年五谷丰登,发 财致富。
掸 尘
掸 尘
2、贴门神
相传始于西汉期间,当时有一位王爷 患病,认为是鬼怪在作乱,他想快些痊愈, 差人在殿门上画一位勇士像,名叫成庆, 意在借勇士之威风,驱走病魔。到东汉时, 张挂门神已普遍流行,但门神不是不知名 的成庆,而是人们熟知的神话中的两位勇 士,其兄神荼(音同“申书”),其弟郁 垒(音同“玉律”) 。据《荆楚岁时记》 中记载:“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 神茶,右郁垒,俗谓之“门神”亦“御凶 魅”之意。而门神之说由此始,在二门神 下尚有“披甲执铖[chéng] ”四字。由于门 神是画在桃符板上的,故又名“题桃符”。
3、贴春联
春节期间,淮安百姓人家大门要贴两副对 联,一副贴在两扇门心,如“物华天宝,人杰 地灵”、“梅开五福,竹报三多”、“年丰时 乐,国泰民安”等;一副贴在两旁门框上,如: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向 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福如东 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等;厨房门上的 对联一般是“一人巧作千人食,五味调和百味 香”等;商店门上的春联多是“生意兴隆通四 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等。
挂年画
挂年画
挂年画
6、贴窗花
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祈祷新 年吉祥如意,春节期间,民间还有贴窗 花的习俗。除夕,有些人家用红纸剪成 蝙蝠、麋鹿、白鹤和喜鹊等图象,贴在 窗户上,寓意“福、禄、寿、喜”。也 有剪麒麟送子、鲤鱼跳龙门等窗花张贴 的。窗花不仅是新年的吉祥物。同时也 是一种与春联、门笺、年画等配套的新 年装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