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物理必修一高考汇总
新高考一卷物理知识点

新高考一卷物理知识点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新高考制度已经被广泛推行。
新高考不再以传统的文化课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而是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新高考一卷物理考试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和理解。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力学知识点1. 运动学:重点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与计算方法。
还需要掌握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矩的概念,以及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
2. 力学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础,要熟练应用这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还需要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和弹簧弹性力的计算方法。
3. 动量守恒定律:了解动量的概念,以及质心和刚体的动量守恒定律。
熟练运用动量定律计算碰撞和爆炸等问题。
二、热学知识点1. 理想气体定律: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Boyle定律、Charles定律和Avogadro定律,能够熟练计算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 热力学第一定律:了解内能、热和功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热力学第二定律:了解熵的概念和熵增定律,以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几种表述形式。
熟练掌握热机效率和热泵制冷系数的计算方法。
三、电磁学知识点1. 电学基础:重点掌握电荷和电场的概念,以及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熟悉电流和电阻的概念,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问题。
2. 磁学基础:了解磁场的产生和性质,掌握安培力定律和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
理解洛伦兹力和毕奥-萨伐尔定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磁场中物体的运动问题。
3. 电磁感应: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它们解决电磁感应问题。
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变压器和电感器中的应用。
四、光学知识点1. 光的传播: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的基本规律。
掌握光的像的成像条件和光线追迹法。
2. 光的波动性:了解光的波动性质和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
物理必修一高考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高考知识点总结在高考物理中,物理必修一是所有考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下面将对物理必修一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力学部分1. 力的作用和力的合成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状态或运动状态,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对物体的共同作用。
要理解力的变化对物体的影响,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平衡和不平衡。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定律。
分为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其中牛顿第二定律是重点,公式为F=ma,表示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成正比。
3.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物体运动的基本性质,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无外力作用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要注意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例如碰撞问题等。
4. 弹性力和弹簧势能弹性力是指由于物体形变产生的恢复力,弹簧势能是由于弹簧的形变而储存的能量。
要了解弹性力的特点及其与位移和劲度系数的关系,以及弹簧势能与弹簧形变的关系。
二、热学部分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热量是物体传递热能的过程。
要了解温度的测量方法和热量的传递方式,例如传导、对流和辐射。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描述理想气体状态的基本定律,即PV=nRT。
其中P为气体压强,V为气体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量,T为气体的绝对温度。
3.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描述热量与功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定律。
通过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了解热量与能量的守恒原理,以及工作物体的功与热量的关系。
三、光学部分1. 反射和折射定律反射定律是指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并且角度相等。
折射定律是指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并且满足折射定律的关系。
要理解反射和折射的基本规律,以及利用反射和折射解决实际问题。
2.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产生干涉现象。
高一必修一物理总结(热门15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总结第1篇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N?m2/kg2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
(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1)万有引力=xxx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2)重力=万有引力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的。
由mg=mv2/R或由==5、开普勒三大定律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xxx力公式计算环绕速度8、大于环绕速度的两个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义)高一必修一物理总结第2篇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单位是m/s。
v=s/t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高一必修一物理总结第3篇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1、x—t图象(即位移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024年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1是高中物理课程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力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对该课程知识点的总结。
一、物理量和单位1. 物理量的概念和分类: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性质、变化和相互关系的量。
按照不同性质,物理量可分为标量和矢量两类。
2. 常用物理量和国际单位制:介绍了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如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速度(米/秒)、加速度(米/秒²)等。
二、运动的基本概念1. 质点:物体可以看作一个点,忽略其大小和形状,称之为质点。
2.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3. 系统和参照系:系统是指进行研究的物体或物体的集合,参照系是用来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一个标准。
4.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其运动轨迹是直线,则称之为直线运动,否则为曲线运动。
三、匀速直线运动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是指物体某一瞬间的速度。
2. 速度的代数和矢量表示: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包括数值和方向两个方面。
3. 速度的相对性和加减法规则:相对速度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速度;速度的加减法规则要求将矢量按照代数方法进行运算。
4.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图象: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结束位置所走过的路程和方向。
四、变速直线运动1. 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变化的速率。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与匀速运动相同。
3. 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和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是指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位移-时间图象是指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4.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五、自由落体运动1.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即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新高考物理高考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物理高考知识点归纳新高考物理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点广泛而深入,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对新高考物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力学基础1. 运动学: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重点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牛顿运动定律:理解牛顿第一、二、三定律,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动量守恒定律:掌握动量、冲量的概念,以及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
4. 能量守恒定律:理解能量守恒的概念,掌握动能、势能的计算,以及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应用。
二、热学1. 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内能、热量和功的概念,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学习理想气体的性质,掌握状态方程的运用。
3. 热机效率: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
三、电磁学1. 静电学:包括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等概念。
2. 电流和电路:理解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等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计算方法。
3. 磁场:学习磁场的产生、磁感应强度、安培环路定理等。
4. 电磁感应: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掌握感应电动势的计算。
四、光学1. 光的反射和折射:掌握平面镜、球面镜的成像规律,理解折射定律和全反射现象。
2. 光的干涉和衍射:学习干涉条纹的形成、衍射现象,理解干涉和衍射的原理。
3. 光的偏振:了解偏振现象和偏振原理。
五、原子物理学1. 原子结构:学习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解电子云的概念。
2. 原子核:了解原子核的组成、核力、放射性衰变等概念。
3. 量子力学基础:掌握波粒二象性、薛定谔方程等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
结束语新高考物理知识点的归纳不仅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深入的理解,还要求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考必考重点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必修+选修)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⑵、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速度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2、从V—t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在t.轴上方.........,在t.轴下方...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正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负......。
⑵、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0V)...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t=0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
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正.,在t .轴下方的位移为负........。
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 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⑷、 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比较图线的斜率大小) 种类 区别(特点) 联系匀直线运动V=恒量1、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a=0 x = vt匀变速直线 运动 v =v 0+ata=恒量x =v 0t +at 2/2 =t V V t )(210+ =aV V t 2202- a 与V 0同向为加速a 与V 0反向为减速 补充二: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 与速度V 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⑴若a 与V 方向相同....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增大...。
⑵若a 与V 方向相反....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减小...。
必修一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

必修一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物理是一门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科学学科,它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必修一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到这门学科的重要篇章,其中包含了很多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必修一物理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第一部分: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必修一重点内容之一。
在高考中,对于运动的描述有三个基本要素: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起点与终点之间的位移差值,可以用矢量来表示。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可以用矢量或标量表示。
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可以用标量表示。
在解题时,要熟练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并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第二部分: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必修一物理高考必考的重要内容。
其核心概念是力和力的效果。
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在解题时,需要掌握力的叠加原理和力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计算物体所受到的合力。
此外,还需要了解牛顿三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具体问题中。
第三部分:能量与功能量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等。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来计算。
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
机械能是指物体同时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守恒的条件是没有非弹性损失。
在解题时,需要熟悉能量转化和功的计算公式,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四部分:电与磁电与磁是现代社会中最基本的能源之一,也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必修一中,学生需要掌握电荷守恒和库仑定律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到电场和电势的计算中。
此外,还需要了解电流和电阻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的计算方法。
对于磁场和电磁感应的理解也是重要的,包括磁感应强度的计算和洛伦兹力的作用。
第五部分:光学与波动光学与波动是必修一物理高考必考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力的合成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已知两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如不限制条件有无数组解。
要得到唯一确定的解应附加一些条件:①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可求得两分力的大小。
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与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若F1=Fsinθ或F1≥F有一组解若F>F1>Fsinθ有两组解若F<fsinΘ无解<p="">(3)在实际问题中,一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或处理问题的方便需要进行分解。
(4)力分解的解题思路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
因此其解题思路可表示为:必须注意: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仅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不能认为在这两个分力方向上有两个施力物体。
矢量与标量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来确定的物理量叫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矢量由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标量用代数方法运算。
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在规定了正方向后,可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二)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3.质点: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高考物理分类汇编(必修一部分)(最新修正)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16个模块含答案)一.相互作用 (1)二.物理学史 直线运动 (2)三.牛顿运动定律 (11)四.曲线运动 (15)五 .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 (19)一.相互作用1. 14、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 的支撑点M 、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 .N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 .M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 方向D .N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解析】弹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切线垂直,M 处支持力方向与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所以A 正确N 处的支持力方向与MN 垂直向上,所以B 错误摩擦力方向与接触面切线平行,所以C 、D 错误2.5.如图,一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其左端固定于O 点,右端跨过位于O /点的固定光滑轴悬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OO ‘段水平,长为度L ;绳子上套一可沿绳滑动的轻环。
现在轻环上悬挂一钩码,平衡后,物体上升L 。
则钩码的质量为A .M 22B .M 23 C .M 2 D .M 3 5. 【答案】D 【解析】平衡后,物体上升L ,说明环下移后,将绳子拉过来的长度为L ,取环重新平衡的位置为A 点,则'O A O A L ==,则如图易知3mg Mg =,选项D 正确。
O300Mg A O’ mgM NP 图73. 14.如图,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的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
某次维修时将两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
木板静止时,1F 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2F 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 ( )A.1F 不变,2F 变大B.1F 不变,2F 变小C.1F 变大,2F 变大D.1F 变小,2F 变小14、【答案】A 【解析】木板静止,所受合力为零,所以F 1不变,将两轻绳各减去一小段,木板再次静止,两绳之间的夹角变大,木板重力沿绳方向的分力变大,故F 2变大二.物理学史 直线运动1.14.—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
2025版高中物理考点总结(必修一)

2025版高一物理考点总结(必修一)目录专题0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4)考点1:质点和参考系位移和路程 (4)考点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4)考点3:加速度 (4)专题02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运动规律公式 (6)考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6)考点2:匀变速直线运动三个推论 (6)考点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7)考点4:刹车类问题 (7)专题03 自由落体运动 (8)考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8)考点2:自由落体运动的三种常见情况: (8)专题04 竖直上抛运动规律及相遇问题 (10)考点1: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0)考点2:竖直上抛运动中的相遇问题 (11)专题05 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13)考点1:多过程问题 (13)考点2:追及相遇问题 (14)专题06 运动学图像 (15)考点1:v-t图像 (15)考点2:与位移和时间有关的图像 (15)考点3:与v2−v02=2ax有关的图像 (16)考点4:a-t图像 (18)专题07 重力和弹力 (19)考点1:重力和重心 (19)考点2:判定弹力有无 (19)考点3:弹力的方向 (19)考点4:弹力的大小 (19)专题08 摩擦力 (20)考点3:全反力和摩擦角 (21)专题09 力的合成与分解 (22)考点1:力的合成 (22)考点2:力的分解 (22)专题10 活结与死结绳模型、动杆和定杆模型和受力分析 (24)考点1:活结与死结绳模型 (24)考点2:动杆和定杆模型 (24)考点3:受力分析 (25)专题11 共点力的平衡问题 (26)考点1: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26)考点2:平衡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26)考点3:解析法在动态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26)考点4:图解法在动态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26)考点5:相似三角形法在动态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26)考点6:拉密定理在动态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27)专题12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28)考点1:教材经典实验方案的原理、步骤和数据处理 (28)专题1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9)考点1:教材经典实验方案的原理、步骤和数据处理 (29)专题14 牛顿三大定律 (30)考点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30)考点2:牛顿第三定律 (30)考点3:牛顿第二定律及瞬时加速度问题 (30)专题15 超重失重、等时圆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32)考点1:超重失重 (32)考点2: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32)考点3:等时圆模型 (33)专题16 动力学动态分析、动力学图像问题 (34)考点1:动力学动态分析 (34)考点2:动力学图像 (34)专题17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临界极值问题 (36)考点3:平衡中的连接体模型 (38)1.轻杆连接体问题 (38)2.轻环穿杆问题 (39)考点4:绳杆弹簧加速度问题模型 (39)1.悬绳加速度问题 (39)2.类悬绳加速度问题 (40)考点5:轻绳绕滑轮加速度相等----“阿特伍德机”模型 (40)考点6:弹簧木块分离问题模型 (41)考点7:“关联速度与机械能守恒”连接体模型 (41)1.绳、杆末端速度分解四步 (41)2.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三种方法 (42)考点8:轻绳相连的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模型 (43)考点9:轻杆相连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模型 (43)专题18 传送带模型 (44)考点1:水平传送带模型 (44)考点2:倾斜传送带模型 (45)专题19 板块模型 (46)考点1:滑块—木块模型的解题策略 (46)模型一光滑面上外力拉板 (46)模型二光滑面上外力拉块 (46)模型三粗糙面上外力拉板 (46)模型四粗糙面上外力拉块 (47)模型五粗糙面上刹车减速 (47)考点2:常见问题分析 (47)问题1.板块模型中的运动学单过程问题 (47)问题2.板块模型中的运动学多过程问题1——至少作用时间问题 (48)问题3.板块模型中的运动学多过程问题2——抽桌布问题 (48)问题4.板块模型中的运动学粗糙水平面减速问题 (49)专题20 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 (50)考点1:教材经典实验方案的原理、步骤和数据处理 (50)专题0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考点1:质点和参考系 位移和路程1.对质点的三点说明(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024年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____年高一必修一物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一、力学1. 力的概念与性质:- 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公式。
-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力系统的平衡条件。
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对彼此的力相等、方向相反。
3. 动能与功:- 动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 动能定理和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 动能守恒定律和功的定义、性质。
4. 机械能与能量守恒:-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5. 线性动量与冲量:- 线性动量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 冲量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 线性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6.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和计算公式。
- 重力的概念、性质和计算公式。
- 行星运动的规律和绕行速率的计算。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
- 热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和传递方式。
- 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
2. 热量传递:- 热传导的概念、特征和影响因素。
- 热传导方程和导热性质的计算。
- 热辐射的概念、特征和应用。
3. 量热学定律:- 定压比热容和定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 等压和等容过程的热量计算公式。
- 热传导方程和绝热过程的计算公式。
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区别。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概念和公式。
- 理想气体的温度、压力、体积、物质量之间的关系。
三、光学1.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反射定律及相关公式和计算。
- 光的折射定律及相关公式和计算。
- 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现象。
2. 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的概念、特征和符号规定。
新高考高一物理知识点全部汇总

新高考高一物理知识点全部汇总一、力学1. 平衡力和合力在力学中,平衡力和合力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平衡力指的是物体所受到的多个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合力则是多个力的矢量和,表示物体所受到的总合力。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的基础定律,包括三个定律:a.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受力为零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b.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其上的力之间的关系,公式为F=ma。
c.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动量和动量守恒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重要性质,定义为物体质量乘以其速度。
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称为动量守恒定律。
4.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其大小与两个物体质量成正比,与两者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二、热学1. 热传递热传递是热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传递;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传递;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辐射的传递。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指出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量与对外做功之间的差。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热量的自然流动方向,表明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4. 熵和熵增原理熵是表示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熵增原理指出孤立系统的熵不会减少,而在实际过程中通常会增加。
三、电学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物体所带的基本属性,可以是正电荷或负电荷。
电场是电荷周围的空间中存在的力场。
2.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以电荷通过导体携带电能的方式。
电阻则阻碍电流通过的物理量,其大小与导体材料及几何形状相关。
3.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路中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公式为V=IR。
4. 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场是磁性物质周围的力场,电磁感应指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是电磁场与导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考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随着高中阶段的结束,高考物理成为考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一环。
必修一是高考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多个知识点。
本文将对必修一中的物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在运动学中,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是基本概念。
位置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位移描述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速度描述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加速度描述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1.2 速度和位移的图像表示速度和位移的图像表示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物体的运动特性。
例如,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运动的规律2.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
2.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物体受力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该定律表达为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2.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在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意味着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物体的机械能3.1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能量的物理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定理告诉我们,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的净外力沿运动方向所做的功。
3.2 势能和势能转换势能是描述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物体在高度变化时,重力势能与动能之间发生转换;弹簧被压缩或拉伸时,弹性势能与动能之间发生转换。
第四章能量的守恒4.1 封闭系统内能量的守恒在封闭系统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热能、动能、势能等能量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保持恒定。
4.2 功和功率功是描述力对物体做的工作,功等于力乘以移动的距离。
功率是描述单位时间内进行的功,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
第五章电5.1 电荷与电流电荷是基本粒子之一,带有正电荷的是质子,带有负电荷的是电子。
2024年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总结(2篇)

2024年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现象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高中物理课程是建立在中学阶段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之上,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以下是____年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的总结:一、物理量和单位1. 物理量:在物理学中,用来描述和测量物体的性质和规律的量化概念称为物理量,包括长度、时间、质量、速度、加速度等。
2. 单位:用来度量物理量的标准称为单位,国际单位制(SI)是国际通用的度量单位制度。
常见的单位有米、秒、千克、牛顿、焦耳等。
二、运动学1.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且方向不变的运动。
3.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包括匀加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加速直线运动。
4. 平抛运动:抛体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落体运动。
三、力学1. 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性质。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3. 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合成一个力为合力,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为分力。
4. 弹簧弹力和摩擦力:弹簧弹力和摩擦力都是常见的力,具有一定的特性和计算方法。
5. 圆周运动: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受到向心力的作用,具有与线速度、半径和质量等相关的公式。
四、能量与功1. 能量和功的概念:能量是物体进行物理运动或发生物理变化时所具有的能力,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或物体对力做的功。
2.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3.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和)在无摩擦和无外力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4. 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做工的量度,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五、静电学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电场是电荷周围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力场。
高考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掌握必修一的知识点对于高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考物理必修一的必备知识点,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和准备高考。
一、力和运动1.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改变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中保持原状态,直到外力作用于其上。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机械能守恒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
3.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外力做功的大小。
三、压强和浮力1. 压强定义:单位面积上垂直于面的力的大小。
2. 压强公式:压强等于垂直于受力面的力的大小除以该面的面积。
3. 浮力原理:物体浸泡在液体中时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挤液体的重量。
四、电学基础1. 电荷和元电荷:电荷是物体带有的物理性质,元电荷是电荷的最小单位。
2. 电流和电流强度: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流强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3. 欧姆定律:电流强度等于电压与电阻之间的比值。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相等,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并联电路中,电压相等,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
五、光学基础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3.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能够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够使光线发散。
4. 成像规律: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可以由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推导得到。
六、力学实验1. 弹簧伸长实验:弹簧伸长的长短与外力大小成正比。
2.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通过测量力和物体加速度的关系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 磁场实验:通过在磁场中放置磁针或指南针来研究磁场强度和方向。
物理新高考全部知识点归纳

物理新高考全部知识点归纳物理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新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如下:一、力学基础1. 运动学: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重点掌握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概念。
2.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3. 能量守恒定律: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等。
4.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的条件和应用。
二、电磁学1. 静电学:电荷、电场、电势、电容器、电势差等概念。
2.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欧姆定律、串联与并联电路。
3. 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环路定理、洛伦兹力。
4.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三、热学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概念和熵增原理。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气体状态的PV=nRT。
四、光学1. 光的反射与折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全反射。
2.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干涉条纹、衍射现象、偏振光。
3. 光的波动性:光的波长、频率、速度。
五、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云、能级。
2. 原子核:核力、核衰变、核反应。
3. 量子力学基础:波函数、薛定谔方程。
六、相对论1. 狭义相对论:时间膨胀、长度收缩、质能等价。
2. 广义相对论:引力的几何化、弯曲时空。
七、现代物理1. 量子场论:粒子的场描述、基本粒子。
2. 宇宙学:宇宙的起源、宇宙背景辐射、宇宙膨胀。
八、物理实验1. 测量技术:误差分析、数据处理。
2. 基本物理实验:力学实验、电学实验、光学实验等。
结束语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理论的学习和实验的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是基础,而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新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高一

新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高一一、运动与力学1. 运动的描述与运动的规律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速度、加速度等来描述。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到作用力的影响,其中第一定律指出力的平衡状态下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建立了力与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第三定律则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力的合成与分解若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合力可以通过向量相加得到。
而分解力则是将一个力分解成多个正交方向的分力。
3. 牛顿定律与质量牛顿第二定律指出力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F=ma。
质量是物体对力的抵抗程度的量度,质量与惯性有密切关系。
4. 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是物体围绕某一中心以圆周路径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则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引力大小与距离的关系。
二、力学1. 动能定理与功动能定理指出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所做的功。
功是力在运动方向上的分量与位移之积。
2. 势能与机械能守恒势能是物体因位置而具备的能量,包括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等。
机械能守恒原理指的是在不受非保守力的情况下,机械能(动能与势能之和)在一个封闭系统内保持不变。
3. 力的做功与功率力的做功与力的大小、物体的位移和力与位移的夹角有关。
功率则表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能力。
三、热学1. 热能与温度热能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动能,温度则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的量度。
2. 理想气体定律与状态方程理想气体定律包括博意定律(P、V成反比)和查理定律(V、T成正比),状态方程则将压强、体积和温度联系起来。
3. 热传递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热传递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应用,能量的增量等于对物体做功和传热所做的总工。
四、电学1. 电流与电路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量度,用安培表示。
电路包括由电源、导线和电器构成的闭合路径,可以分为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
2. 电阻与电阻定律电阻是电流流过导体时受到的阻碍,用欧姆表示。
新高考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在高中阶段需要学习,而且在新高考改革中也是必修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在这里我将对新高考物理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基础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新高考物理必修一的运动学部分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 位移和位移分量:位移指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置差,而位移分量则是指物体沿各个坐标轴方向上的位移。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的位移与时间之比,而瞬时速度则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3. 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而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4.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做自由下落运动。
二、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状态的科学,是物理学的基础。
新高考物理必修一的力学部分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指物体在没有作用力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定律,指物体所受的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牛顿第三定律是作用-反作用定律,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时,合成所有力的结果力;力的分解则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等效的力。
3. 摩擦力: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力,主要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 弹力:弹力是指物体变形后恢复原状所产生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变形程度有关。
5.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物体运动的惯性度量,动量守恒定律指在一个封闭系统内,总动量守恒。
三、能量与机械能能量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研究物体的能量变化和能量转化过程。
新高考物理必修一的能量与机械能部分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 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所做的作用,是力与位移的乘积;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024年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学部分1. 位置、位移和位移的单位2. 速度、速度的单位和速度的计算3. 加速度、加速度的单位和加速度的计算4. 动力学定律(牛顿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5. 质量、惯性、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值表达式6. 弹力、胡克定律和胡克定律的计算7.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8. 摩擦力和加速度的关系、摩擦力的计算9. 竖直上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10. 阻力、空气阻力和阻力的计算11. 重力、重力的计算和万有引力定律12. 动能和动能定理13. 势能和势能定律14. 机械能守恒定律15. 碰撞、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16. 能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与非机械能质点的转化二、热学部分1. 温度和温标2. 热量和热量单位3. 热平衡、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4. 热膨胀、线膨胀和体膨胀5. 热容和比热容6. 升华、凝固和熔化的热学解释7. 蒸发和沸腾的热学解释8. 热机的工作过程和热机效率9. 热力学第一定律10. 内能、焓和物质的状态变化11.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机效率的理论极限1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三、光学部分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2. 光的折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3. 光的色散、色散定律和波长4. 光的干涉、杨氏实验和干涉条纹5. 光的衍射、单缝衍射和双缝干涉6. 光的偏振、偏振光和偏振片7. 光的传播速度、光速和光的光程差8.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9. 成像公式、物像距离和焦距的计算10. 加大放大倍数和加大物距的关系11. 光的缺陷、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四、电学部分1. 静电场的概念、产生静电的方法和静电的特点2. 质点在电场中的受力和电场强度3. 电势、电势差和电势能4. 电容器、电容量和电容器的能量5. 恒定电流、电流的单位和电流的计算6. 电阻、电阻的单位和电阻的计算7. 欧姆定律和欧姆定律的数值表达式8. 简单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9. 电功、电功率和电功率的计算10.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的计算11. 线圈和磁场强度12. 电动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电动机效率13. 电磁波、电磁波的特点和电磁波的传播以上就是高一必修一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2024年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1、力: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6新课标1理综)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两车在t =3s 时并排行驶,则A .在t=1s 时,甲车在乙车后B .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sD .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2.(2016新课标2理综)19.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A .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B .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C .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D .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5.(2016上海物理)1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端距离为16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 ,第二段用时2 s ,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A .22m/s 3 B .24m/s 3 C .28m/s 9 D .216m/s 91.(2016新课标1理综)19.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 悬挂于O 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 ,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 .外力F 向右上方拉b ,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若F 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 仍始终保持静止,则A .绳OO' 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B .物块b 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C .连接a 和b 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D .物块b 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2.(2016新课标2理综)14.质量为m 的物体用轻绳AB 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 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 ,如图所示。
用T 表示绳OA 段拉力的大小,在O 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A .F 逐渐变大,T 逐渐变大 B .F 逐渐变大,T 逐渐变小 C .F 逐渐变小,T 逐渐变大 D .F 逐渐变小,T 逐渐变小3.(2016新课标3理综)17.如图,两个轻环a 和b 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
在a 和b 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
平衡时,a 、b 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
不计所有摩擦。
小物块的质量为( )A .2mB . 32mC .mD .2 m4.(2016海南物理)2.如图,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斜面体P,两长方体物块a和b叠放在P的斜面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若将a和b、b与P、P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分别用f1、f2和f3表示。
则()A.f1=0,f2≠0,f3≠0 C f1≠0,f2≠0,f3=0B.f1≠0,f2=0,f3=0 D f1≠0,f2≠0,f3≠02.(2016海南物理)5.沿固定斜面下滑的物体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其下滑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
已知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在0~5s,5~10s,10~15s内F的大小分别为F1、F2和F3,则()A.F1<F2 B.F2>F3C.F1>F3D.F1=F33.(2016江苏物理)9.如图所示,一只猫在桌边猛地将桌布从鱼缸下拉出,鱼缸最终没有滑出桌面。
若鱼缸、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则在上述过程中()A.桌布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左B.鱼缸在桌布上的滑动时间和在桌面上的相等C.若猫增大拉力,鱼缸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D.若猫减小拉力,鱼缸有可能滑出桌面4.(2016四川理综)10.(17分)避险车道是避免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设施,由制动坡床和防撞设施等组成,如图竖直平面内,制动坡床视为与水平面夹角为θ的斜面。
一辆长12 m的载有货物的货车因刹车失灵从干道驶入制动坡床,当车速为23 m/s时,车尾位于制动坡床的底端,货物开始在车厢内向车头滑动,当货物在车厢内滑动了4 m时,车头距制动坡床顶端38 m,再过一段时间,货车停止。
已知货车质量是货物质量的4倍。
货物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货车在制动坡床上运动受到的坡床阻力大小为货车和货物总重的0.44倍。
货物与货车分别视为小滑块和平板,取cosθ=1,sinθ=0.1,g=10 m/s2。
求:(1)货物在车厢内滑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制动坡床的长度。
1.(2016上海物理)31.(12分)风洞是研究空气动力学的实验设备。
如图,将刚性杆水平固定在风洞内距地面高度H=3.2m处,杆上套一质量m=3kg,可沿杆滑动的小球。
将小球所受的风力调节为F=15N,方向水平向左。
小球以速度v0=8m/s 向右离开杆端,假设干道货物货车制动坡床防撞设施小球所受风力不变,取g =10m/s 2。
求:(1)小球落地所需时间和离开杆端的水平距离;(2)小球落地时的动能。
(3)小球离开杆端后经过多少时间动能为78J ?1.(2016新课标1理综)25.(18分)如图,一轻弹簧原长为2R ,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固定直轨道AC 的底端A 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 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56R 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C 点,AC=7R ,A 、B 、C 、D 均在同一竖直面内。
质量为m 的小物块P 自C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到达E 点(未画出),随后P 沿轨道被弹回,最高点到达F 点,AF=4R ,已知P 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14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取0sin 370.6=,0cos370.8=) (1)求P 第一次运动到B 点时速度的大小。
(2)求P 运动到E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3)改变物块P 的质量,将P 推至E 点,从静止开始释放。
已知P 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 处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G点。
G点在C点左下方,与C点水平相距72R 、竖直相距R ,求P运动到D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P的质量。
1.(2016新课标1理综)22.(5分)某同学用图(a )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20Hz 、30Hz 和40Hz ,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 )所示。
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需要用实验数据和其他条件进行推算。
(1)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和图(b )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打出C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2)已测得s 1=8.89cm ,s 2=9.50cm ,s 3=10.10cm ;当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m/,试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1%。
由此推算出为________Hz .ff2s f追击问题整理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①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后方,则追不上,此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小。
②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前方,则追上。
③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乙处于同一位置,则恰好追上,为临界状态。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⑶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情形跟⑵类似1火车以速度V1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S处有另一列火车沿同方向以速度V2(对地、且V1>V2)做匀速运动,司机立即以加速度a紧急刹车,要使两车不相撞,a应满足什么条件?【解析】(1)解:设货物质量为m ,受到货车支持力大小为1N ,车对货物摩擦力大小为1f ,受力分析如图货物与货车间滑动摩擦因数为1μ,货物减速时加速度大小为1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1cos mg N θ=g11sin mg f ma θ+=g 111f N μ=215m/s a =方向沿坡面向下(2)解:设货物对车压力大小为1N ',对车摩擦力大小为1f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11N N '=11f f '=车质量为4m ,受到坡面支持力大小为2N ,坡面对车阻力大小为2f ,受力分析如图车减速时加速度大小为2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14cos N N mg θ'=+2124sin 4f mg f ma θ'+-=20.445f mg =⨯22 5.5m/s a =方向沿坡面向下设货车和货物共同的初速度大小为0v ,货物相对货车滑动4m 用时t ,货物相对地面位移大小为1x ,货车相对地面位移大小为2x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210112x v t a t =- 220212x v t a t =-124m x x -= 248m x =车长为L ,货物相对车滑动4m 时车头距顶端L ',坡长为S2S L x L '=++98m S =31.解:(1)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时间为20.8s Ht g==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 25m /s F a m ==水平位移2014.8m 2s v t at =-= (2)由动能定理0=120Jkt k kt E E mgH Fs E -=-∴(3)小球离开杆后经过时间t 的水平位移2012s v t at=-由动能定理2201122k E mv mg gt Fs -=?以=78k E J 和0=8v m/s 代入得125t 2-80t +12=0 解得t 1=0.4s,t 2=0.24s (1)选P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设P 加速度为a ,其垂直于斜面方向受力平衡:cos G N θ= 沿斜面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sin G f ma θ-=1f ' 1N' f N 4mg22θ且f N μ=,可得: 2sin cos 5a g g g θμθ=-=对CB 段过程,由 2202t v v as -= 代入数据得B 点速度:2B v gR =(2)P 从C 点出发,最终静止在F ,分析整段过程;由C 到F ,重力势能变化量:3sin P E mg R θ∆=-⋅①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设E 点离B 点的距离为xR ,从C 到F ,产热:cos (72)Q mg R xR μθ=+②由P Q E =∆,联立①、②解得:1x =; 研究P 从C 点运动到E 点过程重力做功:sin (5)G W mg R xR θ=+ 摩擦力做功:cos (5)f W mg R xR μθ=-+动能变化量:0J k E ∆=由动能定理:G f k W W W E ++=∆弹代入得:125mgR W =-弹由E W ∆=-弹弹,到E 点时弹性势能E 弹为125mg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