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灾勘查设计书要求及提纲
地质勘察规范要求与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
![地质勘察规范要求与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https://img.taocdn.com/s3/m/27d7e9b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f.png)
地质勘察规范要求与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地质勘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各行各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准确了解地质条件能够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能够有效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在进行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地质勘察规范要求,同时制定完善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一、地质勘察规范要求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要求,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规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勘察目标与任务的明确:在开始地质勘察之前,必须明确勘察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勘察范围和勘察内容,以确保勘察工作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勘察方法与技术的选择:根据勘察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和技术,并确保勘察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地质勘察工作既包括野外调查,也包括室内分析。
野外调查能够直接观察地质条件,室内分析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两者结合能够全面地了解地质特征和地质属性。
4.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对于野外调查和实验数据,必须进行准确的采集和处理。
采集过程中需注意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处理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 结果的呈现与报告编制:地质勘察的最终结果需要进行呈现,并编制成报告。
报告应包含完整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同时要具备清晰的逻辑结构和条理性。
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应急预案的编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指根据各类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特点、范围和影响,制定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以便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其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多部门协同合作: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与配合。
涉及地质勘察、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等多个部门,在制定预案时应充分协商,确保各自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地灾项目的勘察、可研、初设大纲要求
![地灾项目的勘察、可研、初设大纲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80f94c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f.png)
地灾项目的勘察、可研、初设大纲要求初设1 前言1.1 任务由来1.2 项目地理位置、行政区别、坐标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比选方案及推荐方案)1.4 设汁依据2 项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2.1 滑坡灾情评价2.2 项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3 地理地质环境条件4 滑坡体特征5 滑坡体稳定性评价和预测5.1 计算剖面的确定(规模较小而简单者计算主滑面,规模较大且复杂者应视情况计算数个剖面)5.2 计算参数的确定5.2.1 地勘报告推荐(室内及原位试验分析)5.2.2 工程地质类比5.2.3 反演分析5.2.4 参数选取5.3 稳定性计算(计算方法不少于两种,复杂情况应做专门数值分析)及计算结果5.4 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5.5 稳定性综合评价6 滑坡推力计算6.1 工程等级、工况及安全系数的确定6.2 滑坡推力计算方法6.3 滑坡推力计算结果评价7 治理工程设计7.1 设计目标与原则7.2 设计依据与指标(可研推荐方案、滑坡推力、排水沟设计排洪量、挡墙地基承载力等)7.3 治理工程总体设计7.4 治理工程分项设计8 工程监测设计8.1 监测工程的目的与任务8.2 设计原则与依据8.3 监测工程布置8.4 监测工程设计(方法、手段等)8.5 监测工程量9 施工组织设计9.1 施工条件(三通一平、地形地貌、水文)9.2 料场选择与开采9.3 施工方法及施工工序9.4 施工交通运输9.5 施工总体布置9.6 施工总进度10 环保规划设计10.1 设计依据10.2 施工对环境影响评价10.3 环境保护设计10.4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11 经济、社会效益评价11.1 经济效益评价11.2 社会效益评价附图:附图目录附件目录可研1 概述1.1 任务由来1.2 主要的目的与任务1.3 勘查主要结论及建议方案(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2 项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2.1 地质灾害体灾情评价2.1.1 地质灾害分布位置、规模、危险区范围2.1.2 主要危害对象2.1.3 地质灾害体失稳破坏后可能造成损失估算2.2 项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3 地理地质环境4 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5 地质灾害体防治工程方案比选5.1 防治目标与原则5.2 设计工况、参数和标准的确定(工程安全运行年限按不低于50年标准设计)5.3 防治技术方案的设计(必须具有两种以上的方案且两种方案的设计应具有不同思路)5.4 不同方案的分项工程设计5.5 防治工程方案的比选与推荐方案包括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施工可行性、环境协调性等方面比选。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https://img.taocdn.com/s3/m/d64c7873a300a6c30c229f91.png)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行)为规范管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成果报告的编制,保证技术报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特制定本要求。
一、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提交1.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做到内容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重点突出、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
2.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的编制章节和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3、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格式:正文、表格的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规格(个别表格也可采用A3规格,但应折叠成A4大小);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建设(委托)单位、提交单位和日期(送审稿应在封皮的报告名称下方注明“送审稿”字样);扉页除有封面部分内容外,还需有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和单位负责人签字栏;目录应包括正文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及相应的页码;附图件大小依据项目的规模而定,比例尺应满足其精度的要求,一律按A4规格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图签向外;附图册和附表册幅面可为A3幅面(其格式要求详见本要求附件)。
4.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文字、术语、标点、代号、符号、数字、图例、图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插图应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图号、图名采用黑体置于图下部);插表应注明表号、表名(表号、表名采用黑体置于表上部)。
6. 勘查/设计技术报告附图、附件应按顺序排列,附于文字报告后;附图中应有责任栏(右下角)。
7、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内容装订顺序:封面、扉页(责任栏)、单位资质、专家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名单、报告目录、正文、报告附图、报告附件。
8.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最终稿应沿左侧胶装成册。
二、技术成果格式1、勘查成果报告格式(详见本规定附件1-1~1-9):附件1-1:封面格式附件1-2:扉页格式附件1-3:单位资质附件1-4:专家评审意见附件1-5:评审专家组名单附件1-6:报告目录格式附件1-7:正文格式附件1-8:报告附图(包括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等)附件1-9:报告附件(包括委托书、土工试验成果、钻孔记录照片等)2. 设计成果报告格式要求(详见本规定附件2-1~2-9)设计成果由设计总说明(或设计报告)、图纸、工程投资估(或概)算书、设计计算书(另册装订)等四部分内容组成。
地质灾害勘查有关要求
![地质灾害勘查有关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87247f6948d7c1c708a14555.png)
地质灾害勘查有关要求1、勘查工作的目的(1) 查明条件(内在条件、外在条件);(2) 为治理工程服务(在拟布置工程部位应重点勘查)。
勘查工作应回答的主要问题:(1) 对勘查对象的基本认识(是什么?)(2) 拟采取的治理工程方案(准备如何防治?)(3) 勘查工作布置方案(具体如何作?)2、勘查设计的主要工作步骤2.1 资料收集区域地质图(1:100万)地形图(1:5万,1:2.5万)规划安置点新测图(1:1000)遥感图像(GoogleEarth, 航飞图像) 勘查工作布置底图县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报告地质灾害排查报告灾后重建规划平面图及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气象资料地震资料(新的地震烈度与动参数)2.2 现场踏勘(1) 确定具体勘查对象的位置(2) 现场判断灾害体性质、规模(范围)、稳定性状况、发展演化趋势(3) 现场确定通过勘查应查明的关键问题(4) 现场圈定测绘范围、确定测绘工作方案(5) 现场初步确定勘查工作布置方案(6) 现场初步确定可能采取的治理工程措施与具体布置位置2.3 工程地质测绘(1) 测绘精度要求滑坡、不稳定斜坡(危岩)平面测量和测绘比例尺一般控制在1:500~1:1000;剖面测量比例尺一般控制在1:200~1:500。
泥石流测绘不同区域可采用不同比例尺,重点区域测量和测绘比例尺不小于1:1000;其它区域(汇水区)比例尺可适当缩小。
坑槽探、硐探展示图比例尺一般控制在1:50~1:100。
滑坡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建议(DZ/T 0218-2006)(2) 测绘范围要求滑坡、不稳定斜坡测量范围应超过圈定灾害体一定范围(30~50m):后缘、两侧影响范围前缘威胁范围测绘坐标系统尽可能采取通用坐标系,自定义坐标系需要建立不少于3个的基准点,便于今后施工阶段放线。
(3) 测绘内容要求①反映滑坡宏观变形破坏迹象的微地貌特征必须测绘:滑坡后壁、两侧边界、地面和建构筑物裂缝(裂缝测绘应“写实”,而不能“写意”;滑坡裂缝的分布状况与贯通性反映了斜坡的变形发展阶段)、前缘隆起、能表示地面运动的典型标志;②不稳定斜坡(危岩)应进行分区、分块测绘,危岩块体应绘制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典型块体的崩落运动路径;不稳定斜坡应注重对潜在不稳定块体的测绘;③水:泉水、湿地、地表水体等;④测绘范围内的建构筑物;⑤纵剖面尽量平行于滑动方向,尤其是分区分块滑动的滑坡。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3ccba7927d3240c8447efd3.png)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0年3月1目录一、总则 1(一) 目地 1(二) 任务 1(三) 基本要求 1(四) 组织形式 2二、设计编制 3(一) 基本要求 3(二) 设计书提纲 4三、野外调查 5(一) 野外调查记录方式 5(二) 野外调查记录内容 5(三) 工作手图和清图填绘要求12四、群测群防网络建设12(一) 群测群防体系12(二) 监测网主要职责13(三) 工作内容14(四) 群测群防灾害体地选定14(五) 监测数据16五、室内资料分析整理16(一) 基本要求16(二)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17(三) 地质灾害危险区划18(四) 地质灾害调查图件编制18(五) 报告编制21(六) 报告附件24 附件1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表27 附件2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图图例36 附件3 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模糊综合评判方法412一、总则(一)目地为查明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县(市)地地质灾害隐患,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地监测网络,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升命财产安全。
(二)任务1.對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
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等。
2.“已人为本”,對所属县(市)地主要集镇、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潜再地地质灾害体进行调查。
3.建立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
4.进行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
5.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建议),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地质灾害减灾预案。
6.结合调查成果,對所属县(市)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减灾知识培训,指导地质灾害地监测与预警。
(三)基本要求1.地质灾害调查,应再充分收集、利以已有资料地基础上进行。
收集资料内容包括区域地质、环境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气象水文、植被,已及社會经济发展计划等。
地质灾害勘查报告提纲
![地质灾害勘查报告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d81a52eaaea998fcc220e6c.png)
地质灾害勘查报告提纲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1任务由来
1.2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
1.3勘查目的与任务
1.4勘查技术依据
1.5勘查方法和勘查完成工作量
1.6勘查成果简述
2自然地质环境条件
2.1自然条件
2.2区域地质环境
2.3勘查区工程地质条件
第三章地质灾害特征与形成机制(可按各类灾害分述)3.1地灾体分布状况
3.2地灾体形成因素
3.3地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3.4地灾诱发因素
3.4地灾形变破坏特征
第四章地灾稳定性评价(可按各类灾害分述)
4.1地灾稳定性定性分析
4.2稳定性定量计算
第五章治理工程方案建议(可按各类灾害分述)5.1危害性评述
5.2防治原则及目标
5.3防治治理设计参数建议
5.4防治方案建议
第六章结论及建议
附图:(必要的,其它可按情况增减)
探槽编录图
钻孔柱状图
工程地质剖面图
工程地质图。
地质勘查设计书与报告编写基本要求三篇
![地质勘查设计书与报告编写基本要求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c72d6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6c.png)
地质勘查设计书与报告编写基本要求三篇地质勘查设计书与报告编写基本要求三篇篇一:地质勘查设计书与报告编写基本要求设计书编写基本要求设计书编写应严格按各类地质勘查项目主管单位(部门)下发的管理制度或文件要求格式进行编写。
没有相关要求的参照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调查项目要求执行。
设计的工作方案应充分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技术方法的有效性试验,实现勘查手段的优化组合,力争用最经济的工作量实现最佳的工作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设计书要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要求内容完整、文字简炼、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附录1:立项申请书编写格式封面“项目类别”立项申请书(或续作项目论证报告)(小一号、黑体、居中)项目名称:(三号、仿宋、加粗)项目负责人:(三号、仿宋、加粗)单位名称:(三号、仿宋、加粗)提交日期:(三号、仿宋、加粗)新开项目立项申请书编写提纲一、概况1、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起止时间2、项目工作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工作范围(地理坐标)及面积二、工作区地质背景及立项地质依据三、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综合分析四、目标、任务及实现的可行性论述五、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工作标准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六、预期成果与效益分析七、主要实物工作量八、质量保证九、组织管理十、经费预算十一、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十二、附图、附件续作项目论证报告编写提纲一、项目执行情况1、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2、工作进展与取得的主要成果3、质量评述二、年度安排方案1、项目续作的必要性2、技术路线或方案的可行性3、实物工作量安排及合理性4、年度经费预算5、预期成果三、结论附录2:设计书格式封面格式设计书(工作方案)名称(宋体、二号、粗体、居中)承担单位名称(仿宋、三号、粗体、居中)年月日(仿宋、小三号、居中)扉页格式设计书(工作方案)名称(仿宋、二号、粗体、居中)任务书(计划文件)编号:(仿宋、四号)项目编号(仿宋、四号):编写单位:(仿宋、四号)项目负责人:(仿宋、四号)编写人:(仿宋、四号)单位负责人:(仿宋、四号)总工程师:(仿宋、四号)提交单位:(仿宋、四号)(盖章)提交时间:(仿宋、四号)矿产资源普查评价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第一章前言1、目的任务:主要包括任务来源、任务书的主要内容、工作周期及提交成果时间等。
地灾勘查大纲设计要求
![地灾勘查大纲设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7f723f1daef5ef7ba0d3c63.png)
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勘查及治理方案大纲1、基本的勘探技术手段及要求2、勘查方案编制要求2.1编制基本要求3、勘查报告编制要求3.1编制基本要求3.1.1基本规定(1)勘查成果原始资料应真实可靠,并应附经当地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有关人员现场量测复核后认定勘查野外完成工作量表;(2)最终勘查成果应满足初设及施工图设计要求3.1.2勘查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1)勘查报告对危害对象要进行描述与评价:包括威胁人员及可能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数量等。
(2)勘查报告对地灾体要进行分析与评价:主要对地灾体的基本要素、变形特征、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发展趋势等进行认真的分析与评价。
(3)勘查报告对勘查成果要作出明确的结论,并对下一步工作要提出合理的建议。
(4)各类勘查报告文字部分应满足“勘查报告编制提纲”基本格式要求。
(5)图件及附件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3.1.3勘查报告成册基本要求(1)资质证书正本(2)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3)菲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4)勘查报告标题应与省厅下达文件的项目名称一致。
3.1.4勘查报告基本文件组成(1)勘查报告文本(2)勘查报告附图(3)勘查报告附件(勘查费用决算书、计算书、试验报告及野外勘探工作照片集等)一、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一、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的描述与评价:主要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基本要素、变形情况、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
二、危害对象的描述与评价:包括人员、财产、设施、城镇、县级以下的公路(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公路由交通部门治理)等的直接经济损失或间接(潜在)的经济损失。
三、治理工程(方案)设想: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怎么治理,要有一个初步设想和治理思路,并对已有治理工程要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
四、勘查工作布置1、以地面调绘为主,辅以坑槽探工作,拟设工程部位必须要有勘查工作控制。
2、有条件的地方或高陡,人去比较危险的地方可用三维激光扫描。
地灾勘查设计书要求及提纲
![地灾勘查设计书要求及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119b84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6.png)
地灾勘查设计书要求及提纲概述地灾勘查设计书是针对土地利用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文件。
本文将介绍地灾勘查设计书的要求和提纲,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文件的内容和编写流程。
要求范围地灾勘查设计书应覆盖整个项目区域及周围一定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海拔高度•地形地貌•岩石类型和结构特征•地下水位和水质•气候特征•生物环境•历史地质活动数据来源地灾勘查设计书应从多种不同的数据来源中收集和整理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渠道:•地形图和卫星影像•地质图和地质调查报告•水文地质勘探结果•气象资料和气候预报•生物和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灾害历史和灾情报告评估方法地灾勘查设计书应采用全面有效的评估方法,以确定项目区域内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人工巡视和勘探•遥感技术分析和调查•地质勘查和化验分析•水文地质勘探和水文模拟•灾情模拟和灾害历史研究报告内容地灾勘查设计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项目背景和目的•影响区域的概况•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建设方案建议和对策•评估的可靠性和不确定性提纲地灾勘查设计书的具体编写内容和结构应遵循以下提纲:1、前言•编写目的和背景•编写方针和要求2、项目概况•项目位置和范围•项目环境和特征•地质地貌特征•灾害历史和现状3、数据收集和整理•数据来源和渠道•数据整理和处理方法•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4、评估方法与结果•评估方法和理论基础•各种类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和危险性分类5、方案建议和对策•建设方案和设计要求•防灾减灾措施和应急预案•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措施6、评估报告的不确定性和可靠性•确定不确定性的来源•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保障•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风险本文介绍了地灾勘查设计书的要求和提纲,可以帮助编写该文件的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该文件的内容和流程,并编写出符合规范和准确性的地灾勘查设计书,从而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环境的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设计书提纲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设计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d77d21d9ad51f01dc281f119.png)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设计书提纲前言一目的任务二上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概况二以往工作程度及评述第一章区域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第一节区域环境地质条件第二节地质灾害现状第二章工作部署及进度安排第一节工作部署原则第二节工作部署第二节工作量与工作进度第三章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第四章组织管理第一节组织管理第二节项目组人员与分工第五章保障措施第一节项目全面质量管理措施第二节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第六章预期成果第一节成果图件第二节成果报告第三节监测点和监测网络第四节信息系统第五节提交成果时间附图: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部署图,比例尺1/10万。
成果报告的章节及主要内容序言主要内容:目的任务;交通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地质灾害灾情;以往调查工作程度;本次清查工作部署、方法、完成的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第一章区域自然地感与地质环境主要内容: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与地震;岩土体工程地质基本特征,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特征;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特征等。
第二章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主要内容: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各灾种的分布、规模、特征、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形成条件及影犒力素;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危险性初步评价与预测。
第三章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主要内容:评估原则、要求与方法;备灾种(或主要灾种)经济损失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重要地质灾害的灾情与危害程度分级评价标准见表9。
地质灾害灾情与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表9注;c人情分组——即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交度分级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②危害程度分级——宽大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预测分级,采用“受威胁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现状评估是指已发生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数的统计。
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来用统一价格折价法,即各省(市、g#区)采用经访问的大部分县(市)物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本省(市、g治区)经济损失评估的统一计算单价,据此进行统一计算。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755161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0b.png)
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勘查可研初设报告编制要求一、勘察要求1.明确勘察范围和目标: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明确勘察的范围和目标,包括研究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以及与工程建设的关系等。
2.综合利用多种勘察方法:结合地质、地貌、地震、气象等多学科知识,采用地质调查、地质实验和瞬态监测等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勘察,在时间和空间上全面了解地质灾害的分布、演化和成因。
3.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在勘察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灾害评估和风险分析,准确评估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和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4.采取适当的勘察手段:根据勘察项目的具体要求,采取适当的勘察手段,包括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和现场监测等,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可研报告要求1.研究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在可研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包括工程选址、结构设计、施工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2.分析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率:通过对历史灾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合勘察数据,预测灾害的可能性和频率,提供工程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地质灾害风险指标。
3.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在可研报告中,要进行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的评估,包括成本风险与效益的比较,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建议:在可研报告中,要提出相应的防治地质灾害的建议,包括工程控制措施、规划和管理措施、监测和预警措施等,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
三、初设报告要求1.确定工程建设的基本设计要求:根据勘察和可研报告的结果,确定工程建设的基本设计要求,包括选址、地质灾害防治要求等。
2.制定施工方案:在初设报告中,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工程建设的时间计划、施工方法、监测与预警等措施,并确保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
3.编制工程预算:根据初设报告的结果,编制工程建设的预算,包括地质灾害防治的费用和预计的风险成本等。
4.提出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建议:在初设报告中,要综合考虑勘察结果、可研报告和工程实施的情况,提出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建议,包括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等。
地灾勘查设计说明书要求及提纲
![地灾勘查设计说明书要求及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fd11a7e52ea551811a68745.png)
地灾勘查设计说明书要求及提纲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设计书编制要求一、编制基本要求(一)基本规定1. 地灾体的描述与评价:主要对地灾体的基本要素、变形情况、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
2. 危害对象的描述与评价:包括威胁人员及可能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数量等。
3. 治理工程(方案)设想: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要有一个初步设想和治理思路;对已有治理工程要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必要时可布置一定的工作量揭示其结构特征。
4. 勘查工作布置:勘查工作布置应满足一次性应急勘查要求;勘查工作布置要有针对性;勘查工作布置应全面考虑勘查成果能满足可研、初设及施工图设计要求。
(二)勘查设计书编制的基本要求1. 各类勘查设计书应满足勘查工作的要求,包括勘探工作布置、各类原位测试、室内岩石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等。
2. 各类勘查设计书文字部分应满足“勘查设计书编制提纲”基本格式要求;并应编制勘查预计工作量统计表。
3. 图件应满足相应的图件要求。
(三)勘查设计书成册基本要求1. 资质证书正本2. 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3. 扉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4. 设计书及勘查报告标题应与省厅下达文件项目名称一致。
(四)勘查设计书基本文件组成1. 勘查设计书文字文本2. 勘查设计书基本图件3. 勘查费用预算书4. 项目规模大的分册装订,其余的合订成册二、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一)勘查工作布置基本要求1. 以地面调绘为主,辅以坑槽探工作,拟设工程部位必须要有勘查工作控制。
2. 有条件的地方或高陡、人员无法到达的地方可用三维激光扫描。
3. 拟设主动防护的危岩可适当采取岩样作相应的试验,拟设被动防护的部位可适当做原位测试及采取适当的土样。
4.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做一些落石试验,模拟现场危岩的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选不同块径的石块进行,达到以下目的:(1)不同块径滚落的轨迹及所到达的范围(2)不同块径落点的能级能量及弹跳高度5. 对崩塌堆积体以地面调绘为主,实测地质剖面,必要时辅以坑槽探工作。
工程勘察方案提纲
![工程勘察方案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2408bc5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5.png)
工程勘察方案提纲一、项目背景1.1 项目名称及位置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4 项目的历史沿革及现状二、勘察目的2.1 确定项目的工程建设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2.2 确定项目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2.3 确定项目工程建设所需的地质资源三、勘察范围3.1 勘察范围的决定和依据3.2 勘察范围的具体划分及说明四、勘察内容4.1 地质地貌及构造地质调查4.2 岩土工程勘察4.3 水文地质勘察4.4 地质灾害调查4.5 地震地质勘察4.6 工程地质勘察4.7 地质环境保护4.8 地球物理勘察4.9 地球化学勘察4.10 区域地球化学勘察4.11 地质资源勘察4.12 地质环境监测五、勘察技术方案5.1 勘察方法和技术路线5.2 勘察设备和工具5.3 勘察过程中的安全与保护措施5.4 勘察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5.5 勘察工作的时间安排和计划六、勘察报告6.1 报告撰写的内容和要求6.2 报告撰写的格式和结构6.3 报告内涵和表达方法6.4 报告评审与修改七、质量保证措施7.1 勘察的质量管理体系7.2 勘察中的质量管理措施7.3 勘察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与检验7.4 勘察结果的质量保证措施八、安全保障措施8.1 勘察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8.2 勘察现场的安全保障措施8.3 勘察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8.4 勘察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九、环境保护措施9.1 勘察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估9.2 勘察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9.3 勘察设备的环保要求9.4 勘察结果的环境保护措施十、勘察费用预算10.1 勘察费用的计算原则和方法10.2 勘察费用中的各项支出预算10.3 勘察费用的评审和审批十一、其他事项11.1 勘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1.2 勘察中需要协调配合的其他单位和部门11.3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十二、附录12.1 相关资料和文件的清单12.2 勘察人员名单及资格证书12.3 勘察设备和工具清单12.4 勘察过程中的照片、录像资料等以上为工程勘察方案的提纲,具体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地灾勘察与设计(1)
![地灾勘察与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f0c34d7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f.png)
(DZ/T0218-2006)5.6-5.7
1--勘查工作目的、工程概况等; 2--勘查区环境地质条件; 3--勘查工作手段、方法、技术要求、
预计实物工作量及工作布置图(平、剖面); 4--人、机配备、计划工期;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5--预期成果;经费概(预)算。
2--在现场进一 步调查核实, 记录;
3--以地质环境 图来反映。
存在的问题:可 能无记录或 不全。
滑坡地质环境图
(二)工程地质测绘
( DZ/T0218-2006)8.3;8.4.
1--测绘范围: 灾害体边界控制范围+灾害影响范围+防治工程可能涉及范围
2--宏观地形地貌测绘: 坡度、高差、平台、洼地、沟谷、危及范围等;
各项记录应整理完毕。 3--提出初步分析结果。
√一般由业主组织,监督单位也可以。
√ 经验收合格以后转入室内资料整理。 √检查一下:我们做的如何?如果没做存在的问题就很多。
安全只是一个方面,但更多的是存在浪费。
√建议建立一个相应的制度。
汇报内容
√三、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是关健
(勘查报告编制阶段)
( DZ/T0218-2006)8.8.
(一)计算模型与工况
1 、计算剖面或模型
(1) 首先应选用主滑体(区)与滑坡的主滑方向一致剖面作为计 算剖面。一般要求一个主剖面、两个辅助剖面。?
(2) 在平面上,若横向上较为宽大的滑坡体(变形体),
受地形影响,不同地段主滑方向可能不一致,在勘察阶段 应综合分析布置勘探剖面。稳定性计算时也应分段评价坡 体稳定性。
试验方法
滑带土峰值强度
滑带土残余强度
滑体土峰值强度
地质灾害报告编写提纲
![地质灾害报告编写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de2e0d93186bceb19e8bb32.png)
4.2
危害性预测
包括成灾可能性、成灾条件、危害范围、居民人数、实物 指标调查。
5 天然建筑材料(任务需要则列此章) 6 综合分析与建议
6.1 综合分析 6.2 建议
(1)参数 (2)治理措施
7 结语
危岩体(崩塌)勘查报告编制提纲
编写提纲
0 前言 1 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2 崩塌(危岩体)带工程地质条件 3 崩塌(危岩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编写提纲 0 前 言 附图及附件 (1)工程地质平面图册 (1∶500~1∶2000) (2)工程地质剖面图册 (1∶200~1∶1000) (3)钻孔柱状图册(1∶100) (4)井、槽、洞探成果及崩塌危 岩体素描(1∶50)图册 (5)试验成果报告册(岩、土、 水室内试验成果和野外试验成果) (6)计算剖面册 (7)专门数值分析报告(根据需 要做,必要时附计算程序) (8)物探成果报告 (9)照片集册 (10)监测报告 (11)滑坡危及人口及实物指标 调查成果
1、典型地质灾害点剖析;
2、对流域灾害专题研究进行论述。
第五章 斜坡地质结构类型与稳定性分析
1、简要概述流域斜坡地质结构类型,从区域上分析 不同结构斜坡稳定性,进行稳定性分段初步评价。
2、在重点调查区,选择典型斜坡段分析控制灾害体 稳定的斜坡结构和控制性结构面。
第六章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不同尺度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评价和风 险评价与区划评价的方法、数据来源、单元划分的 依据、指标体系、分区评价及说明、精度和可靠性 分析。
物理力学试验的取样情况、 试验方法、试验结果
2.6.3 滑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4 滑坡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室内实验室值+反分析+工程类比类比
地质灾害治理勘察设计书范例
![地质灾害治理勘察设计书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5bb7271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9.png)
目录1 前言 (1)1.1任务由来 (1)1.2勘查工作目的、任务 (1)1。
3前人工作研究程度 (3)1。
4勘查范围 (3)1。
5滑坡灾情、险情及防治工程等级 (3)1.6执行技术标准 (4)2 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 (5)2.1勘查区位置及交通条件 (5)2.2气象水文 (5)2.3社会经济概况 (7)3 勘查区地质环境概况 (8)3。
1地形地貌 (8)3.2地层岩性 (8)3.3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8)3.4水文地质 (9)3。
5人类工程活动 (10)3.6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10)4 秦家梁滑坡基本特征 (11)4。
1秦家梁滑坡的位置及形态特征 (11)4。
2秦家梁滑坡的岩土体结构及组合特征 (11)4。
3秦家梁滑坡的变形特征 (12)4。
4秦家梁滑坡的形成机制初步分析 (12)5 秦家梁滑坡的危险性及发展趋势 (13)5.1秦家梁滑坡的危险性及发展趋势 (13)5.2对秦家梁滑坡进行工程治理的初步设想 (13)6勘查工作内容、方法、工作部署及工作量 (14)6。
1勘查工作部署的原则 (14)6。
2勘查工作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 (14)6。
3主要勘查工作量布置 (16)7 勘查工作技术要求 (19)7.1地形测量的技术要求 (19)7。
2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要求 (21)7。
3钻探技术要求 (23)7.4探槽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5电阻率法勘探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设计书编制要求一、编制基本要求(一)基本规定1. 地灾体的描述与评价:主要对地灾体的基本要素、变形情况、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
2. 危害对象的描述与评价:包括威胁人员及可能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数量等。
3. 治理工程(方案)设想: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要有一个初步设想和治理思路;对已有治理工程要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必要时可布置一定的工作量揭示其结构特征。
4. 勘查工作布置:勘查工作布置应满足一次性应急勘查要求;勘查工作布置要有针对性;勘查工作布置应全面考虑勘查成果能满足可研、初设及施工图设计要求。
(二)勘查设计书编制的基本要求1. 各类勘查设计书应满足勘查工作的要求,包括勘探工作布置、各类原位测试、室内岩石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等。
2. 各类勘查设计书文字部分应满足“勘查设计书编制提纲”基本格式要求;并应编制勘查预计工作量统计表。
3. 图件应满足相应的图件要求。
(三)勘查设计书成册基本要求1. 资质证书正本2. 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3. 扉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4. 设计书及勘查报告标题应与省厅下达文件项目名称一致。
(四)勘查设计书基本文件组成1. 勘查设计书文字文本2. 勘查设计书基本图件3. 勘查费用预算书4. 项目规模大的分册装订,其余的合订成册二、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一)勘查工作布置基本要求1. 以地面调绘为主,辅以坑槽探工作,拟设工程部位必须要有勘查工作控制。
2. 有条件的地方或高陡、人员无法到达的地方可用三维激光扫描。
3. 拟设主动防护的危岩可适当采取岩样作相应的试验,拟设被动防护的部位可适当做原位测试及采取适当的土样。
4.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做一些落石试验,模拟现场危岩的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选不同块径的石块进行,达到以下目的:(1)不同块径滚落的轨迹及所到达的范围(2)不同块径落点的能级能量及弹跳高度5. 对崩塌堆积体以地面调绘为主,实测地质剖面,必要时辅以坑槽探工作。
(二)对勘查工作的一些具体要求1. 工程测量要求:工程测量以独立坐标系控制,原则上以三个GPS点控制,并辅以相应的图根点,按E级控制点埋桩保留,以后的测图、勘探点、地质点、施工图地形校核、施工放线、施工监测等,均以此三个点作为基准点测放。
2. 测图要求(1)平面图:工作范围长﹥500m、宽﹥500m,全域用1:1000—1:2000比例尺测图;拟设被动防护工程部位用1:500比例尺测图;危岩带(危岩体)及拟设主动防护部位用1:500—1:200比例尺测图;一个项目若有两处及两处以上危岩离得较远的,需用小比例尺图表示整个项目危岩的分布范围、相关关系及威胁对象,然后再分别按要求测图。
(2)剖面图:表示危岩与威胁对象关系的剖面比例尺与全域平面图比例尺匹配(相同);拟设工程部位及危岩用1:200或更大比例尺实测。
(3)立面图:主要针对危岩及危岩带,用1:200或更大比例尺测图。
3. 工程地质测绘要求:明确测绘范围、测绘内容、测绘精度,对每一个危岩块体(单体)要调查清楚,包括节理裂隙、不同结构面、规模等,并要进行编号、附上相应的照片;调查落石具体位置、运动轨迹、弹跳高度,划分危岩区范围;用测图相应比例尺作底图。
4. 建筑材料调查与评价: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建筑材料的调查与评价:包括储量、材质、距离、开采条件、运输条件、具体位置、工程用各类材料估算、各类材料运到工地的价格估算;必要时可适当布置工作量控制。
5. 其它勘探工作(如探槽、探井、三维激光扫描等)应明确相应的目的、任务。
(三)相应的图件要求1. 平面图(1)图名、图例、图框及框线坐标、图签、正北标示;(2)比例尺: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与测图比例尺要求相同;(3)地形地貌、地层代号、岩层产状、节理裂隙等地质内容;(4)危岩带及危岩块体、崩塌堆积体;(5)拟布置的长短剖面及其编号;(6)拟布置的坑槽探位置、威胁对象;(7)已有工程设施及拟设工程位置;(8)各种内容应用不同的符号标志清楚,主体内容应用不同的颜色(颜色要求淡)标志。
2. 剖面图(1)图名、图例、图框、剖面方向、剖面编号(应与平面图编号对应一致);(2)比例尺:纵横比例尺一致,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原则上与平面图比例尺匹配;(3)长剖面:应与平面图匹配,应清楚的表示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内容及危岩与危害对象的关系;(4)短剖面:危岩体块(单体)每块至少一条;危岩带(岩体破碎带),视规模大小用多条剖面表示;在拟设工程部位应有多条剖面表示。
3. 立面图:危岩带及危岩块体区域需用立面图表示,应清楚的表示出危岩块体大小,相关位置,角点坐标或中心点坐标。
(四)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设计书编制提纲目录0 前言0.1 任务由来0.2 工作任务0.3 前人研究程度0.4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0.5 防治工程等级划分(危害对象)1 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1.1 位置与交通1.2 气象、水文2 勘查区工程地质环境2.1 地形地貌2.2 地层岩性2.3 地质构造与地震2.3.1 地质构造2.3.2 地震2.4 水文地质条件2.5 人类工程活动3 危岩体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及危害性3.1 危岩体基本形态3.2 危岩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初步分析3.2.1 危岩体特征3.2.2 危岩体变形类型及规模3.2.3 危岩体形成机制初步分析3.2.4 危岩破坏后(落石)运动特征3.2.5 危岩危害性及变形趋势性分析3.3 崩塌堆积体特征4 既有防护工程评述及治理工程方案设想4.1 既有防护工程评述4.2 治理工程方案设想4.3 施工条件5 勘查工作布置及工作量5.1 勘查工作的布置原则5.2 工作内容、方法和勘查手段5.3 工作量6 勘查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6.1 勘查工作方法6.2 勘查技术要求7 施工组织及进度计划7.1 人员组织7.2 设备组织7.3 工期及进度计划8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8.1 质量保证措施8.2 安全保证措施9 预期成果10 勘查工作经费预算10.1经费预算依据10.2经费预算附图:1. xx 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工作布置平面图2. xx 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工作布置剖面图三、滑坡(不稳定斜坡)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一)勘查工作布置的基本要求1. 根据不同坡体的大小、规模,用纵、横勘探线控制,一般斜长200m±、下宽(或平均宽度)200m±,原则上用三纵三横勘探线控制,主勘探线上至少3个钻孔辅以探井、探槽控制,其它两条勘探线至少2个钻孔辅以探井、探槽控制,对边界及裂缝部位辅以适当的坑槽探控制,拟设治理工程部位必须要有工作量控制,勘探线之间可用实测剖面控制;坡体局部变形强烈及局部不稳定部位应有勘探剖面控制。
2. 岩土水样采取:原则上滑体土6件、滑带(面)土6件、滑床(岩、土)6件;滑坡规模较大且坡体土体结构较复杂,可适当增加岩土样,反之,滑坡规模较小且坡体土体结构较简单,可适当减少岩土样;有地下水的地方一般情况均考虑1组(2件)水样。
3.其它规模的滑坡(不稳定斜坡)可参照以上勘查工作的布置,根据规模大小作相应的增减。
(二)对勘查工作的一些具体要求1. 工程测量要求:工程测量以独立坐标系控制,原则上以三个GPS点控制,并辅以相应的图根点,按E级控制点埋桩保留,以后的测图、勘探点、地质点、施工图地形校核、施工放线、施工监测等,均以此三个点作为基准点测放。
2. 测图要求:(1)平面图:斜长、下宽(或平均宽)﹥500m的全域用比例尺1:1000—1:2000测图,拟设工程部位用1:500比例尺测图;斜长、下宽(或平均宽)﹤500m的全域用比例尺1:500测图;平面图测图范围一般情况下原则上上下左右各延长50m为宜,若需要作截排水工程的项目,可用小比例尺图把与该区域有关的汇水面积表示清楚。
(2)剖面图:拟设工程部位用1:200比例尺实测,其它剖面比例尺原则上与平面图相匹配,可根据工程需要适当增加实测剖面图。
3. 工程地质测绘要求:明确测绘范围、测绘内容、测绘精度等,用测图相应比例尺作底图。
4. 建筑材料调查与评价: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建筑材料的调查与评价:包括储量、材质、具体位置、开采条件、运输条件与距离、工程用各类材料估算、各类材料运到工地的价格估算;必要时可适当布置工作量控制。
5. 对钻探工作的要求:(1)对每一个钻孔应明确孔位、孔深、工作目的及工作内容。
(2)土层原则上要求干钻,特别是推测的“滑带”附近必须干钻,并应控制回次进尺,“滑体土”回次进尺宜控制在1m 以内,“滑带”附近应控制在0.5m以内。
(3)钻孔深度要求:滑坡规模较小或剩余下滑推力较小及土层较薄的,原则上钻孔进入基岩1—3m;滑坡规模较大或剩余下滑推力较大及土层较厚的,原则上钻孔进入中风化基岩3—5m,应注意强风化基岩与中风化基岩的区分,不要把较破碎的岩芯都划分成强风化带。
土层厚度超过30米的坡体,除个别钻孔控制一定的深度外,其余钻孔原则上进入推测的滑面(带)以下3-5米。
(4)孔内地下水的观测,应在终孔后提干孔内钻探循环水,至少24小时以后观测地下水位。
(三)图件内容要求1. 平面图(1)图名、图例、框线及框线坐标、正北标志、图签;(2)比例尺: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与测图比例尺要求相同;(3)地形地貌、地层代号、岩层产状、节理裂隙等;(4)滑坡体特征、界线、变形等;(5)勘探剖面及其编号、钻孔及坑槽探位置等;(6)威胁对象、已有工程设施、拟设工程位置;(7)各种内容应用不同的符号标志清楚,主体内容应用不同的颜色(颜色要求淡)标志2. 剖面图:(1)图名、图例、图框、剖面方向、剖面编号(应与平面图编号对应一致)(2)比例尺:纵横比例尺一致,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原则上与平面图比例尺匹配;(3)应清楚的表示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基岩强中风化界线、岩层产状等(4)滑动面或潜在滑动面;(5)其它如钻孔、坑槽探、裂缝、威胁对象等表示与平面图一致;(6)剖面图应有足够的长度表示所要求的内容(四)滑坡(不稳定斜坡)勘查设计书编制纲要目录0 前言0.1 任务由来0.2 工作任务0.3 前人研究程度0.4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0.5 防治工程等级划分(危害对象)1 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1.1 位置与交通1.2 气象、水文2 勘查区工程地质环境2.1 地形地貌2.2 地层岩性2.3 地质构造与地震2.3.1 地质构造2.3.2 地震2.4 水文地质条件2.5 人类工程活动3 滑坡概况3.1 基本特征3.2 滑坡发育史3.3 滑坡变形特征3.4 滑坡体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3.5 滑坡稳定性分析3.6 危害对象4 既有工程评述及治理方案设想4.1 既有工程评述4.2 治理方案设想5 勘查工作部署5.1 勘查范围、内容5.2 勘查工作布置原则6 勘查方法及技术要求6.1 工程测量6.2 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剖面的测制6.3 钻探技术要求6.4 土、水采样与试验主要技术要求6.5 大重度试验6.6 各类建筑材料调查6.7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6.8 资料收集6.9 内业资料整理7 施工组织及进度计划7.1 人员组织7.2 设备组织7.3 工期及进度计划8 安全保证措施8.1 安全目标8.2 安全施工措施9 预期成果9.1 勘查报告及附图、附件9.2 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比选方案工程概算9.3 治理工程施工图初步设计(可研阶段)及工程预算10 勘查工作经费预算10.1经费预算依据10.2经费预算附图1. xx 滑坡(不稳定斜坡)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 xx 滑坡(不稳定斜坡)典型剖面图四、泥石流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一)勘查工作布置基本要求1. 泥石流基础资料的调查与收集(1)气象资料(以《四川省水文手册》为依据,参考地方气象站资料):查得各相应设计频率:2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多年平均最大的10分钟降雨量、1小时降雨量、24小时降雨量数据,并计算出相应的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