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和日本人的“性格”

合集下载

《德川家康传》的读后感

《德川家康传》的读后感

《德川家康传》的读后感
德川家康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战乱纷乱的时期将日本统一起来,并建立了德川幕府。

《德川家康传》是一本描写他生平和事迹的历史书籍,读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德川家康年轻时期的经历和成长过程。

他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领导能力,在家族内部取得了重要的地位。

书中描述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以及他与其他诸侯争夺权力的斗争。

通过这些描写,我对德川家康的决心和毅力深感敬佩。

其次,这本书还介绍了德川家康统一日本的过程以及他在统治时期的政策与措施。

他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和战略布局,成功地将各个地方势力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并建立了稳定的政权。

他注重发展经济和文化,在他的统治下,日本社会出现了繁荣和稳定。

这些政策使我深刻认识到了德川家康的智慧和治国才能。

最后,这本书还介绍了德川家康的晚年和他的继承者们。

他在晚年时依然保持着谦虚和勤政的作风,并将幕府的政权平稳地交接给了他的继承者。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也是一位有责任感的家庭人。

他留给后人的精神和价值观依然影响着日本社会。

通过阅读《德川家康传》,我对德川家康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的生平事迹和政治才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日本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
的认识。

总体来说,这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历史书籍,它不仅让人们了解了德川家康这位伟大的领导者,也让人们对日本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德川家康读后感

德川家康读后感

德川家康读后感作为日本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德川家康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曲折和艰辛,他的智慧和勇气铸就了他在日本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最近,我有幸阅读了一本关于德川家康的传记,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

德川家康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日本一代名将,也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开创者。

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武士家庭,但他具备出众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

在书中,我发现家康身上体现出的谨慎和稳定性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康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他善于权衡利益和风险,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他在天下人混乱和割据的战国时代,通过与其他大名的联合和外交手腕,使自己的势力逐渐扩大,最终统一了日本。

他深知战争的毁灭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总是竭尽全力避免不必要的战斗,从而保证自己家族的地位和权力。

与此同时,家康在政治上也十分稳重。

他善于平衡各个势力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体系。

他推行了许多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了对农民的保护,并鼓励商业的发展。

这些举措不仅加强了国家的财政状况,也帮助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此外,在书中还介绍了家康作为将军的行为与标准。

他极为重视军纪,强调武士道的精神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他要求自己及其手下的武士遵循严格的道德标准,不可偏离。

他还注重军事技能和策略,研究军事书籍,操练军队,使自己的军队成为无敌之师。

德川家康的成功也离不开他对文化艺术的支持。

他对文学、绘画和庭院艺术的热爱和赞赏,使得江户时代成为了日本文艺复兴的时期。

他对细节的追求和高品质的追求,使得江户时代的文化繁荣不断。

总之,通过阅读这本关于德川家康的传记,我对他的一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的谨慎和稳定性,以及对政治和军事的聪明才智,使他成功地统一了一个分裂的国家,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日本社会。

他对文化和艺术的支持也使得江户时代成为了日本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

德川家康的故事鼓舞了我,让我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

读书心得 《德川家康》感悟

读书心得 《德川家康》感悟

读书心得《德川家康》感悟
《德川家康》是一部描写日本历史上重要人物德川家康的传记,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德川家康这位伟大领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也收获了许多感悟。

在书中,德川家康被描绘为一个智慧、果断、有远见的领袖。

他在政治上善于权衡利弊,善于与人交往,善于调解矛盾。

他深谙“知人善任”的道理,能够善于用人,使得自己的统治得到了稳固
的基础。

这让我深受启发,领导者应该善于用人,善于发挥团队的
力量,才能实现更大的目标。

另外,德川家康在书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品质也让我印象深刻。

他在政治斗争中屡败屡战,最终取得了统治日本的胜利。

这让
我明白,成功往往需要经历挫折和困难,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
获得成功。

通过阅读《德川家康》,我也对日本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对日本文化有了更多的兴趣。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关
于日本历史和文化的介绍,让我受益匪浅。

总的来说,阅读《德川家康》给我带来了很多感悟。

德川家康
作为日本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智慧、果断和坚韧不拔的品质给
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在领导和生活中有了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关于领导力和成功的启示录,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学习,成为一个更好的领导者。

日本战国三杰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

日本战国三杰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

日本战国三杰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日本是个岛国,历史上共经历过三个封建幕府政权:镰仓、室町和江户。

从整个日本史的维度和历史对国民整体性格的影响程度来看,介于室町幕府和江户幕府中间时期的日本战国时代对日本的国民性格影响最大。

然而整个日本战国史又以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人的故事最令后人津津乐道。

事实上,这三个人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可以说是极其深远。

先来谈谈织田信长,这个一生都在和传统势力做斗争的男人从小就不为家族里的人所喜爱(当然不包括他那当家督的父亲和老师平手政秀),据说就连他的生母也曾经派人追杀过他。

自小的经历让他养成了冷峻、多疑、叛逆的性格。

他反对一切礼教、章法的束缚,不愿去相信任何人,更不愿去学习、操练与礼教有关的东西。

他喜欢的,是穿着奇装异服,带着一群侍从,在领地内到处游荡,世人都称他为“尾张大傻瓜”。

继任家督之后,行为怪诞的他竟成功地平定了家族内部的叛乱,将整个尾张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当然与他性格豪放,用人不拘一格是分不开的。

公元1563年,统一美浓、尾张两国的他在岐埠城颁布了刻有“天下布武”字样的印章,向诸侯宣布自己将以武力统一天下。

随后日本安土时代的到来也是日本军国主义萌芽的开始。

织田信长崇尚武力,冷酷无情,坚持一切靠实力说话,就连对自己手下犯错的家老也是毫不留情地流放(佐久间信盛),后人对织田信长的评价中有八个字“起于武功,败于武功”,很好地诠释了织田信长尚武的一面。

日本国民性中尚武的一面很大程度上是从织田信长身上继承的。

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山冈庄八先生给他的一本有关织田信长的小说起名为“菊与刀”,其中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徽,代表着织田信长一生的勤王功绩,而“刀”则说明了织田信长的尚武。

有趣的是,1944年本尼迪克特编著的全世界公认的现代“日本学”开山之源的书名也叫“菊与刀”,可见织田信长对日本民族性的影响之大。

接下来要谈的是丰臣秀吉。

在现在的日本国民中,喜欢丰臣秀吉的人不在少数。

隐忍的胜利者——德川家康

隐忍的胜利者——德川家康

公元 1543 年(天文十二年),松平竹千代诞生。 性。在今川家委曲求全的日子结束了,忍耐了很久的
WEN YI TAN JIU 文 艺 探 究
82
个机会。 文禄庆长之役,使丰臣家损兵折将,更造成了 文治派与武功派的内斗。以石田三成为首的文治派与 役加藤清正、福岛正则为首的武功派是对立的焦点。 而这一点被德川家康巧妙地利用。 丰臣秀吉死后,年仅六岁的丰臣秀赖即位,浅 井茶茶辅佐丰臣秀赖,并联合文治派。北政所宁宁也 和武功派站在一起,与浅井茶茶对立,文武不合的矛 盾上升到正室与侧室的矛盾。 随着丰臣秀吉手下老将的去世,德川家康显示 出了他征服天下的决心。察觉到这一点的石田三成向 德川家康发动了进攻。岛左近在杭濑川打下了漂亮的 胜仗,极大振奋了西军的军威。次日,日本战国史上 最大的战役之一关原合战爆发。 战事初期一度对德川家康领导的东军不利,虽 然德川家康笼络了与石田三成严重对立的加藤清正与 福岛正则,并且争取到了北政所宁宁的中立,但是被 石田三成的西军攻打至本阵。幸好小早川秀秋临阵倒 戈,加入了东军,逆转了关原合战的局势,石田三成 战败被斩。关原合战极大地削弱了丰臣家的势力,为 后来的决战做了准备。 最 终 的 决 战 来 临 了。1615 年 9 月, 几 乎 取 得 了天下的德川家康将目光转到了丰臣秀吉最后的领 地 -- 大阪城。日本战国史上最惨烈的战役大阪夏之 战爆发。 这次旷世之战,丰臣秀赖方涌现了无数可歌可 泣的勇士,其中以真田幸村为甚。面对压倒性的劣势 依然杀入重围,颇有七进七出长坂坡的赵云的风范。 但是,真田幸村没有赵云的幸运,由于寡不敌众,最 终战死。真田幸村死亡的消息迅速传遍战场,大阪方 面士气低落,很多浪人丢盔弃甲,四散奔逃,大阪军 最终全线溃退,而德川家康的内应开始在大阪城内四 处放火,整个大阪熊熊燃烧起来。公元 1615 年 5 月 8 日,大阪城陷落,丰臣氏灭亡,天下最终一统。日 本自应仁之乱以来的战乱画上了惨烈的句号。 从德川家康在今川家作为人质,到最终取得天 下,中间稍有差池,历史便会被改写,所以他留有遗 训“常思己过,莫论人非”与“不及尚能补,过之无 以救”。德川家康,以他的“隐忍”和“思过”换来 了最终的胜利,日本进入了德川幕府的时代。

《德川家康》读书笔记

《德川家康》读书笔记

《德川家康》读书笔记《德川家康》读书笔记《德川家康》,一部畅述了日本战国长河的史诗,一本影响了日本世世代代的长篇著作,从〈乱世孤主〉到〈长河落日〉,共13册,550万字,从德川家康的出生到他的往生,时间跨度近80年,历史世界观之庞大可与《资治通鉴》媲美,智谋权谋不让《三国演义》,是我阅读过的最长,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忍常人所不能忍德川家康一生经历的日本战国时代,正是日本历史上最混乱、最险恶的时代,几乎每天都命悬一线,一步不慎,就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家康自出生起,3岁便与母亲分离,6岁被送往今川氏做人质,途中被劫持到敌方,在随时都可能被砍头的生死炼狱中一呆就是2年,在此期间其父亲被暗杀,自身成了孤儿。

成功返回本城冈崎城后,仅十日又作回今川氏的人质,在八岁到十九岁整整十二年间,他一直过着人质的生活,命运多舛,忧患重重。

他身上正应了孟子的一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在今川义元与织田信长的决战中,作为义元的部下,家康巧妙地保全了自身。

义元死后,为化解信长对自己的疑心,他竟毅然下令处死自己的妻儿。

然而,这看似令人可耻、自私无情的背后,实质蕴含着对其家臣、国民的深厚的爱和责任,在他心里,早已有了为保全国家在必要时侯牺牲自身妻儿的觉悟,他早已不是为了他自己一个人而活!织田信长身亡后,丰臣秀吉乘乱而起,摇身一变成为新的“天下人”。

次年,丰臣秀吉亲率原织田氏20万精锐,与家康决战,家康以声东击西之术一举将从无败绩的丰臣秀吉置于举手可除之地。

在属下众人力主要乘胜灭掉秀吉之际,家康的选择却是:乘胜言和。

放弃随手可得的胜利而向敌人臣服,举目古今中外,实在罕见。

当时德川集团的实力并不足以一统天下,他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他选择的,仍然是忍耐与等待。

论文韬武略,信长更胜家康一筹;论军事,论战绩,战国时代恐更无人能出信长之右,信长最具开天辟地的王者之气,然而他起于武功,也败于武功,他的残暴与恃才傲物使他最终被自己的部将倒戈,饮恨而终。

读书心得 《德川家康》感悟

读书心得 《德川家康》感悟

读书心得《德川家康》感悟
《德川家康》是一本关于日本历史上著名统治者德川家康的传记。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德川家康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感悟。

首先,德川家康是一个非常有远见和智慧的统治者。

他在政治
上采取了一系列明智的决策,使得日本在他的统治下得到了长期的
稳定和繁荣。

他还通过实行严格的军事和政治制度,确保了自己的
统治地位并使得国家得到了有效的管理。

其次,德川家康是一个善于借助外部势力来巩固自己地位的领
导者。

他善于利用外交手段,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保
证了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他还通过与其他领袖的联盟和合作,巩固
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最后,德川家康的成功也离不开他的勇气和决心。

他在面对内
外的种种挑战时,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他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
持不懈和勇往直前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德川家康》,我不仅对日本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感悟。

德川家康的成功经验对我来说是很
有启发意义的,我会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努力践行这些经验,不
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和智慧。

德川家康读后感

德川家康读后感

德川家康读后感《德川家康》是一部描写日本历史上伟大统治者德川家康一生的传记作品。

作者通过对德川家康生平的详细研究和深入的描写,展现了这位伟大领袖的智慧、胆识和魅力。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德川家康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德川家康是日本历史上最杰出的统治者之一,他在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方面都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领导力。

他在日本战国时代的混乱局势中,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谋略,成功统一了日本,建立了长达260年的德川幕府,使日本进入了长期的和平与繁荣时期。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德川家康在政治斗争中的聪明才智和果断决策,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担当。

德川家康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智慧和胆识,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德川家康的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更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和深厚情怀的人。

他在权力面前保持着谦逊和宽容,对待敌人和下属都以仁慈和宽容相待,展现了他的胸怀和风度。

在书中,作者对德川家康的人格魅力进行了深入的描写,使我对这位伟大领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德川家康一生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的卓越才能,以及他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德川家康这位伟大领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德川家康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德川家康的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他的智慧和胆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德川家康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德川家康》,我对这位伟大领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他的智慧、胆识和人格魅力,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不仅使我对日本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德川家康这位伟大领袖充满了敬佩和钦佩之情。

懦弱的德川家康凭什么成为领导者?

懦弱的德川家康凭什么成为领导者?

懦弱的德川家康凭什么成为领导者?特别声明文中所持观点,不代表溯古追风立场;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如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与我们联系。

懦弱的德川家康凭什么成为领导者?群鸟争啼我自静,只待时来霸林音德川家康,这个在日本历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日本人不喜欢他,觉得他胆小懦弱,狡猾世故。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日本人的国人性格正是如此。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日本人不喜欢德川家康的本质乃是,每个日本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德川家康?德川家康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奠定了江户幕府长达三百年的统治基础,到底是什么样的作为使这个人人心目中嗤之以鼻的隐忍懦夫成为了一个霸王,并在他的统治基础上,日本人的国人性格也就此练就呢?司马辽太郎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司马辽太郎的《德川家康》并没有更多着墨于人物的心理和语言的描述上,而是从仅仅从家康的一生的遭遇和行为中,用一种具有历史性重述的角度,为我们绘制了一个立体真实的霸王家康。

曾经有人问德川家康:“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家康的回答是“等待它啼。

”但是问题是,杜鹃为何不啼?家康说“等待它啼”,其实是在等“它啼”的时机吧。

一旦时机来到,啼声自然传至数里之外,并可啼叫不已。

如此看来,德川家康在多舛的命运中的隐忍并非卑懦,实在是一种高明的策略。

难怪著名史学家柏杨先生说:“等待……坚强的巨人把它作为跳板。

日本战国时代,英雄豪杰辈出,只有德川家康深深领悟到这个由弱变强的奥秘。

”真正可以谓之“群鸟争啼我自静,只待时来霸林音”。

当然,这个“待时”自有家康的韬光养晦。

在司马辽太郎的笔下,我所读到的家康,首先具有坚韧超凡的忍耐毅力。

流寓他国时,他忍受着今川家的辱骂和轻侮;新婚之后,他忍受着骏河妻子的高傲和无礼;更在后来一度忍受着信长的利用和杀子之恨。

如果说,少年时代的隐忍可以视为年少无依的一种无奈,那么后来的缄默可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综观他的一生,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评论:早时不幸的寄人篱下的确是他不得不忍的理由,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对一切不公平之事的忍耐则是一种自觉的策略。

德川家康读后感

德川家康读后感

《德川家康》读后有感听说《德川家康》这本书已经好几年了,然后由于经济等条件,一直到现在才仔细阅读过这本书。

《德川家康》号称是日本历史小说的巅峰之作,翻译到中国来一共有十三本。

松下幸之助(松下电器创始人)还是中曾根康弘(日本前首相)都将其奉为“圣书”。

然而也确实,读完这本书,让人感慨颇多,受益菲浅。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段历史。

十五世纪的日本,处于於室町幕府统治时期。

由于构成乃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

一场应仁之乱爆发后,将军愈加昏乱无为,逐渐的几次零星暴乱之后,幕府权利丧失殆尽,日本进入诸侯纷争、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

各地大名经过几十年的混战,基本实现了地域性的统一。

幕府灭亡,在混战中取得胜利的几个强大的大名开始争夺称霸全国的盟主地位,东瀛大地进入安土桃山时代,形成了今川、织田、丰臣等几家的对峙局势。

第二次小豆坂合战后,今川义元麾下参战的三河国领主,二十四岁的松平广忠离奇身亡,留下数年前便被截往敌国为质的七岁的世子竹千代。

竹千代从三河到热田,再到尾张,从人质成长为将才,最终回到三河。

脱离今川,远交织田,形成背倚青山而独领一方的霸业。

童年屈辱的人质生活,少年师从名宰太原雪斋,造就了他异於常人的忍耐力、冷酷的性格和大智慧。

他坚忍地生存与等待,等到无法击破的强敌逃脱不了自然规律先化归一抔尘土。

他在关原合战中大获全胜,结束了东瀛土地的战国局面,成为全国实际统治者,引领日本史走入年的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江户。

大落大起,大开大阖,他,就是日本史上有名的德川家康。

在哪个英雄辈出的混乱的年代,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人,都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但是最终,统一全国,建立幕府的确实这个小名竹千代的人。

这是让我们不得不叹服和钦佩的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看这本书的原因所在。

至于看完这本书,对于德川家康整个人,以及以此所体现的日本传统的精神文化和民族性质,这就是我们读者私下的理解能力所在了。

德川家康读后感

德川家康读后感

德川家康读后感《德川家康》是一部以日本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德川家康为主角的传记小说。

作者通过对德川家康一生的描写,展现了他的智慧、胆识和谋略,以及他对日本历史的深远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德川家康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德川家康是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上都有着极深的影响。

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但他始终保持着冷静和清醒的头脑,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战术,最终成功地统一了日本,并建立了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

他的智慧和胆识使他成为了日本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

在这本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德川家康的一生,包括他的成长经历、政治斗争和军事征战。

通过对他的一生的描写,读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的智慧和胆识,以及他对日本历史的深远影响。

在书中,作者不仅展现了德川家康的英明决策和出色的领导能力,还揭示了他作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读完这本书,我对德川家康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他的智慧和胆识使他成为了日本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地追求进步和成长。

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但他始终保持着冷静和清醒的头脑,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战术,最终成功地统一了日本,并建立了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

他的一生是对我们的启示,他的智慧和胆识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应该像德川家康一样,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战术,迎接挑战,创造未来。

总之,读完《德川家康》,我对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他的智慧和胆识使他成为了日本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

他的一生是对我们的启示,他的智慧和胆识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希望我们能够像德川家康一样,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战术,迎接挑战,创造未来。

从山冈庄八作品《德川家康》分析德川家康的谋略

从山冈庄八作品《德川家康》分析德川家康的谋略

从山冈庄八作品《德川家康》分析德川家康的谋略殷小林1,刘雨璇2(1.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2;2,曼尼托巴大学理学院,加拿大曼尼托巴温尼伯R3T2N2)[摘要]德川家康开宕了德川幕府三百年太平盛址,被奉为日本民族精神之魂。

德川拥有异于常人的谋略,忧惠强烈,擅于忍耐,依附强人,远谋大局,忠诚与负义交织,实用主义,手段残酷。

认真分析、研究德川谋略,对国人了解EI本人的民族精神、价值观、行为方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德川家康;谋略;幕府;丰臣秀吉[作者简介]般小林(1971—),女,湖南邵阳人,硕士,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主要从事外国语言文学、中日社会经济文化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3-0125-02[收稿日期]2020-04-07山冈庄八(1907—1978),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所著《德川家康》共十三部,约五百五十万字,作品规模宏大,运笔细腻,对话生动,苍劲地铺展了日本战国中后期群雄并起的乱世历史,代表了日本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德川家康(1543年一1616年)是日本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被奉为日本民族精神之魂,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并称战国三雄。

德川出生于贫穷落后的三河地区一个大名家庭,父亲松平广忠是小城冈崎的城主,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

一、忧患强烈,异于常人的隐忍1.擅长沉稳隐忍。

“忍”字头上一把刀,忍是刀架在脖子上而不表露内心感情,即喜怒不形于色⑴。

《乱世孤主》描写了竹千代两岁时,母亲於大的母族水野氏背叛骏河的今川义元,父亲松平广忠为表示对今川义元的忠诚,便与於大解除婚姻,竹千代从小被迫与生母分离,并与生母为敌;父亲将年仅六岁的竹千代交给今川氏作人质,但在中途被织田氏所夺,成为织田氏的人质,差点被杀。

德川的童年经受无数痛苦,如不擅忍耐,稍有不慎,随时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1555年,今川义元为了进一步控制三河武士,让竹千代与家臣关口氏的女儿阿鹤结婚,新娘阿鹤相貌丑陋,傲慢无比,且已经是24岁的老姑娘,德川并不满意,但不得不控制情绪,对妻子唯命是从,对今丿11氏表现出忠心耿耿,使这个从表面上看来非常安于屈从、很迟钝的德川终于得到了统领三河武士作战的机会。

2023年《德川家康》读后感

2023年《德川家康》读后感

2023年《德川家康》读后感2023年《德川家康》读后感1《德川家康》这一套书被柏杨称为是和中国的《三国演义》和《资治通鉴》齐名的一本书。

因为自己知识面不广,也因为对日本人的仇恨,所以很少看日本人的书籍,可以说几乎没有看过。

几年前,机缘巧合,我得到了《德川家康》这一套书,断断续续看了前5本,今年又看了第六本。

闲言少叙。

德川家康第六部总体给人的感觉是日本人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与中国人不同,所以涉及的谋略和智慧也不同,很难说孰优孰劣。

德川家康的家臣很忠心,体现出日本人的誓死效忠精神,但也有很大的缺陷不善于变通,死脑筋转不过弯来。

家康和秀吉关于娶秀吉的妹妹为妻的事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家康的家臣脑子转不过弯,家康面对这次政治婚姻采用了拖和处理好周边关系的策略,巧妙化解了秀吉的圈套——成为秀吉的家臣。

期间,两个人之间多次的斗智斗勇就显示出水平来。

秀吉要求家康去京城,家康一直拖着。

秀吉除了送妹妹给家康为妻,还将自己的老妈也送到家康的阵营中当人质。

家康答应的方式也很特别,在充分考虑周边各个政治势力平衡的基础上才答应秀吉的要求,而不是像他的家臣这么死板,要么杀要么打!2023年《德川家康》读后感2《德川家康》读到第五本,我就本能的放慢了速度,因为里的东西太多了,读得太快的话,作者的智慧是不容易体会的.。

书中有三类的人:一类是武士,有着很强的武士道精神,有着统一全国的意志,孝忠主公,孝忠道义。

家康,秀吉,信长,乃至死去的那些大名们都是这类人,他们利用武力,战争,智谋来获得成功。

第二类人是商人,这是这部书的另一个线索,这些商人从来没有放弃对和平的向往与努力,他们暗自支持着认为可以带来和平的大名们,使他们能够成功,他们利用金钱,利用舆论,利用智慧达到目的。

第三类人就该是那些能士(我给他们起的名儿,因为这些人一定有一方面特长,而且有着自己的处事哲学),利休与光悦就是这样的人,利休在茶道上造诣很深,光悦是刀剑行家,他们通过辅佐主公实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

读书心得 《德川家康》感悟

读书心得 《德川家康》感悟

读书心得《德川家康》感悟
《德川家康》是一部关于日本历史上杰出领袖德川家康的传记。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德川家康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感悟。

德川家康是日本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领袖,他在战国时代的
动荡局势中崭露头角,最终统一了日本,并建立了江户幕府,开启
了长达200多年的江户时代。

他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让我深受
启发。

在德川家康的领导下,日本实现了长期的和平与稳定。

他注重
治理国家,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同
时也注重对地方的管理和发展。

他还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了社
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些举措不仅使日本在当
时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德川家康的领导风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善于倾听不
同声音,善于团结人心,善于化解内部矛盾,这些都是他成功的关键。

他的谦虚谨慎、勇敢果断的性格,以及对人民的关怀和尊重,
都让我深受感动。

通过阅读《德川家康》,我深刻体会到了领导者的责任与担当,也更加明白了一个优秀领袖的素质和魅力。

德川家康的成功经验对
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很多启示,希望我们能够从他的故事中汲取
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德川家康》有感

读《德川家康》有感

读《德川家康》有感德川家康——江户幕府的开创者,日本战国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既是日本战国时代的终结者,也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开创者。

战火纷争的日本战国时代群雄逐鹿,豪杰辈出。

其中包括“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猴子”丰田秀吉;法性院武田信玄等。

乱世英豪,胸怀大志,群雄相争,鹿死谁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德川家康。

最终一统天下的也正是容智慧、坚韧、宽容、仁爱、勇敢、节俭、残忍、狡猾、凶狠于一身的的盖世英雄——德川家康。

学生时代就对此书倾心已久,只是未曾静下心来仔细研读。

直至今日才重拾旧梦,也算是完成了一个学生时代未曾完成的梦想吧。

《德川家康》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山冈庄八的恢弘巨著,读他的作品倍感规模宏大、笔锋急转、细腻生动。

山冈庄八的作品代表了日本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其中《德川家康》更是其作品中的佼佼者。

《德川家康》一书洋洋洒洒五百余万字,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等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历史苍劲有力地铺展开来。

正是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德川家康脱颖而出,结束了日本战火连年的战国时代,开启了长达三百年之久的太平盛世。

作者用丰满的线条,生动刻画了德川家康曲折、传奇的一生——杀伐果断、谋略超群、志向高远!读书期间,恰逢深圳大运。

作为一名“心情复杂”而又颇为尴尬的中国球迷,我还是执着的观看了中日之战。

结果依然是输,不用看都能猜到会是此番结果。

看完比赛,不知为何原本早已平淡再无起伏的心情竟一时激起了千层浪。

两度领先,两度被扳平,最终被反超。

惨烈的结果让我不得不联想起不堪回首的亚洲杯决赛,中国队1:3惨败于日本队。

相信看过那场比赛的球迷都知道,我们输掉的不是技术,更不是身体,我们输掉的是意志,是精神气儿!气之不在,夫复何为?读《德川家康》我们知道了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我们了解了日本人的教育方式。

绝境逢生,永不服输。

在大和民族的信仰词典里,懦弱是最让人看不起的,不管你身体是否健壮,无论你面对的敌人有多么强大,宁可玉石俱焚,也绝不低头认输。

历史小说《德川家康》读后感

历史小说《德川家康》读后感

历史小说《德川家康》读后感《德川家康》是日本历史小说家山冈庄八的一部著作,长长的十三卷记述了德川家康这位德川幕府的开创者波澜壮阔的一生.很多人把它当作政治斗争的参考书,当作商业斗争的必修课,当作男人的成长立志书,但我觉得这都只看到了一个方面。

本来,作为一部伟大的作品,不同的人都会在其中看到自己的一面。

我觉得这部书适合每一个人看,政客、商人、男人、女人.通过这本书可以仔细来研究日本人,研究日本人的性格。

他们为什么会在和中国大明朝一样的处境之下,勃然兴起,从大明王朝的跟随者,变成侵略中国的强者;他们又如何从二战战败的阴影下,迅速崛起,成为现在经济的强国。

他们的身上有坚韧不拔的性格,忍耐的性格,顽强的性格,实干的性格……这些都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

这套书我已经阅读了五本,通过阅读的五本,简述一下我的感受:1.故事好这本书应该算历史小说,有历史的厚重,还有小说的阅读快感。

柏杨先生认为只有《资治通鉴》和《三国演义》可以媲美,通过看第一部(我只看了第一部,期待后续作品),我认为,《德川家康》兼备了两者的优点。

规模大、历史感厚重、人物繁多,这些可以和《资治通鉴》媲美;语言流畅,心里描写细致,人物刻画生动,智谋权谋,可以不让《三国演义》。

读后,一种历史的沧桑,和对人的命运的感悟,强烈的打动了我。

2.权谋这本书里出现了很多人物。

当时正是日本的战国时代,有点像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比三国时代复杂很多。

城主、武士,有势力大的,势力小的,纷纷杂杂(如果没有耐心,很可能会被搞晕)。

他们之间的争夺,或联合,或厮杀,或联姻、或派人质……每一步都是惊心动魄,都是周密的安排谋划,每一步后面都暗含了许多利益的角逐……所以,很多人说,这是推荐给政治家,推荐给男人看的书。

没错。

3、为人处事之道在这本书中,很大的篇幅都在记述德川家康的为人处世。

德川家康为人低调,不事张扬。

然而对于盟友,对于家臣,他却竭尽全力,真诚相待。

比如在秭川之战中,德川家康在盟友织田信长深陷困境之时毅然相助,承担了战场上最困难的任务,令织田信长对其大为敬佩。

德川家康读后感

德川家康读后感

德川家康读后感《德川家康》是一本描写日本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德川家康的传记。

这本书通过对德川家康一生的描写,展现了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化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德川家康的智慧、胆识和领导才能所折服,也对日本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德川家康是日本历史上最杰出的统治者之一,他在政治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谋略。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德川家康在政治斗争中的聪明才智和果断决策。

他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巧妙地处理内外交困的局面,最终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德川家康还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推动了日本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他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一个杰出领导者的力量。

除了在政治上的成就,德川家康在军事上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他在战场上勇猛果敢,善于运用兵力,打造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德川家康在战争中的英勇和智谋,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的风采。

他的军事成就不仅在当时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为日本的统一和和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川家康在军事上的成就让我深深地敬佩他的勇气和胆识,也让我对他的军事才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德川家康在文化领域也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对文化的推动和保护,为日本的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德川家康对文化的重视和支持,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杰出的文化领袖的形象。

他的文化成就不仅为日本的文化传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德川家康在文化领域的成就让我对他的博学多才和文化品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总的来说,德川家康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领袖,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德川家康的智慧、胆识和领导才能,也对日本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相信,德川家康的精神和成就将继续激励着后人,成为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忍者为王——日本的战国枭雄德川家康

忍者为王——日本的战国枭雄德川家康

忍者为王——日本的战国枭雄德川家康一、德川家康人物简介德川家康(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的武将。

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英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

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城。

(拓展:德川家康,这个在日本历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日本人不喜欢他,觉得他胆小懦弱,狡猾世故。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日本人的国人性格正是如此。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日本人不喜欢德川家康的本质乃是,每个日本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德川家康?)二、德川家康事迹简介1. 从人质到大名2. 与丰臣秀吉明争暗斗3. 建立江户幕府1)从人质到大名家康年幼时,正处在大小领主割据混战的战国时代。

松平氏东受骏河(今静冈县)的今川氏,西受尾张(今爱知县)的织田氏相夹,处境十分艰难。

家康的父亲松平广忠为了抵御织田信秀的不断进攻,向今川义元求援。

义元虽答应支援,但家康在家臣的护送下,前往今川氏的驻地骏府途中,被他的继外祖父田原城主户田康光引渡给织田信秀。

信秀以家康作为人质,逼迫松平氏服属于织田氏,但广忠不从。

1549年(天文十八年)3月,广忠被近臣暗杀。

同年11月,今川义元攻陷安祥城,俘获织田信秀之子织天信广,便以信广交换了家康。

家康被今川氏带到骏府,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人质生活。

他在骏府作人质期间,曾以临济寺住持太原崇孚(号雪斋)为师,学习儒学和兵法。

1560年(永禄三年)5月,今川义元在桶狭间受织田信长的奇袭而战死。

义元死后,家康结束了长年的人质生活,以城主身份回到松平氏多年经营的冈崎。

1562年(永禄五年),家康背离今川氏,与织田信长结成了同盟。

1566年(永禄九年)12月,家康被任命为三河守,叙从五位下,并经勒许把松平氏改为德川氏。

1568年(涌禄十一年)9月,家康的同盟者织田信长拥戴足利义昭入京,迈出了统一全国的关键性一步。

信长的这一举动振动了窥视入京、想夺取天下的群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有人问德川家康:“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家康的回答是:“等待它啼。

”大仲马在他出神入化的巨著《基度山恩仇记》中,最后一句话就是:“等待!”这是一个奥秘――卑屈的懦夫用它遮羞,坚强的巨人把它作为跳板。

自《德川家康》面市以来,就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极大反响。

在泉州书市乃至各大图书销售网站的排行榜上,该小说多次名列榜首,其受关注程度,令人瞠目。

一部日本的历史小说,竟能在中国图书市场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不得不让人深思。

已故历史学家、作家柏杨曾说过:“要了解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唯一的方法是阅读他们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德川家康》便是这样的作品。

它全书共计13卷,洋洋五百五十万言,将日本战国(相当于中国明朝万历年间)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

该书作者山冈庄八是日本文坛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透过历史的理解,开始撰写《德川家康》,作品在报上连载了18年之久才得以完成。

为让读者更了解《德川家康》出版前后的情况,本报《阅读周刊》专访了负责出版该书的新经典文化公司外国文学部主编黎遥。

《德川家康》为何如此畅销?
记者:在本地(泉州)书市,《德川家康》系列推出后,一直受到读者的关注,多次登上销售排行榜的首位,该书如此畅销,主要原因是什么?
黎遥:我觉得《德川家康》之所以畅销,主要原因如下:第一,这部书是日本最好的历史小说之一,更是日本影响最大的历史小说。

在日本,真正达到“有水井处人皆议之”的图书,只有一部,就是《德川家康》。

据统计,各种形式的《德川家康》版本,共不下4亿册(部),即平均一个人有4册(部)。

即使在今天,日本成年人聚在一起时,也常常会谈及德川家康的典故、旧事、轶事、秘事等,探索德川家康能从战国群雄中崛起的原因,挖掘德川时代能兴盛260多年的根基。

第二,《德川家康》用规模空前的篇幅,涉及到了日本战国时代的历史、文化、军事、政治、风俗等,将一段战国风烟的乱世浩浩荡荡地展现了出来。

这部优秀的历史小说,从完成至今,始终受到日本国民的称颂和喜好。

在中国台湾出版繁体字版2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被广大的读者阅读。

正如美国前驻日大使赖世和所言:“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须先了解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一书,正是了解日本历史、文化的重要读本。

第三,这部日文1100万字、中文500多万字的大书,经过我们的艰苦组织,集中了中国最优秀的中青年翻译,进行了前后长达3年的精心翻译,基本反映了原作风貌;此后,又进行了一年半的编辑出版工作,使最终出版的文本真正反映了一部伟大而优秀的历史小说的精髓。

出版公司“慧眼识好书”
记者:作为策划出版公司,你们是否预想到会有这么好的销售成绩?当时你们为什么会选择出版这部书?
黎遥:这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从开始引进到出版,我们始终坚信,这部大书一定会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

之所以选择《德川家康》,因为它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优秀的作品。

记者:《德川家康》一共有几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该书的作者山冈庄八?他还写过哪些
书?关于《德川家康》,他自己是怎么评价的?
《德川家康》一共13部:第一部《乱世孤主》,第二部《崛起三河》,第三部《天下布武》,第四部《兵变本能寺》,第五部《龙争虎斗》,第六部《双雄罢兵》,第七部《南征北战》,第八部《枭雄归尘》,第九部《关原合战》,第十部《幕府将军》,第十一部《王道无敌》,第十二部《大坂风云》,第十三部《长河落日》。

作者山冈庄八(1907-1978年),日本著名的历史小说家,作品规模宏大,运笔细腻生动,代表了日本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著作除了《德川家康》外,还有《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伊达政宗》等,多集中在日本战国时代,但也多以德川家康为核心架构故事的基本骨架。

他逝世后,因其杰出成就,被追授瑞宝勋章。

《德川家康》一书历18年方得完成,图书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掀起极大反响,几乎所有识字的日本人都购买此书。

图书销售1000万册的时候,由首相亲自主持仪式。

逝后授勋,首相主持销售仪式,除了山冈,别无二人。

山冈晚年,对自己竟能写出这么大部头的作品,深感惊讶。

为什么选择日本历史小说?
记者:近来日本的历史小说在图书市场上似乎占据了一定的位置,有人说“为什么是日本而不是其他国家”,阅读日本历史小说对中国的读者来说有何意义?出版方希望给读者什么样的启发?
黎遥:选择日本图书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与中国在文化、伦理道德和心理上的相同和相近,使中国读者在阅读日本图书和理解日本文化的时候,不存在巨大的差异和鸿沟。

由于日本在历史上给中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今天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对日本和日本人,都有着一种非常复杂的情绪。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今天的中国,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日本的了解非常少、非常浅,除了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简短介绍和“日本鬼子”等几个词语外,对日本真正的了解其实并不多。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日本,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和根基,了解这个民族心理的形成和变化。

《德川家康》是一个非常好和非常合适的读本。

德川家康这个历史人物对日本的最大功绩,是统一日本,真正使日本建立完整意义上的国家,形成完整意义上的文化。

通过这部大书,我们将逐渐理解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来由,了解日本这个岛国极端狂妄而又极端自卑的民族心理形成的原因和背景,了解其嗜武和阴柔两种文化并存的缘由……了解日本最重要的历史人物――德川家康。

出版方希望给读者的启发是:提供一个好的读本,能够更准确、更全面了解日本、日本人、日本民族、日本文化。

记者:有了《德川家康》的成功,出版方是不是会继续推出此类日本历史小说?
黎遥:我们不但会出版日本优秀的历史小说,还会出版更多优秀的图书,尽所能出版最好的图书。

摘自《海峡都市报》
日本人的“性格”佚名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第一任君王(征夷大将军),他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代,扫平群雄,开创历时三百六十余年的长期政权,而以七十五岁高龄逝世。

德川家康在日本历史上已矗立起大和魂的精神堡垒,然而1867年德川王朝被西方世界英法美荷四国舰队的巨炮摧毁,还政天皇,明治维新时,曾一度受到日本人的憎恨,认为日本
所以受到屈辱,都由他们造成。

心理状态跟中国在辛亥革命时,人人厌恶清王朝一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失败,尊严扫地,过去所有累积下来的光荣和骄傲,全归梦寐,日本人发现他们所处的时代,竟跟三百年前德川家康所处的那个时代――诡诈、斗争、生死间不容发,简直没有分别,于是激起再度反省,日本文坛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山冈庄八崛起,透过历史的理解,面对当代日本所处的环境,开始撰写《德川家康》,在报上连载发表。

我用专门形容英雄豪杰石破天惊的“崛起”二字,形容山冈庄八,是因为他用一支笔,重新唤起迷惘中的大和魂,使日本人再建信心。

山冈庄八具备雄厚的历史知识,从德川家康的祖父、外祖父开始探索,直追寻到德川家康建立的全日本大一统的幕府王朝。

山冈庄八用一千余万字的日文,对出现在德川家康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动作和心路历程,几乎都有细腻的描写,而提出主旨:“忍耐!”
忍耐不是怯懦,更不是屈服,只有巨人才知道什么是忍耐,似勾践战败后,甘心当敌人的奴隶,韩信被流氓强迫从裤裆下爬过去,他默然接受,这种缩回拳头式的忍耐,一个人如果不够坚强,就绝对无法忍受。

当盟主织田要求德川家康杀妻杀子的时候,德川家康毫不犹豫地立即动手,只有懦夫才会轻率地拔刀而起,血流五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悲壮的,但历史上多少政治领袖往往宁为瓦全,等待有一天,把碎了的璧玉,恢复原状。

曾有人问德川家康:“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家康的回答是:“等待它啼。

”大仲马在他出神入化的巨著《基度山恩仇记》中,最后一句话就是:“等待!”这是一个奥秘――卑屈的懦夫用它遮羞,坚强的巨人把它作为跳板。

日本战国时代,英雄豪杰辈出,包括丰臣秀吉在内,也只有德川家康深深领悟到这个奥秘。

作者山冈庄八在德川家康精神深处,提炼出这个奥秘,指出它就是由弱转强的基因,使战后的日本人终于在断瓦败壁中站起。

一千余万字的《德川家康》,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谋略、诡诈、杀机,但也充满忠贞、效命和崇高的统一全国的理念。

中国有两部书可以和它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

《资治通鉴》因一直被封闭在艰深的文言文中,影响不大;而《三国演义》上的人物,却深入民心,成为影响中国人性格最大的书籍之一。

同样德川家康的风范,也影响日本,德川家康深受丰臣秀吉的信任,丰臣秀吉推心置腹,坚信德川家康是道义之士,因而托妻寄子。

对于政治上的效忠,另一位曾和山冈庄八对谈德川家康的历史学者桑田忠亲,曾提出耸动人心的警告,他说:“一个绝对聪明的人,一旦发誓臣服某人,在他有生之年,绝对不能谋反。

――不过,也只有傻瓜才会这么做。

”德川家康终于负义,把丰臣秀吉的后裔杀尽。

这使我们想起中国的司马懿,不同的是,司马懿是被迫自救,走上不归路,且由下一代动手。

而德川家康却是主动地扫荡所有潜在敌人。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对美国人过度的恭敬卑屈,曾使人警觉到不是一个祥瑞兆头。

忍人所不能忍的民族,一定复兴;不是只会高叫激情口号,自陷灾难的民族所能比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