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 11泌尿系统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补体替代途径的激活
17
基本病理变化
(1)肾小球细胞数目增多 (2)基膜增厚 (3)炎性渗出和坏死 (4)玻璃样变和硬化 (5)肾小管和间质的改变
18
临床表现
(1)急性肾炎综合征
起病急,以少尿、血尿、氮质血症和高 血压为主要表现。蛋白尿和水肿程度不 等,一般较轻。 ——为急性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特征 性表现
外源性----细菌、病毒等
14
发病机制
一 循环免疫复合物 抗体与抗原在血循环中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沉积于 肾小球、激活补体---肾小球损害。 特点:
抗原非肾小球性 人类90% 肾炎属此型 电子致密物沉积在上皮下、内皮下、基底膜 常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颗粒状荧光
15
二 原位免疫复合物 血循环中出现了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肾小球固有的抗 原---复合物形成、激活补体---肾小球损害、炎症 两种动物模型证实: 1.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Masuqi肾炎)
蛋白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
3:肾间质-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
27
肾小球内细胞数量增多,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 增生并有少量中性白细胞浸润,毛血管腔狭窄
28
29
30
EM: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 基膜和 脏层上皮细胞间见“驼峰状”电子致密 物沉积。
免疫荧光检查:IgG,C3沿肾小球Cap壁 呈不连续的颗粒状分布。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urinary system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概述:
组成: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功能:
最好 4.弥漫性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明显增生伴中
性粒细胞浸润 5.“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属于免疫复合物性肾 炎 6.颗粒状荧光
24
25
病理变化
G:大红肾/蚤咬肾、皮质增厚
26
M:
1: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增多,系膜细
胞和内皮细胞增生肿胀,Cap之间中性粒细胞 和单核细胞浸润
2: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轻度脂变
单纯蛋白尿常由轻度肾小球损害所致 单纯性血尿主要见于IgA肾病。
(5)慢性肾炎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缓慢发生的肾功能衰竭,并伴 有多尿、夜尿、贫血、氮质血症和高血压
——为所有慢性肾脏疾病终末期改变的临 床表现,见于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21
肾小球肾炎分类
按病变的肾小球所占的比率: (1)弥漫性 ——全部或50%以上的肾小球 (2)局灶性 ——小部分肾小球
38
二、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特点:
中青年多见,男女发病率相似 起病急、进展快、几周或几月肾衰,死于 尿毒症,发病率5%. 病理特征: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新 月体或环状体形成。
39
病因及发病机理
多种原因(原发或继发)--Cap壁损伤----血 浆纤维蛋白渗出到球囊腔---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 生----新月体形成
(1)生成和排出尿液 (2)内分泌功能
3
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肾炎 肾盂肾炎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4
a. 皮质
b. 髓质
肾
c. 肾乳头
的
d. 肾柱 e. 髓放线
大
f. 肾纤维膜 g. 肾小盏
体
h. 肾血管
结
i. 肾窦 j. 肾大盏
构
k. 肾盂 l. 肾窦脂肪
m. 肾小盏
n. 输尿管
5
肾正常组织结构
肾单位: 由肾小球、近曲小
连续线性荧光、电镜下内皮细胞线性高电子 密度的物质沉积 临床上仅2.5% 2.Heymann肾炎 不连续颗粒状荧光、电镜下上皮细胞与基底 膜之间的电子致密物
16
三 、抗肾小球细胞抗体
无免疫复合物 抗体直接与肾小球细胞的抗原成分反应 ——系膜溶解、内皮损伤、上皮损伤
四、 细胞免疫性肾小球肾炎
无免疫复合物 致敏T淋巴细胞引起肾小球损伤
按病变肾小球受累毛细血管袢的范围: (1)球性 ——整个肾小球或大部分肾小球 (2)节段性 ——仅肾小球的部分血管袢
22
23
一 、急性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又称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特点:
1.两侧肾脏几乎同时受累 2.6─10岁儿童好发、男/女=2/1
90%以上在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 3.主要表现急性肾炎综合征,临床上最常见,预后
管、髓袢、远曲小管 和连接部构成。
肾小球结构: 血管球+肾球囊(壁
层和脏层细胞围成的 腔隙)
肾小球的结构在肾脏 病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6
7
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 1.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2. 基膜 3. 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
足细胞伸出足突,足突间称滤过间隙。
8
足突
壁层 肾 球 囊
脏层
基膜 滤
过
膜
内皮
31
32
左: 4000倍
右: 8000倍
33
34
பைடு நூலகம்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35
临床病理联系: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症
1. 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2. 少尿及氮质血症 3. 水肿 4. 高血压
36
37
结局
95%小儿4~6周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 病理改变数月或数年消退。
1%~2%——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1%——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成人患者仅60%可完全恢复正常。
概 念:
本病是变态反应引起的非化脓性炎 症,主要侵犯肾小球,主要的临床表现 包括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及 轻重不等的肾功能障碍。分为原发性 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和遗 传性肾炎。
13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
尚未完全明了 大多数由免疫因素引起,即抗原抗体反应引起 的变态反应。
引起肾炎的抗原:
内源性---肾小球性(基底膜抗原)和非肾小球 性(肿瘤抗原)
9
基底膜 毛 细
足细胞 血 内皮细胞 管
袢 的 结 构
系膜细胞
10
正常肾小球滤过膜 Bm基膜;En内皮细胞;Ep上皮细胞;L毛细血管腔;P 上皮细胞足突;Rb红细胞;短箭头为滤过隙;长箭头 为滤过隙膜 ×14790
11
肾小球滤过膜示意图
12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Glomerulonephritis,GN)
19
(2)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突发出现血尿、蛋白尿、快速进展为肾功能 衰竭,常在数周或数月内死于尿毒症。 ——见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3)肾病综合征 (三高一低症状) 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严重水肿及高脂血症。
——常见于膜性肾病、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微
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20
(4)无症状性蛋白尿或血尿
17
基本病理变化
(1)肾小球细胞数目增多 (2)基膜增厚 (3)炎性渗出和坏死 (4)玻璃样变和硬化 (5)肾小管和间质的改变
18
临床表现
(1)急性肾炎综合征
起病急,以少尿、血尿、氮质血症和高 血压为主要表现。蛋白尿和水肿程度不 等,一般较轻。 ——为急性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特征 性表现
外源性----细菌、病毒等
14
发病机制
一 循环免疫复合物 抗体与抗原在血循环中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沉积于 肾小球、激活补体---肾小球损害。 特点:
抗原非肾小球性 人类90% 肾炎属此型 电子致密物沉积在上皮下、内皮下、基底膜 常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颗粒状荧光
15
二 原位免疫复合物 血循环中出现了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肾小球固有的抗 原---复合物形成、激活补体---肾小球损害、炎症 两种动物模型证实: 1.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Masuqi肾炎)
蛋白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
3:肾间质-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
27
肾小球内细胞数量增多,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 增生并有少量中性白细胞浸润,毛血管腔狭窄
28
29
30
EM: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 基膜和 脏层上皮细胞间见“驼峰状”电子致密 物沉积。
免疫荧光检查:IgG,C3沿肾小球Cap壁 呈不连续的颗粒状分布。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urinary system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概述:
组成: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功能:
最好 4.弥漫性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明显增生伴中
性粒细胞浸润 5.“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属于免疫复合物性肾 炎 6.颗粒状荧光
24
25
病理变化
G:大红肾/蚤咬肾、皮质增厚
26
M:
1: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增多,系膜细
胞和内皮细胞增生肿胀,Cap之间中性粒细胞 和单核细胞浸润
2: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轻度脂变
单纯蛋白尿常由轻度肾小球损害所致 单纯性血尿主要见于IgA肾病。
(5)慢性肾炎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缓慢发生的肾功能衰竭,并伴 有多尿、夜尿、贫血、氮质血症和高血压
——为所有慢性肾脏疾病终末期改变的临 床表现,见于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21
肾小球肾炎分类
按病变的肾小球所占的比率: (1)弥漫性 ——全部或50%以上的肾小球 (2)局灶性 ——小部分肾小球
38
二、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特点:
中青年多见,男女发病率相似 起病急、进展快、几周或几月肾衰,死于 尿毒症,发病率5%. 病理特征: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新 月体或环状体形成。
39
病因及发病机理
多种原因(原发或继发)--Cap壁损伤----血 浆纤维蛋白渗出到球囊腔---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 生----新月体形成
(1)生成和排出尿液 (2)内分泌功能
3
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肾炎 肾盂肾炎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4
a. 皮质
b. 髓质
肾
c. 肾乳头
的
d. 肾柱 e. 髓放线
大
f. 肾纤维膜 g. 肾小盏
体
h. 肾血管
结
i. 肾窦 j. 肾大盏
构
k. 肾盂 l. 肾窦脂肪
m. 肾小盏
n. 输尿管
5
肾正常组织结构
肾单位: 由肾小球、近曲小
连续线性荧光、电镜下内皮细胞线性高电子 密度的物质沉积 临床上仅2.5% 2.Heymann肾炎 不连续颗粒状荧光、电镜下上皮细胞与基底 膜之间的电子致密物
16
三 、抗肾小球细胞抗体
无免疫复合物 抗体直接与肾小球细胞的抗原成分反应 ——系膜溶解、内皮损伤、上皮损伤
四、 细胞免疫性肾小球肾炎
无免疫复合物 致敏T淋巴细胞引起肾小球损伤
按病变肾小球受累毛细血管袢的范围: (1)球性 ——整个肾小球或大部分肾小球 (2)节段性 ——仅肾小球的部分血管袢
22
23
一 、急性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又称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特点:
1.两侧肾脏几乎同时受累 2.6─10岁儿童好发、男/女=2/1
90%以上在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 3.主要表现急性肾炎综合征,临床上最常见,预后
管、髓袢、远曲小管 和连接部构成。
肾小球结构: 血管球+肾球囊(壁
层和脏层细胞围成的 腔隙)
肾小球的结构在肾脏 病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6
7
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 1.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2. 基膜 3. 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
足细胞伸出足突,足突间称滤过间隙。
8
足突
壁层 肾 球 囊
脏层
基膜 滤
过
膜
内皮
31
32
左: 4000倍
右: 8000倍
33
34
பைடு நூலகம்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35
临床病理联系: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症
1. 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2. 少尿及氮质血症 3. 水肿 4. 高血压
36
37
结局
95%小儿4~6周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 病理改变数月或数年消退。
1%~2%——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1%——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成人患者仅60%可完全恢复正常。
概 念:
本病是变态反应引起的非化脓性炎 症,主要侵犯肾小球,主要的临床表现 包括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及 轻重不等的肾功能障碍。分为原发性 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和遗 传性肾炎。
13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
尚未完全明了 大多数由免疫因素引起,即抗原抗体反应引起 的变态反应。
引起肾炎的抗原:
内源性---肾小球性(基底膜抗原)和非肾小球 性(肿瘤抗原)
9
基底膜 毛 细
足细胞 血 内皮细胞 管
袢 的 结 构
系膜细胞
10
正常肾小球滤过膜 Bm基膜;En内皮细胞;Ep上皮细胞;L毛细血管腔;P 上皮细胞足突;Rb红细胞;短箭头为滤过隙;长箭头 为滤过隙膜 ×14790
11
肾小球滤过膜示意图
12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Glomerulonephritis,GN)
19
(2)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突发出现血尿、蛋白尿、快速进展为肾功能 衰竭,常在数周或数月内死于尿毒症。 ——见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3)肾病综合征 (三高一低症状) 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严重水肿及高脂血症。
——常见于膜性肾病、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微
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20
(4)无症状性蛋白尿或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