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方案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的检验规范

金属材料的检验规范

金属材料的检验规范1.金属材料的外观检验规范:金属材料的外观检验主要是通过目测和简单的测量,检验材料的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外观特征,以确定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2.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检验规范: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对材料的性能和用途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对金属材料进行成分检验,以确定材料中各元素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检验规范:力学性能是金属材料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包括强度、硬度、韧性、延伸性等指标。

通过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等方法对金属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4.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检验规范:物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物理方面的性能特点,包括电导率、热导率、磁导率等。

通过相应的测试方法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检验。

5.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检验规范: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金相显微镜等设备对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材料的晶粒大小、晶界、相含量等。

6.金属材料的非破坏性检测规范:非破坏性检测是指在不破坏材料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各种缺陷的检测。

常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磁性检测等。

7.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和防护检验规范: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和防护,以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耐腐蚀性。

通过检验材料的表面处理质量和防护性能,以确保金属材料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以上是金属材料的一些常见的检验规范,不同的金属材料和使用要求可能会有不同的检验要求和规范。

在具体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案和标准,以确保金属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镀锌板 标准

镀锌板 标准

镀锌板标准一、概述镀锌板是一种广泛用于建筑、家电、汽车等领域的重要金属材料。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较高的强度,镀锌板成为了金属表面处理的一种常见工艺。

本文将对镀锌板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标准规格、质量要求、检验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

二、标准规格镀锌板的尺寸和厚度范围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镀锌板的厚度在0.3毫米到3.0毫米之间。

尺寸则根据具体需求而定,常见的有1米 x 2米、1.2米 x 2.4米等。

在厚度和尺寸方面,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都有所规定,以确保产品的互换性和通用性。

三、质量要求镀锌板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面质量:镀锌板的表面应光滑、无气泡、无明显的划痕和凹坑等缺陷。

此外,表面还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蚀性能,以抵抗潮湿环境和腐蚀介质的影响。

2.机械性能:镀锌板应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等。

这些性能指标应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使用条件进行规定。

3.化学成分:镀锌板的化学成分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以保证其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4.锌层厚度:镀锌板的锌层厚度应根据使用环境和防腐蚀要求进行规定。

太薄的锌层厚度会影响防腐蚀效果,而过厚的锌层则可能导致附着力不足和脆化等问题。

5.附着力:镀锌板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以保证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或开裂。

附着力测试是评价镀锌板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检验方法为了确保镀锌板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需要对成品进行质量检验。

以下是常见的镀锌板检验方法:1.外观检验:通过目视或放大镜对镀锌板的表面质量进行检查,包括表面光滑度、气泡、划痕和凹坑等缺陷。

2.机械性能检验: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和冲击试验等,以测定镀锌板的机械性能。

3.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镀锌板的化学成分,以评估其与标准要求的符合程度。

4.锌层厚度测量:采用涂层测厚仪对镀锌板的锌层厚度进行测量,以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5.附着力测试:通过划痕试验、弯曲试验或胶带剥离试验等方法对镀锌板的附着力进行评估。

铝质产品表面外观检验标准

铝质产品表面外观检验标准
表2:产品外观缺陷的可接受范围(注①)
6产品摆放
6.1所有产品不允许直接放置地上,必须使用栈板放置。
6.2所有产品摆放时接触面必须使用珍珠棉或其他保护材料全部包裹隔离放置,接触面和层与层之间不可直接接触。
6.3为保持产品表面清洁所有保护材料表面不允许有脏污、灰尘、油脂、破损等现象。
6.4为防止产品变形所有产品在摆放时不允许歪斜、腾空、压翘放置。
No
日期
版本
修订内容记录
变更人
批准
制定日期
2009-05-8
铝质产品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
生效日期受控状态版次来自页码3OF 6
1范围
本文规定了产品中铝制结构件的表面等级划分及其外观质量要求。
本文适用于武汉宝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所有不需要表面处理的铝制产品或结构件验收.
2术语和定义
2.1产品:是指武汉宝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确定的、处于向武汉宝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客户发货状态下的物品,如整天线反射板、支撑板、支架等不需表面处理的铝制件。
2.21毛边:材料在冲制过程中剪切时由于剪切模具磨损不锋利没能同时及时整齐剪断而残留材料切边连续呈片的金属废料。
2.22接点:在数冲模具冲压时为避免模具连续冲剪而造成产品中途散落连接产品与边料没有冲箭的材料部份。
2.23变形:产品受到外力受力而产生扭曲的现象。
2.24尺寸超差: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测量尺寸与设计图纸尺寸不一致的现象。
3.2.3印刷图文要求印刷清晰容易辨认无图文损伤不良现象发生。
制定日期
铝质产品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
生效日期
受控状态
版次
页码
5 OF 6
3.3加工工艺原因导致不良判定标准:
3.3.1对于在压铆、焊接的背面所呈现出的轻微凹凸痕迹,属于正常的加工痕;但在要求较高装饰的表面(如表面丝印)应加以适当的掩饰处理。

电镀检验作业指导书

电镀检验作业指导书

电镀检验作业指导书标题:电镀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电镀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用于提高金属制品的耐腐蚀性和外观质量。

为了确保电镀质量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电镀检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镀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要点,匡助操作人员正确进行电镀检验工作。

一、检验前准备1.1 确认电镀工艺要求:在进行电镀检验前,操作人员应子细阅读电镀工艺要求,了解电镀层的厚度、成份、表面光洁度等具体要求。

1.2 准备检验工具:根据电镀工艺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检验工具,如电镀层厚度计、显微镜、表面粗糙度仪等。

1.3 检查检验设备:在开始检验前,对检验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二、外观检验2.1 表面光洁度检验:使用显微镜或者裸眼观察电镀件表面,检查是否有气泡、凹凸不平、氧化斑点等缺陷。

2.2 表面色泽检验:观察电镀件的色泽是否均匀,是否符合要求的颜色。

2.3 表面涂层附着力检验:使用划痕测试或者剥离试验等方法,检验电镀层的附着力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三、厚度检验3.1 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根据电镀层的厚度和形状,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如磁感应法、涂层厚度计等。

3.2 测量电镀层厚度:按照电镀工艺要求,对电镀件进行厚度测量,确保电镀层厚度符合标准要求。

3.3 记录和分析数据: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四、成份分析4.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根据电镀层的成份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如X射线荧光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

4.2 采集样品:从电镀件中采集样品,进行成份分析,确保电镀层的成份符合标准要求。

4.3 结果比对和评估:将成份分析结果与标准要求进行比对,评估电镀层的成份是否符合要求,及时调整电镀工艺。

五、其他检验5.1 化学性能检验:对电镀层的化学性能进行检验,如耐蚀性、耐磨性等。

5.2 环境检验:检查电镀作业环境是否符合要求,确保电镀过程中无污染和杂质。

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5工艺代号0000作者第 1 页共19 页表面处理检验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电镀、氧化、化学处理、喷塑、喷漆、喷砂、拉丝等金属表面处理的检验。

2术语和定义2.1 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2.2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面及背面等)。

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2.3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面壳的底面,底壳或后壳的底面,内部零件表面)。

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2.4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2.5 基材花斑:电抛光、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2.6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

2.7 浅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数控冲床加工中机床台面对板材的摩擦产生的轻微痕迹属于此类划痕。

2.8 深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出来);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2.9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2.10 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2.11 烧伤:拉丝、电抛光、电镀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2.12 水印:电镀、氧化或电抛光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电泳检验标准

电泳检验标准

1 目的1.1为确保龙发金属表面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特制定此检验标准;1.2用以规范和统一电泳检验方案,内容及判定标准。

2 职责及权限:2.1 本标准必须由培训合格之人员执行;2.2 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以顾客质量代表最终判定为准;2.3 如有本标准未涉及的项目及书面文字无法描述者,以顾客质量代表最终判定为准;2.4 当本标准与客户标准相冲突时优先采用客户标准;2.5 若新项目不断出现或本标准中有未涉及到的内容,应在本标准中加入并进行整理。

3 检验条件:3.1检验工具:目视;3.2检验距离:检验物距眼睛30-50cm;3.3检验角度:水平方位45°,上下左右转动15°;3.4按正常规定要求的距离和角度要求扫描整个检测面10—15秒钟为准;3.5照明要求:在光度大于70W发上的环境下检验,(以光度仪测试结果为准)。

4 缺陷定义4.1严重缺陷此种缺陷将导致装配者或使用者受到伤害或产品不能执行其功能之缺陷。

4.2主要缺陷将可能造成产品之功能故障,降低其使用效能或其它有关客户主要规定品质偏差的缺陷,或可能影响出货的标准规定及对产品的使用者造成不良抱怨,均属主要缺陷。

4.3次要缺陷指不影响产品的适用性和功能性或外观的缺陷,对产品的使用者不会造成不良反应或影响之缺陷,均属次要缺陷。

5 表面定义:5.1 :A级面:正常使用中,直接观察到的主要外漏表面(正常观察产品的正面),如龙杰产品打标识面或齿轮均属正面5.2 :B级面:正常使用中,不直接观察到但外漏次要表面(正常观察产品的上下·左右侧面和背面)5.3 : C级面:产品在移动或被打开时才能看到的面,如机箱的底面,内部零件的表面等。

6 电泳通常缺陷判定标准表6.1:白件来料不良判定标准6.2:黑件不良判定标准(N=数量,L=长度,W=宽度,H=高度(深度))。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电镀、氧化、化学处理、喷塑、喷漆、喷砂、拉丝等金属表面处理的检验。

2 术语和定义2.1 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2.2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面及背面等)。

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2.3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面壳的底面,底壳或后壳的底面,内部零件表面)。

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2.4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2.5 基材花斑:电抛光、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2.6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

2.7 浅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数控冲床加工中机床台面对板材的摩擦产生的轻微痕迹属于此类划痕。

2.8 深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出来);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2.9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2.10 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2.11 烧伤:拉丝、电抛光、电镀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2.12 水印:电镀、氧化或电抛光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3-表面处理性能标准

3-表面处理性能标准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产品表面处理的功能性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中的本标准涉及到的电镀、喷漆、PVD及杂色处理、丝印等表面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955-2005 金属覆盖层厚度测定阳极溶解库仑方法GB 6461-2002 金属覆盖层对底材为阴极的覆盖层腐蚀试验后的电镀试样的评级 (等效 ISO4540-80)GB 6462-2005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GB/T 10125-2012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ASME A112.18.1-2012 水暖配件EN248:2002 镍、铬电镀通用技术规范GB/T 6739-2006 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3各表面处理的性能要求零件料号中后三位代表表面处理的方式,各表面处理的性能要求如下:注1:公司目前主要为CF:AASS 24H 10级;CP1:CASS 4H 9级注2:表1为公司常规标准,若客户提供表面性能标准,依客户标准或《零件检验规范》执行;注3:PVD 表面处理的盐雾测试最低要求CASS 4H,若有客户要求按客户要求(在物料描述或零件检验中体现)。

4 技术要求4.1 尺寸电镀件的各重要尺寸及螺牙必须符合零件检验规范的尺寸和实配的要求。

4.2镀层厚度4.2.1 塑胶电镀件镀层厚度:4.2.2金属电镀件镀层厚度4.3 耐腐蚀性标准4.4 结合力测试标准:客户有特殊要求时,以客户要求为准。

对于批量来料,按4.4.2测试标准进行测试, 4.4.1塑胶件结合力测试标准(冷热冲击试验) :(实验测试)4.4.2塑胶件结合力测试标准(百格测试):(进料检验抽测)表64.4.3 金属件结合力测试标准:(实验测试)4.5 耐酒精测试:(进料检验抽测)表84.6 落砂磨损实验:(实验室测试)5 检验规则5.1 产品须经进料检验部门按本标准检验合格后,并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后方可入库。

表面处理检验标准发黑

表面处理检验标准发黑

中山科星汽车设备有限公司表面处理检验标准WI-QP10-22-A发黑处理(金属)检验标准1、目的规范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批不良品输入下道工序。

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检验标准。

2、范围适用于来料、外协制品回厂、成品的检验接收及顾客退货的挑选检验。

3、定义发黑是一种表面防锈处理,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

4、职责4.1 质量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和标识,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采购部负责进料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5、工作程序及标准要求5.1 外观要求(目测)。

检验方案:一般情况下,产品表面外观检验在使用时要求100%进行检验(员工自检),检验方式依据本标准。

进料、外协回厂或过程验收则采用抽检。

特殊产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检验。

5.1.1外观呈蓝黑色或深黑色。

5.1.2膜层结晶致密、均匀,产品无露底。

无明显色差(白斑、发花)、发白、发红、偏蓝色等异常现象。

5.2发黑性能(硫酸铜点滴法、盐雾测试)检验方案:性能检验属破坏性实验,每批次以一件或两件检验则可。

不合格时可用加严检验。

5.2.1硫酸铜点滴法检验(耐蚀性测试):每升溶液(去离子水)含硫酸铜30g、20℃、浸30秒。

有发红(触铜斑点,锈点-有铜析出)现象则判定不合格。

5.2.2盐雾测试:超过48小时无明显锈蚀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部分不良现象及原因分析:①氧化膜不牢:原因一、由于发黑前产品除油清洗不彻底、发黑处理时间过长,发黑层过厚,形成了发黑浮层,附着力差;原因二、产品酸洗后的清水冲洗不干净,将残酸带到发黑液中,造成局部反应过度;工件表面有浮锈。

②锈斑:发黑改变产品颜色的原因是氧化反应,所以发黑后的产品需及时进行脱水封闭。

如果发黑后的产品不及时浸油封闭,已活化的元素和空气继续反应,有时会出现变色现象)。

5.3环保性要求产品发黑后要求:无毒,无异味,环保。

1。

表面处理检验标准(喷塑、磷化、电镀、发黑、阳极氧化)

表面处理检验标准(喷塑、磷化、电镀、发黑、阳极氧化)

廊坊多元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检验标准(表面处理)编制:校对:审核:年月日发布年月日起实施目录喷塑喷漆检验标准 (1)磷化处理(金属)检验标准 (4)表面电镀(金属)检验标准 (5)发黑处理(金属)检验标准 (7)阳极氧化检验标准 (8)高频淬火检验标准 (11)喷塑喷漆检验标准1、目的规范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批不良品输入下道工序。

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引导及接收标准。

2、范围适用于进料、外协制品回厂、成品的检验接收及顾客退货的挑选检验。

3、定义喷塑、喷漆件检验过程的参照标准。

4、职责4.1 质量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和标识,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 采购部负责进料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5、工作程序外观(目测)5.1 喷涂种类(如:塑粉或漆)、颜色与图纸要求及客户、我司、供应商三方确认的色板是否一致。

5.2 一般情况下,产品喷涂表面外观在使用时要求100%进行检验,检验方式依据本标准。

进料、外协回厂或过程验收则采用抽检,抽检操作方式依据《抽检规范》。

特殊产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检验。

5.3 外观缺陷:有缩孔、针孔、杂质点、漏底、涂层厚度明显不均、流泪、预处理不良有锈、表面有污斑、不光滑、不平整、桔皮、花斑、凹坑等。

5.4 外观和颜色检验的环境:5.4.1 色板采用客户样件或经客户认可的签样。

5.4.2 应在标准光源对色灯箱CAC-600箱内(无设备条件时则要求在天然散射光线或光照度不低于2×40w光源环境下),以目视方法进行。

光照度通常在D65(特殊情况下用F/A,其次高标准要求时用CWF/TL84),背景颜色为中灰色。

5.4.3 检查距离:被测品与眼睛的距离为500mm,检验时在±15°范围内旋转。

5.5表面粗糙度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值。

涂膜附着力(划格实验)5.6 涂膜附着力检验(基体金属为铁、钢、铝及铝合金):5.6.1 采用划格—胶带粘贴法测定漆膜附着力,每批次以一件或两件检验则可。

钢铁表面处理﹑粗糙度及判别标准

钢铁表面处理﹑粗糙度及判别标准

钢铁表面处理﹑粗糙度及判别标准钢铁表面处理)粗糙度及判别标准钢铁表面主要表面处理标准: GB8923-88 中国国家标准ISO8501-1:1988 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SIS055900-1967 瑞典标准SSPC-SP2,3,5,6,7和10 美国钢结构涂装协会表面处理标准BS4232 英国标准DIN55928 德国标准JSRA SPSS 日本造船研究协会标准国标GB8923-88 对除锈等级描述:喷射或抛射除锈以字母“Sa”表示。

本标准订有四个除锈等级: Sa1 轻度的喷射或抛射除锈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

Sa2 彻底的喷射或抛射除锈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已基本清除,其残留物应该是附着牢固的。

Sa2.5 非常彻底的喷射或抛射除锈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纹状的轻微色斑。

Sa3 钢材表面外观洁净的喷射或抛射除锈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该表面应显示均匀的金属色泽。

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以字母“St”表示。

本标准订有二个除锈等级:St2 彻底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

St3 非常彻底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

除锈应比St2更为彻底,底材显露部分的表面应具有金属光泽。

我国的除锈标准与相当的国外除锈标准对照表:日本中国国际标准瑞典德国美国英国JSRA GB8923 ISO8501-1 SIS055900 DIN55928 SSPC BS4232SPSS Sa1 Sa1 Sa1 Sa1 Sp7 ---- ----Sd1 Sa2 Sa2 Sa2 Sa2 Sp6 3级Sh1Sd2 Sa2.5 Sa2.5 Sa2.5 Sa2.5 Sp10 2级Sh2Sd3 Sa3 Sa3 Sa3 Sa3 Sp5 1级Sh3 St2 St2 St2 St2 Sp2 ---- Pt2 St3 St3 St3 St3 SP3 ---- Pt3注:SSPC中的Sp6比Sa2.5 略为严格,Sp2为人工钢丝刷除锈,Sp3为动力除锈。

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

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

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1. 引言1.1 背景介绍热浸镀锌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通过在钢铁制件表面涂覆一层锌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和使用寿命。

随着工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生产出符合标准的热浸镀锌层,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进行检测和控制。

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使用性能和生产效率,因此对其技术指标的研究和控制至关重要。

在实际生产中,各种因素如镀锌温度、时间、涂覆均匀性等都会对热浸镀锌层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试验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本文将对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的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热浸镀锌工艺、金属覆盖层结构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还能促进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究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热浸镀锌工艺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对热浸镀锌工艺的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金属覆盖层的结构特点,为钢铁制件的防腐保护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研究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的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可以为企业生产提供可操作的标准和检测手段,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通过本次研究,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全面的技术资料和指导,促进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推动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工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3 意义在现代工业制造中,钢铁制件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家电等领域,因此对其表面防腐蚀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研究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的维护成本,还可以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深入研究和掌握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的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热浸镀锌工艺热浸镀锌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防腐蚀工艺,通过将钢铁制件浸入熔化的锌液中,使其表面覆盖一层锌层,从而达到防止氧化、提高耐腐蚀性能的目的。

钣金检验规范

钣金检验规范

检验水平一、金属材料工序 名称Ⅱ检验类别 文件编号生效日期版本号 页次巡检、自检、首检1. 钣材厚度及质量(材质、密度、 机械性能和规格)应符合国标,采用的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2. 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3. 尺寸:按图纸或者技术要求执行,本司未有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二、塑粉1. 塑粉整批来料一致性良好,有出厂证明与检验报告,包含粉号、色号以及 各项检验参数。

2. 试用后符合产品要求(包括颜色、光泽、流平性、附着力等)。

三、前处理溶液1. 通过 PH 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2. 通过酸碱测试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度及浓度。

3. 按厂家提供的配置标准做实验,检验其个参数是否合格。

四、通用五金件、紧固件1. 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

2. 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要求,重要尺寸零缺陷。

3. 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严格控制来料的质量,对有的来料需做必要的实验及测试方可放行。

产品确认具体操作标准见附表。

编制: 日期:审核: 日期:批准: 日期:抽样 GB/T2828.1 正常 方案 检验一次抽样文件 标题文件编号文件标题抽样方案GB/T2828.1 正常检验一次抽样工序名称Ⅱ检验类别生效日期版本号页次巡检、自检、首检1. 确认所剪钣材的材质、密度、机械性能和规格(厚度、粗糙度等)是否符合机械图纸要求。

2. 确认设备是否超负载 (我公司剪板机可剪4mm 以下,最大宽度2500mm)。

3. 测量尺寸(长、宽|对角) 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未注公差尺寸参考下表: )基本尺寸(mm) 50 80 120 180 250 315公差小于(mm) 0.3 0.35 0.4 0.5 0.55 0.6400 500 630 800 1000 1250 2000 25000.65 0.7 0.8 0.9 1.0 1.25 1.75 2.04. 板料无弯曲,无变形,表面无划伤,切口光滑毛,刺刺高度小于0.2mm。

五金产品检验规范

五金产品检验规范
尺寸偏差:因加工设备的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设计允许水平.
“R角”过大:产品因折弯或冲压设备精度不够,导致折弯处弧度过大.
表面凹痕:由于材料热处理不好或材料生锈,其内部杂质导致金属表面形成的凹痕.
倒圆角不够:产品裁切边缘因切割或冲压原因产生的锐边未处理成圆弧状,易导致割手.
焊接疤痕:产品焊接后未经打磨刨光而残留的凸起疤痕.
色差:产品表面颜色与标准样品颜色有差异.
异色点:在产品表面出现颜色异于周围颜色的点.
破裂:因机加工损伤而造成产品的裂纹或细小开裂.
麻点:喷涂件表面上有附着的细小颗粒.
堆漆:喷涂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堆积现象.
阴影:喷涂件表面出现的颜色比周围暗的区域.
露底:喷涂件出现局部的油漆过薄而露出底材颜色的现象.
判定标准
试验后五金件表面不允许生锈,锐边上的锈迹和任何能够擦掉的淡黄色膜可以忽略不计.
九.记录
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做好相关的检验记录并按要求归档保存;
检验出现异常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处理.
5
R角过大
参照工程图纸及限度样品
6
裁切不齐
参照限度样品
7
尺寸偏差
参照工程图纸
8
变形
分型面平面度<或按零件确认样板
9
色差
△E<或参照限度样品
10
倒圆角不够
不允许
注:注点缺陷包括异色点、杂质、亮斑等呈现点状形态的缺陷.
喷涂外观检验标准缺陷类别:MI
表3喷涂外观检验标准
序号
缺陷名称
检验规格
允收数
A面
B面
C面
一.目的
为规范五金件的检验作业,明确检验内容和要求,有效管控材料品质,确保满足顾客和生产需要.

表面处理技术要求规范

表面处理技术要求规范

*****有限公司技术文件更改记录分发号:/JS-T-06目次一.镀NiP工艺规范二. 发黑工艺规范三. 磷化工艺规范/JS-T-06一镀NiP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对产品部件进行化学镍磷的一般要求。

2.一般要求2.1 所有要求表面镀镍磷的工件,均须严格按照本规程规定的工艺控制程序进行金属表面的处理准备2.2每一控制程序操作完,均须由质检员对部件表面处理情况进行检查,达到控制要求后方可转入下一程序;2.3化学镀镍磷的厚度一般要求在0.01mm,由检验员检验测定,符合要求的部件才可办理入库手续、3.控制程序3.1除油待处理部件首先要除去表面油污。

除油效果以破水检查合格的为准。

3.2水洗将经除油处理后的表面用水冲洗干净;3.3除锈除油水洗之后的表面要进行除锈处理。

局部较厚的氧化膜,可用钢丝刷除去。

除锈后金属部件表面要露出金属光泽;3.4水洗用清水冲掉经除锈处理的表面锈尘;3.5电解除油严格按照电解除没的工艺要求对部件进行电解除油,以除去不良性组织层及前序未除去的金属粉尘,为后序提供一微观粗糙表面。

电解除油后的表面严禁用手触摸。

3.6表面活化处理严格按照活化处理工艺对电解除油后的部件表面进行活化处理,以除去电解处理后部件表面的钝化膜,生成新的表面,活化处理后用白布擦抹,无黑灰方合格。

4.检验要求4.1外观:镀层色泽要均匀,表面光滑;4.2尺寸:对重要配合尺寸,对镀层部位的镀后总尺寸进行检验,符合要求。

/JS-T-06二发黑工艺规范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常发黑操作程序及要点。

本规程适用于钢、铁、铸铁件的常温表面发黑处理。

2准备2.1 检查待发黑工件的质量2.1.1 工件表面不得有裂纹、磕伤、漆膜和金属镀层。

2.1.2 表面不得有严重锈蚀难以去掉的厚氧化皮。

2.1.3 工件有装饰性要求时,表面粗糙度应达到,一般应达到。

2.1.4 准备好工具、料框及起吊用具、发黑盆或桶等。

2.1.5 配制后除锈酸液,一般用10%~15%盐酸水溶液。

QM-GF-23 产品外观检验工作规范

QM-GF-23  产品外观检验工作规范

苏州沃伦韦尔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文件编号: QM-GF-23版号: 1制定/修订:审核:批准:实施日期:分发号:受控印章:产品外观检验工作规范1 目的本检验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在原材料进厂时能严格把关,制定出适应本公司产品的原材料检验标准,为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

对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制订的检验标准和封样的办法加以解决。

2 适用范围本检验规范适用于所有用于产品表面处理的检验与验收。

内容包含:2.1塑料件、PVC板、玻璃纤维、橡胶件;2.2表面喷涂:喷漆/粉;2.3金属拉丝,金属件表面二次处理:电解抛光、喷砂处理、阳极氧化等。

3 术语和定义无4 职责与权限4.1 IQC质检员:负责来料检验、标识以及检验数据的记录。

4.2 仓管员:负责点数验收货物。

4.3 IQC工程师:4.3.1 负责对质检员日常的检验结果进行审核确认;4.3.2 负责对新物料的首批来料进行符合性验证;4.3.3 负责处理日常来料的品质异常问题;4.3.4 负责提供来料检验的技术支持,包括检验设备的申购,工装夹具的制作申请和维护以及检验规范修订和物料承认书的维护;4.3.5 负责来料检验方案调整信息的提供。

4.3.6 负责认证完成后样品的确认和签收。

4.3.7 负责制程中不良物料的确认,对于需进一步处理(如:复检、退供应商、报废等)的物料发出《不合格品处理报告》;4.3.8 负责在线不良品的处理和不良数据的统计分析;4.3.9 负责跟进IQC内部的品质改善措施的制定,并监督措施实施到位.4.4 质量法规部经理:负责物料的审核工作4.5 物料认证工程师4.5.1 对来料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和检验依据;4.5.2 负责协助IQC工程师处理外购,外协物料的品质异常问题;4.5.3 负责监督落实外购,外协供应商的质量改进活动。

4.6 采购工程师4.6.1 负责外检的申请工作。

4.7 计划工程师4.7.1 负责紧急物料放行的申请工作5 内容及流程5.1 常见缺陷之项目定义异色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树脂中的杂点暴露在表面上。

表面处理检验标准(喷塑、磷化、电镀、发黑、阳极氧化)

表面处理检验标准(喷塑、磷化、电镀、发黑、阳极氧化)

廊坊多元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检验标准(表面处理)编制:校对:审核:年月日发布年月日起实施目录喷塑喷漆检验标准 (1)磷化处理(金属)检验标准 (5)表面电镀(金属)检验标准 (6)发黑处理(金属)检验标准 (9)阳极氧化检验标准 (10)高频淬火检验标准 (15)喷塑喷漆检验标准1、目的规范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批不良品输入下道工序。

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引导及接收标准。

2、范围适用于进料、外协制品回厂、成品的检验接收及顾客退货的挑选检验。

3、定义喷塑、喷漆件检验过程的参照标准。

4、职责4.1 质量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和标识,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 采购部负责进料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5、工作程序外观(目测)5.1 喷涂种类(如:塑粉或漆)、颜色与图纸要求及客户、我司、供应商三方确认的色板是否一致。

5.2 一般情况下,产品喷涂表面外观在使用时要求100%进行检验,检验方式依据本标准。

进料、外协回厂或过程验收则采用抽检,抽检操作方式依据《抽检规范》。

特殊产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检验。

5.3 外观缺陷:有缩孔、针孔、杂质点、漏底、涂层厚度明显不均、流泪、预处理不良有锈、表面有污斑、不光滑、不平整、桔皮、花斑、凹坑等。

5.4 外观和颜色检验的环境:5.4.1 色板采用客户样件或经客户认可的签样。

5.4.2 应在标准光源对色灯箱CAC-600箱内(无设备条件时则要求在天然散射光线或光照度不低于2×40w光源环境下),以目视方法进行。

光照度通常在D65(特殊情况下用F/A,其次高标准要求时用CWF/TL84),背景颜色为中灰色。

5.4.3 检查距离:被测品与眼睛的距离为500mm,检验时在±15°范围内旋转。

5.5表面粗糙度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值。

涂膜附着力(划格实验)5.6 涂膜附着力检验(基体金属为铁、钢、铝及铝合金):5.6.1 采用划格—胶带粘贴法测定漆膜附着力,每批次以一件或两件检验则可。

表面处理质量检验工作抽样规定

表面处理质量检验工作抽样规定

表面处理质量检验工作抽样规定一、镉镀层零件的抽检规定1、外观检验。

关键零件和重要零件应100%检查,其余按GB12609抽样进行检查。

2、厚度检验。

关键零件和重要零件应100%检查,其余按GB12609抽样进行检查。

3、结合力检验。

1)当新配镀液或镀液有较大变化时,必须进行结合力检验。

连续生产时须定期检验,检验周期为每槽产品1次/周。

2)镀层结合力检验可以在100mm×25mm×1mm或Φ10mm×100mm的试样上进行。

4、耐蚀性检验。

当新配镀液或镀液有较大变化时,必须进行耐蚀性检验。

或连续生产时定期检验。

5、氢脆性检验。

当抗拉强度σb≥140MPa的钢关键件、重要件进行镀镉时,必须进行延迟破坏试验。

二、化学镍镀层零件抽检规定1、外观检验。

大零件和重要零件应100%进行检验。

小零件应每批(或每槽)抽取5~10%进行验收。

其中若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再取双倍的零件复验,若仍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该批(或槽)零件全部退回处理。

2、厚度检验。

从每一槽的不同位置抽取2~3件进行厚度测定。

允许用与零件同类材料、同槽化学镀的试件测定厚度。

3、结合力检验。

结合力的检验可以定期或按批抽查,检验次数根据工艺规程规定执行。

抽取1~2个零件进行试验,若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再取双倍数量的零件进行复验,若仍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除该批零件需要返修外,并应采取措施,直至检验结合力合格为止。

4、硬度检验。

硬度检验按产品图纸和工艺文件的需要进行。

检验时,按批抽查,每批抽查数量为1~2件,每件测三点,在三点中有一点不合格,则退回生产单位返修或报废。

三、金镀层零件抽检规定1、外观检验。

镀金零件应100%进行外观检验,不合格的零件应退回处理。

必要时,可用3~5倍放大镜检查。

2、厚度检验。

进行厚度检验时,可从每一槽的不同位置上抽取2~3个零件,其中若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取加倍数量的零件复验,若仍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该槽零件应退回处理。

铜排及铜合金钝化[方案]

铜排及铜合金钝化[方案]

铜和铜合金的钝化工艺及其质量检验铜及铜合金零件表面极易变色和腐蚀,特别是具有严格尺寸要求的零件和机构元件,问题更为严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各公司普遍采用铬酸盐化学钝化工艺。

部标HB/Z5081-78和HB5064-77中详细规定钝化工艺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检验,我公司产品中,各种铜制品零件占有较大比例,钝化工艺是表面处理的主要工艺手段一、钝化工艺钝化工艺属于化学转化膜处理,一般是指在没有外加电流作用下,依靠金属溶液界面上的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形成化合物膜层。

钝化时零件表面层原子在适当的介质中与介质内的阴离子发生下述反应:式中:M一与介质反应的金属A一介质中的阴离子所以钝化工艺是一种人为的控制金属表面腐蚀过程,从而在表面生成一层结合牢固、不溶于水或所用介质、具有某些特性的化合物薄膜。

为方便起见,常常根据形成转化膜所采用的介质对转化膜处理进行命名。

就铜和铜合金钝化而言,可分为铬酸盐钝化和非铬酸盐钝化两大类。

属于铬酸盐钝化的有本色钝化和彩色钝化,属于非铬酸盐钝化的有苯骄三氮哩钝化和硫酸气钦钝化等;最常用的是铬酸盐钝化。

铜和铜合金铬酸盐钝化工艺配方繁多,约有百余种,但是根据膜层颜色,基本上可分为本色钝化和彩色钝化,彩色钝化又可细分为彩虹色和其他颜色钝化,其膜层性质和用途各有不同,如表I所示。

表I:二、工艺控制铜及铜合金钝化工艺操作,无论是本色钝化或彩色钝化都比较简单,但是操作过程对膜层最终质量影响很大,不应忽视。

钝化膜的外观质量首先取决于零件的原始表面状况,只有具有足够化学清洁度的表面才能获得品质良好的膜层,为此部标中作了详尽规定。

铬酸盐膜层是一种无定形的凝胶体,刚出槽时没有固化,容易擦伤,因此动作必须轻缓,避免零件相互摩擦或碰伤。

此外,新膜层对温度很敏感,过度的加流介使膜层破坏,并将影响膜层的抗腐蚀性,所以不宜于进行热水清洗。

部标中规定饨化后按需要在40-60 ℃中进行稳定处理10-20秒钟。

根据实践经验,零件在钝化后用热水清洗有害无益,因为一般现场的热水槽水质不好,温度控制也不严,客易使零件表面残留溶液痕迹,或使膜层容解退色。

(整理)检验标准喷塑、喷漆、电镀、发黑

(整理)检验标准喷塑、喷漆、电镀、发黑

浙江超伟机械有限公司检验标准(表面处理)版本/次:A/01持有人:分发号:状态:2013年7月01日发布2013年7月01日起实施发布:浙江超伟机械有限公司喷塑喷漆检验标准文件编号:版本 AQ/CW02-2013 版次01页次:1of5 生效日期2013/7/011、目的规范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批不良品输入下道工序。

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引导及接收标准。

2、范围适用于进料、外协制品回厂、成品的检验接收及顾客退货的挑选检验。

3、定义喷塑、喷漆件检验过程的参照标准(电泳漆件检验参照喷漆件检验标准)。

4、职责4.1 品质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标识及隔离,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 制造部参与不合格品的处理。

4.3 采购部负责进料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4.4 管理者代表负责不合格品处理的批准。

5、工作程序外观(目测)5.1 喷涂种类(如:塑粉或漆)、颜色与图纸要求及客户、我司、供应商三方确认的色板是否一致。

5.2 一般情况下,产品喷涂表面外观在使用时要求100%进行检验(员工自检),检验方式依据本标准。

进料、外协回厂或过程验收则采用抽检,抽检操作方式依据《抽检规范》。

特殊产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检验。

5.3 外观缺陷:有缩孔、针孔、杂质点、漏底、涂层厚度明显不均、流泪、预处理不良有锈、表面有污斑、不光滑、不平整、桔皮、花斑、凹坑等。

5.4 外观和颜色检验的环境:5.4.1 色板采用客户样件或经客户认可的签样。

5.4.2 应在标准光源对色灯箱CAC-600箱内(无设备条件时则要求在天然散射光线或光照度不低于2×40w光源环境下),以目视方法进行。

光照度通常在D65(特殊情况下用F/A,其次高标准要求时用CWF/TL84),背景颜色为中灰色。

编制:江智平审核:批准:丁善玉喷塑喷漆检验标准文件编号:版本 AQ/CW02-2013 版次01页次:2of5 生效日期2013/07/015.4.3 检查距离:被测品与眼睛的距离为500mm,检验时在±15°范围内旋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1适用围本规适用于品质部门对电镀、氧化、化学处理、喷塑、喷漆、喷砂、拉丝等金属表面处理一般检验。

2术语和定义2.1 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2.2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面及背面等)。

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2.3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面壳的底面,底壳或后壳的底面,部零件表面)。

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2.4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2.5 基材花斑:电抛光、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2.6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

2.7 浅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数控冲床加工中机床台面对板材的摩擦产生的轻微痕迹属于此类划痕。

2.8 凹痕: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2.9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2.10 烧伤:拉丝、电抛光、电镀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2.11 水印:电镀、氧化或电抛光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2.12 露白:镀锌钝化膜因磨擦而被去除、露出新层,或因缝隙截留溶液导致的无钝化膜现象,呈现为区别于周围颜色的白色。

2.13 修补:因膜层损伤而用涂料所作的局部遮盖。

2.14 色点:由材料、模具、环境或设备中的灰尘或夹杂物等影响,在表面处理层中形成不同色的斑点。

2.15 颗粒:因材料夹杂物或外来物(如焊渣)的影响而在表面形成的、颜色与正常表面一致的凸起现象。

2.16 挂具印:指电镀、电抛光、氧化、喷涂等表面处理生产过程中,因装挂用辅助工具的遮挡而使其与零件相接触的部位产生局部无表面处理层的现象。

2.17 氢脆:由于浸蚀、除油或电镀等过程中金属吸收氢原子和有应力存在下而引起的脆性。

2.18 针孔:表面处理上可看见类似针剌成的微小孔。

2.19孔隙率:单位面积上针孔的个数。

2.20 起泡:在电镀中由于镀层与底金属之间失去结合力而引起一种凸起状缺陷。

2.21 流痕:喷涂涂料过多且不均匀干燥导致的流痕,或镀层厚度不均造成零件表面的异常区域。

2.22 桔皮:喷涂表面因涂料附着力差而导致起皱,象桔子皮样的外观。

2.23 粉化:氧化膜表面疏松引起的粉沫状物。

2.24 露底:局部无表面处理层的现象。

3职责与权限3.1 SQA/TQC工程师根据此规监督供应商的金属表面处理制程控制、外观检验和性能检验。

3.2 IQC和机加中心质检员根据此规进行成品检验。

4 检验方案4.1 一致性和外观:全检项,或由IQC工程师根据实际来料品质状况依据《检验方案调整工作规》对具体物料检验方案实施调整;4.2 性能:抽检项。

IQC或机加中心质检员每批零件核查供应商检验报告,每季度对每种表面处理至少检验一次。

当外观检验发现存在有可能影响性能的缺陷时,需及时检验该批零件或制作试样进行性能检验。

5检验项目及方法5.1试片制作要求5.1.1 若测试面积足够,可以实际零件做试样。

5.1.2 当表面处理后的工件大小、形状或材料不适用于试验时,或者当表面处理零件数量太少或价格昂贵而不适合于进行破坏性试验时,可通过制作标准试片进行性能检验,试片的要求如下:材料:材料牌号与被测零件相同;尺寸:80×125×0.5~ 4 (mm)或与目标物料相似的样件:5.1.3 表面粗糙度: Ra ≤ 1.6µm;5.1.4 表面处理:与被测零件同批次进行相同的表面处理工艺。

5.1.5 试样必须在表面处理24小时以后三天以进行试验。

5.2外观检验5.2.1 外观检验条件视力:校正视力1.0以上。

目视距离:检查物距眼睛40cm~60cm。

目视角度:45度~90度(检查时产品应转动)。

目视时间:A级面约15秒/面,B、C面约10秒/面。

灯光:大于500 LX的照明度或正常迈瑞公司车间照明度。

5.2.2 喷砂拉丝5.2.2.1 喷砂和拉丝的目数符合图纸要求,图纸未指明时喷砂按120目的标准,拉丝按220目的标准;5.2.2.2 拉丝方向按图纸要求,图纸未指明时与零件长边方向一致;5.2.2.3 拉丝后整个表面纹路均匀;5.2.2.4 喷砂后零件表面不得有明显变形,形位公差符合图纸要求。

5.2.3 塑层漆层5.2.3.1喷塑喷漆的颜色符合图纸要求,以目视检验为主,不得有明显色差;比对标准色板或签样,以一致或极接近为合格;对目视有异议时用色差仪检测,判定标准按 MRSZS05N01-311 《产品颜色及色板管理工作规》。

5.2.3.2电泳漆层颜色符合图纸要求,图纸未指明时为黑色。

5.2.4 电镀锌5.2.4.1 镀层结晶均匀、细致;颜色符合图纸要求,图纸未指明时为彩虹色;5.2.4.2 允许表面缺陷:由于零件表面状态不同而导致同一零件上有不均匀的颜色或光泽,盲孔、通孔深处可以无镀层。

5.2.5 电镀镍5.2.5.1 镀层结晶均匀、细致;普通镍镀层呈稍带淡黄色的银白色,光亮镍镀层是光亮的银白色;5.2.5.2 允许表面缺陷:由于零件表面状态不同而导致同一零件上有不均匀的颜色或光泽,盲孔、通孔深处无镀层,但需防锈处理。

5.2.6 化学镀镍5.2.6.1镀层结晶均匀、细致;呈稍带浅黄色的银白色或钢灰色;5.2.6.2允许表面缺陷:由于零件表面状态不同而导致同一零件上有不均匀的颜色或光泽。

5.2.7 电镀硬铬5.2.7.1镀层结晶均匀、细致;呈略带浅蓝的银白色到亮灰色;5.2.7.2允许表面缺陷:由于零件表面状态不同而导致的同一零件上有不均匀的颜色或光泽,盲孔、通孔深处可以无镀层。

5.2.8 电镀装饰铬5.2.8.1镀层结晶均匀、细致;呈镜面般光亮的银白色;5.2.8.2允许表面缺陷:盲孔、通孔深处可以无镀层。

5.2.9 电镀金5.2.9.1镀层结晶均匀、细致;硬金(合金)镀层为略带微红或微棕色的浅黄色;纯金镀层应是有光泽的金黄色;5.2.9.2允许表面缺陷:由于零件表面状态不同而导致的同一零件上有不均匀的颜色或光泽;盲孔、通孔深处可以无镀层。

5.2.10 电镀银5.2.10.1镀层结晶均匀、细致;呈银白色;5.2.10.2允许表面缺陷:由于零件表面状态不同而导致的同一零件上有不均匀的颜色或光泽,盲孔、通孔深处可以无镀层。

5.2.11 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5.2.11.1膜层均匀、完整;膜层颜色符合图纸要求,图纸未指明时为本色。

5.2.11.2允许表面缺陷:由于零件表面状态不同而导致的同一零件上有不均匀的颜色或光泽。

5.2.12 铝合金化学氧化5.2.12.1膜层均匀、完整;膜层颜色符合图纸要求,图纸未指明时化学氧化为无色透明。

5.2.12.2允许表面缺陷:由于零件表面状态不同而导致的同一零件上有不均匀的颜色或光泽。

5.2.13 钢铁发蓝(发黑)5.2.13.1膜层均匀、完整,碳钢、低合金钢为黑色;合金钢按其化学成分和含量的不同可呈蓝色、紫色至褐色;铸铁、硅钢为带黄色至棕红色的黑色;铸钢呈暗褐色;5.2.13.2允许表面缺陷:由于热处理、焊接或表面加工状态不同而有不同的颜色和光泽。

氮化或渗碳处理的表面灰白、浅红或采虹色。

5.2.14 不锈钢钝化5.2.14.1不锈钢钝化后表面应为接近金属本色、银白、灰白或钢灰色;5.2.14.2允许表面缺陷:因材质问题,在同一零件上色泽可稍有不同,可有轻微的水流痕迹;在焊接温度影响区可有氧化色彩。

5.2.15 不锈钢电抛光5.2.15.1电抛光表面应光亮、平滑、均匀;5.2.15.2允许表面缺陷:零件凹下部位由于抛光不到的发暗。

5.2.16 其余表面缺陷要求见下表:5.3性能检验5.3.1电镀锌5.3.1.1镀层厚度5.3.1.1.1 X-RAY光谱仪或库仑仪测量,基体是磁性钢的试样还可采用磁性测厚仪测量,在测量面上,至少测量不同位置三点;5.3.1.1.2 镀层厚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图纸未指明时按 7~10μm,在不影响镀层性能及零件尺寸精度的前提下,局部镀层厚度可为7~15μm;能被直径为20mm的球接触到的区域镀层厚度需达到上述要求,直径为20mm的球接触不到的区域镀层厚度不做要求。

5.3.1.2结合力百格法:用百格刀(或介刀)在表面划1mm×1mm格子100个,以足够的压力一次刻线即穿过镀层切割到金属基体。

把胶纸贴在格子上,用手指抚压10个来回,使胶纸充分贴紧,再以45°方向向上快速拉起,无镀层脱落。

5.3.1.3耐蚀性中性盐雾试验测试周期和质量要求见下表。

电镀类型测试周期(H) 质量要求彩锌72 达到 GB6461 标准保护评级R P 8级以上黑锌96 达到 GB6461 标准保护评级R P 8级以上蓝锌36 达到 GB6461 标准保护评级R P 8级以上白锌24 达到 GB6461 标准保护评级R P 8级以上5.3.1.4氢脆性(非必检项)5.3.1.4.1 当图纸有要求时可进行氢脆性测试。

5.3.1.4.2 测试方法和接收标准按HB 5067。

5.3.2电镀镍5.3.2.1镀层厚度5.3.2.1.1 X-RAY光谱仪或库仑仪或磁性测厚仪测量,在测量面上,至少测量不同位置三点;5.3.2.1.2 镀层厚度按图纸,图纸未指明时为12~15μm(包括铜底):钢铁基材镀层:铜6~7 μm,镍6~8 μm,半光镍+光亮镍;铜合金基材镀层:镍12~15μm,半光镍+光亮镍;能被直径为20mm的球接触到的区域镀层厚度需达到上述要求,直径为20mm的球接触不到的区域镀层厚度不做要求。

5.3.2.2结合力以下方法任选一种:5.3.2.2.1 划痕法:采用硬质划刀或钢针,在镀层表面划两根相距2mm的平行线或1mm2的正方形格子,划线时应当以足够的压力一次切割到基体金属,检查镀层是否从基体金属上脱落;5.3.2.2.2 弯曲法:将试样用钳子夹紧,反复弯曲180度(向两面各弯曲90度)直至断裂,或将试样沿一直径等于试样板材厚度的轴反复弯曲180度直至断裂,此时镀层与基体不得分离;5.3.2.2.3 锉刀法:将试样锯开一个断面,夹在台钳上,用粗齿锉刀,由基体材料向镀层方向以大约45°的夹角进行锉削,锉后观察锉口处,镀层与基体不得分离;5.3.2.3耐蚀性中性盐雾试验测试周期和质量要求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