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模(高三语文)质量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成绩质量分析报告

高三语文成绩质量分析报告

高三语文成绩质量分析报告【高三语文成绩质量分析报告】(字数:1200字)一、引言语文是中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高考的一门核心科目。

语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高考成绩。

因此,对高三语文成绩的质量进行分析,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析数据及结果1.整体分数分布我们对高三语文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总人数为150人。

成绩分为A、B、C、D和E五个等级,分布如下表所示:等级人数A 30B 60C 40D 15E 5从表中可以看出,A、B、C等级的学生比例较高,占总人数的88%。

而D和E等级的学生比例较低,占总人数的12%。

这说明了大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较好,但还有少部分学生成绩较差,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2.不同类型题目的得分情况我们对高三语文考试中的不同类型题目进行了分析,分为阅读理解题、填空题、单选题、作文等。

结果如下表所示:题目类型平均分数阅读理解题80填空题70单选题75作文85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上的表现较好,平均分数分别为80和85。

而填空题和单选题的平均分数稍低,分别为70和75。

这说明学生对于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相对较强,但在语法和词汇的掌握上还有待提高。

3.学习态度分析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积极主动70%一般正常25%反应较差5%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占总人数的70%。

一般正常态度的学生占25%,反应较差的学生占5%。

这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整体上比较好,但还有少部分学生存在学习上的问题,需要加强指导和管理。

三、问题分析根据以上数据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问题:1.少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较差,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以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和整体水平。

2.学生在填空题和单选题上的表现较一般,说明学生的语法和词汇掌握有待提高。

3.虽然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较好,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存在学习上的问题,需要加强指导和管理。

河南省许昌市2024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许昌市2024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许昌市2024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PM2.5俨然已成为中国当下最敏感的话题之一,1月30日全国雾霾面积已达到143万平方公里,社会各界呼吁尽快出台治理空气污染,各城市和地区开始探索治霾之道。

B.他处事谨慎,善于思考,也很有主见,对别人的意见从来不随便苟同。

C.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就是寻找人作为文化的人应该得到的一个朴素宁静的安居的住所。

D.古人在写诗过程中常常倾注颇多心力在一两个字上,这一两个字常常使诗歌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产生出来。

2、下列诗句与传统文化生活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②花气蒸浓古鼎烟,水沉春透露华鲜。

③有弦弹入碧虚寒,彩凤应来兽应舞。

④战罢两在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A.①煎茶②焚香③弹琴④下棋B.①煎茶②弹琴③焚香④下棋C.①焚香②弹琴③下棋④煎茶D.①焚香②下棋③弹琴④煎茶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静静伫立的大冰瀑布,被光与影幻化成各种颜色,让人眩晕.(yūn)不已。

春夏季是冰崩的季节,在很远处你也能听见硕大的冰块如万马奔腾,从山顶崩泄的声音。

重庆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重庆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重庆市高202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5题。

材料一:历代统治者主要是根据经济、军事、地理位置这三方面的条件来决定建立他们的统治中心——首都的。

经济条件要求都城附近是一片富饶的地区,足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统治集团的物质需要,无需或只需少量仰给于远处。

军事条件要求都城所在地区既便于制内,即镇压国境以内的叛乱,又利于御外,即抗拒境外敌人的入侵。

地理位置要求都城大致位于王朝全境的中心地区,距离全国各地都不太远,道里略均,便于都城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包括政令的传达、物资的运输和人员的来往。

设若地理位置并不居中,但具有便利而通畅的交通路线通向四方,特别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地,则不居中也就等于居中。

所以地理位置这个条件也可以说成是交通运输条件。

当然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并不存在完全符合理想、三方面条件都十分优越的首都,所以每一个王朝的宅都,只能是根据当时的主要矛盾,选择比较而言最有利的地点。

首都的选定一般都反映了该时期总的形势,反过来,首都的位置也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摘编自谭其骧《中国历史上的七大首都》)材料二: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前半期,长安城毫无疑问是全国最大的政治中心,后半期情况却不同了。

唐定都长安后,表面看来,其城市规模和繁荣情况以及国际交往的频繁、文化艺术的昌盛,似乎都在汉代长安之上。

不过和全国各地区比较,它的经济基础已远不像汉代长安那样在全国中占有优越地位了。

自东晋而后,长江中下游已经全部开发起来,其面积之广大、条件之优越、物产之富饶,是关中地区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在汉时富冠天下的关中,到了唐朝竞不得不依靠江南的供应。

甚至皇帝在歉收之年,还不得不迁居洛阳就食江南之漕。

相对的关中水利之废堕,自然也是事实。

总之,除开一切政治原因不说,唐代长安城的繁荣,可以说是已经缺乏了应有的物质基础。

作为全国性的政治中心来说,它已经失去了过去所具有的绝对优势,这是问题的一方面。

高三一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高三一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高三一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尊敬的XXX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编写了一份高三一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本文将对高三一模教学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一、整体质量评估高三一模教学整体质量较为良好,学生在各科目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教师们认真备课,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课堂教学秩序良好,学生参与度高。

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有一定的提升,显示出学习效果较好。

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教学内容与考试内容紧密结合,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

课堂上的互动也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主动,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虽然整体上教学质量较好,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重视应试训练,忽视综合素养的培养。

考试成绩虽然重要,但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目前,教学仍然过于侧重于应试训练,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2.课堂教学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高三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已经相对成熟,因此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过于传统,缺乏多样性。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但在课外学习方面,很多学生还缺乏主动性和自律性。

这可能与家长和学校过度关注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训练有关。

三、改进措施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综合素养培养课程。

学校应该重视综合素养的培养,开设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如创新实践课程、社团活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2.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中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学习方法指导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模语文质量分析发言

!!一模语文质量分析发言

试题分析、答题情况(发现问题)、备考建议(解决方案)一、从四个角度分析试题(一)商榷题。

3题,平均分0.73,这道题有问题。

4题断句,得分1.几。

答B的,比正确答案的人数还多。

(二)低分题诗歌鉴赏,5.几分,丢掉了一半分。

去年高考丢分也没这么多。

淡化术语,强调读懂诗歌。

近两年高考真题,对术语的要求很少。

我们应该先教会学生从各个层面、角度欣赏诗歌。

13题成语,得分率0.4,倚马可待,和学生的积累有关系。

18作文题,平均分低。

不会按照要求写(三)趋势题11.12题,现代文二选一,11题12.7分,12题15.7分。

14年新闻,新闻会不会出现?单纯的传记转变成新闻中的报告文学!导向,但不强迫。

答题情况为(注意): 1.阅卷时未涂题号以选做第一道题为准。

2.极个别学生存在将答案答错位置,零分。

(四)常规题1概念理解??25古代文化常识。

主要考察平时积累。

6文意理解,考察队文章的理解与信息的筛选与辨别。

16补写,正常。

17,图文转换,主要是逻辑顺序问题。

二、发现问题一模成绩,比往届低一些,可能与试题或阅卷都有关系。

1.我校成绩文强理弱。

长春市文科最高128分,我校125.5;长春市理科最高133分,我校理科最高121。

长春市文科平均分88.88,我校文科平均分95.01;长春市理科平均分92.15,我校理科平均分86.65。

2、语文学科知识点内容庞杂、见效慢、成绩波动性强的特点,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对语文的投入少。

3、可怜的积累量是作文的最大障碍。

4.思辨弱势整合不力提炼不准、归纳不全,答题无序等。

三、解决措施(一)进一步完善我们平时的教学方法,做到点线面结合复习研究高考要求和动向,依据考纲安排教学时间和内容,确定教法。

1点上复习法。

周一到周六,白天按照专题考点复习。

重在知识点的落实。

在一轮所有专题平推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在备课时,所有考点都要精心研究,所有题型都要用心总结,所有练习都要自己先做后讲才放心。

重庆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重庆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重庆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神话是文学的源头,是文学产生的母胎。

西方文学的神话背景突出,希腊神话与《圣经》中的神话更是西方文学创作重要的源泉与母题。

“重述神话”是西方文学一种自觉而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

中国上古时代也产生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但在文献古籍中记载不多,资料零散,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被完整系统地保留下来,除了《山海经》等记载神话比较集中以外,其它则散见于古籍中。

流传比较广泛的神话有“创世神话”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始祖神话”中的“女娲补天”、“洪水神话”中的“大禹治水”、“发明创造神话”中的“后羿射日”等。

汉魏六朝的神怪小说、唐人传奇、宋元话本、《西游记》等明清小说,都或多或少受到中国神话的影响。

现实主义杰作《红楼梦》也有浓厚的神话传统底蕴,贾宝玉、林黛玉的劫运历程与创世神话的原始、历劫、回归的结构非常相似。

另外中国的诗歌与神话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如屈原的赋,李白、李贺、李商隐等的诗歌许多都有神话元素。

但是,以上只是说中国文学受到中国神话的影响,一直以来中国都缺乏严格意义上的“重述神话”之作。

这种情况到了20世纪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20世纪上半叶,鲁迅先生创作了《故事新编》,其中的《补天》《奔月》《理水》是三篇比较成熟的“重述神话”之作。

鲁迅说他的《故事新编》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之作”,“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

”这里所谓“点染”和“信口开河”也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重写”。

鲁迅对《奔月》的“重写”就具有与原神话不同质的“现代体验”。

《奔月》取材于中国上古神话中“羿射十日”“嫦娥奔月”的故事,但鲁迅抽空了古代典籍文化中庄严、瑰丽、神圣的意味,具备高度主观化的自我表现意味。

在典籍中,这位射九日、斗文豹、屠长蛇、气吞山河、顶天立地的羿已逐渐成为英雄人物的活标本。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学科情况分析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学科情况分析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学科情况分析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学科情况分析语文学科情况分析一、抽样情况表一 全卷均分、及格率人数 均分 及格率 优分数(〉120)直属+县中 6358 92.38 57.64% 17 十校联合体 4914 84。

17 29.71% 五所分校 786 89.95 52.29% 1 全市82。

8928.6%18分析:1) 全市均分不及格,且只有不到30%的考生能够及格;优分学生极少。

2) 部分学校一轮复习尚不到位,学生阅读鉴赏能力较低是成绩差的客观原因。

3) 由于试卷结构和分值调整,主观题分值占全卷3/4,各阅卷点在批阅尺度上不尽一致,但总体偏紧,也是造成得分低的主观因素.二、主要问题表二 第Ⅰ卷各题得分率题号 得分率1 2 3 4 语知 Ⅰ卷7校 44。

3 86。

7 14.7 34 44。

9 46.9题号 5 6 7 科技文阅读 7校 22 48。

7 73.7 48.1 题号 8 9 10 文言文阅读 7校1393 37.747.9备注:第Ⅰ卷客观题数据来自于金中及河西分校、一中及其分校、中华、附中分校、南师附属实验学校等七校的平均分。

分析:从大项来看,三大项得分情况接近,都不如人意;具体到小题,则3〔成语〕、4〔病句辨析〕、5〔科技文关键词理解〕、8〔文言实词、虚词理解〕、10〔文言文赏析〕,是此次暴露的弱点。

表二 第Ⅱ卷各题得分率题号 11 12 13文言翻译、古诗鉴赏、名句默写 得分率(%)76.4 51.6 72。

566.9现代文阅读题号14 15 16 17得分率53。

8(%)66 54。

2 55.7 43。

5语言运用题号18 19 20 2162。

4得分率(%) 48 48 84.8 59.5第Ⅱ卷题号22得分率65。

2(%)69。

5备注:第Ⅱ卷主观题数据来自联合阅卷十校〔市直属及其分校〕,抽样方法为每本试卷抽取第一份、最后一份及中间随机抽取两份,每本四份,共抽样三百份。

福建省厦门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福建省厦门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福建省厦门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文化领域的“差序格局”思想无疑是近百年来中国话语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费孝通早年从事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去了解中国,为的是想解决中国的问题”。

他在《乡土中国》中首先用同心圆波纹结构来表述传统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也即以“己”为圆心,推己及人,拓展出一图一图由内而外的关系网。

图子的波纹所及之处表明了各个圈层和中心的远近亲疏。

他还借两个意象分别描绘了中国与西方的社会结构;西方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中国的社会结构则是“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换句话说,中国的社会关系是用同心圆波纹结构来描述的“差序格局”,西方的社会关系则是用柴捆结构来描述的“团体格局”。

费举通的这个表述深入人心,影响广泛,显然是中国学派的生动表达,也已经成为理解中外社会结构的经典意象。

这一比较,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时空转换。

社会结构的中西比较同时也是古今比较。

在费孝通这里,比较的两端分别是中国传统社会与西洋现代社会。

两者对比的核心差异在于以家庭关系为中心还是以个人权利为中心。

这个核心差异也被英国学者用来说明西方社会结构自身的变迁。

在对比现代与古代社会结构的时候,梅因指出,古代社会的单位是“家族”,现代社会的单位是“个人”。

他指出,罗马人的“家族”“氏族”和“部落”都可以“想象为从同一起点逐渐扩大而形成的一整套同心圆,其基本的集团是因共同从属于最高的男性亲属而结合在一起的‘家族’”。

家族集合形成氏族,氏族集合形成部落,部落集合形成共和政治。

在梅因的分析中,古罗马社会结构的最外图有点类似于费孝通所说的模糊不清的天下。

从这个角度来看,以家族为中心的传统也并非中国所独有,而是中西方古代社会所共有的。

这一传统的差序格局在现代中国也已开始瓦解。

不再适合用来描述进入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的中国社会关系。

高三市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高三市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高三市一模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分析本次高三市一模语文试卷共分为四个部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知识运用和写作。

试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1. 现代文阅读(30分)现代文阅读部分共包含两篇文本,每篇文本后设有5个问题,共计10题,每题3分。

2. 古诗文阅读(35分)古诗文阅读部分包含古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两个子部分。

古文阅读有4题,每题5分;古诗词鉴赏有3题,每题5分。

3. 语言知识运用(30分)语言知识运用部分包含词语运用、句子表达和语段理解三个子部分,每个子部分10分。

4. 写作(55分)写作部分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材料或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试卷内容分析1.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部分选材广泛,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取、分析和理解能力。

2. 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部分选材经典,注重考查学生对古文的翻译、理解和鉴赏能力。

3. 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知识运用部分考查学生对词语、句子和语段的掌握程度,以及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4. 写作写作部分注重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试卷特点分析1. 覆盖面广试卷覆盖了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知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 难度适中试卷难度与高考要求相符,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突出能力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四、注意事项1. 仔细审题考生在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确保理解题意,避免因审题不清而失分。

2. 合理分配时间考生应合理分配考试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所有题目。

3. 注意书写考生在答题时应保持卷面整洁,书写清晰,避免因书写不规范而影响得分。

4. 保持心态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应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因紧张而影响发挥。

5. 检查答案考生在完成试卷后,应认真检查答案,避免因粗心大意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质量分析发言稿

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质量分析发言稿

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质量分析发言稿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围绕高三一模考试的语文成绩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接下来的学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次考试的总体情况。

据统计,本次考试共有xx名同学参加,其中优秀率为xx%,及格率为xx%。

整体来看,本次考试的表现还算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对本次考试的语文成绩进行分析。

命题难度从考试成绩来看,本次考试的命题难度适中。

虽然难度不算特别大,但也不是太简单,对同学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考察。

考试中,难度较大的题目主要集中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两个部分,而选择题相对比较容易,以文字阅读为主,难度较小。

题型分析本次考试的语文试卷共分为四个部分:选择题、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作文。

从各个题型的表现来看,选择题难度适中,相对比较容易得分;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题的得分情况则略低一些,可能是因为涉及到了文章的理解和整体把握等较难的方面;作文部分则成绩比较优异,由于本次考试的作文题目比较简单,难度较小,也使得同学们的成绩相对较高。

错题分析最后,针对本次考试中同学们易错的一些题型和知识点进行分析。

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看,同学们在句子结构和文言文阅读方面表现较差,需要加强练习和复习;从题型的角度来看,同学们在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中存在一些细节错误,或因对文章的细致理解不够充分,或因选项的干扰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同学们在备考阶段应注重整体把握和细节把握的练习,增强语文学科的综合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要注重对知识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多读多写,以提高语文水平。

以上是我对高三一模考试语文成绩的分析和建议,谢谢大家的聆听!。

揭阳2024高三一模语文成绩分析与措施

揭阳2024高三一模语文成绩分析与措施

揭阳2024高三一模语文成绩分析与措施一、成绩分析2024年高三一模语文考试成绩分析如下:1.整体成绩分析: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为80分,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62分。

成绩分布呈正态分布,集中在70-90分之间,但个别学生的成绩偏低。

2.知识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对课内知识点掌握较好,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概念。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作文等方面存在欠缺,表达不准确、逻辑不清晰等问题。

3.题型表现:选择题得分较高,主要是因为选项比较明确,学生只需要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答案。

阅读理解和作文题得分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问题分析1.对知识点掌握不扎实: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导致在阅读理解和作文等题型中的运用不熟练。

孤立地记忆知识点,而没有良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作文表达不准确:部分学生在写作时,表达不够准确,逻辑不清晰,缺乏条理性。

对于一些常见的写作结构和表达方式没有掌握,导致作文质量较低。

3.思维方式单一:部分学生只注重题目本身,而忽略了对题目背后的思考和全面理解。

面对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

三、措施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制定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将课堂时间与课后复习相结合,重点讲解和强化重要的知识点和基础概念。

鼓励学生多做一些练习题,加深理解和掌握。

2.加强阅读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思考,提高批判性思维。

3.提升写作能力:加强写作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授常用的写作结构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和修改,提高作文质量。

4.拓宽思维视野: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知识积累,拓宽思维视野,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5.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浙江省台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台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台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个被称为“辛普森悖论”的统计学问题:同样的数字可以传达两个完全不同的真相。

2000年到2012年,调整通胀因素后的美国工资中位数上升了0.9%。

这似乎是一个好消息。

不过,在同一时期,高中辍学生的工资中位数下降了7.9%,高中毕业生的工资中位数下降了4.7%,大学生的工资中位数下降了7.6%,至少拥有一个学位的群体的工资中位数下降了1.2%。

简单地说,美国每个经济群体的工资都下降了,但总体平均数却出现了上升。

这就是它被称为悖论的原因。

辛普森悖论的关键是识别群体和子群体的差异。

你是否认为这些子群体(高中辍学生、大学生等)在不同时期是固定的?事实并非如此:如今,美国工人中大学毕业生的比例提高了。

换句话说,同2000年相比,工资最高的子群体相对于工资最低的子群体变大了。

所以,虽然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中位数出现了下降,但是他们人数的增长拉高了整体工资。

大多数人从未听说过辛普森悖论,而且缺乏统计学培训,不知道两个如此矛盾的真相能够同时成立。

因此,他们会相信他们听到的版本。

如果他们同时听到两个版本,他们可能会完全失去对于统计量的信心。

在国家经济健康的理解上,没有比国内生产总值更加被人密切关注的指标了。

在大众看来,如果国内生产总值上升,我们认为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也会上升。

如果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下降,我们会宣布经济衰退,并且削减重要支出。

国内生产总值影响着我们所有人。

2015年,爱尔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6%。

对于这个欧元区小国来说,你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

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7.6%,中国是6.9%。

欧元区的平均增长率是微不足道的1.7%。

爱尔兰是如何取得这个成绩的呢?遗憾的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激增和爱尔兰人几乎没有关系。

这不是他们创造的,他们也不会获得太大的利益。

由于税收原因,一些国外公司宝贵的资产被转移到了爱尔兰。

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背景分析近年来,高考政策的不断调整和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高考语文试卷的要求逐渐提高,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三一模语文试卷作为对学生语文学习成果的一次综合检验,具有较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二、试卷结构分析1. 阅读理解部分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

其中包括了不同体裁和主题的文章,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并能够理解文章中的具体细节和语言表达。

2. 选词填空部分选词填空部分考查学生对语文词汇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语境和语法规则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空白处,同时要求学生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有较深入的理解。

3. 翻译部分翻译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中文原文的意思,并准确、流畅地将其翻译成英文。

这部分考查学生对中英文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 作文部分作文部分是考生展示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够清晰、连贯地表达思想,结构完整,逻辑严谨。

三、试卷命题特点分析1. 知识点覆盖全面试卷命题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了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也包括了对文学作品和文化知识的考查,使得试卷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全面性。

2. 考查能力强调试卷中较多的是对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 系统性强试卷题目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逻辑性,试卷整体结构较为严谨,考查内容相互衔接,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解答。

四、试卷评价与建议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在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辅助学生全面提升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考生在准备这样的试卷时,不仅需要掌握语文知识,更需要培养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注重平时的积累和训练,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三一模质量分析报告,1200字

高三一模质量分析报告,1200字

高三一模质量分析报告高三一模质量分析报告一、总体情况高三一模考试是高三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一次考试,旨在检验学生对上学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为后续的学习提供评估和参考。

经过对本次一模考试的详细分析,得到以下总体情况的分析结果:1. 参加考试的学生人数:XXX人。

2. 平均分:XXX分。

3. 考试总体格局:本次一模考试试题设计较为全面,涵盖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和考点。

试卷难度适中,整体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各学科情况分析1. 语文:本次语文试卷难度较大,整体成绩表现一般。

阅读理解题在文意把握和推理能力上的要求较高,部分学生对题意理解不准确,导致答案错误。

对于诗歌鉴赏和写作部分,学生的表现较为出色,基本能够准确理解诗意,并运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行回答。

2. 数学:本次数学试卷考察了学生的数学基本概念和解题能力。

整体来说,学生在解题思路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较为复杂的题型,部分学生反应不够灵敏,解题过程出现错误。

需要加强对基础概念的掌握和解题技巧的训练。

3. 英语:本次英语试卷难度适中,试题设计覆盖了听力、阅读、语法和写作等多个方面。

整体而言,学生在听力和阅读理解方面表现出色,能够准确理解题意,并给出正确答案。

但在语法和写作方面,部分学生存在一些基础问题,需要加强对语法规则和写作技巧的学习和提高。

4. 物理、化学、生物:本次理科试卷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验能力。

整体来说,学生在理解基础概念和应用知识方面表现较好,在解析和实验分析方面还需提高。

化学和生物试题难度适中,学生的成绩较为平均;物理试题难度较大,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较为吃力,需要进一步加强解题技巧和题目预测。

三、问题及对策分析1. 学习态度问题: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对学习内容和考试不够重视,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2. 学科知识薄弱:部分学生在某些学科知识上较为薄弱,需要加强复习和训练。

高三语文一模质量分析

高三语文一模质量分析

高三语文一模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一模语文试题基本按省模考题思路命制,试题体现了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以立德树人,服务教学为宗旨,在具体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题目难度适中,能较为客观地反映教和学的真实情况。

二.答题情况分析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较好地反映了两个多月居家学习的效果。

语文成绩与年前相比整体下降了5分多。

背诵的知识遗忘非常严重,6分的题平均分只有1.9分。

答题很不规范,书写太潦草,太不规范。

重本生问题更多,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不少学生是靠猜测来答题。

三.成绩分析与年前相比,学生的整体水平有较大的滑坡。

这也反映了居家学习的真实情况。

各个学校的情况基本一致。

与兄弟学生相比,没有什么优势,两个学校水平大致相当。

四.改进措施1.居家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对期间复习过的重点知识和专题进行强化训练。

如戏剧专题、修辞专题等。

2.要求背诵的58篇,要逐篇逐个学生过关,严把背诵关书写关。

教师要加大检查力度。

3.把好选题关,考试频繁,试题的质量就是训练的质量。

要求老师们多做题,选好题,出好卷。

4.要求老师们要提前做题,要熟悉试题情况。

用自己的做题感受去揣摩学生的做题感受。

5.高标准抓集体备课,把集体通研试卷抓到实处,不务虚,不走过场。

6.抓好试题的二次过关,二次过关试题的命制由各组长承担。

作文要二次写作,借此督促教师用心指导作文,检测学生的落实情况。

7.特殊时期,要加大对学生的关爱力度。

向非智力因素要成绩。

8.起点再低点,不要过高估计学生的水平和能力。

9.试卷讲评要讲重点,不能面面俱到。

少讲精讲,要讲思路,讲思维过程,少讲知识,少讲程序性知识。

一模语文质量分析发言

一模语文质量分析发言

一模语文质量分析发言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首先,我要对我们班级一模语文的质量给予肯定和赞扬。

大家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表示了我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

同时,我也要指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并努力改进。

首先,我们在这次考试中的整体水平相对较高,总体得分较为理想。

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完成试卷上的基本题目,并尽力把握文章的意思,这是值得肯定的。

特别是在阅读理解和作文方面,大家的表现比较出色。

阅读理解题目中的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有较高的正确率,说明我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有所提升。

作文方面,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展示,写作时能够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过程,这对于提高我们的综合素养和思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个别同学在考试中存在紧张和不自信的情况,导致发挥失常。

这可能与平时缺乏练习和备考的心理准备有关。

我们要在正常日常学习中不断进行积累和提高,使自己在考试的时候能够更加沉稳自信。

其次,有些同学在写作方面存在语言表达不准确、思路不连贯等问题。

这可能与平时对于语文写作的训练不够有关。

我们要提高语文写作的能力,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再次,部分同学在阅读理解中对于文意理解和题目把握还存在困难。

我们应该积极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多进行阅读训练,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能力。

最后,还有个别同学在试卷上的规范性和仔细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漏写姓名、不规范的书写等。

我们要提高对考试细节的重视和严谨性,这样才能在考试中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总的来说,我们班级在一模语文考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体现出了大家的努力和付出。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进行积极的改进。

我们要坚持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刻苦钻研,增强自己的语文素养。

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的语文成绩一定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最新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质量分析发言稿

最新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质量分析发言稿

找准差距明析问题狠抓落实逐个突破高三一模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找准差距明析问题狠抓落实逐个突破一模语文学科质量分析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一模语文学科质量分析的题目是——找准差距明析问题狠抓落实逐个突破一、找准差距、明析问题一模统考韩城市语文平均成绩:理科99.76分、文科99.97分;**中学语文均分理科104.03分,文科106.16分。

成绩在**市领先,但是与**同类中学的最好成绩还有一点差距。

当时成绩出来后,同志们的情绪都不太好,试题结构熟悉、难度不大,知识点该讲的都讲了,大家下的苦不少,为什么成绩不是很理想?虽然也有一些客观因素,但是我们更需要分析主观上的得失。

针对这次成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学生答卷情况分析客观选择题失分比较多,特别是论述类文本和文言文阅读选择题错误率高;实用类双选题拿满分占比不大。

主观题该得分的题不能得满分,文言文翻译从所给句子中找信息点能力差,导致翻译不准确;诗歌鉴赏理解难度不大,但学生组织答案能力差,导致非智力因素失分。

名句背诵到了,但是错别字比较多。

语言表达题简单,但因为表述不严谨不能得全分。

作文部分,审题难度不大,但内容空洞,作文阅卷时原定均分为47分,但是实际均分大概在44到45之间,阅卷老师普遍认为学生作文内容空洞,写作太随意,文章结构混乱。

(二)一模得失反思面对学生的答卷情况,我们冷静地分析了一轮复习的得失。

1. 我们在一轮复习,对照语文大纲要求及复习内容“六个能力层级,四大板块,二十六个考点”梳理考点,以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及写作四个系统为主线,小的专题复习穿插其中、分专题分模块复习,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语文知识能力系统。

一轮复习从六月中旬开始,一模统考前大部分结束。

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细致扎实,帮助学生建立了系统的考点知识脉络,但“滚动式”回顾没有做好,导致有的学生前边讲的知识已经遗忘了,比如文言文11题中的史书体例考查,翻译题中的“麾下”,成语中的“畏葸不前”“师出无名”等都是以前积累过的知识,散文阅读第6题重要句子含义理解的方法也讲过。

高三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高三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三语⽂质量分析报告 和期中考、模拟考⼀样,⽉考成绩是⾼三备考中应予充分利⽤的“宝贵资源”。

透过第⼀次⽉考,我们应该受到哪些启发?如何为接下来的教与学做出好的⽅案呢?下⾯是店铺⼩编为⼤家整理的质量分析,欢迎参考! ⾼三语⽂质量分析报告⼀ ⼀、试卷、考试情况 本次语⽂试卷注重基础,突出重点.试题难度符合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本次⽐较能够客观反映学⽣的学习⽔平。

⾼三12、17班平均分、及格率分别为96.53、87.76%,86.86、34%。

12班最⾼分113分,最低分83。

17班最⾼分105,最低分64. ⼆、出现的问题 (1)学⽣理解题意的能⼒较差,例如名句默写题,总分6分,12班均分2.95分,17班均分1.39分。

这些篇⽬,学⽣都会背,但理解性背诵就有难度。

得分率⽐较低的题有第⼀⼤题1、2⼩题,第⼆⼤题5⼩题和⽂⾔翻译题,名句默写题,17班的作⽂得分率⽐较低。

由于学⽣语⾔表达能⼒较差,答卷时表达和解释不规范、⽋准确性。

(2)学⽣答题不够规范,没掌握,⽐如诗歌鉴赏题,学⽣读懂了诗,但不会提炼关键词,漫⽆⽬的的答,不会分点回答,结果得分不⾼。

(3)由于好学⽣粗⼼,差学⽣厌学,不少学⽣对缺少,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看他们的卷⾯就知道,部分学⽣书写不规范,卷⾯不整洁。

甚⾄还有学⽣前⾯三题全是空⽩,不做阅读题、试卷整页空⽩。

三、改进 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后采取下⾯⼏点措施: 1、规范答题技巧,规范答题格式,注重分点答题,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2、努⼒提⾼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坚持⾯向全体学⽣,要充分调动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引导学⽣⾃主探究、合作学习,强化教学的⽬标意识和反馈意识。

3、加强学⽣思想和长效管理,认真及时地做好差⽣辅导。

加强与学⽣的交流与沟通,激励他们树⽴学习的信⼼。

关注薄弱班级,关注差⽣转换。

4、不同班级,不同学⽣,分层次要求,让不同的学⽣得到不同的发展提⾼,为⾼考做好充分全⾯的准备。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一、试卷命制情况及说明四市一模语文试卷严格按照江苏省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的范围及要求来选材、命制的。

试卷结构、题型、赋分及评分标准基本仿照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卷。

按照考点要求,本试卷分别考查了语音辨析、成语使用、设置情境写排比句、压缩语段概括要点、文言实词、筛选信息作出判断、文言内容的理解及概括分析、文言语句的翻译、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提示性命题作文。

文科加试题考查了文言语段的断句、文学常识、概括内容、名著阅读和材料分析鉴赏。

整份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1.强调基础知识和生活的结合考查成语使用,选用了中国足协严厉处罚涉赌球队的材料,春节黄金周刚流行的新游戏、美国和中国在金融行业的较量、90后青年对《论语》的阅读和理解都有所涉及。

12岁的徐州少年主动照顾患病的母亲,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奉献的是可贵的爱心,以此为材料命制的一道情景写句题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会引发考生长时间的思考,又为考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

此外,文学类文本“另一片天空”、论述类文本“公众掌控遥控板是最大的时务”和作文“眼光”都有较强的现实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引发考生思考,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模拟和预测结合模拟试卷既要有模仿性,即紧跟上一年高考试卷的命题,又要有预见性,能够预测当年试卷的些微变化,起到一定的前瞻性,对考生有所启发、思考,提高考生的应试备考能力,提高得分。

本试卷的语音辨析没有完全按照09高考试题的模式命制,而是考查了两组多音字和两组形近字(去年高考全部考查多音字),这样至少考查面广了一些。

压缩语段,去年高考时一句话压缩,而且选用材料大多采用科技类较多。

本试卷采用著名作家严文井有关寓言的形象描述,要求考生既要压缩内容进行概括,还要用简明直白的语言转述,与高考命题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3.接近高考难度,突出能力要求去年江苏高考语文均分96分,无锡市均分10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分析第一部分试题总体评价2011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三大特点:一是指导性强试题完全是按照2010年考试大纲命制,紧扣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贴近高中语文教学实际,考点全部来自考试大纲范围,考查内容全面,覆盖面广。

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比如第18题考查学生对时事要闻进行思辨的能力。

二是时代性强这套语文试题从选材到设题立意都充分体现出三大关注——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关注人生的命题思想。

比如作文题的设置,“蛤蟆爬高比赛”的寓言故事,看似通俗易懂,实则包含较为深刻的人生哲理,“认准目标,专心致志”“人生路上不必在乎大多的流言蜚语”“欲成大事,必要持之以恒”“缺陷亦可成就大事”“‘耳’聋‘目’明”。

我们的考生面对这一“话题”,人人有话可说。

第二大题说明文的选材“低碳消费”,在当下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也是一种消费时尚,这对青年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现实有着积极意义。

三是难易适中从整套试题的选材,题目的设置上来看,命题者都注意到知识深浅难易度;从考生答题的失分来看,这套语文试题面目熟悉,考生的得分约占全卷(150分)的63%。

这是较为理想的测试结果。

如果要说出的美中不足,我们认为第五大题第14、15小题考查词句的含义题量过大,择取其一则可;第六大题20题病句修改设题不严谨,将“修改为”字眼表述为“修改意见”可能更好些。

第二部分各道试题评析与考试质量分析一、语言基础知识识记第1题:C1.抽样调查得分率:文理科得分率相差不大,文科43%,理科38%。

多数学生选B,“甫定”误读。

2.题源探究:此题源于《考纲》中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具体要求,而所用素材一是教材中出现的;二是现实生活中常用却极易误读的。

3.指导意义: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音识记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把语音和语义结合起来综合判断的能力及联想能力,体现了语文学科课内外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具体要求。

4.关于本题:许多学生在解答此题时出错,主要原因是平时对字音识记不准积累不够。

第2题:B1.抽样调查得分率:文科11.82%,理科10.95%。

大多数学生选到了A,少数选到了D 。

2.题源探究:此题源于《考纲》中“正确使用的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要求,主要考查成语的使用,都是容易误用的。

3.指导意义:解答此题的关键,一是要重视平时积累,对不熟悉、不了解的成语要弄清词语意义、用法规范、感情色彩,切忌不求甚解或望文生义;二是结合提供的语境去辨别有关成语的运用,特别是注意从词语与语境之间的使用对象、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特定情境等方面加以判别。

--4.关于本题:很多同学一知半解,望文生义,例如对“交相辉映”“刮目相看”的理解就存在这样的情况。

另外,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不够,不理解题中“鹿死谁手”的意思。

得分率过低的结果,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深刻反思。

这类易误用的成语,我们平时复习时做过相应的练习,结果还是不理想,到底是我们讲得不透彻,还是学生最基本的语言素养的匮乏?第3题:A1.抽样调查得分率:文科38.09%,理科36.59%。

BCD均有学生选到。

2.题源探究:此题源于《考纲》要求能够辨析并修改病句。

这道题只考查对病句的辨析,所用语料来源于现实生活,涉及多种语病,主要考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3.指导意义:辨析并修改病句有六大类。

一是语序不当,二是搭配不当,三是成分残缺或赘余,四是结构混乱,五是表意不明,六是不合逻辑。

在答题的时候学生应结合具体语境,仔细辨别。

4.关于本题:此题主要涉及病句专题中“不合逻辑”“成分残缺”“两面对一面”。

第4题:B1.抽样调查得分率:文科65.73%,理科70.46%。

选错的学生选到了A或C。

2.题源探究:此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

3.指导意义:本知识点,学生常犯的错误是不考虑前后文的语义衔接。

4.关于本题:该题得分率较高。

该题逻辑关系相对明显。

基础知识教学建议:1.加强语言基础知识识记与运用能力的训练,对常见的字音和字形要认真辨识,读准音,尤其是多音字。

2.写准字,尤其是形近字。

3.理解常用的词语(包括成语)意义,要注意语境中的动态意义。

4.对病句,要掌握六种基本的病句类型,尤其是能指出病句的基本特征。

5.重视阅读,加强语感训练,这对辨析病句和衔接语句大有裨益。

6.汇编近年高考真题,进行强化训练。

二、第二大题:说明文阅读理解第5题:D1.抽样调查得分率:文科89.09%,理科88.80%。

2.题源探究:此题考查学生对问中重要词语或概念的含义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分析的能力。

3.指导意义:对概念或重要词语的理解应抓住其本质,并与文意核对。

本知识点,学生常犯的错误是理解不到位。

4.关于本题:该题较简单,得分率较高。

个别选错的学生是由于没有看清楚原文的细节。

第6题:D1.抽样调查得分率:文科34.55%,理科31.39%。

2.题源探究:此题主要涉及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重在考查学生依据文章对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

3.指导意义:本知识点,学生常犯的错误是钻牛角尖、抠字眼,不从整体理解句意,不会整合信息。

4.关于本题:有相当多的学生选B。

选B的学生没有注意理解文中相关语句的含义,断章取义。

第7题:C1.抽样调查得分率:文科83.73%,理科79.41%。

--2.题源探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是考查根据文章的已知内容和材料推断和想象其他内容。

3.指导意义:做题时必须把握好文章所提供的已知内容和材料,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推断和想象,指向性要明确,不能生套或强加联系。

4.关于本题:A项中的“必将完全取代”,D项中的“就不会产生”太绝对,C项中的“显示屏将越来越小”不合逻辑,学生一般都能进行判断。

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掌握说明文阅读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2.强化训练近年高考真题。

三、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理解第8题:D1.抽样调查得分率:文科50.91%,理科46.49%。

2.题源探究: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这是《考纲》上的要求。

3.指导意义:本题所考查的4个词均属常见。

4.关于本题:D项中把“崇”解释为“高”,结合上下文的对话内容就很容易得出应翻译为“崇尚”。

第9题:A1.抽样调查得分率:文科42%,理科38.80%。

2.题源探究:这道题要在读懂所给文言文段的基础上,筛选文章信息,并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涉及对理解、筛选、分类整合等多方面能力的考查。

3.指导意义:只要吃透题目要求,正确分类,一一对应,解决这道题还是很容易的。

4.关于本题:这类题目一般有两种常见错误:一是与题目要求的“议论持大体,有清望”不对应,二是对象不是题目提到的主人公。

第10题:C1.抽样调查得分率:文科68.64%,理科63.90%。

ABD均有学生选到。

2.题源探究:针对文言文段的阅读,《考纲》中还有这样的要求: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作者在文中的态度。

3.指导意义:很显然,此题正涉及这些方面,需要学生在认真阅读全文,正确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做出判断。

4.关于本题:做此题,关键是对文段的表面意思及较深层次的内涵都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准确把握事件、人物及相关评价。

C选项,应该说经过仔细对照原文理解还是可以做得出来的,虽说学生的得分率不算低,可是还有很多学生读不懂文本。

教学建议:1.文言文一定要回归课本,夯实文言基础知识,重点篇目要落实翻译,切忌急功近利,抛开课本搞题海战术。

2.指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四、第四大题:文言翻译、古诗鉴赏和默写第11题: 文言文翻译,分值10分。

1.试题评价:①难度适中:本文选自《明史·耿九畴传》,常练的人物传记题型。

②此次要求翻译的两个句子,其关键词例如“便宜”“去”“市”“引”“乃”大部分可以在课内找到出处,这体现了学以致用、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命题原则。

2.考试情况分析:--①此题平均得分约6分。

全体学生得满分不到20人,得8分(含8分)以上的约有15%,得0分的7%,其中试卷上一个字也没有的约5%,另外约30%虽回答了题目只得2—5分。

②第一题学生主要失分在不能准确译出“宿”“诣阙”的意思,分别译为“住宿”,“去官”译为“去做官”,或者略过不译。

第二题的“市”译为“到市场”,“寝”译为“睡觉”“休息”,另外“引宋苏轼谏神宗”有少部分学生译为“带领苏轼去谏神宗”,这篇文言文出的是明史,宋朝的苏轼,学生的文化常识和意识薄弱。

教学建议:①加强学生做翻译题时找关键词,找赋分点的意识。

因为此次考试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只译出句子大意,而没有采中赋分点的。

例如他们把第1小题的“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译为“在场的数千百姓请求他留下来”,这样就把关键词“诣阙”漏掉了。

②加强学生在做翻译题时的语境意识。

③加强在做文言文或古诗鉴赏时要有文化常识意识。

第12题:诗歌难度适中,题目设置合理,符合学生的阅读实际。

本题8分,抽样平均分约5分。

第1小题学生答得不太好,大部分学生不能找到诗眼是“独”“独宿”,有找到的学生只是写出所表达的情感,不懂前两联写“独宿”之景,没有较完整的表述,因此只得2分。

学生答以下答案“悲、行路难、伶俜、忍、强移、栖息”居多。

其实这首诗统领全诗的词不难找,第一题目已提示,第二统领全诗的词从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找,从内容上正是因为独宿的环境和所见所闻才抒发情感。

但学生不理解或不懂才出现五花八门的答案。

第2小题,答得较理想,得分区间在3-4分。

教学建议:1.继续加强诗歌关键词、诗眼、文眼赏析的教学指导。

2.继续加强诗词的鉴赏能力的指导。

第13题:名篇名句填空都是课内的,二选一,多数学生选了第一题。

答题情况不够理想,只有20%学生得满分,大部分学生得2--4分,不少同学得0分。

主要失分原因:一是同音字误写,如把“又闻子规啼夜月”的“规”写为“归”,“夜月”写为“月夜”。

二是背诵出错,如把“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写成“六十者可以衣帛矣(食肉矣)”或“七十者可以衣帛矣(食肉矣)”,“畏途巉岩不可攀”的“巉”不会写,“岩”写成“沿”。

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理解原文的意思,死记硬背。

今后应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精确记忆,平时要注意书写。

五、第五大题:散文阅读理解难度适中,文章不难理解,大部分答案能从原文找出原句原词回答,但学生得分情况并不理想,平均分在11分左右。

第14题:平均得分2分左右。

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

对“包容”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在文中找出答案。

对“力量”的解释,少有学生回答出“敢于面对失意的现实,回归平凡”,多数学生的答案跟“包容”的解释雷同,或者直接就答:这种力量是包容。

解释不确切,所以失分。

第15题:平均得分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