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文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古代的诗词歌赋,语言精练、内容深广、技巧娴熟,具有高度的艺术美感。通过经典名篇的教学,能够奠定学生深厚的文化素养,从小给学生打好“中国底色”。教师要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上古诗文;进行方法引领,激发学生探究古诗文的热情;培养能力,让学生能够将古诗文运用于生活中。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学习氛围;方法引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9)10-0051-01
如今,统编教材已经走进课堂。统编教材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古诗文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就小学阶段而言,原来必备古诗词是75篇,而现在古诗文篇目是124篇。约占课文总数的30%。这一变化,意味着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及其熏陶作用。教师可采取一些有效策略展开古诗文教学。
一、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上古诗文
在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学校有责任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接触古诗文的机会。我们可以在橱窗、画廊等显要的地方张贴一些优秀的诗词,班级的布置中也尽量用上古诗文。这些张贴的古诗词、生动的画面、整齐的排版,不但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让学生俯首皆可以看到古诗文、积累古诗文。
学校可以开展与古诗文相融合的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可以以年级为基本单位:低年级,可以采取读背经典这一形式;中年级运用背经典、演绎经典的形式;高年级采取讲经典故事,写经典人物的形式。
我所在的学校,每个学期都要举行古诗文诵读大赛,在学生当中掀起了读古诗、背古诗、演古诗的高潮。就拿背诵古诗文来讲,每个学期学生都会学到不同类型的古诗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学到一篇新的古诗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些相同题材的篇章,看谁积累得多。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其他的古诗文篇目,这无疑会扩大他们的积累量。
“和诗以歌”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我们开展“经典咏流传”活动,将经典复活,为诗词配曲重唱,每一期的节目都非常精彩。借助学生喜爱唱歌这一天性,我们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学习经典诗词。这样的方法不但使学生学会了美妙的歌曲,还使他们记住了优美的诗词,真是一举多得呀!
二、方法引领,激发学生探究古诗文的热情
古代诗文有三种美:一是旋律美,即音美;二是画面美,即境美;三是结构美,即形美。通过朗读,可以充分感悟古诗文的各种各样的美。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分析古诗的断句、节奏、起伏、重音等,鼓励学生大胆去读,大声去
读,去体会古诗所蕴藏的画面美、音律美、情感美,使古诗的各种美在学生的诵读中得到恰当的表现。
活动实践是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去体验,去联系诗句、背景、生活实际来理解、感悟古诗的内容、情感。另外,我们还可以适时地开展诗歌交流活动,使学生的阅读、表达、逻辑思维能力得到综合性的训练。比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别》这首诗时,我们可以设置适合的场景,让一个学生当李白,一个学生当孟浩然,他们举起酒杯,再现诗中的依依惜别之情。《所见》中既有静景,又有动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放牛的娃娃。学生们很投入,各有各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出牧童的天真活泼以及热爱自然的情趣。《寻隐者不遇》中一问一答的对话,既丰富了古诗的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学生通过表演,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古诗文
学习古诗文也是有章可循的。古诗文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比如,按取材的不同分类:写人的、写景的、写事的、写物的;按季节的不同分类:写春天的、写夏天的、写秋天的、写冬天的;按歌咏对象分类:咏柳的、咏月的、咏竹的、咏梅的、咏菊的……按诗歌情感分类:怀友的、惜别的、爱国的、思乡的等。这样,把学生积累的古诗有条理地梳理好,更方便他们的记忆与积累。
对于古诗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要进行精读、品读、评读。这方面的教学,可先从学习“文包诗”的课文入手,如《英英学古诗》《少年王勃》《李广射虎》等文章。教师借鉴文中学到的方法,再给学生提供诗篇,引领学生用“文包诗”的方式改写古诗。这样,学生就会学着课文去组织语言,把诗歌变成自己的文章。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袁枚的《所见》都是画面精美,想象丰富的作品,学生们走进古诗,理解其中的意境,自然会改写得非常成功。通过这样的活动,就把学习古诗和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教学古诗文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方法不同,却能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只要我们一线的教师,躬下身子,钻研教材,一定会探究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使学生爱上古诗词、爱上古典文化。
(责编刘宇帆)
浅谈古诗文教学策略
江苏邳州市八路中心小学(201312)赵静
阅读·课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