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初中《科学》教师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合集下载

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现状调查报告

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现状调查报告

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现状调查报告作者:徐佳妮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年第03期一、问题的提出课程改革试行至今,正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和完善,关于新课程的理论与实施研究也逐步深入。

随着浙江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过程中的客观条件与主观的人为因素不断影响着新课程的发展方向。

学校的客观环境,教育的投入力度,社会的认可程度,学生的配合情况等,都是新课程改革中的影响因子,而作为这场改革中的另一重要因素——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支持度与适切性也是关系这场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子。

二、调查的对象及方式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的选取主要是台州市白云学校科学教师以及学生。

对该校的科学教师共计发放了教师问卷15份,回收有效问卷15份,有效率100%;发放学生问卷1170份(其中九年级360份,八年级360份,七年级450份),回收有效问卷1170份,有效率100%。

从每年级中随机选择了2位教师(共6位)进行了随堂听课调查,并完成教师课堂教学调查表。

基于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更具有教师课堂教学实际性与具体性,本研究只对科学教师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并将这方面分为四个维度:时间管理、自主学习、控制和师生互动。

描述当前现象并得出相关数据资料,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2.调查方法问卷测量法:本研究的教师问卷以《中学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问卷》为蓝本,在此问卷上稍作修改。

此问卷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问卷题目能反映当前中学科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现状,问卷提供的情境与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理念密切联系,符合测试的目标,该问卷的内容效度符合要求,并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

所以选择此问卷测试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有效的。

同时在这张问卷的基础上,又制作出了一套相对应的学生问卷,对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客观单项选择题。

问卷都为三级量表订序,每小题为3个选项,分别赋值为1、2、3分,平均分为2分,问卷结果分与此平均分进行比较,如果达到平均分,则说明教师具有一定的适切性,分值越高,说明适切性越好;如果分值低于2分,则说明教师不适应此行为,分数越低,适切性越差。

初中科学教研组现状(3篇)

初中科学教研组现状(3篇)

第1篇一、引言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初中科学教研组作为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其现状如何直接关系到科学教育的质量。

本文将对初中科学教研组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初中科学教研组现状1. 教研组人员结构(1)教师学历水平较高: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初中科学教研组的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大部分教师具有本科学历,部分教师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

(2)年龄结构合理:初中科学教研组的教师年龄结构相对合理,中年教师占比较高,年轻教师也在逐步增加,有利于教研组的长远发展。

(3)职称结构多样:教研组成员中,既有高级教师,也有中级教师和初级教师,职称结构较为多样。

2. 教研活动开展情况(1)教研活动形式丰富:初中科学教研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教研活动内容丰富:教研活动内容涵盖了科学课程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有助于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教研活动成效显著: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相互学习、交流、借鉴,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研成果(1)教学成果:初中科学教研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如多篇论文发表、多个课题立项、多个教学案例获奖等。

(2)科研成果:教研组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如多项科研项目立项、多篇科研论文发表等。

4. 存在的问题(1)教研活动时间不足:由于工作繁忙,部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时间较少,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2)教研活动内容单一:部分教研活动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

(3)教师专业发展不平衡: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

三、对策与建议1. 优化教研组人员结构: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关注年轻教师培养,促进教师队伍年轻化。

2. 丰富教研活动形式: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如教学观摩、教学竞赛、教学研讨等,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科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科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科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科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科学教育的现状,探究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促进科学教育的发展。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面对面方式向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相关的数据和意见,以全面了解科学教育的情况。

三、调查对象1. 教师: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科学教师,总计XXX人。

2. 学生: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学生,总计XXX人。

四、调查内容1. 教师方面- 教师的科学教学理念和目标;- 科学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工具;- 对科学教育现状的评价;- 对科学课程内容和教材的看法;- 是否接受过相关的科学教育培训。

2. 学生方面- 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程度;- 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和意愿;- 学生通过科学实验、观察等方式掌握科学知识的能力;- 学生对科学教育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的评价。

五、调查结果1. 教师方面- 大多数教师认为科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较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 教师普遍反映教学时间有限,难以覆盖所有科学内容;- 教师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有一定的意见;- 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科学教育培训不足。

2. 学生方面- 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程度较低,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 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机会不均衡;- 学生对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的参与度普遍较低;- 学生普遍认为科学教育课程缺乏趣味性,学习效果不明显。

六、改进策略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策略:1.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其科学教学能力。

2. 制定科学教育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引入更多兼具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加强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5. 完善科学教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而非纯粹的成绩评价。

中学科学教育的现状与困难分析

中学科学教育的现状与困难分析

中学科学教育的现状与困难分析科学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多元思维,帮助他们建立科学世界观。

然而,在中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现状与困难,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课程难度与压力中学科学课程是学生接触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的科学课程难度较高,学生面对大量的学习内容和较高的学习要求,常常感到压力倍增。

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科学课程内容不断增加,涵盖面广。

由于科学研究不断进步,新的科学知识不断涌现,这导致科学课程不断更新和扩充。

而在教学实践中,中学老师往往面临时间和资源的限制,难以与科学发展同步。

这样就给学生增加了额外的学习压力,他们需要不断努力来跟上课程的步伐。

其次,科学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实验能力。

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往往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实验方法来验证假设和推理结论。

因此,中学的科学课程也将这一能力作为学习目标。

然而,很多学生在逻辑思维和实验设计方面存在困难,导致他们难以领会和掌握科学知识。

这就需要教师和学校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障碍,提高科学素养。

二、实验条件的限制与不足科学实验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科学原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中学科学教育中,实验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与不足。

首先,中学实验室的设备和资源有限。

由于经费和资源的限制,很多中学实验室的设备和器材相对简陋,无法满足科学教育的需求。

这就导致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面临一定的困难,很多实验无法展开或者只能进行简化。

这使得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次,实验操作时间的不足。

中学教学课时有限,科学课程往往需要面对大量的知识点,因此,实验操作时间很少。

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验中缺乏足够的时间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无法真正体验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和意义。

三、缺乏实践与应用中学科学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与应用的环节。

初中科学技术工作调研报告

初中科学技术工作调研报告

初中科学技术工作调研报告初中科学技术工作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本次调研是为了了解初中阶段科学技术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通过对多个学校的调研,我们总结了如下情况:一、教师队伍现状在初中教育科学技术工作中,首要的因素就是教师队伍。

目前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 教师素质不高。

一些科学技术教师缺少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无法解答学生的问题,导致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下降。

2. 课程教材不适应。

一些教材内容陈旧,与时代发展脱节,不能满足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实际需求。

同时,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也需要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参与,确保质量。

3. 缺乏先进设备和资源。

一些学校缺乏实验室、设备和资源,无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学技术实践环境,限制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科学技术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是初中阶段科学技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 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

科学技术课程设置过多的理论知识,缺少实践内容,导致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下降。

2. 教学方法单一。

一些教师仅仅依赖讲解,缺少探究、实践和互动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三、实践能力培养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时期。

但目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存在以下问题:1. 缺乏实践机会。

一些学校没有实验室或实践设备,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限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2. 实践内容不丰富。

一些学校的实践内容过于简单,缺少挑战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基于以上调研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措施:一、教师队伍建设1. 加强教师专业培训。

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

2. 定期组织教师交流。

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成长。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进1. 调整课程设置。

优化科学技术课程设置,加强实践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2. 引入探究式教学。

通过探究、实践和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科学教师情况分析报告书

科学教师情况分析报告书

科学教师情况分析报告书1. 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而科学教师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推动者,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了解当前科学教师的情况,本报告对学校内科学教师的人数、资历构成、教学质量等关键指标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2. 数据来源和方法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学校的人事档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统计年鉴以及实地调研等途径。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来获取对科学教师情况的客观评估。

3. 科学教师总体情况根据学校的档案统计,截至目前,学校共有300名科学教师,占全校教师总人数的30%。

其中,男性科学教师160人,女性科学教师140人,男女比例约为1:0.87,略低于整体教师队伍的性别比例。

4. 科学教师资历构成科学教师的教龄和学历水平是衡量其教学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学校教师档案的调查发现,科学教师的教龄分布较为均匀。

其中,教龄在1-5年的教师占比为35%,教龄在6-10年的教师占比为30%,教龄在11年及以上的教师占比为35%。

这种分布情况既有年轻教师的活力和创新,也有老师们的经验和稳定性。

在学历层次上,科学教师普遍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

具体分布如下:本科学历占比40%,硕士学历占比55%,博士学历占比5%。

这说明科学教师整体学历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学科深度和研究能力。

5. 科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为了评估科学教师的教学质量,我们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态度以及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等多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发现科学学科的平均成绩较为稳定,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及格及以上的水平。

然而,部分学生的分数相对较低,他们在科学学科中的学习状况较差。

这提示我们,科学教师需要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调查问卷反馈,发现学生普遍对科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持肯定的评价,认为科学教师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初中教师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初中教师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初中教师教学现状调查报告调查背景和目的本调查旨在了解当前初中教师的教学现状,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为改进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以确保能够覆盖更多的受教师进行评估。

我们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了全国各地的不同类型初中的教师作为调查对象。

问卷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师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教龄等;2. 教学方法:包括课堂互动、多媒体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等;3. 教学质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4.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使用情况、教学设备、学生资料等。

调查结果教师的基本信息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教师主要集中在30-45岁之间,占调查总人数的60%。

教龄在10年以下的教师占55%,教龄在10-20年的教师占35%,教龄超过20年的教师占10%。

教学方法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其中,讲授式教学占50%,板书和讲解的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另外,30%的教师使用了一些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如问答、讨论等。

只有少数教师(20%)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学质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看,调查显示教学质量整体有待提高。

约有30%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够明确,未能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此外,40%的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存在过于依赖教材,缺乏充分的拓展和创新。

在教学评价方面,60%的教师仅仅通过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教学资源的使用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教材和教学设备的配备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较慢。

此外,教师在获取学生资料方面遇到了困难,缺乏及时准确的学生信息。

结论与建议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初中教师的教学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建议:1. 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引导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初中科学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初中科学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初中科学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科学课程的改革给我国的教育和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在科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科学教师的问题。

作者曾于2007年3月对武汉版《科学》教材编委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分析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基于此次调查,文章分析了目前初中科学教师存在的问题以及他们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科学教师;科学教育团体;探究体验一、目前初中科学教师存在的问题(一)科学教师的教育观念问题2006年1月18日,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沈甜甜借武汉市八年级科学教师培训之机,对武汉市15个区的中学科学教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获得了武汉市科学教师的基本情况[1]。

科学素养的内涵中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A项)、”科学探究”(B项)、”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C项)、”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D项)。

调查显示,四项全部都选的仅占15.8%。

2007年3月,对武汉版《科学》教材的编委进行了问卷调查,也设置了同样的问题,即编委对”科学素养” 的认识。

调查显示,28.3%的编委只选择了一项,28.3%的编委选择了两项,只有8.7%的编委选择了三项,34.8%的编委选择了四项。

从以上两项调查可以看出,无论是《科学》教材的编委还是一线的科学教师,对”科学素养”的认识都不够深刻,还比较片面。

作为《科学》教材的编委和科学教师,这样的认识显然是不够的,如果他们自身对”科学素养”的认识都不够,如何在教材或教学中体现出来呢,又怎能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呢?(二)科学教师的能力问题在作者的问卷调查中,还有这样的一个多项选择题,编委对于一些教师和家长反对科学课程实施的原因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56.5%的编委认为是由于教师的能力不够。

由于科学课程涉及理、化、生、地、天文等多门学科的内容,涵盖的知识技能十分丰富。

而现有的中学理科教师是分科型的,他们都有自己固定的专业和固定的教学方向,很难胜任科学课程的教学。

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及改革路径分析

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及改革路径分析

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及改革路径分析科学教学一直被视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初中阶段。

初中科学课程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当前的初中科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改革。

本文将分析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并提出改革的路径和措施。

一、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1. 教学内容滞后当前初中科学教学的内容大多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层面,课本内容多为老掉牙的常识和公式,和实际生活相脱离。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抽象理解和概念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初中科学教学方法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教师讲解的内容大而全,学生难以吸收,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

3. 实验教学不足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着实验设备不足、实验内容陈旧和实验设计单一等问题。

4. 评价体系落后目前初中科学的评价体系普遍存在偏重于记忆、死记硬背的现象,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考量。

二、改革路径分析1. 更新课程内容针对当前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应该通过科学课程的改革和更新,加入最新的科学发展成果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2. 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得到改革,可以引入探究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

3. 加强实验教学科学实验教学需要得到重视,学校应该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资源,设计多样的实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施实验,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完善评价体系科学教学的评价体系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表现,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考察学生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能力等。

三、改革措施建议1. 增加教师培训学校应该加强对科学教师的培训工作,使他们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海盐县农村初中教育科研工作专项调研报告

海盐县农村初中教育科研工作专项调研报告

草根要做参天梦——谈谈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两个要素双桥初中陈玉萍我市教育科研工作正在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教科研工作在学校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但是,要真正充分地发挥这些作用,学校教科研工作需要不断改进,期间需要关注两个重要的因素:1、规划好学校课题整体布局;2、做好草根科研。

两者相得益彰,才能推动教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出教科研工作的作用。

一、教科研工作的根本目的教育涉及到三个对象:学生、教师、学校。

相应地,教科研工作的根本目的有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提高办学水平。

一所起点很低的学校,首先需要的是规范化管理,通过制订规范、合理管理,成为合格学校,这是学校发展的初级阶段。

紧跟着需要的是个性化科研,需要寻找生长点、护持生长点,成为特色学校,这是中级阶段。

这之后才能进行核心化输出,进入学校发展的高级阶段,成为名校。

所以,个性化科研是学校能否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个性化科研,学校只能停留在规范化层面。

这就是教科研工作必须关注学校课题整体布局的原因。

有了多层结构的课题布局,有了学校主导性课题的引领和低层课题的基托,学校教科研工作才能避免低水平、无目的的重复,才能快速、有效地往一个方向前进。

另一方面,在促进对教师发展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两方面的目的,则决定了需要扎实做好草根科研。

二、初中教科研工作的现状与分析第一,从整体上来看,科研意识在强化,科研影响在增大。

近几年来,由于教科所领导的重视和科研意识的不断觉醒,再加上教科所根据基层学校教科研工作实际,不断调整教科研工作思路,降低科研工作难度,简化科研程序,倡导叙事研究,因此各校的教科研工作和前几年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从学校来看,从学科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成长起来的年轻校长较多,对教科研工作的认同与接纳开始加强。

学校的教科研组织渐趋健全,有关工作条例、奖励办法开始完善。

教师的科研氛围在逐步形成。

科学老师现状调查报告

科学老师现状调查报告

科学老师现状调查报告根据对科学老师现状的调查报告,以下是我们得出的一些结论和观察。

首先,教学方法的差异对科学老师的教学效果产生了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科学老师更倾向于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概念的理解。

然而,一些高效的科学老师则采用了更为互动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进行实验探究。

这些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次,个人素质和教育背景对科学老师的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的调查显示,那些具有较高学历和相关科学专业背景的科学老师在教学中表现更为优秀。

他们对科学知识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更好地解答学生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科学老师在教学岗位上持续进行自我提升和学习,积极参与各类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会,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

第三,科学老师在班级管理方面面临一些挑战。

调查结果显示,班级规模较大、学生思想状态不稳定等因素使得科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班级管理。

一些科学老师在解决这些问题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制定明确的纪律和规则、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等,然而还有一部分科学老师在班级管理方面仍然面临困难。

最后,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分享也对科学老师的教学水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调查发现,一些科学老师与同事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和交流。

然而,那些能与其他科学老师进行定期教学经验分享、互相学习和讨论的老师,通常能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支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科学老师现状调查报告指出了教学方法、个人素质、班级管理和师同合作等方面对科学老师的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

这些结论希望能为改善科学老师的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科学教师的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科学教师的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科学教师的队伍建设情况汇报一、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学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科学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键角色,其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当前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发展建议。

二、现状分析教师数量与结构目前,我国科学教师数量稳步增长,教师结构逐渐优化。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区中小学科学教师总数达到2万人,其中小学科学教师占65%,中学科学教师占35%。

然而,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和边远地区科学教师数量不足。

教师素质与能力近年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研修,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大多数教师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胜任基础的科学教学工作。

然而,在创新教育、实验教学和学科交叉等方面,部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仍需提升。

教师培养与培训为提高科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开展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

通过师范生培养、教师资格认证、在职培训等多种途径,不断加强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然而,培训内容和方式仍需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以适应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三、问题与挑战教师队伍稳定性受工作环境、待遇和发展机会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科学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有待提高。

部分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培养。

教师创新能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部分科学教师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

如何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教师培训实效性虽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了丰富的教师培训活动,但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仍有待加强。

如何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设计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效果,是提升科学教师队伍素质的关键。

四、改进措施与发展建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边远和农村地区的师资投入力度,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教师投身于教育事业。

对科学教师专业生活共同体的调查与实践反思

对科学教师专业生活共同体的调查与实践反思

对科学教师专业生活共同体的调查与实践反思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师的专业生活也发生了许多改变。

作为科学教师,他们承担着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重任,科学教师专业生活共同体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科学教师的专业生活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与实践反思。

一、科学教师专业生活现状调查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20位中学科学教师,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和地区。

2. 调查内容: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科学教师的工作内容、工作压力、专业发展需求以及未来规划等情况。

3. 调查结果:经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调查结果:A. 工作内容繁重:大多数科学教师表示自己每天的工作任务都非常繁重,除了备课和授课之外,还要承担学生辅导、学科竞赛指导等多项工作。

B. 工作压力大:调查显示,近80%的科学教师表示自己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其中有一部分教师甚至表示经常感到焦虑和疲惫。

C. 专业发展需求:调查还显示,大部分科学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着明确的需求,他们希望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D. 未来规划: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科学教师都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表示将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1. 加强专业交流:针对调查结果中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我们可以加强建立科学教师专业生活共同体,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专业知识分享和交流。

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了减轻科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学校可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其具备更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减少工作压力。

3. 建立教师团队:组建科学教师工作团队,共同备课、授课,相互之间进行学习和交流,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4.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活动,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5. 提供个性化发展机会:为了适应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学校可以提供一些个性化的职业发展机会,如短期项目、进修班等,让教师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

2013海盐县八年级科学教学质量调研评比结果xls

2013海盐县八年级科学教学质量调研评比结果xls

初二(4)班 八1班 八(2) 八(8) 初二(7) 初二(2) 二(1) 5 初二(4)班 初二(3)班 6 2 2 初二(6)班 初二(9)班 初二(4) 二(6) 初二(5)班 初二(5)班 初二(1)班 初二(3)班 11 12 12 2 4 6 7 八(4) 初二(1)班 初二(3)班 初二(1)班 初二(5)班 初二(2)班 初二(3)班 初二(4)班 初二(5)班 初二(5)班 初二(2)班 初二(5)班 初二(6)班 初二(2)班 9 12 3 八5 八1
丁兆煜 周俊杰 许亚绮 费杨秋頔 王云凯 左卜雷 朱杨桦 陆阳奕 胡超杰 平东海 陆一杰 宋叶鑫 沈可航 韩畅宇 刘梓安 叶敏捷 周杰 陆晨阳 陈丹妮 俞依文 张 磊 王方权 杨 浪 冯晨冲 韩磊 沈智丰 杨一鸣 俞俊哲 张婕妤 吴翌人 唐佳怡 陈清扬 吴一凡 俞马昕 王晨龙 沈迪 沈嘉宁 梁馨月 秦世奥 徐诚超 马郑立 刘泽宇 孙文斌 褚晨铠 褚少杰 徐旭辉 庄育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编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学校武原中学博才实验于城中学滨海中学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实验中学元通中学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滨海中学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滨海中学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武原中学武原中学秦山中学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武原中学实验中学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元通中学博才实验博才实验武原中学百步中学行知中学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班级2初二4班32初二3班初二1班初二9班1初二6班初二6班初二4班初二1班初二2班初二6班初二1班初二5班6初二3班初二4班初二6班初二2班初二5班4初二2班初二6班初二1班514八8初二1班初二4班初二3班1初二2班初二1班初二4班5初二5班初二3班14八6二8初二1班初二6班初二2班姓名沈霁金毅铭俞敏乐钱康乐黄铮彦昌珺涵陆欧文孙敏杰曹子奇杨洋胡鑫磊李泽华陆楚雨刘学成林哲羽马鼎立方创杰沈瑞恩祝宇耀徐伊文王嘉辉俞卓航张哲超沈傲立沈朔岩刘真宇韩孟佐姜宇欣沈逸帆姚任远沈雁潮肖谏沈博彦顾宸鞅方哲誉朱志凡王德伟何智超夏奕唐志杰周裕康何金鑫周祉祺王子恒郭繁盛获奖等第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二二二指导老师赵海祥陈燕飞张红军汪坤明周翔金辉孙亮黄勤金辉金辉陈燕飞金辉周翔金辉金辉陈燕飞姚建生周翔陈燕飞金辉周翔陈燕飞廖连娇周翔金辉金辉郁泉英石艳娇陈卫龙金辉陈燕飞周翔赵海祥王觉慧金辉陈燕飞马爱国陈燕飞周翔石艳娇沈福彬万腾虹优秀指导老师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滨海中学石泉中学通元中学博才实验博才实验武原中学实验中学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滨海中学实验中学行知中学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武原中学滨海中学滨海中学百步中学通元中学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武原中学元通中学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博才实验武原中学滨海中学石泉中学实验中学实验中学实验中学716八3初二6班初二4班1初二1班初二3班初二3班初二2班初二3班

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及改革路径分析

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及改革路径分析

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及改革路径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初中科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受到了人们的越来越重视。

当前初中科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改革路径两个方面对初中科学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一、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分析1. 教学内容单一化当前初中科学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单一化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书面教学和理论知识的传授上。

学生只是被 passively 接受科学知识,而缺乏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 教学方法传统化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解、板书、习题讲解等为主,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当前初中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依赖于老师的指导和教学,缺乏自主学习、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4. 实验教学资源匮乏由于初中科学实验设备和实验室不足,学校很难开展丰富的实验教学活动,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为了解决教学内容单一化的问题,可以通过引入多种资源,例如科学实验、科普读物、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更多形式的科学知识。

可以增加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尝试引入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多媒体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3.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老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实验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加强实验教学针对实验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实验室、购买相关实验设备等方式,增加实验教学的时间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从而提高他们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习科学教师教学调查报告

实习科学教师教学调查报告

实习科学教师教学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在实习科学教师教学实习阶段,我担任了某中学的初中科学教师,负责教授七年级的科学课程。

为了全面了解自己的实习情况和提升教学能力,我进行了一次教学调查,以收集学生和同事对我的教学的评价和建议。

二、调查目的1. 了解学生对我的教学满意度2. 收集学生对我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反馈3. 得到同事对我教学表现的评价和意见三、调查方法1. 学生问卷调查:对全班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的评价。

2. 同事面谈:与本班的教学指导老师和同事进行面谈,讨论课堂教学情况并征求意见。

四、调查结果和分析1. 学生评价在学生问卷调查中,我收到了50份有效问卷,得到了如下结果:- 85%的学生表示对我的教学满意度较高。

- 80%的学生认为我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 70%的学生认为我解释科学概念和原理的能力较强。

- 60%的学生认为我能提供足够的练习题目,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 65%的学生认为我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生动有趣。

- 75%的学生认为我的课堂氛围积极活跃,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通过对学生评价的分析,我发现学生对我的教学整体上比较满意。

然而,我也注意到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我的教学方法和练习题目还需要更多的改进。

2. 同事评价在与本班的教学指导老师和同事的面谈中,我得到了一些宝贵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指导老师认为我在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方面需要更加严谨和有针对性。

- 同事们对我的课堂管理能力表示赞赏,同时也提醒我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

- 同事们认为我能利用科技手段更好地辅助教学,并鼓励我参加教育培训课程进一步提升自己。

五、改进计划结合学生和同事的评价和建议,我制定了以下改进计划:1. 提高作业的质量:严格检查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确保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 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初中科学教研组情况分析(3篇)

初中科学教研组情况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科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科学教研组作为学校科学教育的研究、指导和服务机构,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科学教育的成效。

本文通过对某初中科学教研组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找出其优势与不足,为提高科学教研组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参考。

二、教研组基本情况1. 组员构成某初中科学教研组现有成员10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5人,二级教师2人。

教研组成员涵盖初中科学课程的所有模块,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

2. 教研活动教研组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研讨。

此外,教研组还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培训和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 教学成果近年来,该教研组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学生成绩稳步提升,学科竞赛成绩显著。

三、教研组优势分析1. 人员结构合理教研组成员专业素养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这种结构有利于教学经验的传承和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

2. 教研活动丰富教研组积极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反思等,使教师们在交流中共同进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3. 教学成果显著教研组注重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成绩稳步提升。

4. 学科竞赛成绩突出教研组高度重视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竞赛资源。

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学生成绩优异,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四、教研组不足分析1. 教研活动形式单一虽然教研组积极开展各类教研活动,但活动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

部分教师对教研活动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效果。

2. 教师专业发展不平衡教研组成员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教育教学研究投入不足,影响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教研组在教学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方式单一等,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公正。

对科学教师专业生活共同体的调查与实践反思

对科学教师专业生活共同体的调查与实践反思

对科学教师专业生活共同体的调查与实践反思一直以来,科学教师一直扮演着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推动者。

随着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科学教师的专业生活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科学教师的专业生活现状,我进行了一项关于对科学教师专业生活共同体的调查,并进行了相关的实践反思。

本文将就此次调查与实践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一、调查概况本次调查主要围绕科学教师的工作生活、专业发展、职业满意度等方面展开。

我选择了50名不同学校、不同学历、不同工作年限的科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访谈与深度交流。

通过调查,我了解到了一些有关科学教师专业生活的具体情况。

在工作生活方面,绝大部分科学教师表示他们每天都要面临大量的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工作任务,导致工作压力较大。

许多教师也反映出他们在工作中缺乏与同行交流的机会,导致专业上的孤立感和疏远感。

在专业发展方面,大部分科学教师表示他们缺乏一些有效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无法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职业满意度方面,绝大部分科学教师表示他们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感到满意,但也存在一定的职业厌倦和迷茫情绪。

二、实践反思通过对科学教师专业生活共同体的调查,我对现行的教师培训机制和职业发展模式产生了一些思考和反思。

在教师培训机制方面,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为科学教师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培训和进修机会。

当前,许多培训课程都是泛泛而谈,无法真正满足科学教师的需求。

我们需要建立更加精准、实用的教师培训机制,让科学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水平。

在职业发展模式方面,我们需要鼓励并支持科学教师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

科学教师专业生活共同体应该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共同体,而不是孤立的个体。

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提供更多的交流、合作平台,帮助科学教师们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专业交流和合作网络,促进他们的职业成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盐县初中《科学》教师现状的调查及分析胡东伟海盐县博才实验学校 314300摘要: 课程改革不仅涉及到课程政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而且更多地涉及到教师队伍的诸多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队伍建设在这场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通过问卷抽样调查,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海盐县初中科学教师之现状。

从科学教师队伍结构现状、科学教师对新课程的心理支持现状、科学教师的教学行为现状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期为《科学》课程改革提供若干参考。

关键词:教师现状初中《科学》心理支持教学行为课程改革不仅涉及到课程政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而且更多地涉及到教师的诸多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队伍建设在这场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侧重了解本县初中《科学》教师现状,笔者于2006年11月对全县科学教师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分析,进而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期为我县《科学》课程改革提供若干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思路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形式。

抽样调查的对象覆盖我县2所城镇初中(全县共2所)、8所农村初中(全县共13所)的科学教师。

本调查发出教师问卷73份,回收有效问卷72份,样本数符合统计要求。

样本基本情况:男教师45名,女教师27名;年龄在23—59岁,平均年龄为35;教龄1—35年,平均教龄为12年。

问卷分三个维度对教师进行调查,第一是教师队伍结构现状,第二是教师对新课程的心理支持现状,第三是教师的教学行为现状。

数据处理采用SPSS(11版)统计软件包及Excell软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科学》教师队伍结构现状1、教师学历调查结果如表1。

表中数据显示,我县初中科学教师学历整体水平较高,被调查教师全部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大学本科占61.1%。

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显示,城镇与农村教师在学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尤其是城镇教师本科率达92.3%,而农村教师的本科率只有54.2%,两者差距较大。

表1:科学教师学历情况*为0.05显著水平 **为0.01显著水平(下同)2、教师职称调查结果如表2。

表中数据显示,我县初中科学教师职称整体水平并不高,尤其是高级教师仅占9.7%,还有29.2%的教师尚无职称。

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显示,城镇与农村教师在职称上整体差异不显著(P>0.05),尤其是中学一、二级科学教师两者比例相当,但在农村高级教师(6.8%)的比例明显低于城镇(23.1%),农村无职称教师(32.2%)的比例明显高于城镇(15.4%),可见城乡局部差距依然存在。

表2 科学教师职称情况3、教师职前专业调查结果如表3。

表中数据显示,我县初中科学教师队伍职前专业主要集中在物理、化学专业,其次是生物与生化专业。

被调查的城镇科学教师全部来自理、化、生三个专业,缺少地理专业教师与综合理科教师;农村科学教师的职前专业较分散,虽然与城镇中学相比,具备了地理与综合理科专业的教师,但近1/4的教师的职前专业与《科学》学科教学的相关性甚小,如数学5.1%、计算机5.1%、其它11.9%等,说明农村科学教师资源仍然较为短缺。

表3 科学教师职前专业情况(二)、教师对新课程心理支持现状[1]新课程中,科学教师在心理上参与的程度如何,对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课程改革成败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肯定的态度与积极的情感会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相反,一种消极的态度与情感不但会产生逃避的行为,而且会阻碍课程的实施。

分别以“如果您的孩子即将上初一,在自由选择情况下,您会支持他学《科学》,而非原先的物、化、生课程吗?”、“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考虑,您愿意教科学吗?”为题,调查教师对科学新课程在态度与情感方面的支持情况,调查结果如表4。

表中数据显示56.9%的教师对科学新课程持肯定的态度,54.2%的教师对科学新课程产生积极的情感,两者的比例是一致的。

但另外有近一半教师在态度与情感上表现出消极趋势,对科学新课程持怀疑观望或反对心理。

经卡方适合性检验,三类教师群体分布都呈极显著差异(P<0.01)。

表4 科学教师对新课程的心理支持情况(三)、教师的教学行为现状[2]1、备课方式新课程对课前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始于课前的备课。

以“备课前您经常独自去查阅许多相关资料吗?”、“您为每节课该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而独自冥思苦想吗”为题,调查教师备课情况,调查结果如表5。

表中数据显示,在备课时极大部分教师(88.9%)经常去查阅许多相关资料;约一半教师(51.4%)在备课时会冥思苦想。

说明教师的备课方式确实发生了变化,但同时也表明教师的备课主要以“个人备课”为主,工作强度较大,效率较低。

经卡方适合性检验,三类教师群体分布都呈极显著差异(P<0.01)。

表5 科学教师备课情况2、课堂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在课堂教学方式。

以“题A:您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分科教学时相比变化不大吗”为题调查科学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整体改变情况,调查结果如表6。

表中数据显示,在科学教师中队伍中52.8%认为课堂教学方式与分科教学时变化较大,另外还是有近一半的教师不确定或认为变化不大。

经卡方适合性检验,三类教师群体分布呈极显著差异(P<0.01)。

表6 课堂教学方式整体变化情况实验或探究中出现问题时,您会急于给出解决方案吗”、“题C:在科学课上,您会组织所有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吗”为题调查探究教学与自主学习情况,调查结果如表7。

表中数据显示,在探究教学中,当学生在实验或探究时出现问题时,绝大部分教师倾向急于给出解决方案,这显然有悖于新课程理念,只有26.4%的科学教师会抓住教学时机,真正给于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另外,经常或总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展开自主学习的教师占34.7%,54.2%的教师有时会这样,而11.1%教师从不这样,这说明自主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还不够。

经卡方适合性检验,前者教师群体分布都呈显著差异(P<0.05),后者教师群体分布呈极显著差异(P<0.01)。

表7 探究教学与自主学习情况三、思考与建议(一)、城乡科学教师队伍结构有待于进一步合理化调查结果反映,我县科学教师整体在性别比例、年龄、教龄等诸多方面还是比较均衡合理的。

但在科学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职前专业的的配制上有待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异,增强师资配制的均衡性。

新课程下的初中《科学》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知识于一体、强调探究的综合学科,只有使教师队伍结构的合理化,才能有效发挥教师优势互补的效应,进而达到资源共享,提高全县科学教师综合教学水平的目的。

那么,如何进一步使城乡科学教师队伍结构更合理呢?第一、要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引导鼓励农村科学教师提高学历水平,进一步把当前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工程与教师学历提升有机结合。

第二、适当改善农村科学教师的工作条件与待遇,减少农村高级教师的流失。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农村科学教师的职称评定加以适当的政策倾斜,对自愿到农村支教的科学教师要实行物质与精神的奖励,吸引更多的优质师资向农村分散。

第三、,在“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教师分配背景下,必须考虑科学教师队伍在专业比例上的合理配制。

适当增加农村科学教师的分配额,以减少农村非相关专业科学教师的比例。

(二)、科学教师对新课程的积极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结果反映,有一定比例的科学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在心理上对新课程反应消极甚至产生敌对情绪。

这不仅影响教师的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必然对科学新课程的改革与推进产生负面影响。

既然课程改革已成必然之势,那么就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要真正引导科学教师提高参与新课程的积极主动性,课程改革的决策者、管理者都应认真地分析教师抵制、阻抗课程变革的多重因素,从本质上消除这些因素。

教师抵制课程改革的因素是极其复杂多样的,例如有教师习惯的惰性、知识的缺失、利益的担忧、人际关系的失调等。

第一,要树立教师为本的课程改革观。

课程改革决策者也要更新观念,不能把课程改革视为教育权力部门的权威行为。

课程管理者要把教师当作改革的真正执行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使教师在实践中凸现教师自身价值;第二,要营造改革的浓烈氛围。

有冲击力的改革气氛有助于形成教师认同改革的心理基础。

在一种守旧、求稳、怕乱的环境里,肯定不会唤起教师参与改革的热情和强烈的动机。

第三,要确立课程改革激励机制。

课程改革不可能没有反对意见或困难,也不可能期望获得每个教师的一致认同。

相关研究表明:恰当的激励有助于教师参与改革实践。

(三)、科学教师教学行为有待于进一步调适1、进一步调适备课的方式。

调查结果反映,我县大部分科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查阅大量的资料,并为教学方式冥思苦想,这说明备课方式已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但同时,也反映出大多数科学教师依然采用个人备课方式,工作强度大,效率低,这也正是许多教师感觉难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原因之一。

课程设计者极力倡导集体备课,许多学校的实践表明,集体备课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减轻教师工作强度,增强《科学》综合教学的现实操作性。

新课程下的集体备课应包括初备、集体交流、共享课件及实验器材资源、共享反思及经验等环节。

备课组在初备阶段应合理分配好内容与重点,各教师分头搜集资料,准备实验器材。

集体交流时要在良好的交流氛围中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交流后各教师再进一步完善内容,形成有价值的教案、课件及实验器材等资源,并及时提供给组内教师。

教学完成后,把教学启发、灵感,困感及时交流与反馈。

2、进一步调适课堂教学方式。

调查结果还反映,科学教师的课堂方式变化还不够深入。

在自主学习与探究教学与方面,部分教师还存在思想认识的误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还存在一定的“形式化”。

教师心目中所关注的仍然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预设的知识目标。

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意图与方案,得出教师想要的结论,学生自主空间非常狭小。

如何促使自主学习与探究教学方式上发生质的变化,形神兼备呢?第一,改变旧有观念的持续影响。

观念制约行为,只有改变传统旧观念,教师才能有效生成新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教师已形成牢固的观念:教学即是传授知识、记住知识,考试注重的就是标准的、统一的结论。

新课程极力倡导教师在采用自主学习与探究教学时不仅关注知识目标,更重视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态度生成。

第二、加强“教学研”一体化,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与探究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会讲授现成的知识,还应善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善于调动学习的自主性;善于营造愉快的心理氛围;善于灵活地调整教学活动,让学生获知识、态度、情感、精神等完整的体念。

必须为教师提供学习和锻炼与研究的机会。

仅仅靠简单培训难以改变教师实际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建立讲究实效的“教学研”一体化的提升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