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基于OCV的时序收敛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en Q i, L in Pingfen, Zhang Yue ( Key Lab of Embedded System,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2, China)
Abstract W hen IC design goes into the Deep Sub2m icrometer era, tim ing signoff uncertainty due to on chip varia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traditional tim ing closure methodology can not achieve real time sign2off.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static tim ing analysis,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OCV analysis in the Deep Sub2m icrometer era, p resents a method for modeling and analyzing the OCV p rob2 lem , and then app lies this method to a design examp le with tim ing closure achieved.
Keywords deep sub2m icrometer; on chip variation; tim ing closure; modeling
随着工艺进入深亚微米 , 晶体管特征尺寸不 断紧缩 , 由制造引起的对设计的影响 (称为片上工 艺偏差 )越来越不能被忽略 。OCV (片上工艺偏差 ) 是指由于温度上的轻微偏差 、工艺步骤的持续时 间 、化学制剂的浓度 , 以及每只晶圆之间 、同一 晶圆不同晶粒之间及同一晶粒不同晶体管之间的 细微差 异 而 导 致 芯 片 生 产 后 出 现 各 种 各 样 的 结 果 [ 1 ] 。这就是说 , 物理结构相同的晶体管单元会 由于其在芯片中所处的物理位置不同而表现出不 同的电气特性 。OCV 会严重影响时序收敛 , 文中 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出发 , 对 OCV 引入的时序问题 进行分析 , 提出基于 OCV 的时序收敛方法 , 并将
关键词 深亚微米 ; 片上工艺偏差 ; 时序收敛 ; 建模 中图分类号 TN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 7820 (2009) 07 - 030 - 04
A M ethod of T im ing C losure Ba sed on OCV in the VL S I D esign
通过 Star - RCXT对工艺参数的建模 , 可以从 版图中提取不同工艺参数敏感度下的寄生参数 , 将其读入 Prime Time - SI, 供静态时序分析时用 。
4 基于 OCV 的 Prime Time 静态时序分析
基于 OCV的静态时序分析有别于传统的时序分析方 法 , 其需要在传统的分析方法上对在工艺偏差出现时晶体 管及互联线的延时信息进行分析。在传统的分析方法中 , 设置分析模式为 BC - WC, 即
set -operating -conditions - analysis -type bc -wc 基于 OCV 的时序分析中 , 设置
set -operating -conditions - analysis -type on -chip
-va ria tion 从表 1中可以看出这两种分析方式的差别 。 表 1 BC W- C 与 OCV 静态时序分析比较
静态时序分析技术是一种穷尽分析方法 , 它 提取整个电路的所有时序路径 , 通过计算信号在 路径上的延 时传播 , 找出 违反 时序 约束 的错 误 , 其不依赖于激励 , 且遍历所有路径 , 运行速度快 , 完全克服了动态时序验证的缺陷 , 非常适合进行
30
陈祺 , 等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基于 OCV的时序收敛方法
建立时间
保持时间
分析模式 发送数据 接收数据 发送数据 接收数据 路径延时 路径延时 路径延时 路径延时
BC W- C OCV
最大 最大
最大 最小
最小 最小
最小 最大
由于在 OCV 情况下 , 对发送数据路径和接收 数据路径分别采用最大和最小延时来检查建立时 间和保持时间 , 这样做虽然在理论上能将工艺中 可能发生的偏差都涵盖到时序分析中 , 但也不可 避免的导致设计过分悲观 , 使得工程成本大大增 加 。所以在工程中将采取两次静态时序分析的方 法 , “slow - chip ”分析时的最大延时参数采用工艺 参数最坏情况下的延时参数 , 最小延时参数则较 前者稍小 。“fast - chip ”分析时的最小延时参数采 用工艺参数最好情况下的延时参数 , 最大延时参 数则较前者稍大 。这样 , 即能覆盖工艺偏差的大 部分转角 , 也不会对工程造成过约束的浪费 , 从 而在保证时序收敛的前提下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
(2)由于互联材料和电介质材料的硬度不同 , 将 导致化学机械抛光 (CMP)工艺的偏差 , 进而造成互联 线厚度的差异。Star - RCXT可以对此问题进行建模 , 在 ITF文件中 , 参数“TH ICKNESS -VS -DENSITY”(用 于凹陷参数 , dishing)和“TH ICKNESS -VS -W IDTH AND -SPAC ING”(用 于 腐 蚀 参 数 , erosion ) , Star RCXT会从工艺文件中查找相关物理参数 , 进而在正 常的电阻电容值中加上参数偏差。
电子科技 /2009年 7月 15日 31
电子 ·电路
陈祺 , 等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基于 OCV的时序收敛方法
而在先进工艺时代 , 提取方法必须面对越来 越复杂的一系列相关因素 , 包括在铜工艺中 , 为 了使其免受四周电介质的影响 , 使用镀层来对铜 线进行保护 [ 3 ] 。在这些带镀层的铜线中 , 电流更 容易从走线的铜部分流过 , 而外面的镀层主要决 定电容 , 因此电阻的等效线尺寸和电容的等效线 尺寸是不同的 。在铜工艺中 , CM P会磨损铜线的 顶端 , 不同的走线厚度会引起互连电阻和电容的 变化 , 从而导致等长走线也会有不同的寄生时延 等等 。
图 2 保持时间 (Hold Tim ing)
然而由于芯片内时序路径 的延 时会随 温度 、 电压 、工艺参 数等 变化 而变 化 , 传 统的 BC -WC (“最大延迟 /最小延迟 ”)进行时序分析来核准时序 是否收敛的方法 , 是建立在对某一种或几种基本 测试结构进行这 3种参数敏感度的统计分析 , 然后 假定由此产生的参数偏差是在适应于所有设计的 基础上进行分析的 。即在温度 、电压 、工艺参数 变化的情况下 , 找出路径的最大延迟来分析和检 查建立时间是否满足要求 , 最小延迟来分析和检 查保持时间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这样的方法对于 0118μm 及其以上工艺都是大体适用的 , 但是到了 深亚微米工艺 , 这种对于工艺参数偏差的假设就 不再成立 。即不同的电路会呈现出不同的参数敏 感度 , 由此造成在芯片中一部分电路的时序路径 表现出最大延迟 , 一部分电路的时序路径没有表 现为最大延迟甚至表现为最小延迟 。这样 , 传统
收稿日期 : 2008209205 作者简介 : 陈 祺 (1984 - ) , 女 ,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 集成电路的物理设计 。林平分 ( 1947 - ) , 女 , 教授 , 博士 生导师 。研究方向 : DSP、ASIC芯片开发和嵌入式系统设 计 。张 玥 ( 1986 - ) , 女 ,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 集成 电路物理设计 。
对工艺参数进行建模以后 , 就可以用其对模 块级设计以及全芯片进行非常准确和有效的三维 寄生参 数 提 取 了 。在 ITF (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File)文件中 , 提供了建模的参量 [ 4 - 6 ] , 例如 :
(1)光刻工艺的偏差将导致金属线宽度的偏 差 。深亚微米下为了实现在晶圆上复制刻线就要 求使用附加刻线增强技术 ( RET) , 如 : 光化学邻 近效应修正 (OPC)和相移掩模 ( PSM )技术来克服 光学衍射等问题 。由此带来的偏差是确定的 , 在 ITF文件中 , “ETCH -VS -W IDTH -AND -SPAC ING” “RPSQ -VS -W IDTH -AND -SPAC ING”参量用来描述 由此带来的差异 ;
2 深亚微米时序分析流程
图 1 建立时间
如图 2为静态时序分析时对两个相邻同步触发 器间的保持时间 (Hold Tim ing)的定义 。
如上所述 , 为了达到时序收敛 , 深亚微米物 理设计时序分析流程将更加复杂 。静态时序分析 的精度受到越来越多物理效应的影响 , 于是对工 艺效应进行建模成为了时序分析的关键 , 其工艺 效应包括器件的栅长 、栅宽 、片上互联差异 、层 间电介质密度差异 、过孔电容 、空气间隙等等效 应 。通过对物理效应的建模 , 进行片上晶体管及 连线的寄 生 参 数 提 取 , 反 标 回 网 表 中 进 行 基 于 OCV 的静态时序分析 。文中是基于 Synop sys 后端 设计平台 Galaxy进行 。 Star - RCXT是电路寄生参 数提取工具 , Prime Time是静态时序分析工具 , 其 支持 OCV 建模 。时序分析流程 , 如图 3所示 。
图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亚微米时序分析流程
3 Star - RCXT对工艺参数的建模
超深亚微米设计中 , 互连线的平均延时与单 元本征的门延时相比已经成为主要因素 。造成互 连线可变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贯穿于整个晶圆制 造过程中的一系列化学机械研磨 ( CM P)步骤 、显 影和刻蚀所带来的光化学接近效应等等 。这些步 骤会引起整个晶圆表面以及晶粒表面厚度和金属 线宽等的变化 , 进而导致互联线表现出不同的电 气特性 。在 0118μm 及其以上工艺通常利用 Star RCXT进行二维寄生参数提取 。
其与传统的静态时序分析方法相比较 。
1 静态时序分析与 OCV
时序验证方面主要有两种分析方法 : 静态时 序分析和动态时序分析 。静态时序分析是相对于 动态时序分析而言的 , 动态分析是指利用逻辑仿 真器验证功能时序 , 它以逻辑模拟方式进行 , 输 入向量作为 激励 , 在 验证 功能 的同 时验 证时 序 。 但是随着逻辑规模增大 , 所需要的向量数量以指 数增长 , 验证所需时间占到整个设计周期的 60% , 而最大的问题是难以保证足够的覆盖率 。这种方 法已越来越少地用于时序验证 , 取而代之的是静 态时序分析 。
电子 ·电路
2009年第 22卷第 7期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基于 OCV的时序收敛方法
陈 祺 , 林平分 , 张 玥
(北京工业大学 嵌入式系统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00022)
摘 要 当芯片设计进入深亚微米 , 片上工艺偏差 (OCV )造成的时序不确定性 , 成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 序收敛中的关键问题 , 单纯使用传统时序分析方法 , 已不能完全达到时序收敛的要求 。文中首先介绍了静态时 序分析方法 , 阐述了深亚微米下 OCV分析对时序收敛的重要性 , 并提出对 OCV问题建模和分析的方法 。最后通 过一个具体的设计实例 , 运用基于 OCV的时序分析方法达到时序收敛 。
电子 ·电路
超大规模片上系统电路的时序验证 。这种分析方 法主要是检查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是否满足要求 。 图 1为静态时序分析时对两个相邻同步触发器间建 立时间 ( Setup Tim ing)的定义 。
的基于 BC -WC 的时序分析方法将不再准确 。此 外 , 在深亚微米工艺下 , 线延迟超过门延迟在路 径中占主导地位 [ 2 ] , 而片上镀金属层过程随着设 计复杂度以及工艺复杂度的增加也会给互联延迟 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因此 , 如何对工艺带来的 不确定性进行建模也成为了当前静态时序分析的 一大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