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地基承载力
第六章 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查

第六章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第一节概述建筑场地是指建筑物所处的有限面积的土地。
建筑场地的概念是宏观的,建筑场地勘察应广泛研究整个工程在建设施工和使用期间,场地内可能发生的各种岩、土体的失稳、自然地质及工程地质灾害等问题。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工程地基勘察的目的在于使用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1避免设计施工的盲目性有些设计师以为凭自己的经验,没有勘查就照样完成设计和施工,结果给后期工程造成影响。
在工程实践中,有不少因不经过调查研究而盲目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而造成严重工程事故的例子。
如:东南大学职工宿舍,地下有防空洞室等工程。
图纸好画,后果严重。
2粗细大意危害极大有些设计师认为,勘探是件粗活,不就是工人打几个孔吗,定个承载力吗。
其实不然。
结构工程师只有对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全面深入的研究,才能做出好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
3结合实际,防止事故的发生岩土工程勘探的目的是使工程设计结合实际来完成。
设计师必须对地基土层的分布、土的松密、压缩性高低、强度大小、均匀性、地下水埋深及水质、土层是否会液化等条件都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危和正常使用。
但是,更常见的是勘察不详或分析结论有误,以致延误建设进度、浪费大量资金,甚至遗留后患。
因此,地基勘察工作应该遵循基本建设程序,走在设计和施工前面,采取必要的勘查手段和方法,提供准确无误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各阶段勘察的内容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搜集建筑物或构筑物(以下简称建筑物)上部荷载、功能特点、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变形限制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分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选择场址方案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场地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进行施工勘察。
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
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址场地或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详细勘察。
地基承载力PPT课件

载 Ⅲ2 c 的
ⅡⅡ b
c
Ⅱ区:普朗特尔区, 边界是对数螺线
计 算
将无限长,底面光滑的荷载板至于无质
量的土(=0)的表面上,荷载板下土体处
于塑性平衡状态时,塑性区分成五个区
Ⅲ区:被动朗肯区,
1水平向,破裂面与 水平面成45o- / 2
2. 地基的极限承载力pu可以表示为:
pu qNq cNc
基础两侧 均布荷载所 产生的抗力
其中承载力系数:
滑裂面上 粘聚力所 产生抗力
二、极限承载力的一般计算公式 索科洛夫斯基把地基土当成如下两 种介质的总和:
1. 理想散粒体,即
c0 0 0
2. 无重的纯粘性体,即
c0 0 0
三、用极限平衡理论求地基极限承载 力方法讨论
(一)影响极限承载力的因素
基础两侧 滑裂面上 滑裂土体自重 均布荷载所 粘聚力所 所产生的抗力 产生的抗力 产生抗力
解:1.判断地基的破坏形式
土
刚性指标
Ir
E
2(1 )(c qtg)
58.8
力
临界刚性
指标
I r (cr)
1 2
exp[(3.30 0.45
B )ctg(45o L
)]
2
80.5
学
∵ Ir< Ir(cr)∴地基将发生局部剪切破坏
2.用太沙基公式求地基极限承载力
pu
B
2
Nr
2c 3
Nc
qNq
学
N
(1) 3
3
ctg
2
2
q D
三、按地基规范承载力表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
土 力
❖承载力基本值(f0):是指按有关规范规定的一定 的基础宽度和埋深条件下的地基承载能力,按有关规 范查表确定。 ❖承载力标准值(fk):是指按有关规范规定的标准 方法试验并经统计处理后的地基承载能力。
完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完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上的建筑物,应按变形控制设计原则,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第5章“地基基础设计的计算方法”之强制性条文:第5.2.1条:地基基础设计中,应根据地基土和岩石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和参数,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6章“地基基础设计的变形计算”之强制性条文:第6.2.1条:地基基础设计中,应根据地基土和岩石的变形特点,选择合适的变形计算方法和参数,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7章“地基基础设计的稳定性计算”之强制性条文:第7.2.1条:地基基础设计中,应根据地基土和岩石的稳定性特点,选择合适的稳定性计算方法和参数,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8章“地基基础设计的施工及验收”之强制性条文:第8.2.1条:地基基础施工前,应进行地基土和岩石的勘察和试验,确定地基的性质和特点,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验收标准。
第9章“地基基础设计的监测与检测”之强制性条文:第9.2.1条:地基基础施工后,应进行地基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地基问题,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第10章“特殊地基基础设计”之强制性条文:第10.2.1条:特殊地基基础设计中,应根据地基的特殊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和参数,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新规范于2002年4月1日开始实施,取代了原规范(GBJ7-89)。
新规范共有27条强制性条文,分别分配在第3章至第10章中。
新规范明确了地基基础设计中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使用范围和计算方法,并强调按变形控制设计的原则,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
同时,对岩石分类和地基土的冻胀分类进行了细化,并增加了有限压缩层地基变形和回弹变形计算方法、岩石边坡支护设计方法、复合地基设计方法、基坑工程设计方法、地基基础检测与监测内容。
取消了壳体基础设计的规定。
新规范第1.0.2条明确规定了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精心设计。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首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是指地基在极限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它可以通过现场静载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等实验方法得出。
在试验中,通
过测量不同荷载下的地基沉降或变形,推算出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极限承
载力特征值常用于设计中,用于确定结构物的安全性。
其次,地基的安全承载力是指地基在安全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安全承载力是极限承载力的一部分,考虑了结构和地基的可靠性。
在设计中,通常采用安全系数来表示地基的安全承载力。
安全系数是极限承载力
与安全承载力之比,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的不同,可以选取不同的安
全系数。
最后,地基的应变特征值是指试验中地基产生塑性变形的特征值。
应
变特征值可以通过压缩试验、剪切试验等实验方法得出。
在试验中,通过
测量地基的应变变化曲线,推算出地基的应变特征值。
应变特征值能够反
映地基的变形特性,对于评估地基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对于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地估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以保证结构物的安全性,避免出现结构沉
降和变形过大等问题,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
因此,工程师在进行地基设
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结合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合理选择
安全系数,确保土建工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土力学-第六章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和土坡稳定

土楔在三力作用下,静力平衡
E 1 2 h Ka 2
滑裂面是任意给定的,不同滑裂面得 到一系列土压力E,E是q的函数,E 的最大值Emax,即为墙背的主动土压 力Ea,所对应的滑动面即是最危险滑 动面
1 2 Ea h 2 cos 2 ( ) sin( )sin( ) 2 cos cos( ) 1 cos( ) cos( )
36.6kPa
paB下 1h1K a 2 2c2 K a 2= .2kPa - 4 paC ( 1h1 2 h2 ) K a 2 2c2 K a 2 36.6kPa
= 主动土压力合力 Ea 10.4 2 / 2 (4.2 36.6) 3 / 2 71.6kN / m
hKp +2c√Kp
1.粘性土被动土压力强度不存在负侧压力区 2.合力大小为分布图形的面积,即梯形分布图形面积 3.合力作用点在梯形形心
hp
四、例题分析 【例】有一挡土墙,高6米,墙背直立、光滑,墙后填土
面水平。填土为粘性土,其重度、内摩擦角、粘聚力如下 图所示 ,求主动土压力及其作用点,并绘出主动土压力 分布图
pa zKa 2c K a
pa zK a
h
hKa
1.无粘性土主动土压力强度与z成正比,沿墙高呈三角形分布 2.合力大小为分布图形的面积,即三角形面积 3.合力作用点在三角形形心,即作用在离墙底h/3处
h/3
Ea
(1/ 2)h2 Ka
当c>0, 粘性土
pa zKa 2c K a
z0 ≤0说明不存在负侧压力区,
2.成层填土情况(以无粘性土为例)
h1
h2 h3
A B
地基承载力

地基勘探
锥状探头
穿心锤 锤垫 触探杆
尖锤头
轻型动力触探 10kg 中型动力触探 28kg 重型动力触探 63.5kg
地基勘探
(2) 静力触探Static Cone Penetration
• 单桥探头 端部Ps=Q/A 比贯入阻力 双桥探头 端部和侧壁 • 土的密实度 • 压缩性 电缆 传感器 • 强度 传感器 传感器 • 桩和地基的承载力
四、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的方法
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 1. 根据载荷试验的p-s曲线来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 2. 根据设计规范确定(新规范已取消); 3. 根据地基承载力理论公式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
主要内容 -本课程重点
地基勘探 Site investigation 地基承载力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 Soil
局部剪切破坏p-s曲线转折点不明显,没有明显的直线 段,其破坏的特征为: 随着荷载的增加,基础下也产生压密区I及塑性区II,但 塑性区仅仅发展到地基某一范围内,土中滑动面并不延伸 到地面,基础两侧地面微微隆起,没有出现明显的裂缝。 其p-s曲线如图中曲线b所示。 p-s曲线在转折点后, 其沉降量增长率虽较前一 阶段为大,但不象整体剪 切破坏那样急剧增加,在 转折点之后,p-s曲线还是 呈线性关系。 局部剪切破坏常发生 于中等密实砂土中。 于中等密实砂土中。
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极限承载力(p 极限承载力 u): 地基不致失稳时单位面积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地基容许承载力(p 地基容许承载力 a): 考虑一定安全储备后的地基承载力。
二、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
0 pcr a
s
(整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地基承载力标准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关系一、原因与钢、混凝土、砌体等材料相比,土属于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随着地基变形的相应增长,地基承载力也在逐渐加在,很难界定出下一个真正的“极限值”,而根据现有的理论及经验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不同的值。
因此,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实际上没有一个通用的界定标准,也没有一个适用于一切土类的计算公式,主要依赖根据工程经验所定下的界限和相应的安全系数加以调整,考虑一个满足工程的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值。
它不仅与土质、土层埋藏顺序有关,而且与基础底面的形状、大小、埋深、上部结构对变形的适应程度、地水位的升降、地区经验的差别等等有关,不能作为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另一方面,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应满足其功能要求,常常是承载力还有潜力可挖,而变形已达到可超过正常使用的限值,也就是变表控制了承载力。
因此,根据传统习惯,地基设计所用的承载力通常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前提下,使建筑物的变形不超过其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即允诺承载力,其安全系已包括在内。
无论对于天然地基或桩基础的设计,原则均是如此。
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施行,要求抗力计算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采用相应于极限值的“标准值”,并将过去的总安全系数一分为二,由荷载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分担,这给传统上根据经验积累、采用允许值的地基设计带来了困扰。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以承力的允许值作为标准值,以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值作为设计值,引起的问题是,抗力的设计值大于标准值,与《建筑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不符,因此本次规范进行了修订。
二、对策《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鉴于地基设计的特殊性,将上一版“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修改为“宜遵守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并加强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研究。
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也完善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表达式,认可了地基设计中承载力计算可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试题库-地基与基础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一、名词解释1.液限2.塑限3.塑性指数4.液性指数二、填空题1.土是由固体土颗粒、水和气体三相组成的2.土的灵敏度越高,其结构性越强,受扰动后土的强度降低就越多。
3.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可通过颗粒分析试验得到。
对于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可用筛分法测定;对于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则用比重计法测定。
4.土中液态水可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5.在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三项基本的试验指标是土的重度、土粒比重、土的含水率。
它们分别可以采用环刀法、比重瓶法和烘干法测定。
1.水,气体;2.多;3.筛分法,比重计4.结合水;5.土的密度,土粒相对密度,含水量,环刀法(灌砂法),比重瓶法,烘干法(烧干法,炒干法);三、选择题1.下列指标可用来评价砂土密实度的是——(1)含水量; (2)孔隙比; (3)土粒比重; (4)相对密实度。
2.颗粒级配曲线很陡时说明——。
(1)颗粒分布范围较小;(2)颗粒分布范围较大;(3)颗粒形状为扁平状;(4)颗粒形状为针状。
3.粘性土的塑性指数越大,说明——。
(1)土粒比表面积越大;(2)土粒吸附能力越强;(3)土的可塑范围越大;(4)粘粒、胶粒、粘土矿物含量越多。
4.不同状态下同一种土的重度由大到下排列顺序是——。
(1)γsat≥γ≥γd>γ’;(2)γsat≥γ’≥γ>γd;(3)γd≥γ≥γsat>γ’;(4)γd≥γ’≥γsat>γ。
5.不均匀系数的表达式为——。
(1)Cu=; (2)Cu=; (3)Cu=; (4)Cu=。
3-6.某原状土样处于完全饱和状态,测得含水量W=%,土粒相对密度ds=,液限WL=%,塑限Wp=%,则该土样的名称及物理状态是——。
(1)粘土,软塑;(2)粉质粘土,可塑;(3)粉质粘土,硬塑; (4)粘土,硬塑。
7.已知A和B两个土样的物理性质试验结果如表1—1—1所示。
裹1-1—1 两土样物理性质试验结果土样WL Wp W ds SrA3028B1426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土力学讲课第六章地基土承载力

例题分析
有一条形基础,宽度 b = 3m ,埋深 h = 1m ,地基土内摩擦角 j =30 °,黏聚力 c =20kPa ,天然重度 =18kN/m 3 。试求:
( a )地基临塑荷载; ( b )当极限平衡区最大深度达到 0.3 b 时的均布荷载数值。 解
:
( a )计算公式:
(b)临界荷载:
(1)原位测试
(1) 静载荷试验
fa=fak+b(b-3)+dm(d-0.5)
fak :静载荷试验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标准值) fa :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设计值)
(2)承载力公式法:
fa=Mbb+Md md+Mcck fa :承载力特征值(设计值)
——相当与
p1/4=NB /2+Nq d+Ncc
时,有:
化简后,得到:
p
0.3b
=333.8kPa
总结上节课的内容 极限承载力理论界和半理论解 1 Prantl解 假设和滑裂面形状 2 太沙基解,一般解形式 3 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 c, ,D, B,
pu
B
2
N cNc qNq
B
p 实际地面 D I 45o-/2 III II E F
• 合力= 1, 3 • 设k0 =1.0 • 弹性区的合力:
图6.5 条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主应力
p D (a)无埋置深度 (b)有埋置深度 1,3 ( 0 sin 0 ) ( D z ) ( 1)
允许地基中有一定的塑性区,作为设计承载力
--考察地基中塑性区的发展
D
D
I区:朗肯主动区
垂直应力pu为大主应力,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条文说明

JTJ250—98条文说明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90交函工字210号文的要求,由主编单位天津港湾工程研究所会同天津大学、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交通部第一、二、三、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依据《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8)规定的原则,开展了地基可靠度(包括岩土基本变量统计方法、边坡稳定和地基承载力以及地基沉降可靠度等研究)和风化岩特性及风化带划分研究;总结十几年来筑港经验,尤其是软基处理的成熟经验与方法;吸收部分国外先进经验;并与有关规范协调配套;广泛征求部内外有关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及大专院校等单位意见;经编写组反复修改,于1996年3月完成送审稿。
为便于使用,正确理解和掌握本规范条文,在编制和修订条文的同时,编写了条文说明。
修订本规范各章节条文及附录和编制条文说明的编写人员如下:第1章张忠恕第2章陈环孙万禾第3章申伯熙崔冠英张忠恕第4章陈环孙万禾黄传志申伯熙张忠恕张美燕詹明张萼芳梁之劲第5章孙万禾黄传志陈环郭怀志申伯熙张忠恕詹明张萼芳梁之劲第6章俞季民第7章孙万禾张美燕陈环刘翼熊范期锦柴长清第8章刘翼熊孙万禾附录D 黄传志孙万禾陈环张忠恕规范总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仉伯强副组长:姜明宝成员:杜延瑞贺铮孙毓华孙万禾本规范总校组:组长:贺铮副组长:孙毓华孙万禾成员:仉伯强姜明宝杜廷瑞申伯熙张忠恕俞季民本规范于1996年9月11日通过部审,1998年4月1日发布,1999年6月1日起实施。
目次1总则3岩土分类3.1岩的分类3.2土的分类4地基承载力4.1一般规定4.2地基承载力验算4.3保证与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措施5土坡和地基稳定5.1一般规定5.2抗剪强度计算指标5.3土坡和地基稳定的验算5.4抗力分项系数5.5保证土坡稳定的措施6地基沉降6.1一般规定6.2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7软基处理7.1一般规定7.2换填砂垫层法7.3堆载预压法7.4真空预压法7.5真空预压联合堆载预压法7.6轻型真空井点法7.7强夯法7.8振冲置换法7.9振冲密实法7.10水上深层水泥搅拌法8现场观测附录D岩土基本变量的概率分布及统计参数的近似确定方法1总则1.0.1本规范是根据《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以下简称“统标”)的要求修订的。
(完整版)地基承载力

第十章 地基承载力第一节 概述地基随建筑物荷载的作用后,内部应力发生变化,表现在两方面:一种是由于地基土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产生压缩变形,引起基础过大的沉降量或沉降差,使上部结构倾斜,造成建筑物沉降;另一种是由于建筑物的荷载过大,超过了基础下持力层土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而使地基产生滑动破坏。
因此在设计建筑物基础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地基: 强度——承载力——容许承载力变形——变形量(沉降量)——容许沉降量一、几个名词1、地基承载力: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随荷载的能力。
地基承载力问题属于地基的强度和稳定问题。
2、容许承载力:指同时兼顾地基强度、稳定性和变形要求这两个条件时的承载力。
它是一个变量,是和建筑物允许变形值密切联系在一起。
3、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是根据野外鉴别结果确定的承载力值。
包括:标贯试验、静力触探、旁压及其它原位测试得到的值。
4、地基承载力基本值:是根据室内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查表确定的承载力值,包括载荷试验得到的值)。
通常0f f f k ψ=5、极限承载力:指地基即将丧失稳定性时的承载力。
二、地基承载力确定的途径 目前确定方法有:1.根据原位试验确定:载荷试验、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等。
每种试验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
2.根据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公式确定。
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确定。
根据大量测试资料和建筑经验,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各种类型的土在某种条件下的容许承载力,查表。
一般:一级建筑物:载荷试验,理论公式及原位测试确定f ;二级建筑物:规范查出,原位测试;尚应结合理论公式; 三级建筑物:邻近建筑经验。
三、确定地基承载力应考虑的因素地基承载力不仅决定于地基的性质,还受到以下影响因素的制约。
1.基础形状的影响:在用极限荷载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时是按条形基础考虑的,对于非条形基础应考虑形状不同地基承载的影响。
2.荷载倾斜与偏心的影响:在用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时,均是按中心受荷考虑的,但荷载的倾斜荷偏心对地基承载力是有影响的。
原位土地基承载力

原位土地基承载力
原位土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随荷载增加所发挥的承载潜力,常用单位kPa,是评
价地基稳定性的综合性用词。
地基承载力是针对地基基础设计提出的为方便评价地基强度和稳定的实用性专业术语,不是土的基本性质指标。
土的抗剪强度理论是研究和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基础。
在荷载作用下,地基要产生变形。
随着荷载的增大,地基变形逐渐增大,初始阶段地基土中应力处在弹性平衡状态,具有安全承载能力。
当荷载增大到地基中开始出现某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在其某一方向平面上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极限时,该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就发生剪切破坏而处在极限平衡状
态,土中应力将发生重分布。
这种小范围的剪切破坏区,称为塑性区(Plastic Zone)。
地基
小范围的极限平衡状态大都可以恢复到弹性平衡状态,地基尚能趋于稳定,仍具有安全的承载能力。
但此时地基变形稍大,必须验算变形的计算值不允许超过允许值。
此时地基达到极限承载力。
1。
试题库地基与基础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一、名词解释1.液限2.塑限3.塑性指数4.液性指数二、填空题1.土是由固体土颗粒、水和气体三相组成的2.土的灵敏度越高,其结构性越强,受扰动后土的强度降低就越多。
3.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可通过颗粒分析试验得到。
对于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可用筛分法测定;对于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则用比重计法测定。
4.土中液态水可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5.在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三项基本的试验指标是土的重度、土粒比重、土的含水率。
它们分别可以采用环刀法、比重瓶法和烘干法测定。
1.水,气体;2.多;3.筛分法,比重计4.结合水;5.土的密度,土粒相对密度,含水量,环刀法(灌砂法),比重瓶法,烘干法(烧干法,炒干法);三、选择题1.下列指标可用来评价砂土密实度的是——(1)含水量;(2)孔隙比;(3)土粒比重;(4)相对密实度。
2.颗粒级配曲线很陡时说明——。
(1)颗粒分布范围较小;(2)颗粒分布范围较大;(3)颗粒形状为扁平状;(4)颗粒形状为针状。
3.粘性土的塑性指数越大,说明——。
(1)土粒比表面积越大;(2)土粒吸附能力越强;(3)土的可塑范围越大;(4)粘粒、胶粒、粘土矿物含量越多。
4.不同状态下同一种土的重度由大到下排列顺序是——。
(1)γsat≥γ≥γd>γ’;(2)γsat≥γ’≥γ>γd;(3)γd≥γ≥γsat>γ’;(4)γd≥γ’≥γsat>γ。
5.不均匀系数的表达式为——。
(1)Cu=;(2)Cu=3-;(3)Cu=;(4)Cu=。
6.某原状土样处于完全饱和状态,测得含水量W=32.45%,土粒相对密度ds=2.65,液限WL=36.4%,塑限Wp=18.9%,则该土样的名称及物理状态是——。
(1)粘土,软塑; (2)粉质粘土,可塑;(3)粉质粘土,硬塑;(4)粘土,硬塑。
7.已知A和B两个土样的物理性质试验结果如表1—1—1所示。
(1)A土样比B土样的粘粒含量多;(2)A土样的天然孔隙比小于B土样;(3)A土样的天然密度比B土样大; (4)A土样的干密度大于B土样。
第六章桩基础、地基处理结合质检员

地基与基础工程一、单项选择题1、新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前,必须进行建筑场地中( C )的测定,并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
A、CO2浓度B、有机杂质含量C、氡浓度2、经地基处理的建筑,应在()期间进行沉降观测。
A、施工B、使用C、施工及使用3、灰土采用体积配合比,一般宜为()。
A、4:6B、5:5C、2:8D、3:7E、C或D4、压实系数采用环刀抽样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的深度处A、1/3B、2/3C、1/2D、3/45、用钢筋检验砂垫层质量时,通常可用Φ20的平头钢筋,长1.25m垂直举离砂表面()m自由落下,测其贯入深度。
A、0.5B、0.6C、0.7D、0.96、砂石地基用汽车运输黄砂到现场的,以()为一个验收批。
A、200m3或300tB、300m3或450tC、400m3或600t7、砂和砂石地基的最优含水量可用()A、轻型击实试验B、环刀取样试验C、烘干试验8、人工挖孔桩应逐孔进行终孔验收,终孔验收的重点是()。
A、挖孔的深度B、孔底的形状C、持力层的岩土特征9、对由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进行承载力检测。
A、静载荷试验方法B、高应变动力测试方法C、低应变动力测试方法D、自平衡测试方法10、摩擦型灌注桩深度主要以()控制。
A、设计桩长B、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C、贯入度11、当被验收的地下室工程有结露现象时,()进行渗漏水检测A、不宜B、应C、必须12、在混凝土工程中,掺入粉煤灰,硅粉可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A、但宜促进 B、防止和减少13、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
A、应比设计值高B、不应小于设计值C、应比设计值高0.2Mpa14、防水混凝土()进行养护。
A、不宜 B、应 C 、最好15、混凝土后浇带应采用()混凝土。
A、强度高于两侧的B、抗裂C、补偿收缩16、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d后再施工。
地基承载力计算

1、太沙基(Terzaghi)地基极限承载力qu公式qu=c*Nc+q*Nq+0.5*γ*B*Nγ其中Nc=(Nq-1)*cotφNq=exp(π*tanφ) * tan²(45+φ/2)Nγ= 6 * φ/ (40 -φ)式中c、φ分别表示土的粘聚力、内摩擦角,B表示基础宽度。
以下同。
2、汉森(Hansen)地基极限承载力qu公式qu=c*Nc+q*Nq+0.5*γ*B*Nγ其中Nc=(Nq-1)*cotφNq=exp(π*tanφ) * tan²(π/4+φ/2)Nγ= 1.5 * Nc * tan²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地基设计的关系基本建设程序是“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
勘察单位的工作成果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以前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设计单位依照勘察报告进行地基基础设计。
勘察报告的地基评价内容包括地基承载力,这是设计人员最为关心的。
以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为例,得到勘察报告当中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经过计算就能得出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fa值,据此就可以设计基础尺寸并展开基础设计的后续工作。
在这一设计流程当中,存在着某些不正确的倾向,有的设计人员认为勘察报告建议值可以放心大胆采用,反正出了问题是勘察单位负责。
对于勘察报告给出的包括地基承载力建议值在内的岩土设计参数,应当加以正确理解与使用,需要有一个再分析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地基设计的一个过程。
可以看出,前述的设计流程看似顺理成章,其实不然,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容易忽视重要环节——地基设计。
地基评价和地基计算都属于地基设计的范畴。
正如工程勘察大师顾宝和先生所指出的“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目前虽然一般由勘察报告提出,但不同于岩土特性指标,本质是地基基础的设计。
”。
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 承载力

是直剪仪,直剪仪的特点是构造简单,试样的制备和安装方便,操作容易 掌握,至今仍被工程单位广泛采用.直剪仪可分为应变控制式(图4-5) 和应力控制式两种.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 (一)试验原理 • 试验时,由杠杆系统通过加压活塞和透水石对试件施加某一垂直压力σ,
• 二、三轴压缩试验 • 三轴压缩试验是测定土抗剪强度的一种较为完善的方法.三轴压缩仪
由压力室、轴向加荷系统、施加周围压力系统、孔隙水压力量测系统 等组成,如图4-7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 (一)试验原理 • 常规试验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将土切成圆柱体套在橡胶膜内,放在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 如图4-8(c)中的圆Ⅰ,用同一种土样的若干个试件(三个以上)按以上 所述方法分别进行试验,每个试件施加不同的周围压力σ3,可分别得出 剪切破坏时的最大主应力σ1,将这些结果绘成一组极限应力圆,如图4 -8(c)中的圆Ⅰ、Ⅱ和Ⅲ.
• 由于这些试件都剪切至破坏,根据莫尔-库仑强度理论,绘制出一组极限 应力圆的公切线,即土的抗剪强度包线.其通常可近似取为一条直线,该 直线与横坐标的夹角即土的内摩擦角φ,直线与纵坐标的截距即土的黏 聚力c,如图4-8(c)所示.
• 土的强度破坏通常是指剪切破坏.土的极限平衡条件是指土体处于极 限平衡状态时土的应力状态和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之间的关系式.
• 一、土体中任一点的应力状态 • 在自重与外荷作用下土体(如地基)中任意一点的应力状态,对于平面应
力问题,只要知道应力分量即σx、σz 和τxz,即可确定一点的应力状态. 对于土中任意一点,所受的应力又随所取平面的方向不同而发生变化. 但可以证明,在所有的平面中必有一组平面的剪应力为零,该平面称为 主应力面.其作用于主应力面的法向应力称为主应力.那么,对于平面应 力问题,土中一点的应力可用主应力σ1 和σ3 表示.
基础工程计算题参考解答

第二章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2-8某桥墩为混凝土实体墩刚性扩大基础,荷载组合Ⅱ控制设计,支座反力840kN 及930kN ;桥墩及基础自重5480kN ,设计水位以下墩身及基础浮力1200kN ,制动力84kN ,墩帽与墩身风力分别为2.1kN 和16.8kN 。
结构尺寸及地质、水文资料见图8-37,地基第一层为中密细砂,重度为20.5kN/m 3,下层为粘土,重度为γ=19.5kN/m 3,孔隙比e=0.8,液性指数I L =1.0,基底宽3.1m ,长9.9m 。
要求验算地基承载力、基底合力偏心距和基础稳定性。
图8-37 习题8-1图解:(1)地基强度验算1)基底应力计算 简化到基底的荷载分别为: ΣP=840+930+5480-1200=6050KNΣM=930×0.25+84×10.1+2.1×9.8+16.8×6.3-840×0.25=997.32KNm 基地应力分别为:KPa ..W ΣM A ΣP p p 24.13403.2601.39932.997991.36050261minmax =⨯⨯±⨯=±=2)持力层强度验算 根据土工试验资料,持力层为中密细砂,查表7-10得[σ01]=200kPa ,因基础宽度大于2m ,埋深在一般冲刷线以下4.1m (>3.0m ),需考虑基础宽度和深度修正,查表7-17宽度修正系数k 1=1.5,深度修正系数为k 2=3.0。
[σ]= [σ01] +k 1γ1(b-2) +k 2γ2(d-3)+10h w=200+1.5×(20.5-10)×(3.1-2) +3.0×(20.5-10)×(4.1-3)+10×0 =252kPa荷载组合Ⅱ承载力提高系数为K=1.25K [σ]= 1.25×252=315kPa >p max =260.03kPa (满足要求)3)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下卧层为一般粘性土,由e =0.8,I L =1.0查得容许承载力[σ02]=150.0kPa ,小于持力层的容许承载力,故需进行下卧层强度验算:基底至粘土层顶面处的距离为5.3m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应力σcz =γ1(h +z )=10.5×(5.3+4.1)=98.7 kPa软弱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应力σz =α(p -γ2h ),计算下卧层顶面附加应力σh+z 时基底压力取平均值,p 平=(p max +p min )/2=(260.03+134.24)/2=197.14kPa ,当l /b=9.9/3.1=3.2,Z/b =5.3/3.1=1.7,16.8KN中密粉砂查表8-8得附加应力系数α=0.307,故σz =0.307×(197.14-10.5×4.1)kPa =47.3kPa σ h+z =σcz +σz =98.7+47.3=146 kPa下卧层顶面处的容许承载力可按式8-16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地基承载力
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作用于地基上,如果荷载过大,超过了基础下持力层所能承受的能力而使地基产生滑动破坏。
地基承载力就是地基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一、概述
1、地基剪切破坏的三种形式
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冲剪破坏
2、整体剪切破坏的三个阶段
线性变形阶段及其变形特点
弹塑性变形阶段及其变形特点
塑性破坏阶段及其变形特点
二、按塑性区开展范围确定地基承载力
为了保持地基稳定,将地基中的剪切破坏区限制在某一范围之内,确定其相应的承载力。
地基变形的剪切阶段也是土中塑性区范围随着作用荷载的增加而不断发展的阶段。
在某一基底压力p作用下地基中出现塑性区,相应塑性区的边界方程为:
塑性区最大开展深度:
根据塑性区开展的最大深度Zmax,可以确定地基所能承受的临塑荷载和临界载。
临塑荷载:当塑性区开展最大深度z max=0时,地基所能承受的基底附加压力。
p1/3:当塑性区开展最大深度限制在基础宽度的1/3范围内,此时相应的临界荷载。
p1/4:当塑性区开展最大深度限制在基础宽度的1/4范围内,此时相应的临界荷载。
三、按极限荷载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
1、普朗特尔极限承载力理论
普朗特尔根据极限平衡理论,研究有一定埋深d,基底下是无重量土(=0)时地基地极限承载力
2、太沙基极限承载力理论
考虑基础底面粗糙,存在摩擦力的情况下,得到条形浅基础极限承载力
3、汉森极限承载力理论
汉森考虑荷载倾斜、基础形状以及基础埋深等因素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系数,得到汉森极限承载力。
四、按原位测试成果确定地基承载力
1、现场载荷试验
利用现场载荷板试验,得到压力与沉降关系的p-s曲线,通过分析p-s曲线的特征确
定相应的地基承载力。
2、静力触探试验
利用比贯入阻力和地基承载力建立的关系,确定相应地基土的承载力。
3、标准贯入试验
利用标贯击数和地基承载力建立的关系,确定相应地基土的承载力。
五、按地基规范确定地基承载力
1、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
确定强度指标的标准值
承载力特征值确定
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