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1节讲义种群的特征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3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件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3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件

②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X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③举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 34只,其中一标记的为15只,那么根据公式,该地 段原有总鼠数为39 X 34/15=88只
④使用范围:动物
例1、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 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 为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 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 (单位:只/hm2)?
5、农业生产上常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 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虫个体交尾,致使害虫的种 群密度( A ) A.明显下降 B.明显上升 C.保持稳定 D.越来越大
34
6、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 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 上的8群羊是( ) C A.六个种群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11
N=(4+6+8+8+9)/5=7只/hm2
例2、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 时,放臵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 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 放臵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 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 有多少只?
28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
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
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
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29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数量
迁入率
直接影响 预测方向 直接影响
3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50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50张PPT)

成年个体数
幼年个体数
A
B
C
1. 图中A种群属于增长型,C种群属于衰 退型,B种群属于稳定型。这是由于种群中年 轻个体越多,一般来说出生率会越高,死亡率 会越低。
34
2.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 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 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 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 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为衰退 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 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 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1、取样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随机性 样方的大小 样方的数量
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数越多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16
说明: ①样方法除适用于植物外,还适用于
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某种昆 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
②对于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 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 密度。
(3)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 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 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4)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39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婴儿性别比接近120 : 100
2004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 况》白皮书指出,我国男女(0至4岁)性 别比例接近120 : 100,远超国际认同的可 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
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 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 个体的分布。
老年 成年
32
③衰退型:特点种群幼年
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
多,种群处于衰退时期,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

03
遗传特征与进化潜力
Chapter
遗传多样性概念及意义
遗传多样性定义
指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遗传信息的差 异,体现在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等 多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意义
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有助于提高种群 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机会,对保护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
进化潜力评估方法
遗传变异度评估
种群的数量变化
包括种群的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以 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
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种群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对生态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思考题与讨论话题
01
思考种群特征对种 群生存和发展的意 义。
02
讨论不同种群特征 之间的相互关系及 其对种群数量的影 响。
实例二
不同气候区域同一物种种群遗传特征变化。比较不同气候条件下同一物种种群的遗传多样 性、适应性等差异,分析自然选择对种群遗传特征的作用。
实例三
某动物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遗传特征变化。分析该动物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遗传 多样性、基因流等差异,探讨生态环境变化对动物种群遗传特征的影响。
04
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
随机分布实例
如森林中某些树木的分布 呈随机状态,与环境资源 的均匀分布有关。
均匀分布实例
如草原上的某些草本植物 种群,为避免种内竞争而 呈均匀分布。
生态学意义及应用价值
生态学意义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种群内部的动态平衡。
应用价值
了解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预测种群动态、制定生态管理策略和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例如,在农业生产中 ,合理调整作物种群的空间分布可以提高产量和减少病虫害;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了解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特 征和空间分布有助于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种群的基本特征ppt课件

种群的基本特征ppt课件

⑶衰退型:特点是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偏少。
老年 成年 幼年
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 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性别比例
A 概念 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B 特点 * 雌雄相当 多见于高等动物,如黑猩猩、猩猩等。 * 雌多于雄 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羊等。 有些野生动物在繁殖期也是雌多于雄,如象海豹。 * 雄多于雌 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家白蚁等 * 性别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2.均匀分布
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 均匀的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 内个体之间的竞争。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
(树冠)和土壤中营养(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 争水分都能导致均匀分布。虫害或种内竞争发生时 也可造成种群个体的均匀分布。地形或土壤物理性 状呈均匀分布等客观因素或人为的作用,都能导致 种群的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 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 保持其株距和行距一定则常呈均匀分布。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 ,其中已标记的为m ,则:
N:M=n:m,
可得,N=
n m(
( 重捕个体数) 重捕 中标志数)
M(总标志数)
标志重补法应注意:
n 1标志要牢固,不易脱落 n 2不要太显眼,以防其被敌害捕食 n 3标志物本身无毒,不要对其本身造成伤
5.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
(1)此图表示__增__ __型的种群。
(2)该种群中_
_个体多, _ _ 个体少。
(3)据统计, 70年代初我国人口(种群)年龄组
成与此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

种群的特征优秀课件

种群的特征优秀课件
N=〔4+6+8+8+9〕/5=7只/hm2
例4、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 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 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 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那么该农田中田 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
N:M=n:m, N=〔42×38〕/12=133只
一、种群
1.概念: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2.要点:〔1〕同一地点 〔2〕同一物种 〔3〕全部个体 种群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
3.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
〔1〕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 位和进化单位。 〔2〕通常一个物种包含很多种群,种群和 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同一种群内的个体 才能互配繁殖。 〔3〕种群内部个体之间形成种内斗争和种 内竞争的关系。 〔4〕同一区域的多个种群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群体——群落。
取样关键:随机取样 确定样方大小:应根据被调查植物类型而定。 确定样方数量:相对多一些较好。
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计数 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种群的数量
求平均值 求各样方的平均值
〔2〕标志重捕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 ,做上标记 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 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2〕类型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增加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降低
〔3〕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在研究城人 口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个体数目的比例。

高中生物第四章 第1节 种群特征优秀课件

高中生物第四章 第1节 种群特征优秀课件
样方法:应本卷须知
1.随机取样 2.样方大小适中 3.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4.需计算其平均值
怎样估算这里有多少只羊?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标志重捕法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计算方法:
假定在调查区域中动物的总数为N,第一次捕获M 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 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 个体数为m,根据总数N中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是样方的种群密度,而不是样方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N1+N2+N3+N4+…+Nn〕/n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五点取样法
记数方法
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时用 方框内+相邻两边上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等距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长条形时用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20xx年春运大幕落下 广州发送旅客2954万人次
4、年龄组成 概念:种群中各年龄 期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4、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4、年龄组成
⑴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5、性别比例 (2)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
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 王和几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
5、性别比例
〔3〕雌少雄多型:特 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 于雌性个体。这种类 型较为罕见。如家白 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 动物。蜜蜂假设只考 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 也可看做雌少雄多型。
决定
影响

种群的特征(优秀课件——上课专用)

种群的特征(优秀课件——上课专用)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图
迁出率和 迁入率
种群数量
年龄组成 预测变化趋势
直接 影响
间接影响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
决 定
出生率和 死亡率
小结:
1.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2.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群密度 3.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 入率和迁出率 4.能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龄组成 5.能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别比例
2、标志重捕法: (适用范围: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 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 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 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算一算: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一公 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 3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是15只。请估算这 个种群的数量。
如: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非洲鲫鱼的数量, 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等。
种群密度一般 种群密度较很高
种群密度是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和衰退特征。
迁徙
洄游
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
耕种
耕种
相关生物引起种群密度改变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方法一:样方法
1、概念: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 通过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 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 密度估计值
N=(42×38)/12=133只
种群密度=133只/2=66.5只/m2
2、 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占整个种群 总量的比率

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数(M)
32
重捕只数(n) 36
重捕个体中被标记只 数(m)
4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数/m2 0 2 3 3 4 12 4 2 3 3
调查方法 逐个计数法
生物类别 范围小、个体大
估算法
样方法
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 昆虫卵、蚜虫、跳蝻等
标志重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 捕法 物
黑光灯诱捕
趋光性昆虫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数 0 3 3 2 2 3 3 9 4 3
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2020/8/16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 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
迁入
捕捞强度
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 监测和预报
每个样方
每个样方
随机 平均值
做上标记
原来的环境
总个体数
重捕到的动物中标个体数
布局
位置状态
初次捕获 并标记只

《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种群的观点和基本特征,掌握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基本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生物种群的重要性,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观点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种群密度的观点,以及影响种群特征的因素。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图片、视频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械,如计数器等。

3. 准备讨论话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种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 设计教室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们共同砚习《种群的特征》这部份内容,包括种群的观点和种群的特征,通过学习,希望同砚们能够理解种群的观点,掌握种群的特征,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自然珍爱区、森林公园、城市公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爱这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从而引出种群的观点和意义。

(二)种群的观点1. 教师介绍种群的定义和特点,强调种群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生活单位。

2.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种群的特点,并进行全班交流。

(三)种群的特征1. 数量特征(重点):教师介绍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观点,并通过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特征。

2. 空间特征:教师介绍种群的空间分布形式,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等,并通过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空间特征的意义。

3. 时间特征:教师介绍种群的增长模式和变化规律,包括J 型增长和S型增长等,帮助学生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特点。

4. 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种群数量的变化,加深学生对种群特征的理解。

5. 全班交流和总结:学生分组实验结束后,全班进行交流和总结,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

4.1种群的特征-课件

4.1种群的特征-课件
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
注意1:样方的多少:一定数量的样 方即可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注意2:样方的形状、大小:理想的 样方必须形状相同,但不一定是 正方形。草本:1X1m2,灌木: 4X4m2, 乔木:10X10m2。
五点取样法
注意3:取样的方法
等距取样法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选取样方(1m2)
12 五点取样法 36
取样的关键:
23
随机取样,
样本数量足够,不
能掺入主观因素。
8
15
五点取样法
计算种群密度
N= 12+23+36+8+15 5
=18.8
N=19株/m2
1 2 3 4 5 6 7 8 9 10 样1方1 13 12 14 12 10 13 17 11 15
11+13+12+14+12+10+13+17+11+15
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例.下列描述属于种群的是( D )
A.两个池塘中全部的鲫鱼①同一时间和空间
B.一片稻田里的杂草 ②同种生物 C.棉田中的全部幼蚜 ③全部个体的总和 D.草原上全部的羚羊
Zxxk
Zxxk 组卷网
中学学科网
组卷网
中学学科网
对于某池塘中的鱼,捕捞多少,才会既不 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虑其它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年龄组成类型是








年龄
A .衰退型和增长型 C .稳定型和衰退型
年龄
B .增长型和衰退型 D .稳定型和增长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练习2】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
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思考1】设某种群在某一时刻(t)的种群数量为Nt,
在一个繁殖周期内,出生数为B、死亡数为D,迁入数
为I,迁出数为E。则:
增大 不变 减小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 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类型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增加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降低 (3)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人口变 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迁徙
迁徙
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
耕种
耕种
相关生物 引起种群 密度改变
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出生率 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的个体数占该种群
总个体数的百分比或千分比。
死亡率 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
总个体数的百分比或千分比。源自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1)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
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表示方法: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 ②大范围的陆生生物——单位面积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①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有 差异
计数
求平均值)
②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
五点样方法
狭 长 地 带
等距取样法
——蒲公英
——其他植物
该样方内的蒲公英数量为多少?
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例1: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 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 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m2)的种 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 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 种群密度(单位:只/hm2)?
②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
老年 成年 幼年
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 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 相对稳定。
③衰退型:特点是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偏少。
老年 成年 幼年
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 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3)年龄组成的意义: 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
类型
年龄段特点
出生和死亡特点 种群密度特点
可得:N= n(重捕个体数) × m(重捕中标志数)
M(总标志数)
例如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 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 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 请运用数学方法估算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 (单位为只/公顷)
N总=(39×34)/15=88只
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年龄组成
(1)概念: 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①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老年 成年 幼年
特点:是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 成年产生后代,老年个体死亡 的少,出生的比死亡的多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N=(4+6+8+8+9)/5=7只/m2
=70000只/hm2(注意:1hm2=10000m2)
知识延伸
除了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 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 调查它们的密度。
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种群密度,还能用样方法吗?
(1)该繁殖周期内,种群出生率= B/Nt ;迁出率 = E/Nt 。
( =
2)该繁殖周期后 Nt+(B-D)+(I-E。)





Nt

1
美国人口普查局2009年12月15日 发布的最新全球人口趋势报告预测印 度人口到2025年将超过中国,成为世 界人口第一大国。
分析:专家预测印度人口变化的依据是 什么?
②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种群密度有差异 ③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10m
问题探讨
怎样估算这块 草地中蒲公英 的数量?
10m
(1)样方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
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
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作为该种群的 种群密度估计值(步骤:取样
如何调查一片草原上绵羊的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适合具有一定活动能力的动物
方法:
捕捉 标记 放回
不会对动物产生伤害 不能过分醒目 要能维持一定时间
重捕
计算
N只
第2次抓捕n只,其 中被标记的m只
第1次抓捕,标记 M只
把标记的M只放回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⑴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⑵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 群密度高。 ⑶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 密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 密度为零。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 ⑷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 而密度很快下降…… ⑸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 青蛙增多导致害虫减少…… ⑹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
精品
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思考题
(多选)下列叙述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B D 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B.一片草地上全部的东亚飞蝗
C.世界上的全部的鸟
D.一个池塘中全部的大蟾蜍
物种的概念
自然界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 他种存在生殖隔离的生物类群。
例如:冬小麦、水稻、鲤鱼、狼等。
种群
(一)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二)要点:
1、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与外界
的个体隔离。
2、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
个体 同 一物种
种群
同一地点
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位、进化单位
肯尼亚的斑马种群
种群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