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2)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产环境与健康PPT演示课件

生产环境与健康PPT演示课件

有害物质
有害物质
生产环境中可能存在各种有害物质, 如化学物质、重金属、粉尘等,长期 接触这些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 危害,如职业病、中毒、致癌等。
防护措施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应采取有效的 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使用呼吸 器、手套等,同时加强通风和排风, 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
噪音和振动
噪音和振动
制定健康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制度,明确 各级管理人员职责,确保各项措
施得到有效执行。
设立健康管理机构
设立专门的健康管理机构,负责员 工的健康监测、预防保健、健康教 育等工作。
建立健康档案
为每位员工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员 工的健康状况、体检结果、患病情 况等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和预防疾 病。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健康意识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
一个注重员工健康的企业,能够展现出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提升企 业竞争力。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的生产环境和健康状况,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 境。
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关注员工健康
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员工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 续发展。
防护措施
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加强通风和排风、设置空调和取暖设施等,同时合理 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或低温环境。
辐射和电磁场
辐射和电磁场
生产环境中可能存在各种辐射和电磁场,如紫外线、X射线、 电磁辐射等,长期接触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和病变。
防护措施
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使用防护眼镜等, 同时加强监测和评估,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生活环境与健康》课件

《生活环境与健康》课件

增加患病风险
长期缺乏运动会使身体机能下降,增加患心脏病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免疫力下降
缺乏运动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身体更容 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害。
ABCD
肥胖问题
长期不运动容易导致热量摄入与消耗不平衡,引 发肥胖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不运动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
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和生活方式。
05
运动与健康
适量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提高心肺功能
适量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 力和肺活量。
增强免疫力
运动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感染和 疾病的风险。
控制体重
运动有助于消耗热量,控制体重,预防肥胖 和相关慢性疾病。
缓解压力
运动能够释放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 情绪。
不运动对健康的危害
确定目标
明确自己希望通过运动改善的具体问题,如 减肥、提高心肺功能等。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根据个人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 动方式,如跑步、游泳、瑜伽等。
制定计划
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频 率、时长和强度等。
坚持执行
保持耐心和毅力,坚持执行运动计划,并适 时调整以适应身体状况的变化。
长期接触噪音会导致听力损伤、睡眠障碍、心血管疾病等。
降低噪音的措施
加强噪音控制和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推广低噪音设备和交 通方式。
如何选择有利于健康的居住环境
01
02
03
04
考察空气质量
选择空气质量好、远离污染源 的居住区域。
关注噪音水平
选择噪音较低的居住地段,避 免靠近交通要道或工业区。

《环境与健康》课件

《环境与健康》课件

02
个性化健康管理
未来,个性化健康管理将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基因检测、大数据分析等
技术手段,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提高人们的健康
水平和寿命。
03
智能医疗
智能医疗的发展将为健康生活提供更多便利。通过智能化设备和远程医
疗等技术,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效率和治疗效
果。
环境与健康领域的挑战与机遇
环保意识
培养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倡导绿 色出行、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环保 行为,推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 方式。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
空气中的污染物如PM2.5、二氧 化硫、氮氧化物等对人体健康产 生负面影响,如引发呼吸道疾病 、心血管疾病等。
水污染
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 机污染物等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 威胁,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等。
慢性病防控
慢性病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预防措 施的研究进展。
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
01
02
03
清洁能源技术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 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效 率提升技术。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弃 物等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 化处理技术。
生态修复技术
土壤修复、水体治理、生 态恢复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和应用。
3
全球合作
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各国共同努 力。未来,各国将加强环保领域的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推动全球环 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健康生活的未来展望
01
健康促进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未来健康生活将更加注重健康促进。政府和
社会将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提高民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生活环境与健康 ppt课件

生活环境与健康  ppt课件
组成空气的气体分子 宇宙线、紫外线、放射线等
正、负离子的过程
一部分离子与中性气体分子吸附到一起,形成质量
较轻,直径较大的离子,称为轻离子(n+/n-)。
轻离子可与灰尘、烟雾等凝集成为重离子(N+/N-)。
PPT课件 20
空气离子化的卫生学意义:

阴(负)离子:对机体有益,具有镇静、催眠、 镇痛、止痒、止汗、利尿、降低血压、增进食欲、 使注意力集中、提高工作效率等作用。 阳(正)离子:可引起失眠、头痛、烦躁、血压 升高等,对机体产生不良作用。 轻离子:离子吸附周围的中性气体分子 重离子:轻离子与空气中悬浮颗粒、水滴结合
PPT课件
3
大气圈(按气温垂直变化)
1.对流层 2.平流层 3.中间层 4.热层(电离层)
5.外大气层
PPT课件 4
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圈中最接近地面的一层,对流层的平均厚 度约为12km。对流层集中了占大气总质量75%的空气和几 乎全部的水蒸气量,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
对流层中存在着极其复杂的气象条件,各种天气现象也都 出现在这一层,因而在该层中有时形成污染物易于扩散的 条件,有时又会形成污染物不易扩散的条件。人类活动排 放的污染物主要是在对流层中聚集,大气污染主要也是在 这一层发生。因而对流层的状况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与 人类关系最密切,是我们进行研究的主要对象。
PPT课件
5

平流层: 上界伸展到约55km处。平流层内温度垂
直分布的特点是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这一方面是由于它受地面辐射影响小,另一方 面也是由于该层含有臭氧,存在着臭氧层。臭 氧层可直接吸收太阳的紫外线辐射,造成了气 温的增加。

中间层: 由平流层顶至85km高处范围内的大气称

环境与人体健康PPTPPT课件

环境与人体健康PPTPPT课件
环境与人体健康ppt课件
• 引言 • 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 保护人体健康的措施与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环境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环境 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复 杂的研究领域。
02
本课件将探讨环境因素对人体健 康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及 如何采取措施来减少环境对健康 的负面影响。
总结词
土壤污染对儿童的危害尤为严重。
详细描述
儿童通过手口接触容易摄入被污染的土壤和农作物,因此 更容易受到土壤污染的影响。
总结词
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详细描述
土壤中的污染物不易去除,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如物理、化 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等,同时需要长时间的监测和管理,以 确保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倡导绿色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行为,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节约用水等。
改善环境质量
01
02
03
减少空气污染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减少 机动车尾气排放,改善空 气质量。
治理水污染
加强水质监测与治理,确 保饮用水安全。
土壤污染防治
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和治 理,防止污染物进入食物 链。
03
接触被污染的土壤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感染和过
敏的风险。
对未来的展望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污染治理,降低环境污染 物对人体的危害。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人体对环境有害 因素的抵抗力。
开展环境与健康研究

生活环境与健康概述ppt(66张)

生活环境与健康概述ppt(66张)
效应。
生活环境与健康概述6页)
四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总悬浮颗粒物:直径大于100μm 2 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μm,或者
(2)结果:气候的变暖必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 条件,对人类健康发生广泛的影响。
生活环境与健康概述(PPT66页)
15
生活环境与健康概述(PPT66页)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
热的现象。它会使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土地干 旱,沙漠化面积增大,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 海洋风暴增多。
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大气环境与健康 一、大气物理因素与健康 (一)大气垂直结构及组成
对流层:10-16km 平流层 大气层 中间层 热层 外逸层
1
对流层:最接近地面的一层,平均高约10公里,
是对流(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最旺盛的区 域,也是天气現象发生的地方。大气中的水汽, 约有80%存在于对流层,因此它也是蒸发、云、 雨、…最经常出现的区域。一般而言,越接近地 面水汽含量越高,因为溫度较高而且较接近来源 (如:海、湖、森林、沼泽…)。
8
三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晌
(一)、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 当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
内急剧增高,使周围人群吸人大量污染 物可造成急性中毒。
9
(1)烟雾事件: 煤烟型烟雾事件;主要是由于煤炭的燃烧产物和工业
生产过程中大量废气的排放,加上特殊的地形以及气 象条件变化而造成。受害者可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 死亡原因多为气管炎、支气管炎、心脏病等。 光化学烟雾事件 :由于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的光化学 作用下,经过转化,生成具有剧烈刺激作用的光化学 烟雾。受害者症状主要以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为主, 并可出现心脏功能障碍和肺功能衰竭。

第2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第2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与环境关系
人存在于环境,依赖于环境,影响着环境;-“拯救地球是错误的”
从制约于环境到改造环境,利用资源,破坏环境 换来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 环境问题;--人类高兴地发现改造利用自然的能力提高,
却带来生存的忧患!
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复杂性注定关于此领域的研究 是环境卫生学长期、根本、核心研究工作和内容。
流行特征
1. 区域性 2. 季节性与周期性 3. 受人类活动影响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何谓环境污染?
– 村里一大堆稻草秸秆; – 你随手扔掉的一个塑料袋: – 粪便、垃圾;
(三)地球化学因素与疾病
• 由于地球结构上的原因,造成地表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 性,使某一地区水和/或土壤中某种(些)元素含量过多 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用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 过多或过少,从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 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 此类疾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点,故称为地方病 (endemic disease)
死亡242769人 重伤16.4万人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69227人遇难 374643人受伤 17923人失踪
火山爆发
2018年1月23日,日本群马县日草津火山
菲律宾阿尔拜省卡马利 格的马荣火山
(二)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
• 高温(35摄氏度)
– 2003年8月从初的热浪中,有10000多人死亡; – 上海调查,炎热天气,午后气温每升高1oC,死亡人数
感 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
人 群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卫生学) PPT课件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卫生学)  PPT课件
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功能:可进行水循环 。当某种水体(如河
水)受到污染,污染物也将会通过水循 环而 进人大气、土壤、食物和人体。 水圈中海水占97.41%,淡水仅占水圈总量的
0.2%左右,其中部分已遭到污染。饮水短缺已
成为世界的严重危机。
ppt课件
5
(三)土壤岩石圈
• 地壳主要由岩浆岩和沉积岩层构成。 • 岩浆岩化学组成以Si02为主。 • 沉积岩含H20和C02量较多。 • 各地区岩石类型不同,对地下水有很大的影响。 • 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和生物作用量-效应(dose-effect)关系 随着环境 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它在机体内所产生的 有害的生物学效应增强,这称为剂量-效应 关系。它表示进入机体的剂量与某个机体所 呈现出的生物效应强度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dose-response)关系 是指 随着剂量增加,产生某种特定生物学效应的 个体数增加,通常以出现特定生物学效应的 个体占总测试个体数的百分数来表示。这是 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于人群后,机体反应的一 般表示方法。
ppt课件
8
生态系统特点: 1.大小不等
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其环境都可以组成一个生 态系统 。例如池塘、森林、湖泊、城市、矿区 都是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 系统即生物圈。 2.组成复杂 任何生态系统都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 无机界组成。 3.可进行良性循环 植物、动物及它们的废物都可以作为别的生物 的食物被利用。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没有纯 粹的废物。
环境与健康的 关系
ppt课件
1
第一节 人类的环境
(一)环境
1.定义 是与主体相关的周围因素的综合
体,从医学角度研究环境主体是
人,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预防医学-人类环境与健康PPT课件

预防医学-人类环境与健康PPT课件
预防医学
preventive medicine
第二十章 人类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 第三节 环境物的健康危险度评价 第四节 环境有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因素,生态系统与生态 平衡,环境污染的概念,环境污染物的转归,生 物转化的概念,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 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生产性污染 生活性污染 交通性污染 其他污染
进入环境并能引起 环境污染的物质
污染的来源
生产性污染:工业生产中的物理、化学因素,农业农药、
化肥滥用等。
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生活性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燃烧产物、烹调油烟、
香烟烟雾、装饰材料的挥发性有机物、建筑材料中的氡及空 调场所的微生物等)。
(3)核泄漏事件
1986年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
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误,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 质泄漏。西欧各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测到了核电站泄漏出的 放射性物质。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放射性伤害。而且在20 年内,还将有3万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被 掩埋,少收2000万吨粮食,距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死亡,此 后半个世纪内,10公里内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内不能生产牛 奶……这次核污染飘尘给邻国也带来严重灾难。这是世界上最 严重的一次核污染。
• 物理净化:稀释、混合、扩散、挥发等 • 化学净化:氧化、还原、水解、吸附等 • 生物净化:吸收、分解、降解、转化等
3.污染物的转化
污染物通过理、化或生物学的作用,转变成另一种物质。
水体富营养化

环境与健康2

环境与健康2
(二)环境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转化 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 1、化学转化(光化学烟雾事件) 、化学转化(光化学烟雾事件) • 2、生物转化(汞 甲基汞 ) 、生物转化( 结果:大部分减毒、一部分物质增毒。 结果:大部分减毒、一部分物质增毒。
一、环境介质与环境因素的暴露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二) 二
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 的基本特征
一、环境介质与环境因素的暴露
环境因素(环境化学物质)的暴露, 环境因素(环境化学物质)的暴露,一般 都是通过接触含有这些物质的环境介质而 发生的。 发生的。 环境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有两种转归: 环境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有两种转归: 环境自净 增强毒性
四、人群健康效应谱与易感人群
• (二)易感人群(susceptive group)。 易感人群( )。 • 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 群称为易感人群(敏感人群)。 群称为易感人群(敏感人群)。
– 高危(险)人群(high risk group): 高危( 人群( ): – 敏感人群和高暴露人群。 敏感人群和高暴露人群。 – 如吸烟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交通警察是汽车 如吸烟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废气和铅危害的高危人群。 废气和铅危害的高危人群。
– – – – – (1)无效应负荷 ) (2)生理性波动 ) (3)代偿状态 ) (4)患病 ) (5)死亡 )
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 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 • 又称之为“冰山现象” 又称之为“冰山现象”
健 康 效 应 谱
34
临床所见的疾病患 者和死亡者
仍有大量未被 发现的人在疾 病的危险之中
(三)暴露时间 • 重复暴露的时间包括暴露频度、暴露持续 重复暴露的时间包括暴露频度、 时间两个要素。 时间两个要素。 • 影响体内或靶部位蓄积量重要因素还有化 合物的生物半减期和摄入量。 合物的生物半减期和摄入量。 • 生物半减期(biological halflife,T1/2) 生物半减期( , 化合物在体内含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化合物在体内含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1. 按对人的致癌危险性分类 IARC(2002)对已有资料报告的878种化学物根
据其对人的致癌危险分成4类。 1 类 : 确 定 对 人 致 癌 ( Carcinogenic to
humans) 87种。对人和动物试验均有明确的证据。
24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8
9
10
印度博帕尔事件 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 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 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了 博帕尔市区。
11
印度博帕尔事件
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 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
18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3.持续性蓄积危害 在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尽 管在环境中浓度低,但由于它们的生物半减 期很长,如汞的生物半减期为72天,镉的生 物半减期为13.7年,长期暴露会导致在人体 内的持续性蓄积,使受污染的人群体内浓度 明显增加,对人体健康产生远期影响。
19
20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二、环境污染与致癌危害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人类死亡构成的重要原因,每
年 全 世 界 约 有 700 多 万 人 死 于 癌 症 。 我 国 从 1957~1995年对部分城市人口死因进行的统计表 明,肿瘤在死因构成顺位已从1957的第七位上升 为第二位(1995),在部分城市则已排在首位。
21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2A 类 : 对 人 很 可 能 致 癌 (Proba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
63种。此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 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2B类: 对人可能致癌(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
234种。此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 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
5.研究目标的长期性。充分应用现代医学、分子 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和评价环境污染对健康 的危害是十分必要的。
6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一、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慢性危害 (一)急性危害 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大量进入环境,可使暴露
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 至死亡。 环境污染急性危害的产生主要包括下列类型: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2)
1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当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
的自净能力,以致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 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称为环境污染。
2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 环境污染物(因素)种类繁多,按其属性通常分
16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2.引起慢性疾患 在低剂量环境污染物长期 作用下,可直接造成机体某种慢性疾患。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它是与大气 污染物长期作用和气象因素变化有关的一组 肺部疾病。它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 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及其续发病。
17
3月21日北京出现扬沙天气,午后街头一片昏黄
12
对核试验的控诉 93年世界新闻摄影获奖作品
保罗 · 洛 [美
13
14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二)慢性危害 环境中有害污染物(因素)以低浓度、长时间反
复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危害,称为慢性危害。 环境有害污染物(因素)所致的慢性危害主要有
如下类型:
15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1.非特异性影响: 在环境污染物长时间作 用下, 机体生理功能、免疫功能、对环境有 害因素作用的抵抗力将明显减弱,对生物感 染的敏感性将会增加,健康状况逐步下降, 表现为人群中患病率、死亡率增加,儿童生 长发育受到影响。
为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三类。 (区别于环境因素的分类)
3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 1.作用对象的广泛性。受污染影响人群的反应
个体差异大,包括老、幼、病、弱甚至胎儿及 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敏感人群。 2.低剂量长期性。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 状况,探索敏感而特异的反应指标困难。
化学物的致癌问题直到20世纪中期才引起人们注 意。
“人类肿瘤由病毒等生物因素引起的不足5%, 放射线和紫外线等物理因素引起的也不超过5%, 约有90%是化学物引起”。
22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一)致癌物的分类及环境化学致癌物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1987年)指出,化
学致癌物是指引起恶性肿瘤发生增多的化学物, 在某些情况下诱发良性肿瘤的化学物也可判断 为化学致癌物。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2.按活化的需要分类 把致癌物区分为: (1)直接致癌物(direct carcinogen) :不
需在体内活化的。 (2)前致癌物(procarcinogen)或间接致癌
物(indirect carcinogen):需在体内活化的, 其 活 性 代 谢 物 为 终 致 癌 物 (ultimate carcinogen)。
7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1. 大气污染烟雾事件:伦敦型(煤烟型)烟雾 事件、洛杉矶型(光化学型)烟雾事件。
2. 事故性排放环境污染事件:1984年印度博帕 尔农药厂发生的异氰基甲酯(CH2NCO)泄漏事件。
3. 核泄漏事故: 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 站事件。
4. 环境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4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3.环境因素的复杂性。污染物通过多种环境介质 (水、空气、食物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往往是 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效应可有相加、协同、增强和拮抗作用等。
5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4.作用的多样性。急性的和慢性的、局部的和全 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近期的和远期的等。
25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3类: 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 (Unclassifiable as to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
即可疑对人致癌,493种。 4 类 : 对 人 很 可 能 不 致 癌 (Probably not
carcinogenic to humans) 仅1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