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患者血脂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血脂是血浆中所含脂类物质的总称,脂类分脂肪和类脂, 脂肪又称甘油三脂,功能是储存能量和供给能量。
类脂包括胆固醇(Ch),磷脂(PC)和糖脂等,功能是维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1.甘油三酯(TG) 临床意义: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受年龄、性别和饮食的影响。
血甘油三酯增高可见于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饮食大量甘油三酯和继发於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和胰腺炎等。
甘油三酯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参考值:0.56~1.69mmol/L2.胆固醇(CH) 临床意义:血清胆固醇水平受年龄、性别等影响。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明确关系;降低血清胆固醇使冠心病的发病率降低及停止粥样斑块的进展。
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外、血清胆固醇增高多见于继发于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低、糖尿病和胆道梗阻等。
胆固醇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和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参考值:2.23~5.17mmol/L3.高密度脂蛋白(HDL-C) 临床意义:约25%的胆固醇在HDL中,一般认为HDL-C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变程度呈负相关,HDL-C或HDL-C/TC比值较TC能更好地预测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HDL-C降低见于急、慢性肝病、急性应激反应(心肌梗塞、外科手术、损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慢性贫血等。
参考值:男0.90~1.45 mmol/L, 女 1.15~1.68 mmol/L4.低密度脂蛋白(LDL-C)临床意义:LDL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
参考值:1.3~4.0 mmol/L5.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临床意义:ApoA1和B 可直接反应映HDL和LDL的含量。
血清apoA1与HDL-C呈明显正相关。
但在一些病理状态下apoA1的含量不一定与HDL-C成比例。
甲状腺激素亢进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 e od 】 H pr y i s Lp ; l i gi ac K yw r s yet r d m; i d C i c s n cne hoi i na i f l i
甲状 腺激 素 ( H) 甲状 腺分 泌 , 理作 用 广泛 , T 由 生 是 1 2 血 脂 采集 方 法 治 疗 前 后 , 晨 空腹 采 取 受 试 者 . 清 人 体 内参 与蛋 白质 、 生素 、 维 脂肪 和水 、 代谢 的重 要 内 的新鲜 血液 6m , 盐 l并立 即分 离 出 3份 血 清 。将 其 中的 1 分 泌激 素 。甲状 腺 激 素水 平 的变 化 能 够 影 响血 脂 的代 份 进行促 甲状腺 激 素 ( S 、 离 总 甲状 腺 素 (q 、 T H) 游 I' 4) 谢 。 国外 研究 认 为 , 甲状腺 功能 异 常 明显 影 响总 胆 固 醇 游 离总 三碘 甲腺 原氨 酸 ( T ) 用 A V A C na r自动 F3 采 D I e tu
代 谢。
【 关键词 】 甲状腺激 素亢进
血脂
临床意 义
P f n wi y etyods bo dc a gso iia sg icn eLU Y n eatetfL brtr,T eF t e l H silo a e  ̄ t h p r r ii i h h m lo h n e f l cl inf a c. / a一 .Dp r n aoaoy h ihP o e o t f cn i m o f p pa
治 疗 前 后及 5 0例 健 康 对 照 组 进 行 血 脂 指 标 的 比 较 分 析 。 结 果 甲 状 腺 激 素 亢进 患 者 的 低 密度 脂 蛋 白胆 固 醇 ( D L L— C 、 密度 脂 蛋 白胆 固 醇 ( L—C 、 )高 HD ) 总胆 固 醇 ( e ) 载 脂 蛋 白 Al A O ) Th 和 ( P A1 4个指 标 均 低 于 健 康 对 照 组 (尸 <0 0 ) .5 ; 治 疗后 血 脂 指 标 与 健 康 组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结 论 甲 状腺 激 素 浓 度 的 异 常升 高 , 够 直 接 或 间接 地 影 响 患 者 体 内的 血 脂 能
血脂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
10
• TG升高可见于以下疾病:
(1) 家庭性高TG血病,家庭性混合型高
脂血症。
(2) 继发性疾病常见于:糖尿病、糖原
累积症、甲状腺功能不足、肾病综合征、
妊娠等。
(3) 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
病、肥胖与高脂蛋白血症常有家庭性集聚
现象。
TG减低见于以下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机能减
• 脂蛋白(a)浓度高低有遗传因素决定,不 受饮食、年龄、性别的影响。
.
16
• 脂蛋白(a)增高:目前一般认为脂蛋白 (a)高于0.3 g/L,则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 性显著增加。可见于心、脑血管疾病、家 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症 和某些癌症等。
• 脂蛋白(a)降低:见于肝脏疾病、过度饮 酒、应用烟酸等药物。
• 198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 布的研究结果表明,成年男子胆固醇 每降低 8.5%,冠脉事件的发生率可以 降低 19%(p < 0.05)
• 专家们推定,约四分之一的美国成年 人处于临界高危的状态,约十分之一 存在冠脉疾病发病的高风险
.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TC是指血液中各LP所含胆固醇之总和分为酰 化型胆固醇CE和游离型胆固醇FC,其中CE占 60%~70%,FC占30%~40%,两种类型的比例 在健康个体或者个体之间是恒定的。
.
3
• 目前临床上常用检测项目有血清(浆)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浆脂蛋 白LP、载脂蛋白Apo、磷脂PL、游离脂 肪酸FFA、过氧化脂质LPO、卵磷脂胆 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脂蛋白-X等检测。
这些项目对于诊断和协助诊断高脂蛋
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都有重 要的意义。
临床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液指标的临床分析

临床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液指标的临床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特点是甲状腺活动过度,导致身体代谢率加快。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通过检测血液指标来辅助诊断和监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病情。
本文将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液指标的临床分析进行讨论。
一、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检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血液指标中,甲状腺激素T3和T4水平通常升高,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降低。
这是因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甲状腺的过度分泌,相应的激素水平也会升高。
因此,检测血清T3、T4和TSH水平可以作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初步筛查指标。
二、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的检测甲状腺球蛋白(TG)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
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虽然TG的基因转录和转录后处理的速率增加,但甲状腺过度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会降低血液中的TG水平。
因此,检测血清TG水平可以作为判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辅助指标。
三、甲状腺抗体的检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约有80%的患者存在着体内产生的甲状腺抗体。
最常见的甲状腺抗体类型是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这些抗体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所致。
因此,检测血清中的甲状腺抗体水平可以有助于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并进一步了解其病因。
四、钙离子水平的检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血清钙离子水平通常会升高。
这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的过度分泌会促进骨骼钙的转运和肾小管对钙的再吸收,从而导致血液中钙离子浓度的增加。
因此,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和病情监测过程中,检测血清钙离子水平是必要的。
五、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的检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而C反应蛋白(CRP)浓度也会增加。
这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机体炎症反应的结果。
因此,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和CRP浓度,可以判断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为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液指标的临床分析,可以看出血液检测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甲亢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改变和临床意义

甲亢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改变和临床意义
董建立;蒋艳珍;范秀芳
【期刊名称】《新疆医学》
【年(卷),期】2014(000)012
【摘要】目的:探讨甲亢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血脂、血糖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分析2010~2014期间门诊、病房及单位体检的56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生化指标改变情况,选健康体检组40例为对照组,对生化及甲状腺激素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FT3、FT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TSH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血糖、甘油三酯、总
胆固醇,两组间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甲亢患者可引起甲状腺激素、脂类、血糖代谢水平的改变,加强血清生化指标的监测对病情观察和发展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董建立;蒋艳珍;范秀芳
【作者单位】841000 新疆库尔勒新疆产生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内分泌肾
病科;841000 新疆库尔勒新疆产生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内分泌肾病
科;841000 新疆库尔勒新疆产生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内分泌肾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甲亢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改变的临床分析 [J], 陈晓庆;王晶莹;孙景春
2.甲亢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 [J], 杨瑛;黄晓辉;迟小伟;刁玮凤;栾琳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J], 高清宝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J], 高清宝
5.甲亢患者血清性激素改变的临床意义 [J], 崔庆华;林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脂常规检查的意义与结果解读

血脂常规检查的意义与结果解读血脂常规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用于评估人体血液中的脂质水平。
血脂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它们在适量的情况下对人体有益,但过多的血脂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的风险。
本文旨在介绍血脂常规检查的意义以及具体结果的解读。
一、血脂常规检查的意义血脂常规检查的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和评估高血脂的风险,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超过了正常范围,通常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
1. 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血脂异常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而增加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通过血脂常规检查,可以及早识别高风险人群,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2. 指导治疗方案:血脂异常有时是其他疾病的表现,例如糖尿病、肝病等。
血脂常规检查结果可帮助医生判断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选择调整饮食结构、适量运动、药物治疗等,以达到控制血脂的目的。
3. 监测药物治疗效果:对于已经诊断为高血脂的患者,血脂常规检查可以用于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
通过定期检测血脂水平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措施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换用其他药物。
二、血脂常规检查结果解读血脂常规检查通常包括胆固醇总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等指标。
不同的指标反映了不同种类的脂质含量和分布情况。
1. 胆固醇总量:一般来说,成年人胆固醇总量应控制在5.18mmol/L 以下,过高的胆固醇总量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2. 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视为“好胆固醇”,它有助于从组织中清除多余的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一般来说,HDL-C水平应大于1.04mmol/L,数值越高越好。
3.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其过高的浓度会导致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脂的检查内容与临床意义

血脂的检查内容目前临床上开展的血脂测定项目包括TC、TG、HDL-C、LDL-C、Lp(a)以及部分载脂蛋白如ApoA1、ApoB等。
基本指标是TC、TG、HDL-C和LDL-C。
(一)总胆固醇的测定1.胆固醇概况(1)存在形式:胆固醇酯:60%-70%游离胆固醇:30%-40%(2)来源:食物、体内合成肝脏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器官,合成原料是乙酰CoA,合成的关键酶是HMGCoA还原酶,临床治疗所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是抑制该关键酶。
血浆中胆固醇不仅反映胆固醇摄取和合成的情况,还反映携带胆固醇的各种脂蛋白的合成速度,以及影响脂蛋白代谢的受体的情况。
血浆中的胆固醇主要存在LDL中,其次为HDL和VLDL,CM中含量最少。
(3)胆固醇的主要功能:①是所有细胞膜和亚细胞膜上的重要组成成分②是胆汁酸的唯一前体③是所有类固醇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前体④是维生素D3合成的前体2.参考值:TC水平因生活条件(饮食、运动等)而异,随年龄上升。
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确定我国TC参考区间为:合适范围:≤5.18mmol/L(200mg/dl);边缘升高:5.18-6.19mmol/L(200-239mg/dl);升高:≥6.22mmol/L(240mg/dl)3.临床意义(1)胆固醇升高:胆固醇升高见于各种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
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胆固醇升高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胆固醇不能作为诊断指标,只能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2)胆固醇降低可见于各种脂蛋白缺陷状态,肝硬化、恶性肿瘤、营养吸收不良、巨细胞性贫血等。
女性月经期也可降低。
(二)甘油三酯测定血浆中甘油酯90%-95%是甘油三酯。
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
饮食中脂肪被消化吸收后,以甘油三酯形式形成乳糜微粒循环于血液中,进食后12h,正常人血中几乎没有乳糜微粒,甘油三酯恢复至原有水平。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血脂四项主要包括了:总胆固醇(英文缩写:TC)、甘油三酯(英文缩写: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LDL-C);TC参考值:2.84~5.20mmol/L,TG参考值:0.56~1.70mmol/L,HDL-C参考值:1.00~1.55mmol/L,LDL-C参考值:2.1~3.1mmol/L;血脂四项最好空腹检查,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虽然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非空腹检查,但是血脂四项一般都是成套一起采血检查,所以建议清晨空腹采血检查;还有就是,检查前24小时内不要饮酒,避免影响甘油三酯水平;还有就是,看血脂报告单时还应考虑患者是否有受到服用某些药物的影响,如降血脂药、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免疫抑制剂、某些降压药、降糖药、胰岛素及其他激素类制剂等影响。
总胆固醇TCTC是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有胆固醇的总和,分为酯化型胆固醇(又称胆固醇酯,CE)和游离型胆固醇(FC),其中CE约占60%~70%,FC约占30%~40%,健康个体或个体之间两种类型的比例保持稳定。
FC在卵磷脂胆固醇酯酰转移酶(LCAT)的作用下形成CE。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含量最高,其次是高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最低。
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血清浓度可作为脂代谢的指标。
TC增高:多见于脂肪肝、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严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当长期进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缺少运动、脑力劳动、精神紧张,及遗传因素等都可是TC增高;TC降低:多见于肝硬化、急性肝坏死、溶血性贫血、甲亢、恶性贫血等疾病。
甘油三酯TGTG构成脂肪组织,参与TC、CE合成及血栓形成。
由于其甘油骨架上分别结合了3分子脂肪酸、2分子脂肪酸或1分子脂肪酸,所以分别成为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和甘油一酯。
血脂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脂检查的临床意义
(1)血脂总胆固醇的正常参考值是3.1~5.69mmol/L。
总胆固醇>6.2mmol/L为高总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
增高:见于高胆固醇饮食、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肝外阻塞性黄疸、脂肪肝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
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贫血、肝硬化、严重营养不良(如吸收不良综合症)等。
(2)甘油三酯的正常参考值是﹤0.56-1.7mmol/L(血清TG有随年龄上升而上升的趋势,判断结果时应予以注意)。
增高:见于特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症、肥胖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原累积病、妊娠晚期、脂肪肝、口服避孕药以及更年期妇女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等。
高脂饮食以及大量饮酒TG也可增高。
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肝炎、恶病质和原发性B-脂蛋白缺乏症等。
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PPT课件

第6页/共9页
• 八、 临床血脂测定注意事项 (一)测定方法要准确、可靠。严格质控标准是要求胆固醇测定的变异系数控制在3%以内, 甘油三酯测定的变异系数控制在5%以内。 (二)病人应空腹。要求病人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血脂检测,以避免进食对血脂浓度造成的 影响。一般认为,总胆固醇、LDL-C和HDL-C受饮食影响较小,随访时可以在非空腹状态 下进行检测。而进食对甘油三酯的影响较大,所以要求在禁食12~14小时后进行检测(可 饮用水和不含热量饮料包括茶和咖啡)。 (三)最好采用血清进行血脂测定。一般认为,血浆脂质水平大约较血清脂质低4%。 (四)采血时病人宜保持标准体位。进行血脂测定时,病人应保持舒适坐姿5 10min,这 是一种标准化的姿势。因为姿势改变可以影响血浆容量,从而使胆固醇水平发生变化。如 果患者在采血前平躺过10 15min则其血脂水平会偏低。在直立位时采血的甘油三酯和总 胆固醇浓度较平躺位采血所获结果高9% 10%。 (五)采血技术也要规范。采血时不要让血液阻滞的时间过长,插入针头前使用止血带尽 可能轻,采血前应放开止血带。 (六)为了确定每位受检者的基础血脂水平,先应按前述要求进行血脂测定,然后在1 3个 月内在同一检验科(或实验室)重复进行血脂测定。如果两次测定的血脂值非常接近,取 其平均值即为病人的基础血脂水平。若两次所测定的血脂值相差较大,尚需进行第三次血 脂测定,三次测定的血脂平均值为病人的基础血脂水平。 (七)血脂值不仅受测试方法不稳定的影响,而且还受生物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体血 胆固醇水平每日正常波动范围约为3%或略高些,并受季节的影响,如春季血胆固醇轻度上 升,而秋季时则轻度下降。空腹状态下,个体血甘油三酯水平每日波动较大,平均为17%, 少数可大于30%,并且这种波动与饮食无关。 (八)已知某些疾病会对血脂浓度产生暂时性的影响,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中风急性期和 感染或炎症性疾病,此外,大型的外科手术和妊娠也对血脂水平有些影响。 一般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在胸痛发生24小时内测定的血脂浓度可代表患者的基础值情况。 LDL-C浓度通常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2 24小时开始下降,1周内降低幅度最大,尔后逐 渐回升,约需12周才回到基线水平。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或因急性胸痛怀疑为急 性心肌梗死而入院的患者,均应在最初24小时内进行空腹固醇(HDL-C) 我国成年男性HDL-C多在1.16-1.42mmol/L(45- 55mg/dL) ,女性较高,多在1.29-1.55mmol/L (5060mg/dL)。HDL-C水平随年龄的变动较小。中国血脂 异常防治建议中认定HDL-C<0.9mmol/L (<35mg/dL)为异常;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 第二次指南(ATP II)中也是同样的标准,但是,在新 发表的APT III中则将低HDL-C标准定为< 1.0mmo/L(40mg/dL)。 临床意义:约25%的胆固醇在HDL中,一般认为HDLC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变程度呈负相关,HDL-C 或HDL-C/TC比值较TC能更好地预测心脑动脉粥样硬 化的危险性。HDL-C降低见于急、慢性肝病、急性应 激反应(心肌梗塞、外科手术、损伤)、糖尿病、甲状 腺功能亢进或减低、慢性贫血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一、概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其病因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等。
我国临床甲亢的患病率为0.8%,其中80%以上是由Graves病(GD)引起的。
二、临床表现1、甲亢的临床表现主要由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其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程度与病史长短、激素升高的程度和病人年龄等因素相关。
症状主要有:易激动、烦躁、失眠、心悸、乏力、怕热、消瘦、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女性月经稀少。
2、GD大多数病人有程度不等的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肿为弥漫性,质地中等(病史较久或食用含碘食物较多者可坚韧),无压痛。
3、眼部表现眼部表现分为两类:一类为单纯性突眼,病因与甲状腺毒症所致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另一类为浸润性突眼即Graves眼病。
三、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和肝功能甲亢常伴有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肝功能损害,同时抗甲亢药物如甲硫咪咝或丙硫氧嘧啶也可导致粒细胞减少和药物性肝损伤,故应用抗甲亢药物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
2、红细胞沉降率亚急性甲状腺炎或同时存在其他疾病如炎症、低蛋白血症、贫血等红细胞沉降率可增快。
3、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TSH浓度的变化是反映甲状腺功能最敏感的指标。
4、血清总甲状腺素(TT4)TT4稳定重复性好,是诊断甲状腺的主要指标之一。
T4全部由甲状腺产生,每天产生80~100g。
血清中99.96%的T4以与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其中80%~90%与TBG结合。
5、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血清中20%的T3由甲状腺产生,80%在外周组织由T4转换而来。
大多数甲亢时血清TT3与TT4同时升高。
TT3增高可以先于TT4出现。
T3型甲状腺毒症时仅有TT3增高,常见于老年病人。
6、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包括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GD)患者血清中血脂和载脂蛋白(Apo)浓度的变化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放射性核素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3例GD患者和40例健康无偿献血者血清游离T3和游离T4(即FT3和FT4),用生化分析仪测定TC、TG、HDL-C、LDL-C,载脂蛋白ApoAⅠ和ApoB。
结果:GD 患者血中TC、HDL-C、LDL-C、ApoAⅠ、ApoB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FT3、FT4呈负相关。
结论:甲亢患者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含量降低,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变化可作为判断GD病情和观察疗效的有效指标之一。
标签: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血脂甲状腺激素(TH)由甲状腺分泌,对机体脂肪、蛋白质和糖的代谢起平衡调节的作用,可影响血脂和血清载脂蛋白的代谢。
据文献报道,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其血脂水平也发生相应变化。
检测患者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变化,对甲亢治疗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为探讨甲亢患者血清TH的变化对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本文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确诊为甲亢的53例患者的血脂和载脂蛋白进行检测和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确诊为甲亢的患者53例,其中,男17例,女36例;年龄22~51岁;病程3~20个月;均符合甲亢诊断标准。
选择40例健康无偿献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20~50岁。
两组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无糖尿病、肝肾疾病、无家族性高脂血症、高血压,近3个月内未服用对血脂和蛋白质代谢有影响的药物。
1.2 方法清晨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后进行测定。
血清游离T3和游离T4(即FT3和FT4)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
浅析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浅析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血脂检验是指在体内血液中检测胆固醇、三酰甘油等脂类物质含量的检测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血脂异常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血脂检验的意义出发,浅析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一、血脂检验的意义血脂异常是指血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脂类物质异常,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
血脂异常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一般表现为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等现象。
血脂异常与糖尿病的病情程度和并发症密切相关,常伴随糖尿病的发展而逐渐加重。
血脂异常不只是糖尿病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通往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等)的模式之一。
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管理中,及时检测血脂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1.筛查和诊断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检查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可以及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国际心脏病学联合会的规定,糖尿病患者的三酰甘油浓度应低于1.7mmol/L,血清LDL-C应低于2.6mmol/L,血清HDL-C应高于0.9mmol/L。
只有了解了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才能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评价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血脂检验可以评估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效果,并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稳定之后,应及时进行血脂检测,以确定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对血脂的影响程度。
当血脂水平异常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并行的治疗方案。
此外,如果在治疗期间血脂水平没有达到预期,则需考虑更换治疗方案。
3.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较高,因此血脂检测在预防心血管事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除去高三酰甘油与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糖尿病心脏病的致死率更高,预后更差,因此判断糖尿病心血管风险的高低能否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血脂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

常用血脂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常用血脂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血脂是血液中的一种有机物质,大多数血脂都是由三种脂质组成的,分别是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的检测是衡量血脂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不仅可以提供有关血脂的信息,还可以反映有关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TG)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血脂之一,它来源于肝脏和肠胃,主要由胆固醇折叠组成,以储存和转运脂肪分子相关的甘油类化合物。
它是血脂和血液胆固醇水平中重要的指标,其正常水平在1.7-2.2 mmol/L之间。
甘油三酯(TG)水平的升高可能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中风等)有关联。
它可以用来评估饮食和运动中脂肪摄入量的合理性,并可以用来衡量脂肪代谢的效率。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一种血脂,它以低密度脂蛋白载体的形式存在,主要由胆固醇组成。
它主要发挥载体功能,将胆固醇从肝脏输送到体内的其他组织和细胞。
它的正常水平一般在2.6-5.2 mmol/L之间。
LDL-C水平过高会导致动脉硬化和动脉血管变窄,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中风等)的发生。
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是改善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有效方法。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血液中的一种血脂,主要由载体蛋白(HDL)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从血管壁和其他组织中回收到肝脏,以便贮存和代谢。
它的正常水平一般在1.03-1.55 mmol/L之间。
HDL-C水平的增加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提高HDL-C水平是改善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有效手段。
总而言之,血脂检测是衡量血脂水平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可以提供有关血脂的信息,还可以反映有关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应该定期监测血脂水平,以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甲亢患者血脂和总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甲亢患者血脂和总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郭业新;吕冬梅
【期刊名称】《社区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6(4)12S
【摘要】目的探讨甲亢患者血中血脂和总蛋白的变化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及临床
意义。
方法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56例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游离
T3(FT3)、游离T4(FT4),用生化分析仪检测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和总蛋白(TP)的含量。
结果甲亢患者血脂、总蛋白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FT3、FT4呈负相关。
结论甲亢患者血脂和总蛋白明显降低,其变化可作为判断甲亢病情
和疗效的指标之一。
【总页数】2页(P4-5)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血脂;总蛋白
【作者】郭业新;吕冬梅
【作者单位】莱芜市人民医院;莱芜市中心血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1.1
【相关文献】
1.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脂代谢相关性分析及临床意义探讨 [J], 周飞华;徐海峰;巴红珍;魏龙晓;魏光明
2.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脂蛋白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J], 王乔;江彤
3.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J], 田卫军;余小华
4.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NT-pro-BNP,Lp-PLA2等相关因子以及血液流变血脂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J], 阳军; 黄骥
5.甲亢患者胃动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J], 余爱琴;麦坤仪;肖立群;刘冬年;邝志强;于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亢患者血脂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是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水,盐代谢的重要内分泌激素。
TH水平的变化,可影响血脂的代谢。
动物实验证明,甲状腺功能失调时,随着TH水平的变化,血脂水平也随之变化。
本文通过对甲亢患者血清TH及血脂水平变化的分析,旨在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时,TH水平对人血脂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甲亢甲状腺激素血脂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系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分泌甲状腺激素(TH)过多,造成以机体的神经、循环及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由于TH水平的增高,甲亢患者体内可发生一系列生化指标的改变,其中某些指标的改变,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临床诊断为甲亢患者男15例,女25例,年龄18~50(平均31.5)岁。
均未经甲状腺药物治疗。
健康对照组男8例,女12例,年龄21~52(平均33.5)岁。
甲亢组及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对象,均无家族性高血脂症、高血压病、糖尿病、肝脏病或肾病病史,近1个月未服用过任何对血脂代谢有影响的药物。
1.2 方法采取受试者清晨空腹12 h以上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应用美国贝克曼CX4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法测定TG、Tch、HDL-C,试剂盒来源于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处理TG、Tch、HDL-C的均值显著性采用t检验。
2.结果
甲亢组与对照组血脂结果比较见表1。
3讨论
甲状腺激素是调节机体氧对糖、脂肪、蛋白质等氧化分解的重要物质,对机体物质、能量代谢的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主要表现在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速率方面。
生理剂量的甲状腺素对脂肪和蛋白质合成代谢有促进作用,当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处于高水平,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
临床上甲亢病人多表现为消瘦,就是甲状腺激素增加导致的代谢紊乱造成的。
因此,本研究以患者血脂、总蛋白以及血糖作为观察指标,探讨甲状腺激素对各种代谢的影响极其临床意义。
在生理状态下,甲状腺激素(TH)对脂类的代谢有很大的影响。
当TH水平在
正常范围时,TH促进脂肪合成和降解,以降解作用较明显,使血脂维持在正常范围。
当甲状功能亢进时,本组资料提示,甲亢组的TH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TG水平更显著降低。
过高的TH水平,还通过增强腺苷环化酶-cAMP系统影响组织对儿茶酚胺、生长素等脂肪动员激素的作用而促进脂肪分解。
TH水平的过高可以使骨骼肌中脂蛋白酯酶活性增加,血清TG的清除率增加。
TH的另一生理功能是促进胆固醇浓度降低。
甲亢时,加速了胆固醇从胆汁中排出的速度,使血Tch水平降低。
反之,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时,虽然胆固醇合成率降低,但由于其降解及排泄速度减慢得更显著,因此,血清胆固醇水平增高。
本组资料认为,TH水平增高或降低,显著地影响血脂代谢。
随着TH水平增加,TG、Tch、HDL-C水平下降,且TG与T直接影响血脂代谢,使血清TG、Tch、HDL-C水平低于正常,血脂与TH水平的变化呈负相关。
综上所述,正常的甲状腺素水平对脂肪和蛋白质合成代谢有促进作用,保证机体能量和热量的正常,TH水平的改变,对体内脂肪、蛋白质以及糖的代谢产生重要影响,甲亢患者血脂、血总蛋白量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而血糖水平高于正常水平,所以,加强对患者血脂、血总蛋白量以及血糖水平的监测对该病的发展、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625.
[2]白耀.甲状腺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441.
[3]Ramsay I,Lewis.Thyroid[M].7th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Raven Press,1996:687.
[4]李桂凤,韩莹.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血清总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1998,20(6):368.
[5]蔡志昌,邵兰,郁淼,等.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脂变化浅析[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9,14:179.
[6]苏本飞.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脂代谢关系的临床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4):317.
[7]李敏,王锁欣,李清波.甲亢防治250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5.
[8]张锦,戴为信,江骥,等.13CO2淀粉呼气试验测定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淀粉代谢[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9,15(2):90.
[9]蔡志昌,邵兰香,郁淼,等.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血脂变化浅析[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9,14(3):179.
[10]李敏,王锁欣,李清波.甲亢防治250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7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