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几何题的多种解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D
P
C
B
A
E
D
P
C
B
A
一题几何题的多种解法
易永彪 浙江省苍南县新星学校 325800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探寻题目时,往往会得到多种精妙的解法,精彩纷呈,殊途同归。这种一题多解的做法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现在笔者从一道几何题出发探究解法的多样性,一同体验数学的乐趣。
题目:如图,在△ABC 中,∠ABC=∠ACB=80°,点P 在AB 上, 且∠BPC=30°,求证:AP=BC 。
1、巧用“三线合一”性质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在几何计算和论证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
作用。这个定理虽然很普通,但平凡的背后却有奇妙的作用,若能巧妙地利用这个性质解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析:这道题的条件中有∠ABC=∠ACB=80°,可得AB=AC ,就可以利用“三线合一”性质,故联想到过A 作BC 边上的垂线AD 。根据“三线合一”性质,BD=CD 。本题要让我
们证AP=BC ,所以就要构造出一条边的长度为1
2AP 。又知∠BPC=30°,
容易想到过A 作CP 延长线的垂线AE 。利用30°所对边的直角边 为斜边的一半,可得AE=
1
2
AP 。易证△AEC ≌△CDA ,∴AE=CD 。 AP=2AE ,BC=2CD ,∴AP=BC 。 2、巧作等边三角形
作等边三角形可以使一些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几何问题 变简单,给人以柳暗花明之感。
分析: AB=AC ,∴可以以AB 为边向外做等边△ABD , 可多制造一些相等条件,利于证明结论。
AD=AB=AC 。我们较易想到作辅助圆:
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A 。
∵ BC
BC ,∴∠BDC=12∠BAC=10°,同理∠BCD=12
∠BAD=30°, P
C
B
A
F
E
D
P
C
B
A
D
P
C
B
A ∴∠DBC=140°。按照现有条件较难证出结论。我们接着想构造全等三角形,所以即可做∠CAE=10°,∠ACE=140°,两线相交于点E 。
易证△DBC ≌△ACE ,∴BC=CE 。∵∠ACP=∠CAE=10°,∴AE ∥PC , ∵∠PAE=∠E=30°,∴易证四边形APCE 为等腰梯形。∴AP=CE ,∴BC=AP 。 也可以AC 为边向△ABC 右侧作等边三角形,这样做与上述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3、构造全等三角形
在许多情况下,当条件与图形不具有很明显的全等条件时,我们必须根据图形的结构特征,挖掘潜在因素,去巧妙构造全等三角形,借助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去解决问题。这样会迅速地找到证题途径,直观易懂,简捷明快。
分析:首先可以通过A 点做BC 的垂线,接着我们就可得出一些的度数。 AP 与BC 相隔较远,应想到构造全等三角形去把AP 转换过来。
于是就可构造∠ECP=10°。这样,可借由已知条件及作垂线而 得到的条件,易证△APC ≌△CEA ,∴就得到AP=EC 。
较易证明∠DEC=30°,∴可得CD=
1
2
CE 。 CD=1
2
BC ,∴BC=CE=AP 。
4、利用锐角三角形函数
谈到三角函数,大家可能会想到代数方面三角函数起的作用,往往在几何方面忽略了锐角三角函数,三角函数可借由相同的角的函数值相同,求出线段与线段的比值,从而进行转化,有时会起到神奇的效果。常见的锐角三角函数定理为余弦、正弦定理。
分析:要利用三角函数,应构造直角三角形。考虑△ABC 为等腰三角形,∴可过A 作AD ⊥BC 交BC 于D 。∵∠BAD=∠CAD=12
∠BAC=10°,∴BD=0
sin10AB , ∵
sin sin AC AP
APC ACP
=∠∠(正弦定理),∠APC=150°,∠ACP=10°,
∴sin ∠APC=1
2
AP=
00sin102sin1012
AC AC ⋅=⋅, ∴00
2sin102sin10AP AC
BD AB
⋅==⋅。 BC=2BD ,∴AP=BC 。 5、巧添辅助圆
巧添辅助圆能使角与角发生转换,能构造出相等的角,从而发现一些很难发现的结论,
使这道题变得简单。
分析:作△PBC 的外接圆, PQ PQ ,∴∠POQ=2∠ACP=20°, ∴∠POQ=∠A=20°。
∠APQ=∠ACB ,∠AQP=∠ABC ,∴∠APQ=∠AQP 。 OP=OQ
∴∠OPQ=∠OQP=∠APQ=∠AQP=80°。
PQ=PQ ,∴△APQ ≌△OPQ ,∴AP=OP=OB 。 ∠BOC=2∠BPC=60°,∴△OBC 为等边三角形,
∴OB=BC ,∴AP=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