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唐宋古文运动看“文”与“道”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组成 。
们可 以将这里的 “ 志” 理解 为 个人处 于某 种政 治社会 下 , 对
于 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 通过 自我判 断与 还原 , 从 而在 内心 形成 的一种带有 主观 感情 色彩 的认 知 。而柳冕 在这里强 调
韩愈在 《 答 李翊 书》 中, 就 已经 论 述 了文 与 道 的关 系 。 其 中有云 : “ 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 , 行 已有方 , 用则施诸人 , 舍则 传诸 其徒 , 垂 诸文 而为后 世 法。如 是者 , 其 亦足 乐乎?
其无足乐也? ” … 在这里 , 韩愈 旨在强调君子在思考 问题的
的是 , 这种认 知要符合 “ 道统 ” 的要 求 , 才能 够合情合 理 , 才 能够符合礼教 的规范 。因此 , 我们 可 以看 出 , 古 文运 动的先 驱者, 首先在文学创作的构思 阶段 , 就提出 了要符合 “ 道” 的
2 0 1 3年 4月 第3 2卷第 4期
黑龙 江教 育学 院学报

A p r . 2 0 1 3
J o u r n a l 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C o U e g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V0 1 . 3 2 No . 4
形式流传 下去 , 让“ 道” 成 为后世 的效法 。 韩愈在这 里明确强 调 了作 为 “ 道” 的外化 形式 , 文 章家之道的必蓦
性: “ 是 以君子之儒 , 学而 为道 , 言而为经 , 行 而为教 , 声而为
律, 和而为音, 如 日月丽乎天, 无不照也; 如草木丽乎地, 无不
应该思考着 , 如何借用措 辞来 阐明 自己的主张 , 一定要 通过 组织语言文字来表达儒家道统 的观点 , 用道来充 实文章的 内
容, 而不是强加于人。
想 内容 , 又兼 有思想运 动和社会运 动的性 质。 中国古代 文学
史 中一个关 于“ 文” 与“ 道” 的话 题 , 一 直颇 受关 注 。回顾 中 国古代 文学 发展史 , 我们 看到 , 文学发展 到隋唐前 , 六 朝 以来 以讲求声律 、 辞藻 、 排偶 为 主的骈 文 已成 为文 坛 的主宰 。唐
达 出来 。继而行文 , 作 者又 进一 步论 述道 : “ 夫君 子之儒 , 必
了: “ 君子居其位, 则思死其官; 未得位 , 责思修其辞以明其 道。 ” 【 2 这篇文章中的思想与《 答李翊书》 有着异曲同工之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7 8 3 6 . 2 0 1 3 . 0 4 . 0 4 6
试从 唐 宋 古 文 运 动看 “ 文" 与“ 道" 的 关 系
宋 芸
( 阿坝师专 民族预科 部 , 四川 汶川 6 2 3 0 0 2 )
关键词 : 文; 道; 儒 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 : I 2 0 6 .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7 8 3 6 ( 2 0 1 3 ) 4 — 0 0 1 1 4— 0 2
唐宋古文运动 , 是 唐代 中叶及北 宋 时斯 以提倡 古文 、 反
对骈文为特点 的文体 改革运 动。其 同时涉及 到 了文学 的思
汉文章之传统 , 进行“ 古文” 创作 的主张 。作 为唐 代古 文运
矣。 ” [ 3 l 5 ’ 作者一≯箱就为我们讲述了志、 书 道 三者的关
系 。阐明一切的思维活动都必 须要立足 于“ 遭 之根 本。我
动 的开创者 , 韩愈 的“ 文 以明道 ” 说 是其 文 学理论 的一 个重
担着将“ 道” 进一步发扬光大 的艰 巨任 务。“ 文” 与“ 道” 之间 的关系 , 即是载体为用 的关系 , 同时也是相互相承 的关系 , 二 者缺一不 可 。继 而往 下 , 韩愈在《 争 臣论 》 一文 中 , 也提出
遵从儒学的人, 都必须以儒家之道作为学习的范本, 做文章 必须要 以儒家经典作为依据。凡人的心志, 一定要符合 “ 道” 的规律和标准, 通过文字的组合, 把符合道义的思想表
时候 , 必须要本着儒 家思 想 中“ 仁义 道德 ” 的原则 。在 日常 生活 中, 作为一个君子 , 他的言行举止 , 必须要有一定 的约束 和规范 。如果能够为统治者任用 , 那么就要尽量做 到施 惠于 人; 如果他在政治上失意 , 那么 就一定 要 把道德学 问传 授给 自己的弟子 。更重 要 的是 , 务必 要 把 “ 道” 借 助文 章 的表达
同时 , 作为古 文运 动 的先 驱者 之一 的柳 冕也 曾论 及过 “ 文” 与“ 道’ 的关系 。他在《 答荆南裴 尚书论文书》 一文 中论 述道: “ 丈人 志 於 道 , 故 来 书尽 於 道 , 是 合 於 情 尽 於 礼 至
代著名文学理论家韩 愈 因时 制宜 地提 出了鼓励 继承 先秦两
章也 ; 如圣人丽乎文 , 无 不明 也。故在心 为志 , 发言为 诗 , 谓
之文 , 兼三才而名之 日儒 。儒之用 , 文之谓也。言而不能文 , 君子耻之。及王泽竭 而诗 不作 , 骚人 起而淫 丽兴 , 文与教分 而为 二。 . 以扬 马之 才 , 则 不知 教化 ; 以苟 陈之 道 , 则不知 文 章 。以孔门之教 评之 , 非君子 之儒 也 。 ” j 5 瑚作者 认为凡 是

要: “ 文” , 作 为一种 真实可感H- g . - 体存 在 , 一直担 负着表达 个人 心 中之 所想 , 思维之所及 的重要 使命 。而
“ 道” , 作为一种带有抽象色 彩的 思维 感知物, 在一定程度上, 与“ 文” 这种外化物发生翔文多或少的 联系 。 基于些,
从唐 宋古文运动这个特定的 文学运动 中, 看儒 家思想在 此历 史阶段 中, 关于“ 道” 与“ 文” 关 系的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