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记录(参考)

合集下载

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目录手册更改记录前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是公司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对保证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对测量的要求,它对增强顾客满意、实现公司目标、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为此公司按照GB/T 19022—2003 /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和CMS-2006《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建立本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简称测量体系)。

2013年公司成立了以管理者代表为首的测量管理体系领导小组,负责测量体系的质量目标、组织机构、管理职能的策划和资源的配置,组织专门人员编制并形成了《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简称《测量手册》),相关的《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简称《程序文件》)、技术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测量手册》从总体上描述了本公司的测量体系,协调相关程序文件的编制,是公司测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测量人员的行为准则,具有唯一性。

体系所有的文件和记录可作为对本公司员工培训的教材,也可作为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依据,以及公司接受顾客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核的依据.本手册所说的测量过程,不是泛指对体系运行结果的测量,而是指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测试、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是支持公司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

本手册和公司管理体系的手册相协调、相互兼容,其规定的内容是体系手册中7。

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要求的细化、补充和完善。

本手册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在建立、实施测量管理体系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考虑到在GB/T 19022—2003 /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中提出的确认要求涵盖了测量管理体系要求,为了进一步满足确认规范的要求,本手册将按照该规范编写管理手册.公司质保部是本手册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手册的编制、修订、发放并监督执行,按《文件控制》程序予以控制。

施工测量管理制度(5篇)

施工测量管理制度(5篇)

施工测量管理制度一.总则____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本工程项目施工测量的管理工作。

____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本工程项目施工测量的技术管理工作,施工测量方案的审核,对工程测量定位、基槽放线进行验收,并定期对测量放线抽查验收。

____项目测量工程师负责本工程施工测量方案、施工测量交底的编制、参加日常施工测量的验线工作,以及各项测量记录的填写、报审等工作。

1.4工程测量是做好施工技术准备、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各级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和支持测量工作。

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明确职责,严格岗位责任制,做好工程测量工作。

1.5所有施工测量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法规、规范进行施测。

二、施工测量中的制度2.1施工测量准备工作____组建测量组项目经理部应在工程开工前组建测量组,所有测量人员持证上岗;公司技管中心对公司的施工测量人员进行不定期的专业培训。

2.1.2施工图审核:2.1.2.1施工图的审核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测量工程师、项目测量组相关成员参加。

2.1.2.2施工图的审核包括:审核总平面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机电设备施工图等。

2.1.2.3施工图审核的内容包括:坐标与高程系统、建筑轴线关系、几何尺寸、各部位高程等,并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工程的设计变更文件,以确保测量放线数据准确可靠。

2.1.3施工测量定位依据点及水准点的管理:2.1.3.1施工测量定位依据点及水准点由建设单位提供。

2.1.3.2施工测量定位依据点及水准点的交接:由建设单位主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在现场进行,项目总工程师参加。

2.1.3.3进行桩点交接时,相应资料必须齐全,一切测量数据、附图和标志等必须是正式、有效、原始文件。

2.1.3.4交接桩工作办理完毕后,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填写交接桩记录表,一式四份,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项目部和测量组长各一份。

2.1.3.5交接桩完成后,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测量工程师、测量班组成员对桩点进行复测,如发现问题,及时将问题提交给交桩单位研究解决。

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测量管理制度

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测量管理制度

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测量管理制度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管理测量工作,准确高效的建设好石武客专,避免发生测量事故,特制定本测量制度。

1、建立健全测量复核制度。

项目部设专职测量工程师,项目队设技术员和测量工组成的测量小组,根据职责实施各项测量工作。

2、现场实施测量作业,必须使用专业记录薄逐项记录测量数据,原则上用铅笔书写,严禁使用圆珠笔或钢笔填写。

3、测量记录不得涂改、撕毁,如有误可作明显的勘误记号标识。

记录中参加人员、设备、日期、地点、天气、工程地点(部位)等事项应填写完备、清楚,并有施作人签字。

记录数据必须真实反映操作过程的实际情况,在通常情况下应有计算结果,示意草图,并附有相应结论。

4、测量工作的内业资料必须有两人独立计算,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在申报上一级技术部门复测时,必须同时报送内业测量资料。

重要部位的放样(如墩、台施工定位等)应采用不同方法分别进行计算,并报请同级技术负责人审核,签认后执行。

重要工程、控制工程、施工复测等测量必须有测量成果书,报请同级总工程师签认。

测量成果书应资料齐全,计算准确,文整清楚,签字齐全;测量成果资料(书)为受控资料,应按受控资料的有关规定办理。

5、上级技术部门在进行测量复核时,必须独立计算资料,优先选用具有闭合条件的方法,严禁直接使用上报的测量计算资料,避免误差造成超限产生的错误。

6、测量工作应根据人员和仪器状态选择方法。

在使用全站仪数字化测量时,必须有误差监测手段,对各种误操作必须有查错功能和纠错能力。

7、测量轴线,基线应与相邻合同段至少三个基点进行重叠衔接(导线点、中线点、水准基点)。

一个工程项目分别由两个以上单位施工时,应建立统一的控制网,统一平差,采用统一坐标体系。

8、施工技术人员暂离或调转时,必须进行测量工作移交。

内容包括:施工桩撅现场点交(并附桩位示意图、中线、水准基点表);测量记录、测量成果书等。

在有条件时,进行复测后方可移交。

移交工作由同级总工程师(技术主管)负责组织,办理交接清单。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新标准)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新标准)

Q/KH $$$$$$$$$$$$$$$$企业标准Q/ KHG 07.00-2013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依据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发布目录前言 (1)公司概况 (2)颁布令 (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4)1范围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总则 (5)3。

1术语和定义 (5)3。

2职责 (7)3。

3计量法制要求 (7)3。

4技术能力要求 (7)4总要求 (8)5管理职责 (8)6 资源管理 (12)6.1人力资源 (12)6。

2信息资源 (14)6。

3物资资源 (16)6.4外部供方 (17)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17)7。

1计量确认 (17)7。

2测量过程 (18)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20)8体系分析和改进 (20)8.1总则 (20)8。

2审核和监视 (21)8。

3不合格控制 (22)8.4改进 (23)附录1公司行政组织机构图 (24)附录2 测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25)附录3测量管理体系技术组织机构图 (26)附录4生产工艺流程图 (27)附录5测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28)附录6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更改记录 (30)前言为了保证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能满足顾客和相关法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测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加强对测量管理的运作领导,依据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及CMS04—2010《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为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第一层纲领性文件,各项计量工作的管理均应符合本标准要求,也是对外提供计量保证的承诺性文件.为保证测量管理体系的全面贯彻实施和有效运行,公司全体员工必须认真遵守并执行本标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并有权利和义务及时提出手册中的不适宜处和相应的改进措施。

施工招标测量管理体系(3篇)

施工招标测量管理体系(3篇)

第1篇一、引言施工招标测量管理体系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它涉及项目从招标、投标、合同签订到施工过程中的测量管理工作。

一个完善的施工招标测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围绕施工招标测量管理体系展开论述,从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人员配置、技术规范、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组织架构1. 测量管理领导小组测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施工招标测量管理体系的总体规划和政策,监督指导各部门执行测量管理工作,协调解决测量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2. 测量管理部门测量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测量管理工作,包括编制测量方案、组织测量工作、监督测量质量、处理测量纠纷等。

3. 项目部测量组项目部测量组负责项目现场的具体测量工作,包括施工放样、复测、验收等。

三、管理制度1. 测量方案编制制度测量方案应包括测量目的、测量方法、测量精度、测量设备、测量人员、测量进度等内容。

测量方案应经测量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2. 测量设备管理制度测量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校准和维护,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测量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等记录应完整、准确。

3. 测量成果管理制度测量成果应包括测量数据、测量图纸、测量报告等。

测量成果应进行审核、验收,并归档保存。

4. 测量纠纷处理制度测量纠纷应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处理,确保各方权益。

四、人员配置1. 测量管理人员测量管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测量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测量规范和标准,能够对测量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

2. 测量技术人员测量技术人员应具备测量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测量设备,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测量作业人员测量作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测量知识,能够按照测量方案进行现场测量工作。

五、技术规范1. 测量规范测量工作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测量规范和标准执行,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测量精度要求测量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ISO 10012-2003 测量管理系统.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ISO 10012-2003 测量管理系统.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3/14
w.bzfxw.c
ISO10012:200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注:影响测量结果的具体要素由其他标准和指南规定,如测量方法的细节、人员能力和实验间比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 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 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VIM:1993 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BIPM、IEC、IFCC、ISO、IUPAC、IUPAP、OIML)。
目次 ISO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要求 5. 管理职责 5.1 计量职能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 质量目标 5.4 管理评审 6.资源管理 6.1 人力资源 6.2 信息资源 6.3 物质资源 6.4 外部供方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7.1 计量确认 7.2 测量过程 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8.2 审核和监视 8.3 不合格控制 8.4 改进 附录 A(资料性附录)计量确认过程概述
3. 术语 本标准应用上述 ISO9000:2000 和 VIM:1993 中给出的和下述的术语和定义。 3.1 测量管理体系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 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3.2 测量过程 measurement process 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3.3 测量设备 measuring equipment 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3.4 计量特性 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 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 注 1. 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 注 2. 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 3.5 计量确认 metrological confirmation 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注 1. 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 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 注 2. 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注 3. 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 注 4. 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 注 5. 图 2 给出了计量确认过程框图。 3.6 计量职能 metrological function 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和技术职能。

最新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三体系管理层内审检查记录(带记录)

最新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三体系管理层内审检查记录(带记录)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受审核部门:最高管理层、职安、管代审核员:审核组长:审核准则: ISO9001-2015、ISO14001-2015、ISO45001、管理体系文件、适用法律法规审核日期:2019.3.5管理体系要求检查内容检查方式检查结果记录9001条款14001条款ISO45001条款文件查阅现场检查交谈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4.1 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Q:1、公司是否有企业简介,并能充分反应公司内部情况,如:背景、经营范围、财务表现、规模及设施、人力资源能力、技术优势、知识等(内部因素)及涉及法律法规和专利技术、市场占有率、主要合作伙伴及同行的影响、物理边界、信息渠道(外部因素)?2、在工作例会或管理评审会上,公司是否对公司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评价和更新?E:企业有无对这些内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E/S:有无文审组织的相关文件?行业地方的新的法规要求?E:组织的内部外部环境状况?有哪些需要应对和管理的风险和机遇?相关的会议纪要?√√公司于2019年3月依据Q:ISO9001:2015;E:ISO14001:2015;S:ISO45001标准建立并实施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

公司员工20人。

设置了设计部、办公室、财务部和业务部4个职能部门,规定了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和权限,通过会议,发放文件、培训等方式进行沟通,使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得到了分派、沟通和理解。

公司识别、确定了与战略、目标相关、影响实现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内外部因素,并且关注不断变化的内外部信息,通过内审、管理评审进行监视和评审。

管理体系要求检查内容检查方式检查结果记录9001条款14001条款ISO45001条款文件查阅现场检查交谈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2 理解员工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Q:公司是否收集相关方需求及期望(上级及主要供方及客户) 包括:顾客对事物的要求,如符合性,价格,安全性已与顾客或外部供应商达成的合同行业规范及标准和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法规法案备忘录许可,执照或其他授权形式监管机构发布的制度条约,公约及草案和公共机构及顾客的协议组织要求自愿原则或行为规范自愿标示或环境承诺组织契约合同的承担义务E:与QEOH有关的相关方是谁?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有哪些?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是合规义务?是否具备相关的知识严格执行?有无对这些相关方及其要求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通过走访、网络等形式了解相关方的需求,提供了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清单: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检测质量符合顾客要求;及时交付;价格合理。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修订版)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修订版)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For measurement processe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目次ISO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要求5.管理职责5.1计量职能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质量目标5.4管理评审6.资源管理6.1人力资源6.2信息资源页脚内容16.3物质资源6.4外部供方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7.1计量确认7.2测量过程7.3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8.1总则8.2审核和监视8.3不合格控制8.4改进附录A(资料性附录)计量确认过程概述页脚内容2ISO 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

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

各成员国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兴趣,均由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

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

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国际标准遵照ISO/IEC导则第2部分的规则起草。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成员国团体投票表决,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

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ISO10012由ISO/TC176/S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委员会制定。

ISO10012取消和代替ISO10012-1:1994和ISO10012-2:1997,包括对这些文件的技术性修订。

引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ISO10012测量量管理体系

ISO10012测量量管理体系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 For measurement processe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目次ISO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要求5.管理职责5.1计量职能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质量目标5.4管理评审6.资源管理6.1人力资源6.2信息资源6.3物质资源6.4外部供方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7.1计量确认7.2测量过程7.3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8.1总则8.2审核和监视8.3不合格控制8.4改进附录A (资料性附录)计量确认过程概述ISO 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

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

各成员国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兴趣,均由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

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

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国际标准遵照ISO/IEC导则第2部分的规则起草。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成员国团体投票表决,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

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ISO10012由ISO/TC176/S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委员会制定。

ISO10012取消和代替ISO10012 — 1: 1994和ISO10012 — 2: 1997,包括对这些文件的技术性修订。

引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 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 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

CCAA2022年12月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真题(含参考答案)

CCAA2022年12月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真题(含参考答案)

CCAA2022年12月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真题(含参考答案)1、单选题 ( 每题1.5分)一、单选题1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A.原则B.类别C.交易习惯D.意义2 GB/T19024旨在帮助最高管理者通过应用()来识别财务和经济效益。

A.管理原则B. 白我评估C.持续改进D.过程方法3不属于SERVQUAL模型评价维度的是()。

A.移情性B.保证性C. 无形性D.可靠性4为使不合格产品或服务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称为()。

A.返工B.纠正措施C.纠正D .返修5按策划的时问问隔对质量管理体系评审的主持人应是()。

A.最高管理者B.质量部门负责人C. 审核员D. 审核组长6 GB/T19004标准中,为了获得持续的成功,组织应该把重点放在()上。

A.关注顾客的需求和期望B.关注和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C.战略规划D.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7质量管理统计技术中的SPC属于()。

A.过程控制工具B.检验工具C. 战略分析工具D.符合性评价工具8 关于GB/T19001标准应用范围说法正确的是()A.适用于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组织B.较适用规模以上的组织C. 规定的所有要求是特定的D.仅适用于制造业和服务业9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文件是()。

A.记录B. 资料C. 文件D.表格10GB/T19001 标准的全称是()。

A. 《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B.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C. 《管理体系审核指南)》D.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11“某餐厅服务员对顾客态度不好,引起投诉,领班责令其向顾客赔礼道歉。

”最适用于这一情景的GB/T19001标准的条款是()A.8.7B.7.4C.10.2D.8.2.112在ISO31000风险管理框架轮中,中心部分的内容是()。

A.领导力与承诺B.价值的创造与保护C. 组织治理D.风险管理有效性13依据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自我评价从()开始。

测量管理体系记录表格样式(汇总)

测量管理体系记录表格样式(汇总)

附录 A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记录编号:QJ/GY G11.033/01制表/日期:审核/日期:说明:本记录由测量过程管理部门的计量员填写,测量过程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审核。

一式一份,保存在测量管理信息系统中,永久保存,归口部门:生产管理部。

信息系统不能录入时需要填写纸质记录,部门计量员和负责人分别在“制表/日期”和“审核/日期”处签名及填写日期后保存在测量过程管理部门。

(201 )测量管理体系监视计划QJ/GY G03.016/01说明:本记录由生产厂基建设备科负责人或技术中心品控管理室负责人编制,生产厂分管计量的副厂长或技术中心分管计量的领导审核。

一式一份,保存在测量管理信息系统中,永久保存,归口部门:生产管理部。

信息系统不能录入时需要填写纸质记录,相应人员分别在“编制/日期”和“审核/日期”处签名及填写日期,填写后保存在生产厂基建设备科或技术中心品控管理室。

测量管理体系监视实施计划编号:QJ/GY G03.016/02编制/日期:审核/日期:说明:本记录由生产厂基建设备科负责人或技术中心品控管理室负责人编制,生产厂分管计量的副厂长或技术中心分管计量的领导审核。

一式一份,保存在测量管理信息系统中,永久保存,归口部门:生产管理部。

信息系统不能录入时需要填写纸质记录,部门计量员和负责人分别在“编制/日期”和“审核/日期”处签名及填写日期后保存在生产厂基建设备科或技术中心品控管理室测量管理体系监视检查表受审核部门:编号:QJ/GYG03.016/03审核员:日期:说明:本记录由生产厂基建设备科计量管理员或技术中心计量管理员填写,生产厂基建设备科负责人或技术中心品控管理室负责人审核。

一式一份,保存在测量管理信息系统中,永久保存,归口部门:生产管理部。

信息系统不能录入时需要填写纸质记录,计量管理员和相应负责人分别在“编制/日期”和“审核/日期”处签名及填写日期后保存在生产厂基建设备科或技术中心品控管理室。

附录D测量管理体系监视报告编号:QJ/GY G03.016/04测量管理体系监视报告编制:审核:日期:日期:说明:本记录由生产厂基建设备科负责人或技术中心品控管理室负责人填写,生产厂分管计量的副厂长或技术中心分管计量的领导审核。

测量管理体系概述

测量管理体系概述

体系的内部审核——计量检测体系的管理评
审——计量检测体系外部确认的申报——计
量检测体系的现场审核(2天)——不符合
项的整改——计量检测体系的发证。
-----精品文档------
八、体系建立的资源保证条件:
管理者代表、各职能部门、专职
计量员、兼职计量员需及时完成计划
任务,并协调合作,共同推进企业计
量检测体系工作。
-----精品文档------
一个有效的计量检测体系是组织 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保证测量 设备和测量过程满足顾客、组织和法 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它对增强顾客 满意、实现组织目标、提高产品质量 和经济效益、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 风险是重要的。
-----精品文档------
二、计量检测体系的目标:
-----精品文档------
3、“计量确认”: 是指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
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注: (1)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
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 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 (2)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 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3)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 大允许误差等。 (4)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 要求中规定。
-----精品文档------
计量检测体系不仅仅对测量过程 和测量设备的本身实施管理,同时还参 与测量数据的管理,并把对测量数据的 管理作为计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准确 可靠的测量数据,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 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经 营管理各项工作决策的依据。
-----精品文档------
计量检测体系不仅仅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本身实施管理同时还参与测量数据的管理并把对测量数据的管理作为计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经营管理各项工作决策的依据

测量管理体系试题及答案

测量管理体系试题及答案

测量管理体系试题及答案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测量管理体系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测量过程: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2、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3、溯源性: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4、测量管理体系: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5、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的一组操作。

二、填空题:20分(每题2分,共10题)1、获证企业表明有能力用准确的测量结果来证实其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_经营管理、节能降耗_、__安全检测和 _环境监测______等方面满足规定要求。

2、取得国家“AAA测量管理体系证书”的企业,便可证明其能满足以及其他质量认证标准对的质量保证要求。

GB/T 19000质量体系认证测量设备3、ISO10012:2003条文中讲到的资源包括:_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和_外部供方_四方面;信息资源又包括__程序、软件、记录、标识;物质资源包括_测量设备和环境。

4、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规定的认证要求,有计量法制、_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等三个部分。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_20% 左右。

6、计量人员含义是与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人员,包括有计量管理人员_、_计量检定、 _校准人员、计量技术人员、_验证人员、测试人员_、_内审员_等七类人员。

7、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包括国际单位制__2__个基本单位;包括辅助单位在内的__21__个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我国选定的可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__16__个非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和有_20___个SI词头和以上单位构成的倍数的单位。

测量管理体系试题及答案

测量管理体系试题及答案

测量管理体系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测量过程: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2、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3、溯源性: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4、测量管理体系: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5、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的一组操作。

二、填空题:20分(每题2分,共10题)1、获证企业表明有能力用准确的测量结果来证实其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_经营管理、节能降耗_、__安全检测和_环境监测______等方面满足规定要求。

2、取得国家“AAA测量管理体系证书”的企业,便可证明其能满足以及其他质量认证标准对的质量保证要求。

GB/T19000质量体系认证测量设备3、ISO10012:2003条文中讲到的资源包括:_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和_外部供方_四方面;信息资源又包括__程序、软件、记录、标识;物质资源包括_测量设备和环境。

4、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规定的认证要求,有计量法制、_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等三个部分。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_20%左右。

6、计量人员含义是与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人员,包括有计量管理人员_、_计量检定、_校准人员、计量技术人员、_验证人员、测试人员_、_内审员_等七类人员。

7、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包括国际单位制__2__个基本单位;包括辅助单位在内的__21__个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我国选定的可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__16__个非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和有_20___个SI词头和以上单位构成的倍数的单位。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及记录表(范本)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及记录表(范本)
删减后,是否能不免除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责任?
4.1
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
1)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和层次是否清楚?
2)过程是否识别并表述?
3)是否存在和明确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外包过程?如何控制?
4)过程的顺序及相互关系是否明确?
5)有那些控制准则和方法?
6)如何保证体系运作所需的资源?
7)信息是否充分?
7.5.4
顾客财产是否在合同中明确是否包括知识财产
当顾客财产出现损坏或不适用时是否记录并报告客户
7.5.1
是否按规定向顾客提供了服务包括各种配件服务及执行国家“三包”的规定
8.2.1
对顾客满意与否的信息收集规定了哪些渠道执行情况如何
对客户投诉如何处理了解对顾客投诉处理情况及处理结果是否满意
8.5.2
质量方针的适应性是否规定定期或不定期的评审和修订?
5.4.1
质量目标
1)质量目标是否制定并发布?
2)质量目标是否分解和落实?分解是否适宜并得到评审?
3)质量目标是否量化并可测量?
4)质量目标是否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5)质量是否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
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如何是否实现了持续改进?
5.4.2
参与评审的部门是否包括被评审设计/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部门的代表
评审的结果和之后的跟进措施是否有记录
7.5.3
是否进行设计/开发验证确保满足设计/开发输入要求,如何验证
7.3.5
验证的结果及之后的跟进措施是否有记录
7.3.6
是否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是否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
确认结果及必要措施的记录是否保持
纠正和预防措施开展情况及有效性
注:合格在评价栏打“√”,不合格在评价栏打“╳”,观察项作“△”。

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记录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记录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记录要求
0 概述
0.1 为确保企业按照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标准的要求建立和保持测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文件至少包括三个层次:
1)测量管理手册。

2)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包括记录)
3)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作业指导书(包括内部校准方法、检验方法、测量设备操作规程)(包括记录)和外来文件(包括检定规程、校准规范、产品标准等)
0.2 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必须有唯一的编号,经审批后发布。

需要时能够及时提供。

0.3 企业应定期评审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和充分性,及时修订,重新审批后再次发布。

1 测量管理手册
1.1 测量管理手册应全面覆盖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标准的条款,承诺遵守计量法律法规和顾客的计量要求,包括对程序文件的引用。

1.2 内容概述
2 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注:测量管理手册及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可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整合。

3 测量管理体系作业指导书
3.1 企业编制的作业指导书
3.1.1 内部校准方法:目的;计量标准器的基本要求;校准步骤;校准记录的处理
3.1.2 检验方法:目的;检测仪器的基本要求;检验步骤;检验记录及报告的处理
3.1.3 测量设备的操作规程:目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3.2 外来文件
3.2.1 检定规程:最新版本
3.2.2 校准规范:最新版本
3.2.3 产品标准:最新版本
4 测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
注: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记录可能不限于以上内容。

测量管理体系标准知识(201903)

测量管理体系标准知识(201903)

二、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方式,由企业 根据生产和科研的需要,可以自行决定在本单 位检定或者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测试,任 何单位不得干涉。
三,企业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 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 面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当进 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
合格的,企业不得使用。 特此公告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印)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九日
二、技术能力要求(P15-16,参考JJF1112-2003《计量检测 体系确认规范》)
总则
体系的计量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应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 法规对计量的要求。
检测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质量管理体系对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b) 环境管理体系对环境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c)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职业健康的监视和测量的要 求;
第十一条 计量检定工作应当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 ,就地就近进行。
第二十六条 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未按 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继续使用的,责 令停止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第二十七条 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 器具准确度,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责令 赔偿损失,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
质量管理原则(GB/T19000-2000)
以顾客为关注 焦点
持续改进
与供方的 互利关系
领导的作用
全员参与
过程方法 管理的系统方法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质量管理原则(GB/T19001-2016)
以顾客为关注 焦点
改进
关系管理
领导作用
全员积极参与
循证决策
过程方法
对测量管理体系与工业企业计量管理认识 (P7-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要求识别表
测量设备管理台账
关键测量过程控制清单
压力变送器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仪器型号:C268压力变送器
仪器检定证书:T01-20063032
仪器编号:XFJC-022 仪器出厂编号:C2685169
测量样机:DW9-60No2.5I 编号: 070109016
环境参数:大气压:101805Pa 大气温度:16.04℃
相对湿度:0.215
依据标准:JJF1059-1999 GB/T1236-2000
原始记录:202001001
压力测量值:(取第5工况点407.87Pa重复测量6次)χ1=407.82Pa χ2=407.85Pa χ3=407.84Pa
χ4=407.79Pa χ5=407.84Pa χ6=407.87Pa
一、压力值重复测量(A类评定)
1、求压力测量值平均值χ
χ=(χ1+χ2+……+χ6)=407.835Pa
2、求残差υ
υ1=χ1-χ=407.82-407.835=-0.015Pa
υ2=χ2-χ=407.85-407.835=0.015Pa
υ3=χ3-χ=407.84-407.835=0.005Pa
υ4=χ4-χ=407.79-407.835=-0.045Pa
υ5=χ5-χ=407.84-407.835=0.005Pa
υ6=χ6-χ=407.87-407.835=0.035Pa
3、求残差平方和
Συk2=(-0.015)2+0.0152+0.0052+(-0. 045)2+0.0052+0.0352 = 0.00375Pa2
4、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S(χ),按贝塞尔公式
S(χ)=[Σn 1υk2/(n-1)]0.5=[0.00375/(6-1)]0.5 =0.0274Pa n是压力值测量次数。

5、自由度r
r=n-1=6-1=5
6、求标准不确定度u(χ)
u(χ)=S(χ)=0.027Pa
7、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S(χ)
S(χ)=S(χ)/n0.5=0.027÷60.5=0.011Pa
8、A类标准不确定度
u(χ)=S(χ)=0.027Pa
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u(χ)=S(χ)=0.011Pa
二、压力变送器最大允许误差(B类评定)
1、求半宽
编号XFJC-024的差压变送器使用说明书给出最大允许误差:
△=±0.4%则半宽a=0.4%=0.004
2、确定包含因子k
检定证书给出U95=1.1×10-2 V eff=100,按正态分布,对应于置
信概率为95%的包含因子为:k=1.96
3、标准不确定度u(△)
u(△)=S(△)=a/k=0.004÷1.96=0.0020 S(△):标
准偏差
三、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1.1、建立数学模型
用黑箱模型表达:Pa=x+△
Pa:风机差压估计值
x:差压变送器显示值
△:差压变送器示值误差的影响
1.2、用统计方法——不确定度传播率公式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2=0.000125 c
u c(Pa)=0.011Pa
1.3 各不确定度分量的统计直方图: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重复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所以重复测量时要等风机性能稳定后采集数据,增加测量次数,
提高测量精度,尽量减少影响。

四、扩展不确定度简易评定
u=ku c
把k=1.96,u c(Pa)=0.011Pa代入公式得:
u=ku c=1.96×0.011=0.022Pa
五、正确表达
P est=(407.87±0.022)Pa k=1.96
六、结论
GB/T1236-2000《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第17.7条规定压力测量的相对误差为±1.4%,测量值407.87的相对误差为 402.16 ~413.58。

测量值的不确定度在此范围之内,符合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