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

合集下载

2017年继续教育公需课:全面深化改革 实现文明发展(多选题答案)

2017年继续教育公需课:全面深化改革  实现文明发展(多选题答案)

多选:1、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2、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3、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4、行政体制改革中行政管理方式的要求包括(加大改进的力度、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加强管理和服务、通过管理方式的改进和创新,提高政府管理的有效性、管理的权利和责任有机统一,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步提升)5、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有(把市场决定价格作为价格形成的常态改革、推进重点领域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严格限定政府定价范围、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6、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包括(国家权力动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国家的党政关系问题、独立的司法体系、反腐败机制、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以及其他重大领域的治理机制)7、社会矛盾的三个基本特点(群体性、普遍性、制度性)8、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9、我国现行市场规则存在的问题有(公平性不够、开放性不够、透明度不够)10、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要从(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机制、农村社区化)几方面入手。

21、健全司法监督机制要()之间相互制约、监督。

A、公安局C、法院D、察院22、法治中国包含()。

A、法治国家B、法治社会C、法治政府23、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要()。

A、让权力有效运行B、解决权力之间的冲突C、改变权力无效“空转”的现象D、权力之间相互制约监督24、()永无止境。

A、实践发展B、解放思想C、改革开放25、改革基本经济制度要坚持()。

A、公有制经济主体不动摇B、充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6、有效需求不足,包括()。

B、边际消费将递减C、投资收益递减D、货币的流动性偏好27、生产要素包括()A、资本B、土地C、劳动力D、技术E、管理28、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的制度保障。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公共管理学学科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有更深刻的体会,同时培养学生以科学化和批判性的思维面对公共管理过程和公共管理案例。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前半学期关于公共管理案例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公共管理学知识谱系,以及公共管理学所具有的科学思维方式在面对现实社会中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的有效性,系统性和深刻性。

课程目标2:通过整个学期的学习,尤其是后半学期的学习,增强学生自主运用公共管理、政治科学等学科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独立思考、研究和呈现公共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五号宋体)三、教学内容(四号黑体)第一讲转型社会中的公共服务多元供给逻辑1、讲课内容:本讲以“1、面向多元需求的城市公共物”,“2、多线逻辑下的女性公共政策”两个案例为主体内容。

2、教学目标:让学生对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原则,以及涉及城市社会学、女性社会学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对如何分析社会群体属性与公共生活的对接的方法有所掌握。

3、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互动中,基础理论部分涉及到公共管理学经典著作的阅读和讨论;课堂案例教学以结合经典文献进行案例分析为主,整个教学互动中课堂讲授贯穿始终。

4、考核方法:根据课堂讨论参与频率和深度进行考核。

第二讲国家治理的社会基础1、讲课内容:本讲以“1、疫情期间的人口流动秩序”,“2、土地制度变革与农民养老”两个案例为主体内容。

2、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互动中,基础理论部分涉及到公共管理学经典著作的阅读和讨论;课堂案例教学以结合经典文献进行案例分析为主,整个教学互动中课堂讲授贯穿始终。

3、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掌握当代中国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依赖于特定的社会基础;让学生理解掌握政治与社会关系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性。

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

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

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项目制”这一新型国家治理体制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项目制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方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项目制的概念界定、发展历程、基本特征、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同时探讨项目制在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还将分析项目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以期为国家治理体制的创新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项目制概述项目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国家治理体制,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逐渐崭露头角。

其核心特征在于,政府通过设立和运作一系列具体的项目,来推动社会资源的配置、经济活动的组织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

这种体制将传统的以部门或地域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了政策执行的效率和针对性。

项目制强调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要求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必须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这种体制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行政层级和中间环节,还能够激发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形成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

在项目制下,政府角色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

政府不再仅仅是资源的分配者,而是成为了项目的发起者、组织者和监管者。

这意味着政府需要更加注重与市场的对接,与社会的互动,以及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协同。

项目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如何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何防止项目成为权力寻租的工具,如何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效益,这些都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总体来说,项目制作为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它有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

未来,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和理论的不断完善,项目制有望在中国国家治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项目制”与“行政发包制”概念的对比分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项目制”与“行政发包制”概念的对比分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项目制”与“行政发包制”概念的对比分析(作为积压已久的课程论文,留着还不如拿出来供大家批评!希望能有好的反馈,届时再作进一步修改。

)本文就近年来组织社会学最新的两个概念“项目制”和“行政发包制”之间的模糊性,试图根据目前的文献来归纳总结出二者的区别,以期有助于理论的掌握和进一步探索。

就分析结论来看,本文认为二者有概念参考系、适用的制度环境、参与选择权、激励模式和理论视域五个方面的不同点,以及相同的控制权理论视角。

这个区分也许是不够全面的,但是有助于在理想类型的意义上界定二者的界线,促进学科话语对话。

近年来,组织社会学领域对我国国家治理模式有很多富有启发性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一些具有普遍解释力的概念。

其中,“项目制”和“行政发包制”就是其中两个广为人知的概念。

若未对这两个概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在很多借助这两个概念分析有关国家治理中的组织问题是文章中,总会令人疑惑此两个概念是不是同一个概念。

从粗浅理解来看,“项目制”或许就是指国家将一系列行政任务以项目的方式在全国广泛开展的一种项目治国的机制,其核心就是把项目向基层发放,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而“行政发包制”就字面意思来看,似乎更加清楚地表达了“项目制”这个机制的运作逻辑。

但是,很明显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

一个项目涉及的是组织资源如何在科层体制内分配,而“行政发包”涉及的是组织内部如何设计其职能结构。

为了在更加清晰的理论语境中把握“项目制”和“行政发包制”这两个概念,本文在对有关文献仔细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总结和归纳出此二概念之间的异同,并指出把握这些异同的重要意义。

一、概念界定与问题在分析两个概念的异同之前,有必要参考有关学者的表述,将这两个概念的定义进行准确把握。

在提炼出它们的概念之后,我们依然会发现二者之间存在诸多令人困惑的地方。

(1)项目制说到“项目制”,较早的文献中注意到了由于我国分税制改革带来的国家财政集权化,进而使得各级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减少的情况下,通过中央政府的专项资金来维持公共服务的供给。

压力型体制:一个描绘和解释中国政府运行机制的概念

压力型体制:一个描绘和解释中国政府运行机制的概念

2024年第2期总第216期治理研究GovernanceStudiesNo.2,2024GeneralNo.216压力型体制:一个描绘和解释中国政府运行机制的概念收稿日期:2024-01-05作者简介:杨雪冬,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天宇,清华大学政治学系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清华大学文科自主科研项目“空间政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编号:2022THZWJC22)。

① 参见徐勇、任路:《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学科、学术与话语———以政治学恢复重建历程为例》,《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AnnaL.AhlersandGunterSchubert,“NothingNewUnder‘Top-LevelDesign’?AReviewoftheConceptualLiteratureonLocalPolicymakinginChina”,Issues&Studies:ASocialScienceQuarterlyonChina,Taiwan,andEastAsianAffairs,Vol.58,No.1(March2022),p16.□ 杨雪冬 胡天宇 摘要:“压力型体制”是描绘和解释中国政府运行机制的本土原创性概念,得到研究中国政治和治理同行的重视。

压力型体制概念的解释力既来源于对制度运行的整全性理解,也来自其生动的描绘力。

压力型体制概念是研究者对地方官员生动的实践话语的学理化提炼,并从历史源流、演变过程和具体运行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构建。

压力型体制的生成是中国在实现赶超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性选择,在传统政治中的“比限”制度、现代化的“动员体制”以及“发展型国家”中能找到痕迹、联系以及参照对象。

压力型体制概念的形成过程说明,扎根经验事实,定准理论坐标,重视实践话语向学术话语的转化,是生产解释中国当代政治和治理学术概念的重要路径。

而中国丰富的治理经验和创新为更多原创性概念的生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持续的动力。

县域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变化

县域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变化
国家建设与政府行为” 研究平台和城市化研讨小 感谢匿名评审者给予的中 肯 建 议 及 “ 组给予的启发 。 ① ,《 参见张五常 :《 平生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制度 》 南方周末 》2 0 0 8年9月1 1日,第 E 3 1版。 ·1 2 1·
中国社会科学 2 0 1 4 年第 1 期
的过程研究转向 “ 事情如何发生 ” 的 机 制 研 究 和 制 度 逻 辑 研 究 以 及 当 事 人 的 行 为 研 究等方面 。
县域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变化

折 晓 叶
摘 要 : 县域政府在分税制改革后呈现出新的运作模式 , 融资平台和项目平台 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央政府规制的一种应对策略 。 通过对县域正在发生的大规模 行政 — 政治 — 公司 ” 三位一体统合治理分析框 城市化项目经营现象的考察 , 提出 “ ,通过行政审批权 架 , 用以解释地方政府在 这 一 过 程 中 的 作 用 。 借 助 “ 项目平 台” 获得对土地等核心资源的垄断权力 , 通过政治动员发挥主导力量 , 通过公司制承担 经济发展主体的角色 , 县域政府的权力 、 意志 、 绩效三者空前地互为推动 , 产生出 新的活力 。 这种统合治理模式渗入城乡建设的各个层面 , 使得政府的能量和作用远 镇 ) 化既突飞猛进 远超出以往研究对其的定位 。 这种角色的演变 , 正是县域城市 ( 又困境重重的重要原因 。 关键词 : 县城政府治理模式 城市化项目经营 项目平台 “ 行政 — 政治 — 公 司 ” 三位一体 ) 。 北京 1 作者折晓叶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 0 0 0 0 6
原因 , 并以此确立地方政府在经 济 转 型 和 干 预 属 地 企 业 方 面 的 积 极 作 用 , 县 域 经 济 镇) 化 加 快 推 进 的 新 时 期, 县 域 发展显然成为城乡改革的核心议题 。 在当 前 城 市 ( 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 那么 , 在以乡镇企业为表征 的 县 域 工 业 化 式 微 后 , 县 域 政 府 的 角 色 究 竟 发 生 了 怎样的演变 , 有哪些相互制约又 相 互 配 合 的 因 素 使 其 产 生 了 新 的 活 力 , 又 有 什 么 新 制度机制使得县域政府的权力 、 意志和绩效三大发展驱动力能够重新得以互为促进 , 并形成新的治理局面 ? 与此同时 , 又 是 什 么 原 因 使 得 县 域 城 市 化 一 边 快 速 推 进 一 边 陷入新困境呢 ? 笔者以为 , 对于研究者而言 , 更需将注意力从 “ 什么事情正在发生 ”

2024年公需科目答案单选题

2024年公需科目答案单选题

2024年公需科目单选题答案信息化的术语最早出现在()。

正确答案:C日本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为主要标志的全新历史阶段。

正确答案:B数字化生产力为了推进两化融合,我国于2008年组建了()部。

正确答案:D工业和信息化()的规划里面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正确答案:B十二五成都《城市场景机会清单》涵盖了城市的()大共享机遇。

正确答案:D十浙江省发改委发布未来社区()大场景。

正确答案:C 九()一直在发展城市大脑。

正确答案:C郑州《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主要围绕()个领域进行。

正确答案:B 10工信部为了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开展了先进制造业集群()。

正确答案:A竞赛()的矛盾,随着消费升级的加快,更加地突出。

正确答案:C低端过剩高端不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有三个()的深层次矛盾非常突出。

正确答案:B不相适应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呈()态势。

正确答案:C平稳发展多国将人工智能技术上升为()。

正确答案:B国家战略()是人机交互的重要接口。

正确答案:B语音2016年10月,()发布了《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

正确答案:D美国过去()年来,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正确答案:C 5()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

正确答案:D 操作系统无人驾驶汽车需要边缘计算与()感知能力。

正确答案:B 物联网智能电网的管理属于()类人工智能。

正确答案:C 能源()更多的是提供数据洞察能力。

正确答案:B 大数据()是指如何把大数据智能化的潜力挖掘出来。

正确答案:A 数据智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面向产业智能转型、政务服务升级和民生品质改善等切实需求,推动智能制造、智慧港口、智慧社区等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正确答案:B 天津()组织实施了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项目制_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_渠敬东

项目制_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_渠敬东
① 因此 , 从组织的角度 说 , 项 目 组 织 不 同 于 常 规 性 的 组 织 , 是 一 种 临 时主 体 是 多 样 的 : 新 中 国 建 立 初 期 的 各 种 工 业 化 项 目 , 是由中央政府推行的一种旨在尽 快 配 备 完 整 工 业 格 局 的 国 家 战 略 ; 企 业 组 织 也 经 常 采用组建项目团队的办法突破 科 层 制 的 组 织 框 架 , 来 完 成 一 项 专 门 的 生 产 、 技 术 或 销售目标 ; 宽泛而言 , 个人为自我实现而实施的职业规划 , 也可视为一种项目行动 。 但无论如何 , 项目有一个非常独 特 的 特 点 , 即 它 并 不 归 属 于 常 规 组 织 结 构 的 某 个 层 级或位点 , 而恰恰要暂时突破 这 种 常 规 组 织 结 构 , 打 破 纵 向 的 层 级 性 安 排 ( 条 条) , 为完成一个专门的预期事务目标而将常规组织中的各 和横向的区域性安排 ( 块块 ) 种要素加以重新组合 。 , 其概念涵义不是宽泛的 , 而是如折晓叶等所 本文 “ 项目制 ” 意义中的 “ 项目 ” 界定的那样 , 是在分税制的制度条件下 , 在 收 入 越 加 集 权 的 体 制 下 , 资 金 的 分 配 出 现了依靠 “ 条线 ” 体制另行运作 的 情 形 , 即 财 政 转 移 支 付 采 用 项 目 制 的 方 式 在 行 政
① 现 代 市 场 的 存 在 也 是 常 态, ② 仅靠权力或利 在任何社会中 , 国家 的 存 在 是 常 态 ,
① ②
波兰尼认为 , 从来就不存在所谓自我调节的纯粹市场 。 参 见 波 兰 尼 : 《 大 转 型:我 们 时 , 冯钢等译 , 杭州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 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 0 0 7年。 , 塞勒尼认为 , 社会主义体制中总有市场因素存在 。 参见塞勒尼等 :《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 ·1 1 3·

“双万计划”与“双一流”建设的政策接力研究

“双万计划”与“双一流”建设的政策接力研究

2021年第5期 现代大学教育 管理经略收稿日期:2020-08-09作者简介:房莹(1984—),女,安徽宣城人,文学博士,上海海关学院发展规划处助理研究员,从事高等教育政策、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上海,201204。

Email:fangyingscc@126 com。

“双万计划”与“双一流”建设的政策接力研究房 莹摘 要:“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引领性工程,具有鲜明的示范效应,然而,其实施过程蕴含一定内在风险,体现在:择优选能逻辑加剧“马太效应”;追赶世界一流模式不利于高校特色发展;片面追求学科卓越造成“重科研轻教学”现象。

“双万计划”的推出,与“双一流”建设形成政策接力,体现在推动高校分类发展、引导高校凸显特色、强化高校育人功能等方面。

这一政策接力的局限体现在:技术的拆解性带来高校价值理性的弱化;项目的时限性导致高校改革的系统性不足;任务的专项性强化高校内部治理的碎片化。

要超越以上局限,关键在于强化高校的主体地位,推动高校面向社会办学;改革教育评价机制,重构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注重理念的更新,提高高校的内部治理能力。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双万计划”;政策接力;项目制;高等教育普及化;高校多样化中图分类号:G649 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21)05-0087-09 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以来,“双一流”建设已走过五年多的历程。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引领性工程,“双一流”建设对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有鲜明的示范效应。

然而,“双一流”建设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重研究生教育轻本科教育、重科研轻教学、重显性指标轻隐性指标等问题。

[1]在此背景下,教育部提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推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2]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3],突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使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基础更为坚实。

什么是项目治理

什么是项目治理

什么是项目治理?通过人们长期探讨总结,项目治理在发达国家中已经慢慢进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成为现代治理学的重要分支,并普遍应用于IT、金融、效劳、航空航天和工程等诸多行业。

由于其诱人的高额年薪和普遍的就业前景,项目治理目前已经成为超越MBA的最炙手可热的“黄金职业”。

项目治理无疑将会是以后二十年中最热点的行业。

那么到底什么是项目治理?项目治理的概念有很多,依照教科书的明白得是:项目治理是在运作方式和治理思维模式上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内外,去完成项目目标。

项目治理包括很多层面:团队治理、风险治理、采购治理、流程治理、时刻治理、本钱治理和质量治理资源等。

笔者的明白得是:项目治理,确实是通过合理地组织,利用的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依照打算的本钱和打算的进度,完成一个打算的目标。

在项目实施进程中,目标极可能会发生变更,那么本钱和进度都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项目主管如何解决问题?依照白猫黑猫理论,评判项目治理是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确实是项目是不是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此刻的项目实施一样都是主管负责制,项目主管重任在肩,要达到项目成功这一目标谈何容易。

在项目治理进程中,笔者就要常常思索以下问题:如安在选择余地不多的情形下,组建一支得力的项目组?项目组成员的挑选超级重要,假设在一个关键的职位安排了一个不适合的人选,那个项目极可能会出师不利。

固然在现有的人力资源中,不必然能顺利选到优秀的人材并组建成一只能战斗的队伍。

笔者就碰着这种最恶劣的情形:项目组只有主管有体会,别的成员都是方才毕业的大学生,那么主管的任务就不单单是治理,而且需要花费大量时刻精力来培育这些新手,让他们能尽快进入预定的角色。

如何界定项目成员工作的范围和概念他们之间的工作接口?那个问题确实是俗语说的"派活"。

要把活分出去可不是一件简单的情形。

项目主管第一需要对项目组成员超级了解和熟悉,明白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第二要对项目情形超级清楚,并能对项目实施进程进行划分和功能模块的细化,并结合每一个人员的特点指派具体的任务;最后要重点注意的是,尽可能让组员之间的工作接口简单和接口概念详尽,幸免以后产生相互推诿和扯皮。

试点:一种重要的中国公共政策机制

试点:一种重要的中国公共政策机制

2024年第1期总第215期治理研究GovernanceStudiesNo.1,2024GeneralNo.215试点:一种重要的中国公共政策机制收稿日期:2023-12-15作者简介:黄飚,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秘书长。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放管服’改革进程中的地方政府创新研究”(编号:20CZZ015)。

□ 黄 飚 摘要:试点是根植于中国的公共政策机制,是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的关键词之一。

试点显著区别于基于西方历史经验的政策过程,它越过了大量有关议程设置与方案选择的政策讨论。

政府通过试点在正式实施一项政策之前授意少部分地方先行实践,检验模糊政策目标的适切性或探索实现政策目标的工具与路径。

试点降低了政策争论导致悬而未决的可能,减少了直接推行一项政策的调适成本和潜在风险,是中国公共政策适应性的重要来源。

试点并非总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当代中国的结构条件和制度基础较好地支撑了试点在总体上的有效性。

面向建构中国自主公共管理知识体系的目标,有关试点的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厘清试点概念,揭示试点背后的多重逻辑,抽象开展试点的原则。

关键词:公共政策;试点;试验;自主知识体系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9092(2024)01-0023-010 试点是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重要特征,被广泛运用到各领域各环节的政策探索之中,得到理论界诸多关注。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崛起成为改变全球格局的重要力量,作为极具显示度的中国公共管理现象,试点成为从公共管理之维解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视角。

一方面,试点借鉴实验的基本逻辑,有目的地授意少数地方作为实验组先行先试,以较低成本探索普遍政策问题的解决方案或普遍政策目标的实现路径;另一方面,试点较好地链接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意图与自下而上的创新实践,既丰富了上级动员下级开展政策探索的工具,更推动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为普遍性政策方案的地方适用性和工具丰富度提供重要支撑,是中国公共管理适应性的重要来源。

基层治理中的条块关系及其行动逻辑——基于云南省M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的案例分析

基层治理中的条块关系及其行动逻辑——基于云南省M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的案例分析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基层治理中的条块关系及其行动逻辑——基于云南省M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的案例分析余锋(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曲靖,655011)摘要:条块关系是我国行政组织体系中基本的结构性关系。

新时代背景下,条块关系在基层治理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田野调查发现:“条条”横向之间难以协作,故而遵循权力开道、利益搭桥的逻辑;“块块”纵向之间难以沟通,因而采取上下衔接、左右逢源的行动。

由于条块关系固有张力的存在,在后扶贫时代,重新理顺条块关系的治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能够切实优化基层治理,并促使基层治理沿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前行。

关键词:基层治理;条块关系;涉农资金整合;行动逻辑中图分类号:D0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81(2020)04-054-007作者简介:余锋,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治理。

—、问题的提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强调要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兰州时也強调,基层工作很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①。

对于广土众民的中国而言,国家维系规模之累与有效治理之间的均衡②,不仅是一个历史难题,更是一个现实挑战,而基层治理一直以来更是难题中的难题。

随着事权、责任的不断下移,基层政府的压力越来越大,压力型体制的层层传导,导致基层政府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基层政府如何进行有效治理,这是当前急需思考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強调:“过去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基层干部说'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这种状况必须改变!”③当前,基层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精准扶贫工作,而精准扶贫中的数字扶贫、材料扶贫等之风盛行,这无疑给基层治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④。

项目制、常规制与混合制:对政府购买服务中横向部门差异的分析

项目制、常规制与混合制:对政府购买服务中横向部门差异的分析

项目制、常规制与混合制:对政府购买服务中横向部门差异的分析王清【摘要】项目制的理论认为项目制有利于加强条线控制,因此上级政府愿意采用项目制。

但是,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化运作却出现横向部门差异:有的政府部门热衷于项目制;有的政府部门不愿意采用项目制,而是采用常规制;另有一些部门综合运用项目制和常规制,形成混合制。

从剩余责任的角度来看,在项目制的实施过程中,作为项目发包方的上级政府虽然压缩了项目承接者的剩余控制权,却仍需承担剩余责任。

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上级政府需要承担很大的剩余责任,此时,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信任程度成为影响政府发包的关键因素:高度信任推动项目制,中度信任导致混合制,低度信任出现常规制。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social service supply: project system, bureaucracy system and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The majority of scholars think that project system reinforces agencies force, so it is the best option for all of agencies. However, not every agency is willing to select project system. The Agency of Civil Affairs prefers project system and the Agency of Agriculture prefers bureaucracy system. Association of Youth uses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behind each agency‘s method. First of all, the project system requires a lot more intensive risk managemen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the system of social service outsource. Secondly,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 is to determine which of the three systems is the most beneficial and reliable in degree of trust between parties. If there is a reliable and trust-worthy NPO, thenproject system is likely the better of the options. However, if there is a lesser degree of reliability and confidence between the parties, then the combination method would be preferable. If reliability is uncertain, the bureaucratic method is probably the better option.【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10页(P23-32)【关键词】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制;常规制;剩余责任;社会组织【作者】王清【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及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035自1994年深圳市借鉴香港的经验,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上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以来,政府购买服务已经经过了长达20多年的发展。

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

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

作者: 折晓叶[1];陈婴婴[2]
作者机构: [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6;[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732
出版物刊名: 中国社会科学
页码: 126-14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4期
主题词: 项目制;分级治理;制度机制;项目输入;村庄回应
摘要: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既对立又互补的视角,对当下财政转移支付项目进入村庄的社会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特别关注项目过程中的分级“制度机制”运作模式,包括国家部门的“发包”机制、地方政府的“打包”机制和村庄的“抓包”机制等,分析它们所形成的不同制度逻辑和行动策略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和结果。

“项目制”作为新旧体制衔接过程中对既得利益补偿的一个重要机制,为分级治理逻辑的汇合搭建了一个制度平台;强调只有通过公共品的供给,增加村民参与的公共空间,实现村庄公共治理,项目制才能真正增进公益进而达成整合的目标。

学术论文写作指引

学术论文写作指引

学术论文写作指引2016由于版权问题,学术文章在期刊网上一般只公开文章的标题、作者、关键词和摘要等主要信息,而其中,摘要信息量最大。

因此,摘要如同橱窗,往往决定着检索者是否进一步下载、阅读文章全文。

写好摘要也是提高文章传播效度的重要途径。

如何写摘要一、摘要与概要的区别摘要与概要(或提要)不同,不可混淆。

摘要的英文是abstract,有提炼、萃取之意,它是指直接摘取原文菁华词句,然后连缀成段,以简练的语词传达作者的核心观点。

摘要最好是有与原文有一一对应的词句,一般不添加原文之外的附加语。

由于摘要是要代替原文传情达意,客观上达到“见摘要如见全文”的效果。

所以,它不会改变论述主语,论述主语一般就是原文的研究对象。

例如,周飞舟:《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摘要如下:分税制(论述主语就是原文研究对象)并没有有效地均衡地区间因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带来的区域差异。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分税制带来的集权效应引起地方政府行为的一系列变化。

在这种形势之下,地方政府开始积极从预算外、尤其是从土地征收中为自己聚集财力,“城市化”开始成为地方政府的新增长点。

由此,分税制集权化的改革带来了一个意外后果,即形成了一种“二元财政”结构格局。

再比如渠敬东:《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摘要如下:作为新双轨制的增量部分,项目制(论述主语就是原文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国家财政的专项转移支付等项目手段,突破以单位制为代表的原有科层体制的束缚,遏制市场体制所造成的分化效应,加大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投入。

以项目制为核心确立的新的国家治理体制,形成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分级治理机制,并对基层社会产生了诸多意外后果。

项目制所引起的基层集体债务、部门利益化以及体制的系统风险,对于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而概要或提要的英文是summary,有总结、概括之意。

概要是将整篇文章的大意、思路、主旨概括出来,概要的重点则不是对文章进行压缩、再现,而是以第三方角度对文章进行评述,它的写法有点类似于文献回顾。

从碎片到统合:项目制治理中的条块关系

从碎片到统合:项目制治理中的条块关系
7 期
史 普 原 李 晨 行 :从 碎 片 到 统 合 :项 目 制 治 理 中 的 条 块 关 系
从碎片到统合: 项目制治理中的条块关系
史普原李晨行
摘 要 :项 目 制 治 理 中 ,条 块 关 系 的 复 杂 性 尤 为 彰 显 , 突 出 体 现 在 走 出 “碎 片 化 ” 的 统 合实践中。根 据 自 下 而 上 与 自 上 而 下 两 种 统 合 层 次 , 以及以条带块与以块带条两种 主 体 方 位 ,可 以 建 构 出 四 种 条 块 统 合 策 略 :条 块 重 构 型 、任 务 推 动 型 、末梢应对型和捆 绑 结 合 型 。循 由 近 些 年 来 中 国 农 业 农 村 项 目 实 践 进 行 多 案 例 探 讨 可 知 :末梢应对型适用 于 通 过 试 点 探 索 经 验 , 涉 及 面 小 且 运 行 成 本 低 ,但 难 以 调 动 上 级 ;梱 绑 结 合 型 属 于 多 级 条 块 间 的 利 益 与 目 标 捆 绑 ,但 容 易 造 成 双 向 锁 定 ,并 且 难 以 推 开 ;任 务 推 动 型 通 过 条 块 动 员 , 触 及 了 分 配 体 制 机 制 ,但 面 临 多 任 务 协 调 难 题 ,还 难 以 制 度 化 ;条 块 重 构 型 影 响 深 广 ,往 往 建 立 在 经 验 积 累 基 础 上 ,并 且 需 要 较 强 改 革 魄 力 ,也 应 注 意 实 现 步 骤 。
0 K e n n e t h Lieberthal, David M . L a m p t o n , Policy M aking in China : Leaders,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Princeton, N. 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 9 8 8 ;K e n n e t h Lieberthal, David M . L a m p t o n , Bureaucracy j Politics and Decision M aking in

“项目治国”的成效与限度——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为分析对象

“项目治国”的成效与限度——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为分析对象

验、 提供示范 ,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 。参见文化部 、 财政部 : 《 文化部财政 部关于开展 国家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示范 区( 项
目) 创建工作 的通知》, 文社文发【 2 0 1 0 ] 4 9号 。 ③ 王绍光 : 《 分权 的底线》, 中国计划出版社 , 1 9 9 7年 。 ④ 税收返还是分税制设计 的两税 ( 增值税 和消费税 ) 的基数和增量返还 , 在2 0 0 2年所 得税增 量分享 改革之后 , 又加上 了所得税 ( 企
业所得税 和个人所得税 ) 的基数返还 ; 专项转移支付是 中央拨付 给地方的 、 指定 了特定用 途的资 金 , 俗称 “ 戴 帽” 资金 ; 中央对地方 的其
他一些转移支付则统称为财力性转移支付 , 是 中央拨付地方用 于补助其支 出的资金 。请参见周 飞舟: 《 财政资金 的专项化及其 问题—— 兼论 “ 项 目治 国” 》 , 《 社会 ) 2 0 1 2 年第 1 期。 ⑤ 李萍 主编 : 《 中国政府 间财政关 系图解》 , 中国财政经济 出版社 , 2 0 0 6年 。
⑥ 张静 : 《 国家政权建设与 乡村 自治单位—— 问题与 回顾》 , 《 开放时代) 2 o o 1 年第 9 期。
此发生 了历史性 的根本变化 : 从汲取转为反哺 , 从管治转 向服务。为了最大程度地有效利用 、 监督 、 管理转移
① 渠敬东 : 《 项 目制 : 一种新 的国家治理体制》 , 《 中国社 会科学 } 2 0 1 2 年第 5期。
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 区( 项 目) 分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 目, 是 由文化部与财政部联合 发起 ( 以文
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序号创建示范区名称序号创建示范区名称北京市朝阳区17广东省东莞市河北省秦皇岛市18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山西省长治市19海南省澄迈县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20重庆市渝中区辽宁省大连市21四川省成都市吉林省长春市22贵州省遵义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3云南省保山市上海市徐汇区24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江苏省苏州市25陕西省宝鸡市10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6甘肃省金昌市11安徽省马鞍山市27青海省格尔木市12福建省厦门市2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13江西省赣州市29天津市和平区14山东省青岛市30河南省郑州市15湖北省黄石市3l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16湖南省长沙市文化部财政部

我国项目管理制度包括

我国项目管理制度包括

我国项目管理制度包括我国项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项目管理法规和政策项目管理法规和政策是我国项目管理制度的基础。

我国有关项目管理的法规和政策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工程建设标准管理法》等。

这些法规和政策为项目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规范了项目管理的行为和流程,保障了项目管理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二、项目管理组织和机构在我国,项目管理通常由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和管理。

政府部门负责项目的规划、立项和监管,企业负责项目的实施和运营,社会组织提供项目管理服务和支持。

此外,我国还设立了项目管理机构,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发改委等,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项目管理工作。

三、项目管理流程和方法项目管理流程和方法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我国项目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项目规划、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监控和评估、项目收尾等不同阶段。

在每个阶段,项目管理者需要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此外,我国还倡导使用项目管理方法,如PMBOK、PRINCE2等,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四、项目管理人员和能力项目管理人员和能力是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

我国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如项目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决策分析等能力,提高项目管理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为此,我国通过组织培训、认证考核等方式,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

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技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技术是项目管理的重要支撑。

我国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包括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平台、项目管理数据库等,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实现项目数据的收集、分析、共享和应用。

此外,还可以利用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提高项目管理的智能化、网络化和协同化。

总的来说,我国项目管理制度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只有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才能有效推动我国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科学 2 0 1 2 年第 5 期
益的分析逻辑 , 不能揭示社会存 在 的 真 实 样 态 。 我 们 必 须 寻 找 能 够 将 社 会 经 济 诸 领 域的结构要素统合起来 , 并形成具体运行 机 制 的 线 索 , 才 能 牵 一 发 而 策 动 全 身 , 发 现社会总体运行的内在规则 。 譬如 ,“ 单位制 ” 研究就是 一 个 很 好 的 例 子 。 单 位 制 这 一 概 念 既 不 单 指 “ 单 位” , 而更突出的是一种 这种组织的形式 , 也非单指一种制度主义理解上的 “ 单位制度 ” 体制的精神性内涵 。 在单位制研 究 中 , 我 们 更 清 楚 地 看 到 的 是 特 定 历 史 时 代 中 总 体 性的结构关系 , 即原有体制下进 行 权 力 和 资 源 配 置 的 各 个 行 政 层 级 结 构 , 以 及 完 全
① 因此 , 从组织的角度 说 , 项 目 组 织 不 同 于 常 规 性 的 组 织 , 是 一 种 临 时 性 性任务 。
的组织形式 。 推动项目实施的 主 体 是 多 样 的 : 新 中 国 建 立 初 期 的 各 种 工 业 化 项 目 , 是由中央政府推行的一种旨在尽 快 配 备 完 整 工 业 格 局 的 国 家 战 略 ; 企 业 组 织 也 经 常 采用组建项目团队的办法突破 科 层 制 的 组 织 框 架 , 来 完 成 一 项 专 门 的 生 产 、 技 术 或 销售目标 ; 宽泛而言 , 个人为自我实现而实施的职业规划 , 也可视为一种项目行动 。 但无论如何 , 项目有一个非常独 特 的 特 点 , 即 它 并 不 归 属 于 常 规 组 织 结 构 的 某 个 层 级或位点 , 而恰恰要暂时突破 这 种 常 规 组 织 结 构 , 打 破 纵 向 的 层 级 性 安 排 ( 条 条) , 为完成一个专门的预期事务目标而将常规组织中的各 和横向的区域性安排 ( 块块 ) 种要素加以重新组合 。 , 其概念涵义不是宽泛的 , 而是如折晓叶等所 本文 “ 项目制 ” 意义中的 “ 项目 ” 界定的那样 , 是在分税制的制度条件下 , 在 收 入 越 加 集 权 的 体 制 下 , 资 金 的 分 配 出 现了依靠 “ 条线 ” 体制另行运作 的 情 形 , 即 财 政 转 移 支 付 采 用 项 目 制 的 方 式 在 行 政
② 主义 。
为改变因财政分权造成的这种结构性矛盾 ,1 9 9 4 年中央政府进行了税收和财 政 体制改革 。 分税制改变了财政包干 制 下 中 央 政 府 与 省 级 政 府 间 逐 年 就 税 收 分 享 展 开
③ 的讨价还价关系 , 通过确立税收分享方案 , 推进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规范化 。
① 单位制确立了所有社会要素所依赖的路径 , 嵌套成为庞大的集权体制的总体社会 。
国家的行政指令 、 组织的科 层 等 级 、 交 易 的 价 格 规 制 、 资 源 的 封 闭 控 制 、 成 员 间 的
② 庇护关系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伦理意识 , 都由单位制这种主导逻辑来决定 。
) 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 由此看来 ,“ 单位制 ” 是一种社会学独特的概念工具 :( 1 段或环节中 , 作为一种制度枢纽 , 主导着各 社 会 要 素 和 领 域 的 结 构 关 联 。 ( 2) 从 中 央到地方 、 从国家到市场 , 都 由 此 统 合 起 来 , 形 成 上 下 之 间 动 员 、 中 介 与 反 馈 等 一 ) 意 涵, 系列动态的运行 机 制 。 ( 3) 具 有 孟 德 斯 鸠 或 托 克 维 尔 所 说 的 民 情 ( m o r e s 即制度的作用已经完全扩展到 人 们 的 意 识 形 态 、 思 维 图 式 和 生 活 方 式 , 形 成 一 种 全 ) 不仅表现为一 种 制 度 化 的 体 制 , 也 刻 画 着 一 段 特 定 历 史 时 期 的 时 社会的风习 。( 4 代精神 。 单位制时代里 , 人们只要调换一个单位或升迁一个级别 , 他的人格 、 身份 、 等级 、 资源乃至生命历程也会随之改变 。 , 便具有类似意义 。 项目现象是我国近十年来社会治理体 本文所说的 “ 项目制 ” 制机制运行中的一个极为独特的现象 : 国家财政若不以转移支付的形式来配置资源 , 就无法通过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 各种公共事业也无法得到有效投入和全面覆盖 ; 地方政府若不抓项目 、 跑项目 , 便无法利用 专 项 资 金 弥 补 财 政 缺 口 , 无 法 运 行 公 共 事务 ; 甚至本以市场经营和竞争 为 生 的 众 多 企 业 , 也 多 通 过 申 请 国 家 各 级 政 府 的 专 项资金项目来提高自己的 收 益 率 ; 更 不 用 说 今 天 的 出 版 、 教 学 和 科 研 等 文 化 活 动 , 似乎一刻也离不开课题或 项 目 资 助 了 。 因 此 , 项 目 制 不 单 指 某 种 项 目 的 运 行 过 程 , 也非单指项目管理的各类制度 , 而 更 是 一 种 能 够 将 国 家 从 中 央 到 地 方 的 各 层 级 关 系 以及社会各领域统合起来的治 理 模 式 。 项 目 制 不 仅 是 一 种 体 制 , 也 是 一 种 能 够 使 体 制积极运转起来的机制 ; 同 时 , 它 更 是 一 种 思 维 模 式 , 决 定 着 国 家 、 社 会 集 团 乃 至 具体的个人如何构建决策和行动的战略和策略 。
中国社会科学 2 0 1 2 年第 5 期 ① 企业承包制改革将占有权悬搁起来 , 使自主经营获得了合法性 。 流动资源的空间 。
财政包干制改革则使 地 方 政 府 获 得 了 分 权 的 余 地 , 成 为 助 生 地 方 市 场 开 放 的 力 量 。 不过 , 双轨制内在的结构矛盾也是显而易 见 的 。 首 先 , 存 量 和 增 量 的 双 轨 之 间 形 成 了模糊的中间地 带 , 寻 租 活 动 盛 行 , 从 而 造 成 了 8 0 年 代 末 的 危 机 ; 其 次 ,9 0年代 初期市场化改革后 , 地方政府又 开 始 利 用 包 干 制 大 力 兴 办 企 业 , 竭 力 扩 大 地 方 投 资 规模 , 拉动 经 济 增 长 , 既 造 成 了 经 济 过 热 的 局 面 , 同 时 也 形 成 了 严 重 的 地 方 保 护
① ② ③
,王 勇、张 斌 译,北 京: 电 子 工 参见 ( 美 ) 项目管 理 协 会 : 《 项目 管 理知 识体 系指 南》 业出版社 ,2 0 0 9年。 — —对 “ 折晓叶 、 陈婴婴 :《 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 逻 辑 — 项 目 进 村” 案 例 的 社 会 ,《 学分析 》 中国社会科学 》2 0 1 1 年第 4 期 。 ,《 周飞舟 :《 财政资金的专项化及其问题 : 兼论 “ 项目治国 ”》 社会 》2 0 1 2 年第 1 期 。 ·1 1 5·

《 , 吕鹏等译 ,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新古典社会学的想象力 》 0 1 0年。
— —中 国 单 位 组 织 中 的 依 赖 性 结 构 》 , 《 资 源 与 交 换— 社 会 学 研 究》 ① 李汉林 、 李路路 : 《 1 9 9 9 年第 4 期 。 ② ,《 李猛 、 周飞舟 、 李康 :《 单位 : 制度化组织的内部机制 》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 》1 9 9 6年 总第 1 6期。 ·1 1 4·
一 、 引 说
改革开放以来 , 政府与市场始 终 是 决 定 着 中 国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总 体 格 局 的 两 大 主 导因素 。 从历史经验看 , 若市 场 逻 辑 极 端 化 , 没 有 国 家 及 其 他 社 会 因 素 的 调 节 , 不 仅无法使市场沿着具有社会保护 作 用 的 规 范 化 方 向 发 展 , 同 时 也 会 造 成 社 会 分 配 的 两极化和社会的分化 , 使社会各层级之间交互博弈 , 形成孟子所说的 “ 上下交征利 ” 的危险局面 。 但是 , 若过于强调总体性治理 逻 辑 , 改 革 曾 经 释 放 出 来 的 社 会 空 间 和 自由资源 , 乃至社会整合得以有效调节的各种习惯和传统因素 , 也将受到损害 。 在经典社会学家的分析中 , 从 不 缺 少 关 于 国 家 和 市 场 的 讨 论 。 有 别 于 其 他 学 科 视角的是 , 社会学更为突出社会 总 体 性 的 结 构 关 系 及 各 要 素 相 互 转 化 的 机 制 ; 换 言 之 , 在社会演化的不同历史阶段中 , 总有某种主导性的制度逻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由此 , 国家税收的汲取能力迅速提高 , 国家 以 财 政 手 段 平 衡 地 方 财 政 权 力 、 调 控 宏 观经济的能力迅速提高 , 国家 “ 抽取 ” 和 “ 下 放” 财 政 资 金 的 能 力 迅 速 提 高, 从 总 体上贯彻总体治理 理 念 的 能 力 也 随 之 迅 速 提 高 。 特 别 是 1 9 9 9年开始实行的预算改
① 现 代 市 场 的 存 在 也 是 常 态, ② 仅靠权力或利 在任何社会中 , 国家 从来就不存在所谓自我调节的纯粹市场 。 参 见 波 兰 尼 : 《 大 转 型:我 们 时 , 冯钢等译 , 杭州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 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 0 0 7年。 , 塞勒尼认为 , 社会主义体制中总有市场因素存在 。 参见塞勒尼等 :《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 ·1 1 3·
项目制 : 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
渠 敬 东
摘 要 : 作为新双轨制的增量部分 , 项目制旨在通过国家财政的专项转移支付 等项目手段 , 突破以单位制为代表的原有科层体制的束缚 , 遏制市场体制所造成的 分化效应 , 加大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投入 。 以项目制为核心确立的新的国家 治理体制 , 形成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分级治理机制 , 并对基层社会产生了诸多 意外后果 。 项目制所引起的基层集体债务 、 部门利益化以及体制的系统风险 , 对于 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 关键词 :项目制 新双轨制 项目经济 项目权力 项目链 作者渠敬东 , 社会学博士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 北京 ) 。 0 0 0 0 6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