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文化及其功能
浅谈政治社会化的定义与功能
浅谈政治社会化地定义与功能[摘要] 政治社会化地现象伴随着人类进入阶级社会而产生,对于统治阶级维持阶级统治以及自身利益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政治社会化展开研究,对政治社会化作出了不同地定义,此处加以总结,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社会化定义进行理解.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地价值与功能,可分别从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个体、政治文化和政治体系地价值功能来分析.[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定义功能一、政治社会化地产生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当统治者有意识地用符合本阶级利益要求地政治文化影响社会时,便产生了政治社会化现象.在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已经成为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地基本方式之一,也是社会成员个体政治生活地基本内容之一.b5E2R。
任何一个政治体系都是有目地将该政治体系所确认地政治思想、观念、意识、行为方式等传授给其社会成员,使他们形成特定地政治心理、政治信念、政治价值观,形成具有连续性地政治文化,以促进社会政治地稳定和发展,保证统治阶级地统治.p1Ean。
二、政治社会化地定义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政治社会化地定义可以看出,他们是从不同地角度对政治社会化展开研究地,他们对什么是政治社会化提出了种种不同地解释,所下地定义也各不相同,各有侧重,其中比较常见地观点有:DXDiT。
社会教化论.这种理论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组织、群体对该社会地个体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和灌输地过程.政治社会化研究早期,这种观点影响颇大.RTCrp。
个体学习论.这种理论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个人获得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地发展过程,类似地观点有“政治社会化是公民习得关于政治世界知识地过程”,或者“人们学习为现行政治体系所接受和实施地规范、价值、态度和行为地过程”等.5PCzV。
文化传承论.文化传承论把政治社会化地内容和结果至于研究地中心,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地形成、维持和变革地过程.这种观点强调了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地核心内容,政治文化地传承是政治社会化地目标之一.jLBHr。
浅谈价值多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影响 , 良好 的 舆 论 环 境 能 强化 思 想政 治 教 育 的 影 响 , 使 人 们 形 成 符 合 社 会 发 展 要 促 求 的 思 想 品德 。 次 , 其 避免 大 众 传 媒的 负 面 影响。 在发 展 市 场 经 济 的过 程 中 , 一些 媒 体 为 了追 求 经 济 效 益 , 放 一 些 暴 力和 不 健 播 康 的镜 头 , 对 青 少 年 的 身 心 发 展造 成 了 这 不 良的 影 响 , 多 青 少 年 由 于 身 心 发 展 还 大 不 成 熟 很 容 易 受 到 大 众传 媒 的 影 响 , 们 他 往 往 以 大 众 传 媒 提 供 的 世 界 观 值 观 来 、 价 认识和 解释社会现象 , 逐渐内化为 自己 并 的世 界 观 、 值 观 。 想政 治 教 育 作 为人 生 价 思 教 育 的 重 要 环 节 , 助 青 少 年树 立 正 确 的 帮 世界观 、 生观和价值观 。 人 2. 建设 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 体 系 , 2 推动 社会 主 义 文 化 发 展 和 繁 荣 鉴 于 文 化 的重 要 地 位 和 人们 日益 增 长 的 精 神 文 化 的 需 要 , 们应 该 采 取 有 效 措 我 施 促 进 我 国社 会 主 义 文 化 的 发 展 和 繁 荣 , 丰富 人 们 的 社 会 文化 生 活 。 一 , 建 设社 第 把 会 主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融入 到 国民 教 育 和精 神 文 明 建 设 的 全 过程 中 , 引导 人 们 正 确 认 识 国 情 和 国 家 发 展 形 势 。 帮 助 人 们 特 别 要 是 青 少 年 , 刻 理 解 我 们 民 族 的 历史 和 传 深 统 , 解 社 会 主 义 中国 的 历史 性 进 步 和 光 理 明 前 途 , 理 解 自己 的 历 史 责 任 和 光 荣 使 也 命 。 二 , 设 社 会主 义 核 心价 值 体 系 可 以 第 建 帮 助 人 们 在 纷 繁 复 杂 的 文 化 交 流 中 , 高 提 抵御各种腐 朽文化侵蚀的能 力, 促进 文化 和 谐 发 展 。 化 和 谐是 一 种 动 态 和谐 , 有 文 只 在 矛 盾 双 方 处 于 平 衡 、 调 、 作 的 情 况 协 合 下 , 物 才 会 出现 和 谐 的状 态 。 事 总之, 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研 是 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共 同 理 想 的 召 唤 , 推 动 和 发 展 社 会 主 义 先 进 文 化 的 客 是 观要求 , 是精 神 文 明建 设 的重 要 表 现 。 们 我 应 该 在 如 何 发 挥 思想 政 治 教 育 文化 功 能 这 问题 上 做 出 更 多 努 力 , 促 使 思 想 政 治 以 教 育文 化 功 能 的充 分 发 挥 , 人 们 在 价 值 使 多元 化 背 景 下 , 明确 和 接 受主 流价 值观 念 , 自觉 以 主 流 价 值 观 念 为 行 动 的 指 南 。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作者:张立哲来源:《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2期张立哲(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党校新疆伊宁835000)【内容提要】“政治文化”是伴随着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而来的一个概念。
结合西方学者的研究结论以及中国国情,我们认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基本是指对于政治主体在社会化运动的过程所展现的政治态度、心理习惯、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价值判断。
因此,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自然、社会、历史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间的政治文化呈现出多元不统一的特性。
对于20多年的渐进式变革的中国,在市场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下,社会生产方式、人们生活方式及观念形态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因此政治文化作为一个分析的视角,对全面认识社会变革中国政治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政治文化【DOI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2.02.04【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87(2012)02-0019-03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提出目前的中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大发展、大转型时期,思想文化的问题在理论界并没有达成共识,政治文化理论也纷繁复杂。
我们认为,创新发展主流政治文化,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完善中国特色政治文化是关键所在。
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流就是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这一主流恰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60年来,毛泽东思想作为改变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指导思想,我们不仅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局面,而且使中国从一个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农业大国,发展成一个初具工业体系、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浅谈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
浅谈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课程的第一位的基本课程,对于当代学校的培养、教育、引导学生的思想和政治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思想政治
课的学科功能可分为基础教育功能、社会教育功能以及行为指导功能
三个部分:
1、基础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课特别强调基本思想政治教育,其内容包
括“中国共产党状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知识”等,涵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思想、主张、理论,以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和发展,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政治体制
和社会生活,掌握国家基本法律,树立正确政治观念,增强政治支柱
意识,从而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2、社会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全面了解
最新国家政策,联系实际学习国家政策、分析当代社会问题和形势,
掌握发展思想观念,了解和把握社会关系的规律。
同时,思想政治课
还应提供一定的文化知识,推动学生参与全民体育运动,增强相互合作,群体意识和责任感。
3、行为指导功能。
思想政治课理论教育知识要求学生在具体社会实践
中实施,进而改善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提升物质文化水平,增强责
任感、守信礼遵等特质,营造良好的民主法制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及社会观念等。
思想政治课不仅是一门基础课程,更是一
门灵魂课,是引导学生成为良好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者的重要课程。
政治文化及其引发的思考
黄凌梅
摘 要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而复杂的概念 ,它包括知识 、信仰、宗教 、道德、法律 、风俗 以及人作为社会一 员所 获得 的一切能力与
习惯 。近年来 , “ 文化软 实力”一词活跃学术界 ,具体 来说一 个国家的综合 国力 包括军事 实力 ,经济 实力,科技 实力也 包括 文化 软 实力,
的倾向。这就说 明了,家庭中的民主和政治 中的民主之间存 在着某种关 系。那些在家庭 中有参与机会的人 ,比起其他人来说 ,多少更可能感受
到 自已有 政 治 能 力 。 学校参与与政治能力 。学校 中的参与会在 个人 的主观能力 留下痕
迹 。学校 中参与的各种不 同类型 ,特别是非正式参与 ( 反对决定 )与正 式参与 ( 参加课堂讨论 )之间的区别 , 使我们可以更 了解学校 中的参与 是怎样影响政治能力的。学校 中非正式参与决定 的能力所起 的作 用 ,和 家庭参与一样 ,把回答 者的答案选择按程度分成三个 。经过数据 的统计 和分析显示 ,在很多方 面 ,非正式 学校参 与和非 正式 家庭参 与数 据相 似 ,那些所及 的他们能在学校 中进行有效抗议的人 ,在 主观政治能力测 试上得了高分 。 和家庭参与一样 。在学校参 与与政治能力的关 系中 , 受 教育程度也 影 响着政治能力感 。在高等教育和低等教育组别里学校参 与同政治参与 的关系和家庭参 与一样 ,在那些受教 育有 限的人当中 ,比那些受过一些 高等教育的人当中密切 的多 。在那些属于低等教育组别的人 当中学校非 正式参与程度都与主观能力测量表上的高分有关。 在学校的正式参 与中,如课堂讨论 , 对政治态度的潜在影响往往不 是讨论 中的主题 ,而是讨论本身 。一般说 , 像家庭参与和政治能力 的情 况一样 , 在学校经历和政治态度之间确实存在 这某种关 系,但这种 关系 并不是很强 。家庭参与和学校参与会在某些人群 中比其他人群 中对 政治 能力赢 响更大 ,当然 ,影响他们 的都有一点 ,就是受教育水平。 家庭和学校经历 同一个人 的后来 的政治态度 之间存在着某 种关系 , 但是 ,在个人成 为成年人并进入他 的政治角色后 ,政治 态度还在继续形 成 。态度会变化 ,新 的经历也能如此。 埃尔蒙德 的 《 公 民文化一 五个 国家的政治态度 和民主制》 通过对五 个 国家政治文化方面相关 问题的调查 , 来发现文化与政治结合后所形成 的政治文化 。 通过研究家庭参 与和公 民的政治能力的关 系,学校参与和公 民的政 治能力 的关系 ,来论证 确实是存在 由非政 治领域 向政治领域 的。家庭参 与、学校参与与公民政治参 与、政治能力的关系确实存在着某种 一致 的 关系 。然而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受教育水平 。 教 育是 国家各项工作的潜在 的、隐形的 、必要 的条件 , 教育 是做 好 国家各项工作 的基础工程 ,只有教育做好 了,才能为国家 的发 展提供不 竭之源。而教育又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社会 教育。当整个 国家 的教育处于较高的水平 ,有一个 良好的教育气候 ,才会 促进家庭教育和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的良好发展 , 他们之 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教育搞 好 了,政治 、经济、科技 、军事 、文化等才可能会有一个稳固长久 的根 基来发展 !(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公 共管理学院 )
浅谈政治文化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9 2( 0 0)9一O 2 17 0 9 2 1 O 1 3—0 1
( ) 治 社 会 化 的特 点 一 政
、
政 治 文 化 的 内 涵
政 治文 化 的 由来 政 治 文 化 作 为深 层 次 的社 会 政 治 现 象 , 以说 是 政 治 的 灵 魂 、 济 可 经
影响。
到 自觉 状 态 的政 治 意 识 , 乏 理 性 的 指 导 ; 治心 理 因社 会 成 员 的个 体 差 缺 政 异 、 会 地 位 不 同和 具 体 环 境 不 同 而 不 同 ; 治 心 理 是对 政 治 生 活 的 直 接 社 政 的感性 的反映 , 是一种潜在的政治意识 ; 政治心理作 为人们对政 治生活的
1政治认知 。政治认知是对政 治现象 的认识 和理解 , 体是指人 们 . 具 对于政治生活 中人物 、 事件 、 活动等的认识 、 判断 和评价 。 2 政治情感。政 治情感是人 们对 于政 治体系 、 治活动 、 . 政 政治事件 、 政 治人物等的 内心体验和感 受 , 它是伴 随着人 的政治认 知过程形 成的对 于各种政治现象 的好恶的感 受。 3 政治动机。它是支持并激励人们 的政治活动 以达到一定的政治 目 . 的 的 内在 动 力 , 政 治行 为 的驱 动 力 。 是 4 政治态度。政 治态度是人们对政治现象的相对稳定的综合的心理 . 反应 , 表现为肯定 或否定 、 赞成或反对等具体状态 。 ( ) 治 心理 对 政 治 生 活 产 生 的作 用 三 政 1政 治心理影响人们对政治现象的态度和看法。人总是 生活在一定 . 的社会 环境 中, 其心理和意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被社会 化的过程 。 2 通 过政 治 心 理 的变 化 可 以把 握 政 治 发 展 的 趋 势 。 积 极 的政 治 心 理 . 可以促进政治参 与, 加快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 而消极 的政治心理则 容易产 生政治冷漠而阻碍有利政治环境的发展。 3 政治心理可 以对政治变革产生 有效制 约。一方面 , 治变革 的成 . 政 功取决 于人们 的政治心理的潮流。顺应 民意的政治变革会得 到人们 的大 力 支持 ; 一 方 面 , 治 变 革 的 失 败 是 因 为 它在 一定 程 度 上 违 背 了 民意 。 另 政 三 、 治 思 想 对 政 治 生 活 的 作 用 政
2024年浅谈中国政治文化发展
2024年浅谈中国政治文化发展政治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政治观念、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模式的总和,其形成和发展深受历史、地理、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同样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本文将从政治文化的内涵、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政治文化与社会稳定、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政治文化的国际交流以及政治文化的未来展望等方面,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进行浅谈。
一、政治文化的内涵政治文化,指的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生活的态度、情感、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它涵盖了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等多个层面,是政治体系运行的重要基础。
在中国,政治文化不仅包含了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也融入了现代政治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文化体系。
二、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源远流长,对现代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仁爱”、“礼制”等观念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政治观念中。
同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也对政治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些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如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民本思想等,在现代政治文化中仍有体现,并为现代政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三、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中国政治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既是对传统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外来政治文化的吸收和融合。
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政治理念、法治精神等现代政治文化元素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四、政治文化与社会稳定政治文化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健康、积极、稳定的政治文化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
在中国,通过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价值观念,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文化体系,为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当今“政治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
当今“政治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作者:杨菲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3期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治文化”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政治文化的内涵和构成的研究,分析政治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从而论述了政治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政治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信仰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233-0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加快,政治文化逐步渗透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各个方面,对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目的,坚定政治信仰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政治文化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了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政治文化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主流政治文化与多种政治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影响、消弭、整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承载着政治文化传播的功能政治教育面临的社会坏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更趋复杂化和多样化形势,面临着整合多种政治文化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探索当今政治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影响,了解政治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政治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认识政治文化,就要从“政治”含义入手。
在中国古代,关于“政治”,《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民生”,但更多情况下“政”与“治”是分开使用的,并且各自有不同的含义。
“政”一般表示为一个朝代的制度和秩序,一种政治的工具手段,如“法令”,还有就是表示朝廷中君主和大臣们的政务活动等等。
而“治”则表示为一种稳定的、安定的社会状态,同时有管理和教化的含义,如“治理”。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翻译英文polities时,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之词,则用“政治”对译,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1]。
浅谈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多重路径
在全球化条件下建设先进 的政治文化必须创新。一方 面, 要在内容上实现对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双重超越; 另一方 面, 也要在方法上继承和借鉴中西方政治文化发展中的有效 形式。从内容上看, 先进的政治文化, 既不是笼统的西方文 化, 也不是笼统的中国传统文化, 而只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 导下, 集中两种政治文化中的先进性、 合理性, 同时克服各 自 的局限性。这种政治文化既体现了人的 自由自觉的创造本 性, 同时又体现人的社会性. 具体讲, 就是要在克己和扬己、
2006
n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浅谈我 国政 治文化建设 的多重路径
吕桂玲
( 华北电力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 102206 )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 反映着一个国家、 一 个民族客观的政治历史和政治现实。同时, 政治文化又随着 人类社会历史和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而演进, 影响和制约政 治体系、 政治关系和政治活动。当前, 政治文化建设构成 了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提升国民素 质, 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水平, 促进“ 三个文明” 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一、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现状 根据当代世界的时代特征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我 国现阶段的政治文化是一种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 体现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层面: 从传统的层面来看, 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专制 统治的国家, 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 牢固的血缘宗法制度、 政 治和思想文化的高度专制以及封闭的社会政治 、 经济结构, 形成了古代以君主的“ 治国之道” 为核心 , 以处理君臣、 君民 关系为内容的较为完备的封建政治文化体系, 民众中普遍存 在着崇圣意识和依附心理,人治” “ 成为一种习惯和心理定势 并已根深蒂固。权力崇拜与惧怕的二元政治情感 、 上下等级 意识以及狭隘的顺从心理等均构成 了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 主要特点 。 从现代的层面来看, 世俗化和理性化成为现阶段中国政 治文化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使政治文化打破了封闭保守、 自我维持的传统发展模式, 呈现出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适应 性和容纳不同性质的文化的开放性。首先, 整个社会的政治 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 我国社会的 政治价值观实现了由“ 政治挂帅” 政治为经济服务” 向“ 的历 史性转变, 确立并发展了以邓小平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的主 流政治文化。国家职能的价值标准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经济 和社会 管理成 为 国家 的主要 职能。“ 民主建 国” “ 、依法治 国”“ 、以德治国” 科教兴国” 和“ 等逐渐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 其次, 公民的政治主体意识增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 民主政治的发展, 普通公民政治上的民主、 平等、 自觉意识逐 渐增强, 社会主人愈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扩大。公民开始 确立依法有序表达意志和利益的思维模式和行为 式, 解决 问题的 式逐渐由找“ 长官” 转向找“ 法官” 。 虽然现阶段我国政治文化的格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占主导地位 , 但历史遗留下来的封建专制主义和西 传人的
浅谈中国政治文化发展
综上所述 , 水 利 人才 队 伍作 为 实 现 水 利 事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基 础 要 素 ,
对 于 我 国经 济社 会 发 展 意 义 重 大 。因此 , 我 国水 利 单位 应 对人 才 建 设 给 与
浅 谈 中国政 治 文化 发展
魏 冉 郑 州大 学公 共管 理 学院
摘要 : 政 治文化 是 指一 个 国家中阶 级、团体 与个人 , 在 长期 的 社 会 历史文化 传 统 的影响下 形成的 某种特 定的政 治价值 观 念 、 政 治 心理 以及 政 治行 为模 式。改革开放 三十 余年 以来 , 我 国的经 济得 到迅 速 的 发展 , 而随 着经 济的 高速 发展 , 对 于政 治体 制 的完善 和 发展 也提 出了 新的要 求, 其中, 政 治文化对 国家政治各方面的发展意义非凡。 新的时 期, 对 于政 治文化 的发 展可 以说 是 机 遇 与挑 战 并存 。因此 , 我们要 抓
最 后, 通过实施人才 激励机制 , 促 进 人才 才 能 的 发 展 , 实 现 水 利 事业
的长足发展 。 水 利 单 位 应 根 据 实 际需 要 , 采取弹性奖 励策略, 并 将 精 神 奖
励 和 物 质 奖 励 予 以结 合, 对 工作及 贡 献 突 出人 员 , 给 与一 定 的 鼓 励 和 表 彰 ,
B r o a d D i s c u s s C o mmu n i t y博 沦 社 区
的职工 , 由于 日常 工作 往 往 在 农 村 偏 远 一 线 , 工作 环 境 相 对 艰苦 , 比 别 人付
出要 多, 而 在 待 遇 方 面 却 与 他 人 同等 , 容 易 造 成 心理 不 平 衡 状 况 , 之所谓
最新-浅谈基层党支部党员思想政治文化教育问题 精品
浅谈基层党支部党员思想政治文化教育问题继续解放思想,创新推进基层党支部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我园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活动情况,浅谈基层党支部党员思想政治文化教育问题摘要:如何加强基层党支部党员建设,有效推进基层党支部党员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是我党当前一项重要的课题。
自今年年初以来,我园党支部根据党中央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依托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的《新春寄语》精神,在中共南宁市委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一系列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并结合实际,切实总结出理论成果。
本文结合南宁市动物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活动的总结与探索,试论创新基层党支部党员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作为参考。
关键词:解放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基层党支部是我党联系广大党员分子的基层组织,是我党发动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和构建和谐基层、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坚组织力量,是我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意义重大。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强调“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1],“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2]。
加强基层党建一个重点就是要加强基层党支部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自今年年初以来,在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广西全区上下掀起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热潮,为广西经济发展新飞跃扫清理了思想上的瓶颈。
我园党支部以党中央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依托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的《新春寄语》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并结合实际,切实总结出理论成果。
一、当前我园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状况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我园采取了大集中和小集中相结合的组织方式,切实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会、领导班子专题座谈会、党支部中心组学习会、“解放思想大家谈”座谈会、板报宣传、解放思想论文征集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圆满完成我园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第一阶段(学习动员阶段)暨“三会一谈四必须两延伸”学习活动。
行政文化——精选推荐
浅谈我国行政文化摘要当前,行政文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化制胜成为当前行政管理的时代主题。
行政文化是指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状态,其核心为行政价值取向。
关键词文化行政文化政治文化所谓行政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关于国家行政活动的行政精神、行政意识、行政价值和行政心理的总和,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具备和遵守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及人际关系等各种生活准则与行为规范的总称。
【1】1.行政文化的内涵界定。
行政文化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的不同界定。
就其广义而言,行政文化是指行政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政制度和组织机构。
从狭义来说,行政文化仅指行政意识形态,即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状态。
本章对行政文化的应用属狭义性的。
2.行政文化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行政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相互渗透。
因此,就文化形态看,行政文化与其他社会文化现象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行政文化的形成、变化和发展,既受到哲学世界观、政治思想体系、法律意识、价值观念以及一般的社会道德伦理和心理的影响、制约、作用,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些文化现象,影响、制约着这些文化现象。
行政文化与其他文化现象不仅相互联系,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行政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功能:导向功能,即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认同的价值、行为取向,使成员目标与整体目标趋于一致;聚合功能,通过共同创造的精神文化,在组织成员中达成共识,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调节控制功能,通过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共同价值准则规范约束成员的行为、思想,调节矛盾、冲突等不和谐因素;改造更新功能,新的先进的治理理念通过行政文化灌输到成员的思想中,促进成员思想观念的更新,从而推进行政组织更新变革。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文化载体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媒介,在信息传递以及传递的内容方面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运用文化载体这种手段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内涵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和文化建设之中,以期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和思想政治素质。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分类文化的丰富性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空间。
不同类型的文化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由此,可以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文化载体、制度文化载体和精神文化载体。
(一)物质文化载体物质文化中展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凝聚革命传统的历史遗迹,博物馆里所陈列的各种文化艺术品,祖国的大好河山等,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物质文化载体,比如参观盐池革命历史纪念馆所陈列的革命英雄等,能够加深我们的爱国主义。
物质文化载体反映了整个社会文化的历史沉淀水平,良好的物质文化设施和环境,对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二)精神文化载体丰富多彩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则是进行文化熏陶和美育的精神文化载体。
艺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也面临一些挑战。
只有将无形的价值观念寓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中,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效果。
比如穿着汉服,跳古典舞,吹奏竹笛等,这些都是人们非常喜欢的艺术形式,更容易于人的精神产生共鸣。
(三)制度文化载体国家的法律、规章、制度,是对公民进行民主法制教育的重要制度文化载体。
当前文化艺术创作生产中有许多不良倾向。
比如,抗日神剧屡遭业内外人士诟病。
又比如,各种娱乐性节目为了博得眼球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还有人为此付出生命代价。
再如,创作中屡禁不止的抄袭,然后借助新媒体、电视等平台来炒作,大获其利,却忽视内容的原创性。
浅谈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
浅谈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摘要:在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发展进程中,政治文化塑造着政治人和政治体系的政治行为模式,对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它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着一个社会的政治稳定。
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会推动政治体系逐步迈向民主、开放和透明,促进公民权利保护的机制建设,推进中国法治国家建设,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国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变迁毛泽东曾对斯诺说:即使没有神,中国也要造一个出来。
这句话正是对现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一个绝妙写照。
政治文化会制约和影响政治生活的走向和政治行为的取向,从而导致一个国家或者一定区域的政治活动表现出一定的特色,并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
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政治文化的正向变迁会对政治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以研究我国政治文化的变迁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我国政治文化发展和变迁的意义。
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要求实现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文化程度影响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即落后的政治文化会延缓和阻碍现代化的进程,而现代化了的政治文化则对现代化步伐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政治文化变迁是必要的。
(1)变迁有助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
只有培养造就现代的、民主的、参与的公民政治文化,政治体制的民主化改革才能最终实现。
(2)变迁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体建设。
(3)有助于我们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政策,实现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统一。
只有了解到政治文化变迁的重要性我们才能从头剖析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二、我国政治文化的变迁。
(一)从专制的政治文化转型为民主的政治文化。
中国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整个政治变革的趋势就是君主制度不断强化,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浓厚的大一统观念和君权思想,这种文化极大地泯灭了人的主体意识和个性自由,使现代政治理念很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内萌发出来。
浅谈政治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
得 到切 实 维 护 和 实 现 。社 会 公 平 与 正 义 是 社会 文 明进 步 的重 要 标 志 。是 社 会 主
义 的本 质要 求 ,是 衡 量 社 会 全 面 进 步 的 重 要 尺 度 。 社 会 主 义 持 续 、 定 和 协 调 是 稳
义 和谐 社 会 的 构 建 。 首 先 。建设 政 治 文 化 ,能 够 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建 设 提 供
爱 则 属 于 精 神 文 明 范 畴 ,只 有 三 大 文 明
充 分 发 扬 .是 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的前 提 和保 证 。 会 主义 和 谐 社 会 。 一个 有 效 社 是
地 促进和实现社 会公平 与正义的社会 。 公 平 正 义 ,就 是 社 会 各 方 面 的 利益 关 系
幅度 提 高 的 同 时 .在 全社 会 提 倡 诚 信 友
爱 的道 德 精 神 ,既使 诚信 成 为人 们 思 想 上 崇高 的观 念 。又 使 诚 信 成 为 对人 们 真
正有 益 的价 值 ,是 构 建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的迫 切 需 要 。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 社 是一
强 有 力 的 政 治 保 障 。在 高 度 政 治 文 明 的 社 会 , 民享 有 充 分 的 民 主 和 自由 , 治 人 政 昌 明 、 会 安 定 、 民 安 居 乐 业 , 样 可 社 人 这
发 展 的 基本 保 证 。 社会 主义 和 谐 社 会 。 是
一
个 诚 信友 爱 的 社 会 。 信 友 爱 , 是 全 诚 就
浅谈政治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
景 岩
( 尔滨 师 范 大 学 ) 哈
政 治 文 化 建 设 与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是 中 国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的 重 要 内 容 。贯 穿 于 社会 主义 现 代 化 建 设 的全 过
浅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浅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重要目标。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先进形态一是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和体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
从政治文明的国家制度形态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否定了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关系,使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上升到了统治阶级的地位,使人类政治文明的制度形态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推进到了更高层次。
政治制度是政治生活有序运作的构架机制,体现为各种政治要素的内容及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及其原则的法定性、制度性规定。
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社会主义国家和政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来组织和活动。
人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代表机关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因此,对绝大多数人实行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最本质的特征。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是高度民主。
二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政治权利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内容。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需要从国家形态加以分析,还应从公民形态来进行考察;这是因为人类的存在,第一作为个人的人存在,第二作为社会共同体的类的存在。
人类政治生活可以分为国家形态和公民形态两个层面。
从公民形态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否定了政治生活中少数人垄断和享有政治权利,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真正享有政治权利,实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
政治权利意味着社会成员政治自由,表明的是公民作为政治价值的主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使人类政治文明的主体性扩展到了大多数社会成员,依法治国并充分保障人民的权利与基本自由的实现。
三是先进的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底蕴。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需要从国家制度形态和公民权利的法律形态来考察,而且不需用从文化价值形态加以透视和考察,这是因为任何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都是与文化价值不可分割的。
研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视野需要超越制度和法律范畴的局限,向其背后更深的文化价值层次拓展。
浅谈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征与价值取向
浅谈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征与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指中国所特有的、在过去产生、经过了历史的社会化过程相对稳定地积淀在中国民众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
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传统的政治价值取向,形成了德治思想、和谐思想、“天下为公”思想、国家统一思想等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在传统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的思想对传统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政治文化;价值取向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指中国所特有的、在过去产生、经过了历史的社会化过程相对稳定地积淀在中国民众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是传统中国政治系统和政治运作层面的依托。
寻求文化的由来,探究政治文化的根源,不能不追问反映着生存样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有文化价值观念的育成与演化,以及人类主体精神活动的可能性空间都可以从中找到解释。
中国政治文化来自于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归纳起来,影响着中国政治文化性状的主要因素有四,一是小农自然经济方式,二是宗法族制的社会构造,三是国家意识形态化的儒家学说,四是国家制度和权力阶层的支配与匡约。
它们结成互为依存、相互支持的政治生态系统,成为育化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土壤。
按照经典政治文化的分类标准,可以说中国属于依附型政治文化,积淀于国民心理层面的政治价值意识与行为习惯取向所展示的政治文化特征主要是:家长本位的政治文化;权力崇拜的政治文化;以及均平取向的政治文化。
作为一种主观理性存在,家长制体现的是在政治生活的序列中,人们自上而下拥有绝对权力而无相应的义务;由下而上只有绝对的义务而无相应的权利。
与家长制相映随形的,是中国特有的礼制秩序或伦理角色定位系统。
五伦三纲既是一种礼制秩序,又是一种角色规范,从而固化了家长本位的政治文化。
由于政治是一种利益分配机制,所以家长的全能地位就必然造就出权威主义人格。
权力崇拜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其存在前提是政治的泛化,即是说国家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的一体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政治文化及其功能
摘要:政治文化分化是社会变革中的一种伴生物,具有其客观必然性。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政治文化的分化,这种分化是在强大的主流政治文化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主流政治文化的指导和支配下进行的,是主流政治文化之下的政治亚文化,因此它只能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
从总得来说,对政治发展的影响也必然是次要的和局部的。
关键词:政治文化社会功能及其作用
什么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有哪些重要功能?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政治文化及功能的一些认识。
政治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政治领域的精神现象,是由一定阶级、国家、民族或社会群体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政治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特别是群体政治文化的形成更是如此。
因此,一个国家、民族的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通常都具有长期的历史过程,其政治心理经过长期的积淀而形成特定的心理定势,其政治思想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形成政治思想传统,其政治价值观经过长期的发育养成,形成特定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理念。
同时,长期形成的政治文化会对社会成员的政治倾向和行为方式产生持久的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正在建设发展中的文化,我们可以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中国共产党关于政治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中来总结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
政治文化分化是社会变革中的一种伴生物,具有其客观必然性。
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政治文化分化在对政治发展具有某种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其消极影响,它限制了政治文化的凝聚和整合功能的发挥,尤其是阻碍主流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政治文化的分化,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分化是在强大的主流政治文化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主流政治文化的指导和支配下进行的,是主流政治文化之下的政治亚文化,因此它只能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
从总的来说,对政治发展的影响也必然是次要的和局部的。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本质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反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地反映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因此也就必然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本质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灵魂。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品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功能实现的精神和动力源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
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将"以人为本"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确定为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出发点,这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与执政理念上的重大发展。
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生命所在,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保障,
民主与法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的主体是公民。
因此,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人类文明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文化资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只有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依据中国当代的实践去创新和发展,才具有中国特色。
在当代世界的文化交流与冲突中,也只有保持和发扬传统,中华文化才能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同时,积极吸收西方文明成果特别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先进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
但在学习和借鉴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政治经济制度、政治价值观念等,则是需要批判和摒弃的。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
2.《政治文化:功能与结构》张康之(1999)
3.《中华文明的文化结构及其现代转型》王鸿生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