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克己修身十二法
曾国藩家训修身十二款
曾国藩家训修身十二款: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
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
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
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国藩“修身十二款”,言简意赅,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曾国藩“修身十二款”,言简意赅,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个人要想成人、成事的第一要务就是修身养性,而且修身是贯穿于人的一生,事业未成时要修身立业、事业有成时修身守业,正如《论语》里面所说:“吾日三省吾身”!但是修身不仅仅是反省,还要很多其他秘诀,“中华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国藩一生总结了修身十二款,字字珠玑,言简意赅,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的人生中,若能熟记这修身十二款,越来越优秀!!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1、主敬曾国藩一生多次提到了“主敬”二字,他在《挺经》第一章“内圣篇”说道“主敬则身强”,他临终前留下四条遗训,第二条又是“主敬则身强”。
为什么曾国藩如此重视“主敬”,“主敬”又是什么意思呢?主敬是庄严恭敬的意思,就是说要外表整齐严肃,内心思虑镇定专一,而因为时时刻刻都端恭庄严,所以身体自然强健!2、静坐曾国藩说:“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而养心难得,又“省事是清心之法”,所以静坐养心省事是最简单有效的修身方法。
佛教和道家都讲究“静坐”,也主要是因为这个原因。
我们若能每日静坐半个小时,放心一起心理包袱,吸收天地之精华,参悟人生真谛,则可以正位凝命。
《菜根谭》里面说:“从五更枕席上参勘心体,气未动,情未萌,才见本来面目”,所以我们最好能在清晨起床时即静坐反省自己,此时心气较平静,性情未萌动,更能把握自己的内在本性。
3、早起曾国藩经常向兄弟子侄劝诫“早起”二字,因为早起的习惯是从其高曾祖父开始,好的家风需要子孙传承发扬。
而曾国藩对早起的要求是:“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他认为早起有三个好处:第一是戒掉懒得的习惯;第二是早起早睡,强身健体;第三是早起适合自我反省。
早起不仅关乎个人修身养性,还关乎一个家族的兴衰,正如曾国藩所说:“假如子孙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
4、读书不二曾国藩总结了“天道三恶”,其中一恶就是“天道恶二”,意思就是说上天讨厌那些做事三心二意的人。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五百年来,能够以书生而克平乱世,戎马悾偬间亦为学不倦,并把学问事业均磨炼成功之人可谓极少,而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
其文治武功、传奇一生始终众说纷纭,而他本人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显赫且颇具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在个人修养上最为严格,他每日静坐,反思己过,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修为。
很多人都想从曾国藩身上学到成功的黄金定律,修身处世,立于不败。
很多成名的人物,也都受过他的思想熏陶。
梁启超对曾国藩推崇备致,说:“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毛泽东青年时期,也潜心研究过曾国藩文集,他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全集》常置桌旁,终生拜读不缀。
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的模仿曾国藩,简直将曾国藩奉为偶像。
那么,曾国藩最为成功的修身方法有哪些呢?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他著名的“修身十二法”,或者对你有所启迪。
一、持身敬肃。
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的念头、举止中有无背离义理之处。
平日闲居无事的时候宁静安泰,保养德性,一旦投于事务之中则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精神状态清澈明朗,就如同旭日东升,光彩照人。
二、静坐养性。
每天不限什么时候,要拿出一定时间静坐养性,反省体悟自己天性中隐现的仁义之心。
正襟危坐,凝然镇定,如同宝鼎一般沉稳。
三、早早起床。
天色初亮就赶紧起身,睡醒了就不要再恋床。
四、读书专一。
一本书没有读完时,不要再看其它书籍。
东翻西阅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毫无益处。
五、阅读史书。
每天仔细读史十页。
六、说话谨慎。
所谓祸从口出,很多人都因此招致祸患。
所以君子对此要时刻注意,这是修身处世最重要的工夫。
七、保养真气。
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彻里彻外光明正大,所作所为毫无羞于对人说之处。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的概括300字左右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的概括300字左右持身敬肃:每日保持精神肃穆,给人稳重可靠的印象。
静坐养性:每日睡醒或睡前,至少抽出一段时间,独处静坐。
坚持早起:坚持早睡早起,对身心皆有裨益。
读书专注: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各种碎片化阅读,不如专注阅读一本书。
多读史书:人要多读书,尤其是读史书。
谨言慎行:拥有大智慧的智者向来惜字如金,只有浅薄的小人才夸夸其谈。
持正居中:大丈夫立足于世,才能无愧于天地。
爱惜身体:身体强健才有饱满的精神。
技不荒疏:往日的技能不可荒废,最后逐渐遗忘。
求知向学:一个人无论什么身份地位,都不能放弃学习,会止步不前。
饭后写字:写字是一个修身养性极佳的法子。
夜不出户:曾国藩坚持,如非必要应酬,夜晚绝不出门。
曾国藩修身12句箴言
曾国藩修身12句箴言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陽一样。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婬邪的念头。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五、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
”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攻读史书:我在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我训诫道:“你为了买书而向别人借钱,我不惜一切地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圈点阅读一便,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
”从此以后,我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如果稍有间断,就是对父母不孝。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说话谨慎:对此要时时刻刻细心留意,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培养自己的真气:能够做到内外统一、光明正大之行,没有奸诈计谋、行险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够说得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将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
”时时当作养病。
保持身体健康。
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
曾国藩:修身12条“铁律”,而立之年男人学会
曾国藩:修身12条“铁律”,而立之年男人学会06-27 16:37曾国藩作为晚清一代鸿儒,是他用每日十二条必修课,“知行合一”持之以恒的坚守精神,才成就了他不愧为一个名垂青史的牛人,从而有了曾氏家族数百年的荣耀。
曾国藩为自己制订了严格的修身计划,曰“日课十二条”,内容主要有:一、主敬: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物。
曾国藩说:敬字最贴近我们的功用,庄重宁静则一天比一天强,安闲散纵则越来越懒惰,都是自然的征兆验效,即使是年老体弱,一旦遇到坛庙祭献、战阵危急的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这足以说明敬能强身。
如果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体的强健,还有什么令人怀疑的呢?二、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不仅是一种大智慧,静还是产生智慧的土壤。
所谓静生百慧。
道家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
”佛家也说“静能生慧,慧能生智。
”儒家亦认为“静能生慧”。
《昭德新编》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三、早起:黎明即起,绝不恋床。
虽说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比起也许日落还伏在案牍工作的现代人,做到这一点,也许不太现实。
而对于夜间自制力差而熬夜娱乐的人来说,“早睡早起”永远都是最佳的健康箴言。
早睡早起是顺应天时,是天在滋养你的身体。
所谓人力不胜天力,你吃再多的药物或保健品,也不及早睡早起的功效。
若长期坚持早睡早起,身体无病健康的人,一生无疾。
若病者则利于恢复!中医调理平衡讲七分靠天,二分靠药,一分靠心情。
四、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在曾国藩看来,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一定不去看其他书,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学问毫无益处,此外,每天必须圈点十页书。
《庄子》记载:孔子到楚国去,行走在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捕蝉,就像拾取蝉一样容易。
庄子告诉我们:“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只要我们专心致志地从事于一件事,就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曾国藩修身12条
曾国藩修身12条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
《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
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
“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
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
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
《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
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
“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
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人生必修课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人生必修课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的日常生活,除去公务外皆以修身十二法按部就班,以此为戒,终成伟人。
“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户”,是曾国藩给自己及后人定下的修身十二法。
曾国藩成功之道颇多,《家书》更是洋洋洒洒几大卷,太繁杂,太冗长,难以坚持,很少有人能完整读下来。
而曾国藩修身12法,又叫自律12法,又称修身12项铁规,简单易行可操作通俗易懂,即有时间管理,早中晚干什么?又有精气神管理,又有身心体管理,养心养气养神,又有文武艺,又有儒释道融合,兼顾各类门派各种学问,面面俱到。
是进行自我管理,自我修行,自我革命的好课程,也是一门MBA课程。
要象曾国藩一样长期坚持,有志有学有恒,念念相续,无有疲厌,信受奉行,必有回响,定能成就第一等功夫,第一等事业。
第一天:原文及译文1.主敬,整齐严束,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主静,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小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看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5.读史,廿三史每日十页,虽有事亦不间断。
6.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皆需一一记出。
7.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
8.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9.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10.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食欲。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皆当作功课,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曾国藩家风家训
曾国藩家风家训
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修身十二款: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
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持家教子,以勤俭为本“勤俭持家,自给自足。
不靠天,不靠地,不靠他人,自立自强。
”。
曾国藩修身12条
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
《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
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
“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
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一、引言「良心」这个词语现代人还经常挂在嘴边:我们会常听到人说「良心不安」、或某人做了坏事会「受良心的谴责」、或者责备人说他「没有良心」等等。
甚至在西方也是常常被用到的,譬如说:「甘地是人类的良心」之类。
西方哲学家也会触及到「良心」的问题,像大家都知道的德哲康德就说过:「良心是人的内部法庭。
」基本上,大家都理解「良心」是跟人的道德行为有关的词语,而且除了极少数的人以外,都认为「良心」是善的,「有良心」是赞美性的说法。
─这让我们理解到:道德问题是普世性的问题,是人类共同关切的问题。
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对「良知」内涵的诠释和定位就有极大的差异。
不仅中国和西方差异很大,我们一般人常用的意思跟哲学家思考的就不完全一样。
虽然我们常说的「良心」可能要远溯到孟子(372-289B.C.),(见《孟子?告子篇上》)可是我们世俗的用法并不尽符合孟子的说法。
这虽然不防碍我们会按照「良心的指引」去做事,却隐含着许多我们习而不察的问题。
而中国历代儒家的学者最能发挥孟子「良心」及「良知」之说的就是王阳明先生。
他提出的「致良知」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高峰。
我们将要简单地介绍他的生平和思想。
我相信诸位同学都听到过王阳明的名字,或者读过他的传记。
他不但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
以一个文人而能指挥作战,并且战无不胜,他敉平了多次叛乱,安定社稷,功业卓著,使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同时,他所成就的圣贤人格永远都是后世的典范。
他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而且传入日本之后,深受学者喜爱,间接影响到其政治思潮。
直到现在日本学者对王阳明先生的尊敬远胜过中国学者。
(可参看余秋雨《山居笔记》中〈乡关何处〉篇。
)不过,这一演讲的目的并不只是介绍王阳明和他的书,也不是讨论跟阳明有关的中国哲学或儒家思想;而是希望透过对王阳明本人和他的书的初步了解,进而思考和反省一些跟我们切身有关的问题。
例如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甚么应该是我们最关切的问题?我们对自己能做些什么?我们的道德行为是依据什么?如何才是真正的道德?乃至我们对自然宇宙的态度如何?……我们可以从王阳明那儿学到他的重要的思想,也可以得到他的启发而思考他没想到的问题。
曾国藩修身十二条
曾国藩修身十二条慎独典范:曾国藩修身十二条人之情趣就像禾苗一样,加之阳光雨露则能健康成长。
然而说易行难,诸多今人眼中逆性而为的举动在躬身实践中又是何等艰难!曾国藩亦不例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曾国藩制定了严格的修身计划,曰“日课十二条”。
一、主静: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骛。
二、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时即起,绝不恋床。
四、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五、读史:每日至少读二十三史十页,即使有事亦不间断。
六、谨言:出言谨慎,时时以“祸从口出”为念。
七、养气:气藏丹田,修身养性。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随时将自己当作养病之人。
九、日知其所亡:每日记下茶余偶谈一篇,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不可一味耽搁,否则最易溺心丧志。
十一、作字:早饭后习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皆作为功课看待,绝不留待次日。
十二、夜不出门:临功疲神,切戒切戒!对于现如今浮躁喧嚣的社会而言,一代能人曾国藩的“主静、静坐、谨言、养气、保身”于我们甚是苛刻至极。
人非圣贤,孰能无欲,孰能无劣根性,可对于他,克服自我却是孜孜不倦的毕生修为。
第一条是“主静”。
计划中规定“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曾国藩的实际行动又是怎样呢?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月二十四日,京城忽然刮起大风,这样恶劣的天气曾国藩仍不能待在家中,其日记中记载,“无事出门,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这难免是对其坚卓之志的沉重打击。
曾国藩内疚之心溢于言表:“写此册而不日日改过,则此册直盗名之具也。
既不痛改旧习,则何必写此册?”曾国藩在京城居翰林之位,主要做的事情便是读书。
读书是非常艰苦的事情,想真正深入研读的确需做到“心无旁骛”。
曾国藩的读书状态又是怎样呢?他在日记中记录了研读《易经》时的情形:“丹黄几十页书,如勉强当差一样,是何为者?平生只为不静,断送了几十年光阴。
曾国藩克己修身十二法
曾国藩克己修身十二法所谓慎独,即在一人独处时,也要心怀敬畏,不要违背做人的原则,不冲破做人的底线。
曾国藩一生于“慎独克己之学”从不懈怠,坚持终身。
其“修身十二法”对今人来说,依然有所启迪。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整、齐、严、肃(有典故),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无事时不劳神,安心;做事时认真专一心无杂念全力以赴。
精神状态犹如早上徐徐升起的太阳、犹如十五之前天上的明月(——如月之恒)永远在进步且有进步的余地,一生守缺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每天不拘束于一定的时刻,静坐两个小时(四刻=1更=2h),这个有点难做到。
体验天地之公心(以及内审),人天一体~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既有思想上又有生理上)此时身体放松,意念专一,不考虑任何杂事,考虑自己应该做什么,此刻的任务,目标,今后的打算等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曾国藩围剿太平天国时,天还没亮就吃过早饭了,近代没有电灯,在保证睡眠的情况下尽量早起,或者最好顺应四时早睡早起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
一本书没有看完,绝对不看其他的书,东翻翻西看看,完全学不到东西,给人家看书了。
意思不绝对,但是总的来说,必须有坚韧的心态和意志,看完眼下的书,再买或者翻新书,而不三心二意5)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虽然曾国藩是曾子后人,但家中并不殷富。
多次科举不中,距离最近一次科考成功回家途中,要不是遇到一个当了官的朋友接济,他差点回不了家,但他却在带着朋友接济的一百多辆银子回家多的路上,看到一个卖《二十四史》的人之后,把自己身上差不多所有钱都没了这本书。
回去后,“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曾爸跟他说,你借钱买书,我不吝惜也不怪你,尽全力满足你,你能看完一遍就对得起我了,以后每天看十页,如有间断,就是不孝!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曾国藩十二字名言
曾国藩十二字名言曾国藩十二字名言为: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曾国藩借着12个字,告诫自己做人要收起傲慢的尾巴,适度的示弱。
正所谓:过刚易折,过柔则靡。
做人做事,都应有所底线,保留尺度。
凡事以义为先,以柔善为方。
如此方可在复杂的人生道路上进退自如,稳操胜券。
01、敬胜怠懒惰、懈怠,是人生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
懒惰的心只会将我们越拖越垮,直至一蹶不振,再也难出头。
我们一旦屈从于堕怠的心理,不思进取,放弃努力。
一切努力也会打水漂。
华为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它之所以能够在国外势力压制之下屹立不倒,除开雄厚的实力和过硬的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任正非优秀的领导能力。
任正非将“懈怠”定为华为管理层的第一大忌,为此,他还特意列出了“管理者18种懈怠的行为”,让公司员工引以为戒。
正如曾国藩家训里所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杜绝懒惰,成就自己。
生命不止,努力不绝。
不断努力的人,必然能够收获相应的报答。
02、义胜欲曾国藩为官数载,有一个字贯彻在心,那便是:敬。
他说:修身以道,修道以人,修人以孝,修孝以敬。
修身的根本就在于一个敬字,即用仁义约束自己,战胜私欲。
曾国藩说:“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
在攻打安庆之后,他的弟弟拖了很多东西回家,准备大兴土木,修盖楼堂馆所。
曾国藩在知道后,寄去信件严厉制止。
同时,斥责弟弟,要做个有敬畏,有道德的人。
电影《长恨歌》里有一句话:“什么是人?欲望满身。
”生而为人,肉体凡胎,有欲望、有私欲都很正常。
但是放任欲望疯长,纵容私欲扩大,人生就会走偏。
做人,要学会依照天理做事,凭着良心成事。
克制住内心的欲望,不断精进自己,成就人生。
03、知其雄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但在生活中,我们总能做到观察别人,却无法做到洞悉自己。
知其雄,就是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板都在哪里。
看懂自己,看清自己,认识自己。
思想家苏格拉底走在路上,他与行人攀谈,问他:欺骗是不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行人说,当然不是,欺骗是一种害人的行为。
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
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化名流曾国藩所创立的一套修身之道。
他认为,修身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内在的美德,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在他的生命中,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个身体力行的修身者。
在他的著作中,他总结了自己的修身经验,提出了《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
曾国藩的《十二条修身戒律》是:1. 修身先正己:修身的第一步是正己,也就是要求自己做到正直、诚实、守信、勤奋、谦虚、恭敬、有礼等,这是修身的基础。
2. 保持谦虚:谦虚是一种美德,它使人处事谨慎、思虑周到、不张扬、不自满,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3. 勤奋努力:勤奋是成功的关键,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获得成功。
勤奋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和负责。
4. 注重精神修养:精神修养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它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
只有注重精神修养,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有修养的人。
5. 知识渊博:知识是一种宝藏,只有拥有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
6. 以德为先:德是一种美德,是人们在生活中所应具备的品质。
只有以德为先,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7. 恪尽职守:恪尽职守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负责。
只有认真履行职责,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8. 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是一种勇气,它使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坚定和自信。
9. 务实做事:务实是一种态度,是对工作的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
只有务实做事,才能获得更好的成果。
10. 保持谦逊:谦逊是一种美德,它使人在面对成功和失败时都能够保持平静和自信。
11.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种礼仪,是人们在相处中所应具备的品质。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12. 勤俭持家:勤俭是一种美德,它使人在生活中更加节约和谨慎,更加珍惜自己的财富和时间。
曾国藩的《十二条修身戒律》是一套非常实用的修身之道,它不仅具有很高的道德价值,更是一种实践性的指导。
曾氏家训日课十二条
曾氏家训日课十二条
释文:日课十二条
边款:日课十二条是曾文正公修身十二法: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之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解读:曾国藩之所以能成为晚清名臣,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与其严以修身密不可分。
他一生奉行“慎独克己”,从不懈怠,是公认的近代儒家修身的楷模。
曾国藩结合自己的经历与得失,总结出
“日课十二条”作为他自身的日常行为规范,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严格执行,且一坚持就是一辈子,毅力之强非常人可比。
毫不夸张地讲,曾国藩虽为权倾朝野的名臣,实际上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苦行僧”。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为自己制订一个诸如健身、习字、读书之类小计划的时候,但往往虎头蛇尾,很难坚持执行下去。
这与曾国藩几十年如一日遵循自己制定的“日课十二条”相比,差距巨大,这也是我们很难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常言道:“贵有恒。
”“恒”,说起来容易,切实做到却很难。
曾国藩自律12条
曾国藩⾃律12条
近代以来,曾国藩被⽆数⼈推为学习楷模,天资、家世都很普通的他,最终竟成为⼤清王朝的顶梁柱,更培养出李鸿章、左宗棠等⼀⼤批能⼈,⼏乎占据晚清政坛半壁江⼭。
其实,曾国藩从不是天才,他完全是因为⾃律,才能从普通⼈中脱颖⽽出。
曾国藩曾提出以下12条⾃律条规,并坚守了⼏⼗年:
1、保持⼼静,专⼼致志,时刻检查警惕⾃⼰的杂念;
2、每天静坐1⼩时;
3、每天早起,绝不赖床;
4、每天坚持读书,不读完不能看第⼆本书;
5、每天读《⼆⼗三史》,绝不间断;
6、每天坚持写笔记,反省⾃⼰,改善⾃⼰;
7、每个⽉作数篇诗⽂;
8、谨⾔慎⾏,时刻注意⾃⼰的⾔⾏;
9、⽓藏丹⽥,修⾝养性;
10、节制欲望、节制饮⾷;
11、每天早饭后练习1⼩时书法,不能推到第⼆天;
12、夜晚不出去玩乐应酬。
正是因为⽇复⼀⽇的⾃律,从不间断的坚持,这个天资愚笨的学⽣,才能被世⼈敬仰。
曾国藩修身十二条戒律
馨远老师:曾国藩修身十二条戒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信矣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
《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
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
“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
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他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克己修身十二法
所谓慎独,即在一人独处时,也要心怀敬畏,不要违背做人的原则,不冲破做人的底线。
曾国藩一生于“慎独克己之学”从不懈怠,坚持终身。
其“修身十二法”对今人来说,依然有所启迪。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整、齐、严、肃(有典故),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无事时不劳神,安心;做事时认真专一心无杂念全力以赴。
精神状态犹如早上徐徐升起的太阳、犹如十五之前天上的明月(——如月之恒)永远在进步且有进步的余地,一生守缺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每天不拘束于一定的时刻,静坐两个小时(四刻=1更=2h),这个有点难做到。
体验天地之公心(以及内审),人天一体~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既有思想上又有生理上)此时身体放松,意念专一,不考虑任何杂事,考虑自己应该做什么,此刻的任务,目标,今后的打算等
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曾国藩围剿太平天国时,天还没亮就吃过早饭了,近代没有电灯,在保证睡眠的情况下尽量早起,或者最好顺应四时早睡早起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
一本书没有看完,绝对不看其他的书,东翻翻西看看,完全学不到东西,给人家看书了。
意思不绝对,但是总的来说,必须有坚韧的心态和意志,看完眼下的书,再买或者翻新书,而不三心二意
5)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虽然曾国藩是曾子后人,但家中并不殷富。
多次科举不中,距离最近一次科考成功回家途中,要不是遇到一个当了官的朋友接济,他差点回不了家,但他却在带着朋友接济的一百多辆银子回家多的路上,看到一个卖《二十四史》的人之后,把自己身上差不多所有钱都没了这本书。
回去后,“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曾爸跟他说,你借钱买书,我不吝惜也不怪你,尽全力满足你,你能看完一遍就对得起我了,以后每天看十页,如有间断,就是不孝!
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少说多做,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对被人好对自己不好得说,对人说了如果不能帮助被人则不说,不因为可能影响自己该说的不说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书有我曾不曾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有病。
有规律的饮食,知道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
节当“过节”,不是节俭。
劳、欲、饮食,要像节气,季节一样有节奏,春夏秋冬,有条不紊
9)日知其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例如每天静坐,思考自己今天的心得,学会了什么。
活到老学到老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易溺心丧志。
每月作几首诗文,来检验自己明白事理多少,养气多少(孟子浩然之气),不可以沉迷丧志
11)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凡事不留待明日。
饭后写字1h,凡是官员朋友笔墨应酬,都当作自己的功课认真对待,对每一件事认真负责,今日事今日毕,如果老师堆到明天,越堆越多,越堆越难清理。
对自己负责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夜不出户,晚上出去,劳损神思,导致精神疲惫(尤其是冬至这一天,就乖乖呆在家里,即使冬至前后也是,少动少语)这种蠢事绝对不要干,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