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惠阳区淡水中心小学李慧兴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知识不断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强调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针对应试教育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压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学生去创新求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面是本人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就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以旧引新,沟通引趣;揭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这些方法都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只要你任意说出一个数,我就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结果老师不但说得快,而且对。惊叹之余,学生急于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同时,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克服传统的偏爱和偏见。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尽量多用启发性语言,如“你来试一试吧!”“谁还有补

充意见?”“你请说”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前苏联数学家雅诺夫斯卡娅在回答解题意味着什么时说:“解题——就是意味着把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可见解题过程是通过问题的转化去完成的,所以转化策略是解数学题的一种主要思维方法。因此,教师要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指导学生学,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创新知识。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时,有一例题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6厘米、5厘米、4厘米,求表面积”。为了激发学生应用已学的知识解决,让学生先分组各自展开讨论、解答,然后反馈讨论情况。得到三种解题思路:

解法一:6×5+6×5+6×4+6×4+5×4+5×4

解法二:6×5×2+6×4×2+5×4×2

解法三:(6×5+6×4+5×4)×2

这里无论用哪种方法,都是应用以前学过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最后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长×宽+长×高+宽×高)×2,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这一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

同时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让不同观点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倡学生一问多答。如:第十册“数的整除”这一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为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课堂设计练习时必须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励,进行“开放式”练习。提问学生:看到“2”你有哪些说法要告诉老师?当学生回答出:2是质数,也是偶数时;教师再进一步引导:还有别的说法吗?学生就会从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得出不同的答案:2不是合数,也不是奇数;2是6的约数;2也是6的质因数;2能被1整除;

2的约数有1、2;2的倍数有2、4、6……等等。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问,诱导学生多方面探讨,多方式表达,形成广阔的思维空间,提供灵活的思路选择余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发挥合作优势,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学习小组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先复习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然后让学生用剪刀和纸分组活动。发挥合作优势,互相议论,动手操作。先后得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组首先剪了一张梯形纸片,再沿着两个对角剪成两张三角形纸片,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是梯形的下底,另一个三角形的底是梯形的上底,过剪开对角的顶点向对边所作的两条高,都是梯形的高。下底×高÷2+上底×高÷2=(上底+下底)×高÷2。还有一组先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梯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通过合作操作,学生既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又创造出独特新颖的方法。

四、善于引导质疑,指导学生创新方法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

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比如“多边形面积整理复习”时,引导学生提出这样问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否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经过分析比较以后,自己提出的疑问得到了解释,这时他们对这个知识才真正融会贯通。虽然质疑问难的学习方法,对小学生来说,开始时不易提出疑问,需要教师启发引导,但一旦有了这个习惯,他们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疑问。

总之,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贯穿于教学始终,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以上仅是自己在启发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点做法,还有待于今后不断努力,深钻教材,摸索教法,使启发式教学方法灵活、新颖,使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投入。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学法的指导,更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