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肥料效应函数和配方施肥
第五章-1-肥料效应函数法-1部分-2定稿
适用条件: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当作物严 重缺乏某种养分时,肥料效应呈“S”曲 线形。
dy/dx=b1+2b2x+3b3x2 则,当x=0时,dy/dx=b1,因此, b1反映起始阶段 肥料的增产趋势。b2一般为正值。
二阶导数: d2y/dx2=2b2+6b3x 三阶导数:d3y/dx3=6b3 当d2y/dx2=0, d3y/dx3<0时,即b3<0时,边际产量 有一极大值,总产量曲线呈凹型,该点即为总产
A为施肥能得到的最大增产量; x为施肥量
(2)二次抛物线函数
大量试验表明,当施肥量超过最高产量施 肥量时,作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
为了反映超过最高产量而减产的效应,许 多科学家用二次抛物线函数反映施肥量与 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① 二次平方式 尼克莱和米勒:dy/dx=C ( h-x )
当边际产量dy/dx=0时的施肥量为最高产
量施肥量,而dy/dx=b1+1.5b2x 0.5=0
则最高产量施肥量 x=(-b1/1.5b2)2
以上三种形式的多项式的区别主要在于 曲线形状不同:
3.逆多项式 : ①逆线性函数: ②逆二次函数:
这两种多项式反映的曲线形式介于二次多项 式与平方根的多项式形式之间。
(二)边际产量曲线
平均边际产量:指增减单位量肥料所增 加(或减少)的总产量。数学式为:
Μ y x
dy
精确边际产量:由 dx (产量Y对养分x 的一级导数)求得的边际产量即为精 确边际产量,即总产量曲线上某一点 的斜率。
氮肥在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
氮用量 (kg/hm2)
0
产量(kg/hm2)
配方施肥(二计算)
配方施肥技术
配方施肥中的配方 计 算
配
方
施
肥
确定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 与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产前定肥
地 力 分 区 法 养 分 平 衡 法 肥 料 效 应 函 数 法
产中调肥
营 养 诊 断 施 肥 法
一、 施肥原则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我国的国情,测土配方施肥 工作应遵循八个原则:
是将土壤按肥力高低分成若干等级,或划出一个肥 力基本均等的田片,作为一个配方区,应用土壤普查资 料和肥料田间试验结果,结合群众的实践经验,估算出 这一配方区内比较适宜的肥料种类及施用量。 • 需要强调指出,土壤肥力绝非单纯指土壤中营养元素 含量的高低,而是一个综合概念。它由结构因子、调节 因子和营养因子三部分组成。其中结构因子包括土壤pH 值、质地、容重、孔隙度、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 等;调节因子包括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组成、 数量、和活力等;营养因子是指土壤中的氮磷钾以及各 种中量和微量元素等。 •
以地定产法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土壤无障碍因子以及气候、雨 量正常的地区,否则,要考虑其它因子 对产量的影响。
2、前几年平均单产法 概念:一般利用施肥区 前三年平均单产和年 递增率为基础,确定 目标产量的方法叫前 平均单产 几年平均单产法。
前3年平均单产×年递增率
为什么仅 目标产量=前3年平均单产+ 用前3年的?
2、肥料利用率的测量方法 (1)示踪法 将一定丰度的同位素标 记肥料施入土壤,到成熟期分析农 作物所吸收利用的标记元素量从而 计算肥料利用率的方法。 特点:可靠性和真实性高。
(2)田间差减法
利用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某养 分量减去不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某 养分量,再除以所施肥料中该养分 总量,其商数就是肥料利用率。
测土配方施肥基本知识
测土配方施肥基本知识一、什么是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是指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土壤供肥性能、作物需肥规律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条件下,产前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以满足作物均衡吸收各种营养,维持土壤肥力水平,减少养分流失和对环境的污染,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的。
二、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1、养分归还学说种植农作物每年带走大量的土壤养分,土壤虽是个巨大的养分库,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必须通过施肥的方式,把某些作物带走的养分“归还”于土壤,才能保持土壤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容量和强度。
我国每年以大量化肥投入农田,主要是以氮、磷两大营养元素为主,而钾素和微量养分元素归还不足。
2、最小养分律(水桶定律)早在150年前德国著名农业化学家李比希就提出“农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最小养分制约”。
测土配方施肥首先要发现农田土壤中的最小养分,测定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判定各种养分的肥力等级,择其缺乏者施以某种养分肥料。
植物生长发育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含量最小的养分,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
因而忽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较多的增加其他养分也难以再提高作物产量。
3、各种营养元素同等重要与不可替代律。
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不论他们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多少,均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它们各自的营养作用都是同等重要的。
每一种营养元素具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是其它元素不能代替的。
4、报酬递减率著名的德国化学家米采利希深入地研究了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在其他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渐次增加,作物产量随之增加,但作物的增产量(单位重量的施肥可以增加的产量)却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
报酬递减率内涵是指施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是在其他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逐渐增加,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但作物的增产量却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递减。
当施肥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如再增加施肥量,不仅不能增加产量,反而会造成减产。
大豆种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配方施肥:2.肥料利用率:二、填空1、配方施肥的方法归纳为()、()和()三种方法2、肥料的分类是()、()、()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水、肥、()和()4、在合理施肥量范围内,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作物产量(),但单位肥料的增产量()三、单项选择1、测土配方施肥应遵循()三条主要原则。
A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B施肥方法不当,施肥结构不合理,施肥“三重三轻”现象严重C土壤测试数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D目标产量法,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
2、配方肥料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用各种( )为原料,配制成的适合于特定区域、特定作物的肥料。
A复混肥料;B单质肥料;C单质肥料或复混肥料;D氮肥和磷肥。
3、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特征。
土壤中几乎含有作物需要的全部营养元素,但并不能被作物全部吸收,只有()的营养元素才能被作物吸收。
A溶解在土壤溶液;B吸附在土壤颗粒;C在植物根系附件;D溶解在土壤溶液和吸附在土壤颗粒。
4、( )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
A经验判定;B田间试验;C土壤测试;D肥效试验。
5、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 )的原则进行采样。
A随机;B等量;C多点混合;D“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
6、为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落实到田间地头,既要解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市场化运作的难题,又要让广大农民亲眼看到( ),这是限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瓶颈”。
A科学合理;B技术先进;C实际效果;D容易操作。
7、有机肥料是含有有机物质,既能提供农作物多种( ),又能培肥改良土壤的一类肥料。
A有机养分;B无机养分;C无机和有机养分;D矿质营养元素。
8、对一种作物来说,其施肥状况应包括( )。
A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用量、比例,底肥和追肥比例,主要肥料品种,有机肥用量等;B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用量、比例;C有机无机的施肥数量;D底肥和追肥的比例。
测土配方施肥量方法
360
单位:元
总成本 总利润
0
0
12
48
24
116
36
194
48
264
60
330
72
348
84
348
96
336
108
292
120
240
肥料效应三阶段
y
肥料效应三阶段
产
量
EP﹥1
1﹥EP﹥0 C
不完全合理施肥阶段
BB 技术合理施肥阶段
EP﹦负值 y
递增
完全不合理施肥阶段
A 90
78/78=1
AP
X施肥量
施肥数量 斤/亩 碳铵 二铵 氯化钾
尿素
800斤/亩 目标产量 900斤/亩 时间 方法 犁地前 撒施
肥
追 肥 叶肥
5333
100 30 15 多元微肥
15 返 青 撒施结 合浇水
扬花期 喷施
制表人
年月 日
100x
练习作业1:新乡潮土小麦以地定产算式:y= 19.241+0.07x
土壤中高肥力,不施肥产量420斤/亩,现有一块地土壤养分测定值:碱解N:80㎎/㎏; 速效磷:20 ㎎/㎏ ;速效钾:140 ㎎/㎏ ;有效养分系数: 碱解N:45%;速效 磷:75%;速效钾:65%;肥料分为基肥和追肥,基肥供N占全部肥料供N的 2/3,其余作追肥,磷、钾肥一次底肥施入,优质有机肥按最低用量在基肥中施入, 现有磷酸二铵、硝酸磷肥、钙镁磷肥、碳铵、尿素、氯化钾肥料品种,试拟定 施肥方案,并填制配方明白卡,
配方施肥技术 一、平衡施肥法 计划产量施肥量的估算 一 计算公式: 1.斯坦福 Stanford 算式:
计算施肥量方法
基 有机肥 碳铵 二铵 氯化钾 尿素
800斤/亩 目标产量 900斤/亩 时间 方法 犁地前 撒施
肥
追 肥 叶肥
5333
100 30 15 多元微肥
15 返 青 撒施结 合浇水
扬花期 喷施
制表人
年月 日
100x
练习作业1:新乡潮土小麦以地定产算式:y= 19.241+0.07x
土壤中高肥力,不施肥产量420斤/亩,现有一块地土壤养分测定值:碱解N:80 ㎎/㎏;速效磷:20 ㎎/㎏ ;速效钾:140 ㎎/㎏ ;有效养分系数: 碱解N:45%; 速效磷:75%;速效钾:65%;肥料分为基肥和追肥,基肥供N占全部肥料 供N的2/3,其余作追肥,磷、钾肥一次底肥施入,优质有机肥按最低用量在 基肥中施入。现有磷酸二铵、硝酸磷肥、钙镁磷肥、碳铵、尿素、氯化钾肥 料品种,试拟定施肥方案,并填制配方明白卡。
练习作业2. 专用肥配方设计
花生专用肥(适合河南土壤)填料(调理剂)可用硅藻土、褐煤粉、钙镁磷肥等。
苹果专用肥为有机无机专用肥,有机质含量≧15%,有机肥使用发酵鸡粪:有机 质32%、N1.8%、P2O50.85%、K2O1.6%)填料(调理剂)可用硅藻土、褐 煤粉、钙镁磷肥等。
3. 配方中各肥料量以百分率表示。肥料养分分析式可根据附表八数据作参考。
配方施肥技术 一、平衡施肥法(计划产量施肥量的估算) (一)计算公式: 1.斯坦福(Stanford)算式:
一季作物总吸收量 - 土壤供应量
某养分元素的合理用量=
施入该养分的当季利用率
肥料供养量
土 壤供养量
低中 高
作
物
吸 收
随产量不同而不同
总
量
2.以产定肥算式: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讲解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概念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滋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的技术体系。
该技术体系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5 个环节,野外调查、土壤测试、田间试验、配方设计、校正试验、配肥加工、数据库建设、示范推广、宣传培训、效果评价及技术研发11项工作。
通俗的说,测土配方施肥包含着测土,配方和施肥三个方面的内容,测土是配方的依据,施肥是配方的实施。
一是测土,就是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就像医生看病,首先进行把脉问诊; 二是配方,即经过对土壤的养分诊断,按照庄家需要的营养开出药方、按方配药;三是合理施肥,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合理安排基肥和追肥比例,同时根据肥料的特性, 选择切实可行的施肥方法,并与其他农艺措施相配套,以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作用。
二、测土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测土配方施肥,考虑到作物、土壤、肥料体系的相互联系,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物增产曲线证实了肥料报酬递减律的存在。
因此,对某一作物品种的肥料投入量应有一定的限度。
在缺肥的中低地区,施用肥料的增产幅度大,而高产地区,施用肥料的技术要求则比较严格。
肥料的过量投入,不论是哪类地区,都会导致肥料效益下降,以致减产的后果。
因此,确定最经济的肥料用量是配方施肥的核心。
(二)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之间有一定的比例。
有针对性地解决限制当地产量提髙的最小养分,协调各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纠正过去单一施肥的偏见,实行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发挥诸养分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是配方施肥的重要依据。
(三)在养分归还(补偿)学说的指导下,配方施肥体现了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的矛盾。
作物的生长,不但消耗土壤养分,同时消耗土壤有机质。
因此,正确处理好肥料(有机与无机肥料)投入与作物产出、用地与养地的关系,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也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2、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3、必需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作用直接性的化学元素.4、有益元素:某种元素并非是植物必需的,但能促进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5、被动吸收:不需要代谢能的扩散作用,离子吸收运动的方向顺电化学势梯度.6、扩散作用:分子或离子顺化学势或电化学势梯度转运的现象.带电离子的扩散取决于电化学梯度;分子的扩散则取决于化学势梯度.7、协助扩散:分子或离子经细胞膜转运机构(通道蛋白、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的转运现象.8、主动吸收:需要代谢能、逆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离子转运.9、截获:养分在土壤中不经过迁移,而是根系生长过程中,直接从与根系接触的土壤颗粒表面吸收养分.10、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土壤水分由土体向根表流动,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11、扩散:当根系截获和质流不能向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时,在根系表面出现一个养分耗竭区,使得土体与根表产生了一个养分浓度梯度,养分就沿着这个养分浓度梯度由土体向根表迁移,这就是养分的扩散作用.12、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作用,13、协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14、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15、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起最大效能的时期.16、根外营养:植物除可从根部吸收养分之外,还能通过叶片(或茎)吸收养分.17、矿质养分的再利用: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它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18、趋肥性:根系的生长和分布在施肥点周围或有机肥周围,根系密集,而在养分缺乏的地方根系较少.19、有机肥料:天然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或发酵而成的一类肥料.20、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H4+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由微生物转化为NO3-的过程.21、反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O3-在通气不良好的条件下由微生物转化为气态N损失的过程.22、氨挥发:氨自土表或水面(水田)逸散到大气造成氮素损失的过程.23、氮肥利用率:作物吸收的肥料N量占所施肥料中总N量的百分率.24、非专性吸附在酸性条件下,有些黏土矿物,或铁、铝胶体表面质子化后带正电荷,而吸附磷酸根等阴离子.25、专性吸附:铁、铝氧化物及其水化氧化物对磷的吸附.26、复混肥料:时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养分的肥料.27、混成肥料:由几种单元肥料或单元肥与复合肥经加湿造粒而成的肥料.28、掺合肥料(BB肥):由几种颗粒大小较一致的单元肥料或复合肥料经简单混合而成.29、有机肥料:是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制的自然肥料的总称.30、厩肥:家畜粪尿和各种垫圈材料混合积制而成的肥料.31、堆肥:是以作物秸秆为主,掺入人、畜粪尿积制而成的肥料.32、沤肥:利用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加入人畜粪尿沤制而成的肥料.33、植物营养的连续性: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连续不断地从外界吸收养分,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36、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37、限制因子律:增加一个因子的供应,可以使作物生长增加.但在遇到另一个生长因子不足时,即使增加前一个因子,也不能使作物增产,直到缺少的因子得到满足,作物产量才能继续增长.38、报酬递减律:在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的总产量是增加的,但单位施肥量的增产量却是依次递减的.39、肥料效应函数:在配方施肥过程中,作物产量与施肥量之间存在着一种数量依变关系,表达这种关系的数学方程称.40、肥料效益的边际分析:研究作物配方施肥过程中肥料投入成本与产品产出利润变化规律的一种经济效益.二、填空题1.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7种.水稻除了需要所有植物都必需的元素外,还需要硅.132.土壤中养分向根部迁移的途径有截获、质流、扩散三种形式.313.作物营养临界期大多发生在幼苗期,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大多发生在生长最旺盛和形成产量的时期.3584.土壤酸、碱性影响作物根系对养分吸收,在酸性环境,植物吸收阴离子较多;在碱性环境,吸收阳离子较多.(在酸性环境下植物会更多的吸收阴离子,同时抑制阳离子吸收,放出OH-,使环境向中介点移动.在碱性环境中更多吸收阳离子,抑制阴离子交换,向外放出较多H+,同样使外部环境向中性移动.这也明确解释出植物的逆境抗性,突出适应性,说明了植物吸收物质是溶液PH变化的原因.)5.根系吸收养分的主要形态是水溶性离子.23 696.根系吸收养分最多、最快的部位是根毛区 .337.植物吸收氮的形态主要是硝态氮、铵态氮.1078.目前化学氮肥的利用率一般为20-50%左右.1339.影响碳酸氢铵挥发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和结晶粒度.12710.在中性和微碱性土壤上,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铵有形成较多的硫酸钙,使土壤板结.12811.尿素(酰胺态氮肥)比其它氮肥更适合于作根外追肥.13112.施用碳酸氢铵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是深施.12713.在石灰性土壤上,由于有足够的碳酸钙存在,因此在这种土壤上长期施用硫酸铵不会增加土壤酸性.12814.不宜作种肥的氮肥是碳酸氢铵、氯化铵、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127 129 130 13115.施入土壤中的氮素,其损失部分的去向是铵态氮的挥发、硝态氮的淋失及其反硝化作用脱氮、地表径流.13316.植物吸收磷的主要形态是正磷酸盐.14217.过磷酸钙的利用率一般为10-20%.18.在油菜一水稻或绿肥一水稻轮作中,磷肥的重点应分配在油菜、绿肥作物上.16019.钙镁磷肥宜选择酸性土壤施用154.20.过磷酸钙的有效性与土壤酸碱性关系密切,一般土壤反应在微酸性至中性范围内,相对有效性最高.15321.钾在植物体内存在的形态主要是K2O.22.影响土壤固定钾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粘土矿物种类.17823.草木灰中钾的主要形态是K2CO3.24.在干旱年份,常出现棉花红叶茎枯病,这是缺钾元素.25.在植物体内已知有60多种酶需要一价阳/钾离子来活化.16826.氯化钾中氧化钾的含量是≥60%.18127.硫酸钾中氧化钾的含量是 50-52%.18228.草木灰高温燃烧,钾的有效性低.18429.钙与细胞膜的透性有关,缺钙时质膜的透性增加.23330.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主要以难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形态存在.31.植物吸收的硼形态是硼酸(H3BO3).19032.常作根外追肥的硼肥有硼砂、硼酸.196(叶面喷施)33.常作根外追肥的锌肥有硫酸锌.20434.容易产生锰毒害的是强酸性质土壤和淹水条件土壤.22035.豆科作物缺钼(Mo)营养元素时,瘤很少而固氮能力减弱.21336.缺锌使植株矮小、叶小节间短、呈簇生状,因缺锌不能合成色氨酸.19837.植物吸收锌的形态是Zn2+.19738.植物吸收钼的形态是 MoO42-.21339.复混肥有效养分含量的表示法用阿拉伯数字,并按N-P2O5-K2O顺序标出N、P2O5、K2O在复混肥料中所占的百分率.25240.掺合复合肥可以克服化合复合肥养分比例固定的缺点.25141.从养分看复合肥的优点是性质稳定.25142.目前克服化合复合肥养分比例固定的缺点可以用单质肥料调节.26643.总养分含量≥30%为中浓度复合肥.25244.三元肥料总养分含量 25-30%,为低浓度复合肥.25245.为了克服复合肥的缺点,今后研究适合当地不同土壤,作物要求的专用型复合肥品种.25246.对一般土壤和作物,可选用通用型的三元复合肥料.2524.人粪尿因含氮多相对磷、钾少,常作氮肥施用.27048.新鲜人尿中有机态氮的主要形态是尿素.28349.人粪尿贮存的目的是人粪尿中大量有机态养分要分解(贮存腐熟)后才易被作物吸收;杀死粪便中的病菌、虫卵.28450.人粪尿加入石膏的作用主要是稳定氮素.(人粪尿里添加石膏,石膏中蕴含的硫酸钙与人粪尿中的氨发生化学反应,能生成硫酸铵,从而起到稳定氮素的目的.)51.从马粪性质看是属于热性肥料.28852.从牛粪性质看是属于冷性肥料.28753.新鲜牲畜尿比人尿中的有机态氮较难分解,主要牲畜尿含尿酸形态的氮较多.284-8954.腐熟人粪尿中氮素形态是碳酸铵,氨基酸、氨、CO2、有机酸、碳酸、甲烷.28455.复杂的有机物质经微生物作用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称生物降解.56.由有机物的矿物质化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产物,再通过某些微生物的作用合成为比原来更复杂的腐殖质称为腐殖化过程.57.豆科植物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是由于它们能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31758.豆科绿肥增施磷肥的作用是调节土壤中N/P比值,协调土壤氮、磷供应,从而充分发挥绿肥的肥效,提高后茬作物产量.33959.C/N比值是植物性物质分解时,对提供土壤有效氮的重要指标.60.堆肥材料的含水量应掌握在最大持水量60-70%.30661.堆肥中加入石灰的作用是中和酸性物质调节pH和促进微生物分解活动.30662.现代农业化学的奠基人是李比希,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三个学说.463.肥损失的途径有挥发、固定、淋湿等.64.为了满足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要求,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在不同时间采用不同方式施肥,这些施肥方式有基施、种施、追施.(播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肥; 播种同时施肥;在植物生长发育期间施肥.)65.缺钙时,番茄出现脐腐病,苹果出现苦痘病;缺硼时,油菜“花而不实”,花椰菜出现褐心病.191、19366.复合肥料发展趋势是浓缩化、复合化、液体化、缓效化和专用化.67.配方施肥是指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68.目前农业生产中经常施用的磷肥或含磷肥料有水溶性:过磷酸钙、冲过磷酸钙、氨化过磷酸钙,弱酸性:钙镁磷肥、钢渣磷肥、沉淀磷肥、脱氟磷肥,难溶性:磷矿粉、鸟类磷矿粉、骨粉,施用的硼肥有硼酸、硼砂、制硼酸后的残渣.151 19669.最适合做叶面肥的氮肥是酰胺态氮肥[尿素CO(NH2)2].13170.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方式有截获、质流、扩散.3171.作物缺钾首先表现在老叶,而缺硼首先表现在新叶.36272.硝态氮被根系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经过硝酸还原酶的作用,转化为NH3,才能进一步同化为氨基酸和蛋白质,其中该酶含有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钼作为辅基才具有活性.21373.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有2个时期对作物营养最为关键,这2个关键时期是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74.常见的有机肥有:粪尿肥、堆沤肥、绿肥、杂肥.75.植物吸收磷营养的形态是正磷酸盐、吸收铁的形态是硫酸亚铁.76.影响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养分浓度、温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土壤pH值、养分离子的理化性质.77.作物吸收NH4+使根际变酸,吸收 NO3-使根际变碱.(填“酸、碱”)78.氮肥种类很多,根据其形态可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和缓效氮肥等.三、问答题:1、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2)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3)施肥手段:良好生长环境(4)植物遗传特性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2、说说确定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答;三条标准(1)必要性: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2)不可替代性:缺少这种元素后,植物会出现特有的症状,而其它元素均不能代替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会减轻或消失.(3)直接性:这种元素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3、叶面营养有何优缺点:答优点:叶面施肥见效快,效率高,可防止养分在土壤中被固定,并可同时施用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在作物生长期间缺乏某种元素,叶面喷施可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在土壤养分有效性较低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叶面施肥通常是一种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有效途径.缺点:肥效短暂,每次施用养分总量有限,又易从疏水表面流失或被雨水淋洗;有些养分元素(如钙)从叶片的吸收部位向植物其它部位转移相当困难,喷施的效果不一定好.4、根际微生物的作用是什么?答:(1)改变根系形态,增加养分吸收面积;(2)活化与竞争根际养分;(3)改变氧化还原条件;(4)菌根与土襄养分有效性.5、铵态氮肥的共同特性是什么?答:(1)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部分进入粘土矿物晶层.(2)铵态氮易氧化变成硝酸盐.(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4)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5)作物吸收过量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6、硝态氮的共同特性是什么?答:(1)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较快.(2)NO3-N吸收为主吸收,作物容易吸收硝酸盐(3)硝酸盐肥料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4)硝酸盐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5)硝酸盐容易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成气体状态(NO、N2O、N2),从土壤中逸失.7、钾对作物产品质量的作用主要有哪些?答:①能促使作物较好地利用氮,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并能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②使核仁、种子、水果和块茎、块根增大,形状和色泽美观;③提高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增加果实中VC含量;④加速水果、蔬菜和其他作物的成熟,使成熟期趋于一致;⑤增强产品抗碰伤和自然腐烂能力,延长贮运期限;⑥增加棉花、麻类作物纤维的强度、长度和细度,色泽纯度.8、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答:(1)根据气候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2)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3)根据氮肥特点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4)根据作物种类、品种特性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5)氮肥深施;(6)与有机肥、磷、钾肥配合施用;(7)与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9、普通过磷酸钙在施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过磷酸钙集中施用在固磷能力强的土壤上,减少磷与土壤的接触,增加与根系的接触;利于磷的扩散与吸收.常用的方法有沟施、穴施、苗床施肥、带状施肥等.(2)过磷酸钙与有机肥配合施用;(3)在强酸性土壤上,施肥前,用石灰中和土壤酸性.(4)根外施肥.10、提高土壤磷肥利用率的途径?答:(1)根据作物及轮作制度合理施用磷肥;在水旱轮作中,重点在旱作;在小麦-玉米轮作中,重点在小麦;磷肥优先施用在敏感作物上(2)根据土壤条件合理施用磷肥,磷肥首先施用在缺磷土壤上;水溶性磷肥施用在石灰性和中性土壤上;弱酸溶性磷肥和磷矿粉施在酸性土壤上(3)磷肥与有机肥、氮肥、钾肥配合施用(4)提高磷肥施用技术: 在固磷能力强的土壤上,采取集中施肥技术,在固磷能力弱的土壤上,采取分散施肥的方法.11、钾在植物中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答:(1)维持细胞膨压,促进植物生长;(2)调节气孔的运动;(3)提高酶活性;(4)、促进光合作用和同化物的运输;(5)钾可促进淀粉的合成;(6)促进脂肪代谢;(7)促进氮代谢;(8)提高作物的抗逆性.12、作物的缺钾症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生长停滞,叶色变暗;抗旱力下降;从老叶的叶尖和叶缘开始出现带白色的、黄色的或橙色的褪绿斑点或条带.有些品种可以出现分布不规则的褪绿斑点.但所有情况下,症状都是从叶梢开始,而基部常常仍然保持绿色.褪绿区坏死,组织死亡,叶片干枯早落,病症蔓延到幼嫩叶片,最后真个植株可能死亡,植株根系发育不良,常常腐烂,易感染病害,作物的产量、品质下降.13、微肥施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对症施肥:根据作物需求施微肥;根据土壤供肥特性施肥(2)微量元素肥料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3)严格控制用量;(4)力求施用均匀.14、植物钙的缺乏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植物缺钙症首先从根尖、茎尖等部位发生.植物缺钙一般表现为生长停滞、植株矮小、未老先衰;幼叶卷曲、发脆、叶缘发黄,并逐渐坏死;根系小、根尖半透明、肿胀;顶部停止生长、侧原基增生、回枯;豆科植物根瘤形成受到抑制,果实易腐烂,荚果空壳.15、复混肥料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有哪些?答:优点(1) 养分全面,含量高;(2) 物理性状好,便于施用;(3) 副成分少,对土壤无不良影响;(4)配比多样性,有利于针对性的选择和施用;(5)降低成本,节约开支;缺点:(1)许多作物在各生育阶段对养分的要求有不同的特点,各地区土壤肥沃度以及养分释放的状况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养分比例相对固定的二元复合肥料难以同时满足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的要求.(2)各种养分在土壤中移动的规律各不相同,因此复混肥料在养分所处位置和释放速度等方面很难完全符合作物某一时期对养分的特殊需求(难于满足不同养分最佳施肥技术的要求).16、举例说明混合肥料混合配制的原则是什么?答:(1)混合后物理性状不能变坏——吸湿性不要太高,如尿素与普钙混合后易潮解;(2)混合时肥料养分不能损失或退化,如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易引起氨的挥发损失;(3)肥料在运输和机施过程中不发生分离,如粒径大小不一样的不能相混;(4)有利于提高肥效和施肥功效.17、肥料混合施用的原则是什么?答:(1)混施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必须适合于作物营养和土壤肥力状况的需要;(2)混合后要能到达相得益彰的效果,使肥料的物理性状得到改善;(3)要有利于互为增效,不能使其中任何一种肥料的肥效降低,真正实现“一施多效”的预期.18、微量元素肥料混合施用的原则是什么?答:(1)锌肥不要与氨水等碱性较强的肥料混施,最好也不要同过磷酸钙可溶性磷肥混施,以免形成磷酸锌沉淀,降低肥效;(2)微量元素肥料之间混合施用时,浓度和用量不要超过规定量,微量元素肥料最好不要同草木灰混用;(3)各种微肥在与土杂肥混合施用时,要注意逐渐稀释,充分和匀,最好是先同少量细泥土和匀后再与土杂肥一起充分拌和;(4)微肥兑水喷施,或与粪水混施时,应先将其兑少量水进行溶解,再入清水、粪水中并充分搅拌后施用,以免造成烧种烧苗现象.19、说说复混肥料的发展趋势.答:(1)高效化:平均有效养分浓度约为40%;(2)液体化:土壤—结合滴灌、喷灌技术使用;叶面肥—国内外发展均很快;(3)多成分和多功能化:集肥料、农药、除草剂或生长素为一体;(4)缓效化:长效复肥、长效-速效复肥;(5)专用化:针对性强,主要在经济作物、高档蔬菜、林木果树及庭园草地施用.20、有机肥为何要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答:(1)未腐熟的有机肥中养分多是迟效性的,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2)未腐熟的有机肥C/N高,施入土壤与作物争氮;(3)未腐熟的有机肥能传播病菌、虫、卵等.21、秸秆还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增施氮磷肥,调节C/N;(2)切碎耕翻,严密覆土,防止跑墒;(3)翻压量,肥地多,薄地少;(4)酸性土上加适量石灰,以中和产生的有机酸;(5)带有病菌虫卵的秸秆不宜直接还田.22、结合叶面营养的特点说明在农业生产中如何有效利用根外营养对植物进行营养管理?答:叶面营养特点:(1)叶面施肥见效快,效率高,可防止养分在土壤中被固定,并可同时施用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赤霉素;(2)在作物生长期间缺乏某种元素,叶面喷施可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3)在土壤养分有效性较低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叶面施肥通常是一种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有效途径.(4)肥效短暂,每次施用养分总量有限,又易从疏水表面流失或被雨水淋洗.(5)有些养分元素(如钙)从叶片的吸收部位向植物其它部位转移相当困难,喷施的效果不一定好.影响根外营养的因素及应用注意事项:(1)矿质养分的种类;叶片对钾的吸收速率依次为:KCl>KNO3> K2HPO4;对氮的吸收为尿素>硝酸盐>铵盐,所以应注意对肥料品种的选择.(2)矿质养分的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矿质养分进入叶片的速率和数量随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浓度过高会灼伤叶片.(3)叶片对养分的吸附能力角质层厚的叶片很难吸附溶液.避免高温蒸发和气孔关闭时期,以及加入表面活性剂,对改善喷施效果很有好处.(4)植物的叶片类型及温度双子叶植物叶面积大,叶片角质层较薄,溶液中的养分易被吸收.单子叶植物则相反.对单子叶植物应适当加大浓度或增加喷施次数.温度对营养元素进入叶片有间接影响.温度下降,叶片吸收养分减慢.但温度较高时,液体易蒸发,也会影响叶片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四、判断题⨯√1、作物根外追肥主要用于微量元素肥料.(√)2、在作物体内容易移动的元素缺乏时,首先从老组织出现症状.(√)3、植物被动吸收养分,要消耗代谢能量.(⨯)4、旱地中耕松土,水田落干晒田,可以促进作物吸收养分.(√)5、在酸性土壤上长期施用氯化铵和硫酸铵会增加土壤酸度,但硫酸铵使土壤酸化的程度大于氯化铵.(√)6、NH4-和NO3-都是植物易吸收的氮素养分,因此两种形态氮进入植物后都能直接参与同化.(⨯)7、作物缺氮时,往往首先从老叶开始变黄.(⨯)8、氮肥施用过多,作物生育期延迟.(√)9、氮素营养不足时,作物成熟期延迟.(⨯)10、为了提高磷肥肥效,因此在酸性土壤上各种磷肥都必需集中施用.(⨯)11、石灰的碱性可以中和过磷酸钙的酸性,因此两者混合施用效果好.(⨯) 中和失效12、磷矿粉施在石灰性土壤上可以充分发挥其肥效.(⨯)156宜施在酸性土壤上13、水稻叶色深绿、发暗、分孽少或不分孽,成熟延迟,这是缺磷.(√)14、国家对过磷酸钙成品级别有一定要求,四级品有效磷(P2O5)含量为14%.(⨯) 12%15、在水旱轮作中,旱地改为水田后土壤磷中的有效性降低.(⨯)161水改旱,有效磷含量在旱地只有水田含量的1/2左右16、过磷酸钙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易被土壤固定,在土壤中移动性小.(√)15217、过磷酸钙无论作基肥、种肥和追肥,都以集中施用为好.(⨯)15318、在酸性土壤上,氯化钾酸化土壤的速度比硫酸钾快.(√)在石灰性土壤上存在大量碳酸钙19、钾在植物体糖代谢中的作用是促进淀粉水解,提供单糖含量. (⨯)174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降低糖含量20、在质地不同的粘土和砂土上,施入等量的钾肥,砂土上的钾肥肥效比粘土高.(√)18721、马铃薯和烟叶施用氯化钾比硫酸钾好.(⨯)182忌氯作物。
现代施肥技术:04第四章 肥料效应函数法
一肥料效应函数法的定义
是以田间施肥试验为基础,将不同处理 的产量进行数理统计,求出在该试验条 件下施肥量与产量的之间的定量函数关 系。
二肥料效应函数的建立
多个田间试验点的施肥量与产量进行统 计分析,归纳整理,构建肥料效应函数 方程式。
进行显著性检验(挑出显著的) 剔除非典型性的
二肥料效应的函数类型与性质
(一)一元肥料效应函数 1直线相关
y=b0+b1x
注意: 公式中的值都有相应范围,应确定其线
性界限 多年、多点田间试验检验后方可应用
二肥料效应的函数模式与性质
(一)一元肥料效应函数
随着施肥量增加,边际产量=AC10-CX.ln10递减, 总产量按一定渐减率增加而趋于最高产量。
15.92-0.88x=0
x=18.1
y=
第二节 肥料效应方程的应用
一计算最高产量及其施肥量 (二)二元
例题:玉米氮、磷肥产量效应方程为
y=240.22+23.91x1-0.95x12+15.27x21.09x22+0.68x1x2 求最高产量及其施肥量?
23.91-1.9x1+0.68x2=0 15.27-2.18x2+0.68x1=0 x1=17,x2=12.3 y=
二肥料效应的函数模式与性质
(一)一元肥料效应函数
一般而言:
b0、b1为正
b2为负
二肥料效应的函数模式与性质
(一)一元肥料效应函数
(3)三次多项式(S曲线)
土壤供肥水平较低时,一元 肥料效应函数易出现三次多 项式。
b3<0,产量有一最大值,即为 d2y/d2x=0时
2b2+6b3x=0 x=-b2/3b3
(10)--《春小麦栽培技术》课程综合测试题答案5
《春小麦栽培技术》课程综合测试题答案5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1、配方施肥 把土壤测试、生物试验、数理统计等多种技术综合起来,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可补充土壤养分不足,同时发挥肥效的最佳效应,从而实现目标产量的施肥技术。
2、小麦的产量结构 构成小麦产量的三大要素,是指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重和干粒重。
3、春化阶段 小麦的种子在土壤里萌动以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起身拔节,才能形成结实株体,这段时间叫做小麦的春化阶段。
4、根外追肥 又称叶面施肥,指不将肥料施入土壤,而是施在作物的地上器官,并通地上器官(主要是叶片)来获取肥料的有效成分。
5、田间出苗率 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播到田间后出苗的百分数。
6、小麦的发芽率 指100粒种子中7天内的发芽数。
二、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1、春小麦播种的时间一般为(3月下旬4月上旬)。
2、(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是小麦的重要阶段,否则小麦就不能(抽穗)完成整个生命周期。
3、根据不同品种通过春化阶段对低温的要求和时间的长短不同,可将小麦分成三种类型(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春性品种)。
4、大多数春麦区的生长发育期为(110-120)天。
5、小麦的(营养生长阶段)(生殖生长阶段)和(灌浆)三个阶段决定着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和粒重。
6、麦田进行耕翻,概括来说有两方面作用,其一可破除(土壤板结),其二能(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7、(蜡熟)期的小麦种子具有较高的发芽力,一般在95%以上,并且营养充足,幼苗粗壮发育良好,符合用种要求。
8、小麦的穗粒重不稳,除了有品种因素外,更主要是(水)、(温度)、(光照)及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9、小麦生长期间,深中耕和镇压的好处是(可抑制小麦生长),(预防倒伏)。
10、改良土壤的结构根本方法是(增施有机肥)和(合理土壤耕作)。
11、小麦后期施肥主要采用(根外追肥 或 叶面追肥)的办法。
12、麦田的缺苗断垄对产量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一般采用(查苗补种)和(疏苗移栽)进行补救。
第四章养分平衡配方施肥法.
水量效应指数
75±15 82.5±15 90±15 109.5±19.5 127.5±22.5
生育期降水量包括播前耕层部分土壤水分含量 (%)和作物生育期内降水量(mm)。
3、前几年平均单产法
概念:一般利用施肥区前三年平均单产和年 递增率为基础,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叫前 几年平均单产法。
目标产量=前3年平均单产+前3年平均单产×年递增率
土壤肥力水平越高,作物吸收的土壤养分 越多,吸收的肥料养分效应越少。
依存率:作物产量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叫 做依存率(rate of depend on soil nutrition)。
依存率%
无肥区农作物产量 完全肥区农作物产量
100
田间多点试验
至少20个点
无肥、完全肥区两个处理
工
作
作物成熟后分小区计产
统计出该该作物不同条件 下生产一定经济产量所需
养分量
有了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出实现目标产量 所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和达到目标 产量需要通过施肥补充的养分量。
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
目标产量
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100
土壤供肥量 基础产量 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100
量正常的地区,否则,要考虑其它因子 对产量的影响。
2. 以水定产法
概念:根据生育期内降雨量与播前土壤 有效含水量来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
以水定产的关键是事先确定当地水量效 能指数 10mm降雨量生产作物的经济产量千克 数。
多点田间试验
工
设置不同灌水量处理
作
流
作物成熟后分小区计产
程
计算不同处理的水量的效能指数
二、肥料用量的计算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发布时间:2021-02-04T10:56:49.010Z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1月31期作者:玉米提汗·巴热提[导读]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玉米提汗·巴热提新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农业农村局农业产业化服务办公室843600一、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间和施用方法。
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
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测土配方施肥包括“测土” 、“配方”和“施肥”三大程序。
“测土”:摸清土壤的家底,掌握土壤的供肥性能。
就像医生看病,首先进行把脉问诊。
“配方” :根据土壤缺什么,确定补什么,就像医生针对病人的病症开处方抓“药”。
其核心是根据土壤、作物状况和产量要求,产前确定施用肥料的配方、品种和数量。
“施肥”:执行上述配方,合理安排基肥和追肥比例,规定施用时间和方法,以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作用。
二、如何取土:取土化验是配方施肥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你不按要求取土,所取土样不能正确的反映出你的土地肥力状况,只能得到错误的肥料配方,因此必须严格按要求去做。
具体做法是:取土时间:前茬作物收获后,本季作物种植前进行取土;取样方法:在一个条田中选择能代表本条田的一户地块中进行取土;取样深度:一般只需取耕作层土壤0-20厘米左右(果树、蔬菜0-30或0-40厘米),1个土样通常要取15-20个点,可采用”Z”或“棋盘”形取样法进行采样。
10_肥料效应函数与推荐施肥及肥料管理
2、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曲线相关 、 指数模式 Y=A(1-10-cx )
A-施用该种养分所达最高产量 C-效应系数
二次抛物线函数 Y=b0+b1+b2X2 =
国内外大量氮肥试验表明, 国内外大量氮肥试验表明,肥料的增产效应往 往符合二次抛物线形式。 往符合二次抛物线形式。
第十章
肥料效应函数 与推荐施肥及肥料管理
第一节 肥料反应曲线的一般规律及其数学模型 李比希提出最小养分律后, 李比希提出最小养分律后, 人们认识到决定产量的养分因素 是土壤中对作物需要处于相对最 小的那一种,而与绝对含量无关, 小的那一种,而与绝对含量无关, 随着土壤中养分消耗与施肥之间 平衡状况的变化, 平衡状况的变化,最小养分种类 不断更替。 不断更替。
2、尽量做好化肥的及时供应与合理分配,按作物生 、尽量做好化肥的及时供应与合理分配, 育期的特点与低产缺肥地区的需求, 育期的特点与低产缺肥地区的需求,及时提供肥料是 科学用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关键, 科学用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关键,也是提高单产与总 实现均衡增产的重要措施。 产,实现均衡增产的重要措施。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 研究所在1981-1983年全国化肥试验网所获资料的基 研究所在 - 年全国化肥试验网所获资料的基 础上,编写了中国化肥区划,按区划把全国分为8个 础上,编写了中国化肥区划,按区划把全国分为 个 一级区, 个二级区 个二级区; 一级区,31个二级区;一级区反映了不同地区化肥生 产与分配的宏观决策提供了依据, 产与分配的宏观决策提供了依据,也是土肥工作者布 置肥效试验, 置肥效试验,制定轮作施肥与科学用肥方案的重要参 考资料。 考资料。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自平均产量的最高点到最高产量的最 高点,在此阶段内, 高点,在此阶段内,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均随施肥量 的增加而递减,但边际产量的递减率较大, 的增加而递减,但边际产量的递减率较大,平均产量 大于边际产量。总产量〔 大于边际产量。总产量〔指投入一定数量的肥料所获 得的总收入(产量) 依报酬递减率增加, 得的总收入(产量)〕依报酬递减率增加,直至边际 产量等于零,即总产量达到最高点时为止。 产量等于零,即总产量达到最高点时为止。 第三阶段:超过总产量最高点即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超过总产量最高点即进入第三阶段, 此阶段的边际产量为负值, 此阶段的边际产量为负值,因而总产量随施肥量的增 加而减少,出现负效应。 加而减少,出现负效应。 由上可知,第二阶段是合理的施肥区域。 由上可知,第二阶段是合理的施肥区域。
肥料效应方程求解施肥量和作物产量的方法
利用肥料效应方程求解施肥量和作物产量的方法1.概述利用逐步回归这一数学方法,将试验中测得的产量数据与肥料施用量拟合成回归方程,一般叫做肥料效应方程,或叫肥效反应方程,或叫效应方程,或直接叫做产量曲线。
这一方法在当前的土壤肥料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以下简要介绍如何利用肥效回归方程来求出最高产量施肥量、理论最高产量;最佳经济施肥量、最佳经济产量;经济合理施肥量、经济合理产量等计算关键性施肥量和产量的方法。
将施肥量选在合适的范围内布置田间试验,所得作物产量可以与施肥量模拟出抛物型二次回归方程式。
在施肥量较低时,作物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直到达到最高产量。
此后,作物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
能够取得最高产量的施肥量叫做最高产量施肥量。
在商品生产中,需要根据作物产品的产值和肥料投入的价值比较来计算经济效益,这时首先要考虑最后增加的那一个单位的肥料投入量所能增加的作物产量,这就叫做边际产量。
利用高等数学中微分求导方法,很容易得到边际产量。
根据已知回归方程,即可求出肥料用量对作物产量的一阶导数,就是最后一个单位肥料投入量的作物产量增加量,这就是边际产量方程。
一般情况下,随着施肥量增加,边际产量递减,当达到最高产量时,边际产量为零,就是说这时再增加施肥,作物产量不再增加,这是重要的一点。
根据这一原理,令边际产量方程为0时,就可求出最高产量施肥量,将其代回肥效方程,可求出理论最高产量。
因为肥料是有价格的,所以达到最高产量时,往往在经济上已经不合算,所以要找到最佳经济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施肥量。
作物产量乘以作物产品价格等于作物产值,肥料投入量乘以肥料价格等于肥料投入值。
当最后一个单位肥料投入增加值与作物增产值相等,即两者比例为1时,就是最佳经济产量,此时的施肥量即为最佳经济施肥量。
在简单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求出的边际产量方程乘以肥料作物价格比得到边际产值方程,当边际产值方程等于1时,最后一个单位肥料投入增加值等于作物产值增加值,这时的产量为最佳经济产量,施肥量为最佳经济施肥量。
第五章肥料效应函数法配方施肥
0 0 0 从方程组求出x1、x2、x3即为最高产量施肥量
(三)多元肥料效应函数的性质
1、肥料效应曲面 在同时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肥料的情况下,作物 产量受两种或两种以上肥料施用量的制约。因而 不能用肥料效应曲线反映多元肥料效应。对于二 元肥料效应,可用肥料效应曲面来反映两种肥料 的数量组合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当施用3种以上的 肥料时,不能用几何图形反映肥料的增产效应。
变换式或修正式 a. 如果有多个养分在对作物生长起作用,则:
式中:C1、C2、Cn…为x1、x2…xn的效应系数。
b. y=A[1—10﹣c(x+b)]
式中:x为施肥量, b称为“效应量”,为土壤中含有相 当于b量肥料养分量的养分,化学测 定的土壤速效养分量与b之间还需乘 一个系数。
c. y=y0+d(1—10﹣kx ) 式中:y为总产量;
变换式 a. y=A[1—R(x+b)] 式中:x表示施肥量; b表示土壤的养分效应量。 b. y=M—ARx 式中: M为最高产量; A为施肥能得到的最大增产量。
(2) 抛物线函数 ①二次平方式
尼克来(H Niklas)和米勒(M Miller,1927)导出:
dy c(h x) dx
式中:y为现有施肥量x所得到的产量;h为最高 产量施肥量;C为效应系数。
2、平均增产量的变化
起始时随着边际产量的 递增,平均增产量也相 应地增加,超过转向点 后,边际产量开始减少 ,但仍大于平均增产量 ,因而平均增产量仍然 继续增加,至边际产量 等于平均增产量时,则 达到平均增产量的最高 点。
土壤肥料复习思考题
土壤肥料复习思考题(按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土壤;2、土壤肥力;3、肥料;4、土壤生产力二、填空题1、土壤肥力可分为和。
2、施肥能,提高,改善,增加。
3、绿色植物的生活要素有、、、和。
二、思考题1、土壤和土壤肥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有什么重要意义?2、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何作用?3、土壤肥力的几种观点是什么?4. 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作用?5. 土壤肥力与肥料的关系?6.土壤科学与期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一章土壤固相组成一、名词解释1、土壤母质;2、岩石风化;3、同晶替代4、原生矿物;5、次生矿物;6、土壤粒级;7、土壤质地;8、有机质的矿质化;9、有机质的腐殖化;10、C/N、11、化学风化、12、风化作用、13、物理风化14、矿化率15、腐殖化系数二、填空题1、土壤腐殖质由、和三大部分组成2、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的有机体,在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3、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
4、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包括、、、。
5、自然成土五大因素指、、、、。
6、土壤质地分为、、三大类别。
7、常见的粘土矿物有、、,北方土壤富含。
8、土壤颗粒分为石砾、、和4个不同级别。
9、高岭石是型的黏土矿物,蒙脱石是型的黏土矿物。
三、思考题1、为土壤主要的成土矿物和岩石有哪几种?2、主要次生黏土矿物有几种?有什么区别?3、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有几种类型?4、岩石、母质、土壤之间有何差异联系?5、母质在土壤形成中有何作用?6、为什么说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7、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有什么影响?8、简述土壤形成因素的作用?9、不同质地土壤的主要肥力特征是什么?10、各级土粒的理化特性有什么不同?它们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有何差异?11、土壤质地改良措施有哪些?12、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作用?13、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哪些作用?14、怎样合理调节土壤有机质?四、计算题某地区耕地土壤中有机质的矿化率为3%,耕层土攘有机质含量为2%,每亩耕作土壤重35万公斤,新施入耕地土壤有机质矿化率为5%,求每年每亩施入土壤中有机物多少,才能维持土壤中原有有机质含量?(拓展)第二章土壤的物理性质一、名词解释1、土壤密度;2、土壤容重;3、土壤孔隙度;4、土壤结构体;5、土壤结构性;6、土壤黏结性;7、土壤黏着性;8、土壤可塑性;9、土壤耕性;10、少耕与免耕二、填空题1、土壤物理机械性质包括土壤的、、和,影响土壤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温室、大棚蔬菜施肥注意经济、配合均衡。
自动控制系统
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
思考题
1 什么是肥料效应曲线?
2 什么是配方施肥? 3 有哪几种配方施肥的方法? 4 如何掌握好配方施肥的各个技术环节?
谢谢!
第八章 肥料效应函数和配方施肥
目前肥料施用的主要问题: 1、化肥和有机肥比例失调; 2、氮肥和磷、钾肥比例失调; 3、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比例失调。
化肥肥效连年降低、投肥报酬 递减、地力下降和环境污染。
重点: 1 肥料效应函数。 2 配方施肥的原理和技术。 难点: 肥料效应函数
复习
1 解释名词:有机肥,粪尿肥,堆肥、沤肥、秸 秆还田、沼气池肥,绿肥,矿质化过程,腐殖化 过程 2 试述有机肥的培肥改土作用。
2 种肥的施用技术
◆ 易被植物幼苗吸收利用的速 效性肥料 ◆ 避免过酸、过碱、吸湿性强、 含有毒副成分的肥料 ◆ 种子或幼苗的附近
二、配方施肥的技术环节
3 追肥的施用技术
◆ 速效性化肥及腐熟的人粪尿等
◆ 条施、穴施、深施覆土和结合 灌水表层撒施等
二、配方施肥的技术环节
4 叶面喷施的施用技术
◆ 适宜浓度 ◆ 无风、晴好,避免强光照
1.大量有机肥并配合化肥,保证高产与
优质 2.施肥深度要深(30 cm),最好分层。
3.多年选择性吸收易造成某些微量元素
的缺乏。因此,除大量元素外,要注意微量
元素。
4.基肥早施,最好秋施(有机+无机)。
可以贮存,减少落花落果,克服大小年,幼
树早结果。
5.幼龄果树一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结
果树基肥追肥并举;老龄树要提高追肥用量, 次数。
4. 农作物营养诊断法
通过植株组织液成分速测和植株组织 全量养分测定,并与拟定的临界指标比较、 诊断,就可以作为是否需要施肥的依据。
属定性水平
二、配方施肥的技术环节
1 基肥的施用技术
◆ 有机肥为主,结合配施缓效 性和速效性肥料; ◆ 基肥深施 ◆ 因土壤和作物而异,基肥中 添加微量元素肥料
二、配方施肥的技术环节
第二节
配方施肥
一、配方施肥的概念: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 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氮、磷、 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 技术。
二、配方施肥的方法 1. 肥料效应函数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做肥料试验,生物 统计为函数,求算最佳施肥量。
2. 目标产量法
作物吸收养分量-土壤供应养分量
单位土地面积获得最大利润的施肥量。 边际产值/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 Py.dy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Px. dx 利润增量(profit increment): Py.dy - Px.dx
当Py.dy - Px.dx>0, 边际产值>边际成本,施肥增收; 当Py.dy - Px.dx = 0, 边际产值= 边际成本,经济最佳施肥量, 获收益最大; 当Py.dy - Px.dx < 0, 边际产值< 边际成本,施肥亏本;
TP AP MP Ⅰ Ⅱ Ⅲ Ⅳ
Ⅳ. 最高产量施肥点以后 该阶段边际产量小于零,总产量开始下降; 施肥过量,产生毒副作用。
三、最佳施肥量的求算
1.最高产量施肥量 (1)对于 y = f(x) 令 dy/dx = 0 求 x 值即得施肥量。 (2)对于 y =f(x1, x2, …) 令 dy/dx1 =0 dy/dx2 =0 … 求得 x1, x2 …
一、肥料效应函数
1. 产量曲线
指数函数形式
y = A(1- e-cx) y 产量; A 最高产量; c 效应系数 2. 平均产量曲线(average productivity) AP = y/x = f(x)/x 3. 边际产量曲线(marginal productivity) MP = dy/dx = f ’ (x)
蔬菜施肥特点
蔬菜具有生长期短、生长迅速、根系 弱、产量高(千斤或万斤)之特点,因 此要求: 1.肥料多,质量优。 2.有机肥料的用量要大,保持全面 供应养分,创造良好环境。
3.化肥多次追肥,与灌溉结合。
4.在高水平施肥下,要注意微量元素和CO2
营养。
5.不同种类不同时期施肥不同。
果菜类:N要适时适量地配合P、K肥。
棉花在完全肥料下的报酬递减趋势
产 量 价 值
1
第五单元,10%报酬 第四单元,25%报酬 第三单元,50%报酬 第二单元,100%报酬 第一单元,200%
2
3
4
5
磷肥价值一单元
报酬递减率说明
第一节
肥料效应函数及最佳施肥量求算
一、肥料效应函数
1. 产量曲线
y = f (x) 多项式形式 y = b0 + b1xs + b2x2s y = b0 + b1xs y = b0 + b1xs + b2x2s + b3x3s y = b0 + b1x1s + b2x12s + b3x2s + b4x22s + b5x1sx2s y为总产量;b0为不施肥的产量;bn为肥料效应系数; s = 0.25, 0.5, 0.75, 1
二、肥料效应函数的阶段性
பைடு நூலகம்TP
TP: Total Product AP: Average Product
MP: Marginal AP Product MP Ⅰ Ⅱ Ⅲ Ⅳ
肥料效应函数一般划分为四个阶段
Ⅰ. 从施肥量为零到边际产量最高点;
肥效递增,平均产量上升; 未充分发挥肥料增产潜力,为不合理施肥阶段。
施肥量 = 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其中:
作物吸收养分量 = 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
土壤供应养分量 = 土壤养分测定值×0.3 ×校正系数
3 测土施肥法
通过对土壤有效养分的测定,判定地块 养分丰缺程度,提出施肥建议。
优点:
简易、快速、价廉。
缺点:
有效养分肥力指标值因测定方法不同而不同, 土类间、作物种类间的肥力指标无可比性。
制定施肥建议(在土壤测试基础上)
1 土壤在当前的速效养料含量状况 2 对产量的要求(目标产量) 3 施肥增加率与作物增长(产)之间的 数学关系(肥效试验获取) 4 作物种类、栽培方式、密度 5 施肥的方法(条施、穴施、撒施、深施 浅施……)
果树施肥特点
果树有生长周期长、多年生木本植物根系 深广、多年生长在一处的特点。 施肥要求:
例如:某地小麦产量与施氮量的肥料效应函 数关系为: y= 240.8 + 15.92x - 0.44x2 dy/dx = 15.92 – 0.88x = 0 x = 18.09 (斤/亩) 最高产量为:ymax = 384.8 注意:最高产量施肥量是施肥量的极限, 施肥量不能超过此量。
2. 经济最佳施肥量
2. 经济最佳施肥量
例如:某地小麦产量与施氮量的肥料效应函 数关系为: y= 240.8 + 15.92x - 0.44x2 Py = 0.6 元/斤; Px = 1.47 元/斤 dy/dx = 15.92-0.88x Px/Py = 1.47/0.6 即: 15.92-0.88x = 1.47/0.6 x = 15.31 斤/亩
3 有机肥与无机肥的优缺点?如何取长补短?
4 发展绿肥的意义?
5 秸秆还田应注意哪些问题?
6 各种有机肥的主要性质和施用技术。
投肥报酬递减
600 籽 棉 产 值 ( 英 磅 英 亩 ) 500 c d e
b 400
a 300 200 100 0
/
a 200
c d b e 400 600 800 1000 每英亩施肥量(磅)
TP AP MP Ⅰ Ⅱ Ⅲ Ⅳ
Ⅱ. 从边际产量最高到MP=AP时;
肥效开始逐渐递减,但下降缓慢,平均产量仍在上升; 施肥量一般应大于该阶段
Ⅲ. 从MP=AP到MP=0,即TP最大时;
肥效迅速递减,平均产量也开始下降,但总产量仍在 上升; 合理施肥阶段,由于肥效递减与产量上升的矛盾,应 根据农产品价格和肥料价格确定经济最佳施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