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下第八单元整组备课
三下八单元语文要素
三下八单元语文要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三下八单元语文要素》是三年级下册第八个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诗歌、寓言和故事三种语文要素。
这些要素不仅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所必须掌握和理解的内容,更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
首先是诗歌。
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含蓄的意境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三下八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一些简单的儿歌和诗歌,通过朗读、背诵和写作来感受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音韵意识,帮助他们提高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是寓言。
寓言是一种具有寓意的故事形式,通过虚构的人物和事件来表达道德和哲理。
在三下八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一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狐狸和葡萄》、《乌鸦和狐狸》等。
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寓言故事,学生可以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下八单元语文要素】包括诗歌、寓言和故事三种内容,通过学习这些要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自己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希望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能够认真学习和理解这些要素,并且运用到实际的语言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修养,成为真正有文化底蕴的人才。
第二篇示例:三下八单元语文要素是指在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和掌握的一些基本要素和重点内容。
这些要素涵盖了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包括听、说、读、写、诗、词、文、文化等多个层面。
在三年级下册的第八个单元中,我们将会对这些语文要素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语文学习的基本功是从听说开始的。
听力是语言学习的第一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含义和语法规则。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会练习一些听力的练习,包括听故事、听文章等,以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听力技巧。
2024统编新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新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历史故事、人物传记、革命故事及日常交际和写作训练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文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性的光辉与美好品质,同时培养其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观。
本单元共包括六篇课文:《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一个粗瓷大碗》《口语交际:请教》和《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以及《语文园地八》。
这些课文不仅在内容上各具特色,而且在教育价值上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本单元完整的教学体系。
《司马光》:通过讲述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展现了司马光的机智与勇敢,引导学生学习在紧急情况下冷静思考、果断行动的品质。
《灰雀》:以列宁与小男孩之间的故事为背景,展现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手术台就是阵地》:讲述了白求恩大夫在战争环境下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故事,体现了医生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国际主义精神。
《一个粗瓷大碗》:通过赵一曼使用粗瓷大碗的故事,反映了革命先烈的艰苦生活和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口语交际:请教》: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学会如何礼貌、有效地向他人请教问题。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通过一次具体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自己玩得最高兴的一次经历,培养其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园地八》则是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拓展,通过字词、句子、段落的学习,以及日积月累的知识积累,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美好品质”为核心主题,通过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本,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美好品质。
这些文本不仅具有深厚的教育意义,而且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
历史与革命故事:《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一个粗瓷大碗》等课文,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向学生传递了勇敢、机智、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等美好品质。
第八单元·单元备课“责任与担当”优质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 2、固定结构——于是
• ⑴作连词,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 与现代汉语的“于是”相同。
• 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 ⑵作介宾短语,放在句中或句末,相当于“于+此。视语 境可译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 “在……上”、“在……方面”等。
• 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虚词“于”
• 1、介词
• 1)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为 向、对、对于
• 例:而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2)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译为在、从、自
• 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 3)引进比较的对象,译为比、同、与
• 例:苛政猛于虎;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4)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译为被 • 例:不拘于时 • 5)表原因,译为由于 • 例:业精于勤、荒于嬉
知 识 小 卡 片
示例:文体——论
•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一种是 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 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 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 学生自己用小卡片把其
它几种文体积累起来,并
关注每种文体的特点,概 括出来在班级交流分享。
• 2、每种文体都有其相应的特点,每篇文章都有其特有的 语言特征,请阅读本单元四篇文章,赏析各自的语言特 点。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八组单元整合课教案.doc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八组单元整合课教案一、教材分析第八单元以爱为专题由29课《可贵的沉默》、30课《给予树》、31、《七颗钻石》32 课《学声》(略读课文)四篇文章和《语文园地八》组成。
这四篇课文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
让我们献出自C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可贵的沉默》讲述的是:老师在上课时,发现几乎所冇的孩子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然而孩子却很少知道父母的生日。
在孩子沉默之际,老师引导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线索,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耍内容。
课文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述,精彩的语段很多。
《给予树》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Z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
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
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木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查理发生变化的原因。
语文园地八共有六项内容分别是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连连认认和成语故事。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
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乂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击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來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品莹闪烁,普照人间《掌声》这篇课文是作者回忆上小学时一位残疾同学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克服了自卑、忧郁的心理,鼓起了生活勇气的故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女娲补天及评析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女娲补天及评析9篇女娲补天及评析 1【教材分析】这是人教版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本组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三:一是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二是识写生字词,积累生动语言;三是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它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酌情给学生提示一些有关神话故事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学习目标】1、深入学习课文,在解疑过程中,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种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2、练习复述课文,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克服种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过程。
体会女娲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趣进行学习和思考。
如何充分达到这种境界,在阅读中,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从而达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内在美,为学生创设民主、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结合小课题研究“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围绕三个问题:1、女娲是谁?2、女娲为什么补天?3、女娲怎样补天?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我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参与教学全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女娲补天》是个神奇的故事,上节课大家提出了:女娲是谁?她为什么要补天?是怎样补天的?答案就在课文里,赶快打开课文读一读。
集体备课教研总结
集体备课教研总结•相关推荐集体备课教研总结(精选10篇)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
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集体备课教研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集体备课教研总结篇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为了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全体语文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结合我校以往的经验和学生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语文组集体备课活动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按照学校教研室和语文教研组教学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备课组研究基地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的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教学研究,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教师课业负担,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和业务能力的发展,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顺利圆满地完成备课任务。
二、备课组工作目标和任务1、继续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和其它新的教学理念,并作好读书笔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力量,坚持参加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作业量和作业格式。
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中所碰到的疑难问题,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明确任务,分工合作,备课组集体备课确定单元或课时教学计划,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讨论教学策略及施教方法等。
三、基本要求及原则1、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内容,每次固定一位中心发言人,。
2、统一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及测试题。
3、让思维碰撞思维,用智慧点燃智慧,以情感沟通情感。
四、重点工作1、开展备课活动。
每周三下午五六节课进行备课活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语文教研组),按年级所有教师全部到位。
由组内人员轮流担任主备人,每篇课文安排好中心发言人,主备老师提供集体备课讨论稿,详细阐释教材的重难点,提出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教学过程。
2023年教师集体备课计划(5篇)
2023年教师集体备课计划一、指导思想备课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加强备课管理,切实提高备课效益,我们决定进一步改进集体备课,开展备课改革。
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与校本培训的高度融合,让集体备课活动与新课程改革携手同行,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措施1、制订计划。
学期初,由教研组长提前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时间、中心发言人及研讨主题,提前三天通知。
组内成员明确分工、内容后,钻研教材,进行备课准备,撰写备课发言稿及教学设计思路,以备集体议课时发言。
2、磨课实践。
首先集体研讨,由主备人写出教案,并执教。
参与听课的老师评课,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共同改进。
对教案进行二度修改。
个人执教可根据本班的学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修补,写出个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并付诸教学实践,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教师本人和班级的实际,随时调整教学设计,以求最佳效果。
3、反思提炼。
在教学结束后,备课组教师根据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
在反馈的基础上,各位教师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撰写教后札记,分析成与败,总结得与失,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2023年教师集体备课计划(二)集体备课计划集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结合我校以往的经验,特制定集体备课计划。
指导思想: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单元目标1.了解和掌握形近的字组词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2.能够清楚有序地叙述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能够通过简单的绘画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绘画能力。
教学重点1.形近的字组成词。
2.细节描述的技巧。
3.图画表达的技能。
教学难点1.细节描述的组织和呈现。
2.图画表达的思考和创造。
教学准备1.课本和练习册。
2.图画纸和彩笔。
3.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内容及方法课程内容本单元主题为《我的童年》。
本课的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回忆童年时的美好经历,包括冬天和春天的游戏等。
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忆童年时的美好时光,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绘画能力。
教学方法本单元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通过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互动和自学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综合素质。
第一步:引入对于学生来说,回忆童年时所经历过的美好时光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
在引入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童年时的游戏玩具或其他有趣的物品,从而激起学生的回忆,并让学生在好玩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
第二步:导入在课文的开头,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课文中的一些词汇和用词,如“童年”、“冬天”、“春天”等。
引导学生在对这些词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
第三步:阅读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作者童年时的游戏和活动,并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形近的词进行分析,评估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第四步:口语表达在课文阅读后,让学生讨论并回忆自己在童年时所进行的游戏活动,并以最为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游戏和活动。
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化描述重要细节,让学生掌握清晰、生动、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五步:图画表达在口语表达环节结束后,让学生用彩笔或其他绘画工具表达自己对童年时所进行游戏的感受和印象。
在表达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让学生不断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六步:总结针对学生在本节课程中的表现,让老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绘画技巧进行总结,然后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程进行回顾。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富阳市永兴学校小学部课题组执笔:叶根娟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过去语文教学的模式是以“篇”为单位的,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站在宏观的位置上来预设一节课的学习重点,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以至于“篇”和“组”严重脱节。
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零星的,杂乱的,因而造成长期以来“花时多收效低”的现状。
如今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
每个专题中的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充满着童真童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这样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总指导思想。
但如果课程标准变了,教材变了,而我们教学的思路没有改变,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那么课程教材再先进,新课程带来的变革将是浮光掠影。
2、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突现,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听说读写空间,但大多数的课堂上,学生只是在某些学习环节中拥有小小的自主,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获得真正的学习自主权。
因为教师存在一个普遍的心向:学生年龄小,不会自主;课堂时间有限,经不起耗散。
教师从内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教学行为缺乏联系,缺乏整体感。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
“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走出传统备课与教学的局限?怎样以整体的思想整合文本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在新课程实施的困惑里,尝试通过整体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
二、课题确立的理论依据1. 系统论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系统内的各构成要素的协同与整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名称
第八单元
1.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有趣的故事”这个专题编写。由单元导读、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5部分内容组成。
2.本单元重点:
单元导读明示了本单元以故事为专题,明确了本单元的两个学习试编童话故事。四广、文四个故事,有的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有的以心理描写的形式展开,其中有两篇是根据民间故事整理的,但它们都有三个共同的特点:题目的阅读期待性很高,故事的趣味性很强,儿童化的色彩浓厚。
5.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提示,按顺序复述故事,不遗漏重要情节。
3.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三年级语文下册第8单元:有趣的故事
本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包括《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漏》两篇精读课文和《方帽子店》《枣核》两篇略读课文。这些课文语言简洁,情节生动,既展现了故事的趣味,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4.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讲、听、记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在此过程中规范口头语言。
②语言运用:习作训练要素是“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③思维能力: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为了培养学生复述故事,四篇课文在课后练习或课前的学习提示中,都明确了“复述”这一要素在本课具体落实的要求与方法。
④审美创造:对复述的方法作了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三下作文第八单元讲解教案
三下作文第八单元讲解教案教案名称:第八单元讲解教案一、教学内容1. 课程名称:第八单元讲解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第八单元的相关知识,包括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技巧等。
3.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初中或者高中的学生,学生的语言水平应该在中等程度以上。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师需要准备第八单元的教材,包括课本、练习册等。
2. 教学设备:教室内需要准备投影仪、黑板、音响等设备。
3. 教学环境:教室内需要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以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听讲。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在开始课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词汇学习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词汇的用法和意义。
可以通过举例、图片等方式进行讲解。
3. 语法讲解本节课的语法内容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语法知识进行讲解,例如时态、语态、从句等。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语法知识。
4. 阅读训练通过阅读一些短文或者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5. 写作训练通过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 课堂练习在课程的最后,可以安排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2. 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通过作业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3. 考试测验:可以通过一些考试或者测验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三上语文第八单元整组作业设计方案
三上语文第八单元整组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围绕《围城》这一文本开展,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领悟文学作品的宏大主旨与深刻内涵。
2.能够阅读和理解《围城》这部文学作品的内容,分析文学语言和叙述手法,培养深度阅读、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3.能够在阅读《围城》的过程中,深入思考生命意义、价值观等人生问题,培养自主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4.能够熟练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分析叙述、描写、人物等,为继续深度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所授课文主要为《围城》,包括《围城》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语言、意象、格律等内容。
1. 《围城》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深度分析《围城》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主旨,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加深自己对人性的认识。
2. 《围城》中的情节。
通过分析《围城》中的情节,让学生理解这些情节所表达的内涵和主旨,对于日后阅读文学作品会有很大的帮助。
3. 《围城》中的语言和意象。
通过深度分析《围城》中的语言和意象,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内在的关联,从而能够更好地领会文学作品的美感和启示。
4. 《围城》中的格律。
通过学习《围城》中的格律,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韵律和节奏,拓宽自己的文学鉴赏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策略1.立足文本,结合历史和生活实际。
本次教学我们需要主要立足于文本本身来进行分析和探讨,但同时我们也需要与历史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2.以人为主线,情节为支线。
通过教师的导引,将人物形象作为重点内容来讲解,情节作为辅助的内容,让学生深度领会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3.注重观察和思考。
在分析和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需要充分运用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对文本细节进行深入剖析。
4.授课形式多样化,活动繁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地采用活动和互动的方式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第八单元整本书阅读《安徒生童话》(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整本书阅读《安徒生童话》(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安徒生童话》,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道德寓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和写作,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安徒生童话》,学生能够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不公平和不正义的事情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内容《安徒生童话》包括《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经典故事。
这些故事以童话的形式,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丑陋,赞美了真善美,批评了假丑恶。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道德寓意。
2. 难点: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插图,视频片段。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安徒生童话》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3. 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写作:让学生选择一个故事,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5.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读后感,进行全班分享。
板书设计《安徒生童话》副寻找真善美内容:故事简介,道德寓意,讨论问题。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安徒生童话》中一个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选做题:选择一个故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安徒生童话》的理解和感受有很大的差异。
有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德寓意,有些学生则停留在表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感受生活的真谛。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难点能否被学生克服。
集体备课简报(精选12篇)
集体备课简报〔精选12篇〕篇1:语文组集体备课活动简报我校于4月4日组织一二年级语文老师参加了学校教研组开展的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活动,活动中老师们积极参与,精心准备。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老师的知识储藏,还使备课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取长补短,进步自己的综合素质,进步教学程度。
在全校全面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过程中,我校对集体备课的操作形式作了较为系统化的归纳完善,即“提早布置,分头准备;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根据学情,形成个案;教后反思,不断改良”。
我校各位老师虽然都身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工作量很大,但都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通过这项活动,大家都获益非浅,进步了教学程度和思想认识。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根底上进展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
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方案的进展。
篇2:语文组集体备课活动简报为了落实花都区教育局关于认真开展中小学老师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的通知,我校语文组于11月25号开展了各年级语文老师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对12月份各年级语文教学目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内容做了详细分析^p 、研讨和布置。
高语组此次集备活动中,高语组老师针对学生群体学情情况,以“作文如何教学”进展了专题研讨,其中以文章中的景物描写作为个例进展深化研讨。
经与会老师的.研讨后,都一致认为在作文当中景物描写当中应分为四个步骤:1、观察:描写应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2、设计:安排好文中描写景物中的合理次序;3、想象:描写中应添加灵动的虚笔加以润色;4、抒情:以景抒情,融入心理活动升华主题;也依次研讨解决了景物描写中“为啥写?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
整个专题研讨主题板块层层递进,逻辑明晰,会后,各位老师都表示受益匪浅。
低语组此次集备活动中,低语组老师主要针对前天狮岭镇语文中心组来我校送课活动中给我们学校语文科组提出的建议进展归纳总结和学习,总结主要集中在我校语文教学中教学设计和学生作业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教学设计方面:1、围绕单元导读确定语文要素,紧抓语文要素展开教学。
语文五册5--8单元集体备课(1)
三年级语文五---八单元集体备课人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一、把握整组教材主题,统筹安排教学计划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
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
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
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
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
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
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教学这组时,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活动的开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如愿望,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 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
二、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整体感知整组内容我们强调单元导读课重在导,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对整组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导趣,引发情感参与。
学习本单元要两周时间,为使学生在这段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此环节的设置至关重要。
二导读,全面感知内容。
这里的读,是指整体的浏览感知,是将课文、资料袋、插图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对整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形成单元主旋律。
三导学,明确学习任务。
导语中对本单元的教学在人文目标、学法目标、实践目标上均提出了要求,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主持人:李海涛主备人:秦绍萍备课时间:12月15日一、单元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四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和和《游到了纸上》。
两篇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和语文园地八。
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身上都具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二、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3、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
5、学习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6、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三、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难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
四、如何突破重难点措施:1、加强学生语文基本功练习,记住字形,了解字义,加强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2、指导朗读,加强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品味、体会句子的含义。
3、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4、培养学生具有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结合生活实践想象课文内容、谈感受五、教学时间: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七、教学时间安排:八、单元基本功训练重点: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的启迪,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帮助学生从伟人身上学习一种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九、单元测试题:第八单元单元清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组备课单元主题: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将再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
除一个语文园地外,一共选入四篇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是精读课文,《夸父追日》是略读课文。
另外,选读课文中的《除三害》可以用来配合阅读。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参阅配套读物《同步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本组的主要教学目标:一、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二、识写生字词,积累生动的语言;三、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三个学习目标在导语和《古诗两首》后作了布置。
教学建议:1、识字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教师可以在让学生预习的过程中,通过借助汉语拼音或问一问,查字典的方法自学生字,然后在学文的过程中识字,从而避免学生孤立识字。
2、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从识字转移到了阅读理解,因此要让学生在多读和熟读中学会体会语言文字的意思,要做到每读一次有每一次的目的,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口语交际: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日趋提高,因此口语交际的要求也要提高,要鼓励学生讲述有顺序,故事要生动,倾听要认真,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4、习作:本单元习作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想象,内容尽可能求异。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组教材,除仍然围绕专题、注重整合外,还带有总结全册、盘点学习一组课文收获的任务。
如《夸父追日》课文后面安排的小伙伴说“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就提示学生,本组的学习,必须统览全组,融入感情,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一吐为快,才能更好地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
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字词)知识与技能:1.会认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正确读写本单元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布置课前预习;(2)研究法与质疑探究阅读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指名读本单元的导读,知道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2.谈谈自己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提出要求强调的生字。
教师讲解难字,分析结构,学生练习书写。
2.同位间互查二类字的注音情况,全班开火车交流组词。
同位间交流巩固。
3.学生交流预习中整理出的本单元的多音字、反义词、近义词。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三、检查课文自学情况1.重点交流课文中出现的难理解的词语。
2.朗读课文29、30、31课,先自己读,在指名分段读、开火车读。
多种方式的读要求熟练朗读课文。
第二、三、四、五课时(《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知识与技能:1.了解主要内容;抓关键语句理解内容。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复述故事。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几课的几个故事。
5.学习30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布置课前预习;(2)朗读与探究阅读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0课受到破处迷信的教育;31课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敢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感受神话故事、传说的神奇与魅力;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学习29、《古诗两首》一、导入新课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2.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结合资料袋中内容)林杰:唐代二、朗读古诗,品味诗意1.学生自读自悟。
2.找学生讲讲《牛郎织牛》的故事。
3.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诗意:在七月初七这天晚上,人们望着深蓝色的星空,仿佛看到了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在七夕这一天,人们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针,向织女乞取智巧。
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当时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4.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三、尝试背诵古诗《乞巧》。
四、学习《嫦娥》。
(李商隐:晚唐)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五、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诗意:云母屏风染上了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孤寂。
“渐”: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沉”: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
后两句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
c.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
4.有感情朗读诗。
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六、背诗比赛。
七、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古诗、知作者、解诗题、懂诗意、展想象、悟诗情八、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
九、练习。
1、加偏旁,将下面的字变成另一个字,再组词肖()()度()()尧()()俞()()2、辩字组词乞()渡()绕()偷()气()度()晓()喻()3、补充诗句。
云海屏风(),长河()沉。
嫦娥应悔()。
()夜夜心。
学习30、《西门豹》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二、学习课文1、默读课文,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2、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3、把每件事用简洁的文字进行概括。
(调查摸底、破除迷信、兴修水利)4、你认为西门豹是一位。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随机引导学生用成语来评价西门豹:将计就计、明察秋毫、明察暗访、胸有成竹、智慧过人、才智过人等等。
三、总结全文。
你想对西门豹说什么?我想对西门豹说。
学习31、《女娲补天》一、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
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
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比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二、初步体会课文。
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三、释疑解难,感情朗读。
a.“挣扎、冶炼”等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b.抓住描写女娲着急、难过心情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的善良。
如“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女娲难过极了。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c.抓住女娲补天历尽千难万险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伟大精神。
如“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四、体会情感你认为女娲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第六、七课时(32*《夸父追日》+口语交际)知识与技能:1.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增进互相了解。
过程与方法:(1)布置课前预习;(2) 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善于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神话传说的兴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学习32*《夸父追日》一、揭题导入谁了解《夸父追日》这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理解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从夸父的做法中,你体会出夸父是个怎样的人?三、谈谈学习完本组课文后的感受。
口语交际:一、激发兴趣。
谈一谈你们知道的神话、传说有哪些?二、开故事会1、刚才讲的故事中,你们最想听哪个故事?2、提出讲故事要求:讲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顺序;把故事内容讲清楚;别人讲故事的时候,要认真听。
3、学生点故事,学生讲故事。
三、评出故事大王。
第八、九、十、十一课时(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知识与技能:1.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
学习修改习作。
2.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
3.积累成语、歇后语。
过程与方法:(1)布置课前预习;(2) 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准备:准备歇后语。
教学过程:习作指导1.教师:上一节课,同学们互相介绍了自己了解到的神话、传说故事,被神奇的故事所吸引,如果你是神话、传说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你想变成什么?这节课,就给你一次“变”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围绕“假如我会变”,变成任何人、任何物,编一个故事。
2.明确习作要求:(1)指明学生说说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2)教师补充:想象要大胆,可以异想天开。
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也可以是未来的,还可以是自己设想的。
例如:你可以变成纳米医生到人体内旅行;可以变成神鸟守卫美丽的大森林,可以变成火星居民离开受污染的地球,并加倍珍惜火星清洁美丽的环境等。
(3)习作方法指导:以《女娲补天》为例,讲清习作的方法。
叙述故事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故事中要有人物的真情实感。
叙述故事要具体,特别是个别情节要写清楚。
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3.学生自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习作讲评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4.交换修改,重在用词,顺句,错字和标点。
我的发现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
3.结合词义,说出带点词的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带点的字有部分部首与偏旁相同,但字与字读音不同,意思完全不同。
5.学生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如:“归”与“旧”;“狠”与“狼”。
6.小结:注意区分形近字,正确书写。
日积月累1.学生读“读读写写”“读读背背”2.交流:成语有什么特点?第一横排是数字式成语,第二横排是ABAC式,第三横排是AABB式,第四横排是反义词形式。
3.你在课外还能收集到这几种形式吗?试一试。
4.读一读,记一记。
“读读背背”1.读一读,你发现这些词和我们学过的词形式上有什么区别?教师讲解:这种形式叫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解释,也就是全句意思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