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下第八单元整组备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将再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除一个语文园地外,一共选入四篇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是精读课文,《夸父追日》是略读课文。另外,选读课文中的《除三害》可以用来配合阅读。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参阅配套读物《同步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本组的主要教学目标:
一、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二、识写生字词,积累生动的语言;
三、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第三个学习目标在导语和《古诗两首》后作了布置。
教学建议:
1、识字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教师可以在让学生预习的过程中,通过借助汉语拼音或问一问,查字典的方法自学生字,然后在学文的过程中识字,从而避免学生孤立识字。
2、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从识字转移到了阅读理解,因此要让学生在多读和熟读中学会体会语言文字的意思,要做到每读一次有每一次的目的,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口语交际: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日趋提高,因此口语交际的要求也要提高,要鼓励学生讲述有顺序,故事要生动,倾听要认真,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4、习作:本单元习作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想象,内容尽可能求异。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组教材,除仍然围绕专题、注重整合外,还带有总结全册、盘点学习一组课文收获的任务。如《夸父追日》课文后面安排的小伙伴说“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就提示学生,本组的学习,必须统览全组,融入感情,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一吐为快,才能更好地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
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学习字词)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正确读写本单元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布置课前预习;(2)研究法与质疑探究阅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指名读本单元的导读,知道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2.谈谈自己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提出要求强调的生字。教师讲解难字,分析结构,学生练习书写。
2.同位间互查二类字的注音情况,全班开火车交流组词。同位间交流巩固。
3.学生交流预习中整理出的本单元的多音字、反义词、近义词。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三、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1.重点交流课文中出现的难理解的词语。
2.朗读课文29、30、31课,先自己读,在指名分段读、开火车读。多种方式的读要求熟练朗读课文。
第二、三、四、五课时(《古诗两首》+《西门豹》
+《女娲补天》)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主要内容;抓关键语句理解内容。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复述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几课的几个故事。
5.学习30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布置课前预习;(2)朗读与探究阅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30课受到破处迷信的教育;31课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敢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受神话故事、传说的神奇与魅力;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29、《古诗两首》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2.板书课题,理解“乞巧”。(结合资料袋中内容)
林杰:唐代
二、朗读古诗,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
2.找学生讲讲《牛郎织牛》的故事。
3.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诗意:在七月初七这天晚上,人们望着深蓝色的星空,仿佛看到了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在七夕这一天,人们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针,向织女乞取智巧。
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当时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4.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三、尝试背诵古诗《乞巧》。
四、学习《嫦娥》。(李商隐:晚唐)
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五、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诗意:云母屏风染上了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孤寂。
“渐”: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沉”: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
后两句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
c.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
4.有感情朗读诗。
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六、背诗比赛。
七、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读古诗、知作者、解诗题、懂诗意、展想象、悟诗情
八、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
九、练习。
1、加偏旁,将下面的字变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肖()()度()()
尧()()俞()()
2、辩字组词
乞()渡()绕()偷()
气()度()晓()喻()
3、补充诗句。
云海屏风(),
长河()沉。
嫦娥应悔()。
()夜夜心。
学习30、《西门豹》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