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第四章“生产理论与成本理论”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

• 综上所述,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 择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进行生产, 必然选择在第二阶段组织生产, 即只有第二阶段才是可变要素投 入的合理区域。但在这一区域中, 生产者究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可 生产多少,必须结合成本函数才 能确定。
30
等产量曲线及特点
•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 情况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 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 的曲线
23
• 第三,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 关系: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 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即是该 点对应的平均产量值;总产 量曲线的点与原点的连线和 总产量曲线相切时,则该点 对应的要素的平均产量最大。
24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 1、概念: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 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 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 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 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 2、在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要注意:
25
• 第一,其他条件不变包括两个因素:一是技 术水平不变,该规律不能预测在技术水平变 动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对产量的 影响;一是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该规律对 于所以投入要素同时变化的情况并不适用。
• 第二,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 量要经过递增、递减,甚至成为负数的过程。
6
二、成本
2、1、机显会成本和隐会成计本成本
显隐用成机成所途本会实本放中指成际是3弃所厂、4本货指的能商、总指币厂使得在成不生支商用到经T本产出在变T相的营C、者,生C成=A同最中=平为包产FCF的高购本C均=(了括经T买生收+成、QC生营工V入或产)/本Q产中资可C要(租和一、发变用素实边定生利际所在成际数的息其并用成本量地,生他未本的但租发产生产不等产生要品直素)接的
生产与成本理论ppt课件

出。 ▪ 劳动的边际产量(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MP) 在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所雇佣的劳动数量
增加一单位时引起的总产量变动。 ▪ 劳动的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 of labor, AP) 总产量除以所雇佣的劳动数量。
精品课件
4.2 短期生产函数:短期的投入与产出
• 产量表: 可以用一个表来描述劳动投入品与最大
产出之间的全部关系。 下表给出某企业的生产情况。
精品课件
4.2 短期生产函数:短期的投入与产出
表
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
劳动 总产量
边际产量
平均产量
(工人数/天)(盒/天) (盒/每个增加的工人) (盒/人)
总固定 总可变
成本
成本
(TFC) (TVC)
( 元 /天)
总 成本
(TC)
边际 平均固定 平均可变
成本
成本
成本
(MC)
(AFC) (AVC)
(元/ 增加一盒)
(元 /盒)
平均 总成本
(ATC)
a0
0
10
0
10
b1
4
10 10
20
c2
12 10 20
30
d3
17 10 30
40
e4
20
10 40
50
f5
精品课件
4.1 决策的时间框架
• 对于一个特定的产量水平,企业如何 能够最经济地生产出来呢?
▪ 生产可能性:什么样的生产要素组合? ▪ 生产成本: 使用这个生产要素组合要花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原因?
以劳动对资本的替代为例,随着劳动对资本的不断 替代,劳动的边际产量逐渐下降,而资本的边际产量逐 渐上升,因此,作为逐渐下降的劳动的边际产量与逐渐 上升的资本的边际产量之比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即等产量线上的切线斜率绝对值递减,等产量线凸向原 点。
生产理论分短期和长期,划分是以生产者能否 变动全部要素投入的数量作为标准。
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至少 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生产要 素投入分为不变要素投入(厂房、机器设备等)和可变要 素投入(劳动、原材料、燃料等)
长期:是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时间周 期。
方面。
第二节、 生 产 函 数
一、生产函数概述 二、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三、两种变动投入的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概述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二)生产函数的含义 (三)两种常用的生产函数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 生产:企业进行生产的过程就是从生产要素的投入
到生产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 生产要素:一般将投入生产的要素划分为劳动、土
7
20
8
总产量(TPL)
0 6.0 13.5 21.0 28.0 34.0 38.0 38.0 37.0
平均产量(APL)
— 6.00 6.75 7.00 7.00 6.80 6.33 5.43 4.63
边际产量 (MPL)
— 6.0 7.5
7.5 7.0 6.0 4.0 0.0 −1.0
根据表4.1绘制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图
三、两种变动投入的生产函数
在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中,通常以两种可变要素 的生产函数来考察长期生产问题。
经济学基础高职第四章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一、基本概念:1.等产量曲线与边际技术替代率2.生产要素得最佳组合3.生产规模得报酬二、选择题:1.当劳动得总产量下将时,( )。
A AP L就是递减得B AP L为零C MP L为零D MP L为负2.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
A 与纵轴相交B 经过原点C 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D 与横轴相交3.当AP L大于零。
且递减时,MP L就是( )。
A 递减B 负得C 零D 上述任何一种4.如图所示,厂商得理性决策应在( )。
A 3<L<7B 4、5<L<7C 3<L<4、5D 0<L<4、55.下列说法中错误得就是( )。
A 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小于零B 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减少C 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得增加,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边际产量得下降要先于平均产量D 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得最高点处与之相交6.当MP L小于零时,可以判断生产就是处于( )。
A 对L得Ⅰ阶段B 对K得Ⅲ阶段C 对L得Ⅲ阶段D 上述都不就是7.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 生产要素得边际技术替代递减就是规模报酬递减决定得B 边际收益递减就是规模报酬递减决定得C 规模报酬递减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决定得D 生产要素得边际技术替代递减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决定得8.如果以横轴表示劳动,纵轴表示资本,则等成本曲线得斜率就是( )。
A B C D9.在下图中,哪一条曲线说明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得作用?( )。
A XB YC ZD M10.如果某厂商增加1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3单位资本,而仍生产同样得产出量,则MRTS LK为( )。
A -1/3B 3 C-1 D -311.对于下图所示得等产量曲线,下列说法错误得就是( )。
A 规模报酬不变B 固定比例生产函数C L与K之间完全可以替代D L与K得边际技术替代率为零12.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增加了20%得劳动使用量;但保持资本量不变,则产出将( )。
第4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0
Q
可变成本曲线
四、收益
收益是指销售收入。(收益并不等于经济利润) 1. 总收益TR (Total Revenue)—— 企业销售一定量 的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TR = P ·Q 2. 平均收益AR(Average Revenue)—— 企业销售每一 单位产品平均所得到的收入。 AR= TR/Q 3. 边际收益MR(Marginal Revenue)—— 企业每增加 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MR = ∆TR / ∆Q
理解机会成本
A.机会成本是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它不是实际支出的 费用,而是失去的一种盈利的可能性。
B.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的若干用途中的最高收入。 C.机会成本是一种资源(生产要素)在使用上可供替换的 价值。
理解机会成本
财务分析使用会计成本,经济分析使用机会成本
经济成本 = 会计成本 + 机会成本 经济利润 = 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企业利润最大化,指的是经济利润最大化
第4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一节 生产和成本理论的基本概念
一、生产要素 生产就是把投入变成产出的过程。 企业的生产就是对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加 工以制成产品的行为。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指企业为生产所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1)劳动(L): 生产中人的一切体力和智力的支出。 (2)资本(K): 生产中所使用的资金(含实物形态)。 (3)土地(N): 自然界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资源。 (4)企业家才能(E): 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 业的才能。
● 三者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后向右下方倾斜。 ● TPL先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到达拐点N后转为递减增长。 ● 经济含义:在劳动投入增加的初期,三者都是递增的, 到达一定程度后,随着劳动量的继续增加,它们又分别开 始递减。 ● 递减的顺序依次是:MPL ——APL ——TPL ● 边际产量曲线递减时穿过横轴,可以为负值。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基本概念

4
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
一、短期与长期生产理论 短期:至少有一种要素不能调整。分为固定投入和变动投入。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总产量:TP=f(L,K0) 2、平均产量:APL=TP/L 3、边际产量: MP TP 或 dTP L dL
例子见教材P88。
5
三、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形状分析
Q 140 P P 140 Q,TR PQ Q(140 Q) 140Q Q 2 dTR dTC MR 140 2Q, 而MC 10Q 20 dQ dQ
当MR MC,即140 2Q 10Q 20 Q 10 P 140 10 130 利润=TR TC 13010 (5 102 2010 10) 1010
TPL Ⅰ Ⅱ B C MPL APL11 L Ⅲ
例1,教材P117计算题1 1、(2)=(3)×(1), (3)=(2)/(1),(4)=TPLt-TPL(t-1) TP,AP,MP 3、如图,符合边际报 酬递减规律。
TPL A B 2
4、三个阶段为:L<3, L在3、8之间,L>8。
3
8 MPL
所以,AVC的变动情况 与AP相反,AP是先上升 后下降,则AVC是先下 降后上升的。
C
SAC AVC
SAC=AVC+AFC,最后 可以根据AFC线和AVC 线确定SAC线,也是先 下降后上升。
Q2 Q1 F B
Q3
L
当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的切点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点。此时等成 本线和等产量线的斜率应相等,即:
PL MPL MPL MPK MRTSLK PK MPK PL PK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原因
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投入和不变投入 间都存在一个最佳数量组合比例。 在开始时,由于不变投入给定,而可变投入为零,故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远未达到最佳组合比例。随着可变投 入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组合比例, 相应地,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递增趋势。 一旦生产要素投入量达到最佳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 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投入 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组合比例, 相应地,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递减趋势。
4
5
L
等产量曲线特征
①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 的。表明:实现同样产量,增加一种要素,必须 减少另一种要素。 ②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③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 条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水平;不同的曲线代表不 同的产量水平。离原点越远的代表的产量水平越 高,高位等产量线的生产要素组合量大。 ④同一平面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 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 的轨迹。
假定既定成本支出为C,劳动L价格
K
=工资率w,资本K价格=利息率r,
则有成本方程为:
C
r
wL rK C
K C wL
0
CL
rr
w
第五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 在长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都是可变的 ,任何一个理性的生产者都会选择最优的生产要 素组合。
四、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 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 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 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 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 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第四章 生产理论 《经济学》PPT课件

绘出预算线。
如果厂商的货币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改
变了,则等成本线就会变动。如果生产
者的货币成本变动(或者生产要素价格
都变动),则等成本线会平行移动。货
K 币成本增加,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行移 K
动;货币成本减少,等成本线向左下方 平行移动。
a2
50 a
a
a1
在图4-3中,ab是原来的等成本线。 当货币成本增加时,等成本线移动为 a2b2,当货币成本减少时,等成本线 移动为a1b1。
0
b
0
图4-2 等成本线
40
L
b1 b b2 L
4.2短期生产函数
4.2.1产量概述
总产量(TP)是指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可以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或指在资本不变的条件 下,一定的劳动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是指每一单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 的产量。总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存在着的关系:TPL=APL•L或APL=TPL/L。
Q b
影响规模经济变动的因素
规模经济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以技术不变为前提 a
的
在生产中使用的两种可变投入要素是按同比例
c
增加的,且不考虑技术系数的变化的影响,以
及两由种于生生产产要组素织增规加模所的引调起整的对产产量量或的收影益响变动情
0
L, K
图4-7 规模收益的变动
况,就如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一样, 也有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 递减三个阶段。
4.1生产及生产函数概述
4.1.3 长期生产函数
长期是指厂商可以根据他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长期研究的是厂商生产规模的 收益率。在长期中,厂商的生产要素不再划分为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而是所有的要素投入都可以改变
经济学原理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劳动的平均产量(APL)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 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它的定义公式为
APL
TPL(L,K) L
(4.5)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 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它的定义公式为
MPL
TPL(L,K) L
(4.6)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或
M P L lL i0 m TL P (L L,K)dT L d(L L P ,K) (4.7)
假设等产量曲线的生产函数为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Q=f(L,K)=Q0
在等式两边取全微分得
f dLf dKdQ0 L K
整理得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f dK L MPL dL f MPK
K
由边际技术替代率定义公式可得
MRTLR KddK LM MK LPP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2.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 现象: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 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 减规律。以图4-4为例。
在图4-6中,有一条等成本线AB和三条等产量曲线Q1 、 Q2和Q3。等成本线AB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既定的成本量C
和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比例 P L 。 PK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图4-6 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总之,在均衡点E,等产量曲线Q2与等成本线AB相切。
由于等产量曲线的斜率可用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表示,等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刘华主编经济学基础第四章生产理论与成本理论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七点 二十五分。
1、了解企业是什么?什么样的决策才是企业的最优经营决 策?
2、理解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 系。
3、了解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和规
模经济。
4、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5、解释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不同、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不 同。
势,逐步占领了纺织服装、玩具、五金、电脑资讯等 产品的国际市场。
(3)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为东莞采取" 土地出租"或"厂房出租"的形式引进外资企业提供了
有利的条件,也为东莞引进外资创造了优势。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七点 二十五分。
东莞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向性。 (1)外资主导。港资、台资、韩资和日资。尤其
如果连续增加生产要 素,在总产量达到最 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与横轴相交
MP与AP之间关系: 当MP>AP, AP↑ 当MP<AP, AP↓ MP=AP, AP最高,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AP曲线的最
高点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七点 二十五分。
一阶条件
dTP
TP = f(L), MP= dL 令 ddTLP= 0,即MP=0。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七点 二十五分。
生产中,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之间在数 量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
即最佳技术 系数
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配合 比例所需数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 增加,越来越接近最佳配合比例。
边际产量是呈递增的趋势。
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 可变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就是呈递减趋势。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七点 二十五分。
经济学基础第四章生产理论即生产者行为理论与成本理论

经济学基础第四章生产理论即生产 者行为理论与成本理论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 总产量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量
__
TPL f(L,K)
__
❖ 平均产量平均每单位变动投入生产的产量
APL
TPL(L, L
K)
❖ 边际产量每增加一单位变动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__
MPL
TPL(L, L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 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 定水平后,增加的单位投入所带来的总产出的增量递减 (边际产量递减)。这是一条短期生产经验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的前提条件是:技术不变;其他要素的 投入量不变;生产函数的技术系数是可变的。
❖ 存在原因: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收,可变要素和 不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
❖ 技术系数: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投入物的 比例关系。可变的和不可变的 例如:服装厂的投入比例是一人一台缝纫机
经济学基础第四章生产理论即生产 者行为理论与成本理论
利润与成本
❖ 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 ❖ 利润 = 总收入 — 总成本 ❖ 生产并销售出商品获得的货币收入,即为厂商的总收
经济学基础第四章生产理论即生产 者行为理论与成本理论
平均产量递增
AP MP
平均产量递减 边际产量为正
I II III
边际产量为负
MP
AP
O
L
L2 L3
理性厂商选择第II阶段
经济学基础第四章生产理论即生产 者行为理论与成本理论
生产函数基本概念
❖ 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Q= f(x1,x2, …xn )
经济学4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1 生产函数 2 短期生产函数 3 长期生产函数 4 规模报酬 5 成本函数 6 利润最大化原则
第一节 生产函数
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是什么?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利润 最大化的目标矛盾吗?
企业及其组织形式
企业即生产者或厂商(Firm) ---是一种投入生产要素并生产出产品或劳务的生产经营
MPL=ΔQ/ΔL
38 56 68 74 74 68 56 38 14 -16
MPL=dQ/dL
48 63 72 75 72 63 48 27 0 −33
3.1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图4-1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1、曲线呈倒U型特征 这是要素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2.3 生产的技术系数
(一)技术系数的含义
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合比例叫做技术系数。
(二)技术系数的种类
1.可变技术系数 可变技术系数是指生产产品时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能够变
动,这种技术系数可以改变的生产函数称为可变配合比例生产函数 。 可变技术系数又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地增加某一种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生产的含义及生产要素
1、生产的含义
所谓生产是指一切能够创造或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 企业的生产过程也就是把投入转变为产出的过程。
2、生产的要素
---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大类,统称 为“生产四要素”。
生产函数及其表达形式
1、生产函数
产品产出量与为生产该产品所需投入的要素量之间 的关系就是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PPT精选文档

• 正当小王看报表时,他的一个经济 学家朋友老李来了。老李看完报表 后说,我的算法与你的会计不同。 老李也列出了一份收支报表。
16
•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 设备折旧 • 厂房租金 • 原材料 • 电力等 • 工人工资 • 贷款利息 • 小王与夫人应得工资 • 自有资金利息 • 销售利润
13
例:小王“下海”明智吗? • 在“下海”的浪潮中,某服装公司处 长小王与夫人用自己的20万元资金 以及银行贷款办了一个服装厂。一年 经营结束时,会计拿来了收支报表。
14
•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 设备折旧 • 厂房租金 • 原材料 • 电力等 • 工人工资 • 贷款利息 • 销售利润
100万元 94 万元 3万元 3万元 60万元 3万元 10 万元 15 万元 6 万元
6
二、生产和生产函数
• (一)生产的定义
• 1、生产
• 生产是指厂商为了获得利益,把各种各样 的生产要素组合起来,以提供产品或劳务 的活动。 • 从纯技术意义上讲,生产就是投入转化为 产出的过程。
7
(二)生产函数
•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厂商所 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与获得产 量之间的关系。 • 如果以Q代表产量,F1,F2…,Fn代表生产 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则生产函数的 一般表达式为: • Q=f(F1,F2,…,Fn) • 简化的生产函数为: • Q=f(L,K)
100万元 102 万元 3万元 3万元 60万元 3万元 10 万元 15 万元 6万元 1万元 ﹣1 万元
17
思考:
• 为什么在每学期临近期末考试时, 学校附近的咖啡馆、卡拉OK厅的 生意都没有平时好? • 原因:此时学生喝咖啡、唱卡拉O K的机会成本比平时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P=ΔTP/ΔL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 动规律及相互关系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编制一张关于 一种可变要素生产中总产量、平均产量 和边际产量随着可变要素变化而变化的 列表,如表所示。 根据表可以绘制出总产量、平均产 量和边际产量的曲线图。
表4-1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TP 0 3 8 平均产量AP 3 4 边际产量MP 3 5
MC=△VC/△Q
其中,△VC表示可变成本的增加量。
图4-10 边际成本曲线
2.边际成本与短期总成本和可变成本 的关系
边际收益递减原理决定了边际成本 曲线的变动规律,而根据边际成本和总 成本以及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边际成 本实际上是过总成本曲线或可变成本曲 线上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决定了总成本 和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
一般地,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规模 报酬的变化呈现出以下规律:当一开始企业 规模较小时,随着规模的扩大会产生规模报 酬递增;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在一定限 度内,随着规模扩大会出现一段规模报酬不 变阶段,这一阶段被称为企业的适度规模; 当超过了适度规模后,如果继续扩大规模, 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企业规模报酬的这种 变化规律通常称为规模报酬递减原理。
MRTSLK=ω/r即ΔK/ΔL=ω/r或MPL/MPK=ω/r
确定最优要素组合还有另外一种方
法,即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当所用成本最 小时的要素投入量组合就是最优要素投 入组合。
图4-5 最优要素投入组合(二)
(五)扩展线
在生产要素价格、技术水平和其他 条件不变时,如果生产者改变成本,等 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生产者改变 产量,等产量线也会发生平移。这些不 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 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均 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如图 4-6 中连 接E1、E2、E3等均衡点的曲线OS就是一 条扩展线。
规模报酬递减原理说明,企业的规 模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 是有一个适度的规模。因此,在长期生 产中,生产者在调整生产规模时,应当 把生产规模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
第二节 成本理论
一、成本理论中的基本范畴
二、短期成本理论
三、长期成本理论
一、成本理论中的基本范畴
1.成本
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 要素的价格总额。
C=ω·L+r·K
式中, C 、 ω 、 r 都是常数,给定 C 、 ω、r的值,即确定了一条等成本线。等 成本线在坐标平面上的纵截距与横截距 之比等于等成本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从 而可知,等成本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 要素的价格比,即有:
等成本线斜率绝对值
r
图4-3 等成本线
(四)最优要素组合
|ΔL·MPL|=|ΔK·MPK|
整理得: 即有:
ΔK/ΔL=MPL/MPK
MRTSLK=ΔK/ΔL=MPL/MPK
(三)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是分析长期生产理论的另 一个分析工具。 它是指,在生产要素价格和投入总 额一定的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 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的组合的 轨迹。
等成本线的方程可表示为:
3.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 本的关系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和平 均可变成本曲线分别相交于平均成本曲 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一 点可以联系短期生产理论中边际产量与 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即当边际 成本比平均成本小时,它会把平均成本 逐步拉低;相反,当边际成本比平均成 本高时,它会把平均成本逐步拉高。
劳动投入量L 0 1 2
3
4 5 6 7 8
12
15 17 17 16 13
4
15/4 17/5 17/6 16/7 13/8
4
3 2 0 -1 -3
1.边际产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2.总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 3.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
(三)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
在Ⅰ阶段, MP > AP ,即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增加劳动量投入是有利的,劳动量增加到A点可获得 最大平均产量。 在Ⅱ阶段,平均产量开始下降,但MP>0,总产 量仍在增加,为获得最大产量,劳动投入量可增加 到B点。 在Ⅲ阶段, MP <0,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 产量都减少,劳动投入量不可再增加。 从以上分析看到,生产要素劳动量的投入应在A、 B之间或位于Ⅱ阶段,,亦即平均产量最大至边际产 量等于零之间为劳动量生产要素合理的投入范围。
把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放在同一个 坐标平面上,就可以确定两种要素的最 优组合,在这一组合下,生产者实现了 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或既定产量下 的成本最小化。如图4-4所示。
图4-4 最优要素投入组合(一)
等产量线和既定等成本线相切时必 定满足:等产量线的斜率与等成本线的 斜率相同。由前面的分析已知,等产量 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 表示,等成本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两 要素的价格比。因此在 E 点处一定满足 以下条件:
Q=F(K,L,N,E)
在理论分析中,为了简化起见,通 常只考虑两种生产要素,即资本和劳动。 因此,生产函数表现为:
Q=F(K,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短期和长期
经济学中的短期和长期不是一个时
间概念,而是以生产要素是否全部可以
调整作为区分的标准。
对应短期和长期的概念,分别有短 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
二、短期生产理论
在维持原有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 增加一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 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称为边际技术 替代率。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公式可写为:
MRTSLK=ΔK/ΔL
式中, ΔK 和 ΔL 分别代表资本和劳 动投入量的变化量,即边际技术替代率 表现为两要素投入量的变化量之比。显 然,资本和劳动的变化方向应该是相反 的,因此边际技术替代率的数值应该是 负值,但为了分析方便起见,一般都取 其绝对值。
3.显成本和隐成本
所谓显成本是指生产者在生产要素 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 素的实际支出。 所谓隐成本是指生产者因使用自己 所拥有的生产要素而向自己支付的自有 生产要素的报酬。
4.成本函数
所谓成本函数是表明成本和产量之 间关系的函数,它描述了成本随产量的 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如果用 C 表示成本, Q表示产量,则成本函数可表示为:
图4-11 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
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 TC(Q) = Q3-10 Q2 + 17 Q + 66。 • (1) 求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 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 (2)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AC(Q),AVC(Q) ,AFC(Q),MC(Q)。
三、长期成本理论
图4-6 扩展线
(六)规模报酬
生产者沿着扩展线改变最优生产要
素组合,实际上就是对生产规模的调整。
当调整生产规模时就涉及规模报酬问题,
规模报酬的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 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产量增加的比 例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比 例低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边际技术替代率数量上还可以表示 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这是因为, 边际技术替代率的概念是建立在等产量 线的基础上的,所以,对于任意一条给 定的等产量线来说,当用劳动投入去替 代资本投入时,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 前提下,由增加劳动投入量所带来的产 量的增加量和由减少资本投入量所带来 的产量的减少量必定是相等的,因此有:
(四)短期生产中的一般规律:边际收益 递减原理
边际收益递减原理是指,在技术水平 不变和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 投入某种可变要素,起初,随着该要素投 入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 所带来的产出的增加量是逐步增加的(即 边际产量递增);当投入量达到一定数量 后,继续投入该要素,则每增加一单位该 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产出的增加量开始逐 步递减(即边际产量递减)。
(6)平均固定成本
(7)平均可变成本
AFC
AVC
二、短期成本理论
(一)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 成本
短期总成本( STC )是指生产一定数 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额。 固定成本(FC)是指在短期内固定不 变的成本。 可变成本(VC)是指随着产量的变化 而变化的成本。
三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STC=FC+VC
C=C(Q)
短期成本包括: (1)短期总成本 (2)平均成本 (3)边际成本 (4)固定成本 (5)可变成本 STC AC MC FC VC
T:total 总计
S:short-term 短期
C:costs 成本
M:marginal 边际
A:average 平均
V:variable 可变的
F:fixed 固定的
三、长期生产理论
(一)等产量线
等产量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
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
入量的各种不同数量的组合点的轨迹。
图4-2 等产量线
等产量线作为长期生产理论的分析 工具,具有以下特点: (1)向右下方倾斜 (2)密集分布 (3)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相交 (4)凸向原点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原理
经济学基础
第 4章
生产理论与成本理论
第一节 生产理论 第二节 成本理论
第一节
生产理论
一、生产理论中的基本范畴
二、短期生产理论 三、长期生产理论
一、生产理论中的基本范畴
(一)生产函数
经济学采用生产函数来描述这种关 系。假如产出数量为 Q ,投入的生产要 素数量分别是:资本为K、劳动为L、土 地为N、企业家才能为E,则生产函数可 表示为: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 量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