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采薇优质课一等奖
采薇一等奖教案完整版
![采薇一等奖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b8f54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8.png)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 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交 流看法,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多媒体辅助
运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 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Leabharlann 文本结构梳理章节划分
《采薇》共六章,每章八句,以 采薇起兴,叙述了戍边战士的艰
苦生活和思乡之情。
古代文学发展概述
古代文学中的意象与象征
简要介绍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 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及文学特 点。
探讨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与象征手 法,如自然景物、动物、植物等所代 表的意义和情感。
古代文学体裁与特点
详细讲解古代文学的体裁分类,如诗 、词、曲、赋等,并分析各种体裁的 特点与风格。
诗词鉴赏技巧指导
角色分配
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让学生 站在角色的立场上理解课文。
表演排练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表演排练,通过动作、表情和 语言表现角色的特点。
班级汇演
各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全班共同观赏,增强学生 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创意写作尝试
写作引导
01
教师提供写作背景和素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创意写作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
课程总结回顾
课程目标与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了采薇一等奖的相关知识,包括评选标准、获奖作品分析、创作技巧等,为提升写 作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通过 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代背景与文学发展
分析时代背景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时代 特征和历史背景。
《采薇》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采薇》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3b494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c.png)
《采薇》教案4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2、理解征人的情感3、背诵教学重点:理解征人的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导入】师: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就让我们回到我们诗歌源头《诗经》,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教师板书标题:诗经采薇】[推进新课]师:课前我已布置同学们预习,现在请同学来展示自学的成果【教师投影预习作业】1、介绍《诗经》;2、摘录生字词注音,解释,难句【学生互相推让】师:谁愿意让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也让大家一睹你的风采?生甲:我来!【学生们鼓掌!】生甲:我是代表我们四人小组来讲解的,我们用POWERPOINT做了一个简易课件请大家一起浏览【学生上讲台边投影边演示】生甲:首先简介《诗经》【学生投影演示并解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生:《诗经》“六义”【学生投影演示并解说】《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共105篇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篇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师生热烈鼓掌]师:很不错,关于《诗经》的有关知识介绍得较全面,也较精当看来你们小组花了不少工夫!能告诉大家,这些资料从哪得来的吗?生:我们小组在上学期搞研究性学习时选的就是《诗经》,当时就从网上搜索了相关的一些资料,这次进行了整理!师:难怪你这么从容,原来早有成竹在胸啊!【学生们笑】师:这种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方式值得大家学习!介绍《诗经》这一预习作业他们完成得很好,带了个好头!还有摘录生字词注音并解释这项作业,谁来展示?生乙:我来不过我只是做了在作业本上!师:可用实物投影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开实物投影并调整,学生上讲台边投影边演示并略解说]1、字音玁狁(xiǎn yǔn)不遑(huáng)不来(lài)孔疚(jiù)靡盬(mígǔ)象弭(mǐ)归聘(pìn)四牡(mǔ)骙骙(kuí)小人所腓(féi)2、重点字词解释靡室靡家(无)不遑启居(空闲)载饥载渴(又)靡使归聘(问候)岁亦阳止(农历十月)忧心孔疚(很,非常)戎车既驾(已经)我行不来(慰劳,劝勉)岁亦莫止(同“暮”,年底)【师生热烈鼓掌】师:这位同学整理得较细致我来补充几个【教师板书】雨(yù)雪霏霏(fēi)载渴载饥(zài)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字词【学生齐读生乙和教师整理的字词】师:下面这些加点的字怎么解释?【教师板书】彼尔维何(花盛的样子)维棠之华(同“花”)彼路斯何(同“辂”,大车)【师生互动】师:请同学们听我朗诵全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教师朗诵全文】师:请同学们齐读全诗再回答刚才的问题:这首诗主题是什么?生: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师:何以见得?生:“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生: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师:说说看生:“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生:我认为更主要的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师: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生:“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师:这几位同学都能扣住关键句来分析主旨,做到言之有据,很好!其实把他们三个人融合起来,互相补充就较全面了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朗读前三章,其他同学请思考:这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教师投影思考题,点一名学生朗读前三章】【学生朗读前三章】【学生读毕,其他学生鼓掌】师:读得不错,尤其是节奏把握较好,四字一句,二字一顿,低沉缓慢同学们发现了这三章在章法上的特点没有?生:这里采用的是《诗经》惯用的起兴手法,“薇”是故乡田野里常见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浓浓乡愁于是,深切的乡情融入熟悉的“薇”中思乡怀亲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当把它化作故乡的一株野花、一棵大树、一条小河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山水草木时,就具体形象了师:谈到了起兴,很中肯,还有呢?生:重复!师:是重复吗?生:反复!前三章都以“采薇采薇”开头,都有“曰归曰归”师:有道理仔细看看,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种写法叫什么?多数学生:重章叠句师:对,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看来大家预习时已有所了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生:反复咏叹“曰归曰归”,渲染突出思归心切!生:句式整齐,内容大体一致,读起来回环往复,有音韵美!……师:同学们看看哪些字眼不同?有何变化?生:先“柔”再“刚”后“作”【学生们笑】师:莫笑,这可是关键请你谈谈你的感受生:在内容上,以“薇”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节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仗越打越久,没完没了似的,致使回家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但回家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盼啊盼,从春天盼到夏天,又从夏天盼到秋天,一年都快完了,回家却还无望!这就突出了反战思家的主题【学生们笑,并鼓掌】师:这位同学分析很中肯,他也很会解说,有激情!另外,诚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言,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让我们一起读这三章,再来领略这种重章复唱的艺术魅力!【师生齐读】师:他们总该回家吧!但转眼又是一年,他们却顾不上家室,甚至连一封家书都不能带到家,这是为何呢?生:为了玁狁狁入侵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师:还有呢?生:戍期未定,又有谁替他们带回家信?(驻军地不定,不能互相通信)“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生: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师:是啊,正是役期的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居无定所,饥渴劳顿,这就使人更加思念家的温馨;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也表现了对战争的厌恶!师:战事频繁,连年奔波,戍期未定,乡音阻隔,在这样情况下戍卒的士气如何?有中途逃跑的吗?阵容又如何呢?请齐读4、5两章并思考【师生齐读4、5两章】生:没有一战士逃跑,因为战争虽不值得赞美,然而为家园而战并且节节胜利却总是可以自豪的事情你看“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已不言思乡之情!师:有创见!生:“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四牡翼翼,象弭鱼服”从中还可看出周家军军威盛大,卒伍精强师:看来战士对周朝军队称赞有加了,这些描写与思乡的主题似乎无关,是不是多余的,跑题了?生:好像有点!师:真的吗?生:……师:我们再齐读4、5两章思考思考[师生齐读]生丙:“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描写了将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但是“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贵人坐在战车里,遥遥指挥士兵就要徒步而行,贴身肉搏并且“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转战奔波多苦啊!足见战士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但语气间已带讥讽之意【学生们鼓掌】师:分析真精彩!请继续!生丙:“岂不日戒,玁狁孔棘!”说明日日加强戒备,战士很辛苦!似乎暗示了思乡的'深层原因:频繁惨烈的战事,更让人渴望和平,渴望故乡,渴望亲人可见这里的描写非但没跑题,反而是暗中紧扣主题!师: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战士的心境如何?是不是很高兴?生:高兴啊!生:好像以有些哀伤!生:喜忧参半!……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古人对这两句诗评论很多,我投影出来给同学们看,你们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投影]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8226;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万古常新”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8226;小雅&8226;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生:我很赞赏王夫之的评论!从字面上却不见“乐”与“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偏偏在春光明媚“杨柳依依”的大好时刻,战士们离别家乡亲人走上残酷的战场,心中有多少割舍不断的悲情愁肠呀!千辛万苦的战争终于结束,所有的艰难险阻,所有的痛楚辛酸都已经远去,家园亲人就在眼前,该是多么温馨喜悦呀,可偏偏“雨雪霏霏”!昔日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今日归来的悲戚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们鼓掌】师:是啊,哀情寄乐景,乐情托哀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抒写出极其丰富的物是人非之叹主人公此时之所以充满了哀伤,还因为在他刚得以摆脱战争的苦难,从战场上回来之后,另一个根本无法回避的问题又凸现在他眼前,这就是对家人命运或者自己前景的极为沉重乃至不祥的预感有汉乐府民歌为例证:【教师投影学生齐读】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这一笔笔所着意倾诉的是主人公不得不接受的家破人亡的悲剧对家人命运或自身前景的沉重担忧,使归途中的他压根儿就乐不起来,使他不能不充满道不尽的悲伤这与《采薇》中的战士可谓同病相怜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并背诵这一章,再仔细品味千古佳句的精妙之处!【学生自由诵读、背诵最后一章】课堂小结师:这堂课,我们体会到了战争给战士带来的苦难和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领略了诗中情景完美融合的高超艺术布置作业师:课后希望同学们多加吟咏体会,研讨如下问题,写篇小评论文:【教师投影】你怎么理解这首诗交织着士兵思家恋土与保家卫国的复杂心理?《采薇》教案5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诵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理解诗歌主要内容,掌握诗歌中的重要字词的含义。
2024诗经采薇优秀教案一等奖
![2024诗经采薇优秀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7504cb4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e.png)
01诗经与采薇背景介绍Chapter诗经概述及历史地位篇章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士兵的内心感受,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士兵对家乡的思念。
采薇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采薇是诗经中的一篇,描写了一位归乡士兵在采薇时的深情。
采薇篇章内容与特点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诗经的采集和编纂者无从考证,但一般认为是由官方采风机构或民间采风人士收集而成。
采薇篇章的作者也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断出这是一位经历过战争的士兵或民间诗人。
作者在创作时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现实和民间文化的影响,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诗经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的时期,各种思想和文化交流融合。
采薇篇章所反映的战争和归乡主题,与当时社会政治现实密切相关,也体现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其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包括了对自然、社会、人生等多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02教学目标与要求Chapter掌握《诗经·采薇》的基本内容,了解诗歌的主旨、情感和艺术特色。
学习《诗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了解其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并欣赏《诗经·采薇》的语言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朗读、背诵和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经·采薇》的韵律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拓展阅读等方式,加深对《诗经·采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03教学方法与手段Chapter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启发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采薇教案一等奖最新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2024新版
![采薇教案一等奖最新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2024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a787f1a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9.png)
与其他文学作品比较分析
与《诗经》中其他小雅的比较
《诗经》中有许多小雅,它们与《采薇》在主题、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有何异同?通过比较分析,可以进一步 加深对《采薇》的理解和鉴赏。
与后世文学作品的比较
后世有许多文学作品以《采薇》为题材或进行改编,如《采薇歌》、《采薇操》等。通过比较这些作品与《采薇 》的异同,可以探究《采薇》在后世文学中的传承和发展。
。
创设情境与表演
学生根据角色特点,创设相应 的情境,通过表演展现人物的 情感变化。
观察与点评
其他同学观察表演者的情感表 达、动作神态等,对表演进行 点评和建议。
反思与总结
表演者根据同学点评进行反思 和总结,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
创意写作:以采薇为灵感创作新篇章
阅读采薇并寻找灵感
学生重新阅读采薇,从中寻找创作灵 感和素材。
确定主题并构思
学生确定一个与采薇相关的主题,构 思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创意写作与修改
学生开始创作,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作出新的篇章。完成后进行修改 和完善。
分享与交流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接受大家的点评和建议,进一步提 高写作水平。
05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过程性评价策略部署
学生学习过程观察
情感表达
全诗情感基调深沉悲凉,既有对战争和戍边生活的厌倦和痛苦,也有对家乡和 亲人的思念和眷恋。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士兵的内心感受,将个人情感与 家国情怀融为一体,表达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
文本中体现出的文化内涵
忠勇精神
诗中士兵们虽然面临着艰苦的环境和无尽的思乡之情,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奋勇杀敌, 体现了忠勇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人们为国家和 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采薇》一等奖教案备课讲稿
![《采薇》一等奖教案备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1bf0b7251ed9ad51f11df20f.png)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 《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 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 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 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 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 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 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 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骙骙(kuíkuí):
马强壮的样子。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主帅。小
人:指士兵。腓:隐蔽。[按:古代打仗是车 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 靠车身掩护自己。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翼翼:行列整齐
的样子,指训练有素。象弭:两端用象牙镶 饰的弓。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戒:戒备。孔棘:
十分吃紧。棘:同“急",紧急。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 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 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 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 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 “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 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 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采薇》教案一等奖5篇
![《采薇》教案一等奖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51c0f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4.png)
《采薇》教案15【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步骤】一、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1、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2、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学习《采薇》1、学生朗读,整体把握。
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的,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采薇》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采薇》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96a79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a.png)
引导现代人关注内心世界 ,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摆脱浮躁和焦虑。
重视精神生活
鼓励现代人更加重视精神 生活,追求心灵的满足和 成长。
回归自然与简单
倡导现代人回归自然,追 求简单的生活方式,避免 过度物质化和功利化。
THANKS
感谢观看
《采薇》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田园诗歌的复兴
01
激发了现代文学中田园诗歌的创作热情,推动田园诗歌的复兴
与发展。
情感表达的细腻化
02
对现代文学在情感表达方面产生影响,促使文学创作者更加注
重情感的细腻刻画。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03
《采薇》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现代文学提供了传统文化
的传承与创新思路。
《采薇》对现代人的生活态度的影响
02
《采薇》的内容与主题
《采薇》的诗歌内容
01
《采薇》是一首写军人思乡之情 的诗歌,描述了军人因战争不能 回家,只能在战场和思念中度过 时光的痛苦心情。
02
诗歌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战争 场景和人物内心感受,生动地展 现了军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
《采薇》的主题思想
《采薇》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战争的 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家人和 故乡的思念之情。
《采薇》以其对战争和和平的 深刻思考,以及对士兵和人民 苦难的同情,成为了中国文学 史上的经典之作。
《采薇》的创作背景
《采薇》创作于西周时期,正值国家分裂、战争频繁的时期。
诗歌描绘了一位士兵在战争中的苦难和思乡之情,反映了那一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 民的不幸。
诗歌通过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表达了对那一时期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民苦 难的同情。
2024版《采薇》教案一等奖
![2024版《采薇》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2dd9913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f.png)
2024/1/29
1
目录
2024/1/29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 学生活动设计与实施 • 课程评价与反思
2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Chapter
2024/1/29
3
《采薇》背景介绍
《采薇》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诗经》中的一篇,属于 雅颂之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4
教师自我反思与成长计划
2024/1/29
自我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 略。
成长计划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包括参加教育培训、研讨会等活 动,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同时,也可以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和借 鉴。
指导与排练 教师对学生进行角色分析、表演技巧等方面的指 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色和表达情感。学生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
表演与评估
3
安排表演时间和地点,邀请师生观看。表演结束 后,组织评委和观众对表演进行点评和打分,评 选出优秀表演团队和个人。
2024/1/29
21
分组讨论会组织及成果展示
分组讨论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 讨论辩论等多种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 效果。
强化实践与运用
通过仿写、创作等实践活 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 转化为实际能力,提升文 学素养。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2024/1/29
7
文本内容概述
采薇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采薇教案一等奖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bccc41c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6.png)
分组讨论与主题发言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 《采薇》中的某个主题或意象, 如战争与和平、归乡与离别等,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主题发言
每组选派代表就讨论的主题进行 发言,分享小组的观点和见解,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 逻辑能力。
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活动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采薇》中的士兵、思妇等角色,通过表演的形 式再现诗歌中的场景和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解能 力。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结合传统的板书、讲解等手段,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采薇篇章结构及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
采薇篇章以起兴、叙述、抒情三个层 次构建,通过描绘采薇场景、叙述归 途遭遇和抒发思乡之情,形成完整的 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
写作特点
运用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篇 章具有画面感和感染力;运用重章叠 句和反复咏叹的手法,增强篇章的音 乐性和抒情效果。
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以采薇起兴,描绘士兵因战乱而离家日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通过“采薇”和“曰 归”的反复咏叹,表达士兵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情景模拟
模拟《采薇》中的某个场景,如战场上的生死搏斗、归途中 的艰辛跋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 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想象力。
05
课堂总结与回顾
重点知识点梳理和归纳
《采薇》的背景、主题及艺术特色 士兵思乡情感的体现及诗歌的情感基调
诗歌中运用的比兴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象等艺术表现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采薇》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采薇》](https://img.taocdn.com/s3/m/b02bcea9eff9aef8941e06ce.png)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 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悲。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 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 (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 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 《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 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十五从军行
十五从军行,八十使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做饭,采葵持做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公(谢安)因弟 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谢玄称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
采薇
采薇
❖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 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 烈烈,载饥载渴。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未定,靡使归骋。
❖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 靡盬,不遑起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 彼尔为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 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2024采薇一等奖教案ppt课件
![2024采薇一等奖教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2b655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e.png)
采薇一等奖教案ppt课件contents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分析与解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与步骤•学生活动与评价•作业布置与指导目录01教学目标与要求让学生了解《采薇》的文学背景、作者生平及诗歌风格。
掌握《采薇》中的生字、生词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采薇》的艺术特色,如象征手法、意象运用等。
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分析诗歌并发表见解。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采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采薇》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诗歌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采薇》的意象运用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和情感表达。
02教材分析与解读《采薇》是一首出自《诗经》的经典之作,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
作者无从考证,但《诗经》是由民间采风、宫廷乐师整理而成,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诗歌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战争、徭役等社会现象有关,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采薇》背景及作者简介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采薇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表达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主题思想深刻,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战争的控诉。
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诗歌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
运用赋、比、兴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采薇的场景和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歌语言简练、质朴自然,具有浓郁的民间风情和生活气息。
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这句诗描绘了采薇的场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期盼和时光流逝的无奈。
《采薇》教案一等奖4篇
![《采薇》教案一等奖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85e98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b.png)
《采薇》教案1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初步了解《诗经》及其现实主义风格。
2.初步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了解四言诗的特点,重章叠句的形式。
4.用正确的节拍诵读这两首诗,力求语言通畅,感情充沛,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背诵《采薇》和《氓》前两章。
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朗读古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诗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诗经两首》中所表现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真挚的爱情婚姻的向往以及为捍卫祖国的统一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诗经》距今约三千年,语言、内容都有着极大的陌生感,加之以诗歌的形式表现,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所以疏通诗句,带着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和三千年前的古人同喜同悲,同爱同恨,势必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解决办法1.反复诵读,疏通诗句。
2.借助诗的形象,体悟情感及主旨。
学生活动的设计1.让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注释疏通诗句,熟悉四言诗的节奏及重章叠句的形式。
2.试译其中一二首诗,诗句可长可短,押韵可严可宽。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通过第一单元中国现当代诗歌及外国诗歌的学习鉴赏,学生们有了一些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为本单元学习鉴赏《诗经》奠定了基础。
1.介绍《诗经》及其开创的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学习鉴赏《卫风·氓》。
二、整体感知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把《诗三百》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故称《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
“国风”中的诗歌,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置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
《采薇》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采薇》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5f6eb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a.png)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 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引导学生体 会诗歌中蕴含的思乡之情和战争之苦,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解法、讨论法等。
02 教学手段
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采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诗歌 情感。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应对类似的心理问题。
06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小组讨论:《采薇》中的主题思想探讨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讨论《采薇》 中的主题思想,如忠诚、思乡、战争与和平等。
拓展阅读:相关艺术作品欣赏
欣赏《诗经》中的其他篇章,如《关雎》、《蒹 01 葭》等,了解《诗经》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
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如《楚辞》、《汉乐府》等 02 ,感受不同时代和地域的文学风格和审美追求。
欣赏与《采薇》主题相关的艺术作品,如音乐、 03 绘画、舞蹈等,拓展艺术视野,加深对诗歌的理
小组代表发言
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阐述对《采薇》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师点评与引导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加深对《采薇》主题思想的理解。
角色扮演:模拟诗中情境,加深理解
角色分配
学生自愿选择或由教师指定角色,如士兵、将军、家人等,模拟 《采薇》诗中的情境。
情境表演
解和感受。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相关历史知识拓展
周朝时代背景
《采薇》出自《诗经·小雅》,反映了周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通过了解周朝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采薇》的背景和内涵。
诗经采薇优秀教案一等奖
![诗经采薇优秀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1403e97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9.png)
诗经采薇优秀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诗经》中的《采薇》篇。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而《采薇》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它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采薇》全文,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 能够分析并欣赏《采薇》的文学特色,了解其历史背景。
3. 能够运用《采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背诵《采薇》,理解并把握其基本内容和情感。
难点:分析《采薇》的文学特色,了解其历史背景,运用其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诗经》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经》的音乐美和文学美。
2. 讲解:讲解《采薇》的背景、作者、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分析:分析《采薇》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练习:让学生朗读、背诵《采薇》,并进行随堂练习,运用《采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板书《采薇》板书内容:背景:战争与和平作者:不详结构:四句一组,共四组修辞:比喻、拟人意象:战争、和平、自然情感: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主题: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美好七、作业设计1. 背诵《采薇》。
2. 分析并欣赏《采薇》的文学特色,了解其历史背景。
3. 运用《采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和练习,让学生对《采薇》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但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运用《采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诗经》中还有许多优秀的诗歌,可以进行选读和欣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经》的文学美和历史价值。
同时,可以组织相关的文学创作活动,让学生运用《诗经》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其文学素养。
2024版《采薇》优秀完整版PPT课件
![2024版《采薇》优秀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ffc07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11.png)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争的持续,主人公的情感逐渐发生变化,开始 表现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后期升华
在经历种种磨难后,主人公的情感得到升华,更加珍视生命、和平与 家国情怀。
内心独白和对话解读
内心独白
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揭示其内 心的挣扎、矛盾和人性的光辉。
对话解读
分析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对话, 探讨其背后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采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中华 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06 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
CHAPTER
名句出处及原文呈现
出处
《诗经·小雅·采薇》
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译文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刚才长出来。说回家啊说 回家,一年又快过去了。
05 跨时代意义及现代启示
CHAPTER
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
继承与发展
《采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 了深远影响,为后世诗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诗歌体裁的拓展
《采薇》在体裁、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创新,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 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繁荣发展。
篇章结构分析
章节划分
诗歌按照采薇的起因、经 过和结果划分为若干章节, 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主 题和表达方式。
叙事与抒情
诗人在叙事中穿插抒情, 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生动 的画面感,又充满了浓郁 的感情色彩。
前后呼应
诗歌在篇章结构上做到了 前后呼应,使得整首诗歌 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显得完 整统一。
修辞手法运用
谢谢
2024版年度采薇得教案设计一等奖
![2024版年度采薇得教案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2c8d837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d.png)
03
02
01
采薇课程背景
掌握《采薇》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知识与技能
通过诵读、赏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提问引导思考
向学生提出与采薇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故事讲述背景
简述诗歌背景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情感和主题。
分析诗歌技巧
剖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讲解诗歌内容
详细讲解诗歌的意象、语言和结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探讨诗歌主题
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精神。
推广应用价值探讨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采薇得教案设计一等奖
目录
教案背景与目标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过程与效果展示 创新点与特色分析 反思总结与未来展望
01
CHAPTER
教案背景与目标
Hale Waihona Puke 作为《诗经》中的名篇,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
古代文学经典
文学与艺术的融合
传统文化传承
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美感,适合与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
互动式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营造创新
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自我监控学习过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
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新观点、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战车、战马、象弭、鱼服。 突出军队装备精良。
二、文中多次写战马的情态,如“业业”、“骙 骙”、“翼翼”,有什么作用?
明确:兵强马壮,突出自己的军队战斗力 很强,军威赫赫。同时也蕴含主人公强烈的 自豪感,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结合前三章,说一说战士对战争的情感、态度
出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之情, 有自豪感、荣誉感 ; 但是由于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和苦难, 又有无奈和厌倦
链接高考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 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 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 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 私向梦中归。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 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答:
?尾联表达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的之情 ,却能以国 事为重的爱国热情 。尽力王事征战边关,怎么敢 在路途中迟慢,思念家乡只能私下梦里面回到家 乡看看。
?尾联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升华的作用。 虽然远离 家乡,思念家乡之情不至于感伤,报效祖国当然 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 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作业:
用自己的语言,改写这 一首诗
再读课文
探究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 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被视 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谈谈你的看法 。
⒈以乐写悲,更衬其悲。
⒉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⒊今昔对比,物非人非。
当初离家出征,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 光来反衬,如今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或庆幸的,却用大雪 纷飞这样严寒的景象来反衬。回家的士卒心里到底是什么感觉? 痛苦?思念?庆幸?担心?百感交集,在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对 比中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
疚:痛苦。
来:回家
戍役漫长,生活艰苦,思乡情切
以采薇 起兴 。薇菜从发芽到柔嫩到粗壮刚健的过 程,是一个时间流逝的过程,然而戍役军士从 “莫”、“阳”中盼望回家,却始终没有回家, 这漫长的服役刚好与薇菜的生长过程相应 ,喻示 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
薇菜的变化: 时令的变化:
心情的变化:
薇亦作止 薇亦柔止 薇亦刚止
岁亦莫止 岁亦阳止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忧心孔疚
特点:章与章句型重复,字面意义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 处更换个别字。这种手法叫做 重章叠句
作用 1、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把主人公随着 服役期的无限延长而变得越来越重的焦虑、痛苦的 心情更好的展现出来。 2、使得抒发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 强化感情。
靡:无
猃狁( xiǎn yǔn ):我国古代西北边区民族。 春族时称“戎” 或“狄” 。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遑:暇,空闲。
启居:指坐下来休息。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地, 臀部贴在小腿上叫 “居”, 坐 ;上身伸直,臀部离开脚 后跟的叫“启”, 跪 。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柔:柔嫩的样子。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 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 声。
采薇
《诗经》
教学目标
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 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掌握 “重章叠句” 的表现 手法。
3、掌握最后一章的 抒情方式 。
初读课文
读准课文字音,疏通文意
字词注音
骙骙(kuíkuí):马强壮的样子。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腓:隐蔽。
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鱼服:用鲨鱼皮做的箭袋。
翼翼: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象弭:两端用象骨镶饰的弓。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戒:戒备。
孔:很,甚
棘:同“急 ,
一、这两 章诗文中都提到了哪些事物?突出了什 么?
3、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 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和音乐美。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尔:花盛开的样子。
维,句中语气词。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路: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战车。
君子:这里指将帅 。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多次打胜仗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气词,无实义。
雨雪:下雪。霏霏:雪下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得很大的样子。
迟迟:缓慢的样子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莫:没有人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请在,此处添不加副敢标题 问来人。
忧心烈烈:忧心如焚。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载:又。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聘:问。
戌:戌守。这里指防守 的地点。
使:指使,委托。
?采薇采薇,薇亦 刚止。
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曰归曰归,岁亦 阳止。
阳:阴历十月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盬:休止
启处:与上文“启居” 同义
?忧心孔疚,我行不 来。
孔:很。
岁亦莫(mù)止 载 (zài) 饥载渴 四牡骙骙(kuí)
象弭(mǐ) 鱼服
猃狁(xiǎn yǔn)之故 王事靡盬 (gǔ) 小人所腓 (féi) 雨 (yù) 雪霏霏
薇(wēi):野豌豆苗。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止:句尾语气词。
作:起,生长出来。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莫:同“暮”。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小结
《采薇》一诗描写西周时期一位
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 途中所思所想,表现了普通士兵在 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 伤痛,抒发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 乡的思念。
当堂检测
重章叠句 赋兴手法
壹
(1-3)
思归
细节描写 起兴手法
贰 (4-5)
战争场面
对比 反衬 情景交融
叁 (6)
归途中悲伤痛 苦心情
【对比阅读】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哀:眼下之困( 雨雪霏霏 载渴载饥 长路漫漫) ? 过去之苦(采薇而食 居无定所 战争不断) ? 未来之悲 (韶华已逝 忧心亲人 担心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