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管系生产规范
船舶管系生产规范
![船舶管系生产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7c76cf2b4daa58da1114ac4.png)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目次前言 (Ⅲ)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设计依据 (1)4 设计准则 (2)5 设计内容 (3)6 设计程序 (3)7 设计方法 (6)图1 管系布置的间距 (6)图2 管子与电缆、风管的相对位置 (6)图3 空气管在主甲板上的高度尺寸 (7)图4 测深管底端安装位置 (8)图5 测深管末端安装位置 (8)图6 两阀间距 (10)图7 卫生设备安装高度 (10)图8 区域划分图 (12)图9 通过水密甲板,非水密隔舱的几种结构形式 (13)图10 平行管路法兰布置方法 (14)图11 FBU钢管支架 (14)图12 U型螺纹支架 (14)图13 扁铁支架 (14)图14 BRC铜管多路支架 (15)图15 BRC铜管单路支架 (15)图16 塑料支架 (15)图17 支架焊接形式 (15)图18 支架焊接形式 (16)图19 支架焊接形式 (16)图20 支架固定形式 (16)图21 支架固定形式 (17)表1 测深管底端防击板尺寸及安装要求 (7)表2 支架最大间距规定 (17)。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船舶管系生产设计的设计依据、设计准则、设计内容、设计程序和设计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柴油机动力大、中型钢质海船的管系生产设计。
其它小型船舶及特种船舶的管系生产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1693-1994 船用法兰焊接单面座板GB/T11694-1994 船用法兰焊接双面座板Q/SWS 34-001-2003 测深管末端Q/SWS 34-010-2003 船用焊接套管Q/SWS 34-011-2003 法兰式通舱管件Q/SWS 34-012-2003 螺纹接头通舱件Q/SWS 34-013-2003 船用法兰密封垫片及选用规定Q/SWS 52-014-2003 船体强力构件开孔及补强Q/SWS 54-001-2003 船舶管子零件设计规范Q/SWS 60-001.2-2003 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3 设计依据3.1 管系生产设计必须依据船舶建造规格书及船东与公司所签合同的有关条款规定。
船舶生产安全管理制度
![船舶生产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fe625c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7.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船舶生产安全管理,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船舶生产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船舶生产活动,包括船舶建造、修理、改装、拆解等。
第三条船舶生产安全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四条公司各级领导对本单位船舶生产安全工作负总责,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船舶生产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确保本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第六条船舶生产现场管理人员对现场作业安全负直接责任,负责现场作业安全监督和管理。
第七条职工对本岗位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三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第八条建立健全船舶生产安全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一)安全生产责任制;(二)安全操作规程;(三)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四)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五)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六)安全检查制度;(七)应急预案。
第九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定期修订,确保其适应船舶生产实际需要。
第四章安全教育培训第十条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十一条新职工入职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二条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第五章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第十三条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船舶生产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排查。
第十四条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消除。
第十五条对重大安全隐患,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六章事故报告与处理第十六条发生事故时,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启动应急预案。
第十七条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责任,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对事故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严肃处理。
第七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船舶管系安装工艺规范1
![船舶管系安装工艺规范1](https://img.taocdn.com/s3/m/d3f6c50e58fb770bf78a55e7.png)
‘船舶管系安装工艺规范船舶管系安装工艺规范插图1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船舶管系的安装前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船舶管系的安装。
对于特种船舶或有特殊要求的管系,应按设计要求,编制相应的工艺文件。
2 安装前准备2.1 熟悉和掌握管系设计图纸与技术文件,按要求进行安装准备。
2.2 安装的管子应有合格标记。
管端严密封口,对封口损坏的管子,安装前需用压缩空气吹净管内壁。
2.3 安装的阀门及管件等应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
并具有良好的清洁封口。
法兰密封面和螺纹接头的螺纹不能碰伤或其它损坏,如有损坏应予修正。
2.4 安装的管子、阀门及管件等应对照相应图样和技术文件核查其正确性和配套完整性。
2.5 管子和管件安装前应堆放在环境清洁的场所。
2.6 镀锌管或镀锌零件的镀层表面应光滑,如在装焊时局部受到损伤应及时用富锌底漆补涂。
2.7 管子连接机械设备时,应仔细检查管子与设备的对应接口是否一致,并检查设备接口内的清洁状况,如有污物或其它不清洁的情况,应视实际情况,进行局部清洁或拆卸清洗,在达到要求后,方可与管子连接。
2.8 管子连接阀门和其他管件时,应仔细检查管子与阀门和其他管件的对应接口是否一致,并检查阀门和其它管件接口内的清洁状况,如有污物或锈蚀,必须进行局部或全部清洁,在达到要求后,才能提交安装。
3 人员3.1 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并经过相关专业培训、考试或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3.2 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熟悉本规范要求,并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4 工艺要求4.1 管系安装必须按图纸进行,管子的排列应尽可能平直、成组成束并列、整齐和美观,避免不必要的迂回和斜交。
4.2 管系的安装间距2≥2≥4.2.1 并行管或交叉管,邻近两根管子(包括管子附件)间距一般应在20㎜以上,允许极限大于10㎜,如图1所示:图1 管子间距4.2.2 对于需要包扎绝缘的管子,包扎好绝缘后,其外缘与相邻管子、管系附件或船体结构件的间距在20㎜以上。
船舶生产管理制度
![船舶生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d14d12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e.png)
船舶生产管理制度船舶生产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证船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高效性和质量标准的一系列管理规定。
船舶生产管理制度旨在确保船舶生产的各个环节能够有序进行,保障船舶生产的顺利进行和良好品质的输出。
船舶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船舶设计制定、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制定、船舶加工制造、质量检验与验收等环节。
在船舶设计制定阶段,应根据客户需求、市场需求和技术要求进行合理的船舶设计,确保船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考虑到船舶生产成本和效益,进行合理的设计方案选择。
原材料采购是船舶生产管理制度中一个关键的环节。
在采购原材料时,必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链的可靠性,避免使用劣质原材料影响船舶的质量和安全性。
为了保证采购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应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开展供应商的资质审核和评估。
在生产计划制定环节,应根据船舶生产的需求量和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并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及时调整和跟踪生产情况。
同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采用柔性生产方式和合理组织生产流程,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运行。
船舶加工制造环节是船舶生产管理制度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
在船舶加工制造过程中,需要确保各项工艺和操作符合规范和标准,保证船舶的质量和安全性。
为此,可以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并加强质量管理和工艺控制,确保船舶生产的各个环节无缺陷。
质量检验与验收环节是船舶生产管理制度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在船舶生产完成后,需要对船舶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和验收,以确保船舶的质量达到设计标准和合同要求。
在质量检验和验收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流程进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
为了有效实施船舶生产管理制度,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体系和机构。
可以采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认证标准,确保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机构和团队,明确各项职责和权限,加强协调和沟通,提高管理效率。
综上所述,船舶生产管理制度是保障船舶生产安全、高效、质量的重要保证。
船舶管系安装工艺规范
![船舶管系安装工艺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fc96cee19e8b8f67c1cb950.png)
船舶管系安装工艺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船舶管系的安装前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2 安装前准备2.1 熟悉和掌握管系设计图纸与技术文件,按要求进行安装准备。
2.2 安装的管子应有合格标记。
管端严密封口,对封口损坏的管子,安装前需用压缩空气吹净管内壁。
2.3 安装的阀门及管件等应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
并具有良好的清洁封口。
法兰密封面和螺纹接头的螺纹不能碰伤或其它损坏,如有损坏应予修正。
2.4 安装的管子、阀门及管件等应对照相应图样和技术文件核查其正确性和配套完整性。
2.5 管子和管件安装前应堆放在环境清洁的场所。
2.6 镀锌管或镀锌零件的镀层表面应光滑,如在装焊时局部受到损伤应及时用富锌底漆补涂。
2.7 管子连接机械设备时,应仔细检查管子与设备的对应接口是否一致,并检查设备接口内的清洁状况,如有污物或其它不清洁的情况,应视实际情况,进行局部清洁或拆卸清洗,在达到要求后,方可与管子连接。
2.8 管子连接阀门和其他管件时,应仔细检查管子与阀门和其他管件的对应接口是否一致,并检查阀门和其它管件接口内的清洁状况,如有污物或锈蚀,必须进行局部或全部清洁,在达到要求后,才能提交安装。
3 人员3.1 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并经过相关专业培训、考试或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3.2 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熟悉本规范要求,并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4 工艺要求4.1 管系安装必须按图纸进行,管子的排列应尽可能平直、成组成束并列、整齐和美观,避免不必要的迂回和斜交。
4.2 管系的安装间距图1 管子间距4.2.1 并行管或交叉管,邻近两根管子(包括管子附件)间距一般应在20㎜以上,允许极限大于10㎜,如图1所示:4.2.2 对于需要包扎绝缘的管子,包扎好绝缘后,其外缘与相邻管子、管系附件或船体结构件的间距在20㎜以上。
4.2.3 下列管子与电缆的距离应一般在100㎜以上。
a)蒸汽管子绝缘层外表;而对油舱应引至开敞甲板上的安全位置。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讲诉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讲诉](https://img.taocdn.com/s3/m/72878e17aaea998fcc220e95.png)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目次前言 (Ⅲ)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技术依据 (1)4 技术准则 (2)5 技术内容 (3)6 技术程序 (3)7 技术方法 (6)图1 管系布置的间距 (6)图2 管子与电缆、风管的相对位置 (6)图3 空气管在主甲板上的高度尺寸 (7)图4 测深管底端安装位置 (8)图5 测深管末端安装位置 (8)图6 两阀间距 (10)图7 卫生设备安装高度 (10)图8 区域划分图 (12)图9 通过水密甲板,非水密隔舱的几种结构形式 (13)图10 平行管路法兰布置方法 (14)图11 FBU钢管支架 (14)图12 U型螺纹支架 (14)图13 扁铁支架 (14)图14 BRC铜管多路支架 (15)图15 BRC铜管单路支架 (15)图16 塑料支架 (15)图17 支架焊接形式 (15)图18 支架焊接形式 (16)图19 支架焊接形式 (16)1图20 支架固定形式 (16)图21 支架固定形式 (17)表1 测深管底端防击板尺寸及安装要求 (7)表2 支架最大间距规定 (17)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区域舾装技术的要求、遵照国内外主要船级社的有关规范,在管系综合放样技术的基础上,并结合本公司生产技术的实际情况而编制的。
本规范由营口首一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技术部归口。
本规范起草部门:技术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编制):南书明审核:徐虹潮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船舶管系生产技术的技术依据、技术准则、技术内容、技术程序和技术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小型船舶及特种船舶的管系生产技术,其它柴油机动力大、中型钢质海船的管系生产技术。
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1693-1994 船用法兰焊接单面座板2GB/T11694-1994 船用法兰焊接双面座板Q/YKSY 34-001-2003 测深管末端Q/YKSY 34-010-2003 船用焊接套管Q/YKSY 34-011-2003 法兰式通舱管件Q/YKSY 34-012-2003 螺纹接头通舱件Q/YKSY 34-013-2003 船用法兰密封垫片及选用规定Q/YKSY 52-014-2003 船体强力构件开孔及补强Q/YKSY 54-001-2003 船舶管子零件技术规范Q/YKSY 60-001.2-2003 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3 技术依据3.1 管系生产技术必须依据船舶建造规格书及船东与公司所签合同的有关条款规定。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及布置规则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及布置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b45596c08bd63186bcebbc93.png)
目录前言1.范围叙述 (2)2.引用工艺标准 (2)3.设计指导准则 (2)4.设计方法 (2)5.管子穿越结构的开孔要求 (7)6.管子穿越水密非水密舱壁的结构形式 (9)7.管路取段的原则 (10)8.管路支架布置及焊装 (11)9.附页:管子首尾段取段表 (17)船舶管系生产设计及布置规则1.范围叙述本规则规定了船舶管系生产设计的分段划分原则和管系附件的布置要求,以及管系穿越船体结构的开孔规范,管子取段等技术要领。
本规则适用于柴油机动力装置大、中型钢质海船的管系生产设计。
其它小型船舶及特种船舶的管系生产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2.引用工艺标准。
GB/T11693 船用法兰焊接单面座板GB/T11694 船用法兰焊接双面座板SWSxx-xxxxSWS 通仓管件法兰式(法兰符合GB)SWS 通仓管件螺纹式SWS 通仓管件套管式SWS 通仓管件法兰式(法兰符合ISO)SWS 通仓管件法兰式(法兰符合JISB)SWS 甲板护圈(法兰符合JISB)3. 管系生产设计的基本准则3.1 (管系生产设计的)指导思想3.1.1 是将管系放样,托盘管理,使其在壳舾涂一体化生产过程中有机的结合起来。
最大程度的满足分段建造结合区域舾装的现代造船模式。
3.2 (生产设计的)一般规则3.2.1 必须符合相应船级社的规范规定。
3.2.2 要积极推广应用管附件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的优化组合技术。
3.2.3 要根据工厂的起吊和运输能力,实施管系的布置和区域划分。
3.3 总体要求3.3.1 必须满足系统功能要求,确保功能的完满实施。
3.3.2 必须满足可操作性和维修保养的要求。
3.3.3 必须满足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要求。
3.3.4 必须妥善解决好管系与设备,管系与分段合拢接口要求。
4. 设计的一般方法4.1 总体构思。
4.1.1 机仓区域:a.机仓双层底分段、b.机仓底层分段、c.机仓上下平台甲板分段、d.机仓棚区域分段、e.烟囱区域分段。
船舶管系制作安装工艺指导书
![船舶管系制作安装工艺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41a79f4524de518964b7dd3.png)
船舶管系制作安装工艺指导书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船舶管系等级、布管原则、材料供应、内场预制、管子焊接、压力试验、镀锌、酸洗、上船安装、系统清洗及密性试验等方面的工艺和技术要求;对于特种材料的管系不例入本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海洋和内河航行的钢质船舶管系制造及修理。
2引用标准3管系等级为了确定适当的试验要求、连接型式以及热处理和焊接工艺规程,不同用途的压力管系按其设计压力和温度分为三级,如表1所示。
计压力和设计温度两参数均达到表中Ⅱ级或Ⅲ级规定时,即定为Ⅱ级或Ⅲ级管系。
②其它介质是指空气、水、滑油和液压油等。
不受压的开式管路,如指泄水管、溢流管、透气管和锅炉放汽管等,也为Ⅲ级管级。
4管路在船上的布置原则4.1一般原则4.1.1为了避免管子因温度变化或船体变形而损坏,管路应加以固定。
4.1.2管子穿过船体结构横梁、肋骨、肘板、纵桁、内底板舱壁、甲板等处需开孔时,应用开孔补偿方法进行加强。
4.1.3管子穿过水密或气密结构处时,应采用贯通件或座板。
穿过非水密平台、甲板或非水密隔板时,应加装防护罩,并双面焊接。
4.1.4通常管子布置要利于管子的拆装。
尽量减少管子弯头及减少定型弯的使用。
4.2蒸汽管4.2.1蒸汽管的布置应避免产生水囊。
4.2.2穿越舱壁与甲板的管子贯通件应予以绝热,以防止热传递。
4.2.3除作取暖用外,蒸汽加热管路不得穿越起居舱室。
4.2.4蒸汽管一般不应穿过灯间、油漆间和货舱。
4.2.5除加热管路和吹洗管路外,蒸汽管路一般不应敷设在花钢板下面。
4.2.6蒸加热管路不得与电缆靠得太近。
一般经包扎后的蒸汽管与电缆相距大于300mm。
4.2.7蒸汽管排气管法兰距电缆的空间距离,平行敷设应不小于100mm;交叉敷设应不小于50mm。
热水管管壁距电缆应不小于100mm。
特殊情况不能达到以上规定的,应增加隔热层厚度。
4.3燃油管4.3.1燃油管路不可穿越盛有给水、饮用水、润滑油或热油的舱柜。
4.3.2通过压载舱的燃油管路应按规范要求增加壁厚。
管系安装工艺规范
![管系安装工艺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4a733da5022aaea998f0f18.png)
3000t~10000t级不锈钢化学品船管系安装工艺规范1范围1.1 主题内容本规范为公司新编制内部标准。
是根据公司的生产实际经验并参照有关船厂企业标准编制而成。
本规范规定了船舶管系的安装前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3000~10000吨船舶管系的安装。
对于特种船舶或有特殊要求的管系,应按设计要求,另行编制相应的工艺文件。
2 引用文件CB/T 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CB*/Z 345-85 船舶管系布置及安装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船舶管系安装The installation of the piping system将制作好的管子及管路附件按照设计安装在船上的过程。
3.2管路密性试验The tightness of the piping system用空气、水或油等介质试验管路系统密封性能的过程。
4 安装前准备4.1 熟悉和掌握管系设计图纸与技术文件,按要求进行安装准备。
4.2 安装的管子应有合格标记。
管端严密封口,对封口损坏的管子,安装前需用压缩空气吹净管内壁。
4.3 安装的阀门及管件等应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
并具有良好的清洁封口。
法兰密封面和螺纹接头的螺纹不能碰伤或其它损坏,如有损坏应予修正。
4.4 安装的管子、阀门及管件等应对照相应图样和技术文件核查其正确性和配套完整性。
4.5 管子和管件安装前应堆放在环境清洁的场所。
4.6 镀锌管或镀锌零件的镀层表面应光滑,如在装焊时局部受到损伤应及时用富锌底漆补涂。
4.7 管子连接机械设备时,应仔细检查管子与设备的对应接口是否一致,并检查设备接口内的清洁状况,如有污物或其它不清洁的情况,应视实际情况,进行局部清洁或拆卸清洗,在达到要求后,方可与管子连接。
4.8 管子连接阀门和其他管件时,应仔细检查管子与阀门和其他管件的对应接口是否一致,并检查阀门和其它管件接口内的清洁状况,如有污物或锈蚀,必须进行局部或全部清洁后才能安装。
船舶管系管子支架工艺规范
![船舶管系管子支架工艺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a44d69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4e.png)
0.175
27
80
75
55
3
85
0.066
237
0.180
34
5
30
110
100
70
13.5
115
4
M12X35
0.134
271
0.320
42
120
110
80
100
4
125
M12X40
0.146
304
0.359
48
130
120
90
135
0.158
336
0.393
60
6
40
140
130
100
6
5
4.4Ya 、Yb型管子支架上下压板衬垫材料及厚度随系统定。
4.5Ya、D型支架与管子之间可加衬垫, 衬垫材料及厚度随系统定。
4.6Na、Nb型管子支架本体采用工程尼龙加工,上下压板采用Q235-A板材并镀锌。
4.7本标准其它管子支架本体均采用GB9787-88热轧等边角钢制造。
5检验
5.1支架零件表面应平整、 光顺、光洁、无毛刺和飞边。
管子外径DW
管子数
压板尺寸
d
高度
H
长度
重量
(Kg)
B
t
P1
P
L
6
2
20
1.5
9
5
36
56
12
0.03
3
42
62
18
0.04
4
48
68
24
0.05
5
54
74
30
0.06
xxx船管系生产设计原则规范
![xxx船管系生产设计原则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aa9192d915f804d2b16c174.png)
船管系生产设计原则规范1.管系生产设计布置的通则1.1所有蒸汽管、油管、水管和柴油机排气管等,应避免布置在配电板及其他电器设备的上方及后面,并尽量远离配电板周围。
油管路还应避免在锅炉、烟道、蒸汽(热油)管、废气管及消音器的上方通过。
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则应采取有效措施。
舱柜的测量短管不得终止于电气设备附近。
1.2所有燃油舱柜的空气管,溢流管和测量管都应避免通过居住舱室、精密仪器舱、粮库、被服舱、电气设备等特殊舱室,不可避免时管子不得有可拆接头,其它管路也不得通过上述舱室。
1.3淡水舱不得通过除淡水(饮水)管,以外的任何管子,同样,淡水管路也不得通过油舱、压载舱等其它舱柜。
1.4舱底水管,在深舱内应在管隧内通过,且应尽量避免通过双层底舱。
如不能满足时,则通过深舱和双层舱的舱底水管管壁应按规范要求加厚。
并采用焊接接头或其他可靠接头,接头数量应尽可能少。
1.5一般情况下,通过温度为0°C或低于0°C舱室的管子,应与该舱室的钢结构件作绝热分隔,否则不得通过。
1.6承受胀缩或其他应力的管子,应采用适当的管子弯曲或膨胀接头等必要的补偿措施;干货舱和深舱等不便检查处所的管子不得装设滑动式膨胀接头。
膨胀接头应取得有关部门的认可。
1.7布置管路时,要充分考虑操作管理人员的检查方便,同时,不得妨碍设备及阀件的检修。
1.8并行管或交叉管,邻近两根管子(包括管子附件)间距应在20mm 以上。
对于需要包扎绝缘的管子,包好绝缘后,其外缘与相邻管子,管系附件或船体结构件的间距在30mm以上。
阀和阀并排布置时,手轮的间距应在30mm以上,如图1所示。
1.9蒸汽管子绝缘层外表,非水隔层绝缘的排气管外表,工作压力9.8Mpa以上的高压空气管与电缆的净距离不得小于80mm。
1.10管路布置时应考虑到焊制马脚的方便,尽可能考虑到多路管子平衡敷设时管路的上口(或下口)在同一直线上,便于焊制马脚,如图2所示。
1.11主通道净距离要满足:高度不小于2050mm,宽度不小于600mm,如图3所示。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注意事项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9dbc19e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6.png)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注意事项1. 简介在船舶设计与生产中,管系(包括管道、阀门、泵等)被广泛应用于船舶的供水、供气、污水处理、消防等系统中。
良好的管系设计可以确保船舶系统的正常运作和船员的安全。
本文将探讨船舶管系生产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
2. 原材料选择2.1 耐腐蚀性船舶在海上运行时会遭受到各种腐蚀介质,如海水、氯离子等。
因此,在选择管系原材料时,需要考虑其耐腐蚀性。
常用的耐腐蚀材料包括不锈钢、铜镍合金等。
2.2 抗压性能管系在船舶中承受着各种压力,包括液压力和气压力。
因此,原材料的抗压性能也是选择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高强度材料,如碳钢和合金钢,适用于承受高压力的场合。
3. 设计流体力学在进行管系生产设计时,需要考虑流体力学原理。
以下是一些设计注意事项:3.1 流阻和压力损失管子内的流体会受到管壁的阻力,从而导致压力损失。
为了减小流阻和压力损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选择适当的管径,以减小摩擦阻力; - 优化管道布局,避免弯头和死角; - 定期清洗管道,防止污垢积聚。
3.2 流量计算根据系统需求,需要合理计算管道的流量。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流量 = 断面积× 流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断面积和流速,确保流量满足要求。
3.3 节能设计在管系生产设计中,也应考虑节能因素。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提高系统的能量效率:- 选择低阻力的管道材料; - 设计合理的管道布局,减少能量损失; - 使用节能型泵和阀门。
4. 安全性设计在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过程中,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安全性设计的注意事项:4.1 防火设计船舶上的管系应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以避免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使用耐火材料,如阻燃塑料和不燃材料; - 设计良好的通风系统,以排除有害气体和烟雾。
4.2 防爆设计某些管系系统可能会涉及到易爆介质,因此需要进行防爆设计。
以下是一些建议:- 使用防爆材料和装置; - 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换易损部件。
船舶管系通常工艺标准
![船舶管系通常工艺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f5841960b4e767f5acfce93.png)
钢质船舶管系通用工艺(厂标)南京蛟龙船舶有限公司技术部编制目录(1) 总则----------------------------------------------3(2) 管子等级、材料与规格------------------------------3(3) 管子布置原则与要求--------------------------------5(4) 管子的加工技术要求--------------------------------7(5) 管子的连接形式和要求-----------------------------12(6) 管路安装-----------------------------------------18(7) 管子通过船体结构的安装要求-----------------------20(8) 管子支架-----------------------------------------24(9) 管子试验-----------------------------------------31 附管路垫片使用表-------------------------------------331总则1.1.为了缩短船舶船台建造周期,确保船舶管系制作安装的可靠性、准确性、结合本公司实际施工状况特制定本工艺。
1.2.本工艺适用于我公司船舶设计的管系设计和管子加工、布置、安装。
对有特殊要求的管子加工、安装以图纸要求为准或另编单船专用工艺。
1.3.本工艺规定了船舶管系加工、布置、安装要求及检验规则。
1.4.本工艺是南京蛟龙船舶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其内容与规范或设备资料有矛盾时,应按规范或设备资料要求执行。
2.管子等级、材料与规格2.1.管系等级2.1.1.船舶耐压管系按其设计压力与温度,一般分为Ⅰ、Ⅱ、Ⅲ三级见表1。
具体管子等级应根据所入级船级社规范而定。
表1 管系等级2.2.材料与规格2.2.1.无缝钢管的规格优先选用表2。
船舶管理规定
![船舶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8c082e2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11.png)
船舶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船舶管理工作,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保障安全生产和水手的权益,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订立本《船舶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旗下全部船舶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船舶运营管理第三条航行规定1.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必需遵守国家航行规定、航道交通管理规定和公司相关制度,确保航行安全。
2.船舶航行前必需进行充分的航行计划,包含航线选择、航速掌控等,确保航行安全和效率。
3.船舶航行中禁止私自转变航行计划、冒险穿越禁航区域或作出不安全操作,发现不安全情况要及时报告船舶管理部门。
4.船舶航行中的遇险情况,水手应依照国际海事惯例和公司相关规定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船舶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
第四条船舶维护保养1.船舶维护保养是船舶管理的紧要环节,船舶全部人要确保船舶定时进行必需的维护和修理和保养工作,保证船舶设备的正常运行。
2.船舶管理部门要订立认真的维护保养计划,明确每项工作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3.维护保养过程中,要依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并将维护保养记录及时填写并存档。
4.维护保养工作完成后,要进行验收,确保船舶设备的完好和安全性。
第五条船舶装卸管理1.船舶装卸工作必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同时要依照公司订立的操作流程进行。
2.船舶装卸前要进行充分的货物检查,确保货物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船舶装卸工作中要确保货物的安全搬运和储存,防止货物受损或产生安全事故。
4.船舶装卸工作完成后,要进行验收并填写相应记录,确保货物的准确交接和核对。
第三章水手管理第六条水手招聘1.水手招聘要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不得进行任何种族、性别、年龄和政治背景等方面的鄙视。
2.水手招聘时要对应聘人员进行全面和准确的背景调查,确保人员的合法性和符合公司要求。
3.水手招聘要符合国家和国际航海人员培训和资质要求,确保水手的专业本领和技术水平。
船舶生产安全管理制度
![船舶生产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512548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4.png)
船舶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船舶生产安全管理行为,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促进船舶生产特别是船舶建造领域的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从事船舶建造领域的企业、机构和个人,具体内容包括船舶建造过程中的设计、制造、试验和交付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船舶生产安全管理应当遵循法律法规,遵守相关标准,确保船舶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第四条船舶生产安全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的原则,不断完善制度,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
第五条船舶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生产权益。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船舶生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和责任,确保各级领导和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第七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船舶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事故报告处理制度等,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生产安全。
第八条企业应当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档案,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评估等工作,全面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及时整改。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第十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及时报告和处理生产安全事故,避免事故扩大。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的管控和防范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稳定、可控。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定期开展演练和应急预案的训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危机意识。
第四章安全生产监督第十四条监督部门应当定期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实施和运行。
第十五条监督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监督体系,完善生产安全监督工作机制,提高监管效能。
第十六条监督部门应当依法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处置,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七条违反船舶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的企业,监督部门应当依法给予警告、罚款、停产整顿等处罚。
最新船厂船装管舾生产设计规范
![最新船厂船装管舾生产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c49b67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8.png)
最新船厂船装管舾生产设计规范4船装管舾生产设计规范Standard for Pipe Outfitting Production Design2004-08-10 发布 2004-09 –10实施发布前言本标准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船装管舾生产设计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船装管舾生产设计的设计依据、程序、内容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民用船舶和海洋工程的管舾生产设计。
2设计依据2.1船舶入级和建造规范和合同技术说明书,及详细设计应该给出的专船设计需要特别注意的规范要求、设计说明、选用标准等,如OCIMF要求。
2.2专船建造方针书。
2.3分段划分图。
2.4专船设计方针书。
2.5专船原则工艺(WORKMANSHIP)。
2.6工厂管舾惯例(PIPING PRACTICE)。
2.7Q/D.J03.107《中间产品舾装完整性设计项目》。
2.8船舶管系详细设计相关的图样资料。
包括:系统图、布置图、材料、附件、阀件、设备样本资料。
2.9相关专业详细设计应该提供的图样资料,包括:船体结构图、布置图、系统原理图、防火分割图等。
2.10船东的特殊要求。
3设计要求3.1详细设计阶段的要求详细设计阶段应该以系统(功能)导向设计为主,有利于设计创新和取得船东及船级社认可,但应满足以下设计目标:3.1.1严格按照船研所设备订货操作程序及计划管理规定进行工作。
3.1.2及时签发设备、材料采办POS文件(Purchase of specification)和技术协议书。
3.1.3绘制系统功能原理图和设备布置图,并应得到船检、船东的认可(包括设备、材料供应商图样认可)。
3.1.4编制系统材料表。
汇总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自制件批量清单、舾装件制作图表。
尤其是制作、订货周期长的舾装件尽早发图,以满足后续设计工作、采办、加工、安装进度要求。
3.1.5将系统功能导向型物量信息转换为区域导向型物量信息,按区域/类型/阶段进行生产设计协调的转换设计。
船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船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e08d8b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d.png)
船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船舶安全生产,促进船舶运输行业健康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法》及相关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船舶运输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船舶安全生产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制定全面、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
第四条船舶安全生产管理应推行全员参与、全员管理、全员责任的原则,形成集体协作、个人尽责的管理体系。
第五条船舶安全生产管理应建立健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层级清晰、权责统一的管理体系。
第六条船舶安全生产管理应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强化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确保船舶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七条建立船舶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是船舶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制定船舶安全生产工作策略、方针和政策,统一部署、协调推进全局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第八条设立船舶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船舶安全生产工作的日常管理与执行,制定安全生产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评估等工作。
第九条建立船舶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小组,由各船舶单位依法组建,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协调和督促作用。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第十条制定船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责任制度、安全培训制度、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制度等。
第十一条建立船舶安全管理档案,包括船舶安全管理手册、安全培训记录、事故分析报告等,确保管理制度的正常运行。
第四章安全生产责任第十二条船舶安全生产责任由船舶经营者、船长、船员及管理人员共同承担。
第十三条船舶经营者应当履行船舶安全生产的法定义务,制定并贯彻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为船舶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第十四条船长应当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履行好船舶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职责,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合理建议和要求。
第十五条船员应当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反安全操作规定,及时向领导汇报安全隐患,确保船舶安全生产。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1c3e69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8.png)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1. 引言船舶管系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船舶的排水系统、给排水系统、燃油系统等。
为了确保船舶管系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在船舶管系的生产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以确保船舶管系的设计与生产符合行业标准,并能够满足船舶的正常运行需求。
2. 设计要求船舶管系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安全性:船舶管系设计应确保船舶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运行,包括船舶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抗波能力。
•可靠性:船舶管系设计应确保管系设备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能够在长期使用和恶劣环境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高效性:船舶管系设计应确保管系设备的高效工作,包括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和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要求。
3. 设计流程船舶管系的设计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3.1. 初步设计初步设计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船舶的排水、给排水和燃油系统等基本要求。
2.进行相关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包括船舶的尺寸、负载要求等。
3.制定初步设计方案,包括管路布置、设备选择等。
3.2. 详细设计详细设计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管路的尺寸、支撑结构等。
2.进行相关的强度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确保管系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进行相关的流体力学计算,优化管路布置,提高工作效率。
3.3. 设备选型与购置设备选型与购置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详细设计结果进行设备选型,选择性能优良、性价比高的设备。
2.根据选定的设备进行购置,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3.4. 施工与安装施工与安装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详细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和安装,确保管系设备的正确安装和连接。
2.进行相关的检测和测试,确保管系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
4. 检验与验收检验与验收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进行相关的检验和测试,包括压力测试、泄漏测试等。
2.进行相关的操作培训和文档归档,确保成品船舶管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船用塑料管规范要求及技术参数
![船用塑料管规范要求及技术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eb8b96c29ec3d5bbfd0a7497.png)
船用塑料管规范要求及技术参数一、船用塑料管规范要求以下摘录自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这部分内容是船级社按照IACS UR P4的内容翻译编辑而成,所有船级社基本是一致的。
2.4.3 塑料管2.4.3.1 塑料管在船上的应用范围及其部位应按附录I中的表1规定并满足表中规定的防火要求。
2.4.3.2 船上所用塑料管应为认可型认可程序和内容可按附录I 有关规定进行。
2.4.3.3 船上所用塑料管应根据其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耐温极限选取。
2.4.3.4 塑料管一般不用于介质温度高于60℃或低于0℃的管系。
附录I 船用塑料管的生产与应用1.1 术语与定义1.1.1 塑料:系指经增强或未经增强的热塑性材料或热固塑性材料两种,诸如聚氯乙烯PV C与纤维增强塑料FRP。
1.1.2 管子:管系系指管子、附件管子、接头连接方法以及要求符合性能标准的任何内外衬,护层与涂层。
1.1.3 接头:系指使用粘接剂、层压、焊接等连接管路。
1.1.4 附件:系指用塑料制成的弯头、肘形弯管组装分支管。
1.1.5 标定压力:系指本附录1.3.1 要求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1.1.6 设计压力:系指工作条件下可能遇到的最大工作压力或系统中任何安全阀或压力释放装置的最高设定压力(如装有这种装置)。
1.1.7 耐火性:系指管子遇到火灾时在一预先设定的时间内保持其强度与完整性(能够起到其应起的作用)的能力。
1.2 适用范围1.2.1 这些要求适用于于船用塑料管/管系。
1.2.2 这些要求不适用于挠性管、软管以及金属管系中使用的机械连接法兰。
1.3 一般要求管子的技术要求应按照本社接受的国家或国际标准。
此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3.1 强度(1) 管子强度是在标准条件下,将管子试样以液压试验的爆破压力来确定:大气压等于0.1 M Pa,相对湿度30%,环境与充装液体的温度298K(25℃);(2) 附件与接头的强度应不小于管子的强度;(3) 标定压力应根据下列条件确定:①内压内压Pnint 应取下列较小者:Pnint≤Psth/4 或Pnint≤Plth/2.5式中:Psth—短期液压试验的爆破压力,MPa;Plth—长期液压试验的爆破压力(100000h),M Pa;②外压外压:Pnext≤Pcol/3式中: Pcol—管子破损压力,M Pa;(4) 破损压力应不小于0.3MPa;(5) 最大工作外压是管内真空与管子外部液体压头的总和;6. 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应根据制造厂建议的最大允许工作温度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目次前言 (Ⅲ)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设计依据 (1)4 设计准则 (2)5 设计内容 (3)6 设计程序 (3)7 设计方法 (6)图1 管系布置的间距 (6)图2 管子与电缆、风管的相对位置 (6)图3 空气管在主甲板上的高度尺寸 (7)图4 测深管底端安装位置 (8)图5 测深管末端安装位置 (8)图6 两阀间距 (10)图7 卫生设备安装高度 (10)图8 区域划分图 (12)图9 通过水密甲板,非水密隔舱的几种结构形式 (13)图10 平行管路法兰布置方法 (14)图11 FBU钢管支架 (14)图12 U型螺纹支架 (14)图13 扁铁支架 (14)图14 BRC铜管多路支架 (15)图15 BRC铜管单路支架 (15)图16 塑料支架 (15)图17 支架焊接形式 (15)图18 支架焊接形式 (16)图19 支架焊接形式 (16)图20 支架固定形式 (16)图21 支架固定形式 (17)表1 测深管底端防击板尺寸及安装要求 (7)表2 支架最大间距规定 (17)。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船舶管系生产设计的设计依据、设计准则、设计内容、设计程序和设计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柴油机动力大、中型钢质海船的管系生产设计。
其它小型船舶及特种船舶的管系生产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1693-1994 船用法兰焊接单面座板GB/T11694-1994 船用法兰焊接双面座板Q/SWS 34-001-2003 测深管末端Q/SWS 34-010-2003 船用焊接套管Q/SWS 34-011-2003 法兰式通舱管件Q/SWS 34-012-2003 螺纹接头通舱件Q/SWS 34-013-2003 船用法兰密封垫片及选用规定Q/SWS 52-014-2003 船体强力构件开孔及补强Q/SWS 54-001-2003 船舶管子零件设计规范Q/SWS 60-001.2-2003 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3 设计依据3.1 管系生产设计必须依据船舶建造规格书及船东与公司所签合同的有关条款规定。
3.2 管系生产设计必须依据相关船级社的规范、规则以及船级社检验的有关要求。
3.3 管系生产设计必须根据船体结构(主尺度、甲板高度、梁拱、舷弧)线型及分段、总段划分的要求进行,并根据有关全船布置,机舱、泵舱、主船体及上层建筑区域的各类机电设备,船舶设施及房舱设施的具体布置要求进行。
3.4 管系生产设计必须根据产品的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所确定的各类管路系统工作原理图、布置图的要求进行。
3.5 管系生产设计必须依据主机、辅机、甲板机械等各类机电设备的技术资料要求和管系阀件、附件的连接规定。
3.6 管系生产设计必须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3.7 管系生产设计必须参照Q/SWS 60-001.2-2003《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有关规定。
3.8 管系生产设计必须根据公司确定的船舶建造方针的相关要求进行,必须根据公司生产中心制模式进行设绘和出图。
4 设计准则4.1 管系生产设计,通过综合布置和托盘设计,应使其适应各个相关工艺阶段壳舾涂一体化作业的需要,满足区域舾装技术的要求。
4.2 管系生产设计必须满足系统功能的需求,确保功能的完满实施,服从详细设计所确定的技术要求。
4.3 管系生产设计要积极推行单元组装和模块技术,大力提高预舾装水平,推行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缩短施工周期所相关的新工艺。
4.4 管系生产设计要大力推广应用标准系列的管子材料及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的系统附件和管子附件。
4.5 管系生产设计应该减少并逐步消除现场取样的管子零件,逐步实现综合布置的完全覆盖。
4.6 管系综合布置必须满足管系正常操作和方便保养维修的相关要求。
4.7 管系综合布置应妥善解决好管系与设备、分段(总段)合拢处的接口要求,要从综合布置和管件取段两方面着手,逐步处理好舾装的精度。
4.8 深化管系安装托盘设计必须细化舾装的工艺阶段,提供准确和完整的工艺信息和管理信息。
4.9 管系生产设计出图进度必须满足各作业阶段的需要,具体要求:4.9.1 在船体分段开工前,应及时编制提供全船管子材料和连接附件订货清单,管系阀件、附件、垫片及特殊紧固件等订货清单,管系自制件清单及全船管系施工图纸目录。
4.9.2 在船体分段开工时,管系零件制造图和支架制造图应与船体分段结构图同时设绘和提供,要求管子零件制造与船体分段零件加工同时进行,支架及时制造或订货。
4.9.3 船体分段开工时,还应提供有关的单元组装制作图,单元托盘表及相关设备、机座、阀件等清单。
4.9.4 在提供相关的分段管子零件图,并保证按时生产的前提下,时隔15~20天后,应按时提供管系安装图、管系零件图支架图、安装托盘表、开孔图等施工图纸,以便按时实施相关分段预舾装作业。
4.9.5 在船体分段开始大组立时,应及时提供总段管子零件制造图、管系安装图、安装托盘表、支架图等施工图纸,以便按时实施相关总段预舾装。
4.9.6 在船体总段开始总组时,应及时提供船上各施工区域管子零件制造图,管系安装图、安装托盘表、支架图等施工图纸,以便按时实施相关区域的坞内舾装。
4.9.7 在坞内舾装开始时,应及时提供相关的未放样管系走向图、工艺分解及施工说明。
5 设计内容5.1 依照船体结构、线型和机电设备布置位置,根据管路系统工作原理图,在相关舾装区域进行综合布置。
5.2 在综合布置基本结束时必须进行全面的复核和综合协调,在特定的舾装作业区域内取得壳舾之间、管系与电缆之间、管系与风管之间、管系与设备之间、管系相互之间,各区域的接口之间的综合平衡。
5.3 经过干涉检查,工艺处理以及优化工作,实现综合布置的最佳状态。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分割和取段工作,合理配置法兰等连接件及支架等固定件,确定开孔位置。
5.4 按照建造方针和设计要领,设计相关的单元组装,确定单元制造和安装的工艺。
5.5 根据造船模式要求,确定分段组立过程中,分段涂装前,总段搭载前和坞内搭载后等四个工艺阶段的具体作业内容,进行安装托盘的划分和设计。
5.6 生成管系安装图、开孔图、支架图和管子零件图,生成管系各工艺阶段安装托盘表及管件加工所需各种管材及附件的统计表。
6 设计程序6.1 综合布置区域的划分。
6.1.1 管系综合布置区域应按照区域舾装的作业要求来确定。
一般分为主船体、机舱和上层建筑,即外装、机装、内装等三大舾装区域。
6.1.2 在上述三大区域划分之后,为便于综合布置,还可进行中、小区域的细分。
6.1.3 中区域的划分可按如下规定进行:6.1.3.1 机舱舾装区域a. a.双层底分段;b. b.底层;c. c.平台甲板;d. d.机舱棚;e. e.烟囱。
6.1.3.2 主船体舾装区域a. a.货舱双层底;b. b.货舱边水舱;c. c.隔舱;d. d.主甲板;e. e.尾部;f. f.首部。
6.1.3.3 上层建筑舾装区域按甲板层次划分6.1.4 小区域划分在特定的中区域中,舾装布置相对集中的或相对独立的区域,如有关房舱、工作室、甲板室等,当有必要时也可分别设定小区域。
6.2 综合布置建模6.2.1 前期准备6.2.1.1 基础建模(公用):钢管、不锈钢管、铜管、镍铜管、弯头、法兰、三通、异经管、阀件、滤器、漏水斗、吸入口、透气帽、测深头等。
6.2.1.2 设备建模:主辅机、冷却器、各类泵、以及加热器、空气瓶等。
6.2.1.3 机座、箱柜建模:设备机座、箱柜、液位计等。
6.2.1.4 铁舾件建模:风管、直梯、斜梯、花钢板、栏杆、护手、踏步等。
6.2.2 建模准备6.2.2.1 熟悉建造方针,设计要领及作业标准等文本资料。
6.2.2.2 了解船体空间形状、各层甲板舱室的布置及木作、绝缘敷设和防火要求情况。
6.2.2.3 正确掌握工艺阶段出图要求以及出图的形式,分阶段下达有关施工图纸和工艺文件。
6.2.2.4 了解机械设备、箱柜等布置要求,花钢板、平台等高低位置。
6.2.2.5 掌握弯管机的弯曲半径、轧头长度等工艺参数。
6.2.3 按区域、系统、单元进行管子建模。
6.2.3.1 确定各相关管系总体空间走向。
其中包括海水总管、压载总管、各系统主干管路及排气管等的具体走向,做好有限空间内的合理分配,通过筹划后取得良好效果。
6.2.3.2 应根据各系统的工作原理、技术要求、专用机械设备功能,各相关附件、阀件作用以及它们在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准确地布置管路。
6.2.3.3 一般布置顺序为:先大口径管后小口径管,先下层管后上层管,大小结合,上下呼应,左右等量,有机协调地进行。
并进行单元组装的建模。
6.2.3.4 在与设备、分段、单元相衔接处,一般应留有适当长度的嵌补管或合拢管,每根管子均应编上与系统图相对应的编号。
6.3 建模结束后的复核6.3.1 系统工作原理的准确,布置位置的合理,施工工艺的可行,管系运行操作和保养维修的方便,以及相关区域接口的准确。
6.3.2 必须进行各专业、各相关区域的协调平衡,进行管系的干涉检查,并进行必要的优化处理。
6.3.3 在干涉检查和优化处理后,确定通过隔壁或甲板的管子开孔位置及其大小尺寸,并将其信息反映在船体结构图上。
6.4 配置固定支架。
支架应选用标准件,多路管子一般应设计组合支架。
6.5 对各管路进行具体的取段工作,形成各管系的管子零件群。
6.6 根据建造方针和设计要领,完成单元组装设计,处理好其有关接口。
6.7 进行安装托盘设计。
根据工艺阶级、施工区域和工序先后,具体划分托盘,确定各工艺阶段的作业物量。
6.8 绘制管子零件图,提供管子加工的工艺信息和管理信息。
6.9 绘制多路管子的组合支架图和特殊支架图,其结构尺寸应符合标准要求。
6.10 绘制单元组装制作图。
6.11 绘制管系综合安装图。
6.12 生成管系各阶段安装托盘表。
7 设计方法7.1 管系布置7.1.1 管子排列尽可能地平直成组,整齐美观,管路走向要求路线短,弯头少,做到操作、维修和施工方便。
为方便组合支架设计,管系布置应以管子外壁为为基准。
7.1.2 管系布置的间距:相邻两根管子或是管子与法兰、阀件、附件之间的间距一般不小于20mm(允许极限为10㎜);相邻管子法兰的先后间距应不小于150mm,如图7.1.3 包扎绝缘的相邻管子间距,在加上绝缘厚度后一般不小于20mm。
7.1.4 当蒸汽、热水、排气等管路与电缆平行时,与电缆间距不小于100mm。
在交叉走向时,则不小于80mm。
7.1.5 敷设在甲板上或内底板上的管子,法兰距甲板或内底板不小于50mm。
7.1.6 当电缆、管子和通风管在同一位置时,其布置顺序自上至下为:电缆,管子,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