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学专题六作业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班级管理体制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班级管理体制的影响

一、中国目前班级管理体制主要是班主任负责制,

1•班主任负责制的优点

(1 )班级有了责任人,学生有了主心骨。

(2 )德育有了组织者,教学有了协调人。

(3)常规管理得到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得到监督。

(4)培养了许多教育专家,提炼出很多管理理论。

2.班主任负责制的缺点

传统的班主任负责制虽然在过去的百年历史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也还在继续发

挥着作用,但是这种在计划经济背景下产生的班级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越发不相协调。班主任一个人主导着班级的教育,一个人掌握着班级教育的话语权,这与现代教育的民主化,决策的科学化也是相悖的。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

与个性特长,学校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工厂车间里的标准件。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成长的综合

因素有细致的了解和科学的分析,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培养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归

纳起来,班主任负责制在目前基础教育阶段凸现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关系不尽合理,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整合,教育力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2 )教育概念被曲解,教育被人为割裂,德育工作游离于其他工作之外;

(3)素质教育浮于表层,班级管理缺乏民主观念,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得不到保证;

(4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难以体现,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5 )因材施教停留在理论上,学生个性化发展无法得到真正落实;

(6)班级文化建设个人主观色彩较浓,不能形成长远的高层次规划。

3.矛盾与问题

班主任负责制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苏联教育家创立的班级教育管理体制,它是和计划经济

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新中国成立后,照搬了苏联的教育制度,班主任制度也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被市场经济所取代,与之相适应的班主任个人负责制所带来的局限性也越发明显,甚至已经成为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

如何突破这一发展瓶颈,建立一种新的体制,达到解放和提升教育力,成了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新问题。

4.改进思想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课堂教学的观念和方式在逐步改变。教师必须改变旧有

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变知识传授为知能、情感并举,变一言

堂为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变培养听话型学生为培养敢质疑、有个性的创新型学生。但是与

此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领域即班级管理体制仍然没有改变。班级管理体制依然是以班主任个人

为中心,其他教师与学生少有发言权,依然是凭班主任个人智慧,缺少集思广益、沟通互动

的平台。因此实行新课标的同时也要依次为契机探索更合适的班级管理体制。

5.新的实验体制---班级教育小组集体负责制

针对班主任负责制的弊端,钱铁锋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实行了班级教育小组集体负责制改革,以取代班主任负责制。认为,这项改革使所有教师都在一定的班级承担一定的管理及教育责任,真正使全员育人”的理念成为现实。

班级教育小组的组成人员有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其中核心成员是班主任和2-3位任课教师,班主任任组长。班级教育小组成员与其他任课教师一起集中办公,采取日碰头、周例会、月诊断的议事方式。在行动方式上,决策后由核心成员分工、分包执行,一般成员执行分配的任务,每位老师牵手七八名学生•有教师认为,这种模式让任课老师

组成了密切合作的和谐的团队,并实现了3个转变:心态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理念由教学者

向教育者转变,角色由执行者向参与决策者转变。

班级小组负责制改革的积极功效,认为,班改从五个方面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1 )班改激起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2)班改提高了教师班级管理意识与能力。

(3)班改提高了教师全面育人能力。

(4)班改提高了教师沟通能力。

(5)班改给班主任(现在是班级教育小组组长)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会。

二、西方(美国)班级管理体制----走班制

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

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另

外,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学生的各种学习生活中,特别是在自主管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德育课程中。

1.走班制的特点

首先,走班”的学科和教室固定,即根据专业学科和教学内容的层次不同固定教室和教师,部分学科教师挂牌上课,学生流动听课。其次,实行大小班上课的多种教学形式,即讲座式的短线课程实行大班制,

研究型的课程实行小班制。通过不同班级、年级学生的组合教

学,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第三,以兴趣为主导的走班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

内容,不固定教师与教室。主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阔学生的思维。

2 .走班制的优点

从实施效果看,走班制有利有弊:

走班制的积极功效在于:走班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了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

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赢得了学生普遍欢迎。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性,起到很大作用。走班制”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方式,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学生主体地位彰显。2.充分调动了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提升。4.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加大了同学间的相互影响,

8 3 .走班制的弊端

走班制的不利功效在于:走班制的初步实施,存在诸多弊端,因为教师换了,有些学生

会乘此逃课,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走班制”当前的突出问题有:(1)分班之前的宣

传发动不到位,因此,必需在分层走班之前做好思想工作并适当 铺垫”让他们确实感觉到

分层后,自己犹鱼得水,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和发展。(

2)走班”学生的成绩评价如果摆脱 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仅仅是为了 甄别”和 选拔”那将会极大地损害学生的发展,严重地

违背教育规律。在管理和评价学生时,可以将学分制引入进来,打破学年与年级制,为学生 个性充分发展提供空间。(3)走班制在给学生带来了选课的自由、充分的主动权的同时, 也由于学生的兴趣、 爱好十分广泛而不稳定, 可能出现选课的盲目性, 造成自身的知识结构 不合理的现象。学校有必要在校园网上建立专门的课程管理网络和数据库,

新学期前在学校 网站上发布下学期的课程设置、 课程建议和选课指导,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此外,担 任辅导员的教师要多注意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需要,关注对学生的指导。

三、在中国探索借鉴”走班制

为适应高中课改要求,我国部分高中开始推行的走班制教课模式。将班级分为行政班和

教学班。日常管理仍在一个固定行政班。 上课的教室为教学班。 不同班级的学生, 时自习也

会在教学班上。

根据自己所选科目的不同到不同的教室上课,

个学习领域、14个学科,设计87个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

然而,美国中学选课走班的制度,是建立在美国大学招生要求的基础

上的,因此,符合

各方面的需要。中国的高考形式和制度还没有改革的前提下, 班的制度,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 有些学校将走班制与课改融合,采取 走课制”组织形式,在国家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的

学生自由选择上课内容和学习的教室, 学生走班后

盲目全盘照搬美国那种选课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