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煤矿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剖析

煤矿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剖析

煤矿安全事故是一种严重的工业灾难,给矿工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剖析:案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时间:2019年X月X日地点:某煤矿经过调查和分析,该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管理不到位:煤矿存在着安全管理缺失的问题。

矿方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未能有效防范和控制瓦斯爆炸等安全风险。

2. 瓦斯监测不及时:煤矿瓦斯监测设备运行不稳定,监测数据反馈不及时,未能提前发现危险信号。

此外,操作人员对监测设备操作和维护培训不足,无法准确判断瓦斯的积聚情况。

3. 通风系统异常:煤矿通风系统存在问题,无法有效清除矿井内的瓦斯。

通风机设备运行不稳定,通风管道堵塞严重,导致瓦斯在矿井内积聚。

4. 应急救援不力: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措施不及时,抢救人员配备不足,救援装备缺乏。

造成救援行动困难,增加了伤亡人数和损失。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了这起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针对此类事故,有以下改进措施: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确保安全管理落实到位。

2. 强化瓦斯监测:提高煤矿瓦斯监测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依据监测数据及时采取措施防范瓦斯积聚。

3. 维护通风系统:加强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确保通风设备正常运行,通风管道畅通,有效清除瓦斯。

4. 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人员和装备,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救援效率。

通过对该典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剖析,我们深刻认识到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只有加强安全管理、提升监测能力、改善通风条件并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

几起特大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几起特大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01
煤矿企业未能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或者制度
执行不力,导致管理混乱。
监管缺失
02
政府监管部门对煤矿的日常监督检查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
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
利益驱动
03
部分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安全投入,冒险生产,
导致事故发生。
04 事故责任认定
直接责任人
直接责任人是指在煤矿事故中直接参与事故发生的人员,如 操作失误、违章作业等行为导致的事故。这些人员通常需要 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
事故类型及等级
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
透水事故,属于特大安全事故
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瓦斯爆炸事故,属于特别重大安全事故

02 事故经过
事故发生前的征兆
01
02
03
矿井异常
矿井内出现异常气味、烟 雾、震动等,可能是事故 发生的前兆。
设备故障
矿井内的通风设备、排水 设备等出现故障,可能预 示着事故即将发生。
加强监管力度
增加监管力量,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加强对煤矿安全的日 常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在一些特大煤矿事故中,间接责任人可能是矿长、安全管 理人员、技术指导人员等。例如,在某起矿井坍塌事故中 ,间接责任人就是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坍塌隐患的管理层 和技术指导人员。
管理责任人
01
管理责任人是指对煤矿企业负有管理 职责的人员,如企业负责人、安全总 监等。这些人需要对企业安全生产工 作全面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
人员反应

2013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实例解析汇总

2013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实例解析汇总

某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84人死亡,6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千万。

事故的大致经过是:事故发生的当天,该煤矿某采区回风巷电缆被挤坏,接地掉闸,停风停电,经三次处理仍未解决问题,致使采区无法送风,瓦斯浓度超限。

同时,负责处理的电工,是未经专业考核培训的原采掘工转岗,处理电缆接地时装煤机防爆接线盒未盖,操作线裸露,铜线搭接。

发现瓦斯超限,人员撤出时未把控制装煤机开关置于断电位置,风机停转时未把风电闭锁开关和风机开关打到停电位置,在上述情况下,该采区换班时有关人员未向下一班作好情况交接说明,向有关领导汇报后也未及时采取排放瓦斯和处理漏电问题,下一班人上岗后违章送电,形成短路,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燃烧爆炸,扬起煤尘,后又发生煤尘传导爆炸。

?【评析】这是一起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事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该矿山主要负责人只重经济效益,严重不负责任,长期忽视安全生产的必然结果。

?首先,该矿安全生产管理混乱,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不落实,不能发挥作用,违章指挥、违规操作问题严重。

如,这次事故从发生瓦斯超限到爆炸经过了两个多小时,如果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能够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排除隐患,就可以避免事故发生,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其次,该矿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欠账多、安全设备不全,管理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一些重要的科学监测手段和预防措施没有得到解决。

比如,该矿安全技措工程只完成了计划的4%,到货的16台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仪和28台电扇遥控装置因种种原因长期没有安装使用,4台瓦斯遥测仪只安装了1台,且没有投入使用,采掘机电设备管理也较差,完好率只有5%,这些因素都成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再次,对从业人员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制度不健全,该矿以工代干和新录用的职工较多,上岗时又未经专门的培训,特别是一部分采掘工未经专业培训考核,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就转为电工上岗,成为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经查,该起 事故是一起 责任事故, 共造成32人 死亡、7人受 伤,直接经 济损失4853 万元。
事故直接原因
骆驼山煤矿16号煤 层回风大巷掘进工 作面遇煤层下方隐 伏陷落柱,在承压 水和采动应力作用 下,诱发该掘进工 作面底板底鼓,承 压水突破有限隔水 带形成集中过水通 道,导致奥陶系灰 岩水从煤层底板涌 出。
三是现场管理不到位,单纯追究产值、速度,忽视安 全生产;
四是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 没有按照规定采取停止作业、立即撤人等果断有效 措施;
五是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特别是今年3月以来20101 工作面回风巷多次发现巷道积水、顶板淋水,但一 直未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六是违反施工组织程序,在矿井一、二期工程没有全 面完成、主要排水系统没有建成的情况下,强行施 工三期工程;
2004年11月28日07时10分
井下四泵房安检员韩朝云汇报听到爆炸声、巷道烟雾大, 安子沟抽放泵站电话汇报,安子沟风井防爆门被摧毁, 有黑烟冒出;事故死亡166人,受伤45人。
2004年12月2日
3:25、6:15、7:45、10:53相继发生4次爆炸,没有造成 人员伤亡。
四 四四 总 皮轨 回 下下
瓦斯浓度达 2.7%。
3315 回 采 工 作 面
37 3316风道
2% 的 积 聚 瓦 斯 于 14 时49分排出。
风门

进风风流

回风风流
号传感器
3315回风巷 3315进风巷

斜 下7 山
3316外风道
3316架子道
36 53
14时49分38秒冲 击地压发生;14 时50分至14时52 分瓦斯浓度由 1.29%升至4%以 上。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11.24”大舜轮特大海难事故 “11.24”大舜轮特大海难事故
事故经过:1999年11月24日,山东烟大轮船轮 渡有限公司“大舜”号滚装船,因风大浪高、 动力丧失,在山东牟平姜格庄附近搁浅倾斜, 尔后沉入海底。船上共有旅客船员312人,死亡 282人。 是一起在恶劣的气象和海况条件下,船长决策 和指挥失误,船舶操纵和操作不当,船载车辆 超载、系固不良,烟大公司有关单位的安全管 理存在严重问题,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 事故教训
航 空 事 故
2002年4月15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 767客机(CA129航班)在韩国釜山坠毁,造成128 人死亡。 2002年5月7日晚9时35分左右,中国北方航空 公司一架麦道82客机在大连港海域上空失事, 112朵生命之花瞬间凋谢,陨落于茫茫大海中。
案例6 案例6 特大翻车事故
北京京民大厦火灾事故
2004年6月 9日15:56分,北京市119指挥中心接 到报警,位于朝阳区华严里的京民大厦西配楼一层 发生火灾。市消防部门立即调出8个消防中队和1个 物勤大队、36部消防车前往扑救。17:02分火灾 扑灭。此次火灾共造成9人死亡,39人受伤,市卫 生局当即调救护车赶赴现场,全力以赴救治伤员。 经初步调查,焊接与防水工程交叉作业是导致火灾 发生的直接原因。6月9日下午,承担京民大厦游泳 馆修建工程的北京锐标装饰装潢有限公司施工人员 用聚氨酯防水材料对游泳馆地面做防水处理。
“11.24”大舜轮特大海难事故 “11.24”大舜轮特大海难事故
教训之一:对恶劣的气象海况预计不足准备不充 分,贸然出海。 教训之二:船长决策和指挥失误。 教训之三:大舜轮出港前安全检查工作严重失职。 事故处理: “11.24”大舜轮特大海难事故已经中 共中央、国务院同意结案处理。对烟大公司总经 理、副总经理等4人,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 处分,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山东省省长李春 亭、交通部部长黄镇东等13名领导干部和有关人 员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

(3)张B是副矿长、平峒口承包组长,分管全矿生产、机电、通 风工作。不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条款,致使通风、机电方 面隐患严重,并且没有认真整改,实属严重失职。 (4)矿调度室主任尤某,是日常生产调度指挥者。事故发生当 天,尤某是该坑口值班领导人之一,不坚守值班岗位,擅离职守, 致使事故前出现的停电和井下局部停风的情况不能及时、正确地处 理,对事故负主要责任。 (5)矿党总支书记樊某,未认真落实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没有 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党总支议事日程。自1989年9月担任党总支书记 以来,没有召开过专题会议研究安全生产问题,对该矿事故隐患的 消除未能起到监督保证作用,放弃对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致使该 矿严重的事故隐患长期存在,实属失职。事故发生当天,樊某是坑 口值班领导,有事外出,不能到岗值班,但未安排其他领导代替, 造成4月21日无矿级领导在坑口值班,对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
2.保合煤矿‚10· 11”特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1993年10月11日19时05分,黑龙江省鸡东县保合煤矿发生一 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70人,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 2.1 事故经过 1993年10月11日,井下工作人员16时准时入井,19时05分全 矿停电,随即井口突然发生一声巨响。该矿矿长尹某在听到响声 后,急忙赶到井口,发现井口冒出黄烟。 2.2 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掘进工作面风扇停风造成瓦斯积聚,放炮时母线短路产生火花,引 起瓦斯爆炸,并有煤尘参与。 (2)主要原因 1)该井放炮工作管理不力。 放炮人员没有按《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炮前检 查,放炮线严重裸露,造成放炮线短路引起火花。
(17)临汾地区煤管局设计室负责1980年的三河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 未设计综合防尘项目。原山西省地方煤管局设计公司和临汾地区煤管局设 计室1982年联合做的修改设计,综合防尘项目设计不全。山西省煤炭厅 1989年进行竣工验收时,对综合防尘设施把关不严,同意简易投产,对事 故也负有一定责任。 1.3 防范措施 (1)未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对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指令、规程、规定要不折不扣地认真 贯彻,做到人人皆知,并结合本矿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2)全面落实‚一通三防‛齐抓共管的责任制,加强通风瓦斯管理, 采掘工作面都应采取独立通风。若布臵独立通风有困难时,必须按有关规 定执行,局扇要有专人管理,不得随意关停,严禁工作面微风、无风、循 环风、扩散风作业。矿井应按高沼气矿井管理,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 度,防止瓦斯积聚,杜绝违章作业。特别要引起重视的是煤尘管理,健全 机构,充实人员,改善装备,完善防尘系统。工作面必须使用水炮泥,放 炮前后喷雾洒水除尘,各采区工作面按规定设隔爆设施,要定期清扫冲刷 巷道。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事故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下是一个煤矿事故案例的分析:
案例: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该煤矿位于山区,采用地下开采方式。

事故发生在一个深部工作面,当时有30名矿工在工作。

蓦地间,瓦斯爆炸发生,导致工作面坍塌,矿工被困在井下。

事故发生后,矿井内的瓦斯浓度迅速上升,救援人员难以进入井下进行救援。

事故原因:
1. 瓦斯检测不及时:事故前,瓦斯检测设备存在故障,无法及时监测到瓦斯浓度的变化。

2. 安全管理不到位:煤矿管理部门没有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未能对矿工进行充分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3. 通风系统不完善:煤矿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无法及时排除瓦斯,导致瓦斯积聚。

教训与改进:
1. 加强瓦斯检测:煤矿应定期检修和维护瓦斯检测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建立瓦斯浓度报警机制。

2. 加强安全管理:煤矿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矿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

3. 改进通风系统:煤矿应对通风系统进行改造,确保其能够及时排除瓦斯,保持矿井内的空气流通。

以上是一个煤矿事故案例的分析。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得出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以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江西省地方煤炭工业公司昌丰煤矿“9.19”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江西省地方煤炭工业公司昌丰煤矿“9.19”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Tired, unwilling to move forward, feeling sad, no love to be found.悉心整理助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江西省地方煤炭工业公司昌丰煤矿“9.19”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2005年9月19日19时40分,江西省地方煤炭工业公司昌丰煤矿(以下简称昌丰煤矿)35#煤第一上山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3人重伤,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280万元。

经省政府事故调查组查明,这是一起超层越界开采违章放炮造成的责任事故。

一、昌丰煤矿基本情况昌丰煤矿位于江西省丰城市洛市镇下城村境内,隶属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下属的江西省地方煤炭工业公司(以下简称地方公司),实际上是挂靠的股份制煤矿,地方公司向昌丰煤矿收缴管理费。

2002年,省煤炭集团公司以赣煤集团生字[2005]158号文批准该矿技术改造,同年3月,由江西省煤矿设计院对昌丰煤矿进行改扩建设计,由原3万吨/年改为6万吨/年。

同年12月开工建设,2004年7月竣工。

事故发生前,昌丰煤矿的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均在有效期内,安全生产许可证正在申办之中。

该矿设计能力6万吨/年,核定能力6万吨/年,核定通风能力9.6万吨/年,2004年实际产量1.6万吨,2005年1月至9月实际产量3.2万吨。

职工人数103人,“三八”制作业。

矿井采用立井-石门开拓,主井(+69m,-290m)作为提升物料,风井(+70m,-290m)专用于人员上下及辅助物料提升。

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方式,主扇风机型号为YBF-NO10,功率22kw,总进风每分钟400立方米,总回风每分钟432立方米。

采用巷柱式采煤方法采煤,局扇送风,装有DJ4-2T-HX双回路甲烷断电仪,有瓦斯、风、电闭锁装置。

煤炭生产许可证规定开采10#、13#、15#、19#、22#煤层,矿井实际主采煤层15#、34#。

煤矿事故案例及心得体会

煤矿事故案例及心得体会

煤矿事故案例及心得体会近年来,煤矿事故频频发生,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通过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从煤矿事故案例中吸取教训,并深刻领悟到保障煤矿安全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案例出发,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引起煤矿事故的原因,深入剖析其中的管理缺陷和人为操作失误,并总结出心得体会,以期引起广大人民对煤矿安全问题的关注。

1. 案例一:山西某煤矿发生爆炸事故2019年,山西某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煤矿爆炸事故,造成了多人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和分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管理漏洞。

首先,公司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缺乏监管和监督,对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力。

其次,隐患排查和事故预防工作不到位,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人员素质低下。

再次,煤矿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最后,相关人员操作不规范,违规操作等人为因素的存在,也是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之,这起煤矿爆炸事故暴露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严重不足,监管不力,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2. 案例二:河南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2018年,河南某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该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煤矿企业在生产作业中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瓦斯泄漏问题,且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煤矿瓦斯是一种常见的可燃气体,如果在采掘过程中不能及时排出,就会积聚在煤矿内部,形成高浓度的瓦斯。

一旦遇到明火等热源,就会导致煤矿瓦斯爆炸。

而该煤矿企业的瓦斯探测监测设备不完善,没能及时发出预警。

此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应用新的瓦斯监测技术,完善煤矿防治设施,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煤矿瓦斯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 案例三:黑龙江某煤矿盗采事故2017年,黑龙江某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非法盗采事故,造成了煤矿坍塌,多人被困。

该案例揭示了一些煤矿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的重大失误。

西山煤电屯兰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矿井细节分析

西山煤电屯兰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矿井细节分析

西山煤电屯兰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009年2月22日2时23分,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屯兰煤矿南四采区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当班下井436 人,其中358 人生还,事故造成78 人死亡、114 人受伤(其中重伤5 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86.94 万元。

一、矿井概况屯兰煤矿是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所属的一座特大型现代化矿井,矿井于1988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1997年10 月试生产,2002年10月正式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为400万吨/年,经过2 004年度生产环节能力改造,目前核定生产能力为500 万吨/ 年。

矿井位于古交市西南6 km ,距太原市60 km ,矿井井田面积78.26 平方公里,煤炭资源丰富,含可采煤层13 层,现主采上组2# 、3#煤,下组煤8# 煤矿井采用两斜一立(主、副斜井,副立井288 m )多水平(+650、+750)联合开拓方式。

矿井采用分区抽出式通风,矿井现有六个进风井四个回风井,使用KJ—90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工业场地中部布置一对主副斜井,副立井建在副斜井北侧通过中央轨道大巷与主、副斜井+750m 车场贯通,其余井筒为各盘区进、回风井,分别布置在盘区边界。

井田内断层、陷落柱比较发育,落差5 米以上的断层66 条,揭露陷落柱122 个。

矿井属高瓦斯矿井,煤层瓦斯等级鉴定为:绝对瓦斯涌出量256.43m3/min,相对瓦斯涌出33.58m3/t,煤层属I类自燃倾向性煤层,即易自燃煤层。

煤尘具有爆炸性,2# 煤尘爆炸指数为21.27%,8# 煤尘爆炸指数为19 %。

回采工作面采用“二进一回” (皮带顺槽、轨道顺槽进风,尾巷回风)的通风方式, 尾巷后部独头巷道采用大功率局部通风机供风稀释瓦斯浓度;掘进工作面全部采用大功率对旋式局部通风机, 全部实现了“三专两闭锁” 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 装置。

瓦斯抽放系统:地面抽采泵站设在矸石山东侧,目前安装3台2BEC-62型水环式真空泵;并安装了TCI型抽采参数监测装置,对抽采泵的各种运行及抽采参数实现自动监控及监测。

煤矿典型瓦斯爆炸事故案例

煤矿典型瓦斯爆炸事故案例

煤矿典型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引言瓦斯爆炸是煤矿行业中常见的一种事故类型,它由于其巨大的破坏力和威胁性,对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生产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针对煤矿典型的瓦斯爆炸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以期提高广大矿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案例一:山西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在山西某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

该煤矿位于山西省某县,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矿井,日产煤量较高。

事故原因主要是由于矿工未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程序进行作业,导致瓦斯积聚量过多并遇到明火,引发了爆炸事故。

当日,矿工在井下进行开采作业时,某名矿工因工作急迫,未严格按照矿山安全规程进行操作。

他在进行钻孔作业时,疏忽大意地未关闭电钻的电源,导致产生了明火。

由于通风不畅,瓦斯积聚量迅速上升,并遇到了明火,发生了严重的瓦斯爆炸。

事故原因分析从事故过程来看,该事故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 1. 矿工未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程序进行作业,疏忽大意,未关闭电钻的电源,导致产生明火。

煤矿作业中,明火是极易引发瓦斯爆炸的因素之一。

2.矿井通风不畅,瓦斯积聚量迅速上升。

瓦斯是煤矿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当瓦斯浓度超过一定程度时,一旦遇到明火就容易发生爆炸。

3. 缺乏矿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矿工在进行作业时,应该时刻注意矿井的安全情况,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

通过这起瓦斯爆炸事故,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教训和启示: 1. 矿工应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在进行作业时,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

2. 在煤矿作业中,针对瓦斯爆炸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应更加严格,切不可忽视任何安全细节。

3. 进一步加强对矿工的安全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素质和防范能力。

案例二:河南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在河南某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

该煤矿位于河南省某市,规模较大,年产煤量较高。

事故原因主要是由于矿井通风系统故障,以及矿工违规操作导致了瓦斯爆炸。

事故经过当日,煤矿正常运营,一名矿工在下井作业时发现通风系统异常,立即上报给管理人员,但由于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处理。

煤矿瓦斯燃爆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煤矿瓦斯燃爆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煤矿瓦斯燃爆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第一章采煤工作面瓦斯燃爆事故案例1:山西焦煤屯兰煤矿2009.2.22瓦斯爆炸事故2009年2月22日凌晨2时17分,山西焦煤屯兰煤矿井下南四盘区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时在井下的矿工有436人,共造成74人死亡,114人受伤(其中重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2386.94万元。

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在南四盘区12403综采工作面区域,该工作面开采2#、3#煤层,煤层厚度4.26米,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一次采全高,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37.77 m3/min,瓦斯抽放率44.13%。

采用“二进一回”(皮带巷、轨道巷进风,尾巷回风)的通风方式。

在1号联络巷安装有两部2×30kw局部通风机和4台风机开关向工作面尾巷14号联络巷密闭施工点供风,在1号联络巷靠尾巷侧约6m处设一料石密闭墙,密闭墙上设有一个调节风窗。

2月22日凌晨2时17分,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

事故原因:1、12403采煤工作面1号联络巷微风或无风,局部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界限。

2、引爆瓦斯的火源是12403工作面1号联络巷内风机开关内爆炸生成物冲出壳外,引爆壳外瓦斯。

爆炸破坏瓦斯抽放管路,管路内瓦斯参与爆炸并沿瓦斯抽放管路传爆。

案例2:余吾煤业2011.6.22瓦斯燃爆事故2011年6月22日,余吾煤业N1203工作面发生一起瓦斯燃爆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经过:N1203工作面位于北一采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2.1m3/t,煤层平均厚度为6.6m,采用大采高低位放顶煤综合机械化开采,采高3.2m,放煤高度3.4m。

工作面长度301.67m,推进长度1024.3m,工作面采用“两进两回”通风系统,工作面总风量为5592 m3/min(回风巷1420 m3/min、瓦排巷4172m3/min)。

回采至停采线约80m处时,工作面距煤溜机头45-60架左右发生瓦斯燃爆。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前,工作面有明显的顶板来压声响,同时工作面煤墙有片帮漏矸现象。

陈家山煤矿“11.28”事故案例

陈家山煤矿“11.28”事故案例

第三阶段:2005年9月13日至9月16日
– 于2005年9月13日再次到铜川,分组听取各类人 员反映意见进一步核定事故直接原因
1
1)基本概况
矿井概况
– 陈家山矿隶属于陕西省铜川矿务局,属国有企业。 –走 向:5.5km –倾 斜:3.7km –面 积:20.4km2 – 可采储量:150Mt – 设计能力:1.50Mt – 服务年限:约70年 – 1997年核定生产能力:1.5Mt – 2004年申报生产能力:2.41Mt
416运顺回风流在11月27日00:00~28日7:07瓦斯浓度 变化曲线图
417回顺回风流在11月27日00:00~28日7:07
0.7 0.6
5:40:00 5:43:24 5:45:43 5:47:14 5:48:39 5:49:27 5:51:34 5:54:06 6:01:15 6:02:40 6:04:35 6:07:30 6:11:14 6:19:08 6:23:08 6:30:41 6:35:07 6:42:59 6:48:26 6:51:46 6:54:41 6:56:24
图6 下隅角后部溜子有大煤块
图5 1至3架有明显过火痕迹 图7 1#架至3#架间有雷管脚线 415工作面 图4 3架发现有过火痕迹的编织 袋 图8 4#架处有放炮母线等 图3 8架间发现雷管、炮泥 综采支架立柱 图2 10架间发现雷管等 图1 13、14架间发现放炮器
415回顺
现场勘查主要证据图
下页
2.据勘察和技术资料分析,爆源不在 415回顺、运顺、 高位巷掺新段和一号联络巷,理由如下:
– (1)据监控系统资料记录,28日1时15分以后415面、 回顺和掺新风后高位巷内瓦斯浓度均未超过2.5%的管 理浓度界限,不具备发生爆炸的瓦斯条件 。 – (2)415高位巷未掺新风段与采空区连通,1号联络巷 与高位巷未掺新风段相联;据救护队 28日0:20~6: 10,415高位巷未掺新风段测量数据,瓦斯12%~20%、 氧气9%~15%,处于爆炸限内(见图);据证言,1 号联络巷于 2004年24日 8点班打上密闭,至事故当班 有积聚高浓度瓦斯的条件,故 1 号联络巷、高位巷未 掺新风段和采空区瓦斯浓度具备引起瓦斯爆炸的条件 但是,上述区域无人工作,也无设备,无引爆火源 (采空区火源的排出参见火源论证部分)故排出其为 爆源 。

煤矿事故防范与处理的案例分析

煤矿事故防范与处理的案例分析

煤矿事故防范与处理的案例分析煤矿事故防范与处理一直是世界各国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煤矿事故不仅对煤矿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给矿工生命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减少和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很多煤矿企业纷纷进行了防范与处理的案例研究。

本文将以几个具体案例为例,分析其防范与处理的措施和效果,旨在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为煤矿事故防范与处理提供借鉴。

案例一: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2018年某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造成多名矿工死亡和伤亡。

事故发生后,煤矿企业高度重视,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抢险队伍进行救援。

同时,煤矿企业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瓦斯浓度超标和矿井通风不畅。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煤矿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通风管理。

煤矿企业对矿井通风设施进行了全面检修和优化升级,确保通风系统畅通,瓦斯能够及时排除。

其次,强化瓦斯监测。

煤矿企业增加了瓦斯检测设备的数量和检测频次,定期对井下瓦斯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便采取措施控制瓦斯浓度。

最后,加强培训教育。

煤矿企业加强了对矿工的安全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矿工能够正确了解和应对突发煤矿事故。

通过以上的防范措施,该煤矿在事故后未再发生类似的瓦斯爆炸事故,有效提高了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案例二:某煤矿井下冒顶事故某年某月某煤矿发生了一起井下冒顶事故,导致多名矿工被困井下。

事故发生后,煤矿企业迅速组织人员对事故进行救援,并与救援专家团队取得联系,寻求专业指导。

救援专家团队到达现场后,立即展开救援行动。

他们首先对井下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了详细的救援方案。

根据方案,救援人员分组进行井下搜救和加固工作。

经过数天的奋斗,所有被困矿工都被成功营救出井口,并及时送医治疗。

煤矿事故调查组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展开调查工作,排查事故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井下支护不力,导致冒顶事故的发生。

鸡西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分析

鸡西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分析

煤矿灾害分析
6
(一)事故过程
事故调查:
七井制定了工作面停风撤人和瓦斯排放制度,瓦斯巡视员
对巡视路线、巡视点和检查时间、巡视记录不清;入井人 员没有配备自救器;井下没有隔爆设施和消尘洒水系统; 特种作业人员为按规定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最女职工入 井问题,矿务局始终没有解决。
煤矿灾害分析
7

事故原因
煤矿灾害分析
19
(三)轨迹交叉理论
•A 生理遗传、社会环境与企业管理上的缺陷。 在鸡西煤矿上,由于各个矿工教育,社会背景不同,而且 职工培训差,素质低:在管理上,企业管理标准低,瓦斯 检查员、放炮员等特殊工种人员没有按规定培训考核和持 证上岗等。
煤矿灾害分析
20
(三)轨迹交叉理论
• B 后天的心理缺陷(这是由A引起的心理、生理上的缺 陷,安全意识低下、缺乏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等) 正是由于存在A所示的缺陷,使得员工在心理上生理上没 有对安全产生足够的重视,安全意识低下,没有相应的 安全知识技能等。
煤矿灾害分析
37
(五)事故心得
• 第五,“GDP重于人命”的思想在作祟。
煤矿安全问题看似一个社会问题,但归根结蒂是政府公共
管理理念的问题,是GDP为重,还是人命为重?是人民的 安全幸福为重,还是煤矿企业的利益为重?只有这个问题 理清了,煤矿业“高危”帽子才有摘掉的希望。
煤矿灾害分析
38
(五)事故心得
煤矿灾害分析
25
(三)轨迹交叉理论•C 物源自不安全状态。放炮员违章使用煤电钻电源插销,产生物的不安全状态。
煤矿灾害分析
26
(三)事故教训
•鸡西煤矿事故的发生正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 全状态轨迹交叉所引起的。如果排除了机械设备或危险物 质的隐患,消除了人为过失,则两个连锁系列运动轨迹不 能相交,事故就不会发生。

瓦斯案例分析.屯兰煤矿2.22事故

瓦斯案例分析.屯兰煤矿2.22事故
(3)“监控有效”不落实:①1#联络巷设置有 电气开关等,但没有设置甲烷传感器;
②将12403工作面回风巷瓦斯报警和断电浓 度调高至2.5%等。
(4)“管理到位”不落实:电气开关失爆等。
通风、监控和瓦斯抽采(放)是瓦斯防治 的有效措施。
其中通风和监控适用于低瓦斯、高瓦斯和煤 与瓦斯突出各类矿井。
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瓦斯防治除 应采取通风和监控措施外,还要进行瓦斯抽采 (放)。
③工作面的风流控制必须可靠;
④必须保持通风巷的设计断面;
⑤必须配有专职瓦斯检查工。
(3)瓦斯报警浓度和断电浓度的确定考虑了时 间的滞后:
①瓦斯运移时间; ②传感器反应时间; ③监控系统传输和处理时间等。 (4)瓦斯报警和断电浓度的确定考虑了瓦斯空 间分布的不均匀性:传感器吊挂位置不一定是 瓦斯浓度最高的位置。 屯兰矿12403工作面将回风巷作为专用排瓦 斯巷管理,瓦斯报警值和断电值由1.5%调高至 2.5%,实测瓦斯浓度长时间超过1.5%。
4.减少井下作业人员
无人就安全。屯兰矿“2.22”事故前,井 下作业人员436人。事故造成78人死亡,114人 受伤(其中重伤5人)。据现场勘察,本次事 故煤尘没有参与爆炸,因此,死亡人数相对较 少。
5.矿长、区队长等各级领导要下井排查隐患
6.除掘进、开拓和临时施工场所外,尽量减 少局部通风机的使用
8.淘汰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气设备及材料 ➢ 失爆的电气开关的安标证是96年的。 ➢ 12403工作面8号联络巷10m多长的电缆有 两处冷接头。 9.严禁带电作业
该矿带电移钻机。
10.严把电气设备下井关
(1)虽然本次事故调查没有发现假冒防爆电气设 备,但以前多次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发现 有“沈阳防爆电器厂”等假冒防爆电气设备。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与安全警示教育培训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与安全警示教育培训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与安全警示教育培训一、事故案例分析1.案例一:2010年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2010年,某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7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事故原因:矿井通风系统不完善,瓦斯抽采不到位,矿工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2.案例二:2013年某煤矿坍塌事故2013年,某煤矿发生一起坍塌事故,造成26人死亡,被困矿工160多人。

事故原因:煤矿违规开采,忽视井下支护措施,导致煤层稳定性破坏。

3.案例三:2016年某煤矿水害事故2016年,某煤矿发生一起水害事故,造成33人死亡,100多人被困。

事故原因:煤矿对水文地质条件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发现涌水隐患,排水系统不完善。

二、事故原因及教训1.安全意识不强:部分矿工和煤矿管理层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安全规定,盲目追求生产效益。

2.管理不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安全隐患排查不力。

3.技术装备水平低:部分煤矿设备老化,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难以应对突发事故。

4.培训教育不到位:矿工安全培训和教育不够,导致安全知识和技能缺乏。

三、安全警示及教育培训措施1.提高安全意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矿工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

3.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更新改造设备,提高安全防护设施水平。

4.加强培训教育:加强矿工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知识和技能,确保矿工掌握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5.强化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矿工应对突发事故的实战能力。

6.落实安全监管: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煤矿的监管力度,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煤矿事故案例给我们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

只有加强安全管理、提高矿工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让我们共同为煤矿安全生产贡献力量,共创美好未来。

吉煤集团通化矿业八宝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吉煤集团通化矿业八宝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一、矿井基本情况


(四)-416采区采空区防灭火管理情况。 八宝煤矿采用采后封闭注惰气防止煤层自然发火。由 于煤层倾角大(55°左右),留设的6米宽区段隔离 煤柱在工作面回采后垮落,导致上下区段采空区相通, 不能起到有效隔离采空区的作用;同时-250石门密闭 附近巷道压力大,密闭周边存在裂隙,导致向采空区 漏风;该区域在封闭采空区后仅注过一次氮气,未根 据采空区内氧气含量上升的异常情况及时补充注氮, 且没有采取灌浆措施;该矿采区防灭火设计中要求416采区回采前要在-380入风石门和-315回风石门预 先构筑防火门,为采区着火时能够及时阻断风流、封 闭火区,以防止灾区范围扩大,但该矿回采前未按规 定预先构筑防火门。
间接原因一

(2)八宝煤矿及通化矿业公司在连续3次发生瓦斯爆炸的情况下, 违规施工密闭。一是违反规程规定进行应急处置。第一次瓦斯爆 炸后,该矿在安全隐患未消除的情况下仍冒险组织生产作业;第 二次瓦斯爆炸后,该矿才向通化矿业公司报告。二是处置方案错 误,违规施工密闭。通化矿业公司未制定科学安全的封闭方案, 而是以少影响生产为前提,尽量缩小封闭区域,在危险区域内施 工密闭,且在没有充分准备施工材料的情况下,安排大量人员同 时施工5处密闭,延长了作业时间,致使人员长时间滞留危险区。 三是施工组织混乱。该矿施工组织混乱无序,未向作业人员告知 作业场所的危险性。四是强令工人冒险作业。第三次瓦斯爆炸后, 部分工人已经逃离危险区,但现场指挥人员不仅没有采取措施撤 人,而且强令工人返回危险区域继续作业,并从地面再次调人入 井参加作业。
(二)“4· 1”事故发生经过和抢险救 3·29”事故搜救工作结束后,鉴于井下已无人员,且 援 灾情严重,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组
要求吉煤集团聘请省内外专家对井下灾区进行认真分析, 制定安全可靠的灭火方案,并决定未经省人民政府同意, 任何人不得下井作业。 4月1日7时50分,监控人员通过传感器发现八宝煤矿 井下-416采区一氧化碳浓度迅速升高,通化矿业公司常 务副总经理王升宇召集副总经理李成敏、王立和八宝煤 矿副矿长王清发等人商议后,违抗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 严禁一切人员下井作业的指令,擅自决定派人员下井作 业。9时20分,通化矿业公司驻矿安监处长王玉波和王清 发分别带领救护队员下井,到-400大巷和-315石门实施 挂风障措施,以阻挡风流,控制火情。10时12分,该区 附近采空区发生第五次瓦斯爆炸,此时共有76人在井下 作业,经抢险救援59人生还(其中8人受伤),发现6人 遇难并将遗体搬运出井,井下尚有11人未找到,事故共 造成17人死亡、8人受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某年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4人死亡。

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矿井需要总风量4700M3/min,总入风量5089M3/ min,总排风量5172M3/min。

该矿2000年经瓦斯等级鉴定为瓦斯矿井。

事故地点位于-水平某采区左翼已贯通等待移交的准备采煤工作面。

事故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特大瓦斯爆炸责任事故,其中事故的原因是:1、事故直接原因: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回风上山通风设施不可靠,严重漏风,导致工作面处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作业人员违章实验放炮器打火引起瓦斯爆炸。

2、事故间接原因
(1)安全管理松散,安全责任制不落实。

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矿各级领导没有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巷道贯通和贯通后通风系统调整实施现场指挥。

风门没有专人管理,致使风门打开,风流短路,造成准备采煤工作面微风,导致瓦斯积聚。

(2)瓦斯检查制度不健全,瓦斯检测员漏岗、漏检。

没有制定瓦斯检测员交接制度,没有按规定检查瓦斯、漏检、假检。

在没有对工作面进行瓦斯检查情况下,违章指挥工人进入工作面作业。

(3)违规作业。

贯通后的通风系统构筑物未按设计规定材质要求安设木质调风门,而是设挡风帘,漏风严重,造成准备工作面风量不足。

(4)“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混乱。

瓦斯检测员未经矿务局培训就上岗作业;瓦斯日报无人检查和查看,记录混乱;通风调度水平低下,不能协调指
挥生产。

(5)技术管理不到位。

巷道贯通和通风系统调整计划与安全措施等,矿总工程师未按规程规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批,导致作业规程编制内容不全,无针对性安全措施和明确的责任制,无法指挥生产。

(6)安全投入不足。

全矿共有9个作业地点,仅有14台便携式报警仪使用,全矿无瓦斯报警矿灯,二道防线不健全。

(7)采煤工作面接续紧张,导致只注意进尺,不注意安全,无规程作业,违章指挥现象经常发生。

问题:请根据事故调查组分析的事故原因,为该矿拟订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

答案: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

1、该采区左翼工作面要立即停产整顿,对通风系统进行调整,待系统稳定后,组织测风员和瓦斯检测员进行风量测定和瓦斯浓度测定,风量和瓦斯浓度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后,方可移交生产。

2、加强瓦斯管理,健全瓦斯管理制度。

3、要加强重点瓦斯工作面管理工作。

4、要加强对采掘工作面的瓦斯鉴定工作。

5、要增加矿井安全投入,健全瓦斯检测的“二道防线”,确保安全生产。

6、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7、加强矿井通风技术力量。

8、合理组织生产,杜绝违章指挥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