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_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
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宋明理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
三宋明理学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困境:魏晋时期,____兴起和____传播直接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唐末五代之后,______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复兴:唐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________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____思想;同时,李翱也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韩愈、李翱的思想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北宋________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在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特别强调文化上的华夷之辨,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之教。
一、1.道教佛教官方儒学2.复兴儒学道统士大夫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理气学天理♨应用思考北宋理学的创立背景、思想来源、基本特征。
应用思考:背景:(1)唐末五代长期分裂和混战,使传统的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的破坏,不利于政治的稳定。
(2)儒学家革除时弊、重建儒学道德,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4)宋代学者抛弃汉唐师古学风,敢于疑经改经。
思想来源:儒学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基本特征:把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应用示例“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
下列关于“北宋五子”建立的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治国之道B.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C.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毫无积极作用可言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完全肯定应用示例:A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主要思想。
(1)本体论:理比______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认为“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______”。
高考历史思想文化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A
第3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4.下列关于唐甄及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揭露批判专制君权,反对神化帝王 B.倡导经世致用之学 C.深刻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D.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
(
)
唐甄的批判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
着眼于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
[答案] C
第40页
返回导航
第11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政治理论上 ①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 三纲五常 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②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 无道之君 治的长期黑暗。 ③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 其关键在于“正君心 ”。 , 所以才导致了政 ”, 将儒家价值化为
第1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材料四
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五 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六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 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 欲”是什么关系?
(4)理学经典上:将《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集为 《 四书 》 ,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经典。 3.影响: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 维护 专制主义 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第1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标志: 心学 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 已经完成。
第2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宋明理学ppt课件
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
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
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到宋代,逐渐确立了
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
而被称为“理学”。
.
10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理学的开创者 : “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周敦颐
邵雍
张载
程颢
②在他们的持续努力下,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 理学就是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2) 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必然性) 2、儒学复兴运动(可能性) 3、根源:君主专制发展需要强化君权意识。
政治上:唐朝的藩镇割据、北宋民族矛盾尖锐和农 民起义的历史教训; 经济上:两宋社会经济比唐代有所发展,需要新的 更强有力的哲学体系,从思想上加深对农民的麻醉。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 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 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 “不备”,要么是“不明”。
.
3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必要性) 汉末至唐末五代,儒学的地位不断遭到冲击和削弱 原因:王朝的短暂与分裂,使得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
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
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
26
平修
天身
下、
齐
家
、
治
国
、
.
27
菩萨蛮 晚红飞尽春寒浅, 浅寒春尽飞红晚。 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 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1.3 宋明理学
①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②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人固有的善性)
(3)意义:
①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 ②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 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学术思 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 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四: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 ——《朱子语类》卷一 理比气根本 材料五: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但推上去时,却如理在先, 气在后相似。 理比气在先 ——《朱子语类》卷一 材料六:人之所生,理与气合而已。 ——《朱子语类》卷四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 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 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 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 无。” ——张载《正蒙•太和》
4、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二程” 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载:“(二程)昔见周茂 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 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 金、土……” ——《太极图说》 “孔孟而后,汉儒止有经传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 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故安定、组徕卓乎有儒者之规范, 然仅可谓有开之必先。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 --黄宗羲 《宋元学案· 濂溪学案》
儒学的困境知识点总结
儒学的困境知识点总结一、儒学的困境1. 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的冲突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传统的价值观念,如孝道、仁爱、礼仪等,但是这些价值观念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存在冲突。
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平等等价值观念,这与儒家传统观念相冲突,导致儒学在现代社会难以获得广泛的认同。
2. 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传统上,儒学一直被视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象征,知识分子受到尊敬和崇拜。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各种新兴知识的涌现,儒学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式微,知识分子的地位也逐渐受到挑战。
3. 教育体制的改革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传统的儒学教育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不断涌现,儒学在教育领域的地位不断下降。
4. 儒学的国际传播儒学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哲学思想,其传播受到了许多限制,难以在国际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和认同,导致儒学的国际传播受到限制。
二、可能的解决方案1. 重塑儒学的理论框架儒学需要与时俱进,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需要对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重塑,将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形成更加具有现代性的儒学理论框架,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2. 推进儒学的学科建设在教育领域,应该推进儒学的学科建设,改革传统的儒学教育模式,将儒学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培养,让儒学能够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适应现代社会的教育需求。
3. 弘扬儒学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应该加强对外交流,积极推动儒学在国际上的传播,让儒学走出国门,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影响力。
通过国际合作、学术交流等方式,拓展儒学的国际影响力。
4. 重视儒学研究和传承应该加大对儒学研究和传承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培养优秀的儒学研究人才,推动儒学传统的传承和发展,让儒学在当代社会更加具有影响力和传承价值。
总之,儒学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文化遗产,不应被淡忘和遗弃,应该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进行改革和发展,让儒学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人民版必修三 (3)
1·3宋明理学姓名班级【学习目标】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知识梳理】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魏晋时期,______和______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儒学复兴运动:唐代中后期,韩愈提出儒家“______”思想;李翱提出“性命之源”说,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北宋推行________的文化政策,士大夫掀起了________运动,理学在运动中孕育而生。
二、北宋五子1.主张(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____________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邵雍试图通过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3)______是理学中__________的杰出代表,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4)二程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_____”,认为天理的核心是“______”;追求主体自由和精神满足。
2.意义:将儒家道德提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
三、朱熹的学说1.基本主张(1)理气关系方面: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__________;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2)修养论方面:“强调“仁”是修养的最高目标;仁者应有强烈的____________。
(3)社会政治理论方面:以“____________”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为依据,认为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要设法“________”。
2.影响: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________体系,是理学的__________。
四、陆王心学1.陆九渊心学(1)主张:提出“__________”,意思是本心即天理;认为应扫除“物欲”“意见”等人心之弊。
(2)评价:他是心学的开创者,其思想言论强烈冲击了当时的思想界并深刻影响后世的思想体系。
知识点1_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三教合一”】
唐代实行三教并存的文化政策,儒、释、道三教得以各自独 立发展,并在独立发展中进一步相互争论,相互融合。在三 教的争论和发展中,儒教日益处于劣势,明显地感受到来自 佛道二家的压力。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受到了很大 的挑战。唐中叶以后,儒学大师韩愈和柳宗元等人率先提出 要复兴儒学。他们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积极援佛入儒与 援道入儒。韩愈对佛教进行了批判,他所提出以“仁、义” 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自己以继道统自任,而开 儒学讲“道统”之先河,所有这些都启发后来的儒者以一种 复兴儒学的意识。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 仁、义”为“人道”,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 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 学之端绪。
知识点1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 兴运动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即佛教吸收儒学 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 ”又“遵道”。 (1)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 ①佛教的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首先是由于 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他们将佛教作为巩固统治 ,麻痹和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武器;其次是社会矛盾的尖锐 。当时南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 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再次,佛教本身具有很 大欺骗性。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 生幸福上,使人感到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和安慰;第四,实 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 ,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 的经济力量;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7.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 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 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C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8.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 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 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 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C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课堂探究 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 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 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 程颐认为:“汉 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 之治过于唐”的 世子孙,皆不可使。玄宗才使 理由是什么?由 肃宗,便叛。肃宗才使永王璘, 此理学的终极目 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 标是什么? 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 代之乱。汉之治过于唐矣,汉 有纲正。 --程颐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地 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 们的自然欲求,阻碍社会进步。 积极 1、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 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2、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3、强调社会的和谐,具有忧患意识。 4、凸显人性的庄严。(长幼有序,怜贫恤寡, 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
五、
评价宋明理学
材料1 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 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 欲而存天理”。 材料2: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3: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4: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 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专题一宋明理学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旳发展
1、南宋:陆九渊旳心学 (1)“心”作为宇宙万物旳本原,“心即理
” (2)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心学概念: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把“ 2、心明”中作后为期宇王宙阳万明物旳旳心本学原,提出“ (1心)”“就心是外“无理物””旳、主“张心;外强无调理“”宇旳主观唯 心宙论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他 (2旳)学提说出被“称致为良“知心”学和”“知行合一”旳学说
“理”是世界旳本原——理学关键思想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 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 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材为料地二,天道……宇理德其宙即伦张之“理之间为一三和三理纲等纲而五级,已常秩其。纪天”序之得,为之—就五而——常为是《—…天儒朱《…,文家朱地公子旳得文语之集类而》》
主动:有利于统治者维护统治秩序 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旳性格特征:
注重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强调人旳社会责任 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适应了统治阶级旳需要,成 为南宋后长久居于统治地位旳官方哲学。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专题一 中国老式文化主流思想旳演 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知识框架 儒学旳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背景) 北宋五子与理学旳创建 (兴起) 朱熹旳学说与理学旳成熟 (成熟) 陆王心学与理学旳发展 (发展)
一、理学兴起旳背景:儒学旳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旳困境——儒学独尊地位旳动摇 (1)东汉末年,长久战乱,儒学旳权威性被严 重减弱 (2)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旳广泛传播,直接冲 击着儒家思想作为关键价值观念旳地位
宋明理学
涓流滴到沧溟水,
拳石崇成泰华岑……
──朱熹
──陆九渊
著作数量相差悬殊 朱熹:一生著书209卷,编纂书籍210卷,注释38卷,校勘 72卷。 陆九渊:没有专书留下,只是后人为他编纂了文集。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二程理学
对理的不 同解释 把握理的 不同途径
对理的共 同认识 相同的本 质
3.影响:(1)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 理学创立的先声。 (2)研习 儒经义理 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 (3)重忠孝、讲廉耻、励 气节 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4)理学孕育而生。
“三教”是指:儒教、
佛教、道教。“三教合一”
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 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 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的关系。
思想交锋:鹅湖之会 ·朱陆之辩 (1175年)
学问需求易简功夫,从本心 上着力,不用耗费精力在前 人的注疏里探求精微。
易简工夫终久大, 支离事业竟浮沉。
朱熹 为学应格物致知,循序渐 进,广泛阅读古圣先贤的 经典。 陆九渊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墟墓兴衰宗庙钦,
斯人千古不磨心。
问渠哪得清如许,
【训练巩固】参考答案
1. B 2.A 3.C 4.思路引领:(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 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 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 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 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 得到启示。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 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 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 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 观念;③因循守旧的观念;④重义轻利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 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 去伪存真。
宋明理学
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
(核心)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仁”与万物俱生
程 颢
程 颐
“理”或“天理”的含义 “理”是宋明理学的核心,是宇宙万物的 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东西, 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 恒的普遍法则。它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三 纲五常”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魏晋
隋唐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宋 明 理 学
把儒家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 定义: 高度的新儒学体系 概念: 特点:吸收佛道思想,使儒学更为理论 化,思辩化 实质:维护封建专制等级制度 创立:北宋五子 发展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二、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及其思想
1、周敦颐:
2、邵雍: 3、张载: 4、二程﹙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 天理(即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 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
“ 美 丽 ” 的 三 寸 金 莲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 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 者;死于理,其谁怜 之?”——清·戴震
翻开中国的历史一看, 上面尽写着两个字“吃 人”!——鲁迅
对 理 学 的 评 价
消 极: 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束缚了思想 ,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积 极 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强调人的社 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 积极作用。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基本要求】 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 人物;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发展要求】 了解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 发展。 【说明】 “周敦颐与张载的思想主张及贡献”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 读内容。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含解析)
【第3课宋明理学】之小船创作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1)原因: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2)表现:唐末五代之后,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
2.儒学复兴运动(1)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北宋士大夫掀起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创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北宋五子和理学的创立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主要思想(1)理气关系方面:认为理比气更根本。
(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2.主要贡献: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3.地位及影响(1)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南宋陆九渊心学的创立者,其主要思想包括:(1)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2)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3)穷理不必向外探求,提出“发明本心”为求理的方法,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明朝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其主要思想包括:(1)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人人都有良知。
(2)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在于“致良知”。
(3)修养的方法是要做到“知行合一”。
3.心学的影响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1.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2.正确认识宋明理学的“伦理观”(1)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以后,儒学思想就成为了正统思想。
然后,到了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更是直接冲击着儒学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儒学吸收佛道的精神,有了新发展。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道的理论。
唐,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
他激烈反对佛教和道教,宣称儒学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学的“道统”思想。
与韩愈同时的李翱,则提出必需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的鼓励下,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
他们推崇《春秋》中的“尊王攘夷”之旨,批评唐代政治,指出其根本弊病是不重儒学的纲常伦理,致使女后专政、权臣跋扈,最终导致唐末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他们认为,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需以唐为鉴,复兴儒学。
在北宋新儒学思想家们的持续努力下,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理学就是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
宋明理学
三、宋明理学(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①表现:汉武帝—正统→东汉时期—权威性被削弱→魏晋南北②原因:A.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
B.魏晋时期,佛、道两教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学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被进一步削弱。
2. 儒学复兴运动①唐中期以后:A.唐代中后期,韩愈(a.宣称仁义是最高的道。
b.提出儒家“道统”思想。
)和李翱(“性命之源”的角度理解孔孟之道)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北宋儒学创新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②北宋:A.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
B.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
C.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儒学复兴运动奠定了理学兴起的基础。
(二)、北宋五子和理学的创立1、理学的基本含义-----体系,又称新儒学。
2.代表及主张:(1)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是理学的开创者。
(2)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社会命运。
周敦颐和邵雍,将自然结构和人的精神融合起来,以寻找其系统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3)张载-----①、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
(4)程颢、程颐兄弟合称“二程”----①、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②、“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
③、仁者能获得“孔颜之乐”(高度自由和精神的极大满足)。
(三)1.朱熹的学说及成就(1):①、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②、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③、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中的阴阳变化。
(2)、修养论(方法论):①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②区分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的方法把握“理”。
;②“仁”③仁者境界就是在于强调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课件
程颢、程颐、朱熹等思想家对儒学 进行了新的阐释和发展,形成了理 学思想。
儒学的核心价值观
“仁”
儒学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和尊重。
“义”
儒学的另一个核心价值 观,指做人的原则和行
为准则。
“礼”
“智”
儒学认为礼是维护社会 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
手段。
儒学认为智是认识世界 和自我修养的重要能力。
2023 WORK SUMMARY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 兴运动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 儒学的发展历程 • 儒学的现代困境 • 儒学复兴运动 • 儒学复兴的路径与策略 • 结论
PART 01
引言
研究背景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现代社会中面临诸多挑战 和困境。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儒学的 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受到冲击。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儒学的困境与复兴运动进 行深入探讨。
论文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正文分为三章,分别从儒学面临的困 境、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儒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 展开论述。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展望。
PART 02
创新与发展儒学的核心价值观
深入研究儒家经典
深入研究和解读儒家经典,挖掘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创新发展儒家思想
结合时代特点和现代社会的需求,对儒家思想进行创新和发展。
弘扬儒家核心价值观
大力弘扬儒家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等,以引导人们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PART 06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推动儒学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宋明理学
第五单元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年~1368年)【阶段特征】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基本线索】文化方面(理学):一、理学兴起的背景——儒学的困境和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⑴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原因:一:战乱。
二:儒学自身的局限,缺乏关于命运的解释。
三:佛教道教的冲击。
四:统治者把持全部大权,腐朽,人们对儒学的说教失望。
⑵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直接冲击着儒家地位:道教的兴起尤其是佛教的传播,更是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⑶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 隋唐时期在国家分裂了近三百年以后重新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由于统治阶级重视文治的政策,对儒、佛、道都予扶持,儒、佛、道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儒学的官方地位进一步削弱。
同时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
附:佛教的发展:西汉末年,佛教通过丝绸之路由中亚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排使臣到西域求佛法,请来两位高僧,还用白马驮来佛经。
明帝要两位高僧在洛阳传教,并为他们修建了白马寺。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历代皇帝也有不少大兴佛教的。
如南朝梁武帝三次出家,杨坚、武则天都曾兴佛。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佛教在传播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切近人们对自身、对现世的思考和关怀的理念。
如宣扬“天堂地狱”、“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观念,号召人们忍受苦难,到来时寻求幸福。
道教的发展:东汉末年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道教。
魏晋南北朝时,道教成为为统治者服务的宗教。
唐朝皇帝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地位很高。
中国古代追求长生不老、隐逸无为的道家思想,为许多在世俗权力角逐中失意的士大夫和逃避战火的普通民众所信奉。
——王朝的短暂与分裂,使得人们饱经战乱之苦,从而逐渐对所谓的“君臣”秩序失去信心,转而求神拜佛、炼丹成仙,以求精神解脱,来世幸福。
2、儒学复兴运动: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他们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力图建立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1.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东汉末年,儒学权威性削弱。
(2)魏晋南北朝时期新思潮流行:尤其是道教、佛教和玄学的广泛传播。
(3)隋唐时期,三教合一。
问题3:为什么东汉末年儒学面临困境?陈寅恪曾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特别是释)却风靡数百年。
儒学传统中没有像佛学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
(1)儒学自身问题: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2)两汉时期,谶纬迷信盛行冲击了儒学的权威性;(3)社会现实问题:朝代的更迭,“君权神授”的权威受到冲击问题4: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1)儒学虽是官方正统,但没有在民间建立其信仰系统;(2)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扶持;(3)社会矛盾的尖锐;(4)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问题5:道教的发展演变过程(1)道教创立于东汉末期,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2)东晋葛洪《抱朴子》一书集神仙思想之大成,不但奠定了神仙道教的思想基础,而且为道教的官方化、正统化和合法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3)南朝陶弘景在构建道教神仙谱系以及整理道教修炼养生术等方面亦殊有贡献,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南北朝时,官方道教已经形成。
问题6:儒学复兴运动【儒学复兴运动的目的:不仅成为官方正统地位,也要成为社会信仰。
】(1)魏晋时,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先秦西汉的新道家学说——玄学。
玄学思想:玄学以精神性的“无”,作为思想体系的核心,强调“以无为本”,认为世间万事万物这些实际存在的“有”,都产生于“无”。
体现在政治上,便主张“无为”,认为统治者要无为而治,老百姓也要无为而处。
从“无为”出发,为维护封建的纲常名教进行辩解,认为“名教即自然”,封建的尊卑、上下关系合乎自然,生而固有,不能否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玄学是儒家唯心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种,其宣扬 的老庄哲学,经过曲折的演变,终于与儒家哲学相表里,即 披着道家思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外道内儒的主观唯 心主义思想,成为士族地主的意识形态。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①儒教:早在魏晋,玄学已经将三教的思想进行了一次融合 。魏晋玄学上承先秦西汉以来的道家哲学思想,并把儒家的 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 种不同于先秦西汉的新道家学说。玄学以精神性的“无”, 作为思想体系的核心,强调“以无为本”,认为世间万事万 物这些实际存在的“有”,都产生于“无”,体现在政治上 ,便主张“无为”,认为统治者要无为而治,老百姓也要无 为而处。汉初黄老思想所讲的“无为”,着重讲统治术;玄 学所说的“无为”,重点在讲处世术。从“无为”出发,为 维护封建的纲常名教进行辩解,认为“名教即自然”,封建 的尊卑、上下关系合乎自然,生而固有,不能否定。
知识点1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 兴运动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即佛教吸收儒学 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 ”又“遵道”。 (1)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 ①佛教的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首先是由于 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他们将佛教作为巩固统治 ,麻痹和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武器;其次是社会矛盾的尖锐 。当时南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 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再次,佛教本身具有很 大欺骗性。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 生幸福上,使人感到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和安慰;第四,实 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 ,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 的经济力量;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第五,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 改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机会 均等的满足。 最爱当和尚的荒唐皇帝——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三十八岁登基,八十六岁死于侯景之乱,在位四十 八年。他一反前朝建立之后大杀前朝宗室人物的作法,齐高 帝萧道成嫡系子孙都可以出仕梁朝。梁武帝创业功臣也都得 善终,梁宗室子弟只要不蓄意谋反,都得以重用。他又是历 代王朝最有学问的皇帝,他即位以后,虽政事繁杂,仍手不 释卷,一生撰写注释、闻释儒经及佛教经典的著作数百卷, 文学作品集120卷,组织并参与编撰了长达600巷的《通史》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之所以会受到来自佛教和道 教的挑战,其中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儒学本身在思辨 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 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由于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 ,所以如何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性与必然性 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孟子从“四端”说出发,对儒家 的性善论作了论证,荀子则从性伪说出发对性恶论作了论证 ,董仲舒把儒家道德嫁接在讲究阴阳家的世界观上,对儒学 作了谶纬神学式的论证。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 证要么是“不备”(不够充分,如孟子),要么是“不明” (混乱不清或者错误,如荀子与扬雄),而董氏谶纬神学化 的论证更是粗浅,不值一论。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道教创立于东汉末期,开始主要在受 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 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巾起义失 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 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魏 晋以来,封建统治阶级逐步对原始道教从理论上、组织上加 以改造,使它成为巩固统治的精神工具。东晋时道教日盛, 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东 晋末年,孙恩、卢循以五斗米道为号召,领导农民起义。南 北朝时,官方道教已经形成。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③道教:晋朝人葛洪是最早把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的人,他所写的《抱朴子》一书,不仅对战国以来“神仙方 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从理论上作了 系统的阐发论述,更重要的是把神仙信仰与儒家思想捏合起 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否则,虽勤于修炼,也 不能成仙。北朝寇谦之以“整清道教”为己任,打出“专以 礼度为首”的旗号,完全按照封建伦理观念制定了一套教义 ,鼓吹“于君不可不忠”,“不得叛逆君主,谋害国家”, 劝导人们“勿怨贫苦”,“戒勿以贫贱求富贵”。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梁武帝笃信佛教,造诣极深,并屡屡向寺庙捐助财物,曾经 三次入寺舍身,最长一次有37天。这位皇帝在宗教信仰方面 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作为一名狂热的佛教徒,梁武帝 在位期间花费大量公款,兴建了大量佛寺。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②佛教: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必须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 ,才能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佛教自传入中国的那 一天起,受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及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步走上 了中国化的道路。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 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特别是调整了与儒学的 关系。佛教的传入并泛滥,必然要引起中国传统思想的抗争 ,首先引起论争的是道教,在理论上与佛教争论的是儒家, 但儒家是以直觉思维进行批判的,缺乏思辨的理论色彩。由 于儒家在中国的正统官方地位十分巩固,这使得许多佛教徒 竭力调和佛、儒两家,“内(儒)外(佛)兼修”,解释戒 杀为仁,戒盗为义。儒家注重用世,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 佛教则解释为出家不是不问世俗之事,而是降魔,统一了出 家与入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