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坡度规范大全

合集下载

园林坡度细则

园林坡度细则

园林坡度坡度3%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道路8.0.3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人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人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o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町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卞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I I: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I判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I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nio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x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I I间距不宜超过80m, 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xl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人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多层3 3 3 2 2有出入II - 5 2.5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多层22 2 1.5 1.5 I韦I墙面向道路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园林设计的排水坡度

园林设计的排水坡度

园林设计的排水坡度
在进行园林设计时,排水坡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下面是一份排水坡度设计
的参考指南:
1. 排水坡度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水平面的坡度能够使水流自然顺利流向所设计的排水
系统。

一般来说,排水坡度的设计范围在2%-5%之间。

2.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园林区域的整体地形和现有地势高低差。

根据地势情况,将整个区域划分成不同的排水单元。

3. 根据每个排水单元的面积和周围环境条件,确定合适的排水坡度。

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土壤类型和植被情况来确定具体坡度。

4.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避免水流过快或过慢。

如果坡度太大,则水流速度过
快可能会造成侵蚀和土壤流失。

如果坡度太小,则水流速度过慢可能会导致积水和渗漏问题。

5. 在排水坡度设计中,还应考虑到水流的聚集点和集水系统的布置。

合理的排水坡
度设计可以使水流顺利进入排水系统,避免积水和洪涝。

6. 在确定排水坡度时,还需要考虑到园林区域的使用功能和景观要求。

如公园或花
坛区域,可能需要较为平缓的坡度来满足游览和观赏要求。

园林设计中的排水坡度设计是确保园林区域排水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
调整坡度,可以有效解决排水问题,提高园林环境的质量。

坡道设计规范

坡道设计规范

坡道设计规范坡道设计规范在城市建设和道路设计中,坡道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能够连接不同高度的地面,还能够提供无障碍通行的通道。

为了确保坡道的安全和可用性,设计师需要遵守一些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坡道设计规范。

1. 坡度坡道的坡度是指坡道的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之间的比例。

根据国际标准,坡道的最大坡度为1:12,即每升高1米,水平距离应不超过12米。

对于少数特殊情况,坡度也可以达到1:10。

坡度的选择应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如老年人、残障人士等。

2. 宽度坡道的宽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规范,坡道的最小宽度为1.2米。

然而,在高流量地区,如公共交通站点或商业区,建议增加坡道的宽度,以容纳更多的行人。

另外,坡道两侧必须设置扶手,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安全。

3. 扶手扶手是坡道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根据规范,扶手的高度应在0.85米至1.0米之间,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

扶手的材料也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以确保用户的安全。

4. 反光标志为了提高坡道的可见性和安全性,应在坡道的两侧设置反光标志。

这些标志可以帮助行人和司机发现坡道的位置,并避免碰撞。

5. 防滑表面在坡度较大的坡道上,为了避免行人摔倒和滑倒,应在坡道的表面施工防滑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增加脚部的摩擦力,提供更好的抓地力。

6. 增加平台或转角对于较长的坡道,建议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平台或转角,以提供休息的机会。

这些平台或转角也可以用来改变坡度的方向,降低用户的疲劳。

7. 坡道入口设计坡道入口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坡道的入口应该有足够的空间,以容纳转弯和进入坡道的行人和轮椅用户。

此外,坡道入口的高度应平缓过渡,以避免用户意外摔倒。

总之,坡道是提供无障碍通行的重要设施,设计师在坡道设计中需要遵循一些规范,以确保坡道的安全和可用性。

这些规范包括坡度、宽度、扶手、反光标志、防滑表面、增加平台或转角以及坡道入口设计等。

通过遵守这些规范,我们可以创建一个更安全和方便的城市环境。

园林地形设计坡度

园林地形设计坡度

4
0.07
自行车骑行极值、舒适坡道值
2
0.035
手推车,非机动车宜值
1
0.0174
土质明沟限值
0.22
0.005
草坪适宜坡值,轮椅车宜值
0.172
0.003
最小地面排水坡值
园林地形设计坡度、斜度、倾角选用图表
坡度(°) 坡值 tgα
备注
60
1.73
游人蹬道坡值限值
50
1.6
砖石阶道极值
45
1
干黏土坡角限值
39
0.8
砖石路坡极值
35
0.7
水泥路极值,梯阶坡角终值
31
0.6
之字形道路线坡值,沥青路坡极值
30
0.58
梯级坡角始值,土坡限值,园林地形 土壤自然倾斜角极值
25
0.47
草坡极值、卵石坡角、中砂、腐殖植 土坡角
20
0.36
台阶设置坡度宜值
α
18
0.32

需设台阶、踏步
15
0.27
湿粘土坡角
12
0.21
坡道设置终值,可开始设台阶
10
0.17
粗糙及有防滑条材料终值
8
0.14
残疾人轮道限值、丘陵坡度始值
7.5
0.13
对老幼均宜游览步道限值
7
0.12
机动车限值,面层光滑的坡道终值

【精】景观常用规范及尺度整理(坡度)

【精】景观常用规范及尺度整理(坡度)

15-10-23【精】景观常用规范及尺度整理【精】景观常用规范及尺度整理更多更多>>灯饰店投资电商平台招商pos机加盟干货连锁店五粮液招商灯饰加盟瓦缸烤鱼加盟收藏人:一只渴求的鸟电商培训班木炭无烟烧烤炉酒水代理灯饰店投资电商平台招商瓦缸烤鱼加盟最新文章强烈推荐10部超级治愈的青春爱情影视...盘点2015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汽车标志大全美胸就是战斗力4(西洋女)美胸就是战斗力3(西洋女)几种经典美容方法¥220.00¥1680热门文章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大圣你为什么没尾巴?大圣你脸为什么...修理马桶出水阀马桶弹簧钢笔行书字帖书法欣赏之偏旁部首一张图读懂世界十大顶尖家族家训!电影 | 神偷大盗,斗智斗勇:10大经典...教育 | 对孩子来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农村到底有多黑……手上有个长寿穴,你按对了吗秋草依依美人娇有的夫妻为什么有些话宁愿去跟别人说记住你是女人,你得为自己漂亮地活着¥289.00¥12991白银新闻网12家庭中央空调2恒温水浴锅13飞机票预定3家用中央空调14股票 行情4恒温水槽15甘肃白银新闻5朝鲜旅游报价16行车记录仪6中央空调17龙腾传奇7朝鲜旅游18阳台护栏8个人写真团购19装修设计案例9甘肃白银20猎头公司居住区道路规范1.道路宽度:1.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1.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1.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1.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1.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单车道: 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1.6 轮椅通过:W≥1.50m,轮椅交错:W≥1.80m。

坡度 建设标准

坡度 建设标准

坡度建设标准
坡度是指地面或者道路的倾斜度量,通常以百分比或角度表示。

建设标准根据具体的应用目的和地理环境会有所不同,以下是常见的一些建设标准:
1. 道路坡度: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一般采用3%-6%的坡度,以确保道路排水畅通,并提供行车的安全性。

2. 高速公路坡度:高速公路的坡度一般不超过3%,以保证道路的平稳和安全。

3. 铁路坡度:铁路的坡度标准较为严格,在平原地区一般不超过0.2%-0.3%,而在山区则可以适当放宽到0.8%-1%。

4. 绿化区坡度:在公园、花坛、花园等绿化区建设中,坡度一般要控制在3%以下,以方便人们的观赏和行走。

5. 山地建设坡度:在山区建设中,坡度因山势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建设标准,具体的建设标准还会根据当地法规和技术要求进行调整。

在进行具体的工程设计和建设时,应当参考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

景观设计坡度规范大全

景观设计坡度规范大全

景观设计坡度规范大全一些关于坡度得资料来源:徐姝妮得日志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得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与丘陵地区得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得排水边沟与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得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得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与利于消防车、救护车得通行,又应维护院落得完整性与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得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得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得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得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得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得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得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得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得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得边缘指路面边线。

【精】景观常用规范及尺度整理(坡度)

【精】景观常用规范及尺度整理(坡度)

15-10-23【精】景观常用规范及尺度整理【精】景观常用规范及尺度整理更多更多>>灯饰店投资电商平台招商pos机加盟干货连锁店五粮液招商灯饰加盟瓦缸烤鱼加盟收藏人:一只渴求的鸟电商培训班木炭无烟烧烤炉酒水代理灯饰店投资电商平台招商瓦缸烤鱼加盟最新文章强烈推荐10部超级治愈的青春爱情影视...盘点2015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汽车标志大全美胸就是战斗力4(西洋女)美胸就是战斗力3(西洋女)几种经典美容方法¥220.00¥1680热门文章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大圣你为什么没尾巴?大圣你脸为什么...修理马桶出水阀马桶弹簧钢笔行书字帖书法欣赏之偏旁部首一张图读懂世界十大顶尖家族家训!电影 | 神偷大盗,斗智斗勇:10大经典...教育 | 对孩子来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农村到底有多黑……手上有个长寿穴,你按对了吗秋草依依美人娇有的夫妻为什么有些话宁愿去跟别人说记住你是女人,你得为自己漂亮地活着¥289.00¥12991白银新闻网12家庭中央空调2恒温水浴锅13飞机票预定3家用中央空调14股票 行情4恒温水槽15甘肃白银新闻5朝鲜旅游报价16行车记录仪6中央空调17龙腾传奇7朝鲜旅游18阳台护栏8个人写真团购19装修设计案例9甘肃白银20猎头公司居住区道路规范1.道路宽度:1.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1.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1.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1.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1.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单车道: 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1.6 轮椅通过:W≥1.50m,轮椅交错:W≥1.80m。

园林坡度细则

园林坡度细则

园林坡度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 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 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 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 > 0.3 < 8.0 L < 200m w 5 L < 600m非机动车道 > 0.3 w 3.0 L w 50m w 2 L w 100m步行道 > 0.5 w 8.0 w 4注:L 为坡长(m)。

8.0.3.2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 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 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iX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 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 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 ,纵坡不应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 X12m的回车场地;8.0.5.6 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 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 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多层3 3 3 2 2有出入口-5 2.5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多层2 2 2 1.5 1.5围墙面向道路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园林坡度及介绍

园林坡度及介绍

园路台阶的设置和防滑处理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颗料路面横坡宜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

山地公园的园路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应做防滑处理.主园路不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36%。

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

纵坡超15%,路断,路面应做防滑处理;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踏步不得少于两级,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做防滑处,宜设置护栏设施。

台阶宽为30-38cm,高为10-15cm。

园林铺装艺术表现要素园林铺装表现的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中,主要通过形状、色彩、质感和尺度四个要素的组合产生变化。

尺度铺装图案的尺寸与场地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大面积铺装应使用大尺度的图案,这有助于表现统一的整体大效果,如果图案太小,铺装会显得琐碎。

铺装材料的尺寸也影响到其使用。

通常大尺寸的花岗岩、抛光砖等板材适宜大空间,而中、小尺寸的地砖和小尺寸的玻璃马赛克,更适用于一些中、小型空间。

但就形式意义而言,尺寸的大与小在美感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并非愈大愈好,有时小尺寸材料铺装形成的肌理效果或拼缝图案往往能产生更多的形式趣味,或者利用小尺寸的铺装材料组合成大图案,也可与大空间取得比例上的协调。

园路的类型和尺度一般绿地的园路分为几种:●主要道路。

联系全园,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

宽7~8米。

●次要道路。

沟通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

宽3~4米。

●林荫道、滨江道和各种广场。

●休闲小径、健康步道。

双人行走1.2~1.5米,单人0.6一l米。

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

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为园林一景。

园路的线型(1)规划中的园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则、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园林风格。

(2)园路并不是对着中轴,两边平行一成不变的,园路可以是不对称的。

(3)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的型式。

如转折处不同宽狭;坐凳、椅处外延边界;路旁的过路亭;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见图)。

建筑工程园林景观工程的堆坡

建筑工程园林景观工程的堆坡

建筑工程园林景观工程的堆坡
景观常见20%地形坡度示意图
景观场地地形允许安息角35度示意图
操作工艺及质量要求
1、示意图1为景观常见最为舒适的20%的坡度;
2、示意图2为地形堆坡安息角35度,从景观角来说角度过大。

常见景观坡度推荐值
开挖土壤的常见安息角及建议角度
景观场地地形20%地形坡度示意图
操作工艺及质量要求:
1、地形造型方法:
造型堆土沉降稳定后,清除绿地内的杂物、修剪下来的枝条,将种植土按需要的数量运输至现场,再利用挖掘机按虚厚17cm分摊、松铺均匀、平整,保证地形饱满,轮廓线自然,具立体感、层次感。

然后按每2包泥炭土铺1.5平方米的数量打网格,将泥炭土均匀摊在种植土上,再用灰土拌合机现场高速旋耕2至3遍,使营养土搅拌和均匀,土块粒径不大于5mm;
局部不匀之处,用人工翻挖,拍碎,并用耧耙清除大的土块。

考虑到下雨和浇水后地形沉降的因素,所有地形均超出设计标高5cm的预沉量,以使沉降后的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堆坡改变角度前后绿化面积对比。

景观广场坡度竖向设计规范

景观广场坡度竖向设计规范

汽车道路坡度:常用0.3%-6.0%,最大8%消防车道坡度:常用0.3%-6.0%,最大9%(登高面2%)轮椅坡道:常用0.3%-6.0%,最大8%自行车专用道坡度:常用0.3%□-1.5%,最大5%步行道坡度:常用0.3%-8.0%,超过8%改为台阶停车场坡度:常用0.3%-1.0%,最大5%广场坡度:常用0.3%-1.0%,最大2%运动场坡度:常用0.2%-0.5%,最大1.5%中、高乔木种植:57%(30度)草坪修剪作业面:33%草皮坡面最大坡度:100%(45度)景观坡度竖向设计规范广场坡度——场地排雨水一、人工排水系统(一)地表雨水排除方式自然排水暗管排水明沟排水(便宜、技术简单)(二)场地排水坡度自然地面、人工地面(详表——摘自《建筑设计资料集》)例:0.3%≤粘土地面≤5%绿地:适宜坡度0.5%~1.0%广场兼停车场:适宜坡度0.2%~0.5%(三)场地排水方案1、建筑物标高和道路标高的协调关系(1)一般道路标高比地坪标高底0.25~0.30m,场地雨水通过道路两侧排除。

(2)建筑物低于道路时,散水处设明沟或暗沟2、绿地部分需要排除的地表水,适宜坡度0.5%~1.0%。

不超过10%的坡道宜于人活动和草皮生长。

3、广场和停车场(1)广场设计坡度——0.3≤平原地区≤1%停车场——最小坡度0.3%。

平行通道方向纵坡≤1%,横坡≤3%(2)与广场相连的道路——0.5~2%,困难时≤7%与停车场相连的道路——0.5~2%,困难时≤7%(3)积雪寒冷地区广场——≤6%(且出入口处设置≤2%的缓坡)(4)广场、停车场,符合下列情况,宜采用划区分散排水方式a、单向尺寸大于或等于150米b、地面纵坡≥2%且单向尺寸大于或等于100米4、体育运动场地(1)体育场a、每分钟排除10.8mm/平米b、三个排水分区——跑道横坡1%、2%,纵坡应≤1%(2)矩形场地排水坡形式:双坡式、横坡式、纵坡式、斜坡式排球场——0.5%羽毛球场——草皮≥2%,混凝土≥0.83%篮球场地——混凝土≥0.83%网球场——非透水型0.83%,透水型0.3~0.4%二、常见排水设施布置(一)雨水口1、积水点的判断,图4-60交叉口雨水口分布。

景观设计坡度规范大全

景观设计坡度规范大全

一些关于坡度得资料来源:徐姝妮得日志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得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与丘陵地区得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得排水边沟与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得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得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与利于消防车、救护车得通行,又应维护院落得完整性与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得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得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得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得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得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得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得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得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得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得边缘指路面边线。

景观坡道的坡度要求

景观坡道的坡度要求

景观坡道的坡度要求
陡地按坡度的大小,常规分类为:
缓坡地为3%—10%(1:33.4——1:10),
中坡地为10%—25%(1:10—1:4),
陡坡为25%—50%(1:4——1:2),
急坡地50%—100%(1:2——1:1),
悬崖坡地为大于100%(1:1)。

园林地形的坡度通常在3%(地面自然排水较顺畅的坡度)以上到50%的坡度。

在3%——50%之间的地形坡度中,何种坡度适用于以述的三种空间类型的何种类型?
我们首先从景观与游人活动为切入点,按不同坡度对游人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
坡度为100%(1:1)——50%(1:2.5)时,需要做硬质材料护坡,人难以站立平衡;
坡度在50%(1:2.5)——25%(1:4)时,可用植物材料护坡,人可以站立,但不舒适,感觉吃力,有滚落的危险;
坡度小于20%(1:5)时,人可站立行走,基本无不舒适感;
坡度小于10%(1:10)时,人行走在其上,有如履平地之感。

坡度设计规范

坡度设计规范

坡度设计规范篇一:场地设计坡度规范汽车道路坡度:常用0.3%-6.0%,最大8%消防车道坡度:常用0.3%-6.0%,最大9%(登高面2%)轮(来自: 小龙文档网:坡度设计规范)椅坡道:常用0.3%-6.0%,最大8%自行车专用道坡度:常用0.3%□-1.5%,最大5%步行道坡度:常用0.3%-8.0%,超过8%改为台阶停车场坡度:常用0.3%-1.0%,最大5%广场坡度:常用0.3%-1.0%,最大2%运动场坡度:常用0.2%-0.5%,最大1.5%中、高乔木种植:57%(30度)草坪修剪作业面:33%草皮坡面最大坡度:100%(45度)篇二:坡度的国家规范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些关于坡度的资料来源:徐姝妮的日志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1.5 1.5 1.5 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8.0.5.9 居住区内宜考虑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

九竖向9.0.1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内容。

9.0.2 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9.0.2.1 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9.0.2.2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应符合表9.0.1规定;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表9.0.1场地名称适用坡度密实性地面和广场0.3~3.0广场兼停车场0.2~0.5室外场地:1、儿童游戏场0.3~2.52、运动场0.2~0.53、杂用场地0.3~2.9绿地0.5~1.0湿陷性黄土地面0.5~7.09.0.2.3 满足排水管线的埋设要求;9.0.2.4 避免土壤受冲刷;9.0.2.5 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9.0.2.6 对外联系道路的高程应与城市道路标高相衔接。

9.0.3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9.0.4居住区内地面水的排水系统,应根据地形特点设计。

在山区和丘陵地区还必须考虑排洪要求。

地面水排水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9.0.4.1 居住区内应采用暗沟(管)排除地面水;9.0.4.2在埋设地下暗沟(管)极不经济的陡坎、岩石地段,或在山坡冲刷严重,管沟易堵塞的地段,可采用明沟排水。

城市居住区规划区设计规范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节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3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4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3第3.3.1条地面和道路坡度一、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3%;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二、基地车行道纵坡不应小于0.3%,亦不应大于8%;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但其长度不应超过80M,路面应有防滑措施;横坡宜为1.5~2.5%。

三、基地人行道的纵坡不应大于8%,大于8% 时宜设踏步或局部设坡度不大于15% 的坡道,路面应有防滑措施;横坡宜为.1.5~2.5%。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概念:城市开发建设地区,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的需要对象——自然地形手段——控制与改造内容——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平衡土石方土石方平衡概念:在某一地域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平衡城市竖向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主要内容: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确定城市用地坡度、控制点高程、规划地面形式及场地高程;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土石方工程和防护工程;提出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景观的规划要求。

规划地面形式:根据城市用地的性质、功能,结合自然地形,规划地面形式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用地名称最小坡度最大坡度工业用地0.2 10仓储用地0.2 10铁路用地0 2港口用地0.2 5城市道路用地0.2 8居住用地0.2 25公共设施用地0.2 20竖向与平面布局: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完整的土地,自然坡度宜小于15度;居住用地宜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自然坡度宜小于30度;竖向与排水: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度,坡度小于0.2度时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各阶段主要内容及深度:可分为两个阶段、四个层次。

总体规划阶段:细分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两个层次详细规划阶段:细分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规划两个层次总体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配合城市用地选择与用地布局方案、作好用地地形、地貌与地质分析,充分利用与适当改造地形,确定主要控制点标高;分析规划用地的分水线、汇水线、地面坡向、确定雨水排除及防洪排涝方式;防洪防潮防浪堤顶及堤内地面最低的控制标高;无洪涝危害江河湖岸最低的控制标高;根据排洪、通航需要,确定大桥、港口、码头等控制标高;城市快速路、主干道与高速公路、铁路主干线交叉点的控制标高;城市主要景观点的控制标高。

分区规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确定主干道、次干道围合的地块排水走向;确定主、次干道交叉点、变坡点的控制标高;补充总体规划阶段阶段竖向规划中不足的其他控制标高。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所围合范围内全部地块排水走向;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交叉点、变坡点标高以及道路的坡度、坡长、坡向等技术数据;确定用地地块或街坊用地的控制标高。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落实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与标高;确定建筑物室外地坪标高;落实各级道路标高、坡度等技术数据;进行街区用地竖向规划,确定用地标高;确定挡土墙、护坡等用地防护工程的类型、位置及规模,进行用地土石方工程量的估算。

标高:相对高程海拔:绝对高程城市用地范围确定后,各专业规划应会同竖向规划首先初步确定一些控制高程,如防洪堤顶、公路与铁路交叉控制点、大中型桥梁、主要景点等关键性控制坐标和高程,后续规划阶段不要轻易改动。

附录一名词解释1、建筑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2、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3、低层住宅:层数为1-3层的住宅。

4、多层住宅:层数为4-6层的住宅。

5、中高层住宅:层数为7-9层的住宅。

6、高层住宅:层数等于或大于10层的住宅。

7、高层建筑:公共建筑总高度超过24米低于100米的建筑。

8、超高层建筑:总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

9、建筑红线:指规划建筑的外框线及尺寸,以及规划建筑外框线与相临城市道路、相临建筑间距的控制标注。

10、道路红线:指规划道路横断面的二条控制线。

11、河道蓝线:指规划河道横断面的二条控制线。

12、绿线:绿划用地控制线。

附录二计算规则1、建设用地面积计算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用地范围扣除城市道路规划红线用地及河道、排水干线规划蓝线用地后为建设用地。

道路的规划红线用地及河道、排水干线规划蓝线用地均不能计入建设用地参与建筑容量指标计算。

2、建筑面积计算以建筑各层的正投影面积加上外挑阳台的1/2面积及2.2米以上跃层正投影面积,为建筑面积。

地下室、高出地面不大于1.5米的半地下室,一面临空层高在2.2米以下半地下室,屋面水箱、电梯控制室、出屋面的楼梯间、无柱雨篷、柱廊、层高2.2米以下吊脚架空层、高度低于2.2米的夹层及设备层,其规划建筑面积可以不计。

3、建筑容积率及建筑密度计算(1)商办及商住综合楼的容积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所占比例,根据(附表二)规定的指标换算合成。

其建筑密度按(附表二)的规定指标执行。

(2)商住或办公住宅楼,如商业面积或办公面积达不到该建筑总面积的10%,可全按住宅面积计算容积率,其建筑密度仍按商业或办公计算。

(3)无裙房底层为商业或办公的条式或点式住宅综合楼,其容积率、建筑密度按住宅计算。

4、开放空间条件和计算(1)在建设用地范围,为社会大众提供有效使用面积的地面广场、下沉式广场、屋顶平台、绿地、停车场(库)等公共使用的室内外空间。

(2)开放空间必须沿城市道路、广场,任一方向的进深应在8米以上,使用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与地面高差不大于5米,开放空间应设置相应的标志,有直接对外通道的坡道或楼梯做到常年开放,不提改变使用性质,并交有关部门管理。

(3)开放空间有效面积的计算:根据所提供社会服务的有效使用面积,按允许增加建筑面积的控制表中的系数计算,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的25%。

5、建筑高度计算(1)平屋面建筑无女儿墙的屋面,从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面,如有女儿墙的屋面,算至女儿墙顶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