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与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9994d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4.png)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2. 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3. 生活技能的培养4. 创新精神的培养5. 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生活技能的实践操作,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劳动与技术的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劳动与技术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生活技能的实践操作,如整理房间、洗衣服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创意,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5.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五、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下自己对劳动与技术的认识。
2. 回家后,尝试运用所学的生活技能,如整理房间、洗衣服等。
3.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创新精神,提高劳动效率。
4. 与家人或朋友分享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尝试一起完成一项任务。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生活技能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扮演,评估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劳动与技术的认识和体会。
4. 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家庭中应用所学技能的情况。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2. 针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
3. 结合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4. 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2024年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
![2024年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ff031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2.png)
2024年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劳动与技术》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技术”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原理”,第二节“日常生活中的能源利用”,第三节“家居环境的美化与布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轮轴等。
2. 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能源利用,学会节能减排,培养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家居环境美化与布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与应用,能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重点:家居环境的美化与布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实物(如杠杆、轮轴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实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讲解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轮轴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介绍日常生活中的能源利用,引导学生节能减排,培养环保意识。
(3)教授家居环境美化与布置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技术2. 内容:(1)简单机械原理:杠杆、轮轴等(2)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环保意识(3)家居环境美化与布置:动手实践,提高审美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实例,并说明其原理。
(2)简述节能减排的方法,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实践。
(3)设计一份家居环境美化与布置方案,包括色彩搭配、空间布局等。
2. 答案:(1)示例:剪刀、钳子等,利用杠杆原理。
(2)示例: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97195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6.png)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 基本的劳动技能3. 劳动安全常识4. 团队合作与集体荣誉5. 勤奋学习,自觉遵守纪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律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传授劳动技能知识。
2. 演示法:展示劳动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劳动中的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教室、实验室、操场等。
2. 教学器材:劳动工具、实验器材、教学课件等。
3. 教学资源:劳动与技术相关书籍、视频、案例等。
六、教学进程1. 第一周: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 第二周:教授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擦窗户、整理物品等。
3. 第三周:学习劳动安全常识,如使用劳动工具的安全注意事项。
4. 第四周: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学生动手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
3. 团队合作精神: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活动中的表现,如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等。
4. 学生自律意识:考察学生在课堂纪律、完成作业等方面的自律性。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园卫生清扫、植树绿化等。
2. 邀请劳动与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edbce7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4.png)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乐趣,增强劳动的习惯。
2.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爱社会。
二、教学内容2.技术教育:学习简单的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综合实践: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实际,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安排1.劳动教育:每周安排一节劳动教育课,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校园环境卫生教育、农业生产教育、社区劳动教育。
2.技术教育:每周安排一节技术教育课,学习手工制作、计算机基本操作、机械原理等。
3.综合实践:每月安排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实际,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四、教学方法1.劳动教育: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劳动,体验劳动的乐趣。
2.技术教育: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技术,提高技术素养。
3.综合实践:采用问题驱动、项目引领、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劳动教育:通过观察学生的劳动表现,评价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
2.技术教育:通过操作考核、作品评价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精神。
3.综合实践:通过学生的实践报告、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保障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完善教学设施,保障教学需要。
3.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4.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学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劳动与技术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劳动,在实践中提高技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年小学六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2024年小学六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50ec7a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a.png)
2024年小学六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5. 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实践技能类:种植、制作、维修等;2. 创意设计类:手工制作、建模、绘画等;3. 安全与保护类:安全教育、环保教育等。
三、教学安排1. 开展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每周一至周四上午进行教学理论学习,周五上午进行实践操作;2. 分为不同课时进行教学,每节课50分钟;3. 整个学年分为三个教学单位,每个教学单位共12周。
四、教学策略1. 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保证教室的整洁和安全;2. 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鼓励学生提问,积极参与讨论和答辩;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
通过分组合作或独立完成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供多样化的教材和教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5. 保证学习的安全性。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
五、教学评价1. 结合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进行日常评价;2. 结合小组活动和实践操作成果,进行综合评价;3. 结合期末考试和成果展示,进行总体评价;4. 及时进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学校的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2. 教具: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准备实验、手工、维修等相关教具;3. 工具:准备种植、制作、维修等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4. 图书馆: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拓宽知识面。
七、教学活动组织1. 实践操作课程:a. 种植课程:学习种植基础知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爱护植物意识;b. 制作课程:学习手工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c. 维修课程:学习简单的生活家电维修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d. 安全教育:学习基本的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e. 环保教育: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精选全文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d8408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5.png)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篇1第1课当好小小采购员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购物的基本方法。
2、在采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采购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1、购物记录表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一)看看说说1、观察人们怎样在超市购物,激发学生购物的兴趣。
2、你们当过采购员吗?有什么体会呢?3、揭题:当好小小采购员4、小结:当好小小采购员,可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这也是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
(二)读读议议我们要当好小小采购员必须掌握基本的购物方法。
1、购物前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1)问清楚买什么?买多少。
(2)带好钱和盛东西的器具。
(3)根据路的远近和所买东西的轻重计划好线路。
(4)适当多跑几家商店挑选。
2、购物时应注意什么?所买东西要说清,付钱算帐要仔细,开具发票别忘记。
购买食品要新鲜,包装完好无破损。
"三无"产品决不买。
假冒伪劣可投所,合法权益要维护。
3、购物还应做什么?及时回家将剩余的钱交给父母。
4、总结评讲:学习了课文,我们懂得了采购的基本方法。
作为家庭中的一个成员,我们应该减轻家长负担,争当小小采购员,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成为能的"采购员"。
(三)学学做做1、出示购物记录,讲明白要求。
2、帮助父母上街买东西,并按表上的内容做好记录。
第2课腌制萝卜干一、教学目的1、学会腌制萝卜干的方法。
2、通过亲自腌制萝卜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会劳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腌制萝卜干的步骤和注意点。
2024年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
![2024年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77cc5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1.png)
2024年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第三单元《身边的科技》第6课《小小发明家》。
本课内容包括了解发明创造的步骤、方法,掌握简单的发明设计原理,以及通过实践学会动手制作小发明。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发明创造的基本步骤与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2. 掌握简单的发明设计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发明创造的步骤、方法,简单的发明设计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动手制作小发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模型或实物展示。
学具:每组一套简单的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彩纸等)、画图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创新发明,如懒人支架、可折叠雨伞等,让学生谈谈对这些发明的看法,进而引出发明创造的主题。
2. 教学新课(20分钟)(1)讲解发明创造的步骤与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发明创造。
(2)介绍简单的发明设计原理,引导学生掌握设计原理。
(3)展示一些学生的创意设计,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借鉴。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个简单的发明设计案例,讲解设计原理和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发明,并画出设计草图。
六、板书设计1. 发明创造的步骤与方法2. 简单的发明设计原理3. 学生创意设计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实用的生活小发明,并画出设计草图。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将自己的创意发明制作成实物,并进行展示。
同时,开展相关的科技活动,如科技创新大赛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3cd26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d.png)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关系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第二课时:劳动的意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3. 第三课时:劳动技能的培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第四课时: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5. 第五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实践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劳动的意义、劳动技能的培养等理论知识。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操作。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交流,提高对劳动的认识。
4.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劳动技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劳动的意义、劳动技能的培养等知识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对劳动的认识。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五、教学课时:本册教案共五个课时,每个课时40分钟。
六、第六课时:劳动安全常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劳动纪律,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教学内容:1. 劳动安全基本知识2. 常见劳动安全事故及预防措施3. 安全操作规程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安全基本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劳动安全事故及预防措施。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交流如何在劳动过程中注意安全。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与教案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9e837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d.png)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与教案(最新版)第一章:劳动与技术教育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六年级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定义和目的。
2.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
3.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4. 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六年级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
3. 设计一堂劳动与技术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过程。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参与度和技能表现。
第二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1. 掌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
2. 理解各个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
2. 各个原则的具体内容和应用。
3.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各个原则。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各个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3. 设计一堂实际教学课程,运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参与度和技能表现。
第三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教学目标:1. 掌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2. 理解各个方法和技巧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2. 各个方法和技巧的具体内容和应用。
3.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各个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各个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和应用。
3. 设计一堂实际教学课程,运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d7bbb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d.png)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章:劳动与技术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术应用方法。
1.2.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第二章:劳动与技术课程内容2.1 劳动教育2.1.1 劳动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1.2 劳动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等。
2.2 技术教育2.2.1 科技知识普及: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技知识,如家电使用、网络通讯等。
2.2.2 技术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如制作小制作、实验等。
2.2.3 技术创新与发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实践教学: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3.1.2 案例教学:通过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1.3 讨论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运用课件、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3.2.2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3.2.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农村,了解生产实践。
第四章:课程评价与反馈4.1 过程性评价4.1.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实践操作等。
4.1.2 学生技能掌握:评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新技能的掌握程度。
4.1.3 学生作品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创新性和实用性。
4.2 终结性评价4.2.1 期末考试:设置劳动与技术相关试题,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4.2.2 综合素质评价:从态度、行为、成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4.3 教学反馈4.3.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和意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65218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c.png)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2. 第二课时:动手动脑,创新制作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进行简单的创新制作。
3. 第三课时:团队协作,共同进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完成集体项目。
4. 第四课时:热爱劳动,珍惜成果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5. 第五课时: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劳动与技术实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应用和实践。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4.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实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在动手操作、创新制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4. 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劳动与技术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劳动与技术的相关教材、资料。
2. 动手操作的工具、材料。
3. 团队协作的项目案例。
4. 生活中的劳动与技术实践案例。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活动一:观看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活动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与技术的认识和体会。
2. 第二课时:动手动脑,创新制作活动一:教师演示简单的创新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活动二:学生分组进行创新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第三课时:团队协作,共同进步活动一: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7b4d7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e.png)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使学生明白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劳动的定义与分类。
技术的发展与作用。
劳动与技术的相互关系。
1.3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
分析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学生讨论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章:劳动的意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
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
2.2 教学内容:劳动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劳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劳动的道德价值。
2.3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的意义。
分析劳动的价值。
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的感悟。
第三章:劳动与技术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劳动与技术的相互作用。
3.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相互促进。
技术在劳动中的应用。
劳动对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3.3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分析劳动与技术的相互作用。
学生探讨劳动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劳动技能的培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技能的培养方法。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4.2 教学内容:劳动技能的定义与分类。
劳动技能的培养途径。
劳动技能的提升方法。
4.3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技能的培养方法。
分析劳动技能的提升途径。
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提升劳动技能。
第五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使学生认识到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价值。
5.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劳动与技术教育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5.3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分析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价值。
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认识。
第六章:劳动与技术的安全常识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中的安全常识。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技能。
6.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中的常见安全隐患。
安全操作规范与要求。
急救知识的普及。
2024年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
![2024年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c6bd5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8.png)
2024年浙教版六下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六章《家用电器的智能化》详细内容:介绍智能家居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讲解智能家电的连接与操作方法。
2. 第七章《编程控制家用电器》详细内容:学习编程基础知识,通过编程控制家用电器,实现智能家居的简单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智能家居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掌握智能家电的连接与操作方法,学会编程控制家用电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智能家居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编程控制家用电器的操作方法,智能家居系统的搭建与调试。
2. 教学重点:智能家居的基本概念,智能家电的连接与操作,编程思维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灯泡、智能插座等)。
2. 学具:计算机、编程软件、智能家居设备(与教师相同型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智能家居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远程控制家电、语音等。
2. 学习智能家居基础知识1)讲解智能家居的概念、发展历程。
2)介绍智能家居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3. 学习智能家电的连接与操作1)教师演示智能家电的连接与操作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操作,掌握智能家电的使用。
4. 学习编程控制家用电器1)讲解编程基础知识。
2)教师示范编程控制智能家电的过程。
3)学生分组进行编程练习,互相交流、讨论。
5. 随堂练习设计一道编程控制智能家电的题目,让学生现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六、板书设计1. 智能家居概念、发展历程、应用。
2. 智能家电的连接与操作方法。
3. 编程基础知识及控制家用电器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实现至少两个家电的智能控制。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81fdd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4.png)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2. 劳动与技术的意义和价值3. 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训练5. 劳动与技术的安全知识三、教学重点:1. 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训练3. 劳动与技术的安全知识四、教学难点:1. 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训练2. 劳动与技术的安全知识的实际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意义、价值和安全知识。
2. 演示法:展示劳动与技术的实际操作过程。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劳动技能。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劳动与技术的心得体会。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格式:【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对劳动与技术有哪些了解?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二、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 教师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意义和价值。
2. 展示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介绍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训练内容。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演示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操作。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安全知识讲解(5分钟)1. 教师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安全知识。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心得体会。
3. 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所学内容,课后进行家庭劳动实践。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实践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3.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课后家庭劳动实践的反馈。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概念的理解程度。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与教案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27f7b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0.png)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与教案(最新版)第一章:劳动与技术教育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
1.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1.3 教学活动引入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意义。
分析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引导学生了解其发展。
讨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其作用。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
评估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的认识。
第二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原则和方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进行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原则进行思考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原则及其应用。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及其运用。
2.3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原则,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教授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实践。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的理解。
评估学生运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实践的效果。
第三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与评价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过程。
培养学生运用劳动与技术教育进行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评价和反思能力。
3.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过程及其关键环节。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3.3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过程,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教授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评价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劳动与技术教育进行实践,并进行评价和反思。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21b17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9.png)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沟通,培养团队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劳动与技术的乐趣;(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设计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态度;(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物的意识;(3)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与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第1课:认识劳动与技术1. 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教学活动:让学生举例说明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总结:强调劳动与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
第2课: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1. 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2. 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基本的劳动与技术技能;3. 总结: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第3课:劳动与技术的设计与创新1. 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设计与创新方法;2.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劳动与技术项目;3. 总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设计的能力。
第4课:劳动与技术的实践与反思1. 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实践与反思的重要性;2.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实践,并进行小组讨论、反思;3. 总结:引导学生学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第5课:劳动与技术的合作与沟通1. 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中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2.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劳动与技术项目;3. 总结:培养学生合作、沟通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劳动与技术知识掌握情况;2. 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过程中的合作、沟通能力;4.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资源1. 劳动与技术教材;2. 劳动与技术工具;3. 教学课件、视频等;4. 实践场地、材料等。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2024版)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baacc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b.png)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2024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与技术知识,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劳动教育-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惯。
2. 技术教育-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教学难点- 劳动与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研究状态。
2. 知识讲解- 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动手实践- 学生分组进行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的操作。
4. 交流分享-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反思-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研究收获,反思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 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5bc72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f.png)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劳动与技术》教材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技术”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原理,掌握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动手实践制作小作品,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原理,掌握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制作小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兴趣,增强实践操作的自信心,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实物展示、工具箱、安全防护用品等。
学生准备:剪刀、尺子、胶水、彩纸、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械的作用和原理。
2. 新课内容:讲解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轮轴、滑轮等,并介绍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动手实践:a. 分组讨论,设计制作方案。
b. 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动手制作小作品。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例题讲解:以实际操作为例,讲解简单机械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简单机械原理a. 杠杆b. 轮轴c. 滑轮2. 基本工具使用方法3. 制作小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实用的小作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但部分学生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其他简单机械的应用,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4六年级下学期技术与劳动教育教案
![2024六年级下学期技术与劳动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adcd9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4.png)
2024六年级下学期技术与劳动教育教案目标- 了解技术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 掌握基本的技术与劳动技能-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教学内容1. 技术与劳动教育的概念和意义(1课时)- 介绍技术与劳动教育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与劳动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常见的技术与劳动技能(2课时)- 分类介绍常见的技术与劳动技能,如木工、电工、焊接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技能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3. 动手实践活动(4课时)- 安排学生进行各类动手实践活动,如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拆装小电器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职业探索和规划(2课时)-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帮助他们初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力,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准备。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兴趣。
- 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技术和劳动技能。
- 小组合作研究: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评估- 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 作品展示评估:评价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制作的作品的质量和创意。
- 考试评估:设计一次小测试,考察学生对技术与劳动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 课本资料:使用教材中关于技术与劳动教育的相关章节作为教学参考。
- 实践工具:准备相应的实践工具和材料,如木工工具、焊接设备等。
教学安排- 每周安排2课时进行技术与劳动教育的教学活动,共计8周。
- 第1-2周:介绍技术与劳动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 第3-4周:讲解常见的技术与劳动技能。
- 第5-8周:进行动手实践活动和职业探索和规划。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实践活动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加强对实践过程中的安全教育。
-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研究,促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11761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1c.png)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概述1. 导入:介绍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举例说明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和实例。
第二课时:劳动技能培养1. 导入:讲解劳动技能的含义和培养方法。
2.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打扫、制作等)。
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到的劳动技能及应用。
第三课时:技术应用与创新1. 导入:讲解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将技术应用于生活,并提出创新想法。
3. 展示: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创新想法。
第四课时:团队合作与实践1. 导入: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收获。
第五课时:劳动与技术评价1.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劳动与技术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建议。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进行评价,总结课程收获。
三、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2. 教具:演示道具、实物模型等;3. 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或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与示范:清晰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并进行示范;3. 实践与互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4. 总结与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计划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劳动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制定性学习领域,是一门综合性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当地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以实践为主的课程。
全日制小学开设劳动与技术课,对于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总的教学要求(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
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
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6)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7)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8)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
(9)采用弹性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三、教材分析要求:第一单元家政——种植1、了解家庭常见花卉的种植、小花圃的管理和一些常见农作物的种植的基本知识2、学习栽培菊花、鸡冠花和牵牛花,了解水仙花的栽培方法,了解花卉的有关知识。
3、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了解花卉与文艺、环保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美化环境的意识。
第二单元我的校园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建筑模型,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方法,并学会动手制作我的校园建筑模型,通过建筑模型的制作,学会简单的模型场景设计、模型中绿化模型的制作等。
四、学情分析通过六年级上学期的劳技学习,学生对于木工、金工等一系列技能,已经非常熟悉,也能够完全的看懂一些木工、金工的符号,并且能够根据要求制作完成简单的木工、金工小作品。
本学期,在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知识的拓展,如种植知识等。
本学期的劳技教材加入了模型制作的学习,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更加提高,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建筑模型,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方法,并学会动手制作我的校园建筑模型,通过建筑模型的制作,学会简单的模型场景设计、模型中绿化模型的制作等。
五、提高质量措施对于教师:1、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质量观;2、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研究和观摩课活动,经常性的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主动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换意见;3、不断加强学科性学习以及教学研究,提高自己的自身文化素质。
4、转变教学观念,遵循教育规律,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方法,新路子,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努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以及劳技技能。
5、认真备课、写教案、研究课,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调整,出色完成教学任务;6、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对学生循循善诱。
对于学生:1、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浓厚的学习兴趣;2、尊敬老师的辛勤劳动,听从老师的正确教导,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劳技操作任务。
3、认真听讲,积极动脑,思维准确,大胆发言,不懂的知识和问题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准备好上课所必须的材料,课后,把上课的知识点延伸到生活中,懂得知识的回归生活。
5、积极参加学科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动手、动脑、动口和创造能力;6、建立学习型组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广泛交流,加强研究,相互补充,形成一种活泼、主动、向上的学习新风尚;7、开展“天才”教育活动和对“学困生”的帮助活动,使优秀学生更优秀,使学习较差的学生尽快赶上;8、建立学习奖励制度,表彰奖励优秀学生。
2017-2018第二学年六年级下册劳技教学进度计划周次日期教学计划一家政种植DIY(一)二家政种植DIY(二)三家政种植DIY(三四扦插养护菊花五做花圃管理员(一)六做花圃管理员(二七种瓜、种豆乐趣多(一)八种瓜、种豆乐趣多(二九插花艺术十我的校园(一)十一我的校园(二)十二我的校园(三)十三我的校园(四)十四我的校园(五)十五我的校园(六)十六我的校园(七)十七我的校园(八)十八各类模型建筑十九期末考核种植-花卉使我家更漂亮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花卉种植的基本知识。
2.了解几种家庭常见的观赏花卉。
3.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对几种常见的花卉的种植方法有基本的了解。
教学难点:对几种常见的花卉的种植方法有基本的了解。
教具准备:花卉图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有过种花的经历吗交流自己的种花经历,与大家分享。
2.种植和做其他的事情一样,也要讲窍门的。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相信大家学过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的。
二、了解家庭常见的花卉。
1.教师率先介绍几种花卉。
出示相关的图片,指导观察。
(1)大丽花(Dahlia pinnata Cav)别名大理花、大丽菊、地瓜花,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
其栽培品种达3万多个,是世界上园艺品种最多、花色最丰富艳丽的花卉之一。
它原产墨西哥,性喜温暖凉爽、阳光充足,不耐高温和干旱,但又畏涝。
适宜在冬季不冷、夏季凉爽、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与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
(2)杜鹃花,花色艳丽,热烈却不失清逸,繁盛却不显臃肿,具有殷红、嫩紫、粉白诸色。
殷红花瓣,薄如红绢,恍若茜罗裁就;粉白花朵,更显出娴静淡雅之美,仿佛西施素妆而出,玉容雪肌,朴素俏秀。
白居易诗云:“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媖母”。
(3)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姿态端庄挺秀,枝叶婆娑;枝干苍劲铁骨,斑驳古媚;花开时节,金粟万点,香气溢人。
她象征着友好、和平和吉祥如意。
战国时期的燕、赵两国曾以桂花作为珍贵的礼品相送,以表示长久友好往来。
人们喜欢桂花,更敬仰其品性和神韵。
(4)芦荟〔Aloe vero var. chinensis (Haw.)Borg〕,花开黄色或橙红色,极其醒目。
盆栽芦荟的形态矮小多姿,色彩斑烂,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它适宜点缀客厅、书房、阳台和庭院等处观赏。
(5)兰花,花开幽香淡雅,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
古人称它为“香祖”、“国香”、“天下第一香”。
它的花、香、叶“三美俱全”,古书写道:松、竹、梅世称三友,松有叶而无香,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惟兰独并有之。
兰花的可贵更在于它品质高洁,它原生长于深山幽谷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故有"空谷佳人"、"花中君子"之美誉。
(6) 水仙属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
此属植物全世界共有800多种,其中的10多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水仙原分布在中欧、地中海沿岸和北非地区,中国的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个变种,种名为:Narcissus tazetta Roem。
(7) 花中皇后月季又称“月月红”,自然花期5至11月,开花连续不断。
月季花种类主要有切花月季、食用玫瑰、藤本月季、大花月季、丰花月季、微型月季、树状月季、地被月季等。
中国是月季的原产地之一。
至于现代月季,血缘关系极为复杂。
2.学生介绍自己课外搜集的几种花卉资料。
3.说说自己喜欢哪种花卉,为什么二、几种防虫害方法。
过渡语:家庭养花经常会出现虫害,这些害虫不但影响花木的健康生长,而且还有碍观赏。
随着气候的变化,梅雨季节即将到来,虫害亦将进入高发时期。
那么,如何防治一些常见的虫害呢1.具体措施:(1)选择空气流通、光照充足处作栽培点及盆栽花卉放置地。
(2)清洁园地,保持盆花摆放地或栽培的环境卫生,并清除盆内或摆放地周围的杂草(日常养护所施用的肥料也要注意,譬如,牛奶水等残渣。
这些都会引来小虫)。
(3)对生长过密的植株适当疏枝,使之通风见光。
2.使用方法:喷洒、或用旧牙刷蘸刷、毛笔蘸涂害虫均可。
三、总结全课。
只要全身心地投入种植,你的付出必有收获。
土培吊兰教学目标:1.学习简单的土培,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提高种植技能。
2.安全使用劳动工具,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难点:学会土培吊兰的方法。
教学准备:花盆,吊兰幼苗及工具教学过程;一、探究学习,学习土培吊兰1.出示土培好的吊兰,你认识这种花卉吗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土培吊兰。
3.组织学生自学、思考:土培吊兰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土培吊兰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⑴学生自学。
⑵检查自学:展示土培吊兰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交流土培吊兰的操作步骤。
⑶巧思考:在学习中,你产生了哪些问题指名交流。
⑷教师演示主要操作步骤。
二、实践操作,分工合作。
1.各小组进行种植吊兰。
2.教师巡视指导。
三、成果展示,交流评议1.学生展示土培吊兰。
2.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
3.教师参与评价,了解土培吊兰活动中学生的真实体验,成功经验以及不足之处。
四、拓展思维,总结1.通过实践,我们学习了土培吊兰的方法,生活中还有哪些植物.都是利用这种方法种植的2.课后大家了解一下,除了利用这种土培栽种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栽种水培发豆芽教学目标1.学习水培发豆芽的方法,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提高种植技能。
2.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进一步拓展思维,探索更多的种植技术。
重点难点:学习水培发豆芽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花盆(可乐瓶),浸泡24小时的绿豆,小石头,纱布,水培发豆芽的录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出示一盆发好的绿豆芽。
说说绿豆芽的营养价值。
2.这节课我们尝试水培绿豆芽。
3.板书课题:水培绿豆芽。
二、学习水培的方法1.自学课文,了解水培发豆芽需要的材料。
2.指名交流3.如果没有花盆,可用什么代替为什么在瓶底打洞4.自学课文,了解水发豆芽的步骤。
5.指名交流6.板书步骤7.提出疑问:对于水发豆芽的步骤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8.交流解答9.播放录像,了解豆芽生长过程的变化,帮助学会学生掌握最佳收货时间。
三、学生实践体验1.学生实践,教师巡视。
2.播放录像四、评价展示1.填写活动自我评价表。
2.小组开展活动评价。
五、拓展体验活动。
1.水发豆芽需要一段时间,课堂不能完成,在培植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2.学习“小贴士”3.指名读一读4.发好的豆芽怎么做菜呢5.学习知识窗6.指名读一读7.小组交流烹饪豆芽的方法。
8.播放烹饪豆芽的录像。
六、总结1.生活中还有那些植物是水培的方法进行培植的2.指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