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诊疗指南
湿疹的诊治常规

湿疹的诊治常规湿疹可分为外源性湿疹与内源性湿疹,常为内外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内外因素有很多,但往往不易查清,病情易反复发作,发病机制可能与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
【临床提要】(一)急性湿疹1.基本损害皮疹呈多形性,红斑、水肿、丘疹、丘疱疹和水疱,糜烂、渗出。
2.发病特征皮疹呈对称性,自觉瘙痒,常因搔抓、烫洗,使病情加重。
(二)亚急性湿疹1.基本损害皮疹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仅有少量丘疱疹、水疱及糜烂。
2.发病特征常由急性期迁延而来,红肿、渗出等急性炎症减退,瘙痒剧烈。
(三)慢性湿疹1.基本损害为苔藓样变。
2.发病特征瘙痒剧烈。
病程不定,易复发。
(四)临床分型可分为婴儿湿疹、耳部湿疹、阴囊湿疹、手部湿疹、钱币状湿疹、皮脂缺乏性湿疹等。
(五)鉴别诊断急性湿疹需与接触性皮炎鉴别,慢性湿疹需与神经性皮炎鉴别,手足湿疹需与手足癣鉴别。
【治疗处理】(一)治疗原则1.判断内源性或外源性湿疹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系统检查,尽量找出可能病因加以去除。
2.争取患者配合使患者了解湿疹的发生、发展规律与防治方法,主动配合治疗,保持皮肤清洁。
3.阻断继发性因素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搔抓、热水烫洗、肥皂擦洗)和勿食用易引起过敏反应与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如海鲜、咖啡、辣椒、酒等)。
4.全身和局部治疗抗过敏治疗,对症处理皮炎、湿疹。
(二)基本治疗1.作用靶位阻断内外激发因所致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抑制和消除所造成的损害,减轻表皮和真皮水肿,海绵形成及继发的棘层肥厚和苔藓样化,缓解真皮炎性细胞浸润,改善临床症状。
2.病因治疗寻找病因,避免刺激和诱发因素。
3.局部治疗(1)依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选用外用药物剂型和方法;(2)煤焦油、松馏油、水杨酸软膏、尿素软膏、维A 酸软膏、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吡美莫司;浅层X线放射治疗,放射性核素磷-32、锶-90敷贴,局部封闭。
4.系统治疗(1)一般治疗:抗组胺药,非特异性脱敏(葡萄糖酸钙、硫代硫酸钠),静脉封闭疗法。
湿疹诊疗方案

湿疹诊疗方案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干燥、瘙痒、红肿,并可能伴有渗液、结痂和脱屑。
湿疹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因素有关。
针对湿疹的诊疗方案应综合考虑病情、患者年龄和个体差异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一、诊断及病因分析湿疹的确诊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有时还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
病史询问包括疾病的发展过程、出现的症状、病情加重或缓解的因素等。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皮肤的外观、颜色、纹理和病变区域的分布情况等。
关于湿疹的病因,目前的研究认为遗传、环境和免疫异常是其主要因素。
遗传因素是湿疹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家族史的患者易于患湿疹。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空气湿度、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等。
免疫系统的异常是导致湿疹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免疫炎症反应在湿疹的病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湿疹的治疗原则湿疹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缓解症状、预防复发、改善皮肤质量和改善生活质量。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
对于婴儿湿疹,重要的是保持皮肤清洁和滋润。
可采用温水洗澡,避免使用皂类或含香料的洗浴用品,使用温和的润肤乳液或保湿剂进行皮肤保湿。
同时,避免过多刺激,如高温、湿度低、磨砂等。
对于儿童和成人湿疹,治疗主要是针对瘙痒和皮肤干燥。
应避免用力搔抓,轻柔擦拭或拍打皮肤,以减少刺激和感染的可能性。
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局部激素药膏和抗生素外用等控制炎症。
保湿是湿疹治疗的重要环节,可以选用含有天然保湿因子的乳液或霜剂。
三、辅助治疗及预防措施除了药物治疗外,湿疹的治疗还可以结合一些辅助治疗和预防措施。
首先是穿着透气、柔软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着粗糙或过紧的衣物,尽量避免与化纤等易产生静电的材质接触。
其次是调整生活习惯,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注意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尽量避免季节过敏性食物和致敏食物,如海鲜、坚果、鸡蛋、巧克力等。
最后是心理疏导和压力管理。
湿疹的治疗方法

湿疹的治疗方法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常见于婴儿和儿童,也有成人患者。
湿疹的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瘙痒、干燥、起泡和脱屑等,给患者带
来不适和困扰。
因此,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湿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轻度湿疹患者,可以尝试外用药物治疗。
常见的外
用药物包括激素类药膏、抗组胺药膏、抗生素药膏等。
患者可以根
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局部涂抹,以缓解症状和控制疾
病的发展。
其次,对于中度和重度湿疹患者,需要进行内服药物治疗。
内
服药物包括抗组胺药、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
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从
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除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可以尝试光疗治疗。
光疗是利用紫外线
照射患处皮肤,以减轻炎症、杀灭细菌、调节免疫系统的一种治疗
方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光疗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和湿润,
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过度洗澡和使用刺激性化妆品。
这些都是帮
助控制湿疹症状的重要方法。
总的来说,湿疹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治疗、内服药物治疗、光疗治疗以及日常护理等多种手段。
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根
据自身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尽快缓解症状、
控制疾病发展的目的。
同时,患者还应该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和
预防工作,避免诱发湿疹的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有
助于治疗湿疹病情的好转。
湿疹诊疗指南解读 (最新)

ICD-10湿疹与皮炎
1. 特应性皮炎。 2. 脂溢性皮炎。 3. 尿布皮炎。 4.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5. 刺激性皮炎。 6. 非特异性接触性皮炎。 7. 剥脱性皮炎。 8. 食入物质造成的皮炎(包括药疹)。
ICD-10
9. 慢性单纯性苔藓和痒疹。
10. 瘙痒症。
三、系统治疗
抗组胺药:
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当抗组胺药止痒抗炎
抗生素:
对于伴有广泛感染者建议系统应用抗生素7-10天
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
有一定抗过敏作用,可以用于急性发作或红斑瘙痒明 显者
三、系统治疗
糖皮质激素:
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适用于病因清楚、短 期可以祛除病因的患者;对于严重水肿、泛 发性皮疹、红皮病等为迅速控制症状也可以 短期应用,但必须慎重,以免发生全身不良 反应及病情反跳
湿疹
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 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瘙痒剧烈 容易复发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湿疹是临床诊断
临床上,凡是具备了瘙痒、红斑、丘疹、 水疱、脱屑、肥厚等特点,有渗出及融 合倾向的皮疹,均可诊为湿疹。
对皮炎湿疹的认识不统一
湿 痒 过敏 IV型变态反应 发物 湿毒
非特异者
诊断流程
排除类似湿疹的其它疾病
如疥疮、浅部真菌病、淋巴瘤等; 如Wiskott-Aldrich综合征、选择性IgA缺乏症、 高IgE复发感染综合征等; 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
排除具有湿疹皮损的先天性疾病
排除其他各类病因或临床表现特异的皮炎
湿疹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湿疹基本诊疗路径(试行)一、湿疹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湿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L23.905)(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形态为多形性,有渗出倾向。
2.常对称分布。
3.反复发作,慢性倾向。
4.瘙痒剧烈。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L23.905湿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一般治疗积极寻找可能的病因。
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洗烫、过度搔抓等。
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的食物,如鱼、虾、浓茶、酒类等。
2.外用药物治疗局部应避免刺激性药物或治疗方法。
渗出严重时可采用湿敷,无渗出时可外用激素类软膏,根据皮损的部位、炎症及浸润的程度选用适当的药物和剂型。
急性期炎症红肿明显有渗液时,外用3%硼酸溶液、生理盐水或1:8000高锰酸钾溶液冷湿敷。
轻度红斑、丘疹、小水疱、无渗出时可用炉甘石洗剂。
有少量渗液时,外用氧化锌油。
亚急性期皮损(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仍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首选糖皮质激素,幼儿或颜面部、生殖器部位皮损选用1%氢化可的松霜(尤卓尔)★、0.1%莫米松糠酸酯霜(艾洛松),其余部位可用0.05%卤美他松霜(适确得)、0.1%曲安奈德霜、0.1%地塞米松霜、0.05%倍他米松霜等,皮质类固醇霜剂配合焦油类制剂疗效较好,如2-5%煤焦油软膏、黑豆馏油软膏、松馏油软膏;对苔藓化显著者可选用上述外用药物,亦可加用封包的方法。
中医皮肤科婴儿湿疹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婴儿湿疹婴儿湿疹俗称“奶癣”、“奶腥疮”、“胎癣”,一般分干、湿两种。
湿性者多生于肥胖婴儿,干性者多生于瘦小婴儿。
因禀赋不耐,脾胃运化不力,内蕴胎火湿热,外感风邪,搏于皮肤而成。
【诊断】1好发于哺乳期婴儿,多至两岁左右自愈,亦有延至儿童期不愈者。
2 .主要生于颜面,甚则向头额、颈肩、躯干蔓延,亦可泛发全身。
3 .皮疹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瘙痒剧烈。
干性奶癣,在潮红的皮肤上有分散或密集的丘疹,搔有鳞屑,糜烂轻微。
湿性奶癣,皮肤红赤,丘疹水疱,糜烂渗出,黄痂厚积。
4 .剧烈瘙痒,吵闹不安,影响睡眠。
【治疗】一、辨证论治治法:疏风清热利湿。
方药举例:消风导赤汤加减。
牛劳子、白鲜皮各5g,薄荷叶3g,金银花、生地黄、赤茯苓各IOg,黄连1~2g,灯心1束。
湿性奶癣加车前子5g,苍术3g,去薄荷。
二、局部处理1干奶癣黄连油、解毒搽剂、青黛散(水调)搽剂。
2.湿奶癣青黛散或黄灵丹(麻油调)糊剂,糜烂渗出严重时用皮炎洗剂或三黄汤冷湿敷。
三、中成药消风止痒颗粒每服1/3包,每日3次。
银黄口服液每服半支,每日3次。
牛黄清热散每服1∕3~1∕2包,每日2~3次。
五福化毒丹每服1/2粒,每日2次。
四、简易药方煮熟鸡蛋黄(去白,炒取油),外涂患处,1日多次。
僵蚕,研末,煎汤洗之。
黄柏、煨石膏、白芷各30g,雄黄、五倍子各15g,炉甘石24g,研细末,麻油调搽,1日多次。
腊梅花油:腊梅花半瓶,麻油或菜籽油1瓶,浸透,用油搽。
【调护】本病不宜用水洗涤,如结厚痂时,先用麻油浸润,再轻轻揩去痂皮。
患儿不宜穿羊毛、化纤织物,避免强烈日光照射。
乳母少食辛辣刺激及鱼腥之类食物。
湿疹:治疗指南

菌性感染。
对
2、鸡蛋引起接触性荨蔴疹最常见,
鸡
父母通常描述口周发红。 通常在接 触鸡蛋 1 个小时内出现,数个小时
蛋
后消失。
过
敏
湿疹
继发
金黄 色葡 萄球 菌感
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通常会引起金 黄色结痂。 抗生素是一线治疗治疗 药物。
局部类固醇和抗生素联合使用 2 周 是合理的治疗方法。
局部类固醇充分治疗湿疹后,感染 通常消失。
瘙痒皮疹的病史
哮喘或者花粉病的病史
小于 4 岁的儿童 - 有一级亲属患 病的家庭史
过去的一年里全身皮肤干燥
明显的湿疹
小于 4 岁的儿童 - 身体的凸面 (面颊、前额和前臂)
大于 4 岁的人群 - 皮肤皱褶处
2 岁内发病
一位慢 性异位 性湿疹 的男孩 显示的 体征包 括弥散 性皮肤 发红、 存在抓 痕、皮 肤变
疥疮
疥疮和皮炎通常都会引起瘙痒。 疥疮患者通常是全身都痒而不 仅仅是手。 您应该能够识别手 部的隧道和洞穴。 您可能在身 体其它地方发现多处抓痕。
真菌感染
虽然偶尔真菌感染看起来和过 敏性接触性皮炎类似,但是它 通常是单侧分布的。 您可能发 现真菌性指甲改变或者运动员 足的证据。 如果怀疑,应取皮 肤鳞屑进行真菌培养。
如果儿童的湿疹轻微,使用简单的
方法容易控制,则不需要考虑排除
喂
性饮食。
养
不
良
患者 的伸 面出 现厚 的鳞 屑斑
块
异位性湿疹的临床特征见下。
急性发作时外观各异,例如结痂、 鳞屑、开裂和皮肤肿胀。
由于反复挠抓,慢性病灶通常会增 厚(苔藓样变)。
婴儿期异位性湿疹主要累及面部、 头皮和四肢的伸面,急性发作的可 能性更大。
湿疹怎么治疗方法

湿疹怎么治疗方法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和成人。
湿疹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湿疹治疗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轻度湿疹患者,可以尝试外用药物治疗。
常见的外用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和外用抗生素。
抗组胺药可以缓解湿疹瘙痒症状,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湿疹的炎症反应,外用抗生素则可以预防或治疗湿疹继发感染。
在使用外用药物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免出现皮肤萎缩等副作用。
其次,对于中度到重度湿疹患者,可能需要口服药物治疗。
口服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可以帮助控制湿疹的症状,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出现药物副作用或依赖。
此外,对于湿疹伴有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来治疗继发感染。
除了药物治疗,湿疹患者还可以尝试光疗治疗。
光疗利用紫外线照射皮肤,可以减轻湿疹的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但是光疗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出现皮肤灼伤或其他不良反应。
此外,对于一些顽固性湿疹患者,还可以考虑生物制剂治疗。
生物制剂是一种针对免疫系统的治疗方法,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减轻湿疹的症状。
但是生物制剂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其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除了药物治疗和光疗治疗,湿疹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刺激性食物和环境,选择适合的洗浴产品和护肤品,都可以帮助控制湿疹的症状。
此外,避免过度搔抓和保持心情愉快也对湿疹的治疗有帮助。
总之,湿疹的治疗方法是多样的,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避免盲目使用药物或治疗方法,以免加重症状或出现不良反应。
希望每位湿疹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早日康复。
湿疹(eczema)诊疗规范

湿疹(eczema)诊疗规范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但发病原因不明确,可能和机体的过敏性体质有关,外界因素如饮食、气候、生活用品等可成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皮疹呈多形性损害,瘙痒剧烈,易复发。
【诊断】1.病史:病程经常呈反复复发加重、缓解慢性过程,发病前常无明确的外因接触史。
2.临床表现:急性阶段皮疹常较广泛,可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及疱疹等多形性皮肤损害,继而出现糜烂、渗出。
病程迁延至慢性阶段,皮损常呈浸润、增厚、干燥及色素沉着等,且边缘较清。
急性期常无固定好发部位,慢性期常局限于小腿、前臂、手、耳后、头皮、乳晕、肛周及外阴等部位。
3.局部常伴明显瘙痒。
4.病情常易反复发作,迁延时日。
5.有可疑的外因接触史者(如手部湿疹)可作皮肤斑贴试验以协助查明病因。
【鉴别诊断】1.急性湿疹与接触皮炎相鉴别:后者多有明确接触史,起病急骤突然,发病部位为暴露部位或接触部位,皮疹边缘鲜明,皮损形态比较一致,斑贴试验常阳性,去除病因很快痊愈。
2.慢性湿疹与神经性皮炎相鉴别:后者皮损瘙痒剧烈,发病部位主要在颈部、肘、股和踝部,常不对称,基本损害为苔藓样疹,而非多形性皮损,无渗出。
3.手足湿疹与手足癖相鉴别:后者皮损境界清楚,有叶状鳞屑附着,夏季增剧,常并发指(趾)间糜烂,鳞屑内可找到菌丝。
【治疗】1.去除可疑诱因,如避免局部刺激,忌饮酒,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忌擦高浓度外用药等。
2.局部疗法:依皮损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选用适当药物和剂型,急性期以红斑、丘疹、丘疱疹表现为主者,可外擦炉甘石洗剂、皮质激素霜,如氢化可的松霜等。
有糜烂、渗出者可以3%的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者外用糊剂、霜剂,如硼锌糊、糠酸莫美松霜等,慢性者外用皮质激素软膏或搽剂,如去炎松、倍他米松软膏。
3.全身疗法:酌情选1~2种抗组胺类药物,如克敏嗪、赛庚啶、安泰乐、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特非那丁等。
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

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年1月第44卷第1期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瘙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3,4。1 病因与发病机制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机制如皮肤刺激均参与发病过程。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5。2 临床表现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复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疱疹,故境界不清。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可伴有色素改变,手足部湿疹可伴发甲改变。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瘙痒,甚至剧痒。3 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筛查可能病因,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部分患者有血清IgE增高,变应原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斑贴试验有助于诊断接触性皮炎,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必要时应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4 诊断和鉴别诊断湿疹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特殊类型的湿疹根据临床特点进行诊断,如干燥性湿疹、自身敏感性皮炎、钱币状湿疹等;非特异者可根据临床部位进行诊断,如手湿疹、小腿湿疹、肛周湿疹、乳房湿疹、阴囊湿疹、耳湿疹、眼睑湿疹等;泛发性湿疹指多部位同时发生的湿疹。湿疹严重程度可根据其面积和皮疹的特点进行评分6。需与下列疾病鉴别:1.应与其他各类病因和临床表现特异的皮炎相鉴别,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淤积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2.应与类似湿疹表现的疾病相鉴别,如浅部真菌病、疥疮、多形性日光疹、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培拉格病和皮肤淋巴瘤等;3.与少见的具有湿疹样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相鉴别,如Wiskott—Aldrich综合征、选择性IgA缺乏症、高IgE复发感染综合征等7。湿疹诊疗流程见图1。5 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应从整体考虑,兼顾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特别要注意治疗中的医疗安全。1.基础治疗:1.患者教育:需要说明疾病的性质、可能转归、疾病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有无传染性、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等,指导患者寻找和避免环境中常见的变应原及刺激原,避免搔抓及过度清洗,对环境、饮食、使用防护用品、皮肤清洁方法等也应提出相应建议;2.避免诱发或加重因素:通过详细采集病史、细致体检、合理使用诊断试验,仔细查找各种可疑病因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以达到去除病因、治疗的目的,如干燥性湿疹应治疗使皮肤干燥的因素.感染性湿疹应治疗原发感染等;3.保护皮肤屏障功能: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有破坏,易继发刺激性皮炎、感染及过敏而加莺皮损,因此保护屏障功能非常重要。应选用对患者皮肤无刺激的治疗,预防并适时处理继发感染,对皮肤干燥的亚急性及慢性湿疹加用保湿剂。2.局部治疗:是湿疹治疗的主要手段。应根据皮损分期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急性期无水疱、糜烂、渗出时,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或凝胶;大量渗出时应选择冷湿敷,如3%硼酸溶液、0.1%盐酸小檗碱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等;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剂。亚急性期皮损建议外用氧化锌糊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慢性期皮损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乳剂或酊剂等,可合用保湿剂及角质松解剂,如20%一40%尿素软膏、5%一10%水杨酸软膏等。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依然是治疗湿疹的主要药物。初始治疗应该根据皮损的性质选择合适强度的糖皮质激素:轻度湿疹建议选弱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乳膏;重度肥厚性皮损建议选择强效糖皮质激素如哈西奈德、卤米松乳膏;中度湿疹建议选择中效激素。如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等。儿童患者、面部及皮肤皱褶部位皮损一般弱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即有效。强效糖皮质激素连续应用一般不超过2周,以减少急性耐受及不良反应。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对湿疹有治疗作用,且无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尤其适合头面部及间擦部位湿疹的治疗。细菌定植和感染往往可诱发或加重湿疹8,因此抗菌药物也是外用治疗的重要方面。可选用各种抗菌药物的外用制剂,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的复方制剂。其他外用药如焦油类、止痒剂、非甾体抗炎药外用制剂等,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应用。3.系统治疗:1.抗组胺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抗组胺药止痒抗炎;2.抗生素:对于伴有广泛感染者建议系统应用抗生素7一10 d;3.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有一定抗过敏作用,可以用于急性发作或瘙痒明显者;4.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但可用于病因明确、短期可以祛除病因的患者,如接触因素、药物因素引起者或自身敏感性皮炎等;对于严重水肿、泛发性皮疹、红皮病等为迅速控制症状也可以短期应用,但必须慎重,以免发生全身不良反应及病情反跳;5.免疫抑制剂:应当慎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仅限于其他疗法无效、有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证的重症患者,或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后、需减用或停用糖皮质激素时使用。4.物理治疗:紫外线疗法包括UVAl(340~400 nm)照射、UVAFOVB照射及窄谱UVB(310~315 nm)照射,对慢性顽固性湿疹具有较好疗效。5.中医中药疗法:中药可以内治也可以外治,应根据病情辨证施治。中药提取物如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苷等对某些患者有效。应注意中药也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等。6.复诊及随防:本病易复发,建议患者定期复诊。急性湿疹患者最好在治疗后1周、亚急性患者在治疗后l~2周、慢性患者在治疗后2—4周复诊一次。复诊时评价疗效、病情变化、是否需进一步检查以及评价依从性等。对于反复发作、持续不愈的病例,要注意分析其原因,常见的原因有:1.刺激性因素: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的破坏,新的或弱刺激原、甚至正常情况下无刺激性的物质也成为刺激原。注意治疗用药也可产生刺激;2.忽略接触过敏原:忽略了家庭中、职业及业余爱好中的某些接触过敏原;3.交叉过敏:注意仔细检查过敏原的交叉过敏原;4.继发过敏:注意避免对药物(尤其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化学物质(如手套中的橡胶乳)产生继发过敏;5.继发感染: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的应用,易引起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6.不利因素:日光、炎热的环境、持续出汗,寒冷干燥均可使病情加重;7.全身因素:如糖尿病患者易瘙痒、继发皮肤感染等。。
湿疹中医诊疗方案

湿疹中医诊疗方案湿疹,又称为湿疾,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局部可能会出现红疹、水疱、渗出、结痂等症状。
中医认为湿疹是因为人体体液运化不畅,湿邪郁滞所致。
中医诊疗湿疹的方案主要包括整体调理、药物治疗和饮食调节等方面。
以下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湿疹中医诊疗方案。
一、整体调理方案:1.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洗澡,最好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和洗浴用品,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皮肤,用温和的润肤霜来保湿。
2.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因为湿疹发病和气候、环境干燥有关,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放一盆水在室内,帮助增加空气湿度。
3.避免激发因素:湿疹的发病与一些刺激因素如激素药物、过敏原、紧张情绪等相关。
患者要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激发因素。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饮食。
二、中药治疗方案:1.草药洗剂:可以选用野菊花、金银花、地骨皮等草药煮水洗澡或外用治疗。
这些中草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痒的作用,可有效缓解湿疹症状。
2.中药熏洗:可以使用熏洗剂,将黄芩、苦参、苦楝子、白酒等中药熏熨患部,有利于祛除湿邪,促进皮肤病愈。
3.中药口服:中药口服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开具贝母膏、玄参、连翘、杜仲等中药。
口服中药可以调理体质、清热解毒、祛湿除湿,达到长效治疗的目的。
三、饮食调节方案:1.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湿疹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葱、大蒜等,以免加重湿气的侵袭。
2.清肠通便:湿疹与脾胃湿滞有关,饮食调节方面可适量食用粗粮、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帮助通便排毒,减轻湿气的负担。
3.合理补充营养:湿疹患者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锌等营养物质,以增强皮肤的修复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案只是一般性的湿疹中医诊疗方案,具体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个体差异来制定。
在接受中医诊疗方案时,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乱用药物或者食疗。
儿童湿疹的诊疗方案

儿童湿疹的诊疗方案湿疹俗称“奶癣”,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复杂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明显瘙痒,易复发。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
【诊断要点】(1)发病年龄小,起病多在生后2个月,好发于头面部、颈项、肩背等处。
(2)皮损表现为多形性、对称性。
(3)急性期以红斑水肿基础上的疱疹、糜烂、渗出为主;亚急性期红斑水肿减轻,糜烂渗出结痂,慢性期为浸润增厚,苔藓样变。
(4)急、亚急、慢性期可重叠交替,反复出现。
(5)常伴剧烈瘙痒。
【治疗要点】(1)一般处理:①饮食管理,避免进食致敏食物,如疑牛奶过敏,可选用氨基酸配方奶粉;②在病程中避免促使疾病加剧或复发的因素,如搔抓、水烫和外用刺激药物等;③修护皮肤屏障,加强皮肤护理。
(2)药物治疗:局部用药原则为根据皮损性质及分期用药,系统用药可根据患儿年龄及具体情况选用抗组胺药物。
【处方】1.西医处方处方1:适用于慢性期。
糖皮质激素软膏(如地奈德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涂患处。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药(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乳膏)对湿疹有治疗作用,且无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适合2岁以上患儿,尤其头面部及间擦部位的湿疹治疗,不适合皮肤有糜烂和溃疡处。
处方2:适用于急性期渗液不多时和亚急性期。
氧化锌油剂,涂患处。
或糖皮质激素软膏(如1%氢化可的松软膏、地奈德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涂患处。
处方3:适用于急性期糜烂、渗液明显时,选择冷湿敷。
3%硼酸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湿敷患处。
2.中医处方处方1:荆芥、防风、牛蒡子、知母、当归、胡麻仁各9g,蝉蜕3g,苍术、苦参各6g,石膏(先煎)15g,生地黄12g,木通、甘草各1.5g。
此方为消风散(《外科正宗》)。
功效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主治湿热俱盛证。
本方功能疏风养血,清热除湿,与导赤散相合,用于湿疹湿热俱盛者。
处方2:苍术、川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苓、白术、滑石、防风、山栀、木通各3g,肉桂、甘草各1g。
此方为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
湿疹诊疗指南解读最新

抗微生物治疗有效
皮损部位微生物检出率高
100
80
细 菌 60 检 出 率 40 %
20
0
70.5 * 33.0
75.4 * 34.7
湿疹皮损部位 非皮损部位
AD 皮损部位 非皮损部位
毕志刚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37(10):595-597
有无皮肤网状内皮系统肿瘤诊断提示线索 无
诊断湿疹,按照湿疹治疗原则进行相应处理
斑贴试验,除外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组织病理检查及相关检查, 除外皮肤网状内皮系统肿瘤
湿疹诊疗流程图
治疗目的
控制症状 减少复发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必须从整体考虑,重视长远医疗安全
治疗
基础治疗 局部治疗 系统治疗 其他
中医并无“湿疹”这一诊断名称。
湿疹
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 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瘙痒剧烈 容易复发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湿疹是临床诊断
临床上,凡是具备了瘙痒、红斑、丘疹、 水疱、脱屑、肥厚等特点,有渗出及融 合倾向的皮疹,均可诊为湿疹。
对皮炎湿疹的认识不统一
湿 痒 过敏 IV型变态反应 发物 湿毒
三、系统治疗
抗组胺药:
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当抗组胺药止痒抗炎
抗生素:
对于伴有广泛感染者建议系统应用抗生素7-10天
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
有一定抗过敏作用,可以用于急性发作或红斑瘙痒明 显者
三、系统治疗
糖皮质激素:
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适用于病因清楚、短 期可以祛除病因的患者;对于严重水肿、泛 发性皮疹、红皮病等为迅速控制症状也可以 短期应用,但必须慎重,以免发生全身不良 反应及病情反跳
中医湿疹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湿疹患者的诊疗规范
一、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皮疹多形、瘙痒剧烈、反复发作、易转慢性。
可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
急性湿疹表现皮肤红斑、丘疹、水疱、肿胀、糜烂、渗液、瘙痒;亚急性湿疹表现瘙痒、红斑、丘疹、鳞屑为主,慢性湿疹表现皮肤增厚、色素加深、粗糙皮屑、苔萍样变、瘙痒剧烈,时轻时重,易反复发作。
二、治疗方法
1.中药湿敷
【药物】马齿范30g,黄柏30g,生地榆30g,苦参15go
【操作】上方水煎20分钟取汁,以纱布6〜8层浸药汁,拧至不滴水为度,凉敷患处。
每日2次,每次30分钟,观察2周。
2.耳穴压豆疗法
【主穴】相应部位、肺、肾上腺、风溪;配穴:神门、心、脾、内分泌。
【操作】在上述穴位中找出阳性反应点、敏感点,然后用75%的乙醇棉球消毒一侧耳廓,将王不留行在所选的耳穴上,用手指轻按穴位0.5〜1分钟,使之产生痛胀感。
嘱患者每隔3小时逐穴按摩一次,每次按压10〜15次。
双耳交替使用,2天换一次
耳穴。
3.艾灸疗法
【主穴】患处阿是穴
【配穴】曲池、血海、合谷。
【操作】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点燃艾条,施灸时以温热度为度,采用回旋灸法,切忌灸起水泡。
注意灸治时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忌用热水烫洗。
4.推拿疗法
【操作】推揉拿捏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合谷各2分钟。
最后捏脊,每次顺序提捏6遍为宜,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痒甚者加神门穴,湿重者加阴陵泉。
皮肤湿疹治疗指南

皮肤湿疹治疗指南一、概述皮肤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水泡、糜烂和结痂等症状。
湿疹的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系统和皮肤屏障功能等因素有关。
本指南旨在为湿疹患者提供专业的治疗建议,帮助缓解症状,控制病情。
二、治疗原则1. 避免刺激: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湿疹加重的原因,如刺激性化学品、粗糙衣物等。
2. 保湿:保持皮肤湿润,选用温和、无刺激的保湿产品,如润肤乳、润肤霜等。
3. 抗炎:针对湿疹的炎症反应,使用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4. 免疫调节:针对免疫功能异常,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
5. 中医治疗:采用中医中药、针灸等方法,调整机体功能,缓解症状。
6. 心理治疗:针对患者心理压力,进行心理疏导,提高生活质量。
三、治疗方法1. 外用治疗:- 轻度湿疹:选用温和、无刺激的润肤乳、润肤霜,每天多次涂抹,保持皮肤湿润。
- 中度湿疹:在保湿的基础上,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奈德等,每天涂抹2-3次。
- 重度湿疹:在保湿和弱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必要时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倍他米松等,每天涂抹2-3次。
2. 口服治疗:- 轻度湿疹:无需口服药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 中度湿疹:在外用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每天1-2次。
- 重度湿疹: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必要时口服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硫唑嘌呤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中医治疗:- 轻度湿疹:采用中药煎剂外洗,如黄柏、苦参、地肤子等。
- 中度湿疹:在中药外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如龙胆泻肝汤、四物汤等。
- 重度湿疹:在中药外洗和内服的基础上,可采用针灸治疗,如毫针刺、拔罐等。
4.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心理压力,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四、日常生活注意事项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
2. 选用柔软、透气的衣物,避免粗糙、刺激性的化学品接触皮肤。
湿疹治疗方法

湿疹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轻度湿疹,患者可以尝试局部药物治疗。
常见的局部药物包括激素类药膏、抗组胺药物和局部抗生素。
激素类药膏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和瘙痒,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皮肤变薄和色素沉着的副作用。
抗组胺药物可以减轻瘙痒,局部抗生素可以预防继发感染。
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药物。
其次,对于中度到重度湿疹,患者可能需要口服药物治疗。
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抗组胺药、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
抗组胺药可以减轻瘙痒,激素类药物可以控制炎症,免疫抑制剂可以调节免疫系统。
然而,口服药物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患者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医嘱,定期复诊,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除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
例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洗澡,使用温和的洗涤剂和保湿剂。
还可以尝试光疗,即利用紫外线照射治疗湿疹。
但需要注意的是,光疗也可能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除了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湿疹是由体内湿热、血热等病理因素引起的,因此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包括逍遥散、玉屏风散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使用或者过度使用中药。
总之,湿疹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充分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避免盲目使用。
同时,建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和紧张,这有助于加速康复。
希望本文对湿疹患者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健康。
湿疹的诊疗及护理

湿疹的诊疗及护理
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炎症,可发生于体表各种部位,常对称分布,皮疹形态多样,表现为红斑、麋烂、渗液、结痂,局部瘙痒,易反复发作。
【主要表现】
好发于小腿、手足、肘窝、外yin、肛门、ru头ru晕、yin囊、大小yin唇等处。
皮损为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结痂,常呈多形性,成群聚集,境界不清,严重时泛发全身,自觉明显瘙痒。
急性湿疹以丘疹、疱疹为主,伴渗出、结痂;慢性湿疹皮肤有浸润、肥厚、干燥、粗糙,可发生皲裂,有瘙痒或疼痛,接触肥皂、洗衣粉等可使病损加重。
【治疗与护理】
(1)全身治疗:适当选用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成人剂量25毫克/次,3次/日,口服;或赛庚啶,成人剂量2毫克/次,3次/日,口服;或加用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静脉注射。
(2)局部治疗:急性期无渗出时,外用炉甘石洗剂;急性期有渗出时,可用2%~3%硼酸液或生理盐水湿敷,每日2~4次,湿敷间歇期可外用氧化锌油。
慢性湿疹用可的松霜外涂,每日2次;或0.025%醋酸肤轻松软膏外用,每日2~3次;或0.5%曲安奈德(去炎松-A)软膏外用,每日2~3次。
(3)中成药治疗:可用防风通圣丸,成人剂量5克/次,3次/日,
口服。
(4)护理措施:①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
②避免皮肤局部刺激,如肥皂洗浴、热水烫、过度搔抓等。
③少饮酒,忌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治疗
患者教育:
说明疾病的可能转归、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有无传染性、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等
指导患者避免环境中常见的变应原及刺激原,避 免搔抓及过度清洗
对环境、饮食、皮肤清洁方法等提出相应建议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一、基础治疗
避免诱发或加重因素:
非特异者
根据临床部位进行诊断: 如手湿疹、小腿湿 疹、肛周湿疹、乳房湿疹、阴囊湿疹、耳湿 疹、眼睑湿疹等;泛发性湿疹指多部位同时 发生的湿疹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诊断流程
排除类似湿疹的其它疾病
如疥疮、浅部真菌病、淋巴瘤等;
排除其他各类病因或临床表现特异的皮炎
通过详细采集病史、细致体检、合理使用诊 断试验,仔细查找各种可疑病因及诱发或加 重因素,以达到去除病因、彻底治疗的目的
感染性湿疹应治疗原发感染等。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发病机制及应对措施
屏障功能损伤
经表皮水分丢失
保湿润肤
易受感染因素/过敏原等刺激
皮肤干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抗感染治疗 (如使用各种抗菌制剂)
局部炎症/变态反应
抗炎抗过敏 (如外用中效糖皮质激素)
皮炎临床表现
(瘙痒、抓痕,红肿等 )
Joseph B ikow ski,C utis,Vol.68 N o.6s内;部D e资c料,20,0仅1 供医学印药及学传专播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unclassified eczema: a follow-up study. Arch Dermatol. 2008 Feb;144(2):160-4.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基本概念
湿疹的概念及分类是皮肤科学术界一直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对湿疹 的概念与分类存在不同看法。目前公认的有关湿疹的基本认识: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流行病学
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 中国: 患病率约为7.5% 美国:10.7%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缺乏自信或沮丧:83.7% 对日常生活有影响:76.7% 影响衣着:87.2% 影响社交活动:82.6% 影响工作学习:84.9%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容易复发
85%复发 Li LF, Liu G, Wang J. Prognosis of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ICD-10湿疹与皮炎
1. 特应性皮炎。 2. 脂溢性皮炎。 3. 尿布皮炎。 4.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5. 刺激性皮炎。 6. 非特异性接触性皮炎。 7. 剥脱性皮炎。 8. 食入物质造成的皮炎(包括药疹)。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湿疹
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 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瘙痒剧烈 容易复发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基本概念
湿疹的英文名“ECZEMA”,源于希腊 文“EKZEIN”,是“水沸出”的意思
我国的中译名“湿疹”则完全忠实了原 文。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治疗目的
控制症状 减少复发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必须从整体考虑,重视长远医疗安全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治疗
基础治疗 局部治疗 系统治疗 其他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1)湿疹病因不明,可能是多种内部或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湿疹是形态学描述性名称,而非病因学诊断; (3)临床上,凡是具备了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脱屑、肥厚等
特点,有渗出及融合倾向的皮疹,难以作出明确诊断者均可先拟诊 为湿疹; (4)湿疹病理特点为海绵形成,伴不同程度的棘层肥厚及淋巴细胞 浸润; (5)湿疹是一类特殊皮肤炎症性疾患的总称; (6)不同湿疹患者的病因可能不同。
实验室检查
用于鉴别诊断和筛查可能病因
真菌检查鉴别浅部真菌病 疥虫检查协助排除疥疮 斑贴试验诊断接触性皮炎 变应原检查诊断变态反应引起的湿疹 皮损细菌培养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诊断
临床表现 特殊类型的湿疹
根据临床特点进行诊断: 如乏脂性湿疹、自 身敏感性皮炎、钱币状湿疹
李邻峰《接触性皮炎与皮肤变态反应》: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湿疹是临床诊断
临床上凡是具备了瘙痒、红斑、丘疹、水疱、 脱屑、肥厚等特点,有渗出及融合倾向的皮 疹,均可诊为湿疹。
病因发病机制或临床特征明确者可称为某某 皮炎,否则则笼统称为湿疹。
湿疹是病因不明的皮炎,一旦弄清了病因, 这一“湿疹”即应称为“某某皮炎”,而不 能再称为湿疹了
外部因素:
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 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 社会心理因素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发病机制
多种内外因素
机体内部缺陷
- 免疫功能异常 - 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免疫机制
皮炎湿疹
- 变态反应 - 皮肤刺激
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 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
ICD-10
9. 慢性单纯性苔藓和痒疹。 10. 瘙痒症。 11. 其他:包括盘状湿疹、汗疱疹、自
身敏感性皮炎、感染性皮炎、间擦红斑、 白色糠疹、其他特异性皮炎和未分类湿 疹。
内部资料,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 印及传播
皮炎湿疹的病因复杂
内部因素:
免疫机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 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慢性感染、肿瘤等) 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