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乙
北宋著名儿科医家 著有《小儿要证直 诀》 被誉为“儿科之圣” “幼科之鼻祖”
(4)钱乙的学术思想:
A 、概括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 虚易实”、“易寒易热”。 B、重视小儿望诊,特别是“面上证”,“目内 证”。 C、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 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 D、论治五脏补虚泻实治法。 E、创立大量儿科方药。 六味地黄丸
(5)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痘疹专著 之始。 (6)刘昉《幼幼新书》--最完备的儿科学专 著。 (7)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 方论》,提倡固养元阳,擅用温补扶正见 长。 陈文中主温补,与钱乙,董汲主寒凉两 种学术观点形成了中医儿科学系统、完整 的学术体系。
3、成熟期(元代~ 新中国成立前)
1、萌芽期(远古~南北朝)
(1) 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直接记载 了小儿疾病有“贞子疾首”。 (2) 战国时期 最早有“小儿医”称呼。 《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扁鹊闻名天下… … 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孩,即为小儿医。”
(3)《五十二病方》 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 有“婴儿病痫”的记述。 (4)《黄帝内经》建立了中医学体系,记载 了小儿生长发育、先天因素致病,以及哮 喘等病症的诊断和预后。 (5)《伤寒杂病论》对后世儿科学辨证体系 形成了深刻的影响。
4、新时期(新中国成立后)
(1)推广新生儿接生,使脐风的发病率, 死亡率明显下降。 (2)大力开展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3)理论和教学工作得以提高。 (4)剂型改变更方便患儿 (5)整理出版了历代儿科专著。
2、形成期(隋代~宋代)
实施医学分科和教育制度
著书立说
唐代开设“少小科”,培养专攻儿 科医术的儿科医生。
著书立说
(1)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倡导“小儿… … 不可暖衣… …宜时见风日… …常当节适哺乳等小儿 养育观。 (2)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列方325首, 《千金翼方》,载方75首,为儿科病治疗提供大 量有效方药。 (3)唐末宋初《颅囟经》,我国最早儿科专著。提 出“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 散。”“纯阳”学说。
体的解剖学资料,明确提出“灵机记性不
在心在脑”的观点,阐发活血化瘀治法。
*陈复正是清代儿科名家,著《幼幼集成》。 他倡导指纹诊法。
*吴瑭《温病条辨》。他明确地提出“小儿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明清时期,天花、麻疹等 时疾流行, 明隆庆年间 人痘接种法已盛行。 清代后期,儿科学提出了 中西医合参。 近代徐小圃用回阳救逆救治 危重儿童
中医儿科学
中医学院 熊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章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简史
一、中医儿科学概念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 用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从胎儿 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 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 门中医临床学科。
二、中医儿科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萌芽期
形成期
发展期
新时期
(1)金元四大家学说
(2)元代曾世荣《活幼心书》、《活幼口议》
是儿科新生儿学早期的集中论述。 (3)明代鲁伯嗣《婴童百问》。 (4)薛铠、薛己《保婴撮要》,对中医小儿外 科学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烧灼断脐法”。
(5)明代万全,著有《育婴秘诀》、《幼科 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
提倡“育婴四法”,即“预养以 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 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
“三有余、四不足”的小儿生理病 理学说,治疗注重“首保胃气”。
*李时珍《本草纲目》,收集了很多治疗儿科
病的药、方。
*清代儿科医家夏禹铸著《幼科铁镜》,重视 推拿疗法在儿科的应用。
*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是一部麻疹专著,
详细阐述了麻疹各阶段及合并症的辨证与治疗。
*王清任《医林改错》记载作者观察小儿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