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烹饪与化学 PPT

合集下载

烹饪化学_第二章_水

烹饪化学_第二章_水
分子集团而不引起物质化学性质改变的过程。
水分子靠氢键缔合在一起, 形成(H2O)n水分子团。
水分子的缔合与水的温度有关,温度越低,缔合程度 越大。0时全部的水分子缔合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分子团。
化学工业出版社
(二)水的物理性质
相对分子质量
18.015
相变性质
熔点/℃
0.000 ℃
第二章 水
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 ——烹饪化学配套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食物中水的存在形式、结构和 性质
2.掌握水分活度的意义及其应用 3.掌握水分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及控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二章 水
第一节 水的概述 第二节 水分活度 第三节 烹饪加工中水分的变
化及控制
化学工业出版社
分类依据:水与非水成分距离远近和结合 的紧密程度。
水分在烹饪原料中存在两种不同的状态, 即:
结合水 距离近,结合紧密
体相水 距离远,结合松散
化学工业出版社
1.结合水
亲水基团
(-OH、-COOH、 -NH2、-CONH2)
氢键
化学工业出版社
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
电子的能力的标度。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 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如共价键中电荷分布的不均匀,
该键或分子称为极性键 或极性分子。
氢键
化学工业出版社
缔合作用:指由简单分子结合成为较为复杂的
围缔合的单层水分子膜,它与非水成 分主要依靠水-离子、水-偶极强氢键 缔合作用结合在一起。
化学工业出版社
多层水:是指单分子水化膜外围绕亲水
基团形成的另外几层水,主要依靠水-水 氢键缔合在一起。
虽然多层水亲水基团的结合强度不如邻近 水,但由于它们与亲水物质靠得足够近, 以致于性质也大大不同于纯水的性质。

烹饪化学.ppt

烹饪化学.ppt
而蔬菜中的无机盐又是人类获得无机物质营 养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在生物体内已经发现 的,为人体所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如Fe、 Zn,Mn、Mo、Co等更是引人注目。
无机盐变化的几种形式:
流失:植物及动物的食品原料在加热时即收缩, 汁液被分离出来,其中可溶性的碱金属盐类随汁 液流出,而钙、镁等盐类在酸性时也被溶解出来。 如白菜在煮沸四分钟时,钙,磷的损失率,经测 定,若全叶煮沸可达:Ca l6%,P46%;若切断 煮沸:Ca25%,P53%。
蛋白质变化几种形式:
变性作用 →适度变性--改善口感,易于消化 →过度变性--口感不佳,营养损失 胶凝作用 →形成半固态物质--豆腐、蛋羹 羰氨反应 →赋予食品风味和色泽
4、糖类的变化
糖亦称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 有机物质。
主要存在于植物中,一般占植物干重的 50~80%;而在动物体中的含量,仅占动 物干重的2%以下。
等)、呈味成分等的一部分转移到煮汁中。
1、水分的变化
水是生物体的主要成分,一切生命现 象都必须在水参与下才能完成。
在大多数生物体内,水分的含量都超 过任何一种物质成分,通常可占体重 的 2/3左右。
水在生物体内不同部位其含量差异也 很大。
水分变化的几种形式:
吸水:烹调过程中添加水。如干货的涨 发;
5、脂肪的变化
脂肪分为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
在常温下,植物脂肪为液体,一般习 惯称为油;动物脂肪在常温下一般为 固体,称为脂。
脂肪是由甘油与高级脂肪酸形成的酯 类,油脂的性质与其中所含脂肪酸的 种类关系甚大。
脂肪变化的几种形式:
溶出:肉类、鱼类等的脂肪组织,在 加热时,一部分脂肪游离出来,如果 丢弃汁液,这部分脂肪将损失掉。
烹饪化学

烹饪与化学PPT课件演示文稿

烹饪与化学PPT课件演示文稿

2.化学灭火
❖ 家里煮饭、取暖,各种火(灶火,煤气泄漏,电火), 如果用火不当或不慎,会造成火灾。
发生小火灾时,可以自己及时用灭火器灭火。发生大 火灾时,应打“119” 。
灭火器有多种,如泡沫灭火器、CO2灭火器、干粉灭 火器等。
泡沫灭火器的钢筒里分装着碳酸氢钠、硫酸铝和发泡 剂等化学物质,使用时要把灭火器倒立过来使里面的化 学物质充分混合而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CO2和泡沫。
中国第一家火柴厂建立于1879年,由华侨商人卫省轩 投资,称广东佛山县巧明火柴厂。
由于电子打火是由压电陶瓷和金属构成 回路起点火作用,平时做饭时不能将食物滴 溢灶上,要保持电极部分清洁。
3、燃料
家庭使用的燃料有多种,有固体、液体或气体的。它们都
是碳或碳氢化合物。 木柴—人类最早使用的燃料。 煤—由深藏在地下的古代植物变成。 液化石油气—炼油厂的副产品(丙烷和丁烷)。 煤气--以煤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可燃气体。其主要成分为
CH4、CO、CO2、O2、H2等。 天然气--从高,其中CH4的含量通常为70%~90%。 沼气--由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发酵有机质产生的。 50%~
80%CH4、20%~40%CO2、小于1%H2、0.1%~3%H2S。
二、厨房安全
1.燃烧原理 燃烧的化学原理就是燃料中的碳或者碳的化合物与 空气里的氧气之间发生了剧烈的、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要使火烧起来,必须有氧气或氧化剂与可燃物共存。 以煤气为例,当空气供给不当时会发生飘火、脱火及回 火现象。
煤气的主要成分(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皆无色无臭。 管道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臭味来自生产时特意掺进的硫醇, 充当报警员。
三、洗菜淘米的学问
❖ 厨房里准备饭菜,头一件事是洗菜淘米。 从化学角度看,水是最普通、最好的溶剂。 “泥水洗出白萝卜”这是对水的洗涤能力 的一个形象说明。

烹饪化学完整版全套PPT电子课件

烹饪化学完整版全套PPT电子课件

腌制、发酵等非热加工方 法
这些方法通过酶或微生物的作 用改变食材成分和风味。但腌 制过程中可能产生亚硝酸盐等 有害物质,需控制加工条件和 时间。
22
综合评价
不同烹饪方法对食材成分的影 响各有利弊,应根据食材特性 和烹饪目的选择合适的烹饪方 法。同时,注意控制加工条件 和时间,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和营养损失。
烹饪化学完整版全套PPT电 子课件
2024/1/27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7
• 烹饪化学基础概念与原理 • 食材中水分、矿物质及维生素 • 食材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 • 烹饪过程中色香味形成原理 • 烹饪方法对食材成分影响 • 现代技术在烹饪化学中应用
2
01
烹饪化学基础概念与 原理
16
呈香物质及其相互作用
呈香物质种类
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 挥发性化合物,以及含硫化合物
等。
相互作用机制
呈香物质在烹饪过程中挥发、氧 化、还原等反应,形成独特的香 气组合,如酯化反应产生的果香
、美拉德反应产生的肉香等。
影响因素
食材种类、烹饪温度和时间、调 料使用等因素都会影响呈香物质
的产生和相互作用。
维生素的生理功能
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正常 生理功能、保护细胞免受 氧化损伤等。
10
03
食材中蛋白质、脂肪 和糖类
2024/1/27
11
蛋白质结构与性质
2024/1/27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
氨基酸、肽链、多肽
蛋白质的高级结构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性质
两性、胶体、变性、沉淀等
12
脂肪组成与性质
脂肪的基本组成

烹饪化学教案ppt课件

烹饪化学教案ppt课件

不同菜系的烹饪化学特点
中式菜系
中式菜系注重火候和调味的运用,烹饪过程中常使用蒸、煮、炖、炒等多种方法。这些方 法对食物的化学成分和口感都有不同的影响,因此中式菜系的烹饪化学特点在于掌握火候 和调味技巧。
西式菜系
西式菜系注重食材的原味和口感,烹饪方法以烤、煮、煎、炸为主。西式菜系的烹饪化学 特点在于掌握食材的搭配和烹饪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以保留食材的原味和营养价值。
调味料的作用原理

盐能降低溶液的冰点,使食材保 持水分,提高口感。同时,盐还 能与食材中的氨基酸反应,产生
鲜味。

糖能与食材中的氨基酸反应,产生 甜味。此外,糖还能在高温下发生 褐变反应,产生香气。

醋中含有醋酸,能软化食材中的钙 、镁等矿物质,使其更容易被人体 吸收。同时,醋还能抑制细菌生长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食材中的碳水化合物是烹饪过 程中重要的能量来源,如淀粉
和糖。
脂肪
脂肪可以为食物提供丰富的口 感和风味,同时也有助于人体
吸收脂溶性维生素。
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食材细胞和组织 的主要成分,对于食材的质地
和口感有重要影响。
维生素与矿物质
这些微量营养成分对于维持人 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食材中的水分与温度
印度菜系
印度菜系注重香料和香草的运用,烹饪过程中常使用咖喱、肉桂、丁香等香料。印度菜系 的烹饪化学特点在于掌握香料和香草的搭配和烹饪技巧,以制作出具有独特风味的菜肴。
烹饪化学与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烹饪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烹饪 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食物变质的原因,能够帮助厨师选择正 确的保存方法和烹饪方式,以避免食物中毒和其他食品安全 问题。

烹饪化学教案ppt课件

烹饪化学教案ppt课件
调味的时机
调味的时机也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和 风味,过早或过晚添加调味料都可 能影响食物的味道。
烹饪过程中的色泽变化与影响因素
色泽的变化
烹饪过程中,食物的颜色会发生 变化,这主要是由于食物中的色
素与氧气发生反应所致。
影响因素
食物的色泽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如加热方式、加热时间、
调味料等。
保持食物色泽
营养价值。
03
食物的保存与加工
通过了解食物的化学性质和保存方法,可以采取适当的加工和保存措施
,保证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同时也可以根据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特点
,开发出适合不同人群的食品。
05 烹饪化学的发展趋势与展 望
烹饪化学与营养学结合
营养学在烹饪中的应用
烹饪化学与营养学相结合,研究食物 中的营养成分和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膳食提供理论 支持。
为了保持食物的色泽,可以采取 一些措施,如使用抗氧化剂、控
制加热时间和温度等。
04 烹饪化学在烹饪实践中的 应用
烹饪化学在烹饪原料加工中的应用
原料的选择与鉴别
通过烹饪化学知识,了解原料的成分、性质和特点,有助于选择 优质的烹饪原料。
原料的清洗与加工
利用化学知识,掌握正确的清洗和加工方法,可以去除原料中的杂 质和有害物质,提高烹饪质量。
05
04
蛋白质
是烹饪原料中重要的营养来源,主要 来源于动物和植物蛋白质,具有丰富 的味道和质地。
烹饪原料中的色素、香气、滋味等成分及其性质
01
02
03
色素
是烹饪原料中重要的成分 之一,赋予食品色泽和风 味,如叶绿素赋予蔬菜绿 色。
香气
来源于烹饪原料中的挥发 性化合物,如氨基酸、酮 类等,赋予食品独特的风 味和香味。

第二章 烹饪与化学-水.ppt

第二章 烹饪与化学-水.ppt
第二章 烹饪与化学
2013
Contents
1
食物中的水
2
食物中的无机盐
3
食物中的蛋白质
4
食物中的糖类
5
食物中的维生素
6
食物中的酶和激素
7
烹饪中的味
一、食物中的水
• 了解食物中水的存在形式、 结构和性质
• 掌握水分活度的意义及其应 用
• 掌握水分在烹饪过程中的变 化及控制
1、水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动物的肌肉、
72 67~81 72~86 73~75 87~89
蔬菜 野菜 蘑菇 豆类(干) 薯类 香蕉 苹果 梨 草莓
85~97 87~94 88~95 12~15 60~80
75
85 85~90 90~95
面包 果酱 面粉 奶酪 蜂蜜 奶油 奶粉 稀奶油 油料种子
35 28 8~12 37 2 16 4 53.6 3~4

烹饪原料中水分的控制
• 合理进行低温烹饪 • 焯水 • 上浆挂糊 • 勾芡 • 原料吃水 • 旺火速成
上浆——将原料用淀粉、蛋清调制的黏性薄质 浆液裹匀
上浆原料加热
油作为介质
水作为介质
原料表面的浆液糊化凝固成软滑的胶体保护层
菜肴的质地细嫩
上浆的作用
❖1、保嫩——淀粉糊化成为黏性胶体 ❖2、保鲜——内部水分与呈味物质不易流失 ❖3、保持形态——淀粉糊化包裹原料表面 ❖4、提高风味与营养成分——内部水分和呈味物质
结合水的性质
• 冰点低于0℃,甚至在-40℃时不结冰 • 不易流失,即使用压榨的方法也不能将其除去 • 不易蒸发除去,沸点高于100℃(常压) • 不参与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也不被微生物利用,又称不可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锅的优点和缺点
特富龙(Teflon)是美国杜邦公司对
其研发的所有碳氢树脂的总称,包括聚 四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及各种共聚物。 由于其独特优异的耐热(180℃~260℃)、 耐低温(-200℃)、自润滑性及化学稳定 性能等,而被称为“拒腐蚀、永不粘的 特富龙”。它带给我们的便利,最常见 的就是不粘锅,其他如衣物、家居、医
能生有黄曲霉菌。权衡利弊,淘米还是不 可马虎,多搓洗几遍为好。
2.2 烹饪基础知识
烹饪化学主要研究和讨论 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和烹饪过 程中相互反应和变化的化学现 象,是进一步了解烹饪制作和 烹饪营养卫生的重要基础。简 单地讲,所谓烹饪就是指做饭 做菜。
一、熟食的作用
熟食在人类进化上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火的发现,原始人 将火逐渐使用于生产和生活。熟食的作用主要有分解、解毒、杀 菌和提味四点。 1.分解 2.解毒 3.杀菌 4.提味
提味—通过加热改善色、香、味,生成新的更富营养的化 合物,提高食品的质量。
二,肉或蔬菜)及食用 要求,主要有干法和湿法两种。
1.湿法烹饪 指煮、蒸、闷、燉、煨及氽(tǔn)等的总称。 其中煮、蒸、闷主要用于主食如米、面的加工,也 适于肉、鱼的烹调。湿法加热的特点是火小、水多 、时间长。比较富特色的有: (1)文火缓烧。 (2)氽、焯( chāo )、涮。 (3)红烧。
CH4、CO、CO2、O2、H2等。 天然气--从油气藏中开采的可燃气体。大多数天然气中烃
类组分含量最高,其中CH4的含量通常为70%~90%。 沼气--由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发酵有机质产生的。 50%~
80%CH4、20%~40%CO2、小于1%H2、0.1%~3%H2S。
二、厨房安全
1.燃烧原理 燃烧的化学原理就是燃料中的碳或者碳的化合物与 空气里的氧气之间发生了剧烈的、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要使火烧起来,必须有氧气或氧化剂与可燃物共存。 以煤气为例,当空气供给不当时会发生飘火、脱火及回 火现象。
2.干法烹饪 包括烧、烤、燻、煎、炒、炸等。
动物试验显示,丙烯酰胺是已知的人类可 能致癌物。
卫生部指出,高温加工的淀粉类食品,如 油炸薯片和油炸薯条等中丙烯酰胺含量较高 (高出谷类油炸食品4倍)。
疗甚至宇航产品中也有广泛应用。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 2004年7月8日表 示,杜邦公司自1981年6月至2001年3月间, 从未通报特富龙制造过程中的化工原料全氟 辛酸铵可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危害,已 经违反了毒物管制法,为此环保署决定对杜 邦公司处以1650万美元的罚款。
此后,“爱仕达”、“苏泊尔”等品牌的 不粘锅国内销量剧减。
烹饪和食品加工中含有丰富 的化学知识。我国人民的饮食习 惯对此十分重视。本章主要讨论 厨房中的化学知识和烹饪过程及 有关炊事中的化学问题。
2.1 厨房化学概述
一、厨房用品 二、厨房安全 三、洗菜淘米的学问
一、厨房用品
1、锅:厨房里有各种
各样的锅:煮饭锅、 炒菜锅、蒸锅、高压 锅、平底锅等等。从 制造的原料来看,一 般有铜锅、铁锅、铝 锅、不锈钢锅、不粘 锅和砂锅等。
CO2气比空气重得多, 它既不能燃烧又不助燃,
它盖在燃烧物上面,使
燃烧物质和空气隔绝开 来,火就被扑灭了,
CO2灭火器钢瓶内装着 液体的CO2 ,救火时一 开阀门,强大的CO2气 流就通过连接着的喇叭 口喷灭火焰。
3.煤气中毒
煤气的有毒成分是什么呢?煤气的有毒成分主要是一氧 化碳。它无色、无味,被人吸入后,透过肺泡进入血液,与 负责运送输送氧气的血红蛋白牢牢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与 氧结合的能力。机体缺氧后,轻者头晕心慌、四肢无力;重 者昏迷不醒,呼吸微弱,抢救不及时甚至可能死亡。
2.化学灭火
❖ 家里煮饭、取暖,各种火(灶火,煤气泄漏,电火), 如果用火不当或不慎,会造成火灾。
发生小火灾时,可以自己及时用灭火器灭火。发生大 火灾时,应打“119” 。
灭火器有多种,如泡沫灭火器、CO2灭火器、干粉灭 火器等。
泡沫灭火器的钢筒里分装着碳酸氢钠、硫酸铝和发泡 剂等化学物质,使用时要把灭火器倒立过来使里面的化 学物质充分混合而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CO2和泡沫。
中国第一家火柴厂建立于1879年,由华侨商人卫省轩 投资,称广东佛山县巧明火柴厂。
由于电子打火是由压电陶瓷和金属构成 回路起点火作用,平时做饭时不能将食物滴 溢灶上,要保持电极部分清洁。
3、燃料
家庭使用的燃料有多种,有固体、液体或气体的。它们都
是碳或碳氢化合物。 木柴—人类最早使用的燃料。 煤—由深藏在地下的古代植物变成。 液化石油气—炼油厂的副产品(丙烷和丁烷)。 煤气--以煤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可燃气体。其主要成分为
分解—主要是将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利于消化和吸收;
解毒—加热可分解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如大豆和鸡蛋中的 抗胰蛋白酶、杏仁中的氰化物等(一些植物果实中含有 少量以糖甙形式存在的氰化物,如樱、李、桃、杏、枇、 杷、苹果等果仁中就含有这种氰化物。文献介绍,成人 服苦杏仁50~100粒就能中毒或死亡)
杀菌—一般食物尤其是蔬菜带有大量病原体、寄生虫卵及 各种细菌,加热煮沸3~5分钟即可全部杀灭;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2.点火用具
厨房中点火,以前常用火柴,现在多用打火机或电子 点火装置。
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法国化学家钱斯尔发明的硫酸火 柴。1845年,德国人施罗脱将白磷隔绝空气加热到250℃ 制成了红磷。1855年,瑞典人伦斯特姆设计用红磷制造 了世界上第一盒安全火柴,故又称为瑞典火柴。十九世纪 时,火柴被引进了中国,人们称之为“洋火”。 。
煤气的主要成分(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皆无色无臭。 管道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臭味来自生产时特意掺进的硫醇, 充当报警员。
三、洗菜淘米的学问
❖ 厨房里准备饭菜,头一件事是洗菜淘米。 从化学角度看,水是最普通、最好的溶剂。 “泥水洗出白萝卜”这是对水的洗涤能力 的一个形象说明。
❖ 蔬菜要洗干净再切。 ❖ 淘米,究竟多搓洗好,还是少搓洗好? ❖ 米的外表层富含维B,但久存的米表面上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