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经济周期理论(高级宏观经济学)
高宏考试资料
高宏考试资料高级宏观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红色字体为个人观点或逻辑不明白之处,且此版本尚不完整,望集思广益、予加修改与补充。
写完发现唯一可看的好像就是第三题,如果前两题看不下去,请直接跳过)一、新古典增长理论与内生增长理论答:索洛模型假设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不变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这一假设对西方古典经济理论十分重要,规模报酬不变意味着对于()L K F Y =有)(Y L K F λλλ=再根据欧拉定理,即对于k 次齐次函数((),,),,,2121n k n x x x f t tx tx tx f = (()())111111n n n n n k tx tx f x tx tx f x x x f kt ++=-可知L W K R L MPL K MPK Y ?+?=?+?=(规模报酬不变即k 取1,再取t 等于1,即可得出结果),当市场是完全竞争时,各生产要素的价格等于其边际产出,按这一价格总收入刚好被完全分配,分配公平且有效。
另外我们可以得知,任何将技术进步内生而导致规模经济递增的理论,都是对这一分配学说的冲击,毫不夸张地说是动摇了整个西方经济的基础)。
市场在有效人均资本积累等于零时达到均衡,有效人均资本又等于有效人均投资减去持平投资,即折旧、有效劳动增加所耗损的资本,整个用公式表达为:()k g n k sf k )(++-=?δ;s 、δ、n 、g 分别是储蓄率、折旧率、人口增长率、劳动效率进步率,均衡意味着()0)(=++-**k g n k sf δ。
可知在均衡处,*k 不变,A k *=k 将以g 的速度增加,收入也以同样的速度增加。
而且可以看出不同的s 值对应不同的有效人均均衡资本水平,因此对应不同的y 与c (sy -y c =),存在黄金储蓄水平*s 使得消费取最大值,对应的资本水平为黄金资本水平。
我们可以看出索洛模型主要有两大缺点:一、用假设增长来解释增长,因为最后得到人均收入的增长率为g ,但g 是外生改定的;二、索洛模型没有微观基础,也就是没考虑经济个体的效用最大化。
全套教学课件《高级宏观经济学》-2024鲜版
货币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政策协调的方式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 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效果。为了 实现更好的政策效果,需要货币政策 和财政政策相互协调配合,形成政策 合力。
政策协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 政策目标的协调、政策工具的协调和 政策时机的协调等。同时,还需要加 强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沟通和协 作,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金融市场结构
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 等,各市场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金融机构
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 、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 ,是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 者。
24
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
2024/3/27
金融风险类型
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需要针对 不同风险类型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024/3/27
29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宏观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将 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和人工智 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更 准确地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规律
。
气候变化、环境经济学等跨学 科领域将与宏观经济学更紧密 地结合,形成新的研究热点。
2024/3/27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宏观经济 问题将持续受到关注,如国际 经济政策协调、全球金融市场 稳定等。
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依 据。在失业率较高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或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而在通货膨 胀率较高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 策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然而,需要注意 的是,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可能不成立,因为预期通 货膨胀率的变化会影响实际工资和就业水平。
引入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等因素,对索洛模型进行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1和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1和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本文深入讨论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1和2版),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出色的笔记、精彩的课后习题解析,并对概念、理论和应用进行认真的细致分析,从而增加理解深度,完成更深层的知识探索。
《高级宏观经济学》是由罗默编写的经济学经典,既有第一版,也有第二版。
该书深入探讨了有关宏观经济的一系列概念,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和实践中的问题。
本文主要记录了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的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一、《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一版)》笔记: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几个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如消费、、政府支出、出口和多国贸易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整体经济活动的经济学分支。
它重点关注经济中的总体现象,这些总体现象包括:一般内需、总计计划、工业产出、通货膨胀和未来经济增长。
2.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包括:货币与兴贸易政策。
货币政策包括由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和信贷供应,而贸易政策包括贸易壁垒、补贴和关税等。
此外,宏观经济学还关注大规模的经济转换,如通货膨胀、失业和衰退。
3. 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包括:需求管理理论、金融结构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以及经济增长理论。
它们都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有助于帮助政府改善国民经济的表现。
二、《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二版)》笔记:1.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包括资本形成、技术进步和劳动力。
资本形成是指为生产加倍而积极的活动;技术进步指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力是指劳动力技能和可用劳动力水平的增加。
这三个因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2.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分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及信贷供应的政策,其目的是稳定经济和利率,达到最佳的经济增长;而财政政策则指政府通过征税、支出和债务管理来调节经济的政策。
3.货币策略货币策略主要通过操作利率和货币供应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
2024/1/26
4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与贡献
深入性
对各个理论流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比较 ,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异。
综合性
涵盖了古典、凯恩斯主义、新古典 和新凯恩斯主义等多种宏观经济学 理论,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框架和分
析工具。
A
B
C
D
实用性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大量的案 例分析和政策模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和应用宏观经济学理论。
2024/1/26
10
经济周期的定义与类型
经济周期的定义
经济周期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 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 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的类型
包括基钦周期(短周期)、朱格拉周 期(中周期)和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长周期)。
2024/1/26
11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1 2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观点
2024/1/26
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增大
全球化要求各国经济结构调整以适应全球竞争的需要,这对一些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 挑战。
31
07 总结与展望
2024/1/26
32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
理论贡献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在宏观经济理论方面做出了重 要贡献。他强调了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和技术进步的作用 ,提出了新增长理论,为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 活力。此外,他还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劳动力市场 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了理 论支持。
2024/1/26
34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1/26
35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录分析
第2章无限期模型 与世代交叠模型
第1章索洛增长模 型
第3章内生增长
第4章跨国收入差距
第5章实际经济周期 理论
第6章名义刚性
第7章动态随机一般 均衡周期模型
1
第8章消费
2
第9章投资
3
第10章失业
4
第11章通货膨 胀与货币政策
5
第12章预算赤 字与财政政策
作者介绍
这是《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 4版)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解答
名义
教材
罗默
刚性
第章
理论
习题
习题
第版 模型
收入
罗默
差距
消费
经济周期
内生
周期
动态随机
内容摘要
本书是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材的配套电子书,参考大量相关资料对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4版) 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读书笔记
这是《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
高级宏观经济学完整教学课件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日益显著,未来研究将 更加注重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分析。
人工智能与宏观经济决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将人工智能技 术应用于宏观经济决策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THANKS
感谢观看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的源泉
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技术进步等。
经济增长模型
如索洛模型、拉姆齐模型等,用于分析经济 增长的动态过程。
经济增长的差异与收敛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存在差异, 但长期来看可能存在收敛趋势。
可持续增长与绿色发展
强调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 源节约,实现可持续发展。
阐述消费者行为和企业决策如何构成宏观经济分 析的基础。
市场均衡与价格水平决定
市场类型与均衡分析
介绍不同类型市场(完全竞争、垄断、寡头 等)的均衡条件及价格水平决定机制。
一般均衡理论
探讨在多个市场相互作用下实现一般均衡的 条件和过程。
价格水平调整与宏观经济波动
分析价格水平调整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及 传导机制。
介绍金融市场的类型、功能及运行机 制,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
货币政策工具与目标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分析货币政策如何通过金融市场传导 至实体经济,以及影响货币政策效果 的因素。
阐述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如利率 、存款准备金率等)及其实施方式。
04
国际宏观经济学
国际贸易与汇率制度
01
02
03
04国际贸易理论货币政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 ,用于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圣才出品】
第5章实际经济周期理论1.假设价格有完全的伸缩性,并且,经济中产出的波动正如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所说的是由于技术冲击所造成的。
那么:(1)如果央行保持货币供给不变,随着产出的波动,物价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动?(2)如果央行调整货币供给以稳定物价水平,随着产出的波动,货币供给会发生什么变动?(3)经济学家观察到,货币供给的波动与产出的波动正相关,我们可以将此作为反对实际经济周期模型的证据,认为产出的波动源自货币供给的波动吗?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假定物价具有完全的伸缩性,所以货币不具有实际影响,物价会随货币调整使货币市场保持均衡。
这意味着实际总供给和总需求决定利率和产量,物价则自由调整以保证货币市场出清。
(1)当产量增加时,实际货币余额需求会上升。
如果央行保持货币供给不变,则物价必须下降以使货币市场保持均衡。
反之,当产量减少时,实际货币余额需求会下降。
如果央行保持货币供给不变,则物价必须上升以使货币市场保持均衡。
所以,物价与产量反方向变动。
(2)假如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以保证物价水平稳定,则当产量增加时,实际货币余额需求会上升,为使物价保持稳定,央行必须增加货币供给。
反之,当产量减少时,实际货币余额需求会下降,为使物价保持稳定,央行必须减少货币供给。
所以,货币供给和产出同方向变动。
(3)货币供给与产出呈正相关并不能否定实际经济周期模型。
如果央行执行(2)中的政策稳定物价,即使货币对产量没有任何影响,也将观察到货币与产量密切相关,只不过这一相关性来自于货币当局对产量波动的内生反应而已,并非货币供给影响到了产出。
2.简述实际经济周期(RBC)理论。
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指把经济波动归因于实际因素(或供给方面的)冲击,而不是货币因素的一种经济周期理论。
实际周期理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经济波动之源是技术冲击,分析了波动传导以及货币与产出的关系。
(1)技术变革是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有助于深入理解市场经济 运行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 据。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强调了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能 力,对于倡导市场经济、减少政府干预具有积极 意义。同时,该理论也指出了政府在某些情况下 进行适当干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PART 03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实证 研究
技术冲击的度量与识别
1 2
技术进步率的度量
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等方法,对技术进步率进行准 确度量,以反映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技术冲击的识别
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如向量自回归(VAR)模 型等,识别出技术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
技术冲击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分析技术冲击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探讨技术冲击引发经济周期波动的机制。
技术冲击与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
01
02
03
数据来源与处理
收集并处理相关宏观经济 数据,如GDP、就业、投 资等,为实证分析提供数 据支持。
实证分析方法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面板 数据模型等实证分析方法, 研究技术冲击对经济波动 的影响。
实证结果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释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解释 技术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 响程度及作用机制。
难以解释经济持续萧条
该理论认为,经济萧条是由负向技术冲击等实际因素引起 的,但这难以解释为何在某些情况下经济会持续萧条。
缺乏经验支持
尽管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 在经验验证方面却遇到了困难,许多实证研究并不支持该 理论的观点。
关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争议焦点
第4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4.8) 1 A 1 (4.10) 1 G 1 (4.11) (4.9)
U e t u ct ,1 lt
ln N t N nt
Nt H
(4.5) (4.7)
u ct ,1 lt ln ct b ln 1 lt
-储蓄率不变和劳动力供给不变,造成这一特例不能很好地解释下 列经济波动的特征:一是投资的波动幅度比消费更大;二是就业 和工作时间是强顺周期的;三是实际工资是弱顺周期的。
第4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5、求解一般情况下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 (1)基本方法 待定系数法
Ct aCK Kt aCA At aCG Gt
第4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4、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一个特例
(2)模型求解 要点: -关注每工人平均劳动力供给l和储蓄率s; -在满足均衡条件的前提下,将l和s表示为当前技术和资本 存量的函数; -可以证明,此时储蓄率和劳动力供给都是固定不变的。
第4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4、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一个特例
第4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 教学目的:理解和掌握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具 体内容及其含义。 • 主要内容:1、有关经济波动的一些事实
2、波动理论概述 3、基本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 4、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一个特例 5、求解一般情况下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 6、模型的含义 7、经验应用 8、扩展和局限
第4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第4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第4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伯南克和帕金森(1991)检验
ln yit a bi ln Lit it
4.58
-基本思想:将大萧条时期和战后时期进行对比, 如果战后的经济波动主要是由于技术冲击,那么 战后所估计出的参数b的值应当更大。 -结果:并没有经验证据表明战后所估计出的参数 b的值更大。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主要思路
在连续的市场出清的竞争性市场中,考察追求最大化的主体、具 有理性预期的行为人在面对随机的实际冲击时,其消费、投资和 劳动供给行为将发生怎么的变化。
18
附录:时间去势法、一阶差分法和HP法
19
20
ˆ ) [( y ˆ tP ˆP ˆP ˆP 2 min (yt y 1 yt ) ( yt yt 1 )]
S III II I
S K2>K1 III
S2(K2) S1(K1)
II
I
O
Y
O
Y
14
(3) 探讨投资曲线与储蓄曲线的交点及稳定性
A点稳定,C点稳定,B点不稳定 假设经济处于繁荣状态,第1个图的C点,国民收入高,投资高,资本存量高,投 资曲线下移,C点下移,B、C重合,B点不稳定,向A跳跃,经济衰退。
标准差 Y C I N Y/N W R A 1.81 1.35 5.30 1.79 1.02 0.68 0.30 0.98 相对标准差 1.00 0.74 2.93 0.99 0.56 0.38 0.16 0.54 一阶自相关 0.84 0.80 0.87 0.88 0.74 0.66 0.60 0.74 23 与同期产出的相关性 1.00 0.88 0.80 0.88 0.55 0.12 -0.35 0.78
各项构成占 各项构成的下降占GDP 宏观变量 实际GDP 就业 失业率 周平均工作时数 时均产出(非农企业) 通货膨胀率 时均实际补偿(非农企业) 三个月国债利率 实际货币存量率 衰退时期平均变化率 -4.1% -3.1% 1.8% -2.3% -1.7% -0.3% -0.5% -1.6% -0.5% 量值下跌的衰退期个数 11 11 0 11 10 5 7 10 9 GDP的比例(%) 下降幅度的比例(%) 耐用消费品 8.9 20.6 35.2 4.7 10.7 0.6 -1.0 20.2 14.6 9.7 10.9 10.5 21.0 44.8 -12.7 1.3
第四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章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一、导言:有关经济波动的一些事实理解造成总量波动的来源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核心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关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来源和性质的主要理论。
通过对美国经季节性调整后的真实GDP 分析得出:第一个事实是,经济波动没有表现出任何规律性的或周期性形式(由于产出的变动不规则,因而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都不试图将波动解释为由不同时间长度组成的确定性周期,想识别出有的基钦周期(3年)、朱格拉周期(10年)、库兹涅茨周期(20年)及康德拉耶夫周期(50年)的努力通常被认为是徒劳的。
普遍的观点是,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扰动,以随机的时间间隔来影响经济,这些扰动继而传递给整个经济。
在这一点上,主要宏观经济学派的差别在于他们对扰动和传递机制的假设不同;第二个事实是,产出各个组成部分的波动程度不一(存货投资平均只占GDP中一个极小的比例,它在衰退时的波动却几乎占GDP下降的一半);第三个事实,涉及产出变动的不对称性:产出在较长的时间内稍高于其通常路径,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远低于其通常路径。
第四个事实是,二战前后的产出波动的特征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剔除对二战前宏观经济时间序列的传统估计存在重大的偏差);最后,失业率的变动一般小于产出变动。
二、波动理论瓦尔拉斯模型,即一个没有任何外部性、不对称信息、市场缺失、或其他不完善性的竞争性模型来理解总量波动。
拉姆齐模型是瓦尔拉斯总量经济基本模型。
本章是对拉姆齐模型的一个扩展,纳入总量波动:1、存在一个扰动来源,如果没有冲击,该模型将收敛于一条平衡增长路径,然后平衡增长。
强调对经济中的技术冲击,即生产函数在各个时期的变动,以及政府购买冲击,这两种冲击代表真实扰动:技术冲击改变既定数量的投入品所产生的产出,而政府购买冲击改变既定生产水平条件下私人经济可利用的商品量。
——RBC模型。
2、考虑就业的变动。
通过使家庭效用不仅取决于家庭消费,而且取决于家庭工作量,从而将就业的变动考虑在内(就业决定于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有交点)。
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案
2
货币供给
3
主要宏观经济政策问题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的治理 失业 失业(自然失业)的原因 失业的治理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货币供给)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 财政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都是具有微观基础的一般均衡模型
人均产出(Y/L)的增长来源于人均资本存量和技术进步,但只有技术进步才能够导致人均产出的永久性增长。
通过调节储蓄率可以实现人均最优消费和最优资本存量的“黄金律”增长。
储蓄率的变化只会暂时性地影响增长率,而不会永久性地影响;储蓄率的显著变化对平衡增长路径上的产出变化只有较小的影响,且作用缓慢。
上篇 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
储蓄率的一个永久性的增加,导致个人平均产量的暂时性增加。
储蓄率的变化只有水平效应,但没有增长效应,它改变经济的偏好增长路径名因而改变任一时点上工人的平均产量水平,但并不影响处于偏好增长时每个工人平均产量的增长率。在索洛模型中只有技术进步率的变化有增长效应,所有其他变化都只有水平效应。
1
2
对消费的影响
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s被假定为外生参数,储蓄率的变动将影响稳态的人均消费和动态的人均消费水平。
问题的提出
如果
第二章 索洛模型的背后: 无限期界和世代交叠模型
01
与最优储蓄(相对应于最优资本存量和最优消费)相比会出现“过度储蓄”(即“过度积累”)的情况,而一个高于黄金率的储蓄率被证明是动态无效的。
g
K/Y
资本产出比
0
结论:在索洛模型中,无论从任何一点出发,经济向平衡增长路径收敛,在平衡增长路径上,每个变量的增长率都是常数,且是外生决定的。特别是,在该路径上,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仅取决于技术进步率。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四、增长极限论
习惯上,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是 研究其速率的均衡程度,这种研究 是以社会生产资源不受限制为前提 的。但是有人提醒说,资源是有限 的,经济增长的代价沉重,只注意 经济增长的速率,社会资源总有一 天会消耗殆尽。这种论点叫经济极 限论。
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尼斯、 麦多斯领导的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 推出了被称“70年代的爆炸性杰作”的 报告:《增长的极限》。他们的基本结
为此,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增长
中逐渐以人力资源及人类制造的生产能 力替代自然资源,因为地球上可再生资 源的自我更新能力有限,不可再生资源 的总储量更是有限。
可持续发展要求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环境污染及资源掠夺性利用既与追求经 济增长有关,也与人口迅速增长有关, 而经济增长本身也是人口增长所要求的。 事实表明,生态破坏、资源掠夺式利用, 也是人口增加的必然结果。要在不断提 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不影响生态环境,必 须控制人口增长。
经济增长是否值得向往的问题由英国经济 学家米香(E.J.Mishan)于1967年首先提出。 他指出,西方社会继续追求经济增长,在社会 福利方面得不偿失。技术发明固然给人们提供 较多福利,但也会因颓废风险加大而增加了他 们的焦虑。飞速的交通工具使人们趋于孤立; 移动性增加反而使转换时间更为增多;自动化 程度提高增加人们隔离,电视增多使人们更少 交往,人们较以往更少理解他们的邻居。物质 财富的享受不是人们快乐的唯一源泉,还有闲 暇,文化和美丽的环境。然而,这些令人们向 往的事物,现在却成了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的牺 牲品。
二、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采用国内生产总值 (GDP)作为衡量商品和劳务生产总量的标准。
然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不能完全看 作就是经济增长率。
2024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课件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课件一、引言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是一本在学术界广受推崇的经济学教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包括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均衡和一般均衡等;第二部分则重点介绍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议题,如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等。
本课件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为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微观基础1.消费者行为罗默认为,消费者行为是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者的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即在预算约束下,选择一组商品和服务,使得总效用达到最大。
为此,罗默介绍了无差异曲线、预算线等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求解拉格朗日函数来找到消费者最优消费组合的方法。
2.生产者行为生产者行为是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罗默认为,生产者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在生产技术、要素价格和市场价格的约束下,选择一组生产要素和产量,使得总利润达到最大。
罗默详细介绍了生产函数、成本函数、利润函数等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求解拉格朗日函数来找到生产者最优生产组合的方法。
3.市场均衡和一般均衡罗默认为,市场均衡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市场均衡指的是在某一市场价格下,市场需求等于市场供给。
罗默介绍了如何通过供求曲线来分析市场均衡,以及市场均衡的稳定性条件。
罗默还介绍了一般均衡理论,即在一个包含多个市场和多种商品的体系中,各个市场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稳定的均衡状态。
三、核心议题1.经济增长罗默认为,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
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产出水平持续提高的过程。
罗默详细介绍了经济增长的源泉,包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等,并分析了不同增长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2.失业罗默认为,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核心议题。
2024年度高级宏观经济学完整教学课件
2024/3/24
6
02
高级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
Chapter
2024/3/24
7
经济增长理论
强调知识、创新和人力资本对经 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试图整合各种增长理论,形成一 个综合性的分析框架。
索洛增长模型 内生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 统一增长理论
探讨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与经济 增长之间的关系;
将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和政府政 策等因素纳入分析框架;
同构成现代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基 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 解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
2024/3/24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高级宏观经济学 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宏观经 济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 建议。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宏观经济思维 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
2024/3/24
非线性模型与估计
介绍非线性模型的设定和估计方法,如广义最小二乘法、最大似然估计法和贝叶斯估计 法等,并讨论模型的检验和选择问题。
13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
01
模型构建
阐述CGE模型的基本框架和构建过程,包括生产函数、需求函数、价格
机制和均衡条件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
02
数据处理和参数估计
收入分配理论与政策实践
研究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政策工具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024/3/24
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的互动关系
分析劳动力市场状况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以及收入分配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作用 。
18
05
高级宏观经济学前沿动态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I——真实经济周期理论ppt课件教学教程
7.2.1 劳动跨期替代
•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以卢卡斯和拉平(1969)的 “劳动跨时替代” 模型为基础,解释了劳动就业 在经济周期中的波动
• 理性的行为人面对上下波动的工资,一个自然的 反应就是进行 “劳动跨时替代”。假定人们可以 随时间改变其劳动供给,当真实工资暂时较高时, 他们更愿意工作,当真实工资暂时较低时,他们 减少工作时间。行为人可以通过劳动的跨时替代 来达到效用最大化
• 理论需要检验 • 为此,Kydland、Prescott和Plosser等发展
了校准(Calibration)的方法,进行模拟定 量研究
6.2 主要步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先构造一个总量经济模型 • 设置具体的参数,以形成模型中具体函数
式 • 用一个随机的技术冲击序列(计算机随机
生成)对模型进行模拟并记录结果 • 将模拟结果与现实经济周期的特征进行比
来
三、随机游走
• 传统理论的经济增长路径 • 单位根过程的经济增长路径 • 随机游走
3.1传统理论的经济增长路径
• 语言表述 • 公式表述 • 图示
3.1.1 语言表述
• 从索洛到货币主义再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 都把经济增长看作一个能够自动向均衡状 态调整的过程,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是平 滑的
• 货币(需求)冲击会暂时偏离增长趋势, 但很快又会回复
• 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都满足一阶导数大于0,二阶 导数小于0
4.2 模型(2)
• 用数学表示就是以下的最优化问题
MaxEtU Et iu(Ct ) t 0
s.t.Yt f (Kt ) Ct It , Kt1 It (1 )Kt
4.2 模型(3)
• 从约束条件可得 Ct f (Kt ) Kt1 (1 )Kt
高级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市场出现严重动荡,导致金融机构大量倒闭、金融市场功能丧失、经济 增长严重放缓或负增长等,其成因包括金融脆弱性、经济周期、政策失误等。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国际资本流动在金融危机中扮演重要角色,大规模的资本流入和流出会加剧金融市场的波 动,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概念和必要性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指各国在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时,通过协商、谈判等方式,就经济政策的目标、手段等 方面进行协调,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其必要性在于解决国际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促进世界经济的 稳定和发展。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内容与方式
内容包括贸易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方式包括国际经济组织协调、区域性组织协调、双边或多边协 调等。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包括 工资成本、原材料成本等。
输入型通货膨胀
国外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国内物 价上涨,与国际贸易有关。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
01
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即短期内降低
失业率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02
引入预期因素,人们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形成对未来的预期,从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区别
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运行,而微观经济学关 注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
3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运用总量分析方法,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 察对象,研究各个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高级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
动态一般均衡理论
研究经济在不同时期之间如何 达到均衡状态,以及经济政策 如何影响经济动态调整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大量的经济周期并没有 像大萧条和亚洲金融危机这么严重。从美国和 欧洲二战以后的历史来看,并没有出现引起经 济发生像1929-1933年大萧条时代那样的产 出减少的衰退。因此,我们有理由要问,是否 普通的经济周期出现的原因与引发像1929- 1933年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是一样的。凯恩斯主 义的回答是一样的。 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则认为像经济大萧条这样 的现象显然与普通的经济周期不是一回事,它 只是特殊现象,通常的经济周期应该是一个有 效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冲击作出的最优反应的 27 外在表现。
在真实的世界里,实体经济当然每时每 刻都会受到大量的外生或内生的冲击与 扰动,但真正引起研究经济周期理论的 经济学家关注的波动却也不多,下面罗 列的是一些较受关注的冲击。
13
各种冲击的具体类型
技术冲击 真实世界的生产函数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像计算机、机器人等这些新技术会改变生产流 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有时候,其他非技 术因素也会影响到技术变化的表现,例如:生 产设备损坏了,或者失业率提高了,这些当然 会降低生产率。一句话,技术变化并不是平稳 发生的,而是经常以波动的面貌出现!
10
7、货币学派观点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认为,经 济周期归因于货币和信贷的扩张和收缩。 该理论认为货币是影响总需求的最基本因素, 因此,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将引起总需求的变 化从而导致短期经济运行出现波动。
11
二\ 冲击和内在传导机制
尽管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有很多,但这些理论都有一 个共同的特征:都要探究引发经济波动背后的推动力。 总是因某种外生的或内生的冲击与扰动才导致宏观经 济出现非均衡状态,从而引发经济的波动。另外,大 多数理论都要建立一个能具有逻辑自恰性的放大初始 冲击的内在传导机制(internal propagation mechanism)。除非初始的冲击与扰动已经足够大了, 以至于通过它们自身就能解释经济的波动,否则,都 需要建构一个经济的内在传导机制,从而使我们能从 理论上阐释清楚经济是在如何受到一个初始的、短期 的、幅度小的冲击与扰动以后,经由这一内在传导机 制的放大而成为一个幅度大的、时间相对持久的经济12 波动。
Man will sooner die than think. —— 罗素
1
一、经济波动概论
经济在产出和失业率方面存在明显波动。 有关经济波动的一些事实: 1、没有表现出任何规律性或周期性的形式
由于产出变动不规则,因此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都不试图将波 动解释为由不同时间长度组成的确定性周期: 基钦周期:英国统计学家基钦在1923年提出,平均长度为40个 月左右。 朱格拉周期:1862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繁荣、危机、 清算三个阶段反复出现,周期的平均长度为9-10年。 库茨涅茨周期: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茨在1930年提出了存在着 平均长度为15-25年的周期,并认为与房屋建筑密切相关。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于1925年提出 了平均长度为50年的长周期理论。他指出,自18世纪末以来, 存在三个长周期:第一个周期从1789至1849年,上升25年,下 降35年,共60年;第二个周期从1849年至1896年,上升24年, 下降23年,共47年;第三个周期从1896年开始,上升24年, 2 1920年起趋于下降。
17
偏好冲击
最后,行为人偏好的变化也会产生冲击。流行时尚 变化迅速,它们也许会导致诸如服装、音乐、电影 等行业出现波动。 尽管上述提到的这些冲击在每个经济体中都会或多 或少的存在,但非常清楚,在正常情况下,任何一 个初始的冲击都不可能大到足以用它自身的变化来 解释整个经济的波动。因此,可以想象,经济中一 定存在着某种机制,它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把初始 的冲击进行放大和传递,最终形成整个经济的波动。 这种传导,有可能是借助如下一些机制来实现的。
7
4、 比例失调理论 以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出 现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当局人为 的信用扩张扭曲了资本品生产和消费品生产 之间的配合比例。 在充分就业情况下,信用的人为膨胀将导致 投资扩张和消费的非自愿减少。信用膨胀的 停止,以及消费的逐渐恢复将使货币资本的 供给小于资本需求,投资被迫中止,出现危 机。
8
5、 熊彼特的创新周期理论 熊彼特认为,经济均衡被打破的原因在于富有创新 精神的企业家借助银行扩大信用的帮助进行的投资 和创新。 创新所带来的利润鼓励其他企业也开始扩大生产, 而国民收入的增加使消费者开始增加消费,甚至贷 款消费。消费的增加再次刺激了投资。 经历一段时间后,创新逐渐扩散到较多企业,由创 新带来的较高利润也逐渐消失,扩张结束。 与其他经济学家不同,熊彼特认为经济周期意味着 新产品新技术对落后部门的冲击,那些在经济高涨 期间过度扩大的投资在萧条阶段的毁灭是社会经济 从失衡走向新均衡的必然的有益的过程。
20
金融部门风险
有时候,一个较小的冲击可能会导致某个厂商 的破产,而一旦这一厂商破产,就会对那些借 钱给这个厂商的其他厂商和银行产生影响,最 终会导致额外的一些厂商破产,甚至是某些银 行也受到牵连而破产。一旦银行破产,就会涉 及到大量的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从而产生 更大的经济影响。严重的经济衰退经常是由银 行的破产、以及在破产过程中产生的放大效应 而引发的。典型的像亚洲金融危机。
15
货币冲击
货币供应量或者利率的随机变化,会对 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从而
政府可以通过改变由其直接出任代理人 的厂商的行为(比如,国有厂商)而直 接影响经济,也可以通过各种管制行为 来间接地影响经济。税率、政府支出等 的变动都会成为经济波动的潜在源泉。
15
10
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
经济增长率 贸易余额/GDP
5
%
0
-5
-10 1966 1969 1972 1975 1978 1981 1984 1987 1990 1993 1996 1999 2002 2005
图1 1966~2005年美国宏观经济状况
资料来源:IMF。
3
2、产出各个组成部分的波动程度不同 存货投资波动最大,其次是居民住宅投资和 耐用品消费。 3、产出变动的不对称性:产出在较长时间内 稍高于其通常路径,在较短时间内远低于其 通常路径。
14
气候冲击和自然灾害
在现实中,像农业或者旅游等许多行业都是高 度依赖于气候的。雨量和光照会影响这些部门 的产出,因此,气候被看成是一个引起经济波 动的潜在源泉。像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效果也是 如此。我们也可以把这些类型的冲击看成技术 冲击的一种。气候会改变水稻的生产函数,地 震也是如此,比方说它抹平了中关村,当然会 改变计算机及与之有关的软件业的生产函数。
18
冲击的可能传导机制
跨期替代 假如经济受到一个对生产率有负影响的初始冲击或干 扰,那么,像劳动等这些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自然将 减少。劳动边际产出减少降低了消费者闲暇的机会成 本,因而会导致他(她)增加闲暇,从而将有可能减 少消费者劳动的供给,劳动投入的减少自然会放大初 始冲击对产出的负影响。同时,因为消费者偏好平滑 的消费路径,因此,当其受到一个冲击后,会在一段 时间里减少储蓄。这会导致未来投资和资本存量的减 19 少。因此,一个短期的冲击也许就会对未来产生影响。
6
3、 霍布森的储蓄过度论 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认为,国民收入中部分 被储蓄起来用于投资是生产发展所必需的, 但储蓄比例过大将会导致社会对消费品的需 求赶不上生产的扩张,从而引起生产过剩危 机。 霍布森将储蓄过度(消费不足)归咎于:一 是消费的保守主义;二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不 当,即雇佣阶级和占有者过多的分配份额造 成了过度的储蓄。
21
波动理论
22
如果以理解总量波动时能否使用瓦尔拉斯模 型——即一个没有任何外部性、不对称信息、 市场失灵或其他不完全性的竞争模型——来 作为划分的依据,那么,研究经济周期的理 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被划分为两类。一类 是把经济周期看作是经济体系内在缺陷的一 种外在表现。正是因为市场机制存在着种种 不完善和摩擦,从而导致现实经济不能实现 理想的就业和产出水平,出现衰退。这类模 型一般更强调金融体系不完善、粘性价格以 及其他的一些市场缺陷在放大初始冲击时所 起的作用。凯恩斯主义的波动理论显然就属 23 于这一类。
另一方面,另一类理论则认为对经济波 动的分析无须从根本上背离传统的微观 经济分析,仍旧可以使用瓦尔拉斯模型 来分析经济的波动。因为该类理论把经 济周期看作是经济对不可避免的冲击作 出的最优反应。初始冲击一般是在一个 有效的市场机制下借助跨期替代效应得 以放大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就是这类 模型的代表。
5
2、 马尔萨斯的储蓄过度论 萨伊定理预示了经济不可能出现生产过剩危机,因 为“供给可以创造自身的需求”,即生产带来的收 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投资。而马尔萨斯却认为, 即使储蓄全部转为投资,也可能出现生产过剩危机。 他推理如下:投资的最终结果仍将是生产出更多的 消费品,生产依然取决于消费。过度储蓄意味着过 度投资,这意味着生产将超过消费,出现过剩危机。
24
回想一下,我们在前面介绍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就是一 个关于总量经济的自然的瓦尔拉斯基准模型:该模型 不仅排除了市场不完全性,而且排除了由家庭异质性 引发的所有问题。 当然,要想借助新古典增长模型来解释波动问题,我 们必须对该模型进行某些适当的改进。首先,必须在 该模型中引进一个扰动来源:如果没有外来冲击,则 新古典增长模型会收敛于一个平衡增长路径,之后经 济就实现平稳增长。为包括波动而对新古典增长模型 所做的最初扩展,强调的是经济中的技术冲击——即 生产函数随时间发生的变化。最近,这一领域的研究 也强调政府购买的变化。上 述两类外来冲击均为真实——与货币的或名义的相对 照——扰动:技术冲击使一定投入下的产量发生变化, 政府购买冲击则使一定产量下私人经济的可得商品量 发生变化。为此,这类模型通常被称为真实经济周期 25 模型(或RBC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