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高中地理第二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必修2第5章第2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及其影响导学案1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必修2第5章第2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及其影响导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6e1ec09a700abb68a982fb86.png)
预习案探究案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部分,边做边勾勒出书上基础知识点,并学会构建知识体系。
2、将预习中不能解释的疑惑写在“我的疑惑”处。
预习点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表现典例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的变化嘉兴市:城市形态随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某种交通方式的衰落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大运河沿岸城市:清末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但空间形态基本2、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1)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如株洲:沿发展;武汉:沿分布。
(2)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由主要的及铁路等运输干线相连。
预习点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地形区交通运输布局状况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运输方式小平原交通,商业网点沿公路分布大2、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1)交通最优原则: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或市区边缘的沿线。
(2)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3)集镇:是在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会引起集镇的。
【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交通是影响聚落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交通线的延伸方向往往影响聚落的形态。
湖南株洲市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左图是“株洲市略图”。
材料二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交通线的发展会带来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同时,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右图为“安徽省阜阳市城区扩展图”,其中箭头①—④为其城区随时间扩展的方向及范围。
(1)1949年以前和1949年以后影响株洲市城市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有何不同?(2)铁路的修建对株洲市城市形态有何影响?说明了什么?(3)20世纪20年代后,泉河淤塞,阜阳市工商业中心发生了怎么的变化?说明了城市布局与交通变化有何关系?练习案(4)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铁路的相继建成,对阜阳市城市空间形态有何影响?【特别提醒】交通条件对聚落的形态影响很大,但并非起决定作用。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第二册同步导学案:4.3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第二册同步导学案:4.3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e93b9432b160b4e767fcfde.png)
A.电视技术B.高速铁路技术
C.现代通讯技术D.航空技术
4.上海徐家汇地区成为多功能、高层次的商业区,是因为这里()
A.人口密度较大B.位于地铁及街道交叉路口,交通方便
C.上海市的政策导向影响D.本区居住有较多的高层次消费群
5.一些城市在城区外环路附近建大型批发商场,这样做的原因有()
6.商业中心往往与结合在一起,通过交通枢纽。
7.以及,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附近地区,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一般而言,商业网点要求有,这样才能。很多商业网点以为原则,建在。
还有一类商业网点以市场最优为原则,一般建在市中心。
三、课堂研讨
1.研读课本P104活动交通方式与城市空间形态,分析交通方式的变化对城市分布、形态的影响。完善下列表格内容。
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D.④是步行一马车时期
16.上海能够成为国内最大的商业中心,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
A.位于京九线和长江的入海口
B.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
C.商业集市形成的历史最早
D.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地区
运输方式
分布
形态
古代
水运
陆运
近代
铁路、公路
现代
快捷的运输方式
更灵活
形态更多
2.根据图4-3-1中某市城市空
间形态的变化,分析回答:
(1)1949年以前该市的城市
形态呈状,街区
沿伸展,这是
因为当时该地的主要运
输方式以为主。
(2)目前该市的城市形态呈
状,影响该市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
3.阅读P105文本内容,参考图4-3-4了解我国现代商业中心城市分布,思考我国现代商业中心分布的规律及其形成的原因?
威海二中高一地理二《第二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导学案
![威海二中高一地理二《第二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aaa74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0.png)
●【复习回顾】温故而知新1、复习中国交通运输网2、港口布局的影响因素?3、城市交通问题及解决措施?●【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梳理一、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阅读教材101—102内容,完成1、随着、的迅速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2、以为核心的网络通信,更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国际互联网,促进了化的进程.【补充】(1)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集电话、电视、电脑功能于一体,能够综合传输和处理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的一个全社会化通信网。
(2)国际互联网:当前信息领域发展最快、作用最大、影响最广、公众关注程度最高的通信网络,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具体体现。
(见90—91页)作用:a 开展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 b 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方便生活;C 使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频繁、方便地参加电子会议,发表思想、论文,推动科技发展。
知识点二、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补充】:聚落:(1)含义: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不单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2)类型:一般将聚落分为农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阅读教材102-103页内容及图4-3—3,完成1、聚落形态分为: 、、等2、交通运输和的变化,深刻地影响及其扩展方向。
如历史上水运为主的时代,城市沿伸展,聚落形态多呈状;近代,城市郊区沿主要交通干道扩展,形成状城市;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现代,城市地铁、高架公路等的发展,城市空间由平面向化方向进一步拓展,并出现卫星城。
知识点三、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变化与商业网点阅读教材104-105内容,完成1、商业中心的布局:沿、、, 的枢纽地带或适中的附近.(原因:既有利于,也为其他提供便利的场所.)可见,位置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优越的交通位置,对促进上海的商业乃至整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补充】商业中心(1)含义:是指多个商业企业在空间上积聚形成,规模大的物资集散地。
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4.3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4.3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c9e2e3b1eb91a37f0115c36.png)
【学习流程】
【课前预习】
一、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
1.交通和通信事业是联系生产与、与农业、与农村的桥梁,是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随着交通、通信的迅速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已越来越密切。
2.工业革命以后,轮船、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相继出现,使人们可以快捷、舒适地到达更多、的地方。当今社会,、传真等先进的通信手段广泛应用,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
B.在西北地区由于人口稀少,形成不了商业中心
C.我国的商业中心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D.交通位置是影响商业中心
A.历史原因B.自然条件好C.国家政策D.交通便利
5.下列关于交通发展与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铁路和公路的发展,促使城市街区沿交通干线两侧不断地向外延伸和扩展
B.近、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为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提供了条件
C.私家车的普及和快速道路系统的建立使不少城市的空间形态呈星状
D.随着地铁和高架公路的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更加灵活、多样
6.与上海成为我国最大商业中心的关系不明显的是( )
A.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京沪、沪杭铁路在此交汇
B.上海市既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生产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消费地
2.通过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发展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3.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商业网点,理解交通发展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和密度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家乡交通运输和商业网点布局及其变化进行分析评价,培养学生关注身边问题、学以致用、参与家乡建设和发展的思想。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交通通信发展与全球化。
(2)大型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沿线。其中南方商业中心多分布在_________沿线,北方商业中心多靠近_________分布。
高中地理_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6f2fdcd964bcf84b8d57b91.png)
教学设计4.3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导入新课,让学生交流不同历史时期交通通信发展变化,同事展示相应图片资料,让学生感悟、认识。
结合自身的体验,说明交通和通信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结合投影,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分析,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并通过视屏京广高铁通车让学生感悟,体验,交通运输发展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自主合作学习:1、学生结合学案学习情况,先做及时巩固。
小组内一对一相互检查提问自主学习状况。
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通过这个环节,争取让学生合作学习,掌握本节课的大部分基础知识。
由于大部分学生从课本中能自己学会,找到答案,自学完全可以。
2、对学生自学中不懂的问题先记下来,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逐步解决。
通过学生的自学及相互检查学习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学案学习情况,展示需要学生合作探究的题目,通过投影展示,并提出讨论要求,大约五分钟时间,根据学生学生合作学习状况,3、待学生对学案中的问题合作学习完成后,及时展示学生展示要求,分配各小组的展示题目,在展示同学集中展示过程中,通过投影肥城市区规划图,让学生查找肥城市区主要的商场超市,并分析布局的位置及原因。
4、学生展示完成后,及时分配点评学习小组,并提出点评要求,学生逐个点评,学生们及时提出自己看法,教师结合学生的点评内容,精讲点拨,及时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
第一个探究内容:为什么交通和通信发展促进了全球化进程?让学生明确交通和通信发展变化的作用,明确在缩短空间和时间,促进人与人交往,进而对全球化的影响。
第二个探究题目不同历史时期交通方式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明确不同类型的聚落形态,通过图片让学生体会认识,并简要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影响聚落形态的因素。
根据学生的展示,通过投影,展示不同时期.交通工具与城市空间形态。
通过扬州的兴衰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4.3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高中地理必修2课件 (共28张PPT)
![4.3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高中地理必修2课件 (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2b4a78d4afe04a1b171de5f.png)
交通和通信一共有5个桥梁纽带作用分别是:
联系了
生产与消费、 工业与农业、 城市与农村、 地区与地区、 国家与国家
二.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
1.聚落的定义: 人类各种聚居地的总称(乡、城) 2.聚落的形态: 块状, 带状, 星状
阅读书本P103活动,思考问题
交通方式变化经过哪几个时间段? 交通方式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有
1.交通布局与城市分布(沿交通线) 2.交通方式和布局与城市形态(块,带,星)
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 课标
商业中心往往交通便利(枢纽)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 商业中心往往是交通便利之地
沿江、沿海、铁路、公路沿线 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 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 原因: ➢ 利于货物集散和商品流通 ➢ 为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便利场所
商业网点的关系
分布
(市场最优) 城市几何中心
B
(交通最优)市区环路边缘或高速公路入口A
B A
成星状城市.
(3)影响该市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交通运输方式变化与交通线布局的变化.
小结: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 及其扩展方向。
三、交通发展与商业网点布局
:商业中心 广义:城市 狭义:城市中商业集中地段(商业区)
描述该商业区的位置
我国主要的商业中心为 什么多分布在东部地区
有比较稳定的商品生产能力和销售区,工 农业生产发达,经济腹地广阔。
活动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建成后,沿 途商业网点发生了哪些变化商 业网点
商业网点增多, 从地上走向地下
块状村庄
带状城市
星状城市
3. 交通方式变化对聚落(城市)形态的影响
交通 发 展 阶 段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导学案43 交通和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导学案43 交通和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058e1bdb84ae45c3a358c24.png)
学案(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班级姓名学号配餐教师:杨恩礼一、学习目标1. 结合自己的体会,能举例说明近现代交通、通信的发展对促进全球化的重大推动作用。
2. 认识在不同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3. 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商业网点,理解交通发展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和密度的影响二、问题与例题问题1交通和通信发展对全球化有何影响?1、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对全球化的意义:交通和通信事业是联系、、的桥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
2、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1)产业革命后:的出现,使人们可以舒适、快捷的到更多,更远地方。
(2)当今社会,的出现,使人际交往更加快捷,特别是的出现,使用户之间人们交往形式更加多样化,加快了社会运转节奏,增强了国际间的联系,并促进全球化进程。
例题:1、下列与互联网作用无关的是()A、不同地区之间实地的空间距离不断缩小B、电子邮件使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快捷C、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新思想、新理论的交流更加频繁D、企业广告形式更加多样化2、有人把今天的世界经济称为‘地球村经济“,是因为(双选)()A、世界经济规模日趋所缩小B、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联系日益密切C、各国经济差距越来越小D、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密不可分,且日益国际化3、某医院医生通过互联网邀请各大中城市大医院著名的主治医生为疑难病人会诊,从中拿出最佳治疗方案,他依靠的是()A、长途电话B、电报C、信息高速公路D、传真问题2 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变化有什么关联?1、聚落:分为和,城市一般有乡村发展而来,在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过程中,交通运输布局和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城市)的和。
例题:4、公路、铁路的发展,使()A、城镇均由沿江河湖海沿岸向铁路、公路沿线迁移B、城镇除分布于江河沿岸外,铁路、公路沿线也兴起了新城镇C、城镇形态趋于单一D、城镇向铁路、公路的垂直方向延伸5、有关交通与聚落形态的关系,正确的是()A、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使聚落形态均呈带状B、聚落布局的变化与交通技术的发展无关、现代交通运输方式赋予城市形态更多、更灵活的变化C.、我国北方城市多沿河布局,比如:西安、太原、天津等。
必修二第13课导学案
![必修二第13课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53901cba1aa8114431d992.png)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课标解读】应该掌握近代中国铁路运输、航运、航空、邮政、无线电通讯成就。
认识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并对人类的政治、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考试大纲】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知识梳理】一、交通工具的发展(一)陆运:铁路是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1.19世纪后半期产生(1)原因:①优点:,,而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②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③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2)概况:①1876年,英国商人建造了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
②1881年,中国人自建第一条铁路—至的铁路通车。
③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建成。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1)原因:①甲午战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权。
一方面迫使清政府放弃自主修路的权力,另一方面也促使清朝官员改变观念,认识到修路的重要性。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2)概况:1909年,中国工程师设计施工的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3. 20世纪以来发展缓慢(1)原因: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
②政局动荡,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无法走上正轨。
③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概况:1911年,全国铁路总里程达9292千米,但其中是由外国修筑并控制,清政府自主所修铁路仅5574千米。
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二)水运1.诞生: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2.发展:1900年前后,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
始终在列强的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难求生。
3.特点:发展缓慢(三)航空:1.起步: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年。
1918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先后拟订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
2.发展:1918年后的10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解放前夕,中国航空公司共拥有70架飞机,航线总里程近8万千米。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导学案(配套)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导学案(配套)](https://img.taocdn.com/s3/m/3b9cbe2e050876323012120e.png)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导学案(配套)预习案一、预习目的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规划变化对聚落空间形状的影响。
2、举例说明交通运输规划变化对商业网点散布的。
3、讨论交通开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预习要点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规划变化对商业网点散布的。
2、讨论交通开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三、预习效果〔一〕对聚落空间形状的影响1.主要交通线的影响(1)表现:新的交通方式开展会______聚落空间形状的变化;交通方式的_______影响聚落空间形状的演化。
(2)典例①嘉兴市:随_____和_____运输的开展而变化。
②大运河沿岸城市:因清末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开展和京沪铁路建成,开展缓慢。
〔二〕运输规划变化的影响(1)表现①聚落空间形状沿_________扩展,_________成为聚落的主要开展轴。
②___________的构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衔接,构成沿_______散布的大城市带。
(2)典例①株洲:沿______开展。
②武汉:沿江散布。
③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由主要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支线相连。
四、预习检测1.构成商业中心最主要的条件有〔〕A.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B.社会开展,有一定政治历史位置C.环境优美,可开展购物旅游D.经济欠兴旺、人口稀疏2、以交通最优为原那么的商业批发中心应位于( )A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B城市的行政中心C居民的住宅区内 D郊区环路的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3、以下城市中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A、大同、鹤岗、抚顺、开滦B、大庆、玉门、邯郸、包头C、宝鸡、株洲、石家庄、蚌埠D、鞍山、包头、马鞍山、攀枝花探求案一、协作探求探求活动一:交通运输方式和散布对聚落空间形状的影响探求效果:嘉兴聚落形状的变化探求活动二:交通运输方式和散布对商业网点散布的影响探求效果:山区战争原地域商业网点在散布特点上有什么不同?二、随堂检测在我国进入〝高铁时代〞的大背景下,各城市的高铁站树立也蒸蒸日上,而局部河运却日益衰落。
高中地理_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a3a9d291711cc7931b71679.png)
教学设计——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和通信对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2.通过举例分析,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3.通过实例分析,掌握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重难点】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2.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
【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在今天的新课开始前请同学们听一首优美的歌曲。
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
让学生说一说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或一个词是什么?生:“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
”“地球村”师:为什么?生:师:如何实现心连心?学习新课:一、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1.交通与通信的桥梁纽带作用:联系了生产与消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
2.交通与通信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思考归纳]有人把今天的世界经济称为“地球村经济”,你觉得有道理么?为什么?二、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1.聚落:人类各种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一般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2.聚落形态:块状,带状,星状。
聚落的形态和分布深受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影响,因而不同的交通运输时期,聚落的空间形态不同。
[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104页的文字并结合图4-3-3,完成表格,了解交通方式和布局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进程。
[典题训练1] 4-3-1中某市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分析回答:(1)1949年以前,影响株洲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 (2)株洲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往往沿____________扩展,基本呈__________状,这说明交通条件对城市_________的影响很大。
(3)株洲城市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思考归纳]交通运输是如何影响聚落的?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吸引大量消费人口,促进商业网点的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线路的调整,使其交通区位发生改变、会导致商业网点的衰落和密度的下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四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四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7c3c61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0.png)
方法突破
一、交通运输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交通运输建设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应用体验
【例1】 (2022·湖南娄底一中月考)2022年1月1日是由中国中铁、中土集 团承建并运营维护的亚吉铁路正式开通商业运营4周年。亚吉铁路连接埃 塞俄比亚和吉布提,是非洲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该铁路是中国企业首 次在海外采用全套中国标准和中国 装备建造的第一条现代化铁路,真正 实现了全产业链“走出去”,是共建“一 带一路”的标志性成果。读图,完成下 列各题。
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 时空距离 ,使一个区域的经济 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 发展水平。
3.经济拉动效应明显 (1)交通运输不只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本身也是重要的产业,而且还 是经济拉动效应明显的产业。 (2)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 增加 就业 。 4.共建“一带一路”对于加强区域间联系的作用 (1)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相关国家的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 合型的 互联互通 网络,实现相关国家 多元 、自主、平衡、_可__持__续_ 的发展。 (2)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 对外开放 的需要,也是加 强与相关国家 互利合作 的需要。
旁栏边角 练一练 读教材图4.13“小村镇种植的大蒜”及相关文字材料,思考: 1.为什么武功县发展交通可以脱贫致富?
提示 自然条件优越,环境污染少,适宜优质农产品的生长;自然环境优美,交 通便利后促进了当地的对外交流,带动了当地种植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兴 盛发展,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国家交通政策的大力支持,交通运输为其 发展创造了机遇。
结合材料探究: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南昆铁路沿线的资源优势。(综合思维) (2)探讨南昆铁路建设对资源开发及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提示 (1)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丰富的农林资源;沿途有著名的喀斯特地貌 风景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南昆铁路的建设将促进沿线地区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 益,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高一
山东省威海二中高一地理第二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导学
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过程】知识导航
● 【复习回顾】温故而知新
1、复习中国交通运输网
2、港口布局的影响因素?
3、城市交通问题及解决措施?
●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梳理
一、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
阅读教材101-102内容,完成
1、随着、的迅速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2、以为核心的网络通信,更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通过国际互联网,促进了化的进程。
【补充】(1)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集电话、电视、电脑功能于一体,能够综合传输和处理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的一个全社会化通信网。
(2)国际互联网:当前信息领域发展最快、作用最大、影响最广、公众关注程度最高的
通信网络,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具体体现。
(见90-91页)
作用:a 开展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 b 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方便生活;
C 使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频繁、方便地参加电子会议,发表思想、论文,推动
科技发展。
知识点二、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
【补充】:聚落:
(1)含义: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不单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2)类型:一般将聚落分为农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阅读教材102-103页内容及图,完成
1、聚落形态分为:、、等
2、交通运输和的变化,深刻地影响及其扩展方向。
如历史上水运为主的时代,城市沿伸展,聚落形态多呈状;
近代,城市郊区沿主要交通干道扩展,形成状城市;
现代,城市地铁、高架公路等的发展,城市空间由平面向化方向进一步拓展,并出现卫星城。
知识点三、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变化与商业网点
阅读教材104-105内容,完成
1、商业中心的布局:
沿、、,的枢纽地带或适中的附近。
(原因:既有好处,也为其他提供便利的场所。
)可见,位置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
优越的交通位置,对促进上海的商业乃至整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补充】商业中心
(1)含义:是指多个商业企业在空间上积聚形成,规模大的物资集散地。
广义来讲,那些主要行使商业职能的城市就叫商业中心,包括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和地方性的商业中心;狭义的讲,一座城市中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也可以叫商业中心。
如商业街和商业小区等多种组织形式。
(2)形成条件: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便利的便于商品的集散
2、商业网点布局原则:
(1)交通最优:分布在边缘或沿线,如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服装市场。
(2)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接近大量的消费人群,如西安市的主要商业街。
【补充】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
①固定形式:商业街、商业小区
②流动形式:货郎担、大蓬车
③ 新型形式:电视、网上购物、自动售货机
● 【达标检测】1、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最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优越B.人口稠密
C.交通便利 D.有较强的商业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
2、集镇的形成与交通的发展也有密切关系
航道的起点、终点或交通的交叉点,促进集镇商业
因航道延伸或交通线路的改线,使集镇商业
●【合作探究】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资料: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制约商业网点的布局。
a.自然条件是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平原沿公路线布局,山区沿谷地布局。
b.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人口稀少地区,交通闭塞,商业中心很难建立和发展,多采用流动服务形式;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商业网点设置可以采用相应的固定形式如商业街或商业小区。
●【课堂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夯实基础,突破难点
1.许多城市都提倡“公交优先”。
其目的是()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 B.提高公共汽车公司的经济效益
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D.抑制汽车工业的迅速膨胀
2.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街应建在()A.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B.居民住宅区内
C.城市的行政中心处 D.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
3.下列城市的迅速发展与京广线有关的是()A.石家庄郑州株洲 B.石家庄郑州宝鸡 C.郑州株洲宝鸡 D.阜阳株洲武汉4.扬州、济宁从古代繁荣的商业贸易城市到后来的逐渐衰落,这表明()
①古代河运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②现代城市布局中,沿江设市已毫无吸引力
③交通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④沿高速公路的城市轴线已完全取代了沿江设市的布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山区的下列地区最适宜商业网点布局的是()A.河岸B.鞍部C.山丘D.河岸的居民点
6.形成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A.在社会发展中有一定的政治历史地位 B.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多
C.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商品的储存 D.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
7.有关我国交通与城市区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古代南方城市沿河设城是一般规律
B.古代北方城市大都位于大道汇合处,而不与河道相临
C .阿拉山口是作为铁路的边境口岸而兴起来的
D .京九铁路的建成,必将促进沿线地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8.城市人口猛增,导致交通拥挤,下面是人们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发表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在市中心建环行道路,建设大量停车场拉动内需,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减少公共汽车的压力
②禁止大货车白天驶进市中心区,在市中心区小汽车实行单双日行驶制
③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④将生活区和工业区连在一起,减少上下班居民流动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9.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很大,通常属于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 ( )
A .两条河流汇合处
B .河流发源地
C .过河点位置
D .河口位置
10、读图 “某地城市、居民点及公路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
(1) 该地区计划在A 城和C 城之间建设一条新的地方性公路,现有三种方案(如图所示),
它们的优缺点分别是: 综合考虑,你认为方案
较合理。
(2)为完善该地区公路网,你认为应在 __和_ 两城市间再建一条公路。
(3)该地区有两个天然水系——青义河和楚林河,两河均可通航,为了充分发挥水运的潜力,可以建设 来形成本地区的统一内河运输网。
11、读株洲城市发展图回答下列各题:
(1)1949年以前株洲城市用地规模小,主要沿着 呈
带状分布。
(2)株洲市现有街区主要沿 分布。
(3) 经过株洲的铁路干线有: , ,
(4)根据以上结论分析,株洲城市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
么?
●【我的困惑】写出自己
的疑问?
方案
优点 缺点 Ⅰ
Ⅱ
Ⅲ
三、学习反思区 图4-3-1
●【自我评价】评价等级选择:A B C( A=好;B=中;C=有待改进)
评价体系:a学习态度 b学习习惯与方法
c回答与解决问题 d学习效果
●【教师评价】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