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筑中地下水危害及防治精华版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fb8a632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7.png)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地下水是地表以下的水体,在地基基础工程中,地下水的存在可能对工程造成危害。
本文将阐述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以及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
地下水的存在对地基基础工程可能造成以下几方面的危害:一、土体液化:在某些多孔隙、多粒径、颗粒饱满、含水量高、受振动或剪切力作用的土体中,由于地下水的存在,水分对土体颗粒之间的颗粒间摩擦力起到润滑作用,使土体失去原有的抗剪强度而发生液化。
这种现象在地震发生时尤为明显,能够引发土体塌陷、建筑物沉降等严重事故。
二、土体沉降:地下水的存在会导致土体中空隙的充水,土体颗粒间的摩擦力减小,进而导致土体沉降。
特别是在软土地区,地下水的存在会使土体孔隙水压升高,从而降低土体孔隙的有效应力,引发沉降事故。
土体沉降会导致地基下沉,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地面沉降:地下水位的下降会导致地下水补给减少,使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会使地表地面下陷,影响附近建筑物的稳定性,甚至导致建筑物倾斜、开裂等严重事故。
为预防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地下水位监测:对基坑或建筑物周围的地下水位进行定期监测,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二、降低地下水位:通过排水井、抽水泵等措施,将地下水位降低到安全范围内。
特别是在软土地区,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减小地下水对土体的浸润作用,可以减轻土体沉降和地基沉降的风险。
三、加固地基基础:在地基基础工程中,采取加固措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可以采用灌注桩、钢板桩等加固措施,增加地基的抗剪强度,减小地下水的影响。
四、断面苦土区合理利用:在地基设计和施工中,根据苦土情况合理利用断面苦土区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
对于苦土区,可以选择更深的基础埋设深度,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地下水的存在对地基基础工程可能造成土体液化、土体沉降和地面沉降等危害。
为预防这些危害,可以采取地下水位监测、降低地下水位、加固地基基础和合理利用断面苦土区等措施,保证地基基础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bb19adb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6d.png)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地下水是地质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在地基基础工程中,地下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因为地下水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地基基础结构的破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并探讨如何预防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发生。
1.引起土体沉降:当地下水表面的高度发生变化时,它对土体的持水能力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土体的密度和稳定性。
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土体中的水分会随之减少,土体体积会收缩,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沉降。
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土体中的水分会增加,土体的体积会膨胀,可能会导致地基基础结构的破坏。
2.引起土壤流变性质变化:地下水长期作用于土体中,会导致土体中细粒颗粒的密实度下降,因为细粒颗粒间隙中含有水分,水分的存在可能会使细粒颗粒之间的粘着力减弱,土体流变性质发生变化。
这使得土体地基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减弱,从而容易发生事故。
3.引起土壤侵蚀:当地下水流动速度加快或流动方向发生改变时,地下水会对土体表面进行剥蚀,从而导致土体表面失稳,引起土体的流失和坍塌。
当地下水的移动力量足够强大时,它可能还会对地基基础结构进行侵蚀,导致结构破坏。
二、事故预防为了防止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造成的危害,人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策略:1.加强地下水监测:对于需要利用地下水的地基基础工程,应该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因素,同时加强地下水的监测,以确保及时掌握地下水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采取排水措施:通过设置排水管网或其他排水设施,加强地下水的排放,降低地下水位高度,防止土体沉降或结构的沉降和变形,同时防止土体流失和坍塌。
3.采取加固措施:在地基基础施工前,通过对土体进行改良,加强土体的密实度和稳定性,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同时采取一些支护措施,对地基基础结构进行加固,防止结构的变形和破坏。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5e19698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2.png)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地下水是指地球表面以下的水体,包括地下饮水、地下河流、地下湖泊等。
在地基基础工程中,地下水可能对工程产生一定的危害,下面将详细介绍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
地下水可能对基础工程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地基土壤的稳定性可能会降低。
一方面,水的存在会使土壤饱和,导致土壤的强度降低;水的存在还会对土壤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产生影响,增加土壤的液化风险。
地下水位的波动可能对地基工程的稳定性产生巨大的威胁。
地下水可能引发地基工程中的渗流问题。
当地下水流经地基工程中的土层时,会对土壤中的颗粒进行冲刷,导致土壤松动和渗流问题的产生。
当土壤的渗透性增加时,地基工程可能会出现地基沉降、工程设置的底板开裂等问题。
地下水还可能引发地基工程中的腐蚀问题。
地下水中可能含有一定的酸碱物质、盐分等,这些物质可能对工程结构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产生腐蚀作用。
长期的腐蚀作用可能导致工程结构的强度下降,从而危及工程的安全性。
1. 基坑围护: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基坑围护的措施,以防止地下水迅速渗入施工场地。
常用的基坑围护结构包括拆除桩、有水封土墙和水下混凝土墙等。
2. 排水工程:可以通过排水井、泵站等设施将地下水排走,以维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干燥状态。
排水工程需要根据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流动情况来确定排水的方式和位置。
3. 地基处理:可以采取加固地基的方式来增加地基土壤的稳定性。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灌浆、加固桩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来减小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
4. 材料防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可以选择抗腐蚀性较强的材料,以减小地下水对工程结构的腐蚀作用。
还应合理设计工程结构,避免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设置易腐蚀的构件。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可能产生的危害主要包括稳定性问题、渗流问题和腐蚀问题。
为了预防这些危害,施工单位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基坑围护、排水工程、地基处理和材料防护等。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d3ea6e4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4.png)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地下水是指自然界中存在于地面以下的水体,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水资源之一。
在地基基础工程中,地下水可被视作一种双刃剑。
一方面,地下水能够稳定土壤,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地基的沉降;地下水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如地基沉降、地基侧向移动、基础结构的损坏等。
在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可能带来的危害时,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地基基础工程的安全可靠。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方法。
1. 地基沉降地下水的渗透会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得土壤的空隙度增加,颗粒分隔加大,土壤的孔隙水压增加,土壤的胶结力下降。
这些变化会导致土壤的承载力降低,引起地基沉降。
2. 地基侧向移动地下水的渗透可能导致土壤的变形和位移,从而使地基发生侧向移动,导致地基结构的不稳定性。
3. 基础结构损坏地下水的松动作用会导致基础结构的流动和变形,从而损坏地基基础工程的结构,降低其使用寿命。
事故预防方法1. 地下水勘测在进行地基基础工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地下水勘测,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渗透性和对土壤的影响。
根据勘测结果,确定合理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地下水降渗采取地下水降渗措施,通过降低地下水位或加固土壤,减小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影响。
常用的地下水降渗方法包括井点降水、管井降水等。
3. 地基基础处理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需要进行特殊的地基基础处理措施,如地基加固、排水设施安装等。
通过加强地基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减小地下水的影响。
4. 特殊材料使用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选择耐水性能好的特殊材料,如防水混凝土、防水涂料、防水材料等,以增加地基基础结构的防水能力。
5. 定期监测对地基基础工程进行定期监测,了解地下水对结构的影响程度,及时调整防范措施,确保地基基础工程的安全稳定。
结语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需要进行全面精细的分析和控制。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地下水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勘测和控制措施,确保地基基础工程的安全可靠。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4c81b2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c.png)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地下水是指位于地表以下的水体,它是地球上丰富的水资源之一。
然而,地下水在建筑工程中可能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包括地基沉降、建筑物变形、地基稳定性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地基沉降地下水位的变动可能导致地基沉降。
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地基中的土壤会变得干燥,引起土壤收缩,从而导致地基沉降。
相反,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土壤会变得湿润,容易变软,同样会引起地基沉降。
地基沉降可能会损害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甚至导致建筑物倾斜、倒塌。
解决方案:为了应对地基沉降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在地基设计阶段,需要对地下水位的变化进行充分的考虑,并确保地基能够承受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的沉降。
其次,可以采用加固地基的方法,例如灌注桩、钢筋混凝土地基板等,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2. 建筑物变形地下水的存在对建筑物的变形产生影响。
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建筑物周围的土壤会变得松动,造成土壤沉降,进而导致建筑物的沉降和变形。
建筑物的长期沉降和变形可能导致墙体开裂、地板变形等问题。
解决方案:要解决建筑物变形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在建筑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并合理选择结构材料和施工方法。
其次,可以在建筑物周围设置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下水,减少土壤的吸湿沉降。
3. 地基稳定性地下水对地基的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
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地基中的土壤可能会干燥收缩,导致地基的稳定性降低。
相反,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土壤会变得湿润,对地基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解决方案:为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可以考虑以下对策。
首先,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控制地下水位的变化。
其次,可以采取加固地基的方法,如增加地基的承载力、采用加固材料等,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总结:地下水对建筑工程有一定的影响。
地基沉降、建筑物变形和地基稳定性是地下水带来的主要问题。
通过在设计和施工中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减少地下水对建筑工程造成的影响。
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及防治措施
![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64229a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d.png)
详细描述
在北京地铁施工过程中,隧道穿越含水层时 经常遇到涌水现象,影响施工进度和安全。 同时,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地下水的活动也 可能导致隧道结构发生变形,甚至引发塌陷 等事故。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北京地铁建设 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加强地质勘查、合理设
计隧道结构、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等。
上海某大型建筑工程中的地下水问题及处理措施
广州某高层建筑基础工程中的地下水问题及处理措施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广州某高层建筑基础工程中,地下水问题表现为对基础承 载力和稳定性要求的影响。
在广州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经常 面临地下水的挑战。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应对地下水问题。常见的处理 措施包括桩基、止水帷幕、排水降水等。这些措施能够有 效地提高基础承载力和稳定性,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使用 。
02
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具体影响
施工难度增加
土壤液化
地下水位的波动会使土壤变得疏松,导致土壤液化,影响地基稳定性,进而增加 施工难度。
地下管线干扰
在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可能与其他地下管线产生冲突,需要额外的时间和资源进 行管线迁移或保护。
施工进度受阻
降水需求
为了降低地下水位,需要进行降水作 业,这会延长施工周期。
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
地下水的流动和压力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影响工程安全和稳 定性。
预防措施
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评估,了解土壤结构和地下 水情况,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如土壤加固、排水降水等。
地下管线腐蚀
地下管线腐蚀
地下水可能对地下管线造成腐蚀,影响管线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预防措施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4ffef49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0.png)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地下水是指位于地表以下的水,它是地球上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地基基础工程中,地下水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危害,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
有效预防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以及事故预防措施。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基变形和沉降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物以及其他工程设施的支撑系统,地下水的存在会影响地基的稳定性。
当地下水的水位波动较大时,地基基础很容易受到影响,导致地基变形和沉降。
特别是在软土地区,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影响更为明显。
2. 土壤侵蚀和冲刷地下水的流动会对土壤产生侵蚀和冲刷的作用,对地基基础的稳定造成威胁。
特别是在地层中存在多孔介质或裂隙时,地下水会更容易引起土壤的侵蚀和冲刷。
3. 土体强度降低地下水不仅会对土壤的物理性质产生影响,还会对土体的力学性质产生影响。
当土体中的饱和度增加时,土体的强度往往会降低,从而影响地基基础的稳定性。
4. 土壤液化现象地下水在地震或其他外部震动的作用下,会导致土体发生液化现象。
土壤液化会导致地基基础的失稳和沉降,严重时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损坏。
在面对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时,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事故预防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造成的影响。
1. 地质勘测和水文地质调查在进行地基基础工程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和水文地质调查,了解地下水的情况。
通过分析地下水的水位、水动力力学特性以及流向等信息,有效评估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可能影响。
2. 合理设计地基结构在进行地基基础结构的设计时,要结合地下水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设计。
在软土地区,在设计地基基础时,可以采用加固处理、预应力锚杆或改良土工程等手段,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3. 采取排水措施针对地下水的存在,可以采取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的水位,从而减少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c6c0fd1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f.png)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地下水是与岩石、土壤同处于地球内部的水体,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然而,在建筑领域中,地下水带来了很多危害,尤其是对于地基基础工程而言,地下水的危害更为严重。
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和了解地下水的特性,从而有效地防止相关事故的发生。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二是对地基基础材料的腐蚀作用。
1.对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地下水位的升高会增加地基的水分含量,提高土的饱和度、松散度和流动性,导致土壤本身的强度和下降,在复杂的滑动和变形过程中,土壤的变形量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随之降低。
同时,地下水还会引起渗流压力和重力水压力,导致地基的剪切破坏和滑动力增强。
这些影响极大地影响了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从而使得地基基础工程的安全稳定性受到威胁。
2.对地基基础材料的腐蚀作用地下水具有一定的酸性和碱性,带有一定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对地基基础材料造成了腐蚀的危害。
例如,在高酸性环境下的钢筋,可能被腐蚀严重,从而导致钢筋的断裂和地基的不稳定。
同时,地下水还可能引起地基的渗漏,引起水泡,产生霉菌和腐蚀等,从而导致地基的质量和效果受到威胁。
事故预防为了保证地基基础工程的安全持久性,建筑领域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强化对地下水的认识和把握。
1.加强地基工程设计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地建设,需要加强地基工程的设计,特别是要确定合理的基础深度和基础类型,根据地下水的情况,选用合适的基础类型和结构,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避免地下水带来的腐蚀危害,建筑领域需要选择合适的基础材料,如施工过程中使用防潮、防腐等基础材料来保护地基,或则采用较为耐腐蚀的基础材料。
3.抓好地基施工过程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通过定期监测地下水的水质、水位和水流速度等,及时发现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不良影响,对湿地的特征根据情况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进行合理的排放、处理等。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9d797bb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3.png)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承载建筑物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下。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造成了许多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
1. 土层软化:地下水通过土层的颗粒之间填充空间,使土层软化。
这会导致土层的稳定性下降,地基基础工程可能会下沉或倾斜。
2. 土流失和侵蚀:地下水流动时会带走土壤粒子,导致土层流失和侵蚀。
这会减少土壤的承载能力,增加地基基础工程的下沉风险。
3. 水蚀:当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过饱和时,水蚀会发生。
这会导致土壤中的颗粒被溶解物质侵蚀,使其失去结构稳定性。
4. 冲刷:地下水的流动会冲刷土壤,形成漏洞和空洞。
这会导致地基基础工程的变形和破坏。
5. 水压:地下水的静水压会对地基基础造成额外的负荷。
这可能导致地基基础工程的结构损坏。
1. 地下水位监测:对地基基础工程周围的地下水位进行监测,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地基基础工程因地下水位变化而受到影响。
2. 排水系统:根据地基基础工程的情况,设计和施工合适的排水系统。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来控制地下水的水位和流动,减轻地基基础的负荷。
3. 土壤加固:通过土壤加固措施,提高土层的稳定性。
可以使用灌浆、沉桩和地坪等技术来增加土壤的承载能力。
4. 防渗措施:在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采用防渗措施,以防止地下水渗透到地基基础中。
可以在基坑周围设置防水层和防水板,以防止地下水渗入。
5.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地基基础工程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以减少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危害。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通过监测地下水位、设计合适的排水系统、加固土壤、采取防渗措施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可以减轻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危害,并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与防治
![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4d06934482fb4daa58d4ba7.png)
五、基坑突涌
建筑基坑存在承压水时,当开挖基坑减少了基坑底部隔水层的 厚度,当隔水层较薄时承压水的水头压力冲破基坑底部的现象。
其后果是基坑冲毁,地基破坏
防止基坑突涌的措施
潜蚀危害及防治
防治方法: 1)堵截地表水流入土层; 2)阻止地下水在土层中流动,或减小流速和水力坡度值; 3)设置反滤层,改造土的性质。
三、潜蚀
1)机械潜蚀:土粒在地下水的动水力作用下受到冲刷,将细 粒土冲走,使土的结构破坏,形成洞穴的作用,形成管涌。 2)化学潜蚀:在地下水和一氧化碳等作用下,能使岩石中的 长石、云母等矿物变为高岭石、绢云母和其他粘土矿物。
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与防治
专业:13地质
地下水对工程的不良影响
一、地基沉降
原因: 危害:
(1)松散沉积层中进行深基础施工时,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使周围土层 产生固结沉降。
(2)抽水井的滤网和砂滤层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差,抽水 时细小颗粒同地下水一起带出地面——周围地面土层不均匀 沉降——造成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损坏。
(3)抽水时在水周围形成降水漏斗——使周围建筑物或地下 管线产生不均匀沉降,甚至开裂。
地面下沉加固
二、 流砂
流砂——地下水自下而上渗流时产生流动的现象,它与地下水的动 水压力有密切关系。 动水力:地下水在渗流时作用于单位体积土骨架上的力,亦称动水 压力。 产生流砂的条件:1)地下水动水力大于土粒的浮重度 2)地及防治:
流砂——土体流动——地表塌陷或建筑物的地基破坏。
流砂防治
防——在易产生流砂的地区应尽可能的避免开挖。 治:(1)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2)打板桩 以减小水力坡度。 打板桩加固坑壁,增长地下水渗流途径,
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及防治措施
![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b01f57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d.png)
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及防治措施地下水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源,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土地开发的加快,地下水资源的不断消耗和过度开采,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质变差等问题,进而影响到了工程建设。
因此,探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及防治措施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1、建筑物沉降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地没有了水分的滋润,出现干裂和变形。
这样的情况下,地基就不能承担原来的荷载,建筑物就会出现沉降现象。
2、地基失稳和滑动如果地下水因为工程建设的影响发生了改变,比如说建筑物、桥梁等,那么它的压力分布就会发生变化,土层的变形和破坏就会出现,这样就会导致地基失稳和滑动。
3、地下水顺流渗透引发地面塌陷如果在地面的某个区域的土壤或岩层中含有水,而这个区域的地下水流动速度过慢,水分含量过多,就会发生地面塌陷事故,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防治措施1、采取降水排涝措施当地下水的水位过高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将地下水排出,降低地下水位。
可以利用井,水泵等设施进行降水排涝。
在某些建筑物地下室,可以采用与周围土壤隔离的防水层进行防水隔离。
这种方法使用方便,效果显著,它保持了建筑物的地下室地面的稳定。
2、加强土层加固措施加强土层加固措施就是采用填土,浆钉等方法加固土层,以改善其承载能力。
使用这种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做出不同的技术方案。
3、开展科学研究,制定合理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方案开展科学研究,制定合理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方案是防治地下水对工程建设不利影响的根本性措施。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地下水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科学制定管控方案,并将其付诸实践,才能真正解决地下水对工程建设造成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加以防范与治理。
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当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充分了解地下水环境,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以达到保障工程建设安全的目的。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不利影响和防治措施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不利影响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2321e2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f.png)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不利影响和防治措施一、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不利影响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但在建筑工程中,地下水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基沉降:地下水的存在会使土壤饱和,降低土壤的承载能力,导致建筑物的地基沉降。
地基沉降会导致建筑物的结构变形,甚至引发建筑物的倒塌。
2. 地基侵蚀:地下水中含有溶解性物质,特别是含有大量溶解性盐类的地下水,会对地基材料产生侵蚀作用,导致地基的稳定性降低。
3. 地下水渗透:地下水会通过土壤孔隙或裂缝的渗透作用,进入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地下结构中,导致地下室内部湿度增加,甚至引发地下室的水浸。
4. 地下水压力:地下水的存在会增加土壤的饱水压力,使得地下室或地下结构承受更大的水压力,增加了工程的施工难度和风险。
5. 地基冻融:在寒冷地区,地下水的冻融作用会对地基产生不利影响。
当地下水结冰时,会导致土壤体积膨胀,从而使得地基产生变形和破坏。
二、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不利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设计地基: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存在,合理选择地基的类型和设计地基的承载力。
可以采用加固地基的方式,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地基沉降的发生。
2. 防水处理:对于地下室或地下结构,需要进行有效的防水处理,以防止地下水的渗透和水浸。
可以采用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材料进行防水施工,保证地下室的干燥和安全。
3. 排水系统:在建筑工程中,需要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水和地下水排水。
通过设置排水管道和排水设施,将地下水和雨水及时排出,减少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4. 监测和维护:建筑工程竣工后,需要进行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压力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同时,定期检查和维修建筑物的防水层和排水系统,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5. 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可以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如设置地下水回灌系统,将地下水用于绿化、冷却等用途,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抽取,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7e21d51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a.png)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可能会造成多种危害,包括地基沉降、地基液化、地基松动和结构损坏等。
事实上,地下水问题一直是地基基础工程中常见的挑战之一。
为了避免这些危害,预防措施必不可少。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主要危害之一是地基沉降。
地下水位上升时,会使土层失去一部分支撑,导致地基沉降。
如果沉降幅度过大,地基会失去稳定性,损及建筑物结构。
预防地基沉降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和施工方法,确保地基能够承受并分散地下水的压力。
地下水还会引发地基液化。
当地下水通过土壤时,会造成土壤颗粒间的摩擦力下降,导致土壤失去稳定性,出现液化现象。
液化现象往往会引发土体流动,严重损坏地基。
为了预防地基液化,可以通过控制地下水位、提高土壤的抗液化能力等措施来减轻地基液化的风险。
地下水还可能导致地基松动。
当地下水穿过土壤时,会带走部分土粒,形成空腔,导致土壤松动。
如果地基发生松动,就会影响地基的稳定性,进而对建筑物的结构造成危害。
预防地基松动的方法包括采取合适的土壤加固措施、控制地下水的流速等。
地下水也可能导致地基结构的损坏。
在透水岩土层,当地下水流经结构物附近时,流动速度会增大,引发局部地面沉降和结构损坏。
为了预防地基结构损坏,可以采取加固结构物、调整地下水流动路径等措施。
为了预防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常用的预防措施:1. 预先调查和评估:在设计和施工前,进行地下水调查和评估,了解地下水的水位、测量地下水的流量和压力,评估灰液化和流动的潜在风险。
2. 合适的基础类型:根据地下水的水位和土壤特性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例如钻孔桩、灌注桩等。
3. 地下水控制: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地下水位,如建立排水系统,以降低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
4. 土壤加固:采取土壤加固的措施,如灌浆、搅拌桩等,增强土体的稳定性和抗液化能力。
5. 施工监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地基沉降和结构变形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及防治措施
![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378b62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b.png)
2023-11-01contents •引言•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地下水不利影响的防治措施•工程实例分析•研究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危害不容忽视,如造成地基沉降、塌陷、滑坡等。
研究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但在工程建设中却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研究内容分析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探讨防治措施。
研究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对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并归纳总结防治措施。
研究内容与方法02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1 2 3当建筑物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地下水对建筑物的浮力作用可能导致地基失稳,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地下水浮力可能导致地基失稳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地下水对建筑物结构的浮力作用可能增加结构负荷,对结构设计带来挑战。
地下水浮力可能增加结构负荷对于一些地下设施,如隧道、地下室等,地下水的浮力可能破坏设施的稳定性,影响其正常使用。
地下水浮力可能破坏设施03地下水渗透可能影响设施功能对于一些地下设施,如排水管道、隧道等,地下水的渗透可能影响设施的正常功能。
01地下水渗透可能导致地基变形在地下水位较高且土质松软的地带,地下水的渗透作用可能导致地基变形,进一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02地下水渗透可能破坏结构在建筑物结构存在裂缝的情况下,地下水的渗透作用可能加剧结构破坏,导致结构失稳。
地下水流动可能导致地基蚀空在某些情况下,地下水的流动可能导致地基材料流失,进一步引发地基蚀空,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地下水流动可能破坏设施对于一些地下设施,如排水管道、隧道等,地下水的流动可能破坏设施的结构,影响其正常使用。
地下水流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在某些情况下,地下水的流动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对工程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03地下水不利影响的防治措施通过调整基础设计、增加地下结构物的重量、设置抗浮锚杆或抗拔桩等措施,以增强地下结构物的稳定性,防止地下水浮力对结构物产生不利影响。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01d3d52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a.png)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地下水是地球表面附近自然形成的一种水资源,有着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作用。
在地基基础工程中,地下水也可能对工程造成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说明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并介绍一些事故预防的方法。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基基础的不稳定性:当建筑物的地基经过长期的受水浸泡后,土壤容易发生变形和流失,从而导致地基基础不稳定。
这会引起建筑物的沉降或倾斜等问题,严重时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倒塌。
2. 地基工程材料的腐蚀:地下水中常含有各种溶解性物质,如盐分、硫酸盐等,这些物质会对地基工程中的材料产生腐蚀作用。
在严重的情况下,地基工程材料会发生破坏,导致工程质量下降。
3. 土壤侵蚀:地下水的流动会使土壤颗粒流失,造成土壤侵蚀。
土壤的流失不仅会导致地基基础工程的稳定性下降,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1. 建立地下水位监测系统:通过建立地下水位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从而及早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因地下水位变化对地基基础工程造成的危害。
2. 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在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合理设计排水系统。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影响。
3. 选择适当的地基基础形式:在地基基础工程的选择过程中,应根据地下水情况选择适当的地基基础形式。
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可以选择深基坑基础,以减少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
4. 加强材料的防腐蚀性能:在地基基础工程中使用的材料应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以避免地下水对材料的腐蚀。
5. 定期检测和维护:对于已建成的地基基础工程,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存在一定的危害,但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影响。
在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重视地下水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障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及防治措施
![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c7175f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a.png)
对于已经建好的防水层,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 护,发现破损或老化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地下水的存在和变化可能对工程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如造成地 基沉降、地下管线破裂等问题。
地下水对环境的影响
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污染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如地下水位下降 、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等。
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
地下水水位高导致 地基松软,降低地 基承载力。
地下水侵蚀地基材 料,降低地基耐久 性。
地下水水位波动影 响地基稳定性,水 位上升时会导致地 基隆起变形。
地下水对地下室的影响
地下水水位高导致地下室被淹没,影响地下室使 用功能。
地下水对地下室结构材料的腐蚀,降低结构安全 性。
地下水引起的流砂和浮力问题,增加地下室施工 难度。
3
因此,研究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及防 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探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为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意义
有利于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 性,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地下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
02
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针对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 效减轻或避免这些问题。
研究展望
加强地下水监测
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及时掌握地 下水的变化情况,为工程建设提供 科学依据。
开展综合性研究
开展地下水与环境、工程建设的综 合性研究,进一步深入了解地下水 对各方面的影响。
推广防治技术
原因分析
地下水对地基土的软化作用,导 致地基承载力下降,进而引起建 筑物沉降。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5598ea7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9.png)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地下水是指自然界中地表下面的水流,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基基础工程中,地下水的存在往往会对工程造成一定的危害,严重时会导致事故发生。
在地基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地下水的潜在危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侵蚀与流变地下水的流动会对地基基础产生侵蚀作用,尤其是对于土质地基而言。
长期的水流侵蚀会导致地基土体的流变,使其失去原有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严重的情况下,地基土体甚至会出现坍塌和沉降,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渗流与液化地下水的渗流作用也是地基基础工程中需要警惕的问题。
部分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渗透性,会通过地基土体的孔隙和缝隙向上传播,导致地基土体的液化。
一旦地基土体液化,工程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引发地基沉降和倒塌的风险。
三、盐渗与腐蚀某些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和化学物质,对地基基础的主要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会产生腐蚀作用。
盐分渗透会在地基基础结构中引起腐蚀和材料疲劳,从而降低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四、压力与浮力地下水的存在会对地基基础产生一定的静压力和浮力。
静压力会对地下结构和地下设施产生压力,影响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浮力则可能引起地基基础结构的浮动和位移,增大结构倒塌的风险。
事实上,地基基础工程因地下水引起的事故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临近水源、地下水位较高或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一旦发生地下水引起的事故,不仅会对工程造成严重的损失,还可能对周边环境和生活造成影响。
预防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至关重要。
为了预防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和减少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一、地质勘察在地基基础工程设计之前,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地下水勘测。
了解地下水的深度、分布和水质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地下水危害并作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二、改善排水对于临近水源、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要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包括明渠排水、井孔排水等方式,有效降低地基土体的含水量,减少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建筑中地下水危害及防治
工程建筑中地下水危害及防治
摘要:地下水是很重要的水资源,对人类的水源提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工程建设中,由于地下水的特殊性和其化学成分,对钢筋混泥土具有很大的侵蚀性,对工程建筑有极大的作用和影响。
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勘测、设计,施工等各阶段防治地下水的相关措施,以便有效地防范由地下水引发的工程事故。
关键词:地下水;化学分析;侵蚀性;工程建筑;防治
一,地下水性质及对工程建筑的危害
1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由于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与各种岩土体相互作用,而岩土中的可溶性物质(很多是矿物)随水迁移、聚集,使地下水成为一种复杂的溶液,这种复杂的地下水溶液通常具有温度、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和导电性等等的物理性质。
2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第一,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有:O2、N2、H2S、CO2等,地下水中气体分子能够很好地反映地球化学环境。
第二,地下水中含有的离子有:地下水中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离子有七种,即:Cl-、SO2-4、HCO3-、Na+、K+、Ca2+、Mg2+。
第三,地下水中的化合物有:Fe2O3、Al2O3、H2SiO3等。
3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性质
由于地下水具有如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因此在地下水中通常具有如下的化学性质:
第一,地下水的矿化度。
水中所含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称为水的总矿化度,低矿化度的水中常以含有HCO3-为主,中等矿化度水常以含有SO2-4为主;高矿化度的水常以含有Cl-为主。
高矿化度的水能降低水泥混凝土的强度,腐蚀钢筋等等。
第二,地下水的酸碱度。
地下水的酸碱度用水的PH值来表示,常温常压下当PH值小于5时,水为强酸性水;PH值在5—7之间为弱酸性水,PH值为7时,为中性的水;PH值在7—9之间时为弱碱性水;PH值大于9时为强碱性水。
第三,地下水的硬度。
通常情况下水的硬度按水中的Ca2+、Mg2+离子的含量的多少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总硬度,它是指水在未被煮沸时Ca2+、Mg2+离子的总含量。
(2)暂时硬度,它是指水在被煮沸时水中的Ca2+、Mg2+离子因失去CO2生成沉淀碳酸盐而失去的Ca2+、Mg2+离子的数量。
(3)永久硬度是指水经过煮沸后,仍然留在水中的Ca2+、Mg2+离子的含量,也就是总硬度与暂时硬度的差值。
总的说来,地下水的矿化度、酸碱度和硬度对水泥混凝土的强度都有影响。
4地下水的侵蚀性
具体地说,即为侵蚀性的CO2和游离的CO2。
CO2是地下水中的气体成分之一。
以气体状态存在于水中的CO2称为游离的CO2。
当水中游离的CO2的量增加时,水溶解碳酸盐的能力就相应的增强。
当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HCO-3时,必须有相当的游离CO2与之保持平衡,这部分游离的CO2称为平衡CO2。
游离的CO2一部分与新生的HCO-3相平衡,另一部分则消耗于对碳酸盐的溶解,这后一部分的CO2就被称之为侵蚀性CO2。
不是所有的游离CO2都能和碳酸盐起作用,能溶解碳酸盐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另外,SO2-4与混凝土中的某些成分相互作用,生成含水硫酸盐结晶,体积膨胀,使混凝土结构破坏,,也称为结晶式侵蚀。
另外,镁盐和混凝土中的Ca(OH)2作用,形成Mg(OH)2和易溶于水的CaCl2,而使混凝土结构破坏。
5地下水对工程建筑的危害
(1)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影响极大,如地下水位上升,可引起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的降低,在有地震砂土液化的地区会引起液化的加剧,岩土体产生变形、滑移、崩塌失稳等不良的地质作用。
再有,在寒冷地区产生地下水的冻胀影响。
其实就建筑物本身而言,若是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压缩层内发生上升变化,水浸湿和软化岩土,因而使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建筑物则会产生过大的沉降,导致地基严重变形。
尤其是对于结构不稳定的土(例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对设有地下室的建筑的防潮和防湿也均为很不利。
(2)地下水侵蚀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对混凝土、可溶性石材、管道以及金属材料的侵蚀和危害。
突出表现在地下水的侵蚀性和地下水中的化学性质的积极作用,在工程上带来很大的危害,侵蚀性在或快或慢的进行,改变了各种建筑材料的使用预期。
(3)在饱和的砂性土层中施工,由于地下水的水力状态的改变,使土颗粒之间的有效应力等于零,土颗粒悬浮于水中,随着水一起流出的现象被称为流砂。
这种不良地质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土体流动,致使地表塌陷或建筑物的地基破坏,会给工程带来极大的困难,或者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及附近建筑物的稳定。
(4)如果地下水渗流水力坡度小于临界水力坡度,那么虽然不会产生流砂现象,但是土中细小颗粒仍有可能穿过粗颗粒之间的孔隙被渗流带走。
其结果是使地基土的强度受到破坏,土下形成空洞,从而导致地表塌陷,破坏建筑场地的稳定,此种现象就是常说的潜蚀。
(5)地下水的不良地质作用中,还有一个应尤其注意的是基坑涌水现象。
这种现象发生在建筑物基坑下有承压水时,开挖基坑会减小基坑底下承压水上部的隔水层厚度,减小过多会使承压水的水头压力冲破基坑底板形成涌水现象。
涌水会冲毁基坑,破坏地基,给工程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
(6)过度开采地下水,经常造成地面沉陷,塌陷的地面给工程造成极大的危
害,经济损失很大。
此类的工程实例很多,例如某一工厂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工业用水采用地下水,由于开采量超大,过度抽取地下水而造成了地面塌陷成很大的漏斗状,因此而造成周边的建筑开裂,地基很多失稳,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过渡开采地下水的实例告诉我们,地下水资源可以被利用,但是不能盲目的过度的利用,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总之,由于地下水的复杂成分和性质,对工程建筑的不良影响以及危害体现在以上诸多方面,因此工程建筑中要谨防地下水的影响,避免地下水的多种危害。
二、防治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防治地下水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地下水的危害,同时要加强监管,做好勘测、设计、施工。
验收各阶段地下水防治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一)水文地质勘测
要详尽了解最高地下水位的标高、类型、补给来源、水质、流量、流向、渗透系数、压力以及历年气候变化情况、降水量、蒸发量及地层冻结深度等技术指标,这是合理确定工程防水标高、防护要求与地下水防止措施的前提与保证。
(二)结构自防水设计
1.选用合理结构形式:应根据防护要求、使用功能结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能短的不长、能整的不散,避免结构突变(或断面突变),尽量使结构选型规则、整齐,借以提升结构的整体刚度。
2.优化构造节点设计:构造节点长期以来就有“十缝九漏”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却也充分暴露出变形缝防水存在的问题。
结构设计中要尽量减少裂缝开展及变形缝的设置。
后浇带与构造节点的防水宜优先采用复合式防水设计,如中埋式止水带与外贴防水层复合使用;中埋式止水带与遇水膨胀橡胶条、嵌逢材料复合使用等。
3.避免设计上“强度越高越好”的错误观念:高强度的混凝土中水泥含量较多,产生大量水化热易使结构开裂。
如采用较高强度的混凝土时,宜优先采用水化热小的矿渣水泥。
(三)降排水系统设计
1.排水是指坑内明排,一般是在基坑周围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用抽水设备不断将基坑中的渗水排除,疏干开挖土方及基础施工的作业面,随排随挖,措施比较简单。
2.降水是人工强制降低施工面地下水位,常用的降水方法有轻型井点降水、喷射井点降水、电渗井点降水等,采用何种方法一般应根据含水层特性、渗透系数、降水要求(深度)等确定。
(四)支护与隔水设计
支护结构不仅能承受基坑开挖卸载所产生的土压力,而且能够有效的承担动水压力,起到阻隔地下水的作用。
其中地下连续墙在软土层大基坑开挖中应用最为广泛。
地下连续墙是在泥浆护壁的条件下分槽段构筑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刚度大,止水效果好,并且可以作为拟建主体结构的外墙,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内撑式支护、水泥土重力挡墙支护、土钉支护、钢板桩支护、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等也都能起到相应的支护隔水功能。
尤其是锚杆支护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