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120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出血12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4236例产妇,对其中120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产后出血患者120例,发生率为2.83%(120/4236);宫缩乏力(69.17%)和胎盘因素(12.50%)是主要的产后出血原因;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P<0.05);产后出血主要与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双胞胎、巨大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瘢痕子宫、子宫肌瘤、贫血等有关,高危因素患者93 例(77.50%),无高危因素患者27 例(22.50%);其中高危因素中主要以妊娠期高血压最多,其次为瘢痕子宫。发生在产后2 h 的82例,占68.33%,2~24 h内38 例,占31.67%。结论加强产前宣教及孕期系统保健,筛查高危因素,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以降低因产后出血引起的合并症及孕产妇死亡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出血原因;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 h内产妇的出血量>500 ml,其为产妇分娩时的严重并发症,为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1]。由于产后出血发生一般比较突然且为大量出血可导致失血性休克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2]。为探讨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及产前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本研究对2013 年1月~2016年1月马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马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接受分娩的4236例产妇,其中产后出血产妇120例,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4.24±6.48)岁。120例产后出血患者中,产前检查≥3次82例,产前检查3次且有分娩史36例。

1. 2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产后出血指胎儿分娩出生后24 h内产妇的出血量>500 ml。出血量测量:①剖宫产:羊水量采用负压瓶集血给予除去,于术中将胎膜刺破后采用吸引器尽可能吸净羊水同时进行计量,手术完毕后再进行计量,两者之差即为出血量,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布巾、纱布根据面积法计量(统一规格纱布大块的=50 ml血液、小块的=30 ml血液,双层巾16 cm×16 cm=10 ml 血液),手术完毕回病房后24 h内使用统一的会阴垫,用后进行称重,血液的毫升数=(使用后重量-使用前重量)/1.05。②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迅速将聚血器置于产妇臀下至产后2 h取出,产后出血的测量法与剖宫产患者的方法相同。

1. 3 方法对12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

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关系4236例分娩产妇中剖宫产1720例,占40.60%;自然产2516例,占59.40%;产后出血120例,占分娩总数的2.83%,其中剖宫产产妇的出血发生率为 4.88%(84/1720),高于自然分娩的 1.43%(36/2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5,P<0.01)。

2. 2 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120例产后出血产妇中,宫收缩乏力83例,占69.17%;胎盘因素15例,占12.50%;软产道损伤12例,占10.00%;凝血功能障碍8例,占6.67%;其他因素2例,占1.67%。

2. 3 产后出血量分布120例产后出血患者中,产后出血量500~1000 ml 患者76例,占6

3.33%;>1000~2000 ml患者15例,占12.50%;>2000~3000 ml患者11例,占9.17%;>3000~4000 ml患者6例,占5.00%;出血量>4000 ml患者12例,占10.00%。

2. 4 与产后出血发生的常见高危因素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双胎、巨大胎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瘢痕子宫、羊水过多、子宫肌瘤、贫血等。其中包含高危因素的患者有93 例(77.50%),无高危因素患者27 例(22.50%);其中高危因素中主要以妊娠期高血压最多,其次瘢痕子宫。

2. 5 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分布120例患者中发生在产后2 h 的82例,占68.33%,2~24 h内38 例,占31.67%。

3 讨论

产后出血为产妇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短时间内可使产妇患者失去大量血液,导致产妇患者的血压急剧下降,甚至休克,来势相当凶猛,产妇常常因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救治而使其发生急性肾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3]。本研究结果报道,68.33%产妇在分娩后的2 h内发生产后出血,此结果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报道一致[4]。因此早期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给予积极的预防干预措施,对于降低产后出血产妇的死亡率有很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提示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剖宫产、宫缩乏力,胎盘粘连、植入、滞留及前置胎盘。

3. 1 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在本研究结果中,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83%,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符[5]。①宫缩乏力:其是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69.17%。其中导致产妇宫缩乏力的危险因素主要因为产程延长、胎盘、催产、先兆子痫及子痫、巨大胎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羊膜炎、胎膜残留、吸入性麻醉及前次产后宫缩乏力史等。②胎盘因素:其居第2位,占12.50%。其原因主要有产妇的引产、流产史,导致产妇的子宫内膜受

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宫内感染的机会增加,当产妇再次妊娠时极易发生胎膜粘连、滞留胎盘、胎盘位置不正、胎盘植入等,从而影响子宫的收缩功能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6]。③软产道损伤:其居第3位,占10.00%。主要的原因有子宫颈裂伤和阴道裂伤,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撕裂、损伤及子宫动脉破裂而导致产妇发生严重的出血。阴道分娩时宫口尚未开全,产妇过早用力或宫缩过强以及滥用缩宫素,可造成产妇产程过快,胎儿娩出过程较短;胎儿过大,产妇分娩时因保护会阴不当、阴道助产士手法不当等均可能导致产妇的软产道损伤而发生产后出血[7]。④产妇的凝血障碍:是产妇发生产后出血较少见的原因之一,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凝血障碍占6.67%,主要原因有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原因引起的产妇凝血功能障碍。3. 2 剖宫产与产妇产后出血的关系近年来,中国产妇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这也可能是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率一直较高的原因之一[8]。本研究结果提示,剖宫产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为4.88%,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的 1.43%(P<0.01),因此剖宫产也可能为产妇产后发生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在临床上要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降低剖宫产发生率,以减少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研究结果提示产后出血多数发生于产后2 h内,在该段时间要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失血过多时要及时查找原因,补充血量,从而降低出血引起的死亡。

针对产后出血患者的高危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①孕前及孕期保健工作:从孕前应开始对产后出血进行预防。多次人工流产的产妇子宫内膜极易受到损伤,当产妇再次妊娠时容易导致胎盘粘连、前置、植入等,导致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9]。故应在孕前做好相应的避孕指导及计划生育宣教,降低人工流产次数;孕期时应加强孕期营养及保健指导,从而减少巨大儿发生率,还应对产前进行定期检查,对其并发症及时发现并控制;②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流动孕妇住院分娩率,且应对各种产科并发症进行及早防治,降低早产以及过期产的发生率;③应对产程加强观察,及时对异常产程进行处理,防止产程延长,严格掌握剖宫产率,从而降低瘢痕子宫分娩率。

综上所述,加强产前宣教及孕期系统保健,筛查高危因素,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以降低因产后出血引起的合并症及孕产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Ford JB,Patterson JA,Seeho SK,et al. Trends and outcomes of postpartum haemorrhage,2003-2011. BMC Pregnancy Childbirth,2015 ,15(1):334.

[2] Owiredu WK,Osakunor DN,Turpin CA,et al. Laboratory prediction of primary postpartum haemorrhage: a comparative cohort study.BMC Pregnancy Childbirth,2016,16(1):17.

[3] 张方芳,徐永莲,刘兴会,等.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35例临床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2):144-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