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第一讲 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学-四川农业大学,谢彦明)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课件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学课件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经济发展是大概念,经济增长寓于经济发展之中。 2.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3.经济增长是基础,经济发展是结果。 区别: 1.内涵不同: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窄,偏重于数量概念;经济发展则是质量与数量的统一。 2.表示方法不同:经济增长多指产出,常以GNP、GDP、IP及其人均值的增长率表示;而经济
5.GDP没有反映一个国家的医疗、教育福利和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平均寿命。一个发达、成熟、和谐 的社会,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每个公民在生病时能得到适当的治疗是文明社会的最低要 求。由于北欧各国普遍实行全民义务教育和全民医疗保险,因而许多人认为北欧的实际生活水 平高于美国。
一个社会的净经济福利是由许多复杂的因素构成的,制度、文化和心里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们对生活水平的预期及其实现程度,人们在生活和就业方面的压力及安全感,社会是否给人 们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机会,离婚率、犯罪率、司法公正程度,人们在受教育、职业等方面选择 的自由度以及民主和政治方面的透明度和官僚的腐败程度都影响着社会的净经济福利。
名义GDP 实际GDP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多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多为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它仅指该时期内
新生产出来的东西。二手车,二手房等都不算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旧货市场的交易佣金。
2.GDP忽略了“地下经济”,五花八门的非法经济活动创造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没有计算在GDP中。在美 国,这种地下经济创造的价值每年估计有15000多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5%,美国政府为此每 年损失的税收收入为3100多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不健全的国家,这 种地下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发达国家。

区域经济学(四川农业大学 谢彦明)

区域经济学(四川农业大学 谢彦明)

区域经济学
赖利对产品交换地不同价格政策对运输地 影响惊醒了深入研究。 艾萨德则根据韦伯地理论,对运输指向的 工业做了更详尽地分析。他认为,运费 不仅取决于货物地重量和运输地距离, 而且还与货物本身的体积、易碎性、易 燃性等属性有关。
区域经济学
(4)市场学派理论——产生于垄断资本 主义时代,充分考虑了市场因素对产业 布局的影响,考虑到市场划分与市场网 络合理结构安排。 谢费尔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费特尔的 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帕兰德的市场竞 争区位理论、罗斯特朗的盈利边界理论 和吉的的自由进入理论。
区域经济学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区域经济学
•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 杜能于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 济的关系》,从而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 (一)背景: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 生产方式 • (二)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 则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四、韦伯区位论的意义 韦伯的区位论具有以下的特色: 1、韦伯首次降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 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 为其他学者提供了研究工业区位的方法和理论 基础。 2、他的最大贡献是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 用最小就是最佳区位点 3、韦伯的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他产 业的布局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区域经济学
这些因素对产业布局(或对企业选址)起 着制约的作用: (1)运输指向性 (2)资源指向性 (3)劳动指向性
区域经济学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
区位因子:是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所进 行时得到的利益——费用的节约;针对 工业区位论的角度则指在特定区位进行 特定产品生产可比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 用 分为特殊因子与一般因子

区域经济第四章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第四章 区域经济增长

1,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 , 资本、劳动和技术的投入,从区域经济来看, 资本、劳动和技术的投入,从区域经济来看, 存在两个杠杆: 存在两个杠杆:其一是投入高效率产业的杠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的观点, 杆。按照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的观点,经济 增长就是生产要素从效率低的部门到效率高 的部门的转移。 的部门的转移。一旦一个地区将其有效的生 产要素资源集中到高效率的、 产要素资源集中到高效率的、能够起带动作 用的部门,则这个地区必然会获得增长。 用的部门,则这个地区必然会获得增长。
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罗森斯坦 罗丹的大推进理论,与纳克斯的均衡增 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长观点是一致的, 长观点是一致的,他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大推进的三 个理论基础:生产函数的不可分性、 个理论基础:生产函数的不可分性、需求的不可分 性和储蓄供给的不可分性。正由于三个“ 性和储蓄供给的不可分性。正由于三个“不可分 部门间的增长只有相互协调, 性”,部门间的增长只有相互协调,经济才有可能 增长。大推进理论是指:在一个足够大的外部资本 增长。大推进理论是指: 的推动下,增长在区域的各个部门间推进, 的推动下,增长在区域的各个部门间推进,造成部 门之间的相互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门之间的相互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
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的增长是同质的, 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的增长是同质的, 所以其增长的机制从总体上看是一致的, 所以其增长的机制从总体上看是一致的,大 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需求的拉动, 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需求的拉动,包括 区内的需求和区外对本区产品和劳务的需求, 区内的需求和区外对本区产品和劳务的需求, 由需求拉动生产;其二是供给的驱动, 由需求拉动生产;其二是供给的驱动,原材 资本、技术、劳动的供给, 料、资本、技术、劳动的供给,必然会带动 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形成新的需求。 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形成新的需求。

区域经济学-(一)区域经济学绪论

区域经济学-(一)区域经济学绪论
影响较大是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E.M.Hoover)1970年 “区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 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虑的一片区域。它可以按照 内部的同质性或功能一体化原则划分。”
中国学者 “区域为有内聚力的地区。它所包含的区域具 有同质性,经济上有密切的关联性、协调运转的整体性、 相互交叉的渗透性(林德全,1986)。
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有空间就有距离,就会发生 位移,要克服空间距离就要支付距离成本。使得经 济活动只能局限于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
31
4、区域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区域内经济发展、区域间经济关系。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空间和时间,主流经济学
家关注经济时间特征研究,随着经济资源的消耗, 空间区位优势开始显现,空间日益得到重视。
32
5、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兴起
经济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以至工程技术 专家投身到区域经济研究的领域。
各种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的召开。 各大学和机构被邀请参加地区发展规划研究咨
询、评审和研究。 众多地区发展战略、地区规划研究成果的出现。
33
——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萌芽阶段(19世纪-20世纪初),区域问题引起学 者注意,但当时归结为社会问题,采取社会救济 措施。
➢公共机构(政府)——其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不同区 位的质量,本身也要对政府机构区位选择进行决策,构建 人们共同生活和从事经济活动的政治、社会的框架条件。
14
三者相互作用的关系
15区Biblioteka 的本质特性整体性,由其内部一致性和强烈的联系性决定。区域内部 某一局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如某一区域某种 资源的发现和生产,会影响整个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如 近代上海崛起改变整个长三角城市格局和系统。

[整理]第二讲(2)地区要素流动理论及其中国的经验(区域经济学-四川农业大学,谢彦明)

[整理]第二讲(2)地区要素流动理论及其中国的经验(区域经济学-四川农业大学,谢彦明)

第三讲地区要素流动理论及其中国的经验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不仅仅取决于区域内自有的要素资源及开发利用能力,而且还取决于区域外要素资源的流入,或者吸引外部要素资源的能力,以及输出要素的能力和途径。

因此研究要素流动问题对于分析区域的竞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于要素流动问题可以分为:劳动力要素流动、资本要素流动和技术要素流动关于要素流动理论主要包括了新古典的要素流动理论和非新古典的要素流动理论(结构学派和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新古典的要素流动理论已经在前面进行了分析,其结论认为要素流动可以促使要素价格均等化。

流入和流出地区都能够得到发展的收益。

但这些理论是建立在比较严格的条件下。

非新古典的要素流动理论通常对前提假定进行了更为现实的论述,他们的结论也各不相同。

有些人认为通过要素流动可以促使两地区都能够获得增长,也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要素流动会导致增长差异持久化。

本次讨论主要对二元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流动问题。

劳动力的流动问题从发展经济学看,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共生现象。

早在50-60年代的工业化时期,西方许多发展经济学家都肯定这种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认为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可以提高整个经济的总生产率,从而促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

因此他们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加速这种人口流动的趋势,消除人口流动带来的障碍。

但到了60-7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失业问题日益严重,人口流入的速度和规模远远大于城市经济部门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形成了所谓的城市病等诸多问题。

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家对早期人口流动理论进行了批评。

认为,不受节制的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是有害的,它没有刺激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日益加剧了城乡经济的不平衡,恶化了城市严重失业问题。

因此,他们不赞成加速人口流动政策,主张控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以缓解城乡不平衡和城市劳动过剩问题。

关于乡-城人口流动(rural-urban migration)或劳动力转移(Labor transfer)问题,发展经济学有很多讨论。

第八讲政府作用的一般理论框架(区域经济学-四川农业大学,谢彦明)

第八讲政府作用的一般理论框架(区域经济学-四川农业大学,谢彦明)

第⼋讲政府作⽤的⼀般理论框架(区域经济学-四川农业⼤学,谢彦明)第⼋讲政府作⽤的⼀般理论框架区域经济中的政府作⽤可以概括为政府的⼀般性作⽤和区域性⾓⾊。

作为⼀般性政府职能,政府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公共产品的职能,作为区域性⾓⾊,中央政府和地⽅政府在区域发展和区域协调⽅⾯也发挥着重要的⾓⾊。

要讨论政府的⾓⾊和作⽤,就需要分析政府在公共利益中的⼀般理论性框架;分析地⽅政府在区域竞争的作⽤。

⼀、政府代表谁的利益总体上看,政府是具有强制⼒的,通过政治市场配置资源的⼀种组织结构和机制。

实际上,早期的经济学家讨论政府在市场经济的⾓⾊中,并没有将政府作为经济过程中的仲裁者或者参与者,⽽仅仅简单地将其视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和私有产权的保护者等。

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益⼴泛地深⼊到各个领域之中。

因此,有必要讨论现代经济⽣活中政府更为深⼊地参与其中的内在原因、动⼒以及早期社会与现代社会政府⾓⾊的演变过程。

(⼀)政府在实现公共利益过程中的⾓⾊关于政府与国家的概念基本上是⼀致的,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政府的性质,但政府的概念有⼴义和狭义之分。

⼴义的政府等同于国家,包括权⼒机关(⽴法机关)、⾏政机关(执法机关)和审判机关(司法机关);狭义的政府是国家⾏政机关,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政府,多数情况下是指国家的中央政府。

我们强调的政府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的概念。

对于政府存在性的理解,主要有两种理论框架:暴⼒论和契约论1。

暴⼒论认为,所谓国家,就是⼀个阶级统治和压迫另⼀个阶级⼯具。

随着⽣产⼒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随着剩余产品出现,就出现了阶级和阶级⽃争,作为阶级⽃争的需要,国家产⽣了。

国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有鲜明的阶级性的。

这样的国家既要维护涵盖所有成员的公共利益,⼜事实上会更多地保护最强⼤的那个阶层(阶级)或利益集团的利益。

契约论认为,国家类似于⼀种契约,这种契约包含着国家和代表公共权⼒的国家机构之间的权⼒和义务关系。

由于社会成员的暴⼒潜能是均等的,因⽽所达成的契约也是均等的。

区域创新系统进展综述(区域经济学-四川农业大学,谢彦明)

区域创新系统进展综述(区域经济学-四川农业大学,谢彦明)

区域创新系统进展综述摘要:在区域创新系统相关研究论文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近期区域创新系统问题的研究进行初步分析和归纳,指出在概念、分类和研究内容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进展一、区域创新系统概念及分类区域创新系统的英文表述为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RIS)。

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库克(Philip Nicholas Cooke,1994)教授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较早和较全面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在库克、布拉茨克和海登里希(Cooke,Braczyk and Heidenreich,1996)主编的题为《区域创新系统: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政府管理的作用》一书中,库克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而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

魏格(Wiig,1995)在探讨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时,认为广义的区域创新系统应包括:(1)进行创新产品生产供应的生产企业群;(2)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机构;(3)进行创新知识与技术生产的研究机构;(4)对创新活动进行金融、政策法规约束与支持的政府机构;(5)金融、商业等创新服务机构。

冯之浚(1999)主编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与政策》一书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由某一地区内的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构成的创新系统。

胡志坚、苏靖(1999)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由区域内参加新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政府组成的,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的相互作用的网络系统。

潘德均(2001)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地方内有关部门和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

周亚庆、张方华(2001)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区域范围内科技体系、教育体系、资金体系、文化、政府和企业等为科学技术而努力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

黄鲁成(1999)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区域内,各种与创新相联系的主体要素(创新的机构与组织)、非主体因素(创新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以及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和政策网络。

农业经济学(四川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MOOC作业答案

农业经济学(四川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MOOC作业答案

农业经济学(四川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MOOC作业答案【作业】第一次发布(一)单元作业1、问题:农业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评分规则: 【①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且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②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③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

④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

⑤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

①农业是人类的生存之本。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而食物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合成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农业生产出的一部分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但不可能完全替代。

②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地位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社会第一个出现的物质生产部门。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工业、商业等其他产业逐渐发展,从农业部门中独立出来,完成了初步的社会分工,形成工业、商业等其他非农产业部门。

③农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生产原材料和基本生活资料,促进其发展。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生态安全的基础。

】2、问题: 我国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粮食安全?评分规则: 【①强化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经营主体的粮食生产积极性”的政策支持,确保国家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②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优化粮食供给结构。

③加快推进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将强化市场对粮食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④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⑤调整国内储备政策,实行目标储备,粮食安全储备率宜控制在当年社会消费量的30%以内。

】【作业】第二次发布(二)单元作业1、问题:为什么扩大土地规模会产生规模经济呢?评分规则: 【①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规模经济来源于生产单位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别称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②内部规模经济是指经营实体规模扩大而在生产单位内部产生的效益。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3章)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3章)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
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的主导部门。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1、区外需求:输出基础理论
输出基础理论认为,有些市场规模很大的经济体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
来实现经济发展,但有些市场规模较小的经济体无法依靠自身的内生力量
实现经济发展,这些经济体的发展与外部环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0 世纪30年代,霍伊特建立了解释城市发展的一个简单的模型-输出
电力、煤炭等)逐渐替代了旧的主导产业部门,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火
车头”;劳动力素质提高了,农业劳动力持续向工业部门转移;人口继续
向区域集聚;新的管理方式、新的融资方式以及新的销售方式不断出现。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概念与发展阶段
5.高额消费阶段
经过成熟阶段的发展,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物质生活较为丰富,人
结论
➢ 开放经济实现经济恒定增长时的限定条件较少,因此相对于封闭的国家模型
更容易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 区域经济特征是由净输入资源刻画,净输入剩余使得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 如果不同区域的初始增长率不同,那么区域间差距会随时间逐渐扩大。
能保证该地区宏观经济的均衡问题。当能够从区外输入资本和生产资料时,
这种区外输入是决定本地的经济增长率的关键因素,相对于那些实行闭关自
守的地区,区外输入使实现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更宽松,更容易实现长期的
经济增长。
哈罗德-多马模型与输出基础模型的不同点:
➢ 前者强调区外投资,后者强调区外需求
➢ 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储蓄不再是有效需求的扣除项,而是生产性投资的
强调总体而忽略不同生产活动或不同专业化部门的区别;忽略了为本地区
服务的服务行业的发展。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5.基础部门的确定和选择

第一讲 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学-四川农业大学,谢彦明)

第一讲 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学-四川农业大学,谢彦明)

一、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专题(一)增长和发展1.都是描述长期过程,增长和发展是相互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2.增长是可以明确可度量标准,通常可以用本时期的国民总产出相对于上一期的总产出所增加的百分比。

它是一个量的概念,GNP、GDP指标3.发展则不仅仅包括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的平稳程度和结果,而且包括国民的平均生活质量,如教育水平、健康卫生标准,以及整个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它反映了质的概念。

4.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转折点来度量经济发展的程度,即一个国家国民总产出的增长速度稳定地超过了该国的人口增长速度。

即稳定地超过。

(二)区域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内部和外部1.经济增长的概念2.封闭的经济增长构成因素:劳动、资本和技术3.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体系、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4.区域增长的外部因素:区域经济增长不仅仅受到现存的空间结构和现有产业结构的影响,还受到这些因素变化的影响。

如区域之间是否能够相互自由交易等相互经济联系。

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否统一(三)经典的增长理论1.古典增长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国家的潜在产出水平的提高要素包括了劳动力分工、资本的积累和技术进步。

李嘉图进一步发现了在给定土地和其他资源的情况下,不断追加资本和劳动投入会导致汇报递减,因此为保证经济增长,不仅仅需要劳动力增加和资本的积累,技术进步是不可必少的条件。

从今天来看这些观点仍然是整个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内容。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在本质上并没有很大区别,只不过用模型描述。

(1)古典增长理论的模型:假定:L:劳动力总量,即经济的整体就业人数K:资本总量Y :总产出GDP ,它由生产函数(,)Y F K L =所确定; W :工资总额k :人均资本占有量,即:K k L= y :人均产出额,即:Y y L =w :人均工资率,即:Ww L=劳动力数量呈指数型增长:0L g t t L L e =技术进步可以用“有效劳动力”来表达()0L g t t t t E L e L e λλ+==生产函数的假定(,)Y F L K =,假定投入(,)L K 与产出Y 之间关系的生产函数F 是齐次方城,它所描述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一种固定比例关系。

区域经济学第三章区域经济增长.pptx

区域经济学第三章区域经济增长.pptx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 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1.理论基础
• 区域内兴旺部门越多、衰退部 门越少,则区域经济越有活力。 故应不断淘汰衰退部门,发展 兴旺部门,实现产业部门的转 移。
• 产业部门的转移一般会受制度 资源环境、资本收益率、劳动 力工资率等因素的影响。
2.国际产业转移现状
(1)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进 而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2)转移主体依次由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二)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
• 两方面机制:一是需求的拉动,包括 区内需求和区外对本区产品、劳务的 需求,由需求拉动生产;二是供给的 驱动,指原材料、资本、技术、劳动 的供给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并形成新的需求。按照特点划分:
1.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
• 资本、劳动和技术的投入有两大 杠杆:其一是投入高效率产业的 杠杆。钱纳里认为,经济增长就 是生产要素从效率低的部门到效 率高的部门的转移。
更替和产业部门间转移
(一)开发模式
• 开发模式建立在区域经济增长具 有乘数效应的理论基础上:主导 部门对其他相关部门的带动作用 会通过乘数效应大。
1.增长极模式 •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把主导部门集

chap3-区域经济增长

chap3-区域经济增长

chap3-区域经济增长引言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地理区域内生产力的增长和经济活动的扩张。

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方向可能有所不同,这是由各种因素所决定的。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加速区域经济增长的策略。

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区域经济增长受到许多驱动因素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是资源。

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质量对地区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经济活动和产出的增加。

另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是人力资源。

地区的劳动力质量、技能水平和数量都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教育和培训的时机在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根底设施建设也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

良好的根底设施,如交通、通信和能源系统,可以提高地区内外流动性,扩大市场范围,促进贸易和商业开展。

政府政策和制度环境也对区域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可以鼓励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提供稳定的法律和商业环境,吸引外部投资并带动地区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除了驱动因素,区域经济增长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其中之一是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可以影响地区的经济活动,如贸易和物流。

地处交通枢纽或具有战略地位的区域往往更容易吸引外部投资并实现经济增长。

文化和社会环境也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地区的文化特点和社会价值观可以影响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开展,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方向。

外部经济环境也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全球市场的变化、国际贸易政策的调整等都可能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加速区域经济增长的策略为了加速区域经济增长,政府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经济奖励和优惠政策来鼓励外部投资。

这可以促使企业将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地区,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政府可以加大对根底设施建设的投资。

改善交通、通信、能源等根底设施可以提高地区的流动性和竞争力,促进经济活动的开展。

区域经济学课件--((四)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学课件--((四)区域经济增长

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资本有效配置
时间的有效配置:指资本形成中储蓄率的高 低一般体现资本在用于增加现期消费与用于 扩大再生产以增加未来消费之间的有效配置。 空间的有效配置:指一定资本规模在不同经 济部门和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进行分配。前 者主要分析资本的形成率问题,后者主要分 析在一定资本形成率下资本形成效率问题。
自然资源制约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
资源主导产业结构制约人力资本积累和科技能 力提升。
人力资本和科技能力是衡量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准, 只有在现代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中, 前者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后者才能保持较高的水准。 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以采掘业及相关的低级制造业为 主,在此环境下,科技人才难以实现自身价值,人力 资本难以积累,导致技术落伍和生产率低下。 山西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由1999年的 15890元/人年上升至2003年的23249元/人年。
历年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一的国家 以下是报告发布年份,不是数据年份,如2006年的报告中所使用的是2004年的数据。 1980年 -- 瑞士 1985年 -- 加拿大 1990年 -- 加拿大 1991年 -- 日本 1992年 -- 加拿大 1993年 -- 日本 1994年 --1998年加拿大 1999年 -- 加拿大 (HDI= 0.932) 2000年 -- 加拿大 (HDI= 0.935) 2001年 -- 挪威 (HDI= 0.939) 2002年 -- 挪威 (HDI= 0.942) 2003年 -- 挪威 (HDI= 0.944) 2004年 -- 挪威 (HDI= 0.956) 2005年 -- 挪威 (HDI= 0.963) 2006年 -- 挪威 (HDI= 0.965) 2007年 -- 冰岛 (HDI= 0.968) 中国 2006年 -- 香港 HDI=0.937 2006年 -- 澳门 HDI=0.940 2006年 -- 中国内地 HDI=0.777

第二章区域经济增长

第二章区域经济增长
第二章区域经济增长
第二章区域经济增长
•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要素
• 对区域经济增长要素的分析,是研究 区域经济增长的起点。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 要素可概括为: •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要素;劳动力要 素;资本;技术;结构变化;制度安排;资 源配置能力;区位;外部环境
在数量和规模上的增长。若假定K为区域一定时期的
资本数量,Y为相应的国民收入,S为储蓄,I为投资,


K=Y(S/Y)·(I/S)·(K/I)
• 在上式中,资本形成的规模取决于国民收入、
储蓄率、投资转化率及资本形成率的相互作用。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区域经济增长
• (2)内涵型资本形成 • 外延型资本形成是资本数量扩大,内涵型资本 形成是通过资本综合效益的提高而形成的资本在质上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区域经济增长
• 2.劳动力资源 • 劳动力资源是指区域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 劳动能力的总和,是存在于人的生命机体中的一种
经济资源。
• 劳动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须从 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考虑。
• 劳动力素质是劳动者体质和智能两方面的统 一,是劳动力资源质量的反映。
• 劳动力的体质是产生劳动能力的生理基础; 劳动力的智能,则包括所具有的科学技术知识、专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区域经济增长
• 2.3.1劳动力素质与区域经济增长
•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 加产出。 • 劳动力充沛的精力和健壮的身体使其在劳动过 程中能增加实际的劳动供给,减少生病时间,增加有 效劳动时间。 • 从智力方面来讲,知识水平的提高,使劳动者 可以较快地接受新工艺、新操作方法,适应新技术、 新设备,转化为生产力,增加产出;劳动者发明、创 造能力提高有利于寻求解决生产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 思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8.8918÷1.2990÷.1=4214÷3922=.0034=1÷15251371=8535.78.208÷023.2173c00÷1*m=29030.3922c=.1÷20m3=2÷120252.=3535=42314c)*523m240341*31.252=31*.1.535.*031342.*9205221.04.455=+213*05*2022.02.854850.3150.*+58c12*5m1*202+.050+0.014*85.20*051000+0+03/8T.+0÷+=55+1*011+010+91÷01454050*0010200+5+0+080+400*+4**1*1510.3910%*C%-*6+÷M(=*M=5÷50)*30*31(÷3110*5+**÷4*1m243.%71e=78%n0)8=8s.5=77.93c.6c0mmc.4*m1*31,0w199o.k2.m4c-cem.5mn2csp26m659*.0.34-50.60c5*pm.3c85m9,c05g.m.05i0rp-l.s.85p6/c50bcm0.om7py.c.6spm5c+mc;0m..7.cmk ; 1+1k+12+1+k2234=1c+m1++4+4+2
1) B2Ak+22+1=2+15+c51mc+=m5=21c11+m++12+2+1++=212=2+1+2+1+2+2+22+32k+1+2
(一)增长和发展
1.都是描述长期过程,增长和发展是相互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 2.增长是可以明确可度量标准,通常可以用本时期的国民总产出相对于上一期 的总产出所增加的百分比。它是一个量的概念,GNP、GDP 指标 3.发展则不仅仅包括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的平稳程度和结果,而且包括国民 的平均生活质量,如教育水平、健康卫生标准,以及整个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 的总体进步,它反映了质的概念。 4.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转折点来度量经济发展的程度,即一个国家国民总产出 的增长速度稳定地超过了该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即稳定地超过。
(三)经典的增长理论
根据这一条件下,分析投资、储蓄和总产出的关系 每个时期投资总量确定了生产资本的变动率,即 It dK / dt ,投资等于储蓄,则 It St sYt ,因此总产出与投资的关系是:
3
Y3 Y2 Y1
L
e3 e2
A
V α e1 v
0 α
b
B
哈罗德-多马条件
K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等产出曲线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劳动力 L 和资本 K 之间不可以相互替代。 为了生产 1 单位的产出 Y,需要使用 α 个劳动力和 v 个资本。因此,在给定的 v/α 的比值下,均衡点为 e1.如果该经济有 A 单位的劳动力和 v 单位的资本,那么产 出水平也只能达到 Y1.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劳动会因为缺乏生产性资本失业。同 样如果该经济有 α 单位的劳动力而拥有 B 单位的资本,其最大产出仍然是 Y1。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生产性资本会由于劳动力不足而闲置。所以当 Lt/α>Kt/v 时, 该经济会出现失业,同时由于劳动力过剩,平均工资水平处于相对低的水平。当
1) B2Ak+22+1=2+15+c51mc+=m5=21c11+m++12+2+1++=212=2+1+2+1+2+2+22+32k+1+2
Y :总产出 GDP,它由生产函数Y F (K, L) 所确定;
假定: L :劳动力总量,即经济的整体就业人数 K :资本总量
(1)古典增长理论的模型:
1.古典增长理论
一、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专题
2
国民总收入的假定: S T I G 在每一个周期 t 之内,人们的储蓄率为 s(0<s<1),即
0
2F K 2
0 , FKK
F K
FK
0
2F L2
0 , FLL
F L
FL
描述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一种固定比例关系。表现为:
Y F (L, K ) ,假定投入 (L, K ) 与产出Y 之间关系的生产函数 F 是齐次方城,它所
亚当·斯密认为国家的潜在产出水平的提高要素包括了劳动力分工、资本的积累 和技术进步。李嘉图进一步发现了在给定土地和其他资源的情况下,不断追加资 本和劳动投入会导致汇报递减,因此为保证经济增长,不仅仅需要劳动力增加和 资本的积累,技术进步是不可必少的条件。从今天来看这些观点仍然是整个经济 增长理论的核心内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在本质上并没有很大区别,只不过用模 型描述。
生产函数的假定
(gL )t
L e0
Lt et
Et
技术进步可以用“有效劳动力”来表达
Lt L0egLt
W :工资总额 k :人均资本占有量,即: k K
L y :人均产出额,即: y Y
L w :人均工资率,即: w W
L 劳动力数量呈指数型增长:
88.8918÷1.2990÷.1=4214÷3922=.0034=1÷15251371=8535.78.208÷023.2173c00÷1*m=29030.3922c=.1÷20m3=2÷120252.=3535=42314c)*523m240341*31.252=31*.1.535.*031342.*9205221.04.455=+213*05*2022.02.854850.3150.*+58c12*5m1*202+.050+0.014*85.20*051000+0+03/8T.+0÷+=55+1*011+010+91÷01454050*0010200+5+0+080+400*+4**1*1510.3910%*C%-*6+÷M(=*M=5÷50)*30*31(÷3110*5+**÷4*1m243.%71e=78%n0)8=8s.5=77.93c.6c0mmc.4*m1*31,0w199o.k2.m4c-cem.5mn2csp26m659*.0.34-50.60c5*pm.3c85m9,c05g.m.05i0rp-l.s.85p6/c50bcm0.om7py.c.6spm5c+mc;0m..7.cmk ; 1+1k+12+1+k2234=1c+m1++4+4+2
1
区域二
要素内部市场 (劳动) (资本) (其他要素)
产品内部市场
区域一
要素内部市场 (劳动) (资本) (其他要素)
产品内部市场
交易
(二)区域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内部和外部
1.经济增长的概念 2.封闭的经济增长构成因素:劳动、资本和技术 3.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体系、政治体制和社会体 制 4.区域增长的外部因素:区域经济增长不仅仅受到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空间结构和现有产业结 构的影响,还受到这些因素变化的影响。如区域之间是否能够相互自由交易等相 互经济联系。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否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