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侧通信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数据分析与优化决策研究
电力系统数据分析与优化决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加速,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
电力系统的数据分析与优化决策是保障电力供应安全、提高电力系统效率的关键。
本文将围绕电力系统数据分析与优化决策展开研究,探讨其重要性、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一、电力系统数据分析的重要性电力系统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稳定运行对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数据分析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石,可以帮助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状态、分析问题、发现异常,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电力系统数据分析还可以提供对电力供需情况、能源消耗情况等的深入了解,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因此,电力系统数据分析在电力行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电力系统数据分析的方法电力系统数据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找出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为决策提供参考。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分析方法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构建合适的数据模型和算法,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分析与决策。
例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实现对电力负荷的预测,从而帮助决策者合理安排电力供应计划,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三、电力系统优化决策的研究电力系统优化决策是在电力系统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相应的决策方案,实现电力系统的优化和提升。
电力系统优化决策包括供应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
在供应侧,电力系统优化决策需要考虑电力的生产和供应。
首先,需要制定合理的电力生产计划,以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要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提高电力的利用效率。
最后,电力系统优化决策还需要考虑电力系统安全性的风险管理,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
在需求侧,电力系统优化决策需要通过合理的电力调度方案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通过对用户用电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用户的用电特点、用电习惯等,从而制定个性化的电力供应方案,提高用户的用电满意度。
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电力通信技术需求分析
0 引 言
级 中还要受 到类别的控制 各应用系统权限控制可到菜单级 . 不 同权 限的用户 只能执行相应的菜单规定 的操作 智能 电网环境下 的电力通 信规划要针对通信需求进行 合理的网 第三 . 针对重要应用可限定 P I 或M A C地址 或二者绑定 络规划 , 有效 配置通信资源 , 保障通信业务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保证通 第四 . 系统的原始数据库有严密 的安全保密措 施 . 它设定为只读 信 网络的生存性 和灵活性 . 为 日益增长的电力通信需求提供可靠优质 不可修改 系统应具有安全审计功 能. 能记录对重要数据和应用 的操 的通信服务。 作 日志。 系统 提供关于数据准确性、 合理性的检验功能。 系统支持数据 自动或人 工备份和恢复 . 所有数据能转存到光盘或磁盘等大容量存储 1 能量 管理 系统 设备上 . 作为长期 的存档资料 随着 电网的发展 . 能量管理系统需要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加以更 4 需求侧管理 新和改造 , 以适应智能 电网安全、 稳定、 高效 、 清洁 的需要。 其主要的实时数据来 自于数据采集 与监控 系统 S C A D A E M S向 未来智 能电网的很重要一个 方面. 就是直接面向用户 国外采用 即时信息 系统 S I S 提供分钟级 的实 时数据 , 如: 系统频率 、 总出力、 总 的加强 D S M的激励手段有 : 实时 电价 . 现有 建筑物能效的改进 . 推广 负荷 , 厂站运行工 况 , 包括 机组 出力 、 线路潮流 、 母 线 电压 、 开关状态 节能 型电器 . 公共场所 的高效节能 照明与空调设计等 . 另外还推进 负 等。 荷 曲线管理项 目. 主要 目标在于促进低谷 时间用电 . 签订高峰限 电协 S C A D A实 时数 据可以考虑 由设立在 厂站侧 的 R T U终 端进行采 议等 。 集. 接 口通常可 以为异步数据接 口 R S 4 8 5 或 R S 2 3 2 , 根据信息量 的需 负荷控制终端安装在电力用户侧 . 由于点数众 多而总体业务量偏 要. 速率一般为 1 2 0 0 b i t / s 至9 6 0 0 b i t / s 。 少, 出于经济性考虑一般采用公 网通信 系统实现信息传输 , 大都采 用 R T U采集 的数据可考 虑通过 V . 2 4 / V . 2 8通信通道远传 至调度 中 无线方式 . 早期 电力通信 曾申请专用无 线频点资源 . 通过无线信 道直 心主站服务器 , 以便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 、 分析和计算 。 接控制负荷终端执行切负荷操作 目前主流技术是采用公 网租用 线 各厂站至调度 中心的多路点对点通道可 考虑构成星型的传输模 G P R S或 C D MA. 实现对用户用电情况 的掌握 和进行 限负荷操作 。这 型. 采集周期为分钟级, 保持信息 流基本平稳。 类信息具有突发性质 . 信息流不大
智能电网中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
智能电网中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能源的迫切需求,传统的电力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为了实现电力的高效利用和供需的平衡,智能电网的发展逐渐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
而在智能电网中,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则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简称DMS(Demand Side Management),是一套通过实时监测、调整和管理电力需求的综合性技术体系。
它基于智能电网的信息通信技术平台,将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变成可控和可调整的资源,以实现电力的平衡和高效利用。
DMS从源头着手,通过对电力需求进行精细化管理,以实现电网的高效运行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一、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意义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的使用,能够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DMS可以帮助电力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传统的电力系统存在着能源浪费和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而通过DMS的管理,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段的电力需求,对电力进行调度和分配,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的浪费。
其次,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有助于提高电力供需的平衡。
由于电力需求的波动性较大,电网在高峰期往往面临着输电线路过载和负荷过大等问题。
通过DMS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在高峰期对电力需求进行调整和削峰填谷,以平衡电网的供需矛盾,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还有助于提升用户的用电体验。
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用户的电力需求,DMS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和需求,对用户进行电力的个性化供应和定制化服务。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的用电效率,还能够为用户节约用电成本。
二、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应用在智能电网中,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智能电表和智能家居。
智能电表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用电情况,并通过与电力系统的通信网络实现与电力系统的信息交互。
通过智能电表,电力公司可以了解用户的用电习惯和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用电方案。
而智能家居则可以通过电力系统的调度,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调整家居设备的用电状态,以实现自动化和节能化。
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系统分析
求侧管理以能削减高峰电力 、 平抑价格、 消除电网阻塞、 终端节 曲线灵活化 , 并保证电能质量 , 能与供应侧形成双 向互动 , 最 电 、 高 能 源 利用 效 率 等 众 多优 点 , 到 广 大 电力 公 司 的青 睐 。 终 在 满 足 供 电的 基 础 上节 约 能源 。 提 得 其 在 性质 上是 通 过 电力用 户 优 化 电力 方 式 , 提 高终 端 用 电效 来 为 了达 到 电 网 智 能 需求 侧 管 理 的 目的必 须 综 合 以上 所 指 率 , 达 到 资源 优 化 配 置 、 以 改善 及 保 护 环 境 的 目的 。主 要 通过 的装 置 、 备 、 术 等 因 素 , 样 一 来 , 设 技 这 也就 促 使 了 电网 智 能 需
较 分 析传 统 电 网需 求侧 管理 不足 的 基 础上 , 智 能 电 网 需 求侧 管 理 系统 关 键 设 备 、 从 关键 技 术及 其 实 施 步 骤 三 方 面 对 其进 行 研 究。
需求侧管理措施对电网负荷特性的影响分析
需求侧管理措施对电网负荷特性的影响分析0序言影响电网负荷特性的因素有很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变化、电力消费结构的变化、气温的变化等都会对电网的负荷特性产生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的开展,其对电网负荷特性的影响也逐渐显现,本文主要从需求侧管理措施的角度,分析其对电网负荷特性的影响。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通过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在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的电力需求,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是促进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状况,提高电力使用效率的重要举措,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促进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从实现我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不仅可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有效减少未来能源需求、降低能耗水平,实现电力与环保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同时对于电网来说,有效的需求侧管理措施可以减少高峰负荷并增加低谷用电,达到移峰填谷、均衡负荷、改善负荷曲线的效果,从而增加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保障电网经济有效运行。
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从手段上主要有行政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引导措施等。
不同的措施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行政措施主要通过行政手段,而经济、技术手段主要针对具体的用户,有针对性的促使用电侧主动改变用电方式,对电网负荷特性的改善更为明显。
以下分别从行政、经济以及技术措施对电网负荷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行政措施对电网负荷特性的影响行政措施并不是单纯的拉限电,它包括很多其他内容。
如各级政府部门结合个省(区、市)政府制定并推行用电设备的能源效率标准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可以提高用电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
各种宣传和培训工作也要通过行政手段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
配电自动化及其对通信网的需求研究分析
配电自动化及其对通信网的需求研究分析发布时间:2021-01-13T14:56:56.313Z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27期作者:张晋[导读] 智能配电网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供电质量,通过对分布式发电、张晋国网晋城供电公司山西晋城 048000摘要:智能配电网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供电质量,通过对分布式发电、储能的并网优化,让电力需求侧的管理更加的高效,而且通过现代的管理理念,让配电、用电的运行及管理更加的稳定。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是由配电主站、子站、配电终端以及通信通道组成。
配电主站是实现数据处理、人机交互等多种应用功能的中心,配电子站是连接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的中间设备,主要功能是进行数据信息的汇集,同时,也根据实际运行要求完成区域监控的任务。
通信通道是配电主站、子站以及配电终端之间相互连接的信息传输网络,通过通信通道,配电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实现了及时的信息数据传输、调控指令下达等功能。
随着国家“三网”融合的推进,智能电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而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之一,很好的实现了电能的有效传输,在配电网中,通信网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提高配电网的运行质量,就要构建先进、稳定的组网系统。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通信网;需求引言随着中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逐渐向提供知识和信息的方向发展。
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鼓励竞争是为了产生并获得持续的经济利益,所有公司都必须加强对领先技术的研究。
如果电力企业通过对电力通信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提高智能水平将其称为智能电网。
因此,它将不断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一方面,在促进该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能源公司应深入研究智能电网,提高电力通信技术的使用效率,并促进自动化和智能化动力传动的发展。
1智能配电网的概念及特征从技术层面讲,智能配电网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构建的自动化的供电网络,利用分布式智能以及自动控制系统来实时的监控每个用户以及节点,确保从发电厂到用户端每个节点上的电流以及信息能够双向互动。
智能电网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研究
上个世 纪8 年 代, 0 美国首 先提 出了 由用户积 极参 与, 理分配 利用 电力资 合 源 的系统 工程 电力 需求侧 管理 (S ) S 是实 际过程 中通过 各种 优化手 段 D M 。D M 改 变 电力系统 中的供 需模 式, 在保 持 电能 综合服 务水 平的前 提下 , 取合理 的 采 分配 、调控方 式 降低 电 能 的总 消费 量及 负荷 水 平, 而达 到合 理 分配 电 能、 从 改 善 负 荷 曲线 、提 高 供 电 效 率和 水 平 、推 进 可 持 续 经济 、能 源 、 环境 等 因素 协调 发展 的 目的 。由于 我 国在 电力需 求侧 管理 方面 的研 究起 步较 晚, 存 在不 能对用户 实时 电能需求信 息进行全 面监控 调度 : 具备根据 用户 的类型实 不 行分 时段供 电和 分时段 计价 的综合 调度 功能 : 没有供 用户选 择 的多能源 结构 , 也就 是不能完 好体现 电力需求 侧管理 系统 的功 能, 制约 了智能 电网发展等 不足 因此 , 目前 我 国电 网中 电力 需求侧 管 理系统 的现状 进行 分析 总结, - 对 进 一 步完善和 实现 电力需求 侧管理 系统 的智能功 能, 对推动 智能 电网建设具 有较大 工程实际意义 。 1我 国电 力需求 侧 管理 的现 状 电力需求 侧 管理 是一 个集 分配 、调度 为 一体 的系 统工程 , 需要 电力 用户 积极 参与 。为 了提 高 电力需 求侧 管理 水平 , 常可 以采取 改变 电力 用户 用 电 通 方式和提 高供 配电系 统的 电能使用效 率, 尤其 是用 电终 端的使用 效率 的技 术手 段 。我 国在 电力需 求侧管 理方 面 的研 究起 步较 晚, 但在 二十年 的发展 过程 中, 也取 得 了较 多 的成果, 工业或 商业用 电等大 电能消 耗的用 户采 取分 时供 电、 对 分 时计价 的方式 , 而实 现 电力 负荷 削峰填 谷 的作用, 障大发 电机组 处于 高 从 保 效经 济 的运 行工 况 。但 所采取 的方 式 多是 由电力 公司调度 人员 根据 历史运 行 情况 直接控 制客 户终端 的供 电方 式, 电力用 户没 有主 动参与, 获得 的成果 只 所 能在 政策 管理 性方 面起 到优 化作 用, 而对 于需 要用 户积 极参 与 的优 化 电能 结 构 、完善供 配 电方式 、提高 终端用 电效 率等 电力 需求侧 的基本 功能优 化方 面 还有 很 多不足 。 由于 电力需 求侧负 荷类 型和容 量 的变 化 、需求 侧管 理技术 功能 的不完 善 等 因素造 成 电网需求侧 调度 很难 实现供 需平 衡 、 节能 、 安全等 功 能, 出现 电能 损耗 加大 、单位 电能 生产成 本大 的不 利现 象 。据 不完 全统 计, 0 8 我 国全 20 年 社会 用 电量约 为3 2 8 W h 在系 统输 电、 配 电和用户 终端 能源损 耗就 高 4 6 亿K . , 供 达 9 。对于超 超 临界发 电机组 而 言, % 其理 论热效 率高达 4 % 单 位 电能煤耗 约 5, 为2 85 /W h而在 实际运 行过 程中, 8 .gK ., 其平 均单位 电能煤耗 约 为397 K ., 3 ./W h 即每 生产一度 电能就要 多消 耗5g 0 电煤 , 也就是 说我 国电 网需求侧 管理 具有较 大 的节能 前景 。因此, 采取 合理 的优化 方式 , 调整我 国 电力需求 侧基 本功 能和 结构 , 以大 大提 高 电网的供 配 电能力 、 到节能 降耗, 动智 能电 网的建 设。 可 达 推 2电 力求饲 管 理实施 过程 中 的主 要问 题 从 上面分 析我 们看 出, 们 电网需求 侧管理 还有 很多不 足, 我 具有较 大 的优 化前 景 。 笔者 结合 自己多年的 电力营 销及 需求侧 管理 的经验 , 为 目前 电力需 认 求侧 管理 在实 施过程 中存 在 的主要 问题 主要 包括 以下 2大方 面的 内容 。 2 1对 电 力需求侧 管理 的认识 和保 障不 足 . 电力需求侧 管理工 作的最 终 目的是 提高客户 用 电终端 的用 电效 率, 但是 在 需求侧 管理模 式的 设计过程 中必须 由用户积 极参与 , 需求侧 供 电方 式和结构 对 进行 探讨 。 由于我 国 电力 需求侧 管 理是在 用 电严 重缺 乏过程 中形 成的, 为 了 是 满足 短期 用户 电能 需求的 目的, 过调度 人员单 纯依 靠行政 措施 形成 的错 峰、 通 避峰 管理 模式 。 没有 从 电力需 求侧 管理 的基本组 成进 行分析 探讨 , 而对 电力 从 需求 侧管 理的真 正结 构和 实际意 义没 有进行 充分 分析探 讨 。 同时, 电力需求 侧 管理 缺乏 一些必 要 的法 律保 护措 施 。 电力 需求侧 管理 是一个 社会 行为 , 一 不仅 是 电力 公司 自己优 化经 济效 益的一 种手 段, 时也 是 电能用户 经济 效益 、 同 区域 经 济发 展 的重要 影响 因素, 因此 , 需要 政府和 电能 用户 的积极 参与 。通 过政府 的 主导作 用, 在相关法 律法 规的支持 保障下 , 由电力公 司和 电能用 户的积 极策划, 形成 高效 的需求 侧管 理系 统 。同 时, 电力 需求侧 管理 是一项 巨大 的工程 项 目, 包含 大量 的调研 、 计 、 统 规划等 工作 , 而且整 个项 目研 究的启 功资金 非常 大且 需要 一次 性投入 , 因此 需要 国家建 立稳定 的专项 研 究资金, 电力公 司和 电能 在 用户 的积 极参 与下 , 推动 电力 需求侧 管理 系 统进入 进一 步完 善研 究阶段 。 2 2 电价 结构不 合理 合 理分配利 用 电力 资源 是 电力 需求侧 管理 的核 心步骤 , 实施峰谷 分时 电价 是最 为直接 和经 济 的一 种技 术手 段 。 由于 电力 需求 侧管理 的不 完善, 但 目前 在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需求侧响应技术应用及发展探析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需求侧响应技术应用及发展探析[摘要]伴随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我国电力消费总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之下,为能够积极推进着新能源整个领域实施结构性的改革,促进能源与信息之间实现深度的融合,便需持续推进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注重新能源型电力系统当中更好地应用及发展需求侧响应(DR)技术。
故本文主要探讨新能源型电力系统当中需求侧响应(DR)技术有效应用与其发展,仅供业内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需求侧;新能源;响应技术;应用发展;前言:为更好地应对于我国当前电力能源需求量的持续增长局面,我国大力推进着新能源型电力系统的开发及其应用,这就需提高对需求侧响应(DR)技术应用重视度。
1、关于新能源型电力系统基本特征与其需求侧响应作用阐述1.1在系统特征层面新能源型电力系统基本特征集中表现于随机性、智能性这两个层面,详细如下:一是,针对随机性特征。
新能源型电力系统当中,负荷侧和发电侧有较强随机性,新能源式发电,促使原电力系统总体发电的单位数量改变,系统当中可调度容量及其调度电力实际占比均呈减少趋势,电力系统自身随机的扰动性提高,致使电力系统总体可控性被削弱;二是,针对智能性特征。
新能源型电力系统具体实现,其需智能化各种设备起到支撑作用,包含着新能源的发电并网及需求侧响应,且需依靠着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控制及管理系统、网络信息化系统等,实现智能化设施设备和传统的电力系统相应调度方法联合,增强新能源型电力系统总体智能性。
1.2在需求侧响应作用层面新能源型电力系统之下,以调控机制及其实现手段差异为基础,需求侧响应针对新能源型电力系统实际运行过程有着不同作用。
那么,从其分时电价及尖峰电价层面价格类型需求侧响应分析,由于控制信号响应控制周期均经小时级予以规划设定,其负荷无法结合新能源具体应用情况而实现及时响应,以至于新能源的发电短时强烈波动所致并网困难层面问题无法得以解决。
故而,新能源型电力系统具体应用期间,需借助价格类型需求侧响应而满足其运行过程高效、可靠、稳定及安全需求[1]。
电力系统分析(5篇)
电力系统分析(5篇)电力系统分析(5篇)电力系统分析范文第1篇电力作为经济社会进展的基本能源,在智能电网建设进程中,实现了对传统电能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的转变,尤其是在电能数据采集和计量上,以其富裕柔性、高互动性和牢靠性满意了用电户对电能实时性的要求,也为智能电网平台构建供应了技术支撑。
电力营销是建立在用电信息收集基础上,结合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来满意电力服务目标,特殊是在智能电表的讨论与应用中,实现了电能数据采集、计量、归集和处理,也节省了电力企业电能管理成本,提升了电力企业信誉和服务水平。
1电力营销的主要业务及客户需求分析电力营销系统主要包括客户服务单元、营销业务单元、营销工作质量单元及营销决策支撑体系四部分。
其中,客户服务层主要通过营业厅、互联网来满意用电户的信息查询、询问、受理用电户的紧急服务或投诉举报等业务,也是电力营销系统中提升企业形象,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点;营销业务层主要从电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上,从详细业务的处理上来优化管理,提升服务效率。
如对新装、增容、变更服务、电能计量、电费收缴、合同管理、负荷管理等业务;电力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主要从客户服务及电力营销业务考核上,就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合同执行状况,以及投诉举报工作进行监督,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完善落实;电力决策支撑层,主要从电力营销策略制定、市场调研、市场开发、运营管理、客户管理、电力营销效益评估及企业战略规划上供应科学决策依据,帮助电力营销决策工作。
我国电力营销工作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为滞后,用电户对电力营销业务需求还处于较低层面。
通常状况下,在保障电力供应稳定性上,结合电力服务经济社会进展实际,从故障排解响应速度、提升优质电力服务质量上,电力营销在客户需求分析上主要表现在:一是满意电能供应牢靠性,从停电缘由、电网改造、电力设备故障处理、电力供需不平衡等方面来提升供电牢靠性;二是满意共性化电力服务需求,当前在共性化服务上,主要集中在用电户电能信息采集,以及实现供电、用电双向互动交互;三是快速电能故障处理及响应速度,着力从电力故障点推断、解决用电户故障问题,实现快速响应处理;四是丰富用电业务办理渠道,当前主要以营业厅为办理渠道,人工受理方式降低了用电满足度,要拓宽网络办理,实现智能化受理;五是用电信息不透亮,当前用电户所获得的用电信息范围狭窄,无法全面了解、准时获得用电信息,导致电力营销策略规划缺乏引导性。
需求侧管理(DSM)在四川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达国家实施 D M的经验上 , S 结合本 国本地区电力系
统 的特殊情况从整体上提 出有针对性措施 的文献不
多 。在 以上文 献 的基 础 上 , 宏 观的角 度介 绍 了四川 从
电力系统的几个突 出特点 , 分析 D M 的技术体系及 S
其对 电力 系统 的影 响 , 而 提 出 四川 电力 系 统 实 施 从
电蓄能技术 是 D M中转移高峰 电力 、 S 开发低谷
用电、 优化资源配置、 保护生态环境 的一项 重要技术 措施。冰( 蓄冷技术 , 水) 一般在大型商场 、 办公楼 、 商 住楼 、 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应用 , 效果 显著。而蓄热
电锅 炉 的应用 , 仅 能 转 移 高 峰 电 力 , 且对 防 治 大 不 而
一
体。事实上 , 只要是能实现节能及负荷管理基本 目
利亚等发达国家 , 以及泰 国、 马来西亚等发展 中国家
在节能、 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取得 了
标的技术 、 经济手段 , 均可归结为 D M体系。下面只 S 讨论狭义的技术体系及重点 问题 。
D M的核心问题 是负荷管理 , S 即如 何建立基 于
・
参加, 包含一次能源提供商 、 电力设备制造商及其上 、 下游 企业等在 内的棚关单位 , 需要各级政府管理部 门
积极 支持 与配 合 的 庞大 而 复 杂 的 系统 工 程 。D M 以 S
57 ・
维普资讯
第 0 6 4月 2 年 9 期 2O卷第 2
D M( e adS eM n e et指需求方管理 或 S Dm n i aa m n) d g
需求侧管理 。由于 D M是通过减少用 电量, S 从而提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需求侧响应关键问题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需求侧响应关键问题发布时间:2023-01-04T02:02:56.905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23期作者:翁敏[导读]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纷纷对新能源发电、高速光纤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阳供电局贵州贵阳 550000摘要:近些年我国能源行业取得突出的进步,与此同时也带来挑战,能源紧张的现象明显,如何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成为当前主流趋势。
需求侧响应可有效克服当前的新能源开发中的间歇性的问题,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利用率,实现源荷互动和协同化发展。
在本次研究中以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需求侧响应关键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需求侧响应;关键问题一、新能源电力系统特征及需求侧响应的作用1.1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特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纷纷对新能源发电、高速光纤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当前,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优势,世界各国都已经重视起可再生能源开发和智能电网建设问题。
根据各种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实际情况,本文总结了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后,使原有电力系统发生的变化及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特征。
(1)随机性新能源电力系统中,负荷侧与发电侧的随机性较强,新能源发电改变了原有电力系统总发电单位数量,系统中可调度容量与可调度电力占比减少,且提高了电力系统的随机扰动性,最终削弱了整个电力系统的可控性。
(2)智能性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实现离不开各种智能化设备的支持,如新能源发电并网、需求侧响应等,依赖于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网络信息系统、智能控制与管理系统等,将这些先进的智能化设备与传统电力系统调度方法相结合,便使得整个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智能性更强。
1.2需求侧响应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作用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下,基于调控机制与实现手段上的差异,需求侧响应对于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的作用也不同。
从分时电价、尖峰电价等价格型需求侧响应项目来看,因为相关控制信号的控制周期基本上是通过“小时级”来规划的,负荷不能根据新能源应用情况及时响应,这就无法解决新能源发电短时剧烈波动导致的并网难问题。
电网电力行业的供需平衡分析
电网电力行业的供需平衡分析在当今社会,电力供需平衡是电网电力行业的重要问题之一。
供需平衡的良好状态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角度,对电网电力行业的供需平衡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实现供需平衡。
一、供给侧分析供给侧是指电力行业提供电力资源的一方。
在电力行业中,供给侧主要由发电厂和电力公司组成。
供给侧的供能能力直接影响到电力市场的供应情况。
1.1 发电能力发电能力是供给侧的核心指标。
发电能力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发电厂的装机容量、发电设备的状况、燃料供给等。
当前,电网电力行业发电能力逐年增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火电厂的燃料供给不稳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等。
1.2 发电成本发电成本是供给侧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不同的发电方式,对应着不同的发电成本。
传统的火电、水电等方式的发电成本普遍较高,而新能源发电的成本逐渐降低。
供给侧需要在保证供能能力的同时,尽量降低发电成本,以保持电力市场的竞争力。
二、需求侧分析需求侧是指需求电力资源的一方,主要由工业、商业和居民用户组成。
需求侧的需求情况直接影响到电力市场的需求情况。
2.1 电力需求的变化电力需求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季节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
在季节方面,夏季和冬季是电力需求的高峰期,而春季和秋季则是低峰期。
了解电力需求的变化情况,对于供给侧制定合理的发电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2.2 用电结构的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用电结构也在发生改变。
高能效电器的应用和节能意识的提高,使得电力需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供给侧需要根据用电结构的变化,合理调整发电结构,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三、供需平衡的实现实现电网电力行业的供需平衡需要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共同努力。
3.1 加强发电设施建设为了增加发电能力,供给侧需要加强发电设施的建设。
建设更多的发电厂,提高装机容量,改造老旧设备,以应对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智能配电网通信业务需求分析及通信方案
智能配电网通信业务需求分析及通信技术方案摘要:配电通信网是发展智能配电网的基础条件,随着智能配电网、分布式新能源站和智能用户的接入,配电通信网的业务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
本文分析了智能配电网各部分(高级量测体系、高级配电运行、高级输电运行、高级资产管理)通信业务需求,并初步给出了主要采用配网光纤、宽带无线接入方式实现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方案,为进一步智能配电网通信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配电网、高级配电运行(ADO)、高级量测体系(AMI)、智能配电通信网Smart distributi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requirements analysis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rogramHuangsheng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3) Abstract:Distribu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is the base of the Smart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the smart distribution network, distributed new energy stations and smart user access, distribution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rvices requirements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Smart distribution Grid (AMI,ADO,ATO,AAM) communications business requirements, and a preliminary paper mainly uses distribution Grid optical fiber,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mart distribution Gri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Program, in order to further Smart distribution Grid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reference.Keywords: Smart Grid, Smart distribution Grid, ADO, AMI, Smart Grid distribu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1.前言1.1 智能电网与智能配电网近来国外和国内的“智能电网”的研究很热[1-3]。
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电力需求侧管理指的是为了在减少用电消耗和实际电力需求的同时,满足用电功能的各项需求,所采取的一些提升终端用电效率与优化用电方式构建出一套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
电网需求侧管理系统通过对收集的原始数据的分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当地的电力需求信息,并利用系统来帮助电网企业进行优化,主要包括对电网未来的发展,电力市场的足球状况以及电力负荷的优化管理等内容。
关键词:需求侧管理系统1引言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首要功能任务就是解决电网缺电时如何做到电力需平衡。
但不局限于当电网电力供应不足时做到供需动态平衡,通过研究负荷侧实时的用电负荷变化和发展趋势,为供电和发电两侧的5年发展规划提供更加详细的电网运行原始数据,使供需平衡点由静态平衡达到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2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2.1系统需求分析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是在营销运行的基础上,将系统的用电监控与负荷需求侧综合分析综合为一体化的综合应用平台。
要求保证供电局其他系统上线的基础性业务正常运行上线的前提下,为营销部决策提供准确详实的依据;并且通过将供电局众多独立的单个子系统整合成系统,达到数据资源最大程度优化和数据共享;制定统一标准的营销业务流程。
2.2系统的功能需求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主动采集负荷侧电能参数、实时抄表、准确掌握用户负荷侧的数据变化趋势、用户负荷管理和控制、用电负荷侧数据突变和实时监测分析、多线路线损并行计算分析等多种功能。
因此系统要求具有高冗余度和可靠性,确保收集到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和完整。
从系统的硬件角度上,系统在CPU、RAM和硬盘存储硬件设备等主要硬件方面留有足够的发展升级空间。
从软件设计方面,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可归纳为原始数据的收集、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控、用户负荷控制管理、用电数据突变异常、多路线损计算与综合分析、电能数据报表的及时生成和打印、系统本身管理等几大模块。
2.3总体设计系统框架结构如下图:地区电力调度系统地区电力营销系统市95598客服负荷控制系统地市公司PIMS主站低压用户变电站地方电厂高压用户配变图2-1系统框架结构如图2-1电网的需求侧管理系统整体框架结构所示系统主要建立在地市电厂、关口电表、主要枢纽配电所、配变终端和用户负荷侧等关键电能量采集点的基础之上的,在供、售、购电三个关键环节点上实现一体化管理,将用电负荷终端数据集中存储分析;并且构建出电能量采集一体化系统,对电厂、各级配变终端、用户负荷侧等电能量数据实现实时采集。
电力市场中需求侧响应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
电力市场中需求侧响应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作者:郑鑫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第35期摘要:电力市场中需求侧响应是通过对用户的用电量进行调整来提高系统的资源配置,对电力市场工业、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有着促进作用。
将需求侧响应引入电力市场中,通过电力价格信号与电力市场激励机制,来增加需求侧价格弹性在电力市场中的作用,减少电力市场中市场主体的操纵力,促使电力市场竞争有效、公平进行,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性,促进电力市场的良性运行。
关键词:需求侧响应电力市场电力系统影响成本效益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2(b)-0207-02打破电力市场垄断,引入电力市场竞争机制,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电力市场运行效率是世界各国电力改革的方向。
电力竞争市场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但由于电力商品是发、输、配同时完成,且不可以大量储存,故电力市场并不是理想的竞争市场。
由于市场中缺乏需求侧响应,因此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就会形成供应侧的市场力,发电厂利用市场力,抬高电价,损害了消费者和市场参与者的利益。
故,要将需求侧和供应侧同时考虑,才可形成良性的电力市场。
各国的电力市场都在不断的探索中,建立基于电力市场的需求侧响应计划。
将需求侧响应引入新电改形势下的电力市场中,提高能效,保障用电秩序,以需求侧响应管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1 电力市场中需求侧响应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1.1 电力市场中需求侧响应对发电侧的影响分析需求侧响应可使用户在用电高峰时调减用户用电量,在用电低谷时期增加用户的用电量,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避免发电企业操纵市场力抬高电价。
用户可以通过预计企业的用电成本,通过更改用电方式或用电时间来对电力市场中的用电实时价格作出需求响应,即当用电高峰时段,用户减少负荷高峰时段的用电量,或者可把处于高峰时段的用电量转移到用电低谷时段,减少用电高峰时段用电量进而减少高峰发电容量的作用。
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中电力负荷技术的应用
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中电力负荷技术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12-05T11:39:18.789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23期作者:张轩梅成成[导读] 构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源网负荷交互能力,促进新能源的消费,对准确高效地管理用户能耗和碳排放,帮助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安徽合肥 230000摘要:在新型电力系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清洁能源接入电网,大量电力电子设备接入,导致大量数据被导入。
因此,对各种负荷资源的监控和调节变得尤为重要,这也对未来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传统的负荷管理系统很难在未来新的电力系统中实现对各种分布式资源的精确调节,而建立新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可以为解决当前问题提供思路。
电力负荷技术是构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系统及承载新型负荷管理系统业务的关键。
基于此,本文就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中电力负荷技术的应用进行相关探究,以期为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电力负荷技术;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引言构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源网负荷交互能力,促进新能源的消费,对准确高效地管理用户能耗和碳排放,帮助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立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过程中,标准和规范发挥着关键作用。
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将有助于降低项目实施的成本和难度,促进业务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
现阶段,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标准的功能和性能指标并不先进,许多关键内容难以满足准确负荷分类、实时监控和实时控制的需要,特别是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站、负控终端及接入等方面的标准亟需更新,同时需围绕信道时延控制、量测功能设置、数据采集频度、负控终端与客户负荷开关的连接等,制定或修订相应标准。
1 研究背景2022年3月31日,中国工程院根据重要研究成果《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指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在2027年左右达到峰值,峰值控制在122亿吨左右。
电力需求侧相关概念解读
一、总体要求1.需求侧管理系统软件2.节能诊断及潜力评估管理系统软件二、常用概念1.需求侧定义需求侧管理定义:在政府法规和政策的支持下,采取有效的激励和引导措施以及适宜的运作方式,通过发电公司、电网公司、能源服务公司、社会中介组织、产品供应商、电力用户等共同协力,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改变用电方式,在满足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社会效益最好、各方受益、最低成本能源服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百度百科电力需求侧管理(Power Demand Side Management,DSM)指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
其主要内容是对终端用户进行负荷管理,使用电负荷平均化,提高终端能源使用效率及实现综合资源规划等。
——百度百科2.核心共同点对象:政府、电力公司、能源服务公司、社会中介组织、产品供应商、用电客户。
目标:节约电力,减少装机,提高环境质量,提高电力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手段:由政府主导,电力公司为主要实施推广单位,旨在以经济激励(拉大峰谷电价实施错峰等)为主要手段,引导和刺激广大电力用户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实现重大电力节约。
3.意义社会效益:减少电力需求,从而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与污染物的排放,缓解环境压力,同时减少社会资源的投入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对政府而言,可以通过实施DSM,合理配置电力资源,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还可以促进用电设备的更新换代,增加对高能效设备的需求,促进GDP增长,降低单位GDP能耗。
对于电力客户而言,实施DSM可以帮助降低电力消耗,减少电费支出,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对电网公司而言,实施DSM可以减少高峰时段电力负荷对电网的压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服务水平;在电力供应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大大缓解限电的压力,可以提高电网设备的利用率,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减少和延缓电网建设的投资。
电力系统中的电力需求侧管理
电力系统中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概述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 DSM)是指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的用户需求进行管理和调控,以达到提高能效、平衡供需、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目标的一种方法。
在电力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从过去主要关注供给侧的建设,逐渐转向了对电力需求侧进行管理和优化。
本文将从电力需求管理的背景、目标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力需求管理的背景随着电力产业的迅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加,电网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传统的供应侧建设成本高昂,同时还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进行电力需求侧管理成为了改善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电力需求管理的目标电力需求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能效:通过优化电力需求,减少无效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比如,通过调整用户的用电时间,避免峰谷电价差异导致的能源浪费。
2. 平衡供需:通过灵活调整用户的用电需求,平衡电力系统的供需关系,避免电力不足或供电过剩的情况发生。
3. 降低能源消耗:通过电力需求的调控,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4. 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减少电力系统的运行负荷,减少排放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三、电力需求管理的方法电力需求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 时间分时段电价时间分时段电价是指根据不同时间段电力供需情况不同,设定不同的电价。
通过制定较高的峰时电价和较低的谷时电价,可以引导用户在谷时段集中用电,减少峰时段的用电负荷,达到平衡供需的目的。
2. 负荷管理负荷管理是指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对用户的负荷进行管理和调控。
通过对负荷进行分级分类,设置合理的功率约束条件和用电限制,引导用户合理使用电力资源。
比如,对重要行业和设备进行优先保电,同时对非重要行业和设备进行负荷调整,避免系统过载。
3. 能源管理能源管理是指通过对能源的监控、计量和节约,实现对电力需求的管理。
智能电网建设中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张弛
智能电网建设中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张弛发布时间:2021-08-09T06:47:04.732Z 来源:《中国电业》(发电)》2021年第8期作者:张弛[导读] 现阶段,政府大力倡导低碳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强调全面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通江县供电分公司 636700摘要:现阶段,政府大力倡导低碳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强调全面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电网智能化系统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加速,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研究已成为许多电力行业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简要分析了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加强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电力需求侧管理。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需求;侧管理一.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意义有效降低发电和供电成本,确保供电质量和供需平衡,优化资源配置,最大程度地利用发电和供电设备的利用率,并限制、指导和调整某些用户有效地提高电力消耗的效率。
提高公众对“节能降耗”的认识,以在用电量方面形成环境友好的节能氛围。
同时将竭尽全力寻求发展新能源,开发新方法以回收剩余和替代能源,从而尽可能提高利用社会能源的效率。
电力用户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
借助需求侧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优化和分配电力用户资源,从而使有限的电力资源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过程中,有效地帮助电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现状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一个集成了配电和调度功能的系统项目,需要电力用户的积极参与。
为了提高电力需求侧管理水平,通常可以采用技术手段来改变电力用户的用电方式,提高供配电系统的用电效率,特别是电力终端的使用效率。
我国对消耗大量电力的工商业用户采用分时供电和分时计价的方式,以达到调峰消谷的效果。
由于电力需求侧负荷类型和容量的变化、需求侧管理技术功能不完善等因素,电网需求侧调度难以实现供需平衡、节能和安全等功能,增加了功率损耗并提高了单位发电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从接入方式 E ) 进行适配。传统的数传电台通信系统采用轮询接 入, 通信时数据在无线信道 I 透明传输 ,被叫的R U 占 t T独 行信道 ,如 果被  ̄R U t T 的通信时间过长 ,就会对R u [ T 告警信息 的上传造成形响 , 造 成 中心站管理员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由于从站R U T 不 能主动发起通信 ,通信 只能由主站发起 ,这必将会影响告警信息的及时 上传。并且 ,在一个具有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二个信道 的系统中只能实 现单工通信 , 极大的浪费 了信道无线资源和降低 了通信效率 。 因此在对2 0 通信系统进行业务适配时,可以变轮询的 、透明传输 3M 接人为一定公平性的分组接人 ,采用f o 交换的方法 , r g 各站R U T 将要上 传的数据封装成 固定类型和长度 的分组 ,在同一条无线信道 中采用动态 复用 的技术 ,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 ,同l 讨传送多个数据分组保证R u T
2 结束 语 电力通信网 ,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调度 自 动化系统被合 称为电力 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的二大支柱。 目 电力通信 网已成为电网调 前 度 自动化 、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随着电力工业 自动化 向网络与信息化发展 ,电力通信网建设 ,尤其是电力需求侧 即1千伏 以 0 下配电网的通信网建设 ,日益向多元化 、数字化 、网络化和大信 息 量化 发展 ,为电力需求侧通信专网提 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关键 词 电力需求侧 ;电力通信 ;电力系统 中图 分 类号 T M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7— 6 l(oo 9— 190 6 397 - l) 104— 1 2 o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来引导电力用户优化用电方 式 ,并提高终端用 电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 ,改善和保护环境 ,最终实现 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 电管理活动 ,它是综合资源规划方法在电 力资源规划上的运用 ,是促进 电力工业与圈民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的一 项 至关 重要 的工 程 。 “ 十一五 ”期间 ,电力企业中电网建设 的重点将是着力解决特高压 电网和城市电网两头薄弱的问题 ,电力需求侧即I千伏 以 F O 配电网的通 信和通信终端将是发展重点 。由于 日前 电台通信 系统 采用透明传输模 式 ,并 且采 用 大 区 轮 询 的方 式 进 行数 据 交 换 ,这些 特 点 使 该 系统 的 网络 容量非常有 限,传输效率极其低下 ,而且缺乏解决 随机事件的灵 活性 。 所以,要根据 电力需求侧通信的共体特点 ,在矛盾 中找到平衡点 ,设计 套适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 以此来改湃与提高 电力需求侧通信系 并 统的通信 陛能 ,是十分必要的。
一
1 电力需 求侧 通信 系统分 析
11 电 力 需 求侧 通 信 的业 务 分 析 . 1 )业务数据特点。间断通信 与突发通信并存 ;非实时 f 生业务 与实
时性 业务并存 ;重载负荷与轻载负荷并存。 2 对通信系统的要求。① 可靠性要 求。电力需 求侧所采 集数据 和 ) 管理对象所处环境复杂 , 运行温度因素 、电磁干扰因素,外力破坏因素 多存在 ,因此要求通信系统必须能够满足业务数据的通信可靠性 , 界 外 干扰产生的数据包平均丢失 率应 控制在低水平 。②安 全性 要求 。电力 需求侧通信系统要求能够保证数据在通信 网路 中传输 的安全性 ,应该 能 够抵抗恶意攻击导致的数据包丢失 , 保证 电力需求侧通信数据的正常传 输顺利进行;比如保证 采集数据不被恶意篡改以致影 响电力系统经济效 益 ,保证控制数据为被篡改 以致形响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等。③ 及时性要 求 。电力需求侧管理中既包括实时业务 ,也包括非实时业务 , 即使是 但 非实时业务 ,也有 时间上 的要求 ,即通 信的及时性要求 ;比如 自动抄 表和台区变压器数据采集等领域 ,通信数据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到达 , 整点时刻上传的采集数据理论上需要在下一个抄表时刻 ( 或周期 ) 前到 达 ,否则该数据将 自动失效 ;居 民电表的抄表周期 比较长,一般规定每 天抄一次 ,而台区考核表和台区变压器数据则一般要求每五分钟采集一 次;因此及时性也是电力需求侧业务对通信系统提出的要求。
祷
鹰 用 科 学
1 4 9
电力需 求侧通信系统分析
周建成
( 河南 郑州供电公司 ,河南郑州 4 0 0 5 0 0)
摘 要 分析电力需求 侧的业务特 点和电力需求 侧业 务对通 信系统提 出的要 求 ,阐述无线 电台 的缺 陷和不 足,指 出对其应 同时从 网络结
构 、接入 方式 、资源管理 和竞争机制 四个方面按照需求 侧业务进行 优化适配 。
12 无 线 电台 对 电 力 需 求侧 业 务 的 适 配 .
对信道的使用尽可能公平 。 3)从资源管理上进行适配 。无线频率资源是珍贵 的 ,如何既尽 可 能消除同频 干扰 ,叉充分利用频率资源传统的无线电台采用异步透 明传 输 ,一个频率下只有一个信道 。而要提 高频率利用效率 ,通过时分复用 将物理信道分出不同的逻辑信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4)从竞争机制上进行适配 。要提高信道 的利用率就要共享信道 , 要实现共享 ,就必须 引入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体现网络的随机访 问能力 以及数据交换能力等等性能指标 ,而这些问题本身却又是相互矛后的 , 比如一个非常适合解决突发的 、小数据量通信的竞争机制却不一定适合 固定 的、中等数据量通信的场合。 所以 , 要根据 电力需求侧通信 的间歇通信与突发通信并存 、非实时 业 务与实时业务并存 、重载负荷 与轻载负荷并存特点 ,在矛盾 中找到乎 衡点 ,设计一套适用 的竞争机制 ,并 以此来改善与提高电力需求侧通信 系统的通信性能 ,是 十分必要 的。 13 电力 需 求 侧 信 道 分 配 问 题 分 析 . 频率资源的使用对任何一个无线系统来说都足最重要 的内容。为了 满足 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以及负荷管理的需要 ,国家有关部 门明确的将 2 3 z 2 l z页 2MH ~3 MH 步 段共l个双工频点和15单工频点分配别于公众移动电话通信网 , 具有
非常鲜 明的行业特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 )终端应用特点 。①负荷控制终端位置相对 周定 ,无须提供终端 的移动性能 ;②终端部署数量多 ,范围广 ,但分和大休均匀 ; ③各终端 之间并不需要具有通信功能 ,终端作 为整个网络设 备的最边沿部分仅需 要 处于网络核心的主站服务器进行通信 。 2 业务需求特点。①以数据业务为主 ,对语音业务需求不大 ; ) ② 既有适合于广播 的集团控制类业务 ,又有适 合于随机访 问的告警 类业 务,也有适合于控制访问的定时上报类业务 ; ③集 团控制类业务和告警 类业务属于轻载信息 ,定时上报类业务属于重载信息。 2 O H 无线电台通信系统虽然拥有4 +可用的频点 ,但仍然显得十 3M z 0 分缺乏 ,存在电力需求侧信道分配问题 。 个无线通信系统,在地域 E 相隔一定距离的地区可重复使用同一 频点这个距离称为同频保护距离。如果终端数量快速增长 ,则需增加频 点和中继站 ,中继站无空闲频点可用时 , 以采用倒频 中继技术。 可
一
1 )从 网络结构上进行适配 。为了科学合理 的利用 电力系统有 限的 频率资源 ,同肘降低R U T 和主站 的发射功率,使得设备成本得 以降低 , 可 以采用蜂窝组网的方式 。传统的数传 电台通信系统组 网多采用大 区覆 盖 ,随着R U T 数量的增加这种方式己远远不 能满足需求 ,因而用蜂窝小 区、频率复用的组网方式能够从一方面解决频率 资源有限和用户容量的
问题 。
20 H 无线电台通信系统的这种大区制 、中继制的组 网方式 , 3M z 势必 造成同频保护距离过大,从而造成同频 _扰严重 、 下 频率资源浪费等等问 题。只在对其进行小 区化 、蜂窝化 、网络化 ,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频 率资源的问题 。
再有 ,频率资源要进行统筹规划 ,最好 由省一级 电力公 司进行统筹 安排和预分配 , 然后进行预分配频率的测试 , 最后到现场进行信号传输 特性测试后方能实施 。
参考 文献 [】 需求侧 管理工作 指南 . 1电力 国家发展 和改革委 员会( 国家电 网公 司编) . , 北京 中
国电力出版社 , 0 . 2 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