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磁兼容法规介绍分析

合集下载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目前,适用于汽车电子零部件产品的电磁兼容标准种类繁多,本文将从国际标准、地区法规及指令、国家标准选取与电磁兼容相关内容,以方便业界研究与应用。

一、国际标准1.CISPR 25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该标准由CISPR/D技术委员会发布,对汽车电子零部件的辐射骚扰和传导骚扰的参考限值要求、测量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进行了论述。

2. ISO 11452 道路车辆——窄带辐射电磁能量产生的电骚扰——零部件试验方法。

该标准是研究汽车电子零部件抗扰度测试方法的系列标准,依据ISO官方网站的最新信息,共分为11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则和定义,2005年颁布,版本为3.0。

第二部分为装有吸波材料的屏蔽室,2004年颁布,版本为2.0。

第三部分为横向电磁波小室,2001年颁布,版本为2.0。

第四部分为大电流注入,2005年颁布,版本为3.0。

第五部分为带状线,2002年颁布,版本为2.0。

第六部分为平行板天线,1997年颁布,版本为1.0,但是该标准已在2002年9月17日撤销。

第七部分为射频功率直接注入,2003年颁布,版本为2.0。

第八部分为磁场抗扰度,2007年颁布,版本为1.0版。

第九部分为便携发射机,文件编号是ISO/DIS 11452-9,DIS代表该部分还处在国际标准草案阶段。

第十部分为对扩展音频范围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性能,2009年颁布,版本为1.0。

第十一部分为混响室,文件编号是ISO/DIS 11452-11.2,该部分亦处于草案阶段。

ISO 11452系列标准主要研究不同频率范围,汽车电子零部件度电磁骚扰的抗干扰能力,针对耦合路径的不同,测试设备的不同,提供了不同的测试方法,厂家和实验室在标准使用上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

3. ISO 10605:2008 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安装在道路车辆内的电子模块的静电放电(ESD)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放电情况:装配过程中的静电放电、维护人员产生的静电放电、司乘人员产生的静电放电。

汽车电磁兼容法规介绍分析

汽车电磁兼容法规介绍分析
radiation 车辆抗电磁干扰
六、测试方法
附录4 检测车辆产生的宽带电磁干扰的方法
测试目的:该试验用来检测火花点火系统发出的宽带辐射。
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应该符合国际无线电干扰协会( CISPR)的序号为16—1(93)的公告的有关要 求。
应该借助于半峰值探测器来检测本附录中的宽带电磁干扰,或者使用峰值探测器 ,应 根据火花脉冲重复频率使用适当的校正因子。
检测天线相对于车辆的位置 检测天线应该顺序布置在车辆的左手边和右手边,同时,天线应该与车辆的纵向对称
平面相互平行,与发动机中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检测天线的位置 在每一个检测点,应该读取水平和垂直两个偏振方向的示值。
六、测试方法
测试结果: 1、应该从标准规定间隔30~1000MHz 的频率范围内进行测量。 2、整个频段范围内的测量数值,技术机构可以将频段分为 13个频段进行测试, 以每个频段的最大辐射值来衡量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 3、如果在检测过程中频率超过这一限制,那么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查,以确定该 现象是由车辆本身,而非背景辐射所造成的
六、测试方法
1.4 影响驾驶员对车辆的控制功能的所有其它系统均应该按照车辆的正常运行状态 打开。 1.5 车辆与检测区域和任何设备之间不应该存在电气连接,除了按照 4.1.1条的要 求外,车辆不得与检测区域电气连接并且车辆不得与任何设备连接,不将车胎与 检测区域地板间的接触视为电气连接。
六、测试方法
2、距离 10m 检测 检测天线的顶端与车体外表面间的水平距离应该为 10.0±0.2m。 3m 检测 检测天线的顶端与车体外表面间的水平距离应该为 3.00±0.05m。
如果检测是在一台位电磁屏蔽而封闭的设备内进行,那么检测天线接收单元 与无线电吸引材料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1.0m,与该封闭设备内壁的距离不得小于 1.5m,在接收天线与被检测车辆之间不得存在有无线电吸引材料。

汽车电磁兼容性——GB18655-2002发展

汽车电磁兼容性——GB18655-2002发展

谈汽车GB18655-2002及发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徐立研究员级高工EMC 标准GB18655-20022目录1.概述2.主要内容3.试验手段4.适用产品5.TEM小室方法6.与相关标准的关系7.发展变化8.结束语GB18655-200231、概述国家标准GB18655-2002:•名称:《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是汽车及其零部件的电磁兼容性技术标准之一,主要用于考查汽车及其零部件产生的各种电磁骚扰对车内无线电接收机的骚扰程度,并以骚扰限值形式加以限制GB18655-20024概念理解•车载接收机:是指在有电磁骚扰情况下,可能会影响正常工作或运行的各种承受体。

如:声音和电视接收机、无线电话、地面移动通讯等设备;•车辆的含义包括:轿车、客车、乘用车、载货车、电动车辆、农用拖拉机、工程机械车辆等。

GB18655-200252、主要内容2.1 标准概述–国家标准GB18655-2002于2002年02月22日批准发布,2003年03月01日开始实施,属国家强制性标准,等同采用CISPR25第一版;–本标准规定了150kHz ~1000MHz 频率范围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适用于任何车辆和大型装置及其电子或电气零部件,其限值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免受同车内的零部件或电子模块产生的电磁骚扰。

GB18655-20026标准主体内容•第一部分:概述•第二部分:车载天线接受到的发射的测量•第三部分:车辆零部件和模块的测量•附录A :天线匹配单元——整车试验•附录B :零部件试验屏蔽暗室的校准过程•附录C :电流探头要求•附录D :抑制骚扰的说明•附录E :TEM 小室尺寸•附录F :人工电源网络原理图GB18655-20027电磁骚扰的特性分类•在本标准中,按电磁骚扰的特性和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了分类,将骚扰分成宽带骚扰和窄带骚扰,•将骚扰源按其特点、持续时间长短划分成三种类型,并给予不同的限值要求。

R10关于就电磁兼容性方面批准车辆的统一规定

R10关于就电磁兼容性方面批准车辆的统一规定

仅供学习,不做为指导生产依据。

ECE R10 关于就电磁兼容性方面批准车辆的统一规定目录1 适用范围 (3)2 定义 (3)3 认证申请 (3)4 认证 (4)5 认证标志 (5)6 技术要求 (6)7 增加或者替换电子部件(ESA)后,对车辆型式的认证更改和认证扩展 (8)8 生产一致性 (8)9 生产不一致性的处罚 (9)10 正式停产 (9)11 对车辆或电子部件(ESA)的型式的认证更改和认证扩展 (9)12 过渡规定 (9)13 进行认证试验的技术服务部门及认证管理部门的名称和地址 (10)附件1 车辆宽带电磁辐射参考限值 (11)附件2 车辆宽带电磁辐射参考限值 (12)附件3 车辆窄带电磁辐射参考限值 (13)附件4 车辆窄带电磁辐射参考限值 (14)附件5 电子/电气零部件宽带电磁辐射参考限值 (15)附件6 电子/电气零部件窄带电磁辐射参考限值 (16)附录1 认证标志的布置示例 (17)附录2A 数据文件 (18)附录2B 数据文件 (21)附录3A 按照10号法规对车辆/元件/单个技术单元的认证批准、认证扩展 (22)附录3B 按照10号法规对车辆/元件/单个技术单元的认证批准、认证扩展 (24)附录4 检测车辆产生的宽带电磁骚扰的方法 (26)附录4-附件1 (29)附录5 车辆产生窄带电磁骚扰的检测方法 (33)附录6 车辆抗电磁辐射性能的检测方法 (35)附录6-附件1 (39)附录6-附件2 (40)附录6-附件3 (41)附录6-附件4 (42)附录6-附件5 (43)附录6-附件6 (44)附录6-附件7 (45)附录7 检测由电子/电气部件产生的宽带电磁骚扰的方法.......................................................46 附录7-附件1 电子/电气零部件检测场地. (49)附录7-附件2 (50)附录8 电子/电气部件产生的窄带电磁骚扰的检测方法 (52)附录9 检测电子/电气部件抗电磁辐射性能的方法...................................................................54 附录9-附件1 150MM 带状线路检测.. (60)仅供学习,不做为指导生产依据。

GB 34660-2017整车电磁兼容试验解析

GB 34660-2017整车电磁兼容试验解析

GB 34660-2017整车电磁兼容试验解析作者:丁志尧李青王俊林智鹏汪尚君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8期摘要:本文分析了GB 34660-2017中整车电磁兼容试验项目的干扰限值、抗扰强度以及试验方法,对比与现行强制性整车电磁兼容试验标准GB 14023-2011的技术差异,提出了整车电磁试验的实施建议,为整车电磁兼容的设计和试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车辆;电磁干扰;电磁抗扰性能0引言我国制定了整车电磁兼容性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4660-2017,并已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

该标准提出了与汽车安全性息息相关的整车电磁抗扰性能试验,改变了以往整车电磁兼容认证只关注电磁发射的现状。

另外,GB 34660-2017以欧洲法规ECE R10第三版为基础进行编制,使中国的汽车电磁兼容认证和国际有效接轨,促进中国汽车的质量提升以及国际化。

1、GB 34660-2017的整车试验项目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与ECE R10第三版保持一致,从控制车辆的电磁发射和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的角度出发,规定了整车和零部件的电磁兼容试验,包括干扰和抗干扰两个部分,对干扰限值和抗干扰强度都给出了明确的规定。

本文重点对标准中的整车电磁兼容试验进行分析。

对于整车试验项目,标准适用于M、N、L类车辆,O类及其他车辆可参照执行。

也就是说,该标准同时适用于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

该标准的整车试验项目包括车辆宽带电磁辐射发射试验、车辆窄带电磁辐射发射试验、车辆对电磁辐射的抗扰试验。

2、车辆宽带电磁辐射发射试验2.1 车辆宽带电磁辐射发射限值如采用10m法试验,辐射发射准峰值限值如表1所示。

整车宽带发射试验允许天线的测试距离为10m或者3m,二者的限值相差10dB,差值是根据平面波在空间传输的衰减和距离成反比计算而来。

宽带发射测量值是电场强度,单位为dBuV/m。

GB 34660-2017规定了带宽为120kHz的准峰值限值,另外还规定“如果使用峰值检波器,应使用CISPR 12:2005规定的20dB修正系数进行修正”。

浅析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标准

浅析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标准

浅析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标准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汽车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电子设备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目前电子技术应用程度已成为衡量汽车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无论是在汽车的制动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车身系统还是行驶系统中,电子设备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汽车的可靠性、舒适性以及安全性。

目前,和汽车电子相关的电磁兼容标准有很多,文章将从国际标准、地区标准、国家标准、车厂企业标准这四个方面对汽车电子主要的一些电磁兼容标准进行论述。

标签: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标准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国际标准,如ISO、CISPR、IEC 等;地区标准,如欧洲的EEC指令和ECE法规;国家标准,如美国汽车工程学会(SAE),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中国国家标准(GB)等;车厂企业标准有:德国的宝马、大众,美国的通用、福特,法国的标致,日本的NISSAN 等。

1 国际标准1.1 ISO11452系列ISO11452《道路车辆-窄带辐射电磁能量所产生的电气干扰-零部件测试法》,该系列标准规定了汽车电子抗窄带电磁辐射源产生的电磁干扰测试方法。

ISO 11452包括11部分,分别为:ISO 11452-1《第1部分:概述和定义》;ISO 11452-2《第2部分:电波暗室》;ISO 11452-3《第3部分:TEM小室》;ISO 11452-4《第4部分:线束激励法》;ISO 11452-5《第5部分:带状线》;ISO 11452-6《第6部分:平行板天线》,该标准已于2002年撤销;ISO 11452-7《第7部分:射频功率直接注入》;ISO 11452-8《第8部分:磁场抗扰度》;ISO 11452-9《第9部分:便携式发射机》;ISO 11452-10《第10部分:扩展音频范围内传导骚扰的抗扰度》;ISO 11452-11《第11部分:混响室》;ISO11452系列标准中,采用最多的是ISO 11452-2和ISO 11452-4。

汽车电子电磁兼容系列标准

汽车电子电磁兼容系列标准

汽车电子电磁兼容系列标准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极大地促进了各类电气、电子和信息设备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对于今天的汽车产业,应用电子技术的程度已成为提升汽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自动变速系统、制动系统、调节系统以及行驶系统中,对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随着汽车电气设备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工作频率的不断提高,汽车内的电磁环境日益复杂。

同时,汽车上的电子设备和器件,特别是半导体逻辑器件对电磁干扰十分敏感,经常发生汽车内部电子设备相互干扰的情况。

当电磁干扰发生时,轻则导致受干扰的敏感电子设备功能发生降级,重则导致其功能失效,给汽车的安全行驶造成严重影响。

汽车电子电磁兼容问题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和方向,国外对汽车的电磁兼容问题非常重视,很早就开始了电磁兼容性标准的制订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汽车电磁兼容性标准体系。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汽车电子EMC标准体系及其应用情况,并就我国目前的汽车电子EMC标准和发展方向提出了见解,希望对完善国内汽车电子EMC标准体系有一定的益处。

汽车电磁兼容标准分类汽车电磁兼容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地区、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现国际上制定电磁兼容方面的标准化组织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

地区标准主要是欧洲ECE法规和EEC指令。

国家性标准协会有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美国汽车工程协会(SAE),德国邮电部(FTZ),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英国标准协会(BSI),日本民间干扰控制委员会(VCCI),上述标准协会的作用是与国际标准协调,并且制定各国家自己的标准。

国际上各大型汽车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电磁兼容标准,如美国福特公司、通用公司,德国大众、宝马、梅塞德斯-奔驰公司,法国的标致-雪铁龙公司等,其企业标准比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要严格很多,例如通常国际标准对于汽车抗扰度的要求通常为24V/m,而一些汽车公司则规定为100V/m—200V/m。

汽车电子电磁兼容系列标准

汽车电子电磁兼容系列标准

汽车电子电磁兼容系列标准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极大地促进了各类电气、电子和信息设备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对于今天的汽车产业,应用电子技术的程度已成为提升汽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自动变速系统、制动系统、调节系统以及行驶系统中,对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随着汽车电气设备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工作频率的不断提高,汽车内的电磁环境日益复杂。

同时,汽车上的电子设备和器件,特别是半导体逻辑器件对电磁干扰十分敏感,经常发生汽车内部电子设备相互干扰的情况。

当电磁干扰发生时,轻则导致受干扰的敏感电子设备功能发生降级,重则导致其功能失效,给汽车的安全行驶造成严重影响。

汽车电子电磁兼容问题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和方向,国外对汽车的电磁兼容问题非常重视,很早就开始了电磁兼容性标准的制订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汽车电磁兼容性标准体系。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汽车电子EMC标准体系及其应用情况,并就我国目前的汽车电子EMC标准和发展方向提出了见解,希望对完善国内汽车电子EMC标准体系有一定的益处。

汽车电磁兼容标准分类汽车电磁兼容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地区、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现国际上制定电磁兼容方面的标准化组织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

地区标准主要是欧洲ECE法规和EEC指令。

国家性标准协会有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美国汽车工程协会(SAE),德国邮电部(FTZ),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英国标准协会(BSI),日本民间干扰控制委员会(VCCI),上述标准协会的作用是与国际标准协调,并且制定各国家自己的标准。

国际上各大型汽车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电磁兼容标准,如美国福特公司、通用公司,德国大众、宝马、梅塞德斯-奔驰公司,法国的标致-雪铁龙公司等,其企业标准比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要严格很多,例如通常国际标准对于汽车抗扰度的要求通常为24V/m,而一些汽车公司则规定为100V/m—200V/m。

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

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

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辆及其电气/电子部件的电磁发射限值、抗扰性能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M、N 、L类车辆及其电气/电子部件。

O类及其它车辆可参照执行。

2 术语和定义GB/T 2925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电气/电子部件electrical/electronic sub-assembly,ESA带有相关电气连接,能实现一项或多项规定功能的电气/电子设备或组件。

2.2车辆线束vehicle wiring harness车辆安装的供电电缆、总线系统(如CAN)电缆、信号或有源天线电缆等。

2.3抗扰度相关功能immunity related functions指受到骚扰后影响安全、动力系统正常工作等方面的若干功能,主要包括如下功能:a)直接控制车辆的相关功能,示例如下:——导致某些设备性能降低或改变(例如:发动机、变速器、制动器、悬架、动力转向系统、限速装置);——影响驾驶员的位置(例如:座椅或方向盘定位);——影响驾驶员的视野(例如:近光灯、刮水器)。

b)保护驾驶员、乘客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相关功能,例如:安全气囊和安全约束系统。

c)受到骚扰后,引起驾驶员或其他道路使用者误判的相关功能:——视觉信号方面:如转向灯、制动灯、示廓灯、后位灯、危险警告灯指示器等的误动作,以及驾驶员可直接观察到的有关a)或b)某些功能的警告指示器、信号灯或显示器的错误信息。

——声音信号方面:如防盗警报、喇叭等的误动作。

d)车辆数据总线的相关功能,如影响有关节点安全功能数据的传输。

e)受到骚扰后,影响车辆重要指示和记录数据的相关功能,如车速表、里程表、行驶记录仪。

3 要求3.1 一般要求4.1.1 车辆及其ESA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应使车辆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满足本标准要求。

3.1.2 车辆应进行辐射发射和辐射抗扰试验。

ESA应进行辐射和传导发射试验,以及辐射和传导抗扰试验。

试验前检测机构和制造商应共同制定试验计划,计划至少包括受试设备的运行状态、激励功能、监控功能、判定准则以及有意发射。

ECE_R_10_关于车辆电磁兼容性能认证的统一规定

ECE_R_10_关于车辆电磁兼容性能认证的统一规定

2.5
“参考限值”:指产品型式认证和产品一致性的极限值所参考的标定水平。
2.6
“参考天线”:对于 20 ~ 80MHz 频率范围,指在 80MHz 频段的一对短型平衡共振偶极子;对于高于
80MHz 频率范围的,指调到测得频率的平衡的半波共振偶极子。
2.7
“宽带电磁干扰”:指电磁干扰信号的带宽比接收器的通频带宽。
企业秘密
ECE
欧洲经济委员会(ECE)汽车标准法规中文译本
REGULATION No.10
关于车辆电磁兼容性能认证的统一规定
UNIFORM PROVISIONS CONCERNING THE APPROVAL OF VEHICLES WITH REGARD TO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4.2.2.2 电气/电子部件(ESA)型式认证的通知表格的样式包含在附录 3B 中。
4.2.3
为了拟定 4.2.1.2 条或者 4.2.2.2 条中提及的通知表格,批准该认证的缔约方的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使用由 认可的试验室准备与本法规的条款一致的报告。
4.3
按照本法规,对车辆型式或者电气/电子部件( ESA)型式的认证批准或认证拒绝均应以符合本法规附
证标志。该标志应该包括:
5.3.1
在一圆圈中加大写字母“E”,并在“E”的右侧标有批准认证的国家代号;(1)
5.3.2
带有字母“R”、破折号及认证号的本法规号标注在 5.3.1 条所述的圆圈的右侧。
5.4
型式认证标志的示例如本法规的附录 1 所示。
5.5
当 ESA 安装在车辆内部时,符合上面 5.3 条的 ESA 的标志无需可见。
3.1.5
与 3.1.4.条一致的车辆选择方法应限于预计用于实际生产的车辆/电气/电子系统组和。

ECE R10 就电磁兼容性方面批准车辆的统一规定

ECE R10 就电磁兼容性方面批准车辆的统一规定

4.1.1.2 通过对单独的 ESA 进行检测来对车辆型式进行认证。
车辆制造厂可以通过向认证主管部门证明所有相关(见本法规的 3.1.3 条)电气/电子系统或 ESA 已经 认证,并根据附属的条件安装而获得对车辆的认证。
标题:电磁兼容性能
第1版 1999 年 8 月
比亚迪汽车
法规号: 10
标准情报室第 3 页
2.12
“ESA类型” 就电容兼容性能而言,是指在下述方面没有本质区别的 ESA:
2.12.1
ESA 所具有的功能;
2.12.2
3
3.1
电气和/或电子部件的总体布置。
认证申请
车辆型式的认证
3.1.1
车辆制造厂应提交一份有关车辆电磁兼容性能的车辆型式的认证申请。
3.1.2
资料文献的样式请参阅附录 2A。
4.2.1.2 车辆型式认证的通知表格的样式包含在附录 3A 中。
4.2.2
电气/电子部件(ESA)
4.2.2.1
如果电气/电子部件(ESA)的样品能够满足本法规第 6 条的要求,那么应通过电气/电子部件的型式的 认证。
4.2.2.2 电气/电子部件(ESA)型式认证的通知表格的样式包含在附录 3B 中。
3.1.4
按照车辆制造厂与行政管理部门所达成的共同协议,制造厂应从该方案中选出代表提交认证的型式的审 核认证的一车辆。车辆的选择方法应该使用制造厂所提供的电气/电子系统。如果车辆制造厂与行政管 理部门所达成的协议认为与第一辆代表车辆相比,不同的电气 /电子系统可能对车辆的电磁兼容性能产 生明显的影响,制造厂应该从该方案选取一辆或更多的车辆。
3.2.4
如果负责车辆型式认证试验的技术服务部门亲自进行该试验,如果有必要,在与制造厂就有关整体布置 的可能变动、元件的数量及传感器数量进行讨论之后,制造厂应该提供代表提交认证的 ESA 系统的样 品。

汽车电磁兼容技术(宣贯)

汽车电磁兼容技术(宣贯)

闪光继电器
雨刮器电机 其他
85
85
24
5
61
80
28.24
5.86
32
对测量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a.发动机在整个频段的表现都不理想; b. 闪光继电器、雨刮电机、暖风电机的不合格频段主要集中在 VHF30MHz~172 MHz和LW频段; c. 在0.15~30 MHz频段,闪光继电器、雨刮电机、暖风电机均 符合部件传导/辐射1级要求; d. 传导骚扰特性符合部件传导1级限值要求,其辐射骚扰特性基 本能够达到标准要求; e. 闪光继电器、雨刮电机、暖风电机在30~172 MHz频段存在明 显的传导和辐射骚扰,现阶段此类产品多数未考虑电磁骚扰 抑制; f.不同的检测机构测量结果存在差异,有待实验室比对。
28
1994年汽车EMI特性全国普查结果
车型分类 数量 评定原则 测试结果 合格 不合格 合格率(%)
轿车
产品定型检验 8
成批生产检验 产品定型检验 22 成批生产检验 产品定型检验 141 成批生产检验 产品定型检验 33 成批生产检验
29
6
6 0 5 38 66 6 13
2
2 22 17 103 75 27 20
7637 ISO 11451 11452 10605,TR10305 CISPR12 IEC/CISPR ECE EEC SAE 14023-2000 GB 18387-2001 18655-2002
21
CISPR21 CISPR25 R10
95/54/EC, 89/336/EEC
J551 J1113 17619-1998

EMS特性(感受体)
各种电子模块、安全气囊控制器、电子燃油喷射 控制器、信号线缆

汽车电磁兼容法规介绍分析

汽车电磁兼容法规介绍分析

市场准入与国际贸易壁垒
市场准入
汽车电磁兼容法规的实施,提高了汽车的电磁兼容性能要求,有利于提高汽车 的市场准入门槛,保护国内汽车市场。
国际贸易壁垒
汽车电磁兼容法规的实施,可能对进口汽车的电磁兼容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形成国际贸易壁垒,影响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01
汽车电磁兼容法规发展趋 势与挑战
新兴技术发展与法规更新
详细描述
汽车电磁兼容法规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需要加强国际合 作和互认机制建设,共同制定和遵守国际标准。这有助于提 高汽车电磁兼容性能,促进国际汽车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01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汽车制造公司的电磁兼容控 制计划
背景介绍
该公司为提高汽车电磁兼容性能, 制定了一套全面的电磁兼容控制计 划。
重要性
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电磁干扰对汽车性能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因 此电磁兼容性已成为衡量汽车质量的重要指标。
主要法规与标准
国际法规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汽车电磁兼 容性的标准和规范。
国内法规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SAMR)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也发布了一 系列关于汽车电磁兼容性的标准和规范。
推动产业升级
汽车电磁兼容法规的实施,提高了汽车的电磁兼容性 能,提升了汽车的品质和安全性,推动了汽车产业的 升级。
产品设计与生产成本
产品设计
汽车电磁兼容法规的实施,要求汽车制造商在产品设 计阶段就考虑电磁兼容性的问题,增加了设计难度和 成本。
生产成本
汽车电磁兼容法规的实施,要求汽车制造商在生产阶 段采取更多的措施来确保汽车的电磁兼容性能,增加 了生产成本。

汽车emc标准

汽车emc标准

汽车EMC标准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的提高,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汽车EMC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汽车电子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汽车EMC标准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2. 汽车EMC标准的背景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被应用于汽车中,如发动机控制单元(ECU)、车载娱乐系统、导航系统等。

然而,这些电子设备的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可能对其他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保证汽车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和避免对其他设备的干扰,汽车EMC标准应运而生。

3. 汽车EMC标准的分类根据汽车EMC标准的不同内容和应用领域,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3.1 汽车电磁辐射标准汽车电磁辐射标准主要针对汽车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限制。

该标准规定了汽车电子设备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电磁辐射应满足的限值要求,以保证不会对周围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3.2 汽车电磁抗扰度标准汽车电磁抗扰度标准主要针对汽车电子设备在外部环境中的电磁干扰进行限制。

该标准规定了汽车电子设备应具备一定的电磁抗扰度能力,能够在外部电磁干扰较强的环境中正常工作,而不受干扰。

3.3 汽车电磁接口标准汽车电磁接口标准主要针对汽车电子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性进行规范。

该标准规定了汽车电子设备之间的电磁接口应满足的要求,确保各个设备能够正常通信和协同工作,而不会发生电磁干扰。

4. 汽车EMC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汽车EMC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相关方共同参与和配合。

下面是汽车EMC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的一般步骤:4.1 制定标准的需求分析在制定汽车EMC标准之前,需要对汽车电子设备的工作环境、电磁辐射和电磁抗扰度等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

试论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标准

试论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标准

试论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标准摘要:在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汽车市场竞争趋势日益激烈,电子设备在汽车上的应用更为广泛,现阶段电子技术应用程度显然成为了衡量汽车技术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

本文重点解读的是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标准,结合着不同的方面,论述汽车电子相对重要的电磁兼容标准。

关键词: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标准不管是汽车制动系统还是发动机控制系统,电子设备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显著,其决定着汽车的可靠性及舒适度【1】。

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标准通常分为以下几类,主要包含着国际标准,如ISO和IEC等,地区标准则主要包含着欧洲的EEC指令及ECE法规,国家标准如美国汽车工程学会等【2】。

一、国际标准(一)ISO11452系列对于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标准展开讨论,需要站立在国际标准的角度上加以分析。

这种测试的标准所对应的测试项目就是辐射抗干扰测试,主要的目标就是检验汽车电子设备可能对电磁场辐射表现出的抗干扰能力。

现阶段,最新的版本便是2004年11月1日发布的第二版本,在相关的标准中明确的建议最大值是100V/m,频率的范围应该合理的控制于80MHz-18GHz【3】。

辐射抗扰测试应该在电波暗室中进行,辐射的磁场往往是通过天线使信号源所能产生的电磁能量适当的发射出去,不同测试频段运用的天线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天线有双锥天线和对数天线,等等。

最新版本相对明显的改动就是将标准名加以改变,在原来大电流注入法之上,适当的增加了新的管状波耦合器法。

BCI法体现出实施方便的优势,成本相对低廉,在高频段的时候,BCI法的注入效率会呈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使用的效率一般不会超出400MHz。

(二)ISO7637系列本系列的标准重点关注的是道路车辆和挂车间电瞬态骚扰的相关问题,涉及瞬态的发射,沿电源线的瞬态传导等。

本标准规范了经由传导和耦合所引起的电子设备电骚扰测试方式,第一部分重点描述了相关的定义并做出了简单的概述,第二部分则是阐述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第三部分重点是分析了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及感性耦合的电瞬态发射。

汽车电磁兼容法规介绍分析课件

汽车电磁兼容法规介绍分析课件
电磁屏蔽
对关键电路和部件进行电磁屏蔽设计,提高 电磁兼容性。
线路布局
合理规划线路布局,减少电磁干扰传播途径 。
接地设计
采用合适的接地方式,确保电路稳定工作, 降低电磁干扰。
生产阶段控制措施
生产设备电磁兼容性
选用符合电磁兼容标准的生产设备, 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电磁干扰。
生产环境控制
控制生产环境中的电磁干扰源,如电 源波动、静电等。
适用于在加拿大销售的各类汽车,规定了 电磁兼容方面的技术要求,与美国FMVSS 304法规相似。
适用于在澳大利亚销售的各类汽车,规定 了电磁兼容方面的技术要求,包括电磁发 射和电磁抗扰度测试等。
03 中国汽车电磁兼容法规现状及发展趋势
CHAPTER
中国现有汽车电磁兼容相关标准
GB 14023-2011《车辆、船和由内燃 机驱动的装置 无线电骚扰特性 限值和 测量方法》:规定了车辆、船和由内燃 机驱动的装置在150kHz~2500MHz 频率范围内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
生产工艺控制
严格控制生产工艺,确保产品质量和 电磁兼容性。
产品检测
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性检测 ,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
使用阶段注意事项
车辆使用环境
尽量避免在强电磁场环境下使用车辆,如高 压线附近、变电站等。
车辆保养
定期检查车辆电气系统,确保车辆处于良好 的工作状态。
外加设备选择
选用符合电磁兼容标准的外加设备,如导航 、音响等。
测量方法。
GB/T 18384.3-2015《电动汽车安全 要求 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规定 了电动汽车在电磁兼容方面的人员触电 防护要求,包括绝缘电阻、电容耦合和
电瞬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测试方法
Vehicle EMC 车辆电磁兼容
radiated broadband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s 车辆宽带辐射
radiated narrowband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s 车辆窄带辐射
Hale Waihona Puke immunity to electromagnetic
二、定义
汽车电磁兼容技术的定义: 汽车电磁兼容技术的定义:车辆或零部件或独立技术单元在其电
磁环境中能令人满意的工作,又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造成不应有的 电磁干扰的能力。即在汽车及其周围的空间中,在一定的时间内(运 行的时间),在可用的频谱资源条件下,汽车本身及其周围的用电设 备可以共存不致引起降级。
三、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本法规适用于由车辆制造厂提供的 L、M、N 及O 类车辆(此后均用车辆 来表示)的电磁兼容性能并适用于打算在车辆上安装的元件或单个电气/电子技 术单元。
四、电磁兼容技术分类
Automotive EMC 汽车电磁兼容
Vehicle EMC 整车电磁兼容
ESAs EMC ESA部件抗电磁兼
汽车电磁兼容技术涉及整车对外的辐射干扰防治,车内的传导、 耦合、辐射干扰的防治技术,汽车电子部件的抗干扰技术,整车的 抗辐射干扰技术,各种电子电器部件的相互兼容技术,整车与环境 电磁兼容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国内外汽车电磁兼容技术的标准化 汽车上的电子电器设备所产 生的电磁干扰会给汽车本身装备的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它电子产品的 正常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要保证诸如 ABS、发动机燃油电子控 制等系统和其它电子设备的正常可靠工作,就必须重视对电磁兼容 技术的研究和设计,为了避免互相干扰,车辆必须具有优良的电磁 兼容性能。
五、技术要求
车辆抗电磁干扰
五、技术要求
ESAs (Electrical/Electronic Subassembly) 电气/电子
五、技术要求
电气/电子部件电磁干扰
五、技术要求
电子/电气零部件宽带电磁 辐射参考限值
五、技术要求
电子/电气零部件窄带电 磁辐射参考限值
五、技术要求
电气/电子部件的抗干扰
radiation 车辆抗电磁干扰
六、测试方法
附录4 检测车辆产生的宽带电磁干扰的方法
测试目的:该试验用来检测火花点火系统发出的宽带辐射。
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应该符合国际无线电干扰协会( CISPR)的序号为16—1(93)的公告的有关要 求。
应该借助于半峰值探测器来检测本附录中的宽带电磁干扰,或者使用峰值探测器 ,应 根据火花脉冲重复频率使用适当的校正因子。
电磁环境: 是指存在于一个指定位置的电磁现象的总和。
二、定义
电磁兼容性能: 指在电磁环境下,车辆或元件或单个电气/电子技术单元正常工
作而不引入不相容的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电磁干扰:
指可能对车辆或元件或单个电气/电子技术单元的性能造成不良影 响的电磁现象。电磁干扰可能是电磁噪声或者对传播介质本身的改变 抗电磁干扰性能:
汽车电气设备主要由蓄电池、发电机、照明与信号装置、仪表装置、刮水器与洗 涤器、起动系统及点火系统等组成。
第一类是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要和车上机械系统进行配合使用, 即所谓“机电结合”的汽车电子装置;它们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控制。例如电 子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控制、防滑控制、牵引力控制、电子控制悬架、电子控制 自动变速器、电子动力转向等,另一类是车载汽车电子装置,车载汽车电子装置是在汽 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置,它和汽车本身的性能并无直接关系。它们包括汽车 信息系统(行车电脑)、导航系统、汽车音响及电视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上网设 备等。
五、技术要求
五、技术要求
车辆电磁干扰
五、技术要求
车辆宽带电磁辐射参考限值 :
车辆与检测天线间距离: 10m
五、技术要求
车辆宽带电磁辐射参考限值 :
车辆与检测天线间距离: 3m
五、技术要求
车辆窄带电磁辐射参考限值 :
车辆与检测天线间距离: 10m
五、技术要求
车辆窄带电磁辐射参考限值 :
车辆与检测天线间距离: 3m
测试时车辆状态:1、发动机应该在正常的运行温度下运行并且变速器置于空挡
是指具有一项或多项指定功能,作为车辆部件的一个电气和/或电
子设备及设备包含相关连接线路。根据制造厂或其授权代表的要求,
ESA 可以作为“元件”或“单独技术单元(STU)”进行认证。
二、定义
一般干扰源: 例如:发动机、雨刮电动机、冷却风扇电动机、发电机、各种电 机、电子燃油喷射控制器、中央门锁控制器、各种电子模块、信 号线缆、安全气囊控制器、倒车雷达 /影像系统、GPS、巡航系统 等等
是指车辆元件或单个电气/电子单元存在规定的电磁干扰的情况 下,保持良好工作性能的能力。电磁干扰包括来自车辆内部或外部的 不受欢迎的无线电频率信号、医疗装置发射的频带辐射 。
二、定义
电气/电子系统 指一个电气和/或电子设备或带有关电路的一套设备。作为车辆
的一部分并且不进行单独认证。(车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元进行型 式认证的) 电气/电子部件(ESA)
汽车电磁兼容法规介绍
产品准备室 2016年6月
1
目录
一、前言 二、定义 一 、 EMS系统概述 三、适用范围 四、电磁兼容技术分类 五、技术要求 六、测试方法
2
一、前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先进电子技术应用到汽车工业领域,并逐渐 形成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程度已成为提高汽车技术 水平的重要标志,各种电子电器产品已占汽车总成本 40%,甚至更多, 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便派生出一门新 兴技术——汽车电磁兼容技术

四、电磁兼容技术分类
EMC 电磁兼容
EMI 电磁干扰
EMS 抗电磁干扰
四、电磁兼容技术分类
电磁兼容性(EM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电磁干扰(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电磁抗扰(EMS) :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