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肿瘤 邹娟
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癌症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癌症的研究进展提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被当今的妇科专家称为“良性癌症”,这是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侵蚀性行为,其病灶可散在于整个盆腔,造成广泛的盆腔粘连。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已有报道,然而它与其他癌症的相关性研究依然未有显著进展。
本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癌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及预防有关癌症提供参考。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癌症;卵巢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妇科疾病,影响全球1.9亿妇女。
虽然子宫内膜异位性病变被认为是良性炎症病变,但具有肿瘤样特征,如局部浸润和抗凋亡,有研究报道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癌症的风险升高。
尽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疾病,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它代表肿瘤过程的初始阶段的观点。
非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很可能是一种从良性疾病到癌症的过渡形式。
[1]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子宫腔外同时存在子宫内膜腺细胞和间质细胞,其特征是子宫内膜细胞异位着床,增殖和迁移水平升高。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绝经前妇女发病的主要原因,尽管有广泛的研究,但这种疾病的复杂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癌症也有共同特征包括:避免细胞凋亡的能力、成体干细胞样失调、新生血管形成、进展过程、远处植入等。
这种相当复杂的疾病对许多妇女的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因为目前的治疗方法都不能治愈。
且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与几种类型的癌症相关。
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似乎更容易发展为某些类型的癌症,如卵巢癌、甲状腺癌和黑色素瘤等。
1.卵巢癌Ovarian cancer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EMs) 是子宫内膜样上皮和间质在子宫外生长的一种良性疾病,最常见于卵巢,可以导致慢性盆腔疼痛、痛经、性交困难和不孕,其特性与浸润性癌相似,如侵袭性、黏附性和转移潜能,可增加卵巢癌的发生风险。
,与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女性相比,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患上皮性卵巢癌的风险似乎增加了2-3倍。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雌、孕激素受体及其亚型的相关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雌、孕激素受体及其亚型的相关性瞿鹭;李雯姬;喇端端;龙雯睛【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中异位内膜的生长和侵袭依赖于性激素,而性激素与其受体结合后才能起作用.该文综述了雌、孕激素受体的结构、功能、基因、亚型及其在在位、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EM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9(029)001【总页数】4页(P102-105)【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受体;雌激素;孕激素【作者】瞿鹭;李雯姬;喇端端;龙雯睛【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妇产科,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妇产科,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妇产科,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妇产科,上海,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32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
EM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约15%,并逐年上升,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痛经、盆腔疼痛和不孕[1]。
EM是激素依赖性疾病,异位内膜的生长和侵袭依赖于性激素,而性激素要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起作用,性激素受体水平的上调或下调与性激素及相关细胞因子有关。
子宫内膜作为雌、孕激素的靶组织,存在着相应的激素受体。
在细胞核中存在分子量不同的人雌激素受体(human estrogen receptor,hER)和人孕激素受体(human progesterone receptor,hPR)亚型,亚型在靶器官的分布比例、转录后活化强度及结构上存在差异,其上调和下调可导致靶器官产生一系列生理及病理变化,因此,对研究EM 的发生和发展、激素治疗及判断预后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1 ER、PR的结构、亚型及分布1.1 ER的结构、亚型及分布 E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是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诊治分析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诊治分析鲁才娟;仝进毅【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页(P150-151,153)【作者】鲁才娟;仝进毅【作者单位】310006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310006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在25~45岁女性发病率为15%[1]。
本病大多数局限于盆腔内,因EMs 具有类似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故病灶可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发生在脐、膀胱、肾、输尿管、输卵管、肠、阑尾、肺、乳腺等。
累及泌尿系统的子宫内膜异位较罕见,其中绝大多数异位于膀胱,约占83%[2],表现为与月经同步周期性的泌尿外科症状,容易被漏诊和误诊。
2000-01—2013-05我们共收治8例膀胱EMs患者,采取膀胱部分切除术和内分泌疗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年龄20~45(31.3±3.8)岁。
病程2个月~5年,平均(12.0±2.5)个月。
6例患者均有剖宫产手术史,7例有人工流产史。
产次:1次5例,2次2例,3次1例。
6例患者因与月经有关的周期性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就诊,2例患者因与月经同步周期性肉眼血尿就诊。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肾脏B超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排除上尿路病变。
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
8例患者均行膀胱B超、膀胱CT扫描和膀胱镜检查。
B超表现为:膀胱后壁或顶壁可见肿块,界限清楚,基底较宽,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整,肿块呈强回声,但后方无声影,肿块内无血流信号,变换体位,肿块位置固定。
肿块大小1.2~6.0(1.9±0.4)cm。
膀胱CT检查示膀胱占位,与膀胱周围组织粘连。
膀胱镜检查均可见菜花状肿物,未侵犯双侧输尿管口,基底部宽,无蒂,表面尚光滑,有黄色滤泡样物,取活检报告证实为膀胱EMs。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肿瘤-郎景和
内异症向恶性组织过渡的组织形态J“。该诊断标准近年无 新的改变。 三、内异症恶变的发病率和发生部位
通信作者:郎景和,Email:In商h@hotmaiLⅫ
endometriosis.
Am
Obstet
Gynec01.1997。I 76:盘盍!Q!Q生!!旦筮箜鲞筮!!翅垦!也』Q堡燮堡罂竺!!:旦丝!里照!垫!Q,∑!!:笪:塑垒!!
KG,et aL Risk of
[4]Rossing MA,Cushing—Haugen KL,Wicklund
・940・
生堡妲亡型盘查!Q!Q生!!旦筮箜鲞筮!!魍£垡!』Q唑!鱼竖箜吐:旦墼!出!垫!Q:!!!:箜。盟生!!
.综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肿瘤
付晨薇郎景和朱兰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具有临 床病变广泛和疾病表现多样性的特点。内异症虽属于良性 疾病,但其浸润及复发等临床表现与恶性肿瘤的牛物学行为 类似,且有1%的内异症会发生恶变。现将内异症与肿瘤的 关系综述如下。 一、内异症的发牛学及恶变原因 内异症病因不清,较为经典的理论是经JlIL逆流种植学说 和体腔上皮化生学说。有研究表明,内异症是遗传性疾病、 免疫惟疾病、炎症性疾病、由H{血引起的疾病、器官依赖性疾 病和激素依赖性疾病。这些正表明内异症的发病机制不清, 或是多闪素形成的疾病…。内异症患者的体液免疫及细胞 免疫功能均有所改变,多种细胞因子在其发病中起作用。这 些改变也提示了内异症发牛的子宫内膜脱落-黏附.侵袭一血 管形成过程。最近的临床、基础研究均提示,在位子宫内膜 于细胞可能是内异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在位子宫内膜基底层 的f:细胞和(或)祖细胞异常脱落进析逆流入盆腔,在局部 微环境的刺激诱导下进入增殖、分化程序,最终发展为子宫 内膜异位病灶,即内异症根本卜起源于在位内膜干细胞‘“。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内异症发病有遗传倾向。内 异症的发病在人类和恒河猴中均呈家族聚集现象;单卵双胎 的发病有一致性;非双胎姐妹中,内异症首次出现症状的年 龄相近;内异症患者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6~9 倍;运用磁共振成像(MRI)进行疾病流行病学分析发现,墓 度内异症患者在姐妹之问的发病率高达15%。这些研究结 果都提爪,内异症发病中的遗传冈素影响或与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癌)相似,是由多位点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 的一种多因素遗传性疾病。 有研究还发现,内异症患者及亲属患乳腺癌、卵巢癌、恶 性黑色素瘤及淋巴瘤的风险增加,内异症患者其患恶性肿瘤 的相对J)cL险与正常人群的比例为l:18一。。Rossing等‘4。报 道.有内异症病史的妇女患子宫内膜样癌及透明细胞癌的风 险增加3倍。2007年,Melin等’5发现,内异症患者内分泌 肿瘤、卵巢癌、肾癌、甲状腺癌、脑肿瘤、恶性黑色素瘤及乳腺 癌的患病风险增加.而患宫颈癌的风险下降。内异症患者患 恶性肿瘤风险增加同样提示内异症和某些恶性肿瘤町能有 共同的病因。 1988年,就有学者提出了卵巢不典型内异症的概念,其 形态上以子宫内膜样腺体的异型性为主要特征。其病理形 态特点具体为:(1)细胞核深染或淡染、苍白,伴有中一重度 异型性;(2)核/质比例增大;(3)细胞密集、复层或簇状突; (4)可伴有腺体形状小典型。具有上述3项或3项以f:者可 以诊断。在卵巢内异症恶变中可见不典型内异症与癌的直 接连续或不连续。不典型内异症有DNA非整倍体群且与卵 巢癌自.共同的基闪异常,这些均提示不典型内异症可能是癌 莳病变或类似于“交界性”或“过渡状态”。临床资料也可iiE 实,不典型内异症是癌前潜在的危险病变。其最常见的转化 是卵巢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癌。小典型内异症的恶变 机会明显高于典型内异症拍。。 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并非为内异症恶变的惟一途径。 有研究发现,内膜化生可见于恶变为卵巢癌的内异症和子宫 内膜癌中。7j。Stewart等一。报道,内异症相关的卵巢子宫内 膜样癌中WTl基阒阴性,提示,卵巢子宫内膜样癌来源于卵 巢的表面上皮。Akahane等‘9。研究发现,30.8%内异症相关 的卵巢透明细胞癌有p53基凶的突变,而在单独的内异症或 内异症合并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末检测到其突变。提 示p53基闪突变可能致使内异症向卵巢透明细胞癌转化。 正常的子宫内膜无杂合性丢失(LOH),内异症患者的 LOH频率增加,微卫星不稳定性表现及某些候选基因的表 达等提示,内异症的发病叮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这一点与恶 性肿瘤相似。而内异症患者染色体9p、llq、22q的LOH率 分别为18%一2l%、18%~22%、15%。不典型内异症患者 染色体6q及10q的LOH率高达60.O%及40.0%。LOH意 味着DNA的缺失,叮为等位基因的缺失或染色体的缺失。 在内异症的恶变中,抑癌基因的失活叮能起一定的作用。抑 癌基因的PTEN、MMACl基因在子官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 及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中的突变率分别为34%~35%、20% 及20.6%。而不典型内异症未发现PTEN、MMAC!基因突 变,推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可能是由内异症逐渐过渡形成 的,而不典型内异症与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基因表现是不 同的‘6。。 二、内异症恶变的诊断 国外学者首先描述r内异症的恶变,并提出诊断标准: (1)在同一卵巢中,内异症与癌组织并存;(2)两者共存的卵 巢为原发灶。除外转移;(3)内异症与癌组织学关系相类似; 1953年,就有学者提出应在此基础上增加第4条,即有良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黄文倩1,2,吴绿1,2,朱虹31 南昌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南昌330006;2 南昌市第一医院妇产科3 江西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症状是痛经和不孕,严重影响女性健康。
EMs的药物治疗以激素类为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EMs相关新靶点的发现,新型免疫药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新型免疫药物能有效调节与EMs形成机制有关的免疫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干扰素(IFN)、可溶性蛋白酶类等,而新型靶向药物可以从血管生成、细胞迁移、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信号转导等方面进行调控,既弥补了激素类药物对激素受体缺乏或敏感性低的EMs患者疗效不佳的缺憾,又能替代或减少激素药物的长期使用,是免疫及靶向治疗药物特有的优势。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白细胞介素;免疫调节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半乳糖凝集素抑制剂免疫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11.025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11-0097-04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但其组织侵袭和远处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却与恶性肿瘤类似。
目前EMs的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有口服避孕药、雄激素合成剂、孕激素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但不良反应较多,而新型非激素治疗药物的开发一直鲜有突破。
随着EMs相关新靶点的发现,免疫及靶向治疗药物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本研究对EMs的免疫和靶向治疗进行总结,为EMs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1 EMs的免疫治疗EM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免疫细胞浸润、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分泌增加为特征。
在EMs 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免疫因子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EMs的免疫因子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干扰素(IFN)、可溶性蛋白酶类等,其在EMs中的表达有着不同程度的升高或下降,调节上述免疫因子表达可成为治疗EMs的突破口。
醋酸亮丙瑞林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醋酸亮丙瑞林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作者:利园梦江涛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2年第12期【摘要】目的:觀察醋酸亮丙瑞林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
对照组患者于术后采用醋酸亮丙瑞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醋酸亮丙瑞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屈孕酮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孕酮(P)、雌二醇(E2)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LH、FSH、P及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各项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VAS评分更低(P<0.05)。
结论:地屈孕酮与醋酸亮丙瑞林联合应用,可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调节体内性激素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醋酸亮丙瑞林地屈孕酮子宫内膜异位症孕酮Clinical Observation of Leuprorelin Acetate Combined with Dydrogeste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LI Yuanmeng, JIANG Tao.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2, 19(12): 0-059[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euprorelin Acetate combined with Dydrogeste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Method: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ujiang City from June 2018 to June 2021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by 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euprolide Acetate after surgery, an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Dydrogesterone on the basis of Leuprolide Acetate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serum sex hormone levels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95.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7.50%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levels of luteinizing hormone (LH),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 progesterone (P) and estradiol (E2)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levels of LH, FSH, P and E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0.05); the V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VA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after treatment(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Dydrogesterone and Leuprolide Acetate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endometriosis, relieve the pain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regulate the level of sex hormones in the body,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 Leuprorelin Acetate Dydrogesterone Endometriosis ProgesteroneFirst-author’s address: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uji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Jiujiang 3320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2.12.014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与子宫肌层以外的一种病变,异位的组织大多处于患者的盆腔脏器之中,以卵巢、宫骶韧带最为常见,多见于25~45岁的生育年龄妇女,主要表现为继发性痛经,且逐渐加重[1]。
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与子宫肌瘤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糖类抗原CA125及CA19-9表达的应用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与子宫肌瘤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糖类抗原CA125及CA19-9表达的应用研究
徐华;吕磊;王海清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6(045)021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及子宫腺肌病统称为子宫内膜
异位性疾病,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异位于个体其他部位或侵入子宫肌层
导致,发病原因不明,与不孕和盆腔疼痛有关。
虽然形态学上呈良性表现,但在临床行为学上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是阻止疾病
恶化的关键。
血清肿瘤相关糖类抗原升高先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且操作简便、无创,常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筛查。
【总页数】3页(P2507-2509)
【作者】徐华;吕磊;王海清
【作者单位】075000 河北省张家口市建国医院妇产科;075000 河北省张家口市建国医院检验科;075000 河北省张家口市建国医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及CA19-9联合测定的临床评价 [J], 申桂华;
姜展红
2.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糖类抗原12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王军玲;朱涛
3.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CA125及CA19-9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 陈燕娥;吴学明;温云花
4.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CA125及CA19-9测定 [J], 付慧
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CA125及CA19-9测定 [J], 付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病因的研究进展
[3 邹 漳钰 , 玲 , 晓林 , . 同阶 段肌 萎缩侧 索 硬化 患者 肌 电 1] 周瑞 季 等不 图 的研究 [ . 神经 病学 杂志 , 0 , () . J临床 ] 2 61 1: 0 9 4 [4 1】闫立 荣, 菊 阳, 俊 , . 动神 经元 病患 者胸 锁 乳突 肌肌 电 郑 张 等运 图 的特征 [. 神经 病学 杂志 , 0 , () 2. J临床 ] 2 7 06: 0 0 2 4
2 0年 ,出现 了芳香 化酶 功能 异位 表达增 高 的研 究 。芳香 化 02
2 子 宫内膜异位症 的研究分析
21 分子生物学方面 :19年Ma 提出微卫星不稳定的学说 , , 94 oL
即基 因 复制 错 误 致 使微 卫 星 D 发 生 异 常 ,出现 位 带移 动 或 者 NA 丢 失 、增 加现 象 [ 1 】 持续 的不 稳定 导致 了基 因的 整个 紊乱 ,癌 。其
[] oLL eD ,ok nMSe a. coa lt at ain s 1 Ma ,e J cma , 1 rst le l rt sa T t Mi ei e o
c n l r e r h e c o f u a a c r ] rc tA a l a ma r f ed t t no m n cn e[ . o l c d o k so t ei h J P Na S i S , 9 ,1 1: 7 . c U A 1 49 ( ) 8 1 9 2 9 [ ]T o s E , a b l I Mo e u a e e i d f c s i 2 h ma JC mp e l G. l c lrg n t e e t n c e d me is [ . y e o O s tn et 0 05 ( 1 4 . n o to i J G n c l b t v s 2 0 , 1) 4 r s] eI , 0 : 【】 me y ,e i w O sk , 1 l n n t s r t n 3 A mia S kz a S a A, t aJ t . i a tr f ma o u e a Ma g a o n i
子宫内膜异位,这些疗法要知道
子宫内膜异位,这些疗法要知道发布时间:2021-07-07T16:10:36.51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月2期作者:邓学勤[导读]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指的是活性内膜细胞在子宫内膜之外的其它位置种植,进而引发的疾病。
邓学勤(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妇幼保健院;四川自贡643000)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指的是活性内膜细胞在子宫内膜之外的其它位置种植,进而引发的疾病。
正常情况下,内膜细胞应当在子宫腔内生长,但是由于子宫和盆腔经由输卵管连通,所以内膜细胞可能会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进而发生异位生长。
该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因为内膜周期性出血、周围组织纤维化、异位结节形成等,具有不孕症、月经异常、慢性盆腔痛、痛经等症状。
病变对所有的盆腔组织和器官都可能波及,常见的部位是宫骶韧带、子宫直肠凹陷、卵巢等。
由于该病对女性健康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应当积极治疗,对一些常见的疗法也要知道。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什么会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有很多方面。
例如经血逆流、内膜种植而引发疾病。
在月经期间,正常经血经过宫口、阴道向体外排出。
但可能有部分经血或夹杂脱落子宫内膜碎片,经过输卵管进入腹腔,在盆腔脏器表层种植,进而形成了病灶。
浆膜上皮可能化生内膜而发病。
人体胚胎时期,脐部、阴道直肠隔、腹膜、卵巢表面上皮等,都是通过体腔上皮化生而来。
如果受到机械、炎症、性腺激素等刺激,可能转化为另一种组织,进而化生为子宫内膜。
可经过淋巴、血液等发生良性转移,但发生率并不高。
主要发生在四肢、心包、脑膜、肺部等远端位置,主要是子宫内膜碎屑经过淋巴系统、血液循环等向其它组织脏器转移而成。
医源性内膜移植属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疾病,一般在人工流产手术、分娩会阴侧切手术、早中期妊娠刮宫手术、剖宫产手术中,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向其它位置移植。
子宫内膜随着经血逆流到腹腔,可对体内免疫系统产生激活,进而消灭异常细胞。
但是如果免疫功能缺陷,无法及时清除异物,就可能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
妇科恶性肿瘤的病理分子表型ppt
肿瘤免疫是机体对肿瘤细胞的一种天 然防御反应,通过免疫细胞和分子对 肿瘤细胞进行识别、清除和监视,以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肿瘤免疫反应涉及多个免疫细胞和分 子,包括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 胞、细胞因子等,它们相互作用共同 发挥抗肿瘤作用。
妇科恶性肿瘤的免疫表型分类
免疫表型分类是根据肿瘤细胞表面抗 原的表达情况,将其分为免疫阳性和 免疫阴性两类。
06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妇科恶性肿瘤分子表型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妇科恶性肿瘤的分子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异常,需要深入研究其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同时, 不同肿瘤类型和个体差异也会影响分子表型的研究结果。
机遇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妇科恶性肿瘤的分子机制,发 现新的治疗靶点。同时,随着精准医疗的推进,基于分子表型的个体化治疗将成为可能,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 生存率。
这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激素水平等。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表型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重要性
分子表型是指基因表达和蛋白质 组学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 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通过研究妇科恶性肿瘤的分子表 型,可以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 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卵巢癌
BRCA1、BRCA2、TP53等基因 的突变。
输卵管癌
尚未发现特定的基因突变,但 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可以导致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异常 ,促进肿瘤的形成和发展。
不同类型妇科恶性肿瘤的基因突变不同,因此针对不同肿瘤的基因治疗策略也不 同。了解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有助于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 者生存率。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进展
31 ・ 0
浙 江 临床 医学 2 1 0 0年 3月 第 l 第 3期 2卷
・
综 述
・
直肠子宫 内膜异位症诊治进 展
李应国 裘华森
直肠子宫 内膜异位 症 (et n o e is , E 简称 内 rca e dm toi R , l r s
关 注。
异症 ) 因异位 内膜 组织 在肠 管浆膜 面种 植 而无特 异性 症 ,
l 9 5 5 9 8. 5 .
4龚洁. 儿童非致命性意外损伤的研究概 况. 国外 医学社会 医学分
册 ,9 8 1 ( ) l 19 ,5 1 :1一l . 4
损伤的简单急救知识 , 建立和完善农村儿童意外 损伤紧急救护体 系, 降低意外损 伤的病死率和伤
残率。 总 之 , 要 对 儿 童 意 外 损 伤 的 各 种 原 因 有 足 只
状, 随着月经周期体内激素水平 的变化 , 种植灶可能不断生
长并周期 性出血 , 引起腹部 绞痛 、 周期性 便秘 或腹泻 、 胃肠
2 R E发病率及临床 表现
子宫 内膜异位组织在 直肠壁 生长 , 形成 的结节状 肿块 能导致肠壁增 厚 、 狭窄 , 因 为异 位组织 极 少 累及直 肠黏 但 膜, 故病理组织学检查很难取 到相应 的组织来 源来证 实其 病理改变 , 故术前诊 断较为困难 , 早期误诊率高 。内异症
3 11 M I . . R 检查 ( ant eo ac m g g MR ) 影像 m ge crsn nei ai , I i n
学 检查中 MR 因其对盆腔软组织成像 优于 C , 近年 国外 I T是 较 常用 在 深 度 浸 润 型 子 宫 内膜 异 位症 的 检查 方 式 , h— Ci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新进展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新进展作者:夏铃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它是一种良性的病变,具有增生、浸润、转移。
目前,DIE的诊断依据有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疼痛以及排便痛,甚至经期便血的病史,结合妇科双合诊(特别是三合诊)检查看到阴道结节或触到痛性结节,以及辅助检查,通常可作出初步诊断,DIE的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DIE患者手术的彻底性与疼痛缓解有关(P0.05),保留子宫不增加复发率。
术前药物治疗未显示改善术后疗效;而术后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疼痛症状,降低复发率和维持疗效。
【关键词】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56-011 临床症状疼痛(包括痛经、性交痛、排便疼痛和慢性盆腔痛)是DIE的主要临床症状。
,从症状学出发,建立标准化、特异性的问卷筛查DIE,从而缩短延迟诊断的时间。
调查了134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通过标准化问卷调查,确立DIE(术前症状包括经期排便痛、重度性交痛)的简易诊断模式。
结果显示,该模式诊断DIE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4.5%和68.7%。
其中经期排便痛是子宫直肠陷凹(CDS)处DIE最强的预测指标,主要与阴道后壁病灶相关;重度性交痛提示USL处有病灶。
研究者认为,疼痛与子宫内膜异位的解剖定位高度相关,疼痛程度与病灶浸润深度相关。
临床对18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症状及其程度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关系及对DIE诊断的意义。
结果显示,63例(34%)患者病灶累及USL或CDS,18例(29%)患者病灶累及直肠中肌层,22例(34%)累及阴道上皮,18例患者同时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对于存在卵巢异位囊肿的患者,CDS处子宫内膜异位的几率为11.1,下蹲疼痛的相对危险(RR)为1.2,肠道针刺痛的RR为3.4。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一例并文献复习
1 9 8 3年行剖 宫产术 , 2 0 1 1 年无 明显诱 因 自扪及 原剖 宫产瘢
痕上方腹壁下肿物 , 质硬 , 直径 1 c m, 无触痛 , 遂就诊 于本院 ,
查 B型超声 ( B超 ) 提示子宫 内膜异位病灶 。未予治疗 。肿 物
逐渐增 大 , 2 0 1 6 年 6月 肿 物 增 大 至 5 c mx 4 c m 大小 ,并 出 现
2 讨 论
2 . 1 E Ms 恶变 的 病 因
E Ms 为 良陛疾 病 , 但 却具 有
恶 性 疾 病 的 生 物学 行 为 , 如侵袭 、 转移 、 复发 、 恶 变
等, 且其发病机制复杂 , 目前仍停留在发病理论 的研
究 阶段 。例 如种 植 学说 、 化 生 内膜 学 说 、 医源 性 内膜
析腹壁子宫内膜 异位症恶变 的病 因及临床病理学特点 。结果 : 腺癌 , 结合临床考虑子 宫内膜异位组织来源 ; 免疫组织化
学: 角 蛋白 C K阳性 ( + ) , 簇分化抗原 C D阳性 ( + ) , 抑癌基 因 P 5 3阳性( + ) , 雌 激素受 体 E R阴性 ( 一 ) , 孕激素受 体 P R阴 性( 一 ) , 癌抗原 C A1 2 5阳性( + ) , 甲状腺球蛋 白 T G阴性 ( 一 ) , 平滑肌肌动蛋 白( S MA) 支持诊断 。结论 : 腹壁子宫 内膜异位
脉复合麻醉下 行腹壁肿物切除术 , 术 中探查 肿物 自皮下 延伸 至腹膜 , 大小约 5 c mx 4 c mx 4 e n l , 质硬 , 边界 清 , 累犯腹膜 。完
孕激素受 体 ( P R , 一 ) , C A 1 2 5 ( + ) , 甲状腺球 蛋 白( T G, 一 ) , 平滑
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PPT演示课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精准医疗在子宫内膜 异位症领域的应用
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不断深入,未来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将更加精准、 个性化,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学等技 术将应用于该领域。
02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的推广
领域前沿动态关注
新型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关注新型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如生物标志物检测、影像学诊断等,提高子宫内膜异位 症的早期诊断率。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探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定制化的药物治疗、微创手术等 ,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生育问题的研究
体征检查
检查患者腹部是否有压痛 、反跳痛等体征,以及盆 腔检查是否有异常包块或 结节。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通过腹部或阴道超声,观察子宫及附 件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以及是否 有异常回声或包块。
磁共振成像(MRI)
对于复杂病例或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 的患者,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 信息。
实验室检查
等。
发病机制
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有多种理论,如经血逆流、医源性种植、淋巴及静脉播散等。其中 ,经血逆流学说被广泛接受,认为经期时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可随经血逆流,经 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于卵巢和邻近的盆腔腹膜,并在该处继续生长、蔓延,形成盆腔
内异症。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育龄期 妇女中发病率较高,约为 10%-15%。
深部浸润型和其他部位型。其中,卵巢型最为常见,占80%左右。
03
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高邹芹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
【年(卷),期】2014(000)025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进行
观察。
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124例,其中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有62例患者(对照组),进行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的有62例患者(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第三天服用米非司酮12.5g 1次/d,服用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的回访。
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是40.00%(24/60),治疗组的有效率是58.33%(35/60),回访率是96.77%(120/124),通过比较发现,治疗组的疗效明显比对照组要好(P<0.05),其
中治疗组有2例出现转氨酶升高的现象。
结论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
内膜异位症比单纯的采用腹腔镜手术疗效明显,并且出现较少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广泛应用。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高邹芹
【作者单位】山东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山东枣庄 27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71
【相关文献】
1.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2.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3.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4.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5.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生存质量相关因素研究
影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生存质量相关因素研究
席晓琴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4(023)005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E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和分析影响EM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25~40岁患者EHP-5评分高于41~50岁患者(P<0.05);已婚患者EHP-5评分高于未婚患者(P<0.05);基本不了解EM疾病患者EHP-5评分高于基本了解疾病患者(P<0.05);无医疗保险患者EHP-5评分高于有医疗保险患者(P<0.05),而不同职业、文化程度、劳动类型、运动情况EHP-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婚姻状况、对EM认知情况及支付费用情况与EM患者生存质量相关.
【总页数】2页(P44,50)
【作者】席晓琴
【作者单位】江西省弋阳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江西,弋阳,334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影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
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关系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3.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存质量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4.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患者上皮-间充质转化
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灶切除术后自我管理行为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进展及机制概述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进展及机制概述
余文婷;徐晶;吴飞华;晏燕芳;尹平平
【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
【年(卷),期】2022(29)28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具有肿瘤特征的妇科常见良性疾病之一,表现为盆腔痛、不孕等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其与新生血管、免疫、炎症、激素等方面有密切联系,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在摸索中。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明显。
多年来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有力实验证明中医可以通过调节不同机制来获得临床疗效。
故笔者收集近几年中医药在改变新生血管率、平衡免疫因子、调节炎症因子、降低雌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功能、调节血液流变性及血液高凝状态、改变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等不同形式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用于临床提供思路和借鉴。
【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余文婷;徐晶;吴飞华;晏燕芳;尹平平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研究进展
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学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4.中医
药治疗膀胱癌临床研究进展及机制概述5.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黄体功能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黄体功能
邹吟;蒋莹
【期刊名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9(019)005
【摘要】目的研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黄体功能状态,方法选择38例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通过超声观察卵巢内卵泡生长,发育,排卵的状况,确定黄体中期;测定地血清雌二醇,孕酮的水平,与26例正常生育期妇女作对照。
结果卵巢子宫内膜闰囊肿患者血清雌二醇低于正常组,黄体期可见较弱的血流信号;68%(26/38)卵泡发育明显不良,血清孕酮水平显著于正常妇女,彩色多普勒卵泡期无血流信号,黄体期可见较弱的血流
【总页数】2页(P462-463)
【作者】邹吟;蒋莹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妇产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
医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71
【相关文献】
1.补肾疏肝方联合安宫黄体酮对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先期患者的黄体功能的影响[J], 钱虹
2.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水压剥除及缝合止血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
的影响 [J], 李琼;王明波;王晓萍;曾宪瑞;黄小平
3.补肾固冲汤加减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失调疗效及对患者血浆cAMP/cGMP 的影响 [J], 甘琴霞;李雅静;王霞;李娟
4.针刺疗法联合安坤汤加减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患者的效果 [J], 李玮玮
5.补肾八珍汤对肾虚型黄体功能不足型月经不调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J], 张林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诊断
• ①囊腺瘤囊腺瘤 • ②非内异症相关性浆液性囊腺癌 • ③非内异症相关性黏液性囊腺癌
辅助检查
• B超、MRI、腹腔镜、病理学诊断、肿瘤标 记物(CA125)
• MRI图像中出现附壁结节、乳头状突起、强 血管化往往提示卵巢恶,辅助化疗、放射治疗 与孕激素等综合治疗。
EM可增加卵巢癌的发生风险, 尤其是子宫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的风 险(有观点认为EM为其癌前病变)
发生恶性改变的概率目前国外文献报道多为0.7-1% 国内文献统计为1.5% 但目前认为这只是一个偏于保守的数字
恶变机制及学说
• 第一种是典型的良性原位内膜通过经血逆流进入盆腔,形 成了黏连和不断增殖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随后由于异位内 膜细胞突变,使其侵袭性不断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最终 发生了恶变。
• 另一个较为明确的高危因素是内源性及外源性高雌激素作 用。研究认内源性肥胖或外源性应用单纯雌激素治疗显著
• 增加了EAM的发病风险。 • 另一方面,口服避孕药、分娩、输卵管结扎或切除、单侧
附件切除术、子宫切除被认为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保 护性因素。
发生部位
• 最常见的发生部位—— 卵巢 (78.7%) • 其它部位:阴道直肠隔,结肠,阴道,盆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卵巢恶性肿瘤 (endometriosis associated ovarian cancer,EAOC)
2017级规培学员 邹娟 2020年7月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EM, 简称内异症) 是一种具有恶性行为的良性妇科疾病。 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 发病率约为10-15%, 具有浸润。
• 早期卵巢内异症恶变采用分期手术和术后化疗。 • 手术范围包括全子宫加双附件、大网膜切除术、
阑尾切除术及双侧盆腔淋巴和腹主动脉旁淋巴清 扫术。
• 晚期病人采用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化疗目前采 用紫杉醇加铂类化疗,一般应用6~8个疗程。有 1例Ⅲ期患者不能耐受手术及化疗,给予放疗及孕 激素治疗
预后
与发病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CA125 相关
腹腔腹膜等 (21.3%)
临床症状
• 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似 • 盆腔包块 • 下腹胀痛 • 月经紊乱 • 痛经
组织学类型
• 子宫内膜样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 75.9 %、透明细胞癌——13.5%
• 肉瘤——11.6%、
• 低级别浆液性癌、其它——6%
•
卵巢外癌以腺癌为主
诊断标准
1925 年Sampson标准: 肿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共存; 排除转移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形态相似;
• 另一种理论认为,宫腔内的在位内膜已经发生了潜在恶变, 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中,形成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恶性肿 瘤。
•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机制并不明确,目前研究发现可 能与一些抑癌基因的异常突变、部分 DNA 甲基化、Micro RNA 及氧化应激失衡有关。
高危因素
• 囊肿直径较大和绝经状态是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独 立高危因素。
1953Scott补充标准: 肿瘤中有良性向恶性转化的过渡形态
诊断病理要点
1.病理学证实病灶中存在恶性转化的中间形态; 2.仅在病灶中同时找到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癌2种形态学依
据。 诊断难点: 1.因为“燃尽”效应,即恶性病变发展较快,完全侵蚀破
坏了良性病变成分; 2.病理取材未能获得完全满足该诊断标准的病理样本; 3.病理医生缺乏妇产科专科知识,忽略了良性病变存在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