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度史
中国制度史
2016届高三历史拓展资料02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国制度史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
秦朝是古代有开创性的时代,它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历代沿用,并不断加强完善。
一、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②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③形成完备的分封制与宗法制④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①源于夏②备于周③建立中央、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②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制度演变特点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①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兼理全国监察事务;地方-监御史 西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13个州监察区东汉:中央—御史台;地方-刺史,逐增地方行政权和军权 隋:同汉朝唐:中央-御史台;地方-(道台史),10道监察区北宋:中央-御史台;地方-(监司),改唐朝“道”为“路” 明:中央-督察院地方-按察司,掌管地方监察事务清:中央-督察院作用: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起了一定的作用。
它成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但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是皇权的附属品,它能否发挥正常作用,与皇帝的明昏有密切关系。
特点:1、从中央(皇帝、君主)到地方的各级监察机构形成单线垂直(单线联系、单线领导)的相对独立体系。
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包括中央、地方、甚至是基层)的相对独立与分离,中央、地方的监察机构与政府机构的相对分离,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
从而确保了监察权力的独立运作,监察机构的上下一体,监察官员的高效行使权力。
2、为了保证监察机关工作的有效性,赋予监察官员位高权重的监察地位,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又一显著特点。
清明 元 宋唐 隋 汉 郡县制 秦 地方 中央特点 朝代 汉承秦制 传承开创 承前启后 进一步加强 有新发展 空前加强 发展顶峰 发展完善 中朝尚书台外朝 郡国--州郡县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州县二级 道州县三级 二府三司参事 文臣路州县 一省二院 行省制 皇帝、三公九卿 废省设三司 废中相分六立阁康设南书房 雍设军机处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3、中国古代监察官员一般称为“宪官”或“法吏”,通常遵循“以法理官”的监察原则,在行使监察权力之时,监察机关与监察官员依法监察,以法律为准绳。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周振鹤原文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周振鹤原文摘要:一、引言:了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重要性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概述1.封建时代:分封制与郡县制2.秦汉时期:郡国并行制3.隋唐时期:道、州、县三级制4.宋元时期:路、州、县三级制5.明清时期:省、道、府、州、县五级制三、近现代地方行政制度改革1.清末民初:省、道、县三级制2.国民政府时期:行政督察区制度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省、市、县三级制四、当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改革与创新1.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区划调整与优化2.地方政府职能转变3.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相结合五、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未来发展展望1.行政区划调整与区域协调发展2.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3.地方行政体制改革与国家战略相结合正文:一、引言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史册,从封建时代的分封制与郡县制,到现代的省、市、县三级制,地方行政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梳理,探讨其演变过程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以期为今后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概述1.封建时代:分封制与郡县制封建时代,地方行政制度主要以分封制和郡县制为主。
分封制是指君主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宗室、功臣等,形成诸侯国。
郡县制则是在国家统一后,设立郡县,对地方进行统治。
2.秦汉时期:郡国并行制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
汉朝时期,郡国并行,分为13州,州辖下设有郡县。
3.隋唐时期:道、州、县三级制隋唐时期,地方行政制度调整为道、州、县三级制。
道为监察区,州为地方行政单位,县为基层政权。
4.宋元时期:路、州、县三级制宋元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继承了唐代的路、州、县三级制。
路为监察区,州为地方行政单位,县为基层政权。
5.明清时期:省、道、府、州、县五级制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制度调整为省、道、府、州、县五级制。
省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道、府、州、县分别为下属行政单位。
三、近现代地方行政制度改革1.清末民初:省、道、县三级制清末民初,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变革,实行省、道、县三级制。
中国行会制度史
中国行会制度史行会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保持将近三千多年的传统社会形态,它涉及到生产、经济、以及社会组织的问题,以及社会的整体结构发展。
整个行会制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组织形式,它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发展了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行会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最早被记录的例子出现在当时的战国时期。
“行会”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论语》中,由孔子提出,他将它定义为一种传统、自我调整的社会组织形式。
从此,行会制度开始不断演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汉朝以前的方腊聚落制。
这一阶段,行会以居民之间的方腊聚落为基础而形成,被称为“非正宗”行会,主要涉及人口、财产、土地保护,以及一些社会性质上的统治活动。
第二阶段,汉朝行会制度的建立。
汉朝时期,行会演变为以宗族为基础的行会,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起到重要作用。
汉朝政府也加强了对行会的监督,并对违法者进行了制裁,以维护它的完整性。
第三阶段,三国到隋朝的行会制的形成。
在这一时期,行会受到国家的有力支持,不仅在政治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在经济、文化领域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阶段,唐宋到元朝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行会更加明确和完善,不仅为宗族之类的社会组织,而且还为政治决策、经济管理、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等提供了支持。
最后,明清时期的行会制度发展。
明朝通过建立取消宗族行会制度,实现了行会制度的彻底分解;清朝则通过加强行会制度的监督,规范了行会的经营和活动。
从此,行会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它既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行会制度的发展为行会成立者提供了便利,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持久的保障。
这一制度已经被保存了两千多年,今天仍然在中国各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制度史读后感
中国制度史读后感
中国制度史是一部全面介绍中国历史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制度的著作。
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作者吕思勉将中国制度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变革规律进行了梳理和阐述。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制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制度史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制度文明发展的重要篇章。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各种制度的内涵和特点。
例如,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税收制度等,这些制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后来的制度变革提供了借鉴。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制度变革过程。
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模式。
这些变革过程不仅展示了中国制度文明的演进历程,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制度创新的不断追求。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制度文明的博大精深。
中国制度史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我们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中国制
度文明的发展,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总之,中国制度史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历史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发展历程,也可以深入思考中国制度文明的特点和规律,为未来的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演变史
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演变史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历史悠久,经历了繁荣和衰落、变革和崛起的历史进程。
它的演变史,也是中国政治史上的重要部分。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演变史,分别是从中原王朝到南北朝的初步建立、从唐朝到元朝的完善和巩固以及明清两代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第一部分:从中原王朝到南北朝的初步建立随着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的高度繁荣和文化交流,中原一带逐渐形成了政治中心,先后建立了秦、汉、隋、唐、宋等朝代。
这期间,初步形成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早期,凭借自身的实力和魅力,中原王朝较为顺利地建立起了对周边民族和地区的管辖。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的问题。
在汉代时期,以仁寿年间为代表的王莽新制,一度意欲推行一系列改革,使地方官府受到中央控制。
但是这个改革并没有得到成功的实施,相反还招致了百姓的不满。
在唐朝时期,随着天下一统和对外扩张的潮流,唐朝政府则开始积极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对中央官僚制度进行了完善。
相应的,地方的自治和民间活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这种趋势在宋代尤其明显,不但加强了对民间社会的掌控,更实行三司都督府、州、县、乡、村五级管理体系,在地方权力制约方面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尝试。
第二部分:从唐朝到元朝的完善和巩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盛世的时期之一,而唐朝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也不断得到完善和巩固,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朝时期,全国分设了九个道,此时的中央集权制度将国家分成了两级,通过设立行政上级机构,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唐朝还不断开发和利用各地的水利资源,加强了对重要交通线的关键地区的控制,加强了对南北朝、边疆地区的统一治理,为中央集权制度的推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朝时期,中央集权再次得到了新的发展。
元朝创立之初就推行了遍布全国的行省制度,建立了多部门、多层次的行政管理体系。
此时,中央集权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不仅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同时还对民间社会进行了严格管理,限制了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的开展。
中国考试制度史
中国考试制度史
中国的考试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科举制度在隋朝(581年-618年)引入,唐朝(618年-907年)进一步发展。
它旨在基于个人能力而非社会地位或家庭背景选取官员。
科举制度有三个层次的考试:县级、省级和国家级。
县级考试每年举行,对已年满21岁的所有人开放。
通过此考试的人有资格参加省级考试。
省级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此考试的人有资格参加国家级考试。
国家级考试每三年在首都举行,是科举制度的最高级别。
科举制度一直持续到清朝(1644年-1911年)末期。
它在戊戌变法期间于1905年废除,但后来又被恢复。
然而,在清朝的新政策期间,它最终于1906年被彻底废除。
考试制度在中国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为社会地位较低的人们提供了获得政府高级职位的机会。
它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追求知识。
总之,中国的考试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是一种独特的制度,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并为人们基于能力提高社会地位提供了机会。
简明中国政治制度史
简明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进,从君主制到共和制,再到现代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概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一部分,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可以追溯到中华五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政治制度是封建王朝。
在这一制度下,中国的政权由一个皇帝和一系列贵族统治。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他们通过封建制度将土地分配给贵族,以换取他们的忠诚和支持。
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有其优势,比如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社会稳定。
然而,这一制度也存在缺点,如皇帝权力过于集中,贵族享有特权,民众的权益受到压制。
这些问题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民生的不满。
第二部分,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封建制度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政治制度。
其中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朝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是一种新的政治制度,采用了共和制。
它的特点是国家主权属于人民,通过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
然而,在中华民国建立后不久,国内就陷入了动荡和分裂,政权频繁更迭,导致政治不稳定。
第三部分,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权力由共产党领导,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全国各个地方的代表组成。
代表们通过选举产生,负责制定法律和大政方针。
此外,中国还采用了民主集中制的领导体制,通过党的领导来保证政府的稳定和效率。
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封建制度和民国时期政治不稳定的问题,保证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发展。
然而,人权和民主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也是中国政治制度亟待解决的难题。
总结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封建王朝到共和制,再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中国制度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名词说明1、部落:由氏族依据血缘关系而不依靠强制力量部落联合而成,它的规模比群对大,其政治组织是非正规的、临时性的,部落中间的领导人也是不正规的。
2、酋邦:是前国家时期最后一种政治组织,是中国古代前国家时期和一些少数民族政治组织最普遍的形式。
塞尔维斯将酋邦社会归结为介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性社会和以地域经济关系为基础的政治性社会之间的一种社会形状。
3、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
“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
关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阻碍。
4、巡狩制度: 巡狩制度是早期国家时期邦国联盟之王用以操纵盟邦的要紧政治形式。
王在巡狩中既主祭,也主事,或借巫术的法力,或诉诸神的权威,使自己成为诸邦利益的爱护人,同时也成为凌驾于诸邦之上的统治者。
是强化中央对地点操纵的有力手段之一。
5、尚书台: 官署名。
汉武帝始置。
东汉中枢机关,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
东汉时尚书台地位在九卿之下,实际上却已成为皇帝之下最高行政机构。
魏晋时期,尚书之职甚为重要,尚书郎能够出任太守。
南北朝时,尚书台正式称尚书省,成为三省六部制中的执行机构。
全盛于唐朝,衰落于两宋。
元代以后,尚书省遂废止。
:6、嫡长子继位制: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差不多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
法律规定嫡长子享有继承优先权。
该制度起于商末,定于周初。
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7、九品中正制: 始于曹魏,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
这种选官制度是由魏文帝曹丕时的吏部尚书陈群创议的。
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
到了隋代,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终被废止。
中国制度史
中国制度史中国制度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经历了不同朝代的更迭和演变。
尽管各个朝代的制度存在差异,但一直都以中央集权的特点为主要特征。
中国的制度起源可以追溯到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建立了最早的政治制度。
夏朝的政治制度以权力的继承为核心,由贵族进行世袭统治,并以君主为核心,进行集权统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进入了商朝和西周时期。
商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相对于夏朝有些许变化,出现了诸侯国的形成,君主可以授予贵族以世袭权。
西周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显著的世袭制朝代,国家的地方行政权力逐渐下放到各个封侯国。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成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典范。
秦始皇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基础,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重新划分行政区域。
然而,秦朝过于严厉的统治和剥削政策导致了民众的反抗,最终秦朝在短短几十年内灭亡。
随后出现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
汉朝的政治制度基于儒家思想,强调礼乐教育和君臣关系的和谐。
汉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相对稳定,但也存在着腐败和官僚主义的问题。
公元220年,汉朝灭亡,中国进入了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混乱不堪,三国鼎立的局面并未出现真正的中央集权。
随后的南北朝时期中国分裂为多个割据势力,政权更迭不断。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成为中国制度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
唐朝继续保持了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繁荣了中国的社会文化和贸易。
唐朝的政治制度相对稳定,但在后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稳定的中央集权制朝代。
宋朝积极推行科举制度,强调文化教育和礼法道德,对于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宋朝在面临外族入侵和政治腐败的同时,逐渐丧失了对国家的控制,最终灭亡于1279年。
随后,中国进入了元朝、明朝和清朝时期,这几个朝代都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代表。
而到了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变动和制度改革。
中国行会制度史
中国行会制度史中国行会制度起源于古代,形成了长达几千年的历史。
到了现代,它仍然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一个社会组织。
起源于古代,中国行会制度得以存续,主要原因在于古代行会形成了一种比较考验的内部管理结构。
它们在决策中充分考虑到规范性和社会公正性,以及行会成员之间的协调关系,从而使中国行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社会维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此外,中国行会制度也无处不在的参与了古代的社会经济安全,政治稳定,文化传播和思想体系构建等方面的活动。
以宋朝为例,行会曾经在诸多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规范工商业沟通,调整江海贸易,整合外埠商家,建立国际联系,维护社会公平和秩序,发展社会思想,建设民主政治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行会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经过不断的调整和改革,它已经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强。
比如在清朝时期,行会被政府授权成为国内的重要民间公会,管理外商和贸易活动,甚至参与了政治管理。
而在近代,武昌行会和上海行会等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改革,为抗战和新中国的建立出谋划策。
至今,中国行会制度在社会中依旧独具特色,拥有未来发展的前景。
受认可的行会组织已成为政府、商界和民间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
我国也在积极推动行会组织的发展,提高行会组织的社会关怀能力,以及在政策和法律上给予行会组织更多的支持。
当前,国家正在实施十八条措施,更加重视行会制度,以加快行会重组和改革,实现行会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古今中国行会制度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组织结构,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它在社会经济安全,政治稳定,文化传播和思想体系构建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随着政府的政策支持,今天的中国行会制度由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传统组织形态和经营模式,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发展而来,具有着不断发展的前景。
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史
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史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史是指中国古代政府和社会组织中的典章制度的发展史。
典章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中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律制度和规范体系。
在中国古代的典章制度发展史中,最早的典章制度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
商代的王室颁布了各种典章制度,如《商宪》和《洛书》,规范了社会秩序和人们的行为。
西周时期,周王朝建立了礼乐制度,通过礼仪和音乐等方式来调节社会秩序和人们的行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的典章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争不断,法律制度也逐渐分散化。
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法家思想,推行了法律主导的典章制度,例如制定《秦律》和《秦仪》。
然而,这种制度过于严格和苛刻,导致社会不满和反抗。
随着汉朝的建立,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典章制度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汉朝推行了儒家思想,特别是孔子的学说,礼乐制度重新成为主导。
汉朝制定了《汉律》和《汉仪》等典章制度,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和礼仪。
隋唐时期,中国典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唐朝建立了完备的典章制度,例如制定了《唐律疏议》和《唐仪》等法典和典章,使社会秩序和人们的行为得到了更好的规范。
宋朝时期,推行了儒家思想的理学,进一步强调了礼仪和道德的重要性,制定了《宋仪》和《宋刑》等典章制度。
明清时期,中国的典章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明朝推行了律例法典制度,如制定了《明律》和《明仪》,并加强了法治的原则。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制度,并进一步推行法治。
清朝制定了《大清律》和《大清会典》等重要法典和典章,规范了社会秩序和人们的行为。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典章制度发展经历了从严格的法律主导到礼乐和道德主导的转变,不同的朝代和政权都对典章制度进行了不同的规范和发展。
这些典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秩序和人们的行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
从原始社会到秦统一,再由汉代的官僚制度到唐代的科举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1.原始社会与部落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生活在部落社会中,部落长老担任着部落的首领,负责协调内部事务和处理外部关系。
这种部落制度是最早的政治组织形式,基于血缘和族群的关系。
2.封建制度的兴起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加深,封建制度逐渐取代了部落制度。
封建制度以封建君主拥有天命来统治全国,君主授予诸侯土地和封号,而诸侯则向君主效忠。
这种等级制度中,封建王朝与诸侯国之间形成了稳定的政治关系。
3.官僚制度的推行汉代是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官僚制度在这个时期被推行起来。
官僚制度以中央政府为中心,设置一系列官职来管理国家事务。
官员通过考试选拔,并按照明确的等级制度进行管理。
这种制度在整个古代中国政治史上也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4.科举制度的兴起唐代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科举制度在这个时期兴起。
科举制度以考试选拔官员,提倡文治,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优秀人才加入政府。
这种制度为社会中的人们提供了平等参与政治的机会,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封建王朝的衰落与变革随着历史的发展,封建王朝出现了衰落的迹象,并最终被推翻。
新兴的市民阶级崛起,开始追求民主与自由,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实行了一系列现代化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千余年的演变,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影响。
这些政治制度的兴衰变革,不仅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演变,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现代中国已经不再沿用古代的制度,但是这段历史仍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21世纪的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记载的朝代,其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为主。
在商朝时期,政治权力完全集中在君主手中,君王是最高的统治者,有着绝对的权威和权力。
君主依赖于神权来维持统治,通过祭祀活动来增加自己的权威。
商朝后期,周朝的建立标志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又一次巨大变革。
周朝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以封建制为基础的政治组织结构,周王通过分封土地来授予贵族,贵族成为王朝的地方统治者,这为后来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
周朝的统治者相对而言权力不再绝对,贵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但依然处于君主的统治之下。
在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动荡的时期,各诸侯国争夺霸权。
在这个时期,各国实行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包括秦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和齐国的分封制等。
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多样化,国家权力分散,各个诸侯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和相互制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
秦朝的政治制度比较集中,将地方豪强和贵族削弱,并通过相关的法律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
但秦朝的封建制度在秦始皇死后不久便发生了重大变革,导致秦朝的崩溃,为之后的汉朝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汉朝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时期,汉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并配以相对独立的地方政权来维护中央政权。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朝的皇帝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员,通过郡县制来行使行政权力,实行封建制度来维持统治。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无论是商朝的君主专制,周朝的分封制,秦朝和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些制度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这些政治制度与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变迁密切相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完整)古代中国制度史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史讲义商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内外服制度。
特点是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统治者将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分封制和宗法制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分封制目的:对西周境内“王”直辖区域以外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控制,以巩固统治。
内容: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屏周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区域,促进对边远地区的开发;国家政权机构趋向严密,维持了西周政权的长期稳定。
弊端: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2、宗法制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特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将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是“家”与“国”的统一。
影响:对当时而言,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与世袭制、分封制一起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后世而言,形成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也对中国现在的民间继承方式有较大影响,但也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森严,家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重男轻女,任人唯亲,妨碍了近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
3、礼乐制度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礼乐制度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推行的工具。
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家国一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体现了族权与政权相结合,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的有机统一,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3、带有浓厚的原始部族色彩,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史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史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之初。
下面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一些重要里程碑。
1. 1949年-1952年:土地改革和国有经济建设。
在中共领导下,中国进行了广泛的土地改革,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此外,国家开始大规模实施计划经济,成立了许多国有企业。
2. 1953年-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推进。
国有企业逐步
占主导地位,私营企业被逐渐收归国有。
农村合作社逐步建立并取得重大成就。
3. 1958年-1961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在这一时期,
中国实行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和集体所有制,农民组织成了人民公社。
然而,这一运动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人员伤亡。
4. 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
段混乱的时期,毛泽东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经济的停滞。
5. 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标志着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变革。
中国开始了向市场经济转型,并逐步放开经济政策。
国有企业改革和私营企业的兴起使中国经济迅速增长。
同时,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讨论也在不断进行。
一些
学者认为中国已经实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正朝着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这引发了对于中国是否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争议。
无论如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历史至今仍在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古代中国制度史范文
古代中国制度史范文在古代中国,政权通常由王朝和皇帝统治。
封建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封建制度形成于西周时期,源于天子与诸侯的互惠互利关系。
诸侯向天子效忠,天子则赐予诸侯封地和封号。
这个制度为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提供了基石。
古代中国的统治者通过设立中央集权制度来维持政治稳定。
最早的中央集权制度可以追溯到秦朝。
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措施,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修筑了万里长城,建立了中央行政机构。
这些措施极大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并对后来的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制度是土地私有制和农业经济。
土地私有制使得人们拥有自己的土地并进行农业生产,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家庭经济体系。
这种经济制度在整个古代中国的历史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在农业生产和经济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军事制度在古代中国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的军队通常由义务兵和职业军人组成。
义务兵是由地方官员征召的农民士兵,他们通常在农闲时参军。
职业军人是一支专业化的军队,他们接受过专门的军事训练,并且通常担任军官职位。
古代中国的军事制度在战争和征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文化制度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强调家庭的孝道、社会秩序和君臣之间的和谐。
这种思想被广泛接受,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基础。
儒家思想还影响到古代中国的教育制度。
在古代中国,教育被视为社会精英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手段,儒家经典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制度史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封建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土地私有制、军事制度和儒家思想都是古代中国制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制度在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秦朝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以下是部分时期的政治制度:
1.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2.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25年—公元220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有所发展。
在汉朝初期实行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相结合的制度,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刺史制度和“推恩令”,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3.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朝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州县制相结合的制度,同时推行了科举制度。
4.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宋朝实行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制度,加强了对地方行政的控制,并推行了科举制度。
5.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对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
6.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朝继承了元朝的政治制度,并有所发展。
在明朝初期实行了三司制和都司制相结合的制度,后期逐渐形成了内阁制度和厂卫制度。
7.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清朝继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并有所发展。
在清朝初期实行了南书房和军机处等机构,加强了皇权。
以上是部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内容,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特点和发展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政权性质
政体构成形式
Company Logo
三、研究内容
司法制度 军事制度 文教制度
中枢辅政
君主专制
中央行政 地方行政
社会效果与后世影响
Company Logo
内容二
政治状况
组织结构与组织形式
职
权
责
利
Company Logo
内容三
制度运行 行政监察 职官管理
行政管理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制度界定
制度是为维护社会群体稳定的秩序和促进组织良 性运行而制定的约束和规范个体行为的规则、 性运行而制定的约束和规范个体行为的规则、法 习俗的总称。 令、习俗的总称。
Company Logo
(二)政治制度的含义
1、西方学者观点 、 法国著名政治学家迪韦尔热给政治制度下的定义 政治制度是政府机构的总和. 是:政治制度是政府机构的总和 政治制度是政府机构的总和 美国政治学家GA阿尔蒙德认为 政治制度是负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制度是负 美国政治学家 阿尔蒙德认为 责维持社会秩序或改变这种秩序的合法制度 . 美国政治学家乔治萨拜因认为: 美国政治学家乔治 萨拜因认为:我们通常把一个 萨拜因认为 社会中的某些制度称为政治制度, 社会中的某些制度称为政治制度,因为它们代表 着权力或权威的一种安排 .
為 己Hale Waihona Puke 大 及 為講為 己 故
為 家 各 其 各
能 講
Company Logo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早期国家
争霸时期
皇权专制
一
二
三
Company Logo
二、特点
第一,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 第一,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婚姻裙带关系 贯穿着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始终。 贯穿着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始终。 第二,政权与神权相结合, 第二,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论证政权合理性的 依据,以政权和神权作为制定制度的标准, 依据,以政权和神权作为制定制度的标准,是一切剥削阶 级政权的共同手段。 级政权的共同手段。 第三,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 第三,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 响古代政治制度,在现代化的过程中, 响古代政治制度,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伦理道德和传统思 想依然是现代化所难以回避的问题。 想依然是现代化所难以回避的问题。
Company Logo
第一章 绪论
1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2
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特点
3 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现状和参考资料 4
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和方法
Company Logo
第一节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
一、含义 (一)制度的含义 1、社会学: 、社会学: 伊恩罗伯逊 罗伯逊: 伊恩 罗伯逊:制度是稳定地组合在一起的一套价值 标准、规范、地位、角色和群体, 标准、规范、地位、角色和群体,它是围绕着一种基本的 社会需要而形成的,它提供了一种固定的思想和行动范型, 社会需要而形成的,它提供了一种固定的思想和行动范型, 提出了解决反复出现的问题和满足社会生活需要的方法。 提出了解决反复出现的问题和满足社会生活需要的方法。 吉登斯:制度是社会中的互动系统, 吉登斯:制度是社会中的互动系统,它们能长时间延 续并能在空间上进行人员配置。 续并能在空间上进行人员配置。 2、人类学:把形成人类群体的组织作为制度。 、人类学:把形成人类群体的组织作为制度。
Company Logo
第六,政治制度公开承认不平等的原则, 第六,政治制度公开承认不平等的原则,肯定社 会等级差别,承认特殊权利阶层, 会等级差别,承认特殊权利阶层,对不同的阶层 采用不同的对待方法, 采用不同的对待方法,既是中国政治制度史发展 的过程,也是重要的特点。 的过程,也是重要的特点。 第七,中国一直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国家, 第七,中国一直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国家,不 论是以汉族统治集团为主, 论是以汉族统治集团为主,还是以其他民族统治 集团为主建立的政权,都曾经实行“因俗而治” 集团为主建立的政权,都曾经实行“因俗而治” 的政治制度。 的政治制度。
野史笔记案例类
Company Logo
十 二 本 纪 :
天子本纪, 天子本纪, 非迁本意。 非迁本意。 “王迹”所指, 王迹”所指, 主政者迹。 主政者迹。 盛衰终始, 盛衰终始, 纲要凭据。 纲要凭据。 天子固可, 天子固可, 项吕不避。 项吕不避。
十表:皆记则繁,不记则失。 十表:皆记则繁,不记则失。
Company Logo
2、作为学科概念使用: 、作为学科概念使用: 中国政治制度史则是指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政治 制度、政治文化、政治思想、政治现状, 制度、政治文化、政治思想、政治现状,传播政 治制度史知识的现代专门学科。 治制度史知识的现代专门学科。
Company Logo
二、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对象
第二节 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特点
一、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 发展 (一)原始社会出现的政 治制度萌芽 1、原始社会氏族组织 、 2、 2、部落联盟和酋邦组织
Company Logo
《礼记礼运》讲到“大同”和“小康”的区 别:
為 康 去 其 考 其 君 公 謹 為 紀 君 度 郭 其 起 功 篤 溝 為 固 其 今 大 道 既 大 同 盜 亂 其 棄 皆 故 為 己 故 己 其 獨 寡 孤 故 獨 其 男 女 歸 獨 其 為 公 大 道
Company Logo
修学分
情商与智商
Company Logo
二、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方法
首先,必须注意学以致用,体用结合。 首先,必须注意学以致用,体用结合。 其次,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其次,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用现代理论为指 导,把中国政治制度史纳入当时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总体 中来进行考察,认识和总结其发展基本规律和特点, 中来进行考察,认识和总结其发展基本规律和特点,给予 正确的评价。 正确的评价。 再次,注意从发展的角度来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 再次,注意从发展的角度来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不断加 深对中国政治文化的认识, 深对中国政治文化的认识,在正确理解和认识具有中国特 色的政治制度基础上,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多元化的特点。 色的政治制度基础上,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多元化的特点。
Company
LOGO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主讲人: 主讲人:高进
第一章 绪论
Company Logo
皇帝也是高危职业。 皇帝也是高危职业。 太子距继承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一步有多远? 太子距继承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一步有多远? 武则天、慈禧等后妃得以干政的条件是什么? 武则天、慈禧等后妃得以干政的条件是什么? 魏忠贤为什么是“九千岁” 魏忠贤为什么是“九千岁”? 乾隆不知道和珅贪污吗? 乾隆不知道和珅贪污吗?纪晓岚是否真的是铁齿 铜牙?纪晓岚与和珅斗过吗? 铜牙?纪晓岚与和珅斗过吗?
既联且补,简明表之。 既联且补,简明表之。
八书: 河封天平,礼乐律历。 八书: 河封天平,礼乐律历。
八书专史,一体之臂。 八书专史,一体之臂。
人言开国, 人言开国,
不为解经, 不为解经,
十 :
世代相续。 世代相续。 孔陈入居, 孔陈入居, 何曾世袭? 何曾世袭? 环辰共毂, 环辰共毂, 辅拂社稷。 辅拂社稷。
Company Logo
第四, 第四,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着中国政治制度 史的始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加强, 史的始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加强, 显示出政治制度的集权化、严密化、 显示出政治制度的集权化、严密化、严酷化和任 意化的特点。 意化的特点。 第五,在高度君主集权制度下, 第五,在高度君主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 使中国政治制度史出现人治的特点。 切,使中国政治制度史出现人治的特点。
Company Logo
3、经济学: 、经济学: 老制度主义:康芒斯:制度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 老制度主义:康芒斯:制度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 新制度主义:诺斯: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 新制度主义:诺斯: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 地说,它们是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 地说,它们是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 萨缪尔森:制度是公共品。 萨缪尔森:制度是公共品。 青木昌彦:为博弈实际进行方式的共有理念或是博弈重复 青木昌彦: 进行的主要方式的共有理念的自我维系系统。 进行的主要方式的共有理念的自我维系系统。 4、政治学: 、政治学: 戴维伊斯顿 制度是维持边界的一套相互作用。 伊斯顿: 戴维 伊斯顿:制度是维持边界的一套相互作用。 迪韦尔热:制度是作为一个实体活动的结构严密、 迪韦尔热:制度是作为一个实体活动的结构严密、协调一 致的社会互动作用整体, 致的社会互动作用整体,它理所当然地主要是在这个范围 内设立的模式。 内设立的模式。
十 :
可为释纪。 可为释纪。 人无贵贱, 人无贵贱, 有功则记。 有功则记。 七十列传, 七十列传, 最重扶义。 最重扶义。
Company Logo
史记有五体,相辅又相成。 史记有五体,相辅又相成。 后世虽为变,枝修干未松。 后世虽为变,枝修干未松。 千秋参天树,植根太史公。 千秋参天树,植根太史公。
通典
清续文献通考 清文献通考
通志 文献通考
十通
清通志 续通典
清通典 续通志 续文献通考
Company Logo
第四节 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政治文化, 第一,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政治文化, 确立中国政治制度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 确立中国政治制度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 第二,有利于了解政治制度与国家、政权、 第二,有利于了解政治制度与国家、政权、社会 之间的关系,增强忧患意识, 之间的关系,增强忧患意识,提高认识事物和分 析事物的能力。 析事物的能力。 第三,有利于充实专业知识和完善知识结构, 第三,有利于充实专业知识和完善知识结构,进 而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而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