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影中感受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guɑn zhu
电影作为一种集体的艺术,大众媒体的特征和通俗的性质,使得它在逐渐进入人们生活方式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影响着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学者李欧梵在他的《人文六讲》中讲述电影对他人生的重要性:那是在“思想贫困”的年代里“拓展自己的心灵空间和思想胸襟”的自我救赎。某方面来看,电影可以在塑造一个人对世界的感知以及思想的成熟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回想起童年乡村的校园生活,每学期一次的集体操场观影是那年月里最温暖的记忆了。一块幕布,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坐在一起看电影,喜怒哀乐全被牵引,那是小时候不多的感知世界的方式之一。童年的影像记忆至今历历在目,那时感受到的世界是以单纯而又美好的姿态拥抱我们,于是让我们对道路尽头的远方有憧憬,有期待;那时草青青,天蓝蓝。
而今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人们感受世界的方式不仅变得快速便捷,而且多种多样。其中影响最深的就是儿童群体,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敏锐的感受力,童年时期看到的影像世界甚至会构成他们成长世界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看到的、感受到的,都将纳入他们以后人生价值的考量。
但现实的问题是,他们的影像空间却被大量手游、短视频和一些没有严格分级的非儿童电影充斥着。大量极具刺激性的感官体验以他们还来不及甄别接受的方式强势进入他们的认识体系,感受世界的方式变得不那么纯粹。他们只能被动接受,因为这是目前他们感受世界的主流方式。殊不知,纯真的敏感与好奇慢慢流失于此,直至最后钝化、麻木。
美国知名导演斯皮尔伯格说过:“电影就是梦想,我们做着白日梦长大。”失去了电影,我们就失去了做梦的权利甚至是能力。电影带给孩子的不只
是艺术,更是成长的力量,在这个略显逼仄的现实时空中,让孩子们以单纯、有力的方式,感受世界。
二
优秀儿童影视作品的挖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如何在这些优秀影视作品中去真切地感受世界呢?他们要感受什么呢?如何让他们能够在领略电影魅力的同时,在观影中获得成长的动力与方向……
从根本上说,孩子的世界需要去剖析、去洞察社会与人性的复杂,也需要一个单纯的,可以靠近“真”、感受“善”、体验“美”的世界。
我们需要的是带领孩子们在中外不同年代的优秀儿童影视作品中,细腻地观看、感受导演不同风格下的这些声光影画的视觉语言,感受时代之下儿童电影带给孩子们的美好体验,领略童真赋予电影的美妙感觉。
东方动画电影教父级人物宫崎骏,他的每部动画电影都是美轮美奂、意味深长。最近上映的《龙猫》修复版,影片毫无造作,描绘了纯真烂漫的小女孩与森林守护神龙猫的奇遇。当中每一帧画面都可以勾起你对他所描绘的世界的无限遐想,让人不由自主怀着敬畏之心与大自然以及大自然中的神灵和谐相处。
《龙猫》最令人感动的元素还在于作品中传达的“善”,那是一个展现在现实世界里的善,那是一个最简单的世界,一个毫无杂质的世界。生活在那里的一切生灵都对这个世界抱有最大的善意,哪怕是“鬼屋”里的“灰尘精灵”
。在观影的过程中,孩子们看到:雨夜,月和梅在公交车站等待晚归的父亲时,龙猫突然出现,头顶那片可爱的挡雨荷叶,使龙猫的“萌物”形象尽显。孩子们都不由得发出一种赞叹与羡慕。龙猫的出现让本来凄冷的雨夜都显得温暖人心,那也许是善良的龙猫安慰两个善良的孩子的方式。宫崎骏将
福州一中贵安学校/吴清平
在光影中
14
关注guɑn zhu
人类源头的善意与纯良淋漓尽致地体现在那个“世外桃源”般的泛灵的自然世界里。让孩子们在电影中去感受“万物皆善”,体验“善”带给人类的一切,让他们在还处于对世界仍然懵懂之时,接受“善”的感化,明白当你对这个世界怀有善意,这个世界也会以最大的善意去拥抱你。
无疑,生活在这样世界里的月和梅是幸福的。但不否认,幸福的生活也有许多苦恼:父亲晚归带给两个孩子的孤独,生病的母亲无法陪在孩子的身边,等等。但是,导演展现给我们的处理方式不是恐惧,不是逃避,而是勇敢面对,相信父亲总会回来,母亲总能康复。以善意与期待的姿态去面对世界,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最初的与这个世界认识的方式吗?
2016年,由王微执导的《小门神》儿童贺岁电影在拥有各种噱头的贺岁电影中,展现出一抹属于儿童世界的温馨。在这部电影中,成人重新找回了童年,找回了久违的“年味儿”,孩子们也体验了一把中国传统民俗中最醇正的新年滋味儿:吃馄饨、贴年画、放鞭炮。这些以前近在咫尺的事物对于现在的孩子们似乎变得很遥远,但在电影中,他们找回了式微的传统民俗的表达方式,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真正内涵和魅力。孩子们从电影中找到了许多从大人口中听闻的关于“年”、关于“神”的印证。
电影一开始就以独特的木偶戏的方式介绍主要人物:门神“神荼”“郁垒”。紧接着,借着一个老人不经意却有些无奈的问题“多少人家里还挂着门神啊”,勾起成年人的童年回忆,也开启了现在孩童感受传统文化的童年记忆。
虽然故事讲述神仙以及神界的改变,但观影之余,问问孩子们的感受,他们大都在神的身上感受到了人。我不禁感叹,孩子们自有他们感受世界的一套完整体系。其实,在这部电影里,神界就如人界一样处在一个急速更新换代的时期,许多神仙开始对自己的存在产生怀疑,他们企图通过改变重新定义身份,或是希望以灾难再次证明他们的存在,在改变和求证的欲望中迷失了自己最初的存在意义。好在最后的正义与善良没有泯灭,帮助他们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影片吸引孩子们的人物除了神荼、郁垒,还有雨儿。他们在雨儿身上感受到了正直与善良。儿童可以直觉感知这世界的美好,就像雨儿一样,即使从来没见过神仙,当第一次遇见时,便知晓他们的
存在,并且相信他们的正义。这是属于儿童时期独有的、纯真的信仰,他们本能地相信正义、善良的一方,而且十分有代入感地去实践。
此类电影无论过去抑或现在,我相信即便是将来,依然会不停涌现,打动人心,因为这个世界“纯真”“善良”从来都是最动人的。
三
影视作品可能是儿童时期对于世界图像的塑形与建构的重要途径。在他们还未知晓世间万物的本质,尚未对于文字有任何感触时,视觉的图像即他们对世界的感受与印象。
儿童认识世界一定程度上是倚仗视觉的感性思维,“看到什么,即是什么”。当他们对自己世界以外一无所知的时候,光影中的世界便是他们感受到的人生。
而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在某种意义上的相同之处,就是让我们在自身有限的生命长度中去感受人生的可能性。在这些视听体验中一再感受不一样的人生,也让他们对世界的感受真正丰富起来,让他们不再拘泥于自己狭隘的现实生活,而是去感知属于这个世界更多的可能性和可期待性。从而,在感受中去发现与探索正确的自处和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层出不穷的信息更新,有时不是在创新我们的认知体系,反而消解了许多世界本质与自己个性的存在意义。我们会变得随波逐流、变得人云亦云,丧失了独立个体的价值存在。
所以,这些沉淀下来的经典儿童影视作品,它们的存在意义,不仅是供孩子们欣赏其中巧妙的情节设置,更是让他们在其中重新发现与感受属于这个时代儿童时期最佳的状态与认知,让他们学会去思考意义,去寻找意义;感受物质膨胀的现实生活里那个角落处的一方净土——
—那也是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净土,至少在儿童时期不致被太多地沾染,保持孩童该有的质朴与纯洁。
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充满深情地向往:未来的语文老师要是都能充满诗意情怀,都能用自己的诗意感悟去唤起孩子“心灵的诗人”;未来的孩子如果都能够拥抱、谱写自己的诗意人生,那是多么好!而我认为,影视教育便是这样有诗意的教育方式,它能够带领我们的孩子感受世界,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断经历,不断思考,让每个个体的有限生命不断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