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读片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数字成像:
包括CR、DR、DSA、CT、MRI。 CAD的概念和PACS的建立。相继出现 RIS、HIS以及teleradiology。
医
学
影
总之,自X线发现以来,在仅
像
仅100年的时间内,走完了三大步:
学
放射诊断学:
的
影像诊断学:
概
医学影像学。
念
及
发
展
(二)医学影像学科建设与结构
又如,对于胃肠道的恶性肿瘤,X线钡剂造 影检查为首选和主要的成像技术,然而这种检 查只能观察胃肠道内壁和腔内改变,无法显示 肿瘤的壁外侵犯,更不能发现有否周围和远隔 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等,这时通常需行超声、 CT或MRI检查,以进一步显示病变范围,有利 于肿瘤的分期和治疗。
三、图像的解读
(一)图像特点
医学影像学
ECT
影像诊断学 介入放射学 超声诊断学
CR、DR
CT
MRI
US
DSA
1895年
X-ray
放
胸部
射 医
腹部
医
学
骨骼
学 影 像
超 声 医
中枢神 经
介入放射
学
学
核 医 学
二、不同成像技术及检查方法的作用
(一)比较影像学
对于不同系统和解剖部位,各种成像技术 的适应范围和诊断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 在中枢神经系统,X线检查的应用价值有限, 目前广泛应用的是CT和MRI检查,在腹部,胃 肠道检查中,X线钡剂造影检查仍然是首选和 主要的检查技术,实质性脏器应选用CT或MRI 检查;在胸部由于有良好的自然对比,X线平 片是首选而最基本的检查方法,由于CT图像密 度分辨力高于X线平片检查,已成为呼吸系统 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
随着医学的发展, 疾病的诊断希望看 到人体内部结构! 如:内脏形态、骨 骼形态等。
伦琴的偶尔发现
1895年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在做阴极射线管实验 时,发现一未知射线可对手骨成像!
伦琴因发现X射线获得 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1、X线的发现和放射诊断学的形成: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WilhelmConrad RÖntgen发现了一种射线,当时对其 性质不明,故称为X线或叫伦琴射线。 此后,X线被用于对人体的检查,诊 断疾病,从而形成了放射诊断学 (diagnostic radiology)。
它包括了诊断和治疗,即在影像系 统的监视下,利用特制的器材,对人 体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使影像诊 断学发展成为医学影像学起了决定性 的作用。并成为与内科学、外科学并 列的三大治疗体系之一。
7.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1977年问世,是新一代血管造 影的成像技术。它为介入性放射学 的发展成为如虎添翼。
不过与普通X线图像不同的是CT的密度分辨力高, 相当于普通X线图像的10-20倍,虽然人体不同的软组 织对X线的吸收差别小,但在CT图像上也可形成对比, 所以CT能清楚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脊髓、
肝、胰、脾、肾及盆腔器官,并可以在图像背景上显
示出病变影像。由于CT图像是数字化成像,因此不但
2. 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 USG)的出现:
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 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 信息,将其接受、处理后形成图像。 二十世纪50年代初开始应用,当今医 学上应用较广泛,是属于非损伤性检 查。
3.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CT)
医学影像学读片方法及诊断原则
陈方满
主要内容: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不同成像技术及检查方法的作用 影像图片特点 影像读片方法与内容 影像诊断原则 影像检查申请单的重要性
一、医学影像学的历史及发展过程
(一)医学影像学的概念
对于人体疾病的诊断:
古代中医:望、闻、问、切 现代西医:望、触、叩、听
检查技术。例如,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疾 病的急性脑梗死,需选用CT或MRI检查, 但在超急性脑梗死时,宜选用MRI。因此, 对于某一疾病的检查,当确定所用成像
技术后,进一步选用检查方法对于疾病
的检出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其诊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
(二)综合应用及其价值
不同的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在诊断中 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对具体某一疾 病,可能用一种检查就可明确诊断,例 如外伤骨折,X线检查就可以做出诊断, 有些疾病也可能是一种检查不能发现病 变,而另一种检查则可确诊,
1、X线图象特点
综合投影 放大与失真 产生伴影
X线图像由自黑到白不同灰度 组成的,属于灰度成像,这种灰 度成像是通过密度变化来反映人 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和病理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人体组织结构的密 度与X线图像上的密度是两个不 同的概念,前者是指人体组织单 位体积物质的质量,而后者则指 X线图像上所示影像的黑白程度, 但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物 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X线 量多,在图像上呈白影,反之在 图像上呈黑影。
例如肺的小结节性病变,胸部X线片末发现, 而CT检查则能检出并诊断为肺癌,也可能是综 合几种成像手段与检查方法才能明确诊断,因 此,需要掌握不同的成像手段在不同疾病诊断 中的作用与限度,以便能适当地选择一种或综 合应用几种成像手段和检查方法来进行诊断。
影像学检查时,不同成像技术综合应用十分重要, 目的是为了更敏感的发现病变,明确病变的范围、显 示病变的特点,提高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和正确评估病 变的分期,以利于临床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这种综合应用既包括X线检查、超声、CT、MRI等,这 些不同成像技术间的综合应用,也包括每一成像技术 中不同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
1973年lauterbur发表了两个充水试管的第 一幅磁共振图像
1978年Mallard等用0.04T得到人体图像 1980年MRI开始用于临床
5.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
包括SPECT和PET以及PET-CT。
6. 介入性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的兴起:
能以不同的灰度来显示组织器官和病变的密度高低,
而且还可应用X线吸收系数表明密度的高低程度,具有 量化的概念, CT密度的量化的标准不用X线吸收系数, 而是用CT值,单位为HU。
在实际工作中,在描述某一组织器官或病
因此,图像可产生伴影并有一定程度的放 大,伴影使X线影像的清晰度减低,而锥形投 射能使处于射线中心部位的物体只有放大,并 无失真和变形,但在射线边缘部位和物体除了 放大,还有失真和变形。由于普通X线图像是 模拟成像,图像上的影像灰度和对比度与摄片 参数、冲洗条件密切有关,不过数字化X线成 像克服了这些缺点,如同其它数字化成像,通 过灰阶处理和窗显示技术,可改变影像的灰度 和对比度,从而使组织结构及病灶得到最佳显 示。
改革开放以来,放射科伴随技术进
步飞速发展,其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逐年加大。以三甲等大学教学医院为例, 仅从放射科来看,绝大多数科室人员在 50—80之间,少数医院超过百人,医生 几乎达到硕士学历以上,放射科所占固 定资产已经超过全院的50%,甚至达60 %以上。
我国大多数医院放射科按设备分室 管理,普放、CT、MRI、和介入的人员 相对固定,单独进行经济核算,在工作 模式上彼此独立,造成按影像学技术划 分专业的现象,出现“CT医生”、 “MRI医生”、“介入医生”,更有甚者, 部分医院直接按设备分科,成立独立的 “CT科”、“MRI科”、和“介入放射 科”等。
4.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所产生 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影像技术。
( NMR及核素的关系)
MRI
1946年美国学者Purcell和Bloch发现磁共振 现象,1952年分获诺贝尔物理奖
1971年Damadian发现肿瘤组织的T1、T2 值比正常组织长
在日常工作中,描述图像上组织结构黑、白程
度时,通常以低密度、中等密度、高密度来表示, 分别代表黑影、灰影和白影,图像上所示影像密度 的高、低不仅与组织结构类型有关,而且与其厚度 有一定的关系,组织和器官发生病变时,X线图像 上可显示原有的密度发生改变,根据其黑、白变化 称为密度减低或增高。
其次需要指出的是X线图 像是X线束穿透某一部分内 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后 的综合投影,是该穿透路径 上各个结构的总和影像,图 像是相互叠加的结果,这样 可使一些组织结构或病灶的 投影因累积增益而得到较好 的显示,但也可使一些组织 或病灶的投影被覆盖而较难 或不能显示。
PACS促进大影像科的建立
建立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icture Achive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有助于实现医生按系统划 分专业的工作流程,克服上述各检查室所在 地分散的弊端,这有助于影像学科医生进行 多种影像学的对比分析和对疾病进行动态随 访观察。PACS有助于加速大影像学科的建立。
医学影像学是现代临床医学发展最为迅速 的学科之一,进20余年来,医学影像学由单一 的X线扩展成为包括X线CT、磁共振(MR)、和 数字化成像(DR、CR)、超声、放射性核素 显像(SPECT和PET)等多种影像学技术。医 学影像学已经由一种临床辅助检查的手段,发 展成为临床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医疗工作的 必备条件,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医院现代化 的主要标志。
发达国家在放射科(即大影像学科)内部, 有许多工程师、生物医学工程师、物理师、计 算机专家等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影像学设备的 维护、维修和保养,开发影像学新技术和新方 法,改进和编制影像学设备和图像处理的软件, 促进影像学设备的进步和完善。为了与国际接 轨,我国影像学科应该改变没有工程技术专家 编制的局面,适当组建工程技术人员的编制, 使之在影像学科内部占有一定比例,以促进影 像学的学科发展和建设。
由于我国建国后受到前苏联的影响, 从医政管理上曾长期将放射科划为“辅助 科室“,后来又改为“医技科室“。与内、 外、妇、儿等相比,在人力、物力、财力 上均未给予充分重视,底子较薄是不争的 事实,多数从业医师为其他专业改行而来, 成立科室较晚,甚至有的医院没有超声科 室,将其直接划归内、外、妇、儿等科室 管理。
2、CT图像的特点
CT图像是数字化重建图像, 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 度的像素按固有矩阵排列而成, 这些像素的灰度反映的是相应 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CT装置 不同,所选择的显示技术不同, 像素的大小和数目也不同。如 同X线图像,CT图像亦是用灰 度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 程度,其中黑影表示低吸收区, 即低密度度区,如含气的肺组 织,灰影表示中等吸收区,即 中等密度区,如软组织的肌肉 或脏器,白影表示高吸收区, 即高密度区,如含钙量高的骨 组织。
1971-1972年英国的Hounsfield发明, 并用于临床,CT密度的分辨力明显 优于X线图像,由于Hounsfield的杰 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
1972年其成果发表在“British Institute of Radiology”
1973年发表在“Radiology”
1973年开始用于临床
例如,怀疑急性脑血管病的病人,通常首先行平 扫CT检查,确定颅内有无急性出血,当发现急性出血 时,根据出血的部位、特征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有 可能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疑为动脉瘤、脑血管畸 形所导致的出血,此时需进一步行X线血管造影检查或 CTA、MRI检查,若CT检查未发现有急性颅内出血表现, 则可能为超急性期脑梗死,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进一步 行CT灌注检查或MRI检查,其中MRI检查时除常规序列 外,还应行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敏感的DWI序列.
CT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主要 手段,而对于常见的孤立性肺结节,应 选用高分辨力的CT检查,以显示结节内 部、边缘及周围肺组织的细节,以利肺 结节的诊断。由于种种成像技术的成像 原理和图像特点不同,而且各个系统和 解剖部位的组织类型亦不相同.
因此在影像学检查时,应有针对性
的选用显示疾病效果好、诊断价值高的